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学设计

《乙烯》教学设计
《乙烯》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乙烯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

二、乙烯的结构

分子式C2H4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CH2=CH2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1)乙烯的燃烧

(2)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加成反应

3. 加聚反应

作业:

必修2课后习题1;2;3;8;9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

教学课题名称 课型:课时: 一教材分析: 根据“核心素养“提升的四个方面,提取课文中可以发挥作用的东西,即文本的教学价值。简要概述体现教学价值的具体内容,即文本“值得教”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基于经验或者通过测试题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的认识起点和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描述上课所用工具,比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ipad等。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用行为动词表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得到发展的额可实现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可预测的。它是课程目标在本节课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 从教学内容及学情出发确定教学重点,对应课堂教学所用时长、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应是

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角度出发,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来确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与教学目标应是相互对应、包含的关系。同时简述教学中针对教学重难点所采取的措施。五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简述为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方法及技术手段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八作业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时间活动等

九设计理论依据 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十教学评价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十一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自己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300-500字。 十二相关资料

乙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 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乙烯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右图为刚刚摘下不久的香蕉和成熟 的香蕉,掺在一块放置几天的结果是香蕉已 经全部变黄。为什么刚刚摘取不久的青香蕉 与较熟的香蕉保存在一块就都变黄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烯的功劳。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 化工原料――乙烯 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 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 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乙烯的产量)乙烯在化学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参照课本P58思考与交流中乙烯的用途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 从石油分溜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教材P59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种溶液褪色的原因?并填写上表中的结论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乙烯的性质与甲烷的差异是由其不同的结构决定的决定的,乙烯与烷烃的结构有何差异呢? 【学与问】参照课本P59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 CH 2 【教师】乙烯分子二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0 【板书】分子构型:平面型;键角:120° 【教师】乙烯分子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乙烯分 子的这种不饱和性使得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 【引导阅读】:乙烯的化学性质P60 【板书】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共同讨论】:师生共同进行 【板书】乙烯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1、氧化反应 (1)、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C 2H 4+3O 2 ??→ ?点燃 2CO 2+2H 2O 【思考与交流】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有黑烟?

高中化学乙烯的制取导学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①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浓硫酸 CH2===CH2↑+H2O 【提示】CH3CH2OH――→ 170℃ ②如何配制体积比为1∶3的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 【提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 95%乙醇,然后,滴加15 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冷却备用。 ③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什么位置?解释原因。 【提示】插入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中;目的使混合液在170 ℃反应。 1.实验步骤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20 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褪色。

1.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2.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 ℃左右。温度低,如在140 ℃时主 浓硫酸 CH3CH2OCH2CH3+H2O。 要产物是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140 ℃ 3.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 4.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200~300 ℃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SO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

(2013·西安高陵质检)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上述空格内)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 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乙烯和烯烃教案

第三节乙烯和烯烃 教学目标: 1.乙烯的分子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氧化、聚合)。加成反应的概念,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的概念 3.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装置、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乙烯的用途(乙烯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5.烯烃的概念,烯烃的性质。 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第一课时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乙烯是一个平面型分子,即“六点共面”:二个 单键,它们彼此之间HC-C=CC原子和四个H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双键和四个 o。的键角约为120 乙烯共价键参数: 乙烷乙烯-10-10 1.33×10101.54×键长(m)28' o 约120o109键角 348 kJ/mol键能()615 通过乙烯与乙烷分子中键长、键能等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乙烯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C=C)键长小于碳碳单键(C-C);键能大于单键键能,但小于单键键能的两倍,结合乙烯的性质可认为双键中,两个键并不等同,其中一个键较稳定,另一个键较不稳定。从而说明乙烯的双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这是乙烯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的理论根据,这就在本质上加深了烯烃重要性质— 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另外由于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双键不能扭曲、旋转,这一点与乙烷有很大差异。 二、实验室制乙烯的原理、装置及注意事项:

1.药品: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 2.装置:根据反应特点属于液、液加热制备气体,所以选用反应容器圆底烧瓶。需要控制反应物温. 度在反应物170℃左右,所以需要用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浸入液面以下,但又不能与烧瓶底部接触。由于有气体生成,所以需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3.反应原理: 浓HSO作用: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在有机物制取时,经常要使用较大体积比的42浓硫酸,通常都是起以上两点作用。 4.收集:乙烯难溶于水,且由于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仅比空气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29略小,故不用排气取气法而采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5.气体净化: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有机物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使生成的气体中混有SO、CO,将导致收集到的气体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22此收集前应用NaOH溶液吸收SO、CO。226.注意事项:要严格控制温度,应设法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因为温度过低,在140℃时分子间脱水而生成过多的副产物乙醚(CH-CH-O-CH-CH)。温度过高,浓3322HSO使乙醇炭化,并与生成的炭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生成CO、SO等气体。2422三、乙烯的重要性质 1.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溶液褪色,这是检验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但两4者的反应类型是不同的,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有二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C=C键上,双键中的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不饱和的C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乙烯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烷烃的取代反应)。 乙烯通过溴水,现象:溴水褪色 1,2一二溴乙烷(液态) 乙烯与氢气加成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溴乙烷.

高中化学教案模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乙烯学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制作人:胡新丽审核人:胡静 2017年5月2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烯、烯烃的概念。 2. 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3. 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氧化)。 【重点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P66~P67,思考并填空。 一.不饱和烃与烯烃 1、烯烃概念:分子中含有的烃,最简单的烯烃是。 例如:乙烯: 结构简式分子式 丙稀:结构简式 CH3-CH=CH2 分子式 丁烯:结构简式 CH3-CH2-CH=CH2 分子式 2、烯烃的通式 3、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二.乙烯的工业制法及性质实验探究 1.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 B处:溶液。C处:溶液。D处:点燃时。 3.实验结论 ①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分解产生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的气态产物。 ②气态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实际是和的混合物。

三、乙烯的结构 1.乙烯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空间构型 2.空间构型 乙烯为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例1】在相同状况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乙烯和一氧化碳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和原子数 B.密度和质量 C.体积和质子数 D.燃烧产物 四、乙烯的物理性质 【思考】乙烯的收集方法: 五、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a.可燃性:C2H4 + O2 现象:(提示:燃烧的明亮程度与烃的含碳量有关)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酸性KMnO4溶液可将乙烯氧化成CO2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

《7.2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导学案

《7.2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乙烯的用途和乙烯的分子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氧化、聚合)。加成反应的概念,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的概念。 3.烯烃的概念,烯烃的性质。 4.通过“三大合成材料”的实例,分别说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典型代表物的有关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结构、性能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课研究、学习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关注和爱护自然,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乙烯的化学性质。 2.“三大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氧化、聚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 (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乙烯是一个平面型分子,即“六点共面”:二个C原子和四个H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C=C双键和四个C H -单键,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o。 乙烯共价键参数:

通过乙烯与乙烷分子中键长、键能等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乙烯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C=C)键长小于碳碳单键(C C -);键能大于单键键能,但小于单键键能的两倍,结合乙烯的性质可认为双键中,两个键并不等同,其中一个键较稳定,另一个键较不稳定。从而说明乙烯的双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这是乙烯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的理论根据,这就在本质上加深了烯烃重要性质—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另外由于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双键不能扭曲、旋转,这一点与乙烷有很大差异。 二、乙烯的重要性质 1.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溶液褪色,这是检验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 4 法。但两者的反应类型是不同的,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有二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C=C键上,双键中的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不饱和的C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乙烯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烷烃的取代反应)。 乙烯通过溴水,现象:溴水褪色 1,2一二溴乙烷(液态) 乙烯与氢气加成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溴乙烷 乙烯与水加成:

乙烯和苯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回顾】 一、乙烯 [思考]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科学探究] 课本P59 现象: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后现象是 [结论]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和的混合物。(一)乙烯的结构 1.烯烃的概念: 2.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二)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a.可燃性:CH4 + O2 现象: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法鉴别甲烷与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H H H H H—C==C—H + Br—Br H—C—C—H H H Br Br 现象: 加成反应: [思考]从反应物的化学键角度来分析: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什么区别? [练习]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乙烯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聚乙烯,用来。 2.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巩固练习】 1.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体与适量HCl混合 2.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2H4 B.SO2 C.CH2=CHCH=CH2 D.CH3—CH2—CH3 3.下列关于乙烯的主要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料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化工原料 D.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乙烯》导学案(I)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乙烯》导学案(I) 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 2.了解乙烯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3.学习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体,气味,密度比空气略小(分子量28),溶于水。 二、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实验式(最简 式): 电子式:结构 式:结构简式: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实验现象 将乙烯气体点燃 向装满乙烯气体的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 向装满乙烯气体的试管中滴入溴的CCl4溶 液 思考: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用于鉴别烷烃和烯烃) 【思考】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吗? 【交流与讨论】乙烯与Br2是不是发生了取代反应?如何证明? 方案: 2.加成反应 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定义: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应用:鉴别烷烃和烯烃;除去烷烃中的烯烃杂质 (2)特点: ① ② ③ (3)乙烯还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如Cl2 (Cl-Cl)、H2(H-H)、HX (H-X)、H2O(H-OH)等 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丙烯CH3-CH=CH2与HCl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达标练习】 1. 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2015招聘高中化学试讲内容】 2015招聘-中学化学 电解池教案及练习 ①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在高考及高二年考试中的重要性 ②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池的原理 ③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电解池的电极 ①阴阳两极(特别是阳极)得失电子情况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②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 之一,同时对高中学生化学思维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要求试 讲老师最好以递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及电极的判定, 而不是给出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 *快乐学习培训学校教学部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复制 1 2015招聘-中学化学 1.一定条件下,电解较稀浓度的硫酸,其还原产物为双氧水,该原 理可用于制取双氧水,其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o+3o2o3+3h2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池的阳极生成双氧水,阴极生成臭氧b.电解池中硫酸溶液 的ph保持不变 c.产生臭氧的电极反应式为3h2o-6e=o3+6h+d.产生双氧水的 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2+2h+ -- 2.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 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酚酞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d.b电极附近呈红色,a电极附近颜色没有变化 3.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完整版乙烯的性质教案

乙烯的性质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烯的性质》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乙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实验室制法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乙烯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知识目标(1反应),了解乙烯的主要用途①使学生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 途。②使学生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能力的指导。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教学程序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烯的结构,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讲述】我们知道,乙烯具有平面结构,六个原子在一个平面内,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键角为120°;第三,碳与碳之间以双键的形式存在。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 乙烯是没有颜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讲述】好,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乙烯的结构。我们知道,乙烯的双键是不稳定的,它的一根键容易断裂,那么,这种结构会对乙烯的性质产生怎样一个影响呢?会不会使得它与甲烷的性质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讲述】乙烯的化学性质第一个体现是氧化性。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乙烯能否与氧气反应。 化反应氧、1. 看视频: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其燃烧时的现象实验[1] 本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现在请位同学来为大家说说,【提问】好,实验就看到这里,同学,你在观看视频时有发现什么现象吗?** 同学为我们说出了他看到的实验现象,观察得挺细心。【点评】刚才**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明亮【解释】老师来总结一下**同学刚才看到的现象。首先,了,我们学过有什么气体可以使澄清的,而且伴有黑烟的生成。然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二节 乙烯 导学案

第二节乙烯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工业生产乙烯的原料,知道其应用 2.会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能说出乙烯的空间构型 3.知道C=C对烯烃性质的影响,能说出烯烃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褪色的区别,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一、自主学习 一、乙烯的来源与用途 1、目前工业上生产乙烯的主要从______获得,而苯从_______中获得; 2、我们日用品中有哪些是利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的 3、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4、乙烯是重要的、可作. 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体,气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乙烯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 三、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实验式(最简式) 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碳原子间以结合,所有原子处于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实验现象 将乙烯气体点燃 向装满乙烯气体的试管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向装满乙烯气体的试管中滴入溴的CCl4溶液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空气中若含3.4%~34%的乙烯,遇明火极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所以点燃前乙烯要验纯。 (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思考】①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为何伴有黑烟? 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何应用? ③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吗?(信息: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

成CO2) 【交流与讨论】乙烯与Br2是不是发生了取代反应?如何证明? 2.加成反应 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定义:做加成反应。(2)特点: (3)乙烯还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如Cl2 (Cl-Cl)、H2(H-H)、HX(H-X)、H2O (H-OH)等 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与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理是否相同?能否也用于鉴别乙烯? ②要制取纯净的氯乙烷,是用乙烯与HCl加成反应好,还是用乙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好? 为什么? ③乙烯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吗?如果可以,则n个乙烯加成之后的产物是什么? 3、乙烯的加聚反应: 多个乙烯分子之间的相互加成得到聚乙烯 反应方程式: 【交流讨论】导致乙烯和乙烷不同化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时亮,同时伴有黑烟产生 C.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乙烯学案设计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乙烯 学习目标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P66,体会乙烯的用途 乙烯可从中获得,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它主要用于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并能作为植物生长剂和水果的剂等。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乙烯是色、气味的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溶于水,能用法收集。 [合作交流]一个碳碳双键等于两个碳碳单键吗?如何判断?这对乙烯的化学性质有影响吗?(提示:E(C—C):348 kJ/ mol,E(C C):615 kJ/mol)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并伴有,生成和,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易被,具有性。 (2)加成反应 乙烯通入溴水中,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归纳】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互相结合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聚合反应,又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分子相互加成且不生成小分子的反应,叫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叫缩聚反应。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 n CH2CH2 单体为 链节为 聚合度为 三、乙烯的用途 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并能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的催熟剂等。 随堂检测 1.工业上生产乙烯最主要的途径是() A.乙炔加氢 B.石油裂解 C.乙醇脱水 D.煤炭干馏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硫酸的产量 D.合成纤维的产量 3.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点燃前都应验纯 C.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并有黑烟生成 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H2 B.H2O C.KMnO4 D.Br2 5.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D.使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水反应 6.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A.水 B.溴水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 活泼金属→盐 + 氢气 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 碱→盐 + 水 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 盐→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 大量的热。)

乙烯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科学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乙烯的加成反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那么从煤和石油中都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思考】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投影】资料卡片——《乙烯装置简介》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投影教材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1.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 2.石蜡油分解实验中生成的物质与甲烷的性质比较有什么异同? 3.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教师】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 【学与问】投影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H4,电子式:结构式: 分子式:C 结构简式:CH2=CH2 【思考与交流】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 【投影】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由教师补充 【板书】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1.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结合,其中一根键不稳定。 2.原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3.乙烯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投影】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教师】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那么乙烯都能

2020高二化学实验7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学案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圆底烧瓶中溶 液变黑;溴的四 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 生成乙烯

1.下列物质中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甲烷B.乙烯C.乙醇D.苯 【答案】C 【解析】甲烷、苯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乙烯使二者都能褪色;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但不与溴水反应,不能使之褪色。故答案为:C 2.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类型为() A.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B.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C.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D.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 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则2-氯丙烷应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CH3CH=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1,2-丙二醇。即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故选B。 3.反应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实验室制乙烯和实验室制乙炔 B.苯酚制三溴苯酚和乙醛制乙醇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醛使溴水褪色 D.乙酸乙酯的水解和乙烯制聚乙烯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制乙烯利用的是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室制乙炔是碳化钙和水反应,不是消去反应,A错误;B.苯酚制三溴苯酚是苯和溴水发生的取代反应,乙醛制乙醇是乙醛的加成反应,B错误;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和乙醛使溴水褪色均是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乙酸乙酯的水解是取代反应,乙烯制聚乙烯是加聚反应,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温度计应该测量溶液的温度,由于乙醇易挥发,因此乙烯中含有乙醇蒸汽,在收集乙烯之前需要先除去乙醇,A错误;B.正确;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酒精灯加热,并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因此制得的氯气中有HCl杂质,收集之前需要先除去HCl杂质,C错误;D.导管应在饱和碳酸钠液面以上,以防止倒吸,D错误。故选B。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石油分馏和实验室制乙烯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都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B.在石油分馏和实验室制乙烯装置中,反应液都应该加入沸石用来防止暴沸 C.苯可以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分离出来,乙烯的工业制法是石油的裂解 D.乙烯实验室制法中,反应液是乙醇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3配成的,浓硫酸起催化、脱水作用 【答案】A 6.实验室制取乙烯并进行性质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设计范例 课题1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空气的组成 设问1:人的生命活动中能缺少空气吗? 板书: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活动:播放光碟 学生讨论回答:你所知道的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讲授新课——板书: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设问2:为什么氮气和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 稀有气体在什么方面有特殊用途? 讲授新课——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 (1)粉尘 (2)有害气体: 设问3: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何处? 2、空气防治 设问4:如何使重庆的天空更蓝? (三)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涉及到全新的物理化学知识,特别是学生还不具备有关 压强的知识,想让所有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非常困难,我认为可以加强实验教学,通 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随着不断地练习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 学习可以理解,但这个过程十分漫长,不能急于求成,应逐步铺开,并反复强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乙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 《乙烯》教学设计 新疆兵团二中王兰兰 一、整体设计思路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不饱和烃的代表物质。通过乙烯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课以生活中的乙烯产品为载体,以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探索为主线,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目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与有趣,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药品的使用。 教学中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乙烷和乙烯的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乙烷分子中只有单健,而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这就决定了它们虽然都可以和卤素单质反生反应,但所用试剂状态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现象就不同,产物也不同,从而揭示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不同。对比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比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乐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设疑、讲解、对比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体验-感悟”、“交往-合作”、“活动-参与”、“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背景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学生在第一节中以甲烷为例学习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等基本知识,为学习乙烯打下了一定基础。乙烯是学生认识不饱和烃的第一种有机物,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乙烯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甲烷为代表的简单烷烃的结构、性质(重点是取代反应)以及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结构等基础知识。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了基础。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认识,乙烯的教学就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就能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0.1L CO、0.2L CO2、0.1L NO、0.2L NO2和0.2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