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教案

1.1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教案
1.1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教案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检测

三、课前准备

1.VTEC发动机

2.万用表或诊断仪

3.机油压力表

4.PGM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如何提高进气效率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改善排放的重要课题。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发动机的排放和平顺性,但进、排气门最佳开闭时刻不是固定不定的,它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而变化。采用可变配气相位就可满足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气门准确开闭时刻的要求,改善发动机在低、中转速下的扭矩输出,大大提高驾驶的操纵灵活性。

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包括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和可变气门升程系统二大类。

一.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ECU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等传感器信号来控制凸轮轴调整机构的机油压力,从而改变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这样的系统称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它主要包括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器,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1)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器

1)螺旋齿轮式控制器

由螺旋齿轮、直齿轮、活塞、回位弹簧、齿毂等组成,螺旋齿轮与凸轮轴固定连接。

2)叶片式控制器

由定时链条驱动的外壳、固定在凸轮轴上的叶片组成。

油压使控制器的叶片沿圆周方向旋转,带动凸轮连续不断地转动,从而改变进气门正时。当发动机停止时,进气凸轮轴被调整到最大延迟状态以维持启动性能。在发动机启动后,油压并未立即传到控制器时,锁销便锁定控制器的动作机械部件以防撞击产生噪声。叶片式控制器是目前内部摩擦力最小,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器。

3)链式控制器

它是在进、排气凸轮轴之间安装的一个链传动机构。排气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链条直接驱动,进气凸轮轴通过链轮和链条由排气凸轮轴

驱动。机油压力作用在活塞上,活塞推动链条张紧器上下移动,改变进气凸轮轴的转动角度。

(2)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

由发动机ECU 进行占空比控制的,用于控制滑阀位置和分配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器流到提前侧或延迟侧的油压。发动机停止时,进气门正时是处于最大延迟角的位置。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结构如上图所示。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利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来感知凸轮轴转动变化量,从而获知凸轮轴转动方向及转动量。

2.典型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奔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ANOS)

(2)丰田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

(3)大众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合理选择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hv,是改善发动机性能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分析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hv影响最大。进气门迟闭角改变对充气效率hv和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图1进一步给以说明。

图1中每条充气效率hv曲线体现了在一定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如迟闭角为40°时,充气效率hv是在约1800r/min的转速下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个转速下工作能最好地利用

气流的惯性充气。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增加,就使一部分本来可以利用气流惯性进入汽缸的气体被关在汽缸之外,加之转速上升,流动阻力增加,所以使充气效率hv下降。当转速低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减小,压缩行程初始时就可能使一部分新鲜气体被推回进气管,充气效率hv也下降。

图中不同充气效率hv曲线之间,体现了在不同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不同的进气迟闭角与充气效率h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不同,一般迟闭角增大,与充气效率h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也增加。迟闭角为40°与迟闭角为60°的充气效率hv曲线相比,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分别为1800r/min和2200r/min 。由于转速增加,气流速度加大,大的迟闭角可充分利用高速的气流惯性来增加充气。

改变进气迟闭角可以改变充气效率hv曲线随转速变化的趋向,以调整发动机扭矩曲线,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不过,更确切地说,加大进气门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hv增加有利于最大功率的提高,但对低速和中速性能则不利。减小进气迟闭角,能防止气体被推回进

气管,有利于提高最大扭矩,但降低了最大功率。因此,理想的气门正时应当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显然,对于传统的凸轮挺杆气门机构来说,由于在工作中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难于达到上述要求,因而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排气凸轮轴安装在外侧,进气凸轮轴安装在内侧。曲轴通过齿形皮带首先驱动排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通过链条驱动进气凸轮轴。

1.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

如图3所示,(a)图为发动机在高速状态下,为了充分利用气体进

入汽缸的流动惯性,提高最大功率,进气门迟闭角增大后的位置(轿车发动机通常工作在高速状态下,所以这一位置为一般工作位置)。(b)图为发动机

在低速状态下,为了提高最大扭矩,进气门迟闭角减少的位置。进气凸轮轴由排气凸轮轴通过链条驱动,两轴之间设置一个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在内部液压缸的作用下,调节器可以上升和下降。

当发动机转速下降时,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下降,上部链条被放松,下部链条作用着排气凸轮旋转拉力和调节器向下的推力。由于排气凸轮轴在曲轴正时皮带的作用下不可能逆时针反旋,所以进气凸轮轴受到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一是在排气凸轮轴正常旋转带动下链条的

拉力;二是调节器推动链条,传递给排气凸轮的拉力。进气凸轮轴顺时针额外转过θ角,加快了进气门的关闭,亦即进气门迟闭角减少θ度。

当转速提高时,调节器上升,下部链条被放松。排气凸轮轴顺时针旋转,首先要拉紧下部链条成为紧边,进气凸轮轴才能被排气凸轮轴带动旋转。就在下部链条由松变紧的过程中,排气凸轮轴已转过θ角,进气凸轮才开始动作,进气门关闭变慢了,亦即进气门迟闭角增大θ度。

2.二种工作状态

从图2和图3不难看出,该发动机左侧和右侧的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操作方向始终要求相反。当发动机的左侧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向下运动时,右侧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向上运动,左侧链条紧边在下边,右侧链条紧边在上边。调节器向下移动时,紧边链条都是由短变长。

当Passat B5轿车发动机转速高于1000r/min时,要求进气门关闭得较早,如图4(a)所示。左列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向下运动,上部链条由长变短,下部链条由短变长。右列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

调节器向上运动,上部链条由短变长,下部链条由长变短。左右列缸对应的进气凸轮轴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都顺时针额外转过θ角,加快了进气门的关闭,满足了低速进气门关闭较早,可提高最大扭矩的要求。

当Passat B5轿车发动机转速为3700r/min时,要求进气门关闭得较迟,如图4(b)所示。左列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向上运动,上部链条由短变长,下部链条由长变短。右列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向下运动,上部链条由长变短,下部链条由短变长。在左列缸的下部链条,右列缸的上部链条同时由长变短的过程中,排气凸轮轴已转过θ角,进气凸轮才开始动作,进气门关闭变慢了,满足了高速,进气门关闭较迟,可提高最大功率的要求。

可变气门升程:可以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提供不同的气门升程,低转速时使用较小的气门升程,有利于缸内气流的合理混合,增加发动机的低速输出扭矩;在高速时使用较大的升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功率输出。本田公司的i-VTEC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可变气门升程系统(i-VTEC拥有连续可变气门正时、分段可调气门升程

技术)。

本田

VTEC:分级可变气门升程+分级可变气门正时

i-VTEC:分级可变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排气)

丰田

VVT-i: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气门)

Dual VVT-i:智能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排气门分别独立控制,有2个气门开启时刻)

VVTL-i:分级可变气门升程+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排气门)

宝马

Valvetronic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省去“节气门”部件)

Double VANOS: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排气门分别独立控制)

现代

C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进气门)

日产

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日产的“VQ”发动机上使用,技术类似丰

田)

标致

VTCS:可变涡流控制阀

1、VVT-i原理: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ECU)通过分析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VVT-i系统是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VVT-i系统由传感器、ECU和凸轮轴液压控制阀、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2、VTEC原理:在VTEC系统中,其进气凸轮轴上分别有三个凸轮面,分别顶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者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无任何连接,左边和右边的摇臂分别顶动两个进气门,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正时及升程,以形成挤气作用效果。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不顶动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的运动。当转速在不断提

高需要变换为高速模式时,电脑就发出一个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使压力机油进入摇臂轴内顶动活塞,使三只摇臂连接成一体,并且由时间最长、升程最大的进气凸轮来驱动气门,使两只气门都按高速模式工作。当发动机转速降低到气门正时需要再次变换时,电脑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开头,使压力机油泄出,气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分段性的)。i-VTEC系统与VTEC相比就是在VTEC引擎上加入VTC(Variable timing control),它也是利用到跟VANOS与VVT-i 类似的方式来连续式地转动凸轮轴的开与关,达到了所谓的"气门重叠角的控制",这就是进、排气阀门的正时与开启的重叠时间的可变是由油压控制的VTC,使凸轮轴转动些角度(向右,向左),进而提早或延迟阀门的开或关的时间,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作用。

3、CVVT原理:英文全称Continue Variable Valve Timing,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韩国现代轿车所开发的CVVT是一种通过电子液压控制系统控制打开进气门的时间早晚,从而控制所需的气门重叠角的技术。它的特点是能够稳定燃烧状态,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可见CVVT只是在发动机进气门加以控制。

4、D-CVVT原理:进、排气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气门开启相位有两个时刻,可以在位置1开启或者位置2开启,可以根据转速、负荷进行调整。与CVVT相比,由于进气量的的加大,也使得汽油的燃烧更加完全,更省油,它可以说是目前气门可变正时系统技术中最高级的形式。(D-VVT没有连续可变)

5、VTCS原理:可变涡流控制阀系统。在发动机上采用涡流控制阀系统,通过节流门的控制,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形成不同的“进气涡流”;发动机小负荷或以低于某一转速运转时,受ECU控制的真空电磁阀关闭,真空度不能进入涡流控制阀上部的真空气室,涡流控制阀关闭。由于进气通道变小,产生一个强大涡流,这就提高了燃烧效率,从而可节约燃油。当发动机负荷增大或以高于某一转速运转时,ECU根据转速、温度、进气量等信号将真空电磁阀电路接通,真空电磁阀打开,真空进入涡流控制阀,将涡流控制阀打开,进气通道变大,提高进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输出功率。

进、排气门提前(迟闭)角

当发动机达到一定的转速后,为了保证发动机气缸的进气充分、排气彻底,要求气门具有尽可能大的通过能力,因此发动机的进、排气门实际开启和关闭并不恰好在活塞的上、下止点,而是适当的提前和迟后。

进气门提前开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新鲜气体或可燃混合气能顺利、充分地进入气缸;

进气门晚关的目的:是为了在压缩行程开始时,利用气缸内的压力暂低于大气或环境压力,靠进气气流的惯性使新鲜气体或可燃混合气仍可能继续进入气缸。这样,进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内的曲轴转角实际上就大于了180o。

排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当活塞做功行程接近下止点时,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膨胀已基本结束,但气缸内的气体压力仍然较高,利用此压力可使气缸内的废气迅速地排出;

排气门迟关的目的:是由于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气缸内的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利用排气流的惯性可使废气继续排出。这样,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内的曲轴转角实际上也就大于了180o。

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就会出现有一段时间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那一段时间或曲轴转角,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气门重叠时间或气门重叠角,气门重叠角的大小等于进气门早开角与排气门晚关角之和。

只要气门重叠角取得合适,就不会产生废气倒流进气管和新鲜气体随废气排出等问题。发动机的结构不同、转速不同,配气相位也就不同。

诠释:

如果在活塞越过下止点一定角度,开始压缩冲程之后再关闭进气门,会怎么样呢?直观的感觉是,这时活塞已经开始上升,刚刚吸入的可燃混合汽岂不是又要被排出去一部分,性能会不会下降?答案也是不一定的;只要时机适当,这样做反而可以增加吸气量,改善性能。因为在吸气冲程可燃混合汽被活塞抽入汽缸,进气门附近的气流速度可以高达每秒两百多米,而在下止点附近活塞的垂直运动相对很慢,汽

缸内体积变化并不大,此时进气岐管内的可燃混合汽靠惯性继续冲入气缸的趋势还是占了上风,吸气量会增加。

如果比活塞到达下止点前,提前开启排气门会怎么样呢?从直觉上,这时废气仍可推动活塞做功,如果打开排气门开始排气,此时气缸内的压强就会降低,能量的利用率也就降低了,发动机性能也会随之下降,但是答案是不一定的;我们知道,排气时活塞会压迫废气从而反过来对废气做功,这个过程会消耗一部分发动机已经获得的能量,如果在缸内压强相对较高时提前开始排气,排气过程就会更顺畅,从而在排气冲程减少了能量消耗,但是考虑到活塞在下止点附近一定角度内垂直运动距离其实非常短,其实发动机略微提前打开排气门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果排气门也在活塞越过上止点一定角度之后再关闭,虽然活塞已经开始下降,排气门附近的废气仍就会继续排出,此时进气门已经开启了,废气难道不会涌入进气岐管吗?道理也是一样的;事实上,这又是个时机问题,燃烧室内的废气涡流的方向决定了废气短时间内是不会流向排气门对侧的进气门的,由于大部分废气在排气冲程中前期就已排出,并且在排气岐管中形成了高密度的高速气流,冲向排气管方向,这部分废气越是远离气缸,对于缸内尚未排出的废气来说,其需要填充的体积就越大,而且此时进气管的气流速度很快,远大于废气的流动速度,于是,一边进气一边排气的局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理,其实进气门在一定时间内也可以提前开启,以增大气缸进气量(其实这就达到“气门重叠”了).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检测

三、课前准备

1.VTEC发动机

2.万用表或诊断仪

3.机油压力表

4.PGM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二、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1.可变气门升程系统概述

气门升程是受凸轮轴转角长度控制的,在普通的发动机上,凸轮轴的转角的长度固定,气门升程也是固定不变的。赛车发动机采用长升程设计,以获得高转速时强大的功率输出,但在低转速时会工作不稳定;普通民用车则采用兼顾高低转速的气门升程设计,但会在高低转速区域损失动力。

而采用可升程控制系统的发动机,气门升程能随发动机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可变气门升程系统采用凸轮转换机构,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由不同的凸轮控制,及时调整进、排气的升程和开启持续时间。为了更好的提高发动机转速和获得更高的输出,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对气门开启得关闭时刻进行了优化,大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当发动机处于低-中转速时,由凸轮轴上的低-中速凸轮驱动摇臂,便进、排气门动作。一旦发动机高转速运行,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就使ECU控制机油控制阀动作,调节摇臂活塞液压系统,使高速凸轮工作。

可变配气相位图

从配气相位图上可以看出活塞从上止点移到下正点的进气过程中(绿色),进气门会提前开启(α)和延迟关闭(β)。当发动机作功完毕,活塞从下止点移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中(桔色),排气门会提前开启(γ)和延迟关闭(δ)。

十分明显,这种延长气门开启时间的做法,必然会出现一个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配气相位上称为“重叠阶段”,可能会造成废气倒流。这种现象在发动机的转速仅1000转以下的怠速时候最明显(怠速工作下的“重叠阶段”时间是中等速度工作条件下的7倍)。这容易造成怠速工作不畅顺,振动过大,功率下降等现象。尤其是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由于“帘区”值大,“重叠阶段”更容易造成怠速运转不畅顺的现象。设计师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就以“变”对“变”,采用了“可变式”的气门驱动机构。

发动机管理系统习题2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英文表示为____________,怠速控制系统用英文表示为___________。 2.目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____________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 3.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除喷油量控制外,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控制。 4.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该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___控制功能。 5.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等。 6.传感器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_____________控制和_______________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8.爆燃传感器是作为_____________控制的修正信号。 9.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确定基本的喷油量。 10.执行元件受________控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电控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12.电控系统有、两种基本类型。 13.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技术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 14._________________是采集并向ECU输送信息的装置。 15.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 16.汽车电控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元件。 17.STA信号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STA信号和起动机的电源连在一起,由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19.动力转向开关信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息。 20.空挡起动开关信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现代汽车广泛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它是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单元上。() 2.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内容。() 3.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输入装置是各种传感器。() 4.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比开环控制系统要简单。() 5.开环控制的控制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其控制的过程没有影响。() 6.空气流量计可应用在L型和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7.空气流量计与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相比,检测的进气量精度更高一些。() 8.曲轴位置传感器只作为喷油正时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9.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一个传感器信号输入ECU 可以作为几个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10.点火控制系统还具有通电时间控制和爆燃控制功能。() 11.ECU收不到点火控制器返回的点火确认信号时,失效保护系统会停止燃油喷射。()

1.1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教案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作用及工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 掌握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检测 三、课前准备 1.VTEC发动机 2.万用表或诊断仪 3.机油压力表 4.PGM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如何提高进气效率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改善排放的重要课题。进、排气门的开闭时刻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发动机的排放和平顺性,但进、排气门最佳开闭时刻不是固定不定的,它随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而变化。采用可变配气相位就可满足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气门准确开闭时刻的要求,改善发动机在低、中转速下的扭矩输出,大大提高驾驶的操纵灵活性。 可变配气相位控制系统包括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和可变气门升程系统二大类。 一.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1.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ECU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等传感器信号来控制凸轮轴调整机构的机油压力,从而改变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这样的系统称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它主要包括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器,凸轮轴正时机油控制阀,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1)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器 1)螺旋齿轮式控制器

由螺旋齿轮、直齿轮、活塞、回位弹簧、齿毂等组成,螺旋齿轮与凸轮轴固定连接。 2)叶片式控制器 由定时链条驱动的外壳、固定在凸轮轴上的叶片组成。 油压使控制器的叶片沿圆周方向旋转,带动凸轮连续不断地转动,从而改变进气门正时。当发动机停止时,进气凸轮轴被调整到最大延迟状态以维持启动性能。在发动机启动后,油压并未立即传到控制器时,锁销便锁定控制器的动作机械部件以防撞击产生噪声。叶片式控制器是目前内部摩擦力最小,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器。 3)链式控制器 它是在进、排气凸轮轴之间安装的一个链传动机构。排气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链条直接驱动,进气凸轮轴通过链轮和链条由排气凸轮轴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现状及趋势 丁志盛叶挺宁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 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 - 燃油喷射控制;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实训教案 叀安职专蓝翔

实训一、电控发动机的认识 一、实训目的 熟悉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 熟悉常见车型电控发动机各部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 二、实训内容 1.认识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2.分析电控发动机的优点。 三、设备与器材 1.发动机试验台架或实训用车; 四、实训步骤 1.认识电控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1)找出空气供给系统组成部分 (2)找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部分 (3)找出电子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比较D型和L型控制方式; 2)比较组成部分及安装位置。 学生“电控发动机的认识”实训报告 班级:姓名:时间: 1.实训的目的: 2.实训的要求: 3.实训的仪器与器材: 4.电控发动机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有何优点? 5.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各有何优缺点? 6.汽油机电控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

实训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构造认识(一)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常见车型电控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空气供给、燃油供给子系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二、实训要求 1.实训在实训车或电控汽油发动机台架上分组进行,以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动手为主; 2.确保实训安全:若在实训车上进行,使用驻车制动器,可靠制动车辆。起动发动机时,提示学生远离运动部件; 三、实训内容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2.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四、设备与器材 1.五台不同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或实训用车; 2.拆装工具5套。 五、实训步骤 1.认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燃油供给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装位置、结构、作用,分析工作原理 (1)找出空气供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观察各部分的安装位置及结构(可以拆下来观察)。 2)熟悉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 3)分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不同工况下空气的流通路径。 观察与思考: ★进气量是如何控制的? ★进气量是如何计量的?为什么计量进气量? ★在节气门体上设置有冷却水流经的通道,其目的是什么? ★空气和汽油在什么地方混合? ★整体式进气管和分开式进气管各有何优缺点? ★进气系统漏气对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有什么影响? (2)找出燃油供给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1)观察各部分的安装位置及结构(可以拆下来观察)。 2)熟悉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 3)分析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汽油的流通路径。 观察与思考: ★汽油滤清器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否保持燃油分配管中的油压恒定不变?他有几个端口?分别于什么相通?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系统油压一般为多大? ★将电动汽油泵置于汽油箱内部的目的是什么? ★你所拆的电动燃油泵是哪种类型? ★电动汽油泵作为运动件,如何冷却和润滑? ★发动机熄火后,汽油喷射管路中如何保持残余压力?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整体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与检修”课程整体教学方案 一、课程定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块是汽车维修专业的验印教学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就业后,具备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基本理论,获得该领域维修,检测,诊断岗位上完成电子控制系统、各电控总成维修任务时应掌握的专项技能知识;熟悉发动机电控元器件的构造,获得对各总成、主要零部件制造、装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教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学项目和下分的课题都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是一个一体化较成熟的教学模块 二、本课程原有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法的弊端分析 本课程原教学模式是沿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理论上对知识点强调比较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弱。因为实验课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实践技能掌握不到位。 本次教学改革中本课程组坚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学改革方向,根据汽车行业对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情境式教学,按项目组织教学、按任务采用教材,运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法和细分课题等多种教学形式,按教学的过程化考核等手段,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本教学模块的学习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管理信息

(二)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 2).能够找去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3).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4).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2、知识目标 1).熟悉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结构; 2).懂得各传感器工作原理知识; 3).掌屋汽车电控发动机电路图的识图能力。 3、素质目标 学生协同完成对电控发动机中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检修工作。通过学生讨论汽车故障表现的形式、分析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最终确定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了学生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电控发动机维修中形成了固定的维修思维能力(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引起故障原因——得出结论——排除故障)。(三)教学项目内容

第九章典型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20200921102019)

第九章典型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 第一节丰田TCCS系统 TCCS是丰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ECT)、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控悬架(TEMS)、牵引控制(TRC)、空调(A /C)、巡航控制(CCS)和安全气囊(SRS)等方面内容。而发动机控制系统又包括电子控制汽油喷射(EFI )、电子控制点火提前(ESA、、怠速控制(ISC)、废气再循环控制(EGR)、蒸发污染控制(ECS)、谐波进气增压系统控制(ACIS )、故障诊断(DIAGN )、失效保护与后备功能和怠速混合气浓度调节('CO排放控制)等内容。不同的车型,其控制内容及方式略有差异。下面着重介绍凌志LS400轿车1UZ-FE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情况,图9-1为控制系统电路。 ________ \ 一、汽y 1 ?汽油供给系统的特点 目前生产的1UZ-FE发动机取消了冷起动喷油器和温度一时间开关,而采用全电脑控制的冷起动。在冷态下起动时,ECU会发出增加喷油的指令,从而使冷起动的空燃比控制得更为精确,排气净化功能更好。 汽油泵实行ECU控制,分为高、低速的两级控制,转速可变,既减少了汽油泵的磨损和省电,又能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所需的供油量。 2 ?系统描述: 图9-2为1UZ —FE型发动机汽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它主要由汽油泵、汽油过滤器、汽油压力调节器、油压脉动减振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和温度一时间开关(1992年前车型)、供油总管和汽油箱等组成。 汽油泵安装于汽油箱内,通电后将汽油加压到左右,汽油压力调节器则将汽油压力调节到比进气歧管的压力高284 kPa的恒定压力,再通过供油总管分配到各喷油器,喷油器的电磁阀根据ECU的指令打开,汽油持续地由喷油器喷出,在进气歧管内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多余的汽油通过回油管回流到汽油箱。油压脉动减振器的作用是消除喷油时产生的汽油压力波动,使空燃比控制得更精确。 \ 图9-2 1UZ-FE汽油供给系统 1-汽油泵2-油压脉动减振阀3-冷起动喷油器4-右总输油管 5-汽油压力调节器9-喷油器7-左总输油管8-汽油供给过滤器 二、进气系统 1 ?系统描述 1UZ —FE型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由空气过滤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进气室、各种连接管和真空软管等组成。此外还有计量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怠速控制阀(ISC阀)。 2 ?进气系统的主要组件: (1)空气流量计(本书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电子教案

第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1.1 概述 1.1.1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汽车安全问题和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的影响更加突出。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主要体现在以“人-车-环境”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整体的优化上。 1.1.2 电控技术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或减速性能。 4.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降低排放污染。 6.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目前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上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系统、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和应急备用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是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 2.电控点火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点火提前角。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3.怠速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状况,并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进气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 5.排放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6.增压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7.巡航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的功用是驾驶员设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根据汽车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信息,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使汽车自动维持在一定的车速进行行驶。 8.警告提示系统由ECU控制各种指示和报警装置,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该系统能及时发出信号以警告提示,如氧传感器失效、油箱油温过高等。 9.自诊断与报警系统在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ECU)都具有自诊断系统,对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10.失效保护系统失效保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当传感器或传感器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自动按电脑中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值工作,以便发动机能继续运转。

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控制节气门方式的不同,巡航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伺服电动机和______________组成。 3.汽车网络系统英文简写是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四尾气分析仪的传感器装在催化器下游,分析仪上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读数不受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影响。 5.排气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用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等组成。 7.真空电磁阀用英文字母表示为 _________;谐波增压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8.为使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更充分,应随转速的提高应适当_________进气门的提前开启角。 9.VTEC配气机构与普通配气机构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闭环控制过程中,当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氧传感器向ECU输入的电压信号一般为_____________。 11.丰田凌志LS400轿车氧传感器加热线圈在20℃时阻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 12.巡航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 13.巡航控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等组成。 14.驾驶员通过操纵开关给ECU输入巡航控制命令,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巡航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 16.在开环控制EGR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给EGR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阀开度将__________。 18.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影响TWC转换效率的最大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动力增压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 21.当ECU检测到的进气压力高于_________时,废气涡轮增压停止工作。 22.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24.发动机排出的NO X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5.开环控制EGR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6.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冷却风扇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主要应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及继电器电路进行检查。 28.点火开关接通的瞬间,故障指示灯正常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的。 29.当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发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30.ECU必须有合适的____________才能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 31.ECU电源电路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3.在三元催化转换器前后各装一个氧传感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三元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5.正常情况下转换器出气口应该至少比进气口温度高_______________。 36.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_______________。 38.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________。 39.在诊断EGR系统之前,发动机的温度必须处于________________。 40.目前所用的二次空气供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种。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摘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背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词: EECS,ECU汽车发动机电喷一、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简称EECS)通过电子控制手段对发动机点火、喷油、空气与燃油的比率、排放废气等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达到提高性能、安全、节能、降低废气排放的目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中国发动机论坛(XHEPPo!G - 燃油喷射控制; |柴油机|柴油机配件|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发动机测试| - 点火系统控制; - 怠速控制; - 尾气排放控制; - 进气控制; - 增压控制; - 失效保护; e - 后备系统; - 诊断系统等功能。 |柴油机|柴油机配件|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构造|发动机测试另外,随着网络、集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汽车控制主要单元的EMS系统通过 CAN(Controllers Area Network)总线与其他控制系统,例如:安全系统(如ABS、牵引力电子稳定装置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底盘系统(如主动悬挂ABC(Active Body Control))、巡航控制系统(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se Control System)以及空调、防盗、音响等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施集成优化统一控制。在不久的将来,车载通讯平台将利用现有无线通讯网络为汽车驾驶提供更广泛的咨询、娱乐等增值服务(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内容: - 传感器 主要包括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爆燃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氧传感器等。- 执行器 主要包括喷油器、点火控制模块、怠速空气控制阀以及各种电磁阀等。 - 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和控制算法程序软件 其作用是通过采集各种传感器输入信号并将信号进行调理,根据发动机管理控制算法进行运算,然后输出控制信号并进行功率放大给执行器。同时检测传感器信号正常状态,出现故障时报警。 另外,为了应对汽车产业产品作为多种产品链状集成开发的特点以及快速更新的市场需求,高性能的发动机试验台架、集成开发环境工具以及测试产品耐环境性能的设备为快速开发高质量面向不同汽车发动机的管理系统产品提供保障: - 发动机试验台架 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发动机以及工况装置、测功仪、废气测量仪以及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 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系统 主要包括用于开发电控单元ECU 和控制算法程序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目前,基于模型设计(Model Based Design)、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以及符合OSEK标准的实时操作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耐环境实验设备 用于元器件、产品的耐温、振动、抗干扰、防漏水、耐久性等环境试验设备。上述设施的联合使用,为开发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联调、参数标定、性能试验、环境试验等必要条件。另外,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季节的车载试验需要脱离发动机试验台架并借助车载标定系统在特定环境及试验地完成,以确定相对不同区域和气候的控制参数。 二、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市场现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属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占据汽车电子市场的主要份

电控发动机教案

电控发动机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第1课时

巡回指导分组练习动机工作时,ECU接收各传感器的信号, 经分析、比较、计算后,确定控制对象 和范围,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使发动 机处于最佳的进气量、空燃比、点火时 刻,同时视情况调节发动机怠速 点火系统的功能 点火系统主要由ECU根据转速、负荷和 水温传感器的信号确定实际工况的最佳 点火提前角,再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曲 轴或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确定活塞在气 缸内的实际位置,并发出指令控制电子 点火组件(电子点火器),由电子点火组 件完成点火线圈一次侧电路接通和断开 的控制,从而在点火线圈二次绕组内产 生出2万伏左右的高电压,高压击穿火 花塞间隙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的组成 电控发动机可按照喷油器安装位置、燃 油喷射部位、喷射方式、喷射时序、控 制方式和进气量检测方式的不同 按喷油器安装部位分类 1)电子控制单点汽油喷射系统(SPI) (2)电子控制多点汽油喷射系统(MPI) 多点喷射系统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 气浓度的控制,单点喷射系统有利于简 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学生按要求进 行实践训练 板书设计: 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控制原理及组成 教学后记

电控发动机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 总第2课时 课题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授课教师蒋芳琨教学 目的要求1.掌握使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电子白板 是否使用 使用 教学难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多点喷射系统有利于各缸可燃混合 气浓度的控制,单点喷射系统有利于简 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按汽油喷射部位分类 1)缸内喷射 (2)缸外喷射 按汽油喷射方式分类 1)连续喷射方式 (2)间歇喷射方式 按汽油喷射时序分类 实操演示

项目一发动机电控系统认识

项目一发动机电控系统认识 【项目描述】 现代汽车技术是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集中体现,它实际是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交叉的产物。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汽车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汽车上,特别是轿车上的电子控制部件越来越多,基本上占汽车总成本的1/3还多。现代汽车实际上已经成为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放净化级舒适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2)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容及功能; (3)了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 2.技能目标 (1)能够按照维修手册查找发动机各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及安装位置; (2)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任务。 任务认知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 【任务目标】 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2.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容及功能; 3.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原理、各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及安装位置。

【必备知识】 一、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在车上装了晶体管收音机。 侧重于开发单独性的电子零部件,从而改善单个机械部件的性能。如整流器、调节器、晶体管无触点点火系统、电子时钟等。设计上是局部的,没有系统的观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为解决安全、污染、和节能三大问题,研制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防滑制动装置和电控点火系统。 侧重于一些独立的控制系统,如发动机控制系统、ABS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巡航控制系统等。该阶段是汽车电子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单独系统的控制技术逐渐成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底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多个领域。 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更加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使汽车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向汽车与社会环境的联结方向转移。 2.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1934年,德用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发明的向发动机进气管连续喷射汽油来配制混合气的技术,研制成功世界第一架采用燃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 1952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机械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利用气动式混合气调节器调节空燃比(A/F),配装在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300L型赛车上。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两种控制方式

教学内容: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2、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D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电喷发动机的故障检修基本规则和步骤 教学重点: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电喷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检修 教学难点:电喷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检修 教学方法: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入手,对比化油器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之异同,理解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以实物演示或现场教学。适当提问,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 1、掌握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概念、类型与特点 2、掌握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掌握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4、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检修基本规则和步骤; 5、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检修一般步骤与检修项目 8.1 电控燃油喷射概述 教学内容: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各类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实物、挂图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念、类型与特点;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是按照发动机各种工况的要求和进气量控制喷油量,实现空燃比的最佳控制。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多点喷射系统的特点是在每缸进气门前方的进气歧管上各安装一个喷油器。 单点喷射系统的特点是在进气总管只安装一个喷射器(又称为节气门喷射体)。 K型是一种机械控制单点连续喷射式燃油喷射装置。 KE型是K型的改进型,是一种机电结合式燃油喷射系统。 D型是一种压力型(速度密度)空气流量检测方式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管的压力,并再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计算出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 L型是一种流量型(质量流量)空气流量检测方式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直接用空气流量传感器检测进气流量确定发动机的进气量。 提问:D、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各有何特点? 8.2 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教学内容: 1、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2、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实物、挂图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传感器结构原理。 L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由供油系统、进气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供油系统: 供油系统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阀和温度-时间开关、油管等组成。 供油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电动燃油泵将燃油从油箱中泵出,经滤清器过滤后进入燃油管,经压力调节器调节燃油压力,使燃油压力与进气压力之差保持恒定。燃油管将燃油输送给各缸喷油器和冷起动阀,喷油器根据电控单元输出的喷油信号,定时定量地将燃油喷射到进气歧管内。 电动燃油泵的作用是向燃油系统输送一定压力的燃油,主要由永磁电动机、油泵转子、滚柱和泵体等部分组成。燃油泵的工作 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汽油中的杂质。 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调节并确保供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恒定,使喷油器的喷油量不受进气压力的

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电控发动机实训教案 指导教师:樊朝伟侯振鸿 系别:机电工程系

技能训练一传感器认知、作用、安装位置及检测 1、知识目标: a 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构造、原理与工作性能参数检测 b 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图 c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检测过程; 2、能力目标: a 能够合理使用检测仪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进行检测; b 能够正确检测传感器并进行故障分析; d 能够熟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知识。 e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资料的能力 1、教师准备: 电子控制系统多媒体设备与课件、完好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整车、 通用解码器、常用工具、万用表、试灯、维修技术资料 2、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电控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了解传感器系统的原理、构造、工作过程、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等; 3、准备工具、器材等。 铅笔、小刀、尺板、画好的传感器系统电路图、工作服; 【教学方法】 一体化、项目教学、讨论、分组、实践、讲授、模拟 1、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 (1)靠近机体一侧靠近飞轮处,有永久磁铁、线圈和齿圈组成。线圈阻值为480-1000Ω (2)齿圈的周围分布60个齿,每一个齿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60°/60=6°,其中有两个轮齿空缺,故将此传感器称为58+2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供ECU识别1∽4缸活塞上止点位置和发动机转速 2、电磁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发动机运转时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永久磁铁与齿圈空隙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引起磁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于是在线圈中感应出了感应电动势。 (2)在缺齿处产生了畸变的交变电压信号,ECU根据此确定上止点的位置。 (3)根据交变信号计算出发动机的转速,可准确的控制喷油时刻和点火提前角。 3、检测 1搭铁线 2信号线(-)3信号线(+) 电阻检查:线圈电阻2#与3#为480-1000Ω,1#与机体屏蔽线与接地的电阻为0Ω 电压检查:怠速时为0.1V,启动时,信号电压应明显变化,用试灯连接2#与3#线束,试灯应闪烁。 一、项目任务: 任务一: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电路控制、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任务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任务三:传感器的检测 任务四: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教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0 ~ 2011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授课教师:计端 课程所属系(部):汽车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授课班级:200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3班 2009汽车电子技术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96 学分:5 使用教材:杨庆彪李佳音主编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邹长庚主编《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 诊断(发动机部分)》北京理工版 2、(美)汤姆逊学习公司编《发动机机械和发动机性能 修理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李东江主编《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技巧》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出版

标题:课题一: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的检修 1.1燃油系统原理、点火系统原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3、初步了解电控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内容 4、熟悉电控发动机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能指出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主要部件的具体位置 教学内容及过程: 知识讲授: ※1、概论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二、国外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概况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一)发动机部分的电子控制 (二)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 2、底盘方面的控制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内容 主要控制——汽油喷射(喷射量、喷射定时)、点火控制(点火时刻、闭合角、爆震的防止) 辅助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等 四、发动机汽油喷射的发展过程 60S 机械式 67S K,KE,D,型 73S L型 79S 集中控制 80S TBI 83S 单点,a/n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FI

影响汽油发动机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混合气的空燃比,理论上一公斤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14.7公斤的空气。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空燃比小于化学当量比时供给浓混合气,此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大,但燃烧不完全,生成的CO、HC多;当混合气略大于化学当量比时,燃烧效率最高,燃油消耗量低,但生成的NOx也最多;供给稀混合气时,燃烧速度变慢,燃烧不稳定,使得HC增多。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采用闭环控制的方式,将空燃比控制在化学当量比附近,并在排气系统中消声器前安装一个三元催化转化器,对发动机进行后处理,是当前减少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最有效方法。在化学当量比附近,转化器的净化效率最高。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简称为EFI。 它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各种状态,经微处理器的判断、计算,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合适空燃比的混合气。

目前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在汽油车上均采用汽油喷射系统,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精确的空燃比 混合气的各缸分配均匀性好 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充气效率高 良好的启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由下列四部分组成: 进气系统供油系统控制系统点火系统 进气系统 怠速时节气门全关,由怠速执行器根据冷却水温、空调和动力转向等工况调节进气量。

供油系统 供油系统主要由油压调节器、喷油器和喷油泵组成。 燃油泵 燃油泵装在油箱内,涡轮泵由电机驱动。当泵内油压超过一定值时,燃油顶开单向阀向油路供油。当油路堵塞时,卸压阀开启,泄出的燃油返回油箱。

1.2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教案

工作原理:在没有卡门涡流的情况下,接收到的超声波为稳定的信号;有卡门涡流发生时,接收到的超声波成为一个个与涡流数对应的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卡门涡流释放的频率,反映了气流速度。此脉冲信号经转换成矩形数字信号,计算机对这个矩形脉冲计数,便可得空气流量。 (3)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根据铂丝热线在流量计中安装位置不同,分为主流测量方式和旁通测量方式二种结构形式。 工作原理:温度较低的进气气流通过旋转在空气通道中的温度较高的热线时,热线与空气发生的热量交换,便热线温度下降。通过热线的空气质量流量越大,被带走的热量也多。由于热线是惠斯顿平衡电路的一个

部分,热线温度下降,电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出现不平衡。 由此可知,流过热线的空气质量越大,维持热线温度所需的电流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4)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特点是:发热体由热线改为热膜,热膜拜为固定在薄树脂上的金属铂,或者用厚膜工艺将热线、冷线、精密电阻镀在一块陶瓷片上,它的发体不直接承受空气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发热体的强度和工作可靠性。 主要缺点是空气流速不均匀,易影响测量精度。采用这种上空气流量主计的车型有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马自达626等。

课次: 课题: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 教学目标:掌握典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 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熟悉压力传感器的分类,掌握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三、课前准备 (1)桑塔纳2000GLi型99亲朋秀发动机压力传感器 (2)万用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有二种测量进入汽缸空气量的方法:一是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进气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二是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进

汽油及辅助控制系统试题

第四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怠速控制系统中ECU需要根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确认怠速工况。 2.怠速控制的实质就是对怠速工况下的__________进行控制。 3.按执行元件的类型不同,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开关型。 4.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围为____________个步进级。 5.旋转电磁阀控制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系统的控制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怠速预测控制和学习控制。 6.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等组成。 7.真空电磁阀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谐波增压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8.为使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更充分,应随转速的提高应适当_________进气门的提前开启角。 9.VTEC配气机构与普通配气机构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动力增压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 11.当ECU检测到的进气压力高于_________时,废气涡轮增压停止工作。 12.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4.发动机排出的NO X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5.开环控制EGR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16.在开环控制EGR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给EGR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阀开度将__________。 18.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影响TWC转换效率的最大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闭环控制过程中,当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氧传感器向ECU输入的电压信号一般为_____________。 21.丰田凌志LS400轿车氧传感器加热线圈在20℃时阻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 22.巡航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 23.巡航控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4.驾驶员通过操纵开关给ECU输入巡航控制命令,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巡航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 26.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冷却风扇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主要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继电器电路进行检查。 28.点火开关接通的瞬间,故障指示灯正常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的。 29.当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发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30.ECU必须有合适的____________才能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 31.ECU电源电路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3.在三元催化转换器前后各装一个氧传感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