【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

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1

第一节地形测量1

第二节制图3

第二章地质测量7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7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8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10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12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13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14 第三章遥感地质15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15

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16 第四章物化探16

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16

第二节物探17

第三节化探28

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31

第五节航空物探32

第五章钻探36

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36

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38

第三节地热钻探40

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41

第五节原位测试42

第六章山地工程47

第一节坑探47

第二节浅井49

第三节槽探51

第七章岩矿试验51

第一节岩矿分析51

第二节化探分析54

第三节土壤分析57

第四节水质分析59

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60

第六节非金属矿物性测试62

第七节煤质分析63

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65

第九节选冶试验69

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69

第九章工地建筑70 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72

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72

第一章地形测绘

第一节地形测量

一、控制测量

(一)工作内容

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二)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特征说明

Ⅰ,1.平地或比高在100m以内的丘陵区,地貌基本完整

2.地物较少的地区,建筑物20%以内,行人车辆较少的城镇工厂区

3.通视条件好

4.交通比较方便

Ⅱ,1.比高在100~200m之间,有少量冲沟雨裂,挖掘开采区

2.人工建筑物较多的地区,建筑物在30%以内,行人车辆较多的城镇工矿区

3.20%面积有高杆作物、林地

4.通行有困难的水网、沼泽、梯田区

Ⅲ,1.海拔1500~2000m之间,比高在200~300m之间,梯田密集无规则,地

貌较复杂

2.农村居民地密集地区,人工建筑物较多、较乱的工矿区,一般等待可持续作业的城镇工矿区

3.蒿草、高杆作物大面积连片、林木覆盖面积在40%以内

4.测区内存在车辆难以通行的水网、沼泽、沙漠地区

Ⅳ,1.海拔2000~2500m以内,比高在300~400m之间,挖掘开采区、冲沟雨裂密集区、地貌破碎的山区

2.中等发达城镇,行人车辆来往频繁,街巷深窄,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工矿区

3.蒿草、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内

4.测区内车辆不能到达,通行完全靠步行的地区

Ⅴ,1.海拔2500m以上,比高在400m以上,地貌特别破碎的高山区、冲沟雨裂特别密集的地区、特别复杂的石林、石峰地区等

2.发达城市区,管线纵横交错,行人车辆密度高,严重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工矿区

3.通视极困难,灌木林、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上

4.交通特别困难的悬崖陡壁,石林、石山较多地区,密集的带刺灌木林、多层植被密集区,极难通行的喀斯特区

注:困难特征符合其中一条的,即可执行相应类别。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

测量方法,技术条件,计量

单位,困难类别

,,,Ⅰ,Ⅱ,Ⅲ,Ⅳ,Ⅴ

导线测量,一级导线,km,798,898,1021,1195,1434

,二级导线,km,561,628,715,836,1004

水准测量,二等,km,567,637,725,848,1018

,三等,km,284,319,363,424,511

,四等,km,143,160,182,213,255

,图根,km,72,81,91,107,128

GPS,C级网,点,1913,2325,2789,3626,4484

,D级网,点,1648,1976,2371,2846,3699

,E级网,点,1333,1599,1919,2303,2994

注:本标准用于不以测图为目的的控制测量。当工程远景需要明确控制面积大于测图正常布网的,测图范围以外的控制工作量可按本标准执行。

二、地形测量

(一)工作内容

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测量,测图,计算,资料整理,绘图并提供100份以内印刷纸图。

(二)困难类别

困难类别特征说明同控制测量。

(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困难类别

,Ⅰ,Ⅱ,Ⅲ,Ⅳ,Ⅴ

1:10000,1678,2182,2945,4123,6185

1:5000,2860,3717,5019,7010,10515

1:2000,8079,10503,14180,19805,29707

1:1000,12449,16183,21847,30586,45879

1:500,18598,24177,32638,45694,68542

注:1.数字化测图,按本标准提高30%。

2.采用航测方法时,本标准包括摄影资料费。

3.地形图草测按本标准的65%计算。第二节制图

一、地形图编绘

(一)工作内容

资料搜集,展点,拼贴,编绘,照相,填表,整饰,校验,印刷全过程。

(二)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特征说明

Ⅰ,1.地形平坦、等高线图形简单、土壤植被单一、符号简单的地区,或有大片沙漠、戈壁、草原、沼泽、森林的平坦地区

2.有少量简单图形的居民地、线状地物稀少、有零星独立地物的地区,或有少量坎子、河流的大片水田地区

Ⅱ,1.平缓的丘陵区,山脚或居民地与线状地物稀疏、有少量独立地物或勘探工程的地区

2.水网中有稀疏的河滩、沙地、沼泽或少量沙丘的平坦沙地或高原风蚀残丘区Ⅲ,1.轮廓简单的街区及少量散列房屋的居民地,道路网中等密度,有少量路堤、路堑的丘陵地区

2.地貌切割中等,有部分断崖雨裂,并有轮廓较简单的土壤、植被分布的中山区

3.水网密度中等且有少量围堤、水工建筑物且有其它独立地物的平坦地区,或居民

地、道路网较稠密的平坦地区

4.中等密度的小沙丘地、多垄沙地、新月形沙地或海滩、沼泽、芦苇地区或勘探工程较多的山地或田坎较多的平地

Ⅳ,1.居民地面积较大的城镇和工矿区,独立地物较多、线状地物较密的地区

2.地物切割剧烈,断崖、雨裂多,水系稠密的地区,或分布密集的沙丘、沙垄或新月形沙地的地区

3.水网交错复杂、水工建筑细小且多,或有大量的河流叉道、牛轭湖及小湖泊、池塘密布的丘陵地区

4.道路网发达、田坎稠密的丘陵地区或勘探工程密布的山地,或居民地、道路网稠密、沟渠呈网状分布的平坦地区

Ⅴ,1.居民地、水系很密,道路网发达的人烟稠密区或城市地区

2.地貌切割很剧烈,地形破碎、水网发达地区,或山坡陡峻、多岩石的山脊断崖、冰河很多的高山地区

3.支流很多的大河三角洲,水网稠密复杂、水工建筑密集的地区

4.农村居民地密布,独立地物很多,田坎密集的山区丘陵区

5.勘探工程密布,并有大量采掘地、矿渣堆的山地丘陵区

6.铁路、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密集,并有很多独立地物或复杂植被的地区

(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单位:元/幅

,比例尺,困难类别

,,Ⅰ,Ⅱ,Ⅲ,Ⅳ,Ⅴ地形图

编绘,1:5000,3406,4063,4919,6031,7717 ,1:10000,4505,5486,6764,8425,10942

,1:25000,6525,8107,10171,12851,16913 地

绘,1:5000,736,999,1404,1864,2563

,1:10000,1081,1516,2124,2831,3826

,1:25000,1828,2007,3588,4931,6712

,1:50000,2260,2984,4385,6006,7801

,1:100000,2879,4083,5792,7784,10162 ,1:250000,3057,4503,6405,8956,11823 ,1:500000,3055,4906,6988,9535,12436 ,1:1000000,3460,6427,9369,12565,16856 注:1.计算机成图按本标准提高80%。

2.照相、印刷每幅按1000元计算。

二、地形图数字化

(一)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特征说明

Ⅰ,1.地形平坦、等高线图形简单、土壤植被单一、符号简单的地区,或有大片沙漠、戈壁、草原、沼泽、森林的平坦地区

2.有少量简单图形的居民地、线状地物稀少、有零星独立地物的地区,或有少量坎子、河流的大片水田地区

Ⅱ,1.平缓的丘陵区,山脚或居民地与线状地物稀疏、有少量独立地物或勘探工程的地区

2.水网中有稀疏的河滩、沙地、沼泽或少量沙丘的平坦沙地或高原风蚀残丘区Ⅲ,1.轮廓简单的街区及少量散列房屋的居民地,道路网中等密度,有少量路堤、路堑的丘陵地区

2.地貌切割中等,有部分断崖雨裂,并有轮廓较简单的土壤、植被分布的中山区

3.水网密度中等且有少量围堤、水工建筑物且有其它独立地物的平坦地区,或居民地、道路网较稠密的平坦地区

4.中等密度的小沙丘地、多垄沙地、新月形沙地或海滩、沼泽、芦苇地区或勘探工程较多的山地或田坎较多的平地

Ⅳ,1.居民地面积较大的城镇和工矿区,独立地物较多、线状地物较密的地区

2.地物切割剧烈,断崖、雨裂多,水系稠密的地区,或分布密集的沙丘、沙垄或新月形沙地的地区

3.水网交错复杂、水工建筑细小且多,或有大量的河流叉道、牛轭湖及小湖泊、池塘密布的丘陵地区

4.道路网发达、田坎稠密的丘陵地区或勘探工程密布的山地,或居民地、道路网稠

密、沟渠呈网状分布的平坦地区

Ⅴ,1.居民地、水系很密,道路网发达的人烟稠密区或城市地区

2.地貌切割很剧烈,地形破碎、水网发达地区,或山坡陡峻、多岩石的山脊断崖、冰河很多的高山地区

3.支流很多的大河三角洲,水网稠密复杂、水工建筑密集的地区

4.农村居民地密布,独立地物很多,田坎密集的山区丘陵地

5.勘探工程密布,并有大量采掘地、矿渣堆的山地丘陵区

6.铁路、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密集,并有很多独立地物或复杂植被的地区

(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单位:元/幅

比例尺,困难类别

,Ⅰ~Ⅲ,Ⅳ~Ⅴ

1:500~1000,382,763

1:2000,888,1662

1:5000,1404,2463

1:10000,2501,4387

1:25000,3417,5742

1:50000,4365,7351

1:100000,5326,8983

1:250000,6885,11417

1:1000000,10066,17137

三、地质图数字化

(一)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特征说明

Ⅰ,地质界线稀疏,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很少,地质点、勘探工程、井、泉等分布很稀

Ⅱ,地质界线密度中等,分布明显,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地质点、勘探工程等较多

Ⅲ,地质界线较多,各种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等分布较广、较多

Ⅳ,地质界线密度大,地质内容复杂,各种构造线、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符号等分布广、密度大

Ⅴ,地质界线密度很大,地质内容复杂,各种构造线、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符号等分布广且密度大

(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单位:元/幅

比例尺,困难类别

,Ⅰ~Ⅲ,Ⅳ~Ⅴ

1:5万~1:25万,13000,22000

1:50万~1:250万,12000,20000

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一)困难类别

困难

类别,特征说明

Ⅰ,地质界线稀疏,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很少,地质点、勘探工程、井、泉等分布很稀

Ⅱ,地质界线密度中等,弯曲不大,分布明显,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地质点、勘探工程等较多

Ⅲ,地质界线密而不明显,各种构造线、产状符号、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等分布较广、较多

Ⅳ,地质界线密度大,曲折、复杂破碎,各种构造线、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符号等分布广、密度大

Ⅴ,地质界线密度很大,分布不明显,曲折、复杂、破碎,各种构造线、花纹符号、勘探工程符号等分布广且密度大

(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单位:元

比例尺,计算

单位,困难类别

,,Ⅰ,Ⅱ,Ⅲ,Ⅳ,Ⅴ

平面地质图(全开),幅,1202,1732,2121,3146,

平面地质图(对开),幅,719,1037,1272,1909,

区域地质图

1:5万~1:100万,幅,2474,3464,5478,9779,15316

剖面图,cm,2.4,4,5,6,

槽探、浅井、

坑道图、柱状图,cm,4,5,6,,

第二章地质测量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一、工作内容

标定地质点,路线调查,观测记录,样品及标本采集,野外资料整理,野外检查验收与补课等全部野外工作和相应室内整理。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类别,特征说明

(简单区),沉积岩地区,岩层产状平缓,岩相稳定,标志层明显或岩层轻度变质(面积小于5%),褶皱构造较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化标志少

(中常区),岩层轻度变质,面积约占测区5~25%,岩相不稳定,标志层不甚明显,褶皱、断裂较发育,矿化标志较明显

(复杂区),岩层具中深程度变质,岩性复杂,岩相变化较大,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并有多期次、多成份的侵入岩、混合岩、脉岩出露,矿化(矿床)标志广泛分布

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250000,,,,

实测,87,108,129,

修测,56,68,82,

1:50000,499,624,749,实测

1:250000,,

B1区,107,实测

B2区,75,实测

B3区,50,实测

B4区,42,实测

注:1.1:25万实测标准用于图幅中的空白区部分;修测标准用于图幅中已做过1:20万或1:5万区调(未做片区总结)的部分,须按面积分别计算费用。已做过片区总结的部分不计算野外工作费用。

2.1:25万B1、B2、B3、B4区根据单幅图地质调查路线总长度划分:

B1类:≥3000km;B2类:<3000、≥2500km;

B3类:<2500、≥2000km;B4类:<2000、≥1500km。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一、工作内容

根据1:5万区调或前人工作资料,有目的的开展某矿种和远景评价工作,确定进行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矿产普查及综合研究工作,包括编写工作设计、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检查验收等全部工作。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复杂程度同区域地质调查。

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306,378,498,本标准为正测,简测为正测的77%,草测为正测的65%。1:25000,722,903,1084,

1:10000,2253,2816,3379,

1:5000,4908,6135,7362,

1:2000,17213,21515,25818,

1:1000,37996,47494,56992,

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10000,722,865,1080,草测剖面按本标准的65%计算。1:5000,1084,1440,2190,

1:2000,2197,2892,4395,

1:1000,2905,4414,8487,

1:500,4414,8487,18390,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一、工作内容

通过调查区域地形地貌景观及形成原因,调查地表水系分布与成因,地下水资源状态,调查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地质时代、成因、岩性、分布特征,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及成因,调查生态环境地质状况。基本查明含水岩组(系)岩性、结构、厚度、分布、水质、水量、地下水埋藏条件及运动规律,计算地下水天然资源,查明生态环境地质状况。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类别,特征说明

(简单区),地质地貌条件变化不大,构造单一,没有或很少有断裂和褶皱,地层简单,岩相稳定,岩石成分均一,标志层清楚,很少明显的地质作用现象。含水层是层状,厚度较稳定,地下水化学成分均一,人工对地下水的流场和水质等无大改变,气象水文条件好,交通方便

(中常区),区域地形地貌起伏变化,有显著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地层复杂但有一定研究,岩相不稳定,岩石成分不均匀,有一定标志层,存在明显的地质作用现象,含水层的深度厚度有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较复杂,地下水流场和化学成分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气象水文条件较复杂,交通条件较差

(复杂区),区域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剧烈,具有多次和巨大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复杂且缺少研究,岩相极不稳定,岩石成分极不均匀,无明显标志层,剧烈的地质作用现象广泛存在。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变化极大,地下水化学成分复杂,地下水流场和化学成分受人为影响极大。气象水文条件复杂,交通极不方便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250000,29,36,43,本标准为实测,修测为实测的77%,编测为实测的50%。1:200000,51,64,76,

1:100000,100,124,148,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250000,49,61,72,本标准为实测,修测为实测的77%,编测为实测的50%。

1:200000,80,100,120, 1:100000,140,173,208,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一、工作内容

研究地下水露头及其来源,对已有供水井、钻孔和水源地以及对区域的地表水位进行研究,记录描述测绘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自然地质现象,采取水样,描述地貌因素及自然地质作用,测量地质点的位置高程,对典型地质现象拍照,记好工作日记,编制水文地质图、地貌图等。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类别,特征说明

(简单区),水平的或倾斜很缓的地层,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第四纪地层均匀分布,风蚀或风成地形,以及宽广的河谷平原地区,含水层稳定,交通方便

(中常区),褶皱及断裂较发育,有过一些研究,但不够,标志层不清楚,岩相、岩性不稳定,第四纪沉积物不均匀,有多级阶地显示不清,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溶地形较发育,交通不够方便,山区地形约占50%左右,含水层不太稳定

(复杂区),构造复杂,褶皱及断裂发育,变质岩有多期多次的侵入岩,大量分布,地层复杂,岩性岩相变化极大,第四纪沉积物不均匀错综复杂的地区,复杂的堆积的山间盆地和岩溶发育地区,交通极不方便,山区地形占70~80%,地貌难以鉴别,含水层不稳定,规模和边界不易判定

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197,247,296,本标准为正测,简测为正测的77%,草测为正测的65%。1:25000,359,449,538,

1:10000,926,1157,1388,

1:5000,1958,2448,2938,

1:2000,8194,10242,12291,

四、专项生态环境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293,366,439,本标准为正测,简测为正测的77%,草测为正测的65%。1:25000,600,749,899,

1:10000,1706,2132,2531,

1:5000,3945,4931,5917,

1:2000,17810,22262,26715,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一、工作内容

调查区域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活动,构造现今活动性、活动断裂、地震活动、现今应力场、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及强度等规律性,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外动力地质现象分布的规律性,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自然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规律,天然建筑材料和主要景观资源的分布状况。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类别,特征说明

(简单区),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结构简单,岩性单一产状水平或缓倾,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区域性地下水位基本稳定,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不发育,无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

(中常区),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结构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层数较多,产状常呈倾斜或尖灭,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区域性地下水波动较大,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不多见Ⅲ

(复杂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层数多,产状多变,岩、土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各种类型地下水相互关系复杂,现代动力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已有建筑物变形或其它“病害”现象多见

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250000,18,23,27,本标准为实测,修测为实测的77%,编测为实测的50%。1:200000,37,45,55,

1:100000,81,102,121,

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0,13,15,18,本标准为实测,修测为实测的77%,编测为实测的50%。1:250000,32,41,48,

1:200000,53,65,79,

1:100000,115,144,170,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一、工作内容

搜集与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实地测绘勘察现场及附近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地貌、自然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等,测量地质点的位置、高程,对典型地质现象拍照,采取标本等,编制工程地质图、素描图、地质剖面图。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类别,特征说明

(简单区),岩层产状水平或倾斜很缓,地层简单,露头出露良好,地形平坦,易于通行

(中常区),有显著的褶皱、断层,岩性变化不稳定,露头出露中等,有不良地质现象但不复杂,地形起伏较大,河流、灌木较多,有时需绕道而行

(复杂区),有复杂的褶皱、断层,岩性变化复杂,种类繁多,露头出露不良,有复杂的不良地质现象,通行困难

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271,340,409,本标准为正测,简测为正测的77%,草测为正测的65%。1:25000,493,616,739,

1:10000,1137,1421,1704,

1:5000,2721,3402,4083,

1:2000,6994,8742,10489,

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km2

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备注

,Ⅰ,Ⅱ,Ⅲ,

1:50000,218,272,342,本标准为正测,简测为正测的77%,草测为正测的65%。1:25000,395,493,620,

1:10000,911,1137,1429,

1:5000,2181,2722,3422,

1:2000,5605,6994,8793,

第三章遥感地质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一、工作内容

飞行摄影,摄影处理,冲洗印像,检验修正,提交摄影资料。

二、航空摄影类区划分

类区,地区划分

Ⅰ类区,东北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准葛尔盆地、内蒙古草原

Ⅱ类区,新疆塔里木盆地、河南豫西、甘肃(不含祁连山)东部黄土高原、山西、陕西秦岭以北、东北三江平原、苏北、皖北、山东泰山、广东

Ⅲ类区,江西、浙江大部、广西南部、湖北、湖南大部、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新疆阿尔泰山脉和天山中(东)部、四川盆地、青海东部、海南岛

Ⅳ类区,云南昆明地区、福建、甘肃祁连山、新疆天山西部和阿尔金山、陕西秦岭以南、甘肃白龙江、湘南和湘西北等

Ⅴ类区,西藏、贵州、云南(不含昆明地区)、四川(不含四川盆地)

三、航空遥感彩色摄影预算标准

规格:23×23单位:元/km2

摄影比例尺,航空摄影类区

,Ⅰ,Ⅱ,Ⅲ,Ⅳ,Ⅴ1:8000,581,685,809,953,1178

1:10000,431,510,607,717,882

1:15000,264,314,367,440,547

1:20000,196,234,274,327,406

1:25000,126,148,173,204,248

1:30000,103,123,145,169,207

1:35000,85,101,119,142,176

1:50000,48,54,63,73,89

1:60000,34,41,48,55,65

1:70000,31,37,41,50,58

注:1.本标准不含调机、安装仪器及到达、离开测区机场的往返小时费用和飞机月租费。调机费和飞机月租费按下表计算:

,调机费(万元/测区),飞机月租费(万元/测区)

高空,36.5,68.4

低空,14.4,27.0

2.以航高3000m为界,低于3000m时采用双水獭或Y-12飞机(简称低空);超过3000m时采用呼唤或里尔飞机(简称高空)。

3.低空按每2000km2为一个测区,高空按每20000km2为一个测区,不足一个测区面积的按一个测区计算。

4.航空收费标准以民航局发[1994]30号文为依据,若有调整应另行计算。

【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精编推荐】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 准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

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316号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 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31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开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项目包括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国家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耕地开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示范项目是指国家在耕地开发中,为完成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任务,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补助项目是指国家对特定地区耕地开发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

第三条项目的审查确定和组织实施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四)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的审查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管理工作;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五条国家对项目建设实行一年一定制度。新建项目实行年度申报与审定,续建项目实行年度核定。

国土资源勘查预算标准(2007)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二○○七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1) 第一节地形测量 (1) 一、控制测量 (1) (一)工作内容 (1) (二)困难类别 (1)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1) 二、地形测量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别 (2) (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2) 第二节制图 (2) 一、地形图编绘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别 (2) (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3) 二、地形图数字化 (3) (一)困难类别 (3) (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三、地质图数字化 (4) (一)困难类别 (4) (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4) (一)困难类别 (4) (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5) 第二章地质测量 (6)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6) 一、工作内容 (6)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 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6)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6) 一、工作内容 (6)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6) 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7) 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7)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7) 一、工作内容 (7)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7)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8)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8) 一、工作内容 (8)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8) 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9)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9) 一、工作内容 (9)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9) 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10) 一、工作内容 (10)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0) 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0) 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预算标准 (11) 第三章遥感地质 (12)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2) 一、工作内容 (12) 二、航空摄影类区划分 (12) 三、航空遥感彩色摄影预算标准 (12) 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3) 一、工作内容 (13) 二、航(卫)片可解程度分类 (13) 三、遥感地质解译预算标准 (13) 第四章物化探 (14) 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4) 一、物化探工作确定地形等级的界限: (14) 二、地形要素划分标准及分值表 (14) 三、地形等级确定表 (14) 第二节物探 (14) 一、磁法 (14) (一)工作内容 (14) (二)磁法测量预算标准 (15) (三)磁法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5) 二、重力 (15) (一)工作内容 (15) (二)区域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 (三)重力测量预算标准 (15) (四)重力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 三、电法 (16) (一)工作内容 (16) (二)激电中梯(长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 (三)激电中梯(长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6) (四)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预算标准 (16) (五)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 (六)激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7) (七)视电阻率中梯测量预算标准 (17) (八)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17) (九)视电阻率垂向电测深测量预算标准 (17)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2010年试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〇〇九年十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以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为基础,研究制定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以下简称2010年试用版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2010年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委托业务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摇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共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2007年52号文)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 (2010年试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以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为基础,研究制定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以下简称2010年试用版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2010年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

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委托业务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摇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共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

申报材料编写要求-国土资源部

附件2、申报材料编写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单位报送正文一式一份(并附磁介质文件);立项申请书一式三份(A、B卷及磁介质文件)。 (一)申报单位正文应说明:项目名称、起止年份、探矿权设置情况、主要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预期成果、勘查单位等。 (二)项目立项申请书按附件2-1格式要求分别编写A、B卷。A卷中不得涉及项目勘查单位的相关信息。A、B卷分别装订成册。 (三)项目勘查周期一般为2-3年。立项申请书应包括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第一年主要完成勘查区预查工作,第二、第三年则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见煤情况,优选普查区开展普查工作。 (四)项目经费预算应在项目立项申请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项目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Excel格式)组成。预算编制说明应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项目预算中有外协经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项目预算编制方法按投入的工作手段逐项计算,并进行汇总编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手段预算表》(附件2-2)。在此基础上,归集有关费用支出项目,编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汇总表》(附件2-3),作为经费概算审核的依据。 经费预算标准参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印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及相关行业标准,根据申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并作必要说明。项目预算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编制。 附件: 2--1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写提纲) 2--2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手段预算表 2--3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汇总表 附件2--1: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书 (编写提纲) A卷(技术部分)

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0〕316号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三章项目审查和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下达 第四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五章项目验收及成果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耕地开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包括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和补助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国家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耕地开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示范项目是指国家在耕地开发中,为完成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任务,具有示范作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补助项目是指国家对特定地区耕地开发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项目的审查确定和组织实施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四)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六)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的审查确定、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及项目终验等管理工作;地方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五条 国家对项目建设实行一年一定制度。新建项目实行年度申报与审定,续建项目实行年度核定。 第六条 各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预算负责组织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的项目须经地(市)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土资源部。项目申报 实行一年一报,每年申报时间为第四季度。 申报项目原则上以重点项目为主,示范项目与补助项目为辅。对于土地违法严重,造成耕地大量减少 的地区,不应安排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重点项目申报条件 1.基础条件: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所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经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或上述几项建设正在实施。 2.建设规模: 土地开发:丘陵山区100~600公顷(1500~9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3 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 少于50公顷(75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土地整理:丘陵山区100~1000公顷(15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40公顷(6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400~2000公顷(6000~30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 不少于60公顷(9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土地复垦:丘陵山区60~400公顷(900~6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于20公顷(3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平原地区200~1000公顷(3000~15000亩),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面积不少 于60公顷(900亩),片块不超过10片。 3.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6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 4.资金配套:国家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安排投资。中央资金与地方资金原则上按1∶比例配套,其中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〇六年九月

说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外协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九、本预算标准将根据社会经济、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其它有关情况及时修订。 十、本预算标准由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二次调查经费预算标准

二次调查经费预算标准 [free][/free]类别:土地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单位:元 工作程序与内容计量单位困难类别总成本人员费(0.3683)能源材料费(0.1235)其他直接费(0.3088)其他相关费(0.1494)管理费(0.05)备注 一、城镇地籍调查(一)(1:500)km2 Ⅰ 150130.94 55293.23 18541.17 46360.43 22429.56 7506.55 0.1929 Ⅱ186012.81 68508.52 22972.58 57440.76 27790.31 9300.64 0.1929 Ⅲ230470.59 84882.32 28463.12 71169.32 34432.31 11523.53 Ⅳ274928.37 101256.12 33953.65 84897.88 41074.30 13746.42 0.1929 Ⅴ327962.05 120788.42 40503.31 101274.68 48997.53 16398.10 0.1929 1、工作准备资料收集与分析、编写工作方案、宣传动员、人员培训km2 Ⅰ 8467.39 3118.54 1045.72 2614.73 1265.03 423.37 Ⅱ10491.12 3863.88 1295.65 3239.66 1567.37 524.56 Ⅲ12998.54 4787.36 1605.32 4013.95 1941.98 649.93 0.0564 Ⅳ15505.96 5710.85 1914.99 4788.24 2316.59 775.30 Ⅴ18497.06 6812.47 2284.39 5711.89 2763.46 924.85 2、技术准备技术设计、工作底图准备、权属调查准备、地籍测量准备km2 Ⅰ 7941.93 2925.01 980.83 2452.47 1186.52 397.10 Ⅱ9840.08 3624.10 1215.25 3038.62 1470.11 492.00 Ⅲ12191.89 4490.27 1505.70 3764.86 1821.47 609.59 0.0529 Ⅳ14543.71 5356.45 1796.15 4491.10 2172.83 727.19 Ⅴ17349.19 6389.71 2142.63 5357.43 2591.97 867.46 3、外业调查权属调查、宗地用途调查、调查成果整理km2 Ⅰ 28239.63 10400.66 3487.59 8720.40 4219.00 1411.98 Ⅱ34989.01 12886.45 4321.14 10804.61 5227.36 1749.45 Ⅲ43351.52 15966.36 5353.91 13386.95 6476.72 2167.58 0.1881 Ⅳ51714.03 19046.28 6386.68 15969.29 7726.08 2585.70 Ⅴ61689.66 22720.30 7618.67 19049.77 9216.44 3084.48 4、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测量成果整理km2 Ⅰ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4]19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 为加强对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00四年七月十二日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为支持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第四条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财政部负责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确定年度经费总预算; (二)确定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原则; (三)核批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 (四)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和管理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编制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提出年度项目立项指南,确定年度项目立项计划; (二)提出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 (三)对重大项目和组织实施单位承担的项目组织审查论证和验收; (四)会同财政部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七条资源部所属有关事业单位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组织实施单位(以下简称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的组织实施及项目日常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和年度项目立项指南,组织编制项目计划建议,编报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建议; (二)组织项目论证、评估、评审,组织项目招投标; (三)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汇总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四)受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委托,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具体实施。具体职责如下:(一)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经费支出概算; (二)负责项目实施及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组织实施单位签订的项目合同或协议,提交项目成果及相关资料。

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 准》(地质调查部分) 财建【2007】52号 讲明 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治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依照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方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治理要求,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及治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依照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治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治理暂行方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治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1 / 97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爱护费、外协费、治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要紧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地区调整系数要紧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要紧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遥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治理暂 2 / 97

2010年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国土资源)_secret

2010年地质调查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1 第一节地形测量· 1 第二节制图· 2 第二章地质测量· 5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5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5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6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7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8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测量· 9第三章遥感地质· 10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0 第二节遥感地质解译· 11 第四章物化探· 12 第一节地形等级划分· 12 第二节物探· 13 第三节化探· 21 第四节物化探测网与剖面布设· 23 第五节航空物探· 24 第五章钻探· 26 第一节矿产地质钻探· 26 第二节水文地质钻探· 28 第三节地热钻探· 30 第四节工程地质钻探· 30 第五节原位测试· 31 第六章山地工程· 34 第一节坑探· 34 第二节浅井· 35 第三节槽探· 36 第七章岩矿试验· 37 第一节岩矿分析· 37 第二节化探分析· 39 第三节土壤分析· 40 第四节水质分析· 42 第五节光谱半定量分析· 43 第六节非金属矿物性测试· 44 第七节煤质分析· 45 第八节岩矿鉴定与试验· 46 第九节选冶试验· 49 第八章其他地质工作· 50 第九章工地建筑· 51 第十章地区调整系数· 51 第十一章地质调查综合研究· 52

第一章地形测绘 第一节地形测量 一、控制测量 (一)工作内容 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困难 类别 特征说明 Ⅰ1.平地或比高在100m以内的丘陵区,地貌基本完整 2.地物较少的地区,建筑物20%以内,行人车辆较少的城镇工厂区 3.通视条件好 4.交通比较方便 Ⅱ1.比高在100m~200m之间,有少量冲沟雨裂,挖掘开采区 2.人工建筑物较多的地区,建筑物在30%以内,行人车辆较多的城镇工矿区 3.20%面积有高杆作物、林地 4.通行有困难的水网、沼泽、梯田区 Ⅲ1.海拔1500m~2000m之间,比高在200m~300m之间,梯田密集无规则,地貌较复杂 2.农村居民地密集地区,人工建筑物较多、较乱的工矿区,一般等待可持续作业的城镇工矿区 3.蒿草、高杆作物大面积连片、林木覆盖面积在40%以内 4.测区内存在车辆难以通行的水网、沼泽、沙漠地区 Ⅳ1.海拔2000m~2500m以内,比高在300m~400m之间,挖掘开采区、冲沟雨裂密集区、地貌破碎的山区 2.中等发达城镇,行人车辆来往频繁,街巷深窄,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工矿区 3.蒿草、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内 4.测区内车辆不能到达,通行完全靠步行的地区 Ⅴ1.海拔2500m以上,比高在400m以上,地貌特别破碎的高山区、冲沟雨裂特别密集的地区、特别复杂的石林、石峰地区等 2.发达城市区,管线纵横交错,行人车辆密度高,严重影响正常作业的城市工矿区 3.通视极困难,灌木林、高杆作物、森林覆盖面积在60%以上 4.交通特别困难的悬崖陡壁,石林、石山较多地区,密集的带刺灌木林、多层植被密集区,极难通行的喀斯特区 (三)控制测量预算标准 单位:元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预算表

附件3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预算表 (表式)

预算表1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预算表(主表) ( 年度) 项目名称:预算编制人:(签章) 项目代码:预算审核人:(签章)

说明: 1.人员费,指直接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项目中重复列支。 2.专用仪器设备费,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野外应急装备等购置费。已由其他资金安排购置或现有仪器设备已能满足项目工作需要的,不得在项目中重复列支。 3.能源材料费,指项目实施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专用管材、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4.外协费,指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外协测试、施工、加工、软件研制以及租赁费用。 5.用地补偿费,指因项目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需支付的临时性设施拆建费、临时性土地占用费、青苗树木赔偿费等。 6.差旅费,指为项目实施而进行的国内调研考察、出野外工作等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7.会议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实施有关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的费用。 8.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预算的5%。 9.其他相关费用,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其他费用。此项费用应严格控制在与项目实施有关的支出范围,并细化到具体内容。 10.上述各项费用与项目承担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制度的有关会计科目的关系,可在备注中说明。 11.项目代码按照财政部及国土资源部规定的项目编码规则编制。 预算表2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预算表(副表) ( 年度) 项目名称:预算编制人:(签章) 项目代码:预算审核人:(签章)

地质勘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点.

地质勘查项目 经费预算编制要点 ?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二、项目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 ? 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 ? 四、调查评价类项目预算表的编制要点 ? 五、综合研究类项目预算表的编制要点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一应送审的主要材料 ? 1、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2 、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的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 ? 3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的初审意见书 ? 4 、其他应送审的材料。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 ? 1、送审的项目设计书或立项申请书必须经过送审单位组织的初审,初审时必须有经济专业人员参加,初审意见书中应有预算初审意见内容。 ? (2)送审材料必须齐全,如送审材料不齐全,送审单位应在截止时间之前将送审材料补充齐全,否则,预算不予审查。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 3、项目预算章节。项目预算在项目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将预算全部内容编入其中的“经费预算”一章,其中,“经费预算”为章名,第一节为“预算编制说明”,第二节为“预算编制结果”。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 (4)项目编制的预算表式。预算表应严格按照《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地质勘查项目预算表式(附件3-4)、工程手段和费用项目目录(附件8-9)顺序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基本形式要求 ? (二)对送审的材料的基本要求 (5)项目预算编制人应参加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调局或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结业证书的人员,或者是部、省聘请的预算监审专家。 二、项目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 (一)预算编制内容基本要求 1、项目预算编制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应与项目任务书、技术方案相吻合,符合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和《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的要求。 2、项目预算由预算编制说明书和预算表两部分。 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 (二)预算编制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1、项目概况和项目工作地区基本条件 2、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3、预算编制依据 4、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 5、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6、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三、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说明书 (三)项目概况及工作地区基本条件 项目概况及工作地区基本条件主要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国土资源部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附件1 国土资源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支出预算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按项目编制的支出计划,或称项目预算。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土资源部部门预算(包括国土资源部及所属单位组织实施的财政专项)中财政资金安排的各类项目。 第四条项目预算管理的原则: (一)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的原则。项目预算要体现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和结转资金及其他各类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切实保障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 (三)全程监管、保证绩效的原则。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规定实行绩效运行监管,确保实现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部财务主管部门负责项目预算统一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项目预算管理的有关制度; (二)商有关业务司局提出年度项目预算编报要求,组织部门项目预算申报、审核; (三)负责预算项目库管理; (四)负责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五)组织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其他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第六条部有关业务司局参与相关业务的项目预算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本司局相关业务的项目预算申报、审核工作; (二)负责本司局牵头管理的财政专项项目预算的组织编报工作; (三)指导承担相关业务工作的预算单位的项目预算编报与实施; (四)参与本司局相关业务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五)负责本司局相关业务的项目成果管理; (六)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条财政专项组织实施单位负责相关财政专项的项目预算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财政专项管理规定,研究制定专项实施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提出相关财政专项的项目预算建议; (三)负责组织相关财政专项项目预算的实施; (四)负责相关财政专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五)负责相关财政专项成果管理;

国土资源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基本建设 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145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为加强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现将《国土资源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七月六日《国土资源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土资源部所属事业单位使用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自有资金以及其他资金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包括各类办公、科研、业务用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维修改造项目,水、暖、电等基本设施建设项目,设备购置及重大专项计划(工程)等。 第三条申请和使用基本建设投资,应坚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经济适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方法、促进节能降耗的原则,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对基本建设投资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 国土资源部规划部门是部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投资计划编制、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的组织工作。

部所属事业单位是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负责提出建设项目申请和具体使用要求,组织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实施、监督检查,并配合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通过招标或委托等方式选择的建设项目管理单位,依据委托协议或合同规定,承担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基本建设投资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准备、组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上述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上一环节未完成时不得进入下一环节。严禁项目建设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六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进行招标投标。 第七条积极推进"代建制"管理模式。按照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相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项目管理公司、项目总承包等方式,逐步实行专业化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完成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等工作。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完成施工图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承担。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需要首先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交项目建议书。为简化程序,对已取得土地使用证、项目规划方案已经当地规划部门同意的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合并编制。 第十条项目建议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建设地点、拟建规模、建设内容和标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进度安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