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3.运动表象主要包括视觉运动表象和动觉运动表象两种形式。

34.应激接种训练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应激教育阶段,应对学习阶段以及实际干预阶段。

35.认知控制技术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认知方式和认知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36.对立思维是运用客观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驳斥错误观念的方法。

37.行为干预技术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和有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38.系统脱敏是一种对抗条件技术。

39.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

40.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放松、自我引导放松、自生放松等方法。

41.系统脱敏又称交互抑制,是由南非心理治疗家Wolpe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42.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43.老年人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可能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锻炼带来的效益,锻炼的乐趣性和自我效能。

44.身体锻炼对老年人在认知类方面的心理效益包括有助于反应速度的保持,延缓记忆的衰减和改善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

45.个性因素常常是在探讨与运动损伤有关心理因素中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46.个人因素,应激水平,某种态度被认为是运动损伤的心理病因。

47.损伤康复的心理干预来自于对损伤反应的理解。

49.属于认知调控技术的心理干预手段有思维阻断和认知重建。

50.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51.用于测量团体凝聚力方法主要包括社会测量法和问卷法。

52.当团体规模不断扩大,队员的动机逐渐下降,就会产生社会性懈怠,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53.个人对活动任务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

名词解释

1.心理测验:利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试题或图形来测量研究对象某种心理特性的方法。

2.人格:指个体实际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3.典型反应: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或对周围世界的经常反应。

4.核心特质:指渗透性较首要特质稍逊,但具有相当概括性,并有一般意义的特质。

5.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6.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人对活动的选择,人的努力,人的坚持性和人的成就。

7.选择性注意:注意优先选择需要具体加工信息,忽略无关信息的过程。

8.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心理唤醒:指个体鬼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10.生理唤醒:指生理激活水平。

11.竞赛状态焦虑:指某一具体的竞赛情景中所体验到的状态焦虑。

1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以最好的准确性,最少的时间和能量消耗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13.组块练习:将几个技术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练习。

14.心理技能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心理品质,调整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5.表象训练: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运动员动作和情境进行心理表征从而提高运动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

16.目标设置:激励人们更好的完成活动的常用方法,设立符合一定标准的目标促进个体更迅速,更有效的完成活动的训练方法。

17.放松训练:运用一定的暗示语使肌肉得到放松,从而产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放松反应,

使个体产生平静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18.心境:指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19.社会支持:指至少两个之间的资源交换,接受者从中获益。

20.社交凝聚力: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彼此愉快地交往程度,它涉及到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21.社会性懈怠:指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判断

(×)1.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心理现象,因此心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时。。

(√)2.人的言行与心理活动不是简单的意义对应关系。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来的,没有一种行为是遗传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的许多行为都源于意识过程。

(×)5.观察法属于心理学特殊方法。

(√)6.根源特质是内在的因素,它们是人格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7.男运动员比较外向,具有情绪稳定,支配性,社会攻击性,顽强精神和信任别人等特征,而女运动员除在情绪稳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方面所得分数比男运动员低一些外,也具有与男运动员类似的人格特征。

(×)8.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较冷淡和含蓄,相比之下,中国男子射击运动员更为外向,更愿意与他人合作。

(√)9.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主要采用16PF,EPQ(艾森克人格问卷)、MMPI(明尼芬达多项人格测验)等人格测量工具对田径、球类、射击、划船等众多项目的运动员及非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10.对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量与评价将人格测量的结果作为评定运动员人格的唯一依据。(√)11.对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量与评价或解释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士。

(√)12.动机具有方向和强度两个维度。

(√)13.诱因是指激起动机的外部因素,即各种刺激。

(×)14.获得成功的动机比回避失败的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特别难的任务。

(√)15.回避失败的动机比获得成功的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特别容易的任务。

(×)16.课堂活动结构存在三种形式,即竞争式,合作式和独裁式。

(×)17.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18.乒乓球、羽毛球在接发球时,需要运动员将注意集中在广阔的内部范围内。

(√)19.运动员在过高或过低的唤醒水平下,其注意容量都会受到影响。

(√)20.双重任务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

(√)21.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忧虑、恐慌、心神不宁等心理体验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22.技能水平的不同会决定其最佳唤醒水平会有明显的不同。

(×)23.竞赛状态焦虑问卷有三个分量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24.在最佳功能区理论中,无论个体的这个区间如何,只要他的赛前状态水平位于这个区间内,他的发挥就好,反之,也成立。

(√)25.练习的组织化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指导者应该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组织练习。

(×)26.经过一段时间联系后,或者在一门课程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测验,这样测验成绩更

能反映学习的真正效果。

(×)27.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联结阶段,如果一堂练习课需要练习几个动作,可采用组块练习的方法,将几个有联系的动作组成有顺序的练习组块进行练习。

(×)28.对于游泳、自行车、滑雪等连续性技能,运动控制和反馈都没有贯穿在一系列的运动之中,因此练习者没有必要在运动中利用各种感觉信息及时修改动作。

(×)29.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训练的水平,技能,战术训练的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咨询的水平决定的。

(√)30.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损害为代价,并可使运动员终身受益。

(√)31.心里技能训练在转变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之前就可以看到应有的效果。

(×)32.好的心理技能训练立竿见影,同时可以通过一两次心里技能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

(×)33.就表象训练对提高动作技能质量的效果而言,外部表象比内部表象更为有利。(×)34.思维阻断是运用积极的认知方式替代消极认知方式的方法。

(√)35.“裁判不能左右比赛,只要尽力而为,胜负自有天定”是积极思维观念。

(×)36.冥想就是冥思苦想。

(×)37.冲击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运动员,它不会对运动员产生消极后果。

(×)38.渐进放松要求运动员采取一定随舒适的姿势,依次让肌肉先放松后紧张,以帮助运动员区别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

(√)39.系统脱敏干预应该从SUD最低的刺激情境开始。

(√)40.让接受训练的运动员认识生物反馈的价值和重要性,是生物反馈训练能否产生效果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41.锻炼是身体活动的下位概念。

(√)42.一次性活动可以改善运动参加者的心境状态。

(×)43.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反应速度。

(×)44.30分钟慢跑是一种有益的促进情绪改善的无氧运动。

(√)45.健康信念模型认为,行为意向和行为之间、对某一行为结果的信念和参与行为之间都存在着相当关系。

(√)46.“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的态度易于导致损伤。

(√)47.紧张可能使注意分散。

(√)48.高度应激经常带来肌肉的紧张,影响正常的协调性从而增加损伤的机会。

(×)49.损伤运动员和锻炼者表现出的心理反应,一般都包括痛苦反应。

(√)50.身心兼治的整体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损伤的恢复。

(√)51.个人对活动任务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

(√)52.当团体规模不断扩大,队员的动机逐渐下降,就会产生社会性懈怠,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53.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54.研究表明,社交凝聚力对运动队比赛成绩影响最大。

(√)55.来自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员7人左右的团体在执行任务时,更为有效。

简答

1.简述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或问答法;个案研究法。

2.简述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因素:⑴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⑵教练员的言行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强弱;⑶运动员对训练任务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⑷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⑸集体主义精神影响成就动机

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⑴刺激物的强度⑵刺激物的对比关系⑶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⑷刺激物的新异性;人本身的状态:⑴需要和兴趣⑵情绪和过去经验

4.提高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方法有哪些:⑴了解专项运动对运动员选择性注意的具体要求⑵指导运动员掌握判断线索的具体方法⑶运动知觉训练方法⑷生物反馈训练方法

5.简述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心理唤醒概念的强度—方向模型中,正性心理唤醒和负向心理唤醒表示心理唤醒方向的两极。当个体的心理唤醒与其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相联系时,这种心理唤醒的方向就是负向的;而当个体的心理唤醒与其积极的认知和情绪相联系时,这种心理唤醒的方向就是正向的。与负向心理唤醒相联系的消极情绪和认知主要有焦虑、愤怒、抑郁等,与正向心理唤醒相联系的积极情绪和认知主要有高兴、愉快、自信等。

6.简述技能学习的阶段划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7.简述运动技能的四种分类方法:⑴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运动技能⑵连续性运动技能,非连续性运动技能,系列性技能⑶闭锁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⑷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

8.请比较系统脱敏、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的异同

干预技术诱发放松建立刺激等级呈现刺激程度呈现刺激方式焦虑水平

系统脱敏有有最弱刺激间隔呈现降低

冲击疗法无无最强刺激持续呈现先升后降

暴露疗法无有最弱刺激持续呈现降低

9.简述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可能机制:⑴生理学方面的机制:生理活动与体温调节假说;内啡肽假说;儿茶酚胺假说。⑵心理学方面可能的机制: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冥想状态(流畅)假说;双维激活假说。

10.任务凝聚力和社会凝聚力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一种凝聚力与团体的比赛成绩联系最紧密: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内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队的目标和指向运动的客体相联系的。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队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有益,亲和以及社会性支持、人际关系等因素。在团体凝聚力中,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是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凝聚力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在集体项目的运动队中,比赛的胜利与任务凝聚力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对于同样的队伍,如果拥有很高的社交凝聚力但是缺乏任务凝聚力时,他们的比赛成绩往往糟糕的。

论述

1.请论述维纳的连个主要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原因)做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归因理论的重点在于个图对行为结果解释对于其后继行为的影响。这种解释来自个体对原因的主观认识。维纳的两个主要归因理论分别是二维归因理论和三维归因理论。

㈠二维归因理论:维纳将海德提出的四个基本归因元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归入两个新的维度,称作“稳定性”和“控制点”维度。稳定性维度具有两个水平:稳定的,不稳定的;控制点维度也有两个水平:内部的和外部的。维纳将海德归因理论中的四个要素根据自己的归因模式进行了重新划分。即,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以上两者都是内部的或者说是个人的。另一方面,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部因素,不易发生变化;运气属于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以发生变化。

㈡三维归因理论:1979年维纳等人又提出第三个归因的维度:“可控性”。这一维度下同样具有两个水平,即“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可控制归因是指运动员认为行为结果在其本人控制之下,不可控制则相反。他认为,能力和努力是可控的,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不可控的。

2.影响运动员注意容量的因素有哪些:㈠运动员的警觉和唤醒水平:运动中运动员可使用的总的注意容量受到其自身的警觉和唤醒水平的影响,警觉是指某一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状态和资源的合理调整。在低唤醒状态下,信息传递通道是很迟钝的,输入信息在动作开始之前的各个加工阶段不断丢失。相反,在高唤醒水平下,因神经细胞的随意冲动而产生的噪声干扰混淆了有关信息的加工。只有在最佳唤醒水平下,神经细胞和容易被相关刺激激活。㈡运动技能的自动化程度:次任务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主任务使用容量的程度,以及主任务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主任务的技能水平的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减少信息加工的负荷,消耗的注意容量逐渐减少,次任务的成绩则会提高。㈢注意转移的策略和时间的分配:第三个影响次任务成绩的因素是运动员为了资源分配和在主、次任务之间转移注意而使用的策略。在双重任务中的注意容量分配能力是多重任务操作技能获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多重任务操作成绩的提高并不是主任务注意需求的减少,而是注意分配时间的改进。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经常需要同时加工两个以上的信息,因此,如何减少任务之间的干扰以及提高注意分配的策略师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请对各种不同唤醒与运动表现的理论的优缺点进行阐述:㈠倒U型曲线理论预测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可能会出现过重的心理负担而不能有效的发挥水平,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唤醒水平时,操作表现才是最好的。缺点是:⑴本身是描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⑵是不是被伪证的⑶即使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以此为依据来解释其实相当复杂的行为表现显然是不充分的⑷该假说妨碍了对个体表现差异的准确理解。㈡逆变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易变性和矛盾性,认为个体根据其动机状态会在不同的心理状态间进行经常性的交换。非常适合于研究竞技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㈢最佳功能区理论,基本假设就是每个人只有在最佳功能区的时候才能有良好的操作表现。该理论侧重考虑个体的差异。㈣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且认知焦虑和运动焦虑之间有负的线性关系,躯体焦虑于运动表现间的关系符合倒U曲线。但是该理论假设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岁运动表现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在解释中等认知焦虑和中等躯体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是,就会出现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另为,焦虑岁时间的演变的研究范式也受到研究者的质疑。㈤突变理论,生理唤醒运动表现的关系呈倒U型,但是只是在运动员不感到担忧或认知焦虑水平较低时,如果认识水平较高,那么唤醒水平一旦超过最佳唤醒水平点,运动成绩就会迅速下降,产生一种突变。这一模型提出三个纬度来解释唤醒水平于运动表现的关系,但这一模型的有效性还需要检验,如突变模型关于在对生理唤醒,高认知焦虑的条件下运动员竞赛表现较好的假设,在研究中就没有得到验证。

4.论述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的区别与联系: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方法手段,抱住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运动心理咨询师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理论,采用心理学方法,针对运动员或教练员所遇到的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更好的适应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两者的共同点:⑴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与运动心理咨询都是一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工作⑵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和运动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都是体育运动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运动员。⑶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和运动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的目标都是使训练或咨询对象更好的适应体育运动训练比赛需要,充分发挥运动水平;同时,通过一定心理咨询和运动辛苦技能训练是被咨询者能自强自立,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区别:⑴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帮助运动员或教练员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而运动心理咨询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运动员或教练员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⑵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强调受训者掌握心理技能,而运动心理咨询着重被咨询者的心理问题的消除。一般来说,运动心理技能训练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运动心理咨询用时相对较短。⑶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更依赖受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对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是掌

握;而运动心理咨询的效果更依赖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间的良好咨询关系,更强调咨询者的教育、支持和指导的能力和技术。

5.请具体分析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㈠情绪改善方面的心理效益:短时心理效益指由于短期参加身体锻炼后所带来的情绪方面心理效益。包括⑴改善心境。许多研究表明,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以改善参加者的心境状态⑵降低焦虑水平。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比无氧锻炼更能引起状态焦虑较为持续的下降。以最大心率的70%以上作为锻炼的强度会引起锻炼后状态焦虑最大幅度的下降。锻炼可以降低肌肉的紧张。⑶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身体活动者在活动中会形成诸如流畅体验和跑步者高潮之类的良好情绪体验。长时心理效益是指长期的身体锻炼所带来情绪方面的心里效益。包括⑴降低抑郁。研究发现正规的锻炼与抑郁的长期下降有关。锻炼单元的总次数越多抑郁水平下降越多。锻炼项目花时间越长抑郁降低就越明显。⑵减少焦虑。有关的元分析表明,活动量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的降低焦虑。身体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能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㈡认知类方面的心里效益⑴反应时方面。现有的研究已证明,身体锻炼有助于反应速度的保持,在同等条件下,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老年人其反应速度快于不积极锻炼的。⑵短时记忆方面,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延缓老年人记忆的衰减。⑶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方面。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上的表现明显高于不积极锻炼组。㈢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效益。⑴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发展和提高。⑵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情感产生重大影响。⑶青少年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于障碍的影响。而客服这些障碍的过程必将会对青少年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⑷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效应。

⑸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这一干预手段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单选

(D)1.每一种测量工具都必须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可信度,另一种是()。

A.准确性

B.可靠性

C.维度

D.有效度

(B)2.结构主义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冯特

C.华生

D.詹姆士

(B)3.心理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按其普遍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方法、()和心理学特殊方法。

A.观察法

B.心理学特殊方法

C.实验法

D.访谈法

(D)4.有些心理学研究中,往往通过纱幕、潜视镜、单向透光玻璃或电视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可称为隐蔽观察,亦称()。

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B)5.1925年,()在伊利诺斯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运动研究实验室。

A.顾拜旦

B.格里菲斯

C.冯特

D.马腾斯

(D)6.人格最基本的部分称为(),它是最深层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兴趣或动机,以及自我信仰、自我价值。

A.心理动力

B.心理能量

C.心理潜能

D.直觉行为

(B)7.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和马腾斯认为心理内核、典型反应以及()构成人格的三个部分,一次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A.角色扮演

B.角色行为

C.角色类别

D.行为动作

(D)8.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中的()是指情绪的稳定性这一维度。

A.内外向

B.精神质

C.焦虑质

D.神经质

(C)9.西尔瓦认为在运动员人格特质金字塔的每一个更高层次上,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相似性()。

A.越来越弱

B.完全不同

C.越来越强

D.完全相同

(D)10.艾森克的人格因素理论中,()得分低的人则较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

A.内外向

B.精神质

C.焦虑质

D.神经质

(D)11.外部奖励影响内部动机的另一个过程涉及到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信息认识,这是指哪个过程()。

A.控制

B.认知

C.评价

D.信息

(B)12.自我效能理论是由()提出的。

A.麦克利兰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尼科尔斯

(A)13.尼科尔斯提出人们对成就情景的态度有两种,一种称为任务参与,另一种称为()。

A.自我参与

B.目标参与

C.过程参与

D.结果参与

(C)14.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任务参与的个体倾向于选择()的任务。

A.高难度

B.低难度

C.中等难度

D.特别容易

(B)15.一个将失败归因为能力的运动员,在讲了的成就情景中获得成功的动机会()。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不确定

(D)16.一般来说,当结果与基于以往经验做出的期望不一致时,个体会对它所做出()的归因。

A.稳定

B.内部

C.外部

D.不稳定

(A)17.注意是指向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A.选择功能

B.监督功能

C.调整功能

D.维持功能

(B)18.一个人注意越集中他的注意范围会()。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是情况而定

(A)19.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和运动属于影响无意注意的()。

A.客观原因

B.主观原因

C.心理状态

D.身体状态

(B)20.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主要通过()。

A.无意注意

B.有益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A)21.如果一定要的唤醒水平在达到最佳水平后继续升高,则运动员的线索加工范围就会()。

A.缩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B)2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倒U理论总结了在低唤醒水平可使操作水平提高的运动项目有()。

A.乒乓球

B.射击

C.篮球

D.健美操

(A)23.负向心理唤醒相联系的消极认知和情绪主要有()。

A.焦虑

B.高兴

C.愉快

D.自信

(D)24.测量心理唤醒的主要工具有()。

A.状态-特质焦虑测验

B.运动竞赛焦虑测验竞赛状态焦虑测验

C.赛前情绪量表-T

D.运动心理唤醒量表

(D)25.逆变理论中,有目的的元动机状态(也称严肃状态)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心理状态,超目的的元动机理论(也称嬉戏理论)与有目的状态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嬉戏状态,下面关于这两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目的的元动机状态(也称严肃状态)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心理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中的个体认为自己正在肩负着某种使命的活动,活动目的的实现超过了活动本身的意义。

B.超目的的元动机理论(也称嬉戏理论)与有目的状态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嬉戏状态,活动的价值就在能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

C.唤醒的逆变理论模型主要关注的是有目的的-超过目的的这对元动机状态。这也是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者所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D.在严肃状态下,个体在较高唤醒时是放松的,在较低唤醒时是焦虑的;在嬉戏状态下,个体在较高唤醒时是厌倦的,在较低唤醒时是兴奋的。

(A)26.在()的练习中,由于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应该多采用随机练习的方法,减少练习者对自身动作的注意需求,提高练习者的自我运动反应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一致性。

A.开放性技能

B.闭锁性技能

C.连续性技能

D.系列性技能

(A)27.为了使练习中习得的技能能够在实战中运用,要尽可能模拟与实战比较接近的情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促进在练习环境下获得的技能能够在实际比赛中得到(),增强实战能力。

A.迁移

B.转化

C.加强

D.巩固

(C)28.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以采用()的方法为主,使练习者尽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A.组块化练习

B.随机化练习

C.固定练习

D.系列化

(A)29.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为了防止练习者产生错误,尽快习得正确动作,需频繁地给练习者提供有关动作操作过程中具体细节信息(即绩效知识反馈)。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初级阶段

(B)30.对于投、踢、扣等非连续性技能,由于动作速度快,在运动过程中无法接受反馈信息,因此应该要求练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上。

A.动作技术

B.运动结果

C.运动过程

D.注意力的分配

(D)31.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和运动心理咨询的差异是()。

A.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更依赖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间的良好咨询关系,而运动心理咨询的效果更依赖受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

B.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和运动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C.运动心理技能训练需要是时间较短,而运动心理咨询用时相对较长

D.运动心理技能训练需要是时间较长,而运动心理咨询用时相对较短

(C)32.()是指运动员要认识到心理技能心理的作用和价值,积极主动参与心理技能训练。

A.个别对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自觉积极性原则

D.与运动心理想相结合原则(A)33.()是以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注意能力,优化运动员情感过程、培养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为主要目的心理训练。

A.心理过程训练

B.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C.一般心理训练

D.临赛心理训练

(D)34.为了调节运动员的紧张焦虑,就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A.模拟训练、放松训练、空椅技术

B.表象训练、系统脱敏、空椅技术

C.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空椅技术D表象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

(B)35.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

A.练习阶段、学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B.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C.规划阶段、学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D.规划阶段、学习阶段和练习阶段

(C)36.通常情况下,练习者需要进行()的心理演练才能熟练的运用表象。

A.几分钟

B.几小时

C.几月

D.一年以上

(C)37.以下属于积极思维观念的是()。

A.如果我与这个对手比赛,我肯定不会获胜

B.她的百米成绩是11.3秒,我不可能战胜她

C.裁判不能左右比赛,只要尽力而为,胜负自有天定

D.我必须在这次比赛中战胜对手,否则我是无用的。

(C)38.应激接种训练应用于运动情境中被修改为()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

(C)39.自我对话的三种方式,分别是认知重构、思维阻断以及()。

A.自我暗示

B.自我激励

C.对立思维

D.自我放松

(A)40.下列论述中,不属于目标设置原则的是()。

A.确定笼统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

B.确定表现目标,而不是结果的目标

C.确定挑战性目标,而不是轻而易举的目标

D.确定现实目标,而不是非现实的目标

(A)41.渐进放松是由()提出来的。

A.Edmund Jacobson

B.舒尔茨

C.Wolpe

D.Nesl Miller

(A)42.下列几种行为干预技术中需要进行诱发放松的是()。

A.系统脱敏

B.冲击疗法

C.暴露疗法

D.生物反馈

(B)43.下列几种行为干预技术中呈现袭击程度最强的是()。

A.系统脱敏

B.冲击疗法

C.暴露疗法

D.生物反馈

(D)44.下列几种行为干预技术中需要运用现代化仪器的是()。

A.系统脱敏

B.冲击疗法

C.暴露疗法

D.生物反馈

(C)45.心肺耐力、肌肉的力量、耐力、柔韧性以及身体成分等是测量人们()的重要指标。

A.身体活动

B.锻炼

C.体适能

D.体力

(B)46.()是许多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一种共同的积极情绪体验。

A.流畅体验

B.跑步者高潮

C.注意力集中

D.控制感增强

(B)47.跨理论模型将人们的身体活动行为改变划分为()阶段。

A.三个

B.五个

C.七个

D.八个

(A)48.一个潜在的紧张的运动情景(如竞赛、练习、表现差等)能否导致运动损伤,关键取决于()。

A.运动员如何感知该运动情景的危险性

B.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C.运动情景的困难性

D.运动情景的危险性

(C)49.以下哪一项训练态度更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A.“聪明刻苦地训练”

B.“受伤不等于是去价值”

C.“训练就有痛苦,越痛效果越好”

D.“健康比获胜更重要”

(D)50.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

A.社会促进

B.社会改造

C.社会影响

D.社会性懈怠

(D)51.团体内的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属于()。

A.社交凝聚力

B.团体吸引力

C.社交一致性

D.任务凝聚力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心理学与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 5.费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6.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互相作用的结果。 7.最早提出人格结构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 8.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9.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0.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1.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4.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15.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1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17.在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阶段,应以固定练习为主。在开放性技能的练习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在技能熟练的运动员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 18.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9.心理技能指的是心理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象技能,目标设置技能,集中注意技能,心理能量控制技能,应激控制技能等。 20.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21.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22.心理机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环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23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认知控制技术,但是各种技术都是以认知取向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 24.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它指在一定的情景中由催眠诱导的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状态。 25.能够使运动员产生心理激活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动员 26.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27.库德-罗斯关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理论是:悲伤反映理论。上述理论认为受伤者受伤后经历的情感反应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和重新振作。 28.康复目标要从一开始就进行评估和定期调整。 29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30.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 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 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 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 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 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 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 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 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二、简答 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 (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 (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 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 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 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 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 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心理学讲课稿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 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2)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 (3)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 现场研究法 心理测量法 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 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 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 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结构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体育学习,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注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2)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个过程) 3.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 4.成就需要:是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5.应激:是指人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是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6.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7.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里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8.优势反应:是指那些习惯性的、唤醒水平升高时极易诱发出的行为反应。 9.归因:是指给行为归结原因。 10.基本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可控性:是指归因时对原因是否可控或在多大程度上可控的认识。 12.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13.运动自信:是个体对通过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胜利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4.特质运动自信:是指个体通过常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5.状态运动自信: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6.动觉: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17.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时,通过眼睛、视传入神经和视觉中枢产生的对波长为380~740毫微米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感觉。 18.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性的反映,是通过耳朵传入神经和听觉中枢对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音刺激产生的感觉。 19.触压觉:是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 20.平衡觉:是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 2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 22.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23.前摄干扰:是指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24.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25.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 26.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27.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8.组块:是指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 29.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经过相应的心理历程,从问题的起点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0.决策:即作出选择的过程。 31.创造力:是指立异、改造和发明的能力。 32.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是熟练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 33.警觉: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4.警戒: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5.心理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 36.心理训练(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37.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 38.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文物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39.自我定向:是强调横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社会参照,已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40.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4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42.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4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对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它直接左右着运动员判断自己的比赛表现正常与否,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应变能力。 44.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气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45.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46.领导:是指引、影响或控制个人或组织,以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47.观众效应,是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 48.攻击:有意识地使他人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 49.暴力:是指极端的、严重的攻击行为。 50.独立标志:1923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51.二维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以下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 52.阿尔波特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体特质,个体特质是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 53.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 54.艾森克的三维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ENP) 55.操作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参与,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为中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作 56.用。 57.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2.现场研究法3.心理测量法 58.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1.分工更加明确2.专业领域细化3.研究方法综合化4.研究内容更加广泛 59.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60.需要的种类:1.生理需要2.社会需要3.物质需要4.精神需要 61.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1.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2.选择既不过低也不过高的生活3.从事风险大且责任重大的职业62.☆直接动机——活动过程本身;间接动机——活动结果 63.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1.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2.合理运用强化手段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4.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5.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64.如何因人而异以直接激发动机:1.依从方法2.认同方法3.内化方法 65.唤醒的表现:1.电脑唤醒2.行为唤醒3.植物性唤醒 66.自我效能对行为的作用:1.影响人的行为选择2.影响在困难状况下的坚持性3.影响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4.影响人们在预期和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67.如何培养自信:1.注意可控因素2.想象成功情景3.积极语言暗示4.发现尺短寸长5.夸大外部动作6.创设原有环境7.集体相互鼓励8.演示水杯实验 68.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受以下条件制约:1.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2.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正比。3.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4.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5.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6.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69.专门化知觉的特点:1.专门化知觉的具有综合性2.专门化知觉的具有专项性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动觉都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70.运动活动与知觉基本规律的联系1.运动活动与知觉的选择性2.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整体性3.运动活动与知觉的理解性4.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恒常性 71.运动直觉的性质:1.快速性2.直接性3.或然性4.情境性5.信息受限性 72.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1.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3.焦虑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 73.设置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2.及时反馈,了解结果3..目标的公开化4.目标的多极化 74.运动员受伤后的悲伤反应过程:1.第一阶段:否认2.第二阶段:愤怒3.第三阶段:讨价还价4.第四阶段:抑郁5.第五阶段:接受与改造75.哪些心理学手段有助于促进损伤的康复: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2.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3.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4.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6.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76.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方式2.目标整合3.志趣一致4.心理相容5.成员互补6.外界压力7.内部竞争8.团体规模9.团体稳定性77.勒温的分类:1.专业型领导2.民主型领导3.放任型领导 78.李克特的分类: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2.慈善式的集权领导3.协商式的集权领导4.参与式的集权领导 79.教练员的影响力类型:1.强制影响力2.自然影响力 80.攻击行为的种类: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 81.人为什么会攻击:1.本能2.社会学习3.道德水平4.挫折诱发 82.怎样帮助运动员和观众减少攻击行为: 83.1.帮运动员:a.应该给年轻的运动员树立非攻击性但十分有效的果敢行为的榜样。b.参与攻击的运动员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c.参与攻击的运动员所受到的惩罚必须超过他从攻击中获得的好处。d.对于参与攻击甚至听任运动员参与攻击的教练员,应该予以解雇,或者审查、暂停其执教

第10章《运动心理学》考点

第九章运动心理学知识点 一、名词知识点 1.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称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称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2.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8.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1.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14.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考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空能力。 3.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的条件是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4.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5.在体育运动情景中,对运动表现影响更大、更为直接的是状态焦虑。 6.心理技能分为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7.倒U形假说最初是耶克斯·多德森提出来的。 8.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9.动作技能包含(心理过程)和(技能操作过程)两部分。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 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2. 3. 4. 5. 6. 7. ABCD 8. 9. 10. 11. 13. 14.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 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 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 一、说明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当前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体而言,这门课程需要考虑诸如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训练和竞赛心理、一般心理训练方法和特殊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等问题。运动心理学还需研究竞技运动对运动员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二)编写依据 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 (三)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将静态的和分析性的书本知识运动动态的和综合性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的技能知识;利用心理学在“人文学科”中的特定位置和独特作用,训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比赛心理习惯和行为,形成良好的专业心理素质;掌握教练员在日常运动训练所必要的运动心理学知识,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做心理准备。 (四)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体育运动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及其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运动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体育运动中管理心理学的问题;以及简易体育运动心理学测试方法。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总论 1.心理学概述 2. 心理的实质 3.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 运动心理学实验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认知过程 1. 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 2.表象、想象与体育活动 3. 思维与体育活动 4. 记忆与体育活动 第三章体育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 1. 体育活动中的情绪概述 2. 体育活动中的意识状态 3.体育活动与注意 第四章个性与心理选材 1. 个性概述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第五章运动技能学习 1.运动知识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2.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第六章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1. 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2. 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3. 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思维活动的特点 第七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概述 2. 动员的常用心理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