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

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
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

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设计文件》;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6《桥梁桩基计算和检测》赵明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7《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岩土工程学报》龚维明、蒋永生、翟晋;

1.8《桩基静载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质量》季宜海、邓壮志;

2试验项目

2.1桩基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

2.2桩基的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2.3计算划分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2.4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2.5分析判断桩身质量。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调查研究与方案制定

3.1.1通过甲方或设计人员了解试桩的基本情况(如长度、砼强度等级、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了解试桩处工程地质情况,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3.1.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甲方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祥细的试桩方案(含锚桩布置、桩头处理、承台制作等)。

3.2试验准备

3.2.1试验前应将试验所用的千斤顶,油泵调试好,将所用的荷载传感器、应变仪等试验仪器在标准压力机下经过严格率定,并认真填写率定记录表。

3.2.2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3.2.3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3.2.4反力架的安装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

3.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3.3.1试验现场必须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或设施,以保护仪器设备。

3.3.2试验用的应变仪、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安放,应变仪等精密仪器必须安放在工作桌(台)上。

3.3.3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禁止乱拉乱扯电源、电线、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

3.3.4百分表的安装调试符合静载试验要求,百分表应安装固定在支承于相对不动基础上的基准梁上,百分表的安装应使表轴线平行于被测位移的方向,不得倾斜。

3.3.5荷载传感器与电阻应变仪接通后应进行调试,检查其工作状态和性能,调试完毕后应记下所用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其初始读数值。

4试验

4.1在前述试验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4.2桩基试验的加卸程序和桩顶沉降测读时间间隔严格遵守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相应试验规程。

4.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现场天气变化情况及其对基准梁的影响,并将其在测量数据中消除。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试验现场负责人反映,并同甲方和设计人员及时协商处理。

5单桩垂直静载试验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垂直静载试验。单桩静载试验方案的制定,要考虑桩的类型、试验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进、经济、合理,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单桩垂直静载试验加载方法主要有:慢速维持荷载法;多循环加、卸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根据现行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DBJ02-202-92)规定,混凝土桩基一般应进行桩的垂直静载试验,以确定其垂直承载力,对某些情况还必须进行桩的水平及上拔静载试验。

5.1 试验准备

5.1.1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

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试桩的预估极限加载量大小来决定,一般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堆重平台反力装置及锚桩加堆重反力装置三种形式。

5.1.1.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数、锚桩尺寸、锚筋以及横梁的承载力设计均应满足1.2~1.4倍

的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锚桩的抗拔承载力由有关规范计算确定,锚桩数量可为2根、4根、6根。当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应不少于4根,并应在试验过程中对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锚桩与反力横梁间用锚拉钢筋联结,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单面施焊时不小于10d,采用双面施焊时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5.1.1.2堆重平台反力装置:配置荷载量不得少于试桩预估极限加载量的1.2~1.5倍,配置荷载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放置于平台上。也可将上述两种反力装置联合使用,形成锚桩堆重平台联合反力装置。

5.1.2试桩制作要求:

5.1.2.1试桩顶部一般应予以加强:可在桩顶配置f6加密钢筋网2~3层,桩身钢筋应伸入桩头,或以薄钢板圆筒做成加强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注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

5.1.2.2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

5.1.3 试桩用千斤顶

5.1.3.1千斤顶应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千斤顶施加荷载时,宜选择相同型号、相同类型的千斤顶,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线。

5.1.3.2千斤顶的检查:千斤顶加载系统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及油路三个部分,试桩前宜对加载系统进行检查。检查目的在于检查千斤顶、油泵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有无漏油。

5.1.4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

5.1.4.1施加于桩顶的荷载宜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压力环,或应变式压力传感直接测定。也可采用安装在千斤顶油压系统上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并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值的方法。

5.1.4.2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试验时应在桩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小直径桩也可安置2个或3个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的影响而变形,同时应避免振动、雨水、阳光照射等。

5.1.5温度对沉降测量的影响,主要由于温度变化会使基准粱产生变形,为消除这种影响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5.1.5.1基准梁宜采用刚度较大的型钢制做,且必须简支在基准桩上;

5.1.5.2用一百分表支在基准梁跨中附近某一相对不动体上,对基准梁的变形进行监测,以便对桩顶沉降测量值进行修正;

5.1.5.3利用围护物将试桩场地围护起来,防止基准梁受阳光直射及减小温差。

5.1.6试桩、锚桩(堆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要求如下:反力系统试桩与锚桩(或堆重平台支墩边缘)试桩与基准桩基准桩与锚桩(堆重平台支墩边缘),锚桩横梁反力装置≥4d且

≮2.0m ≥4d且≮2.0m≥4d且≮2.0m,准重平台反力装置≮2.0m≮2.0m≮2.0m注:d–试桩或锚桩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2位扩大端直径)。

5.2试验

5.2.1从试桩入土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预制桩,砂性土中为14天,对粉土或粘性土,应视土的强度恢复而定,一般不少于28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得少于28天;对灌注桩,其桩身砼强度应达到设计等级。

5.2.2 试验加载方式

5.2.2.1慢速维持荷载法:逐渐加载,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逐级卸载至零。

5.2.2.2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下的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卸荷至零。然后进行下一循环,直至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5.2.2.3快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后,再施加下一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分级卸载至零。

5.2.3要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加载、卸载和沉降观测。

5.2.3.1加载分级:每级加载量为试桩预计最大试验荷载的1/10~1/12,逐渐加载,第一级则可取两倍加载量进行加载。

5.2.3.2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隔5min,10min,15min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 测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

5.2.3.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内不大于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

5.2.3.4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 倍,且经24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或已达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试桩桩顶总沉降量超过10cm时,若桩长大于40m,则控制的总沉降量可按桩长每增加10m相应增加1cm;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卸载时桩顶沉降观测规定:①慢速法—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卸一级荷载后隔15分钟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隔3~4小时再读一次;②快速法—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观测时间为5,15分钟;卸载至零后测读两小时,测读时间为5,15,30,60,90,120分钟。

5.3试验资料的整理

5.3.1 在现场进行试验的同时,应对试验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绘制荷载–沉降(Q–S)曲线图,以便及时发现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

5.3.2将单桩垂直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应对成桩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作补充说明。

5.3.3作好单桩垂直静载试验的数据记录,试验数据应准确、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5.3.4绘制有关试验成果曲线,以确定单桩的极限承载力,一般需绘制Q–S。S–lgt,S–lgQ曲线,以及其它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

5.3.5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端阻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摩阻力分布图、桩端阻力与荷载关系等曲线。

5.3.6划分桩侧总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极限值,并由此求出桩侧平均极限摩阻力(当进行分层试验时,应求出各层土的极限摩阻力,然后再取平均值确定桩侧平均摩阻力)。

5.4单桩垂直抗压承载力的判定

5.4.1 可根据下列方法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曲折的前一级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第二拐点)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取S–lgQ 曲线出现陡降直线段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极限承载力;根据沉降控制确定极限承载力;根据其它方法确定极限承载力。

6单桩抗拔静载试验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砼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6.1试验前首先应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及试桩的设计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6.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加载方法主要有:

6.2.1慢速维持荷载法;

6.2.2快速循环加卸载法。

6.3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桩的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6.3.1经常承受上拔力的桩基础;

6.3.2以承受风荷载为主的铁塔,高耸构筑物的桩基础。

6.4 试验准备

6.4.1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

现场试验中试桩所需上拔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千斤顶加载所需反力装置可采用横梁承压台反力装置。

6.4.2试验中上拔荷载量值的控制,宜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或应力环。桩的上拔量由百分表测量。

6.4.3设备、仪表的安装

6.4.3.1千斤顶安装:千斤顶应放置在试桩中心轴线的垂直延长线上,并尽量使其合力与试桩中心垂直线重合。

6.4.3.2在试桩桩面两个正交直径方向上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具体措施详见单桩垂直静载试验规程第2.5条)。

6.4.4试桩、承重台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的规定,如下:反力系统试桩与锚桩(或堆重平台支墩边缘)试桩与基准桩;基准桩与锚桩(堆重平台支墩边缘);锚桩横梁反力装置≥4d且≮2.0m ≥4d 且≮2.0m ≥4d且≮2.0m;压重平台反力装置≮2.0m ≮2.0m≮2.0m。注:d 为试桩设计直径。

6.4.5 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桩的抗拔试验。试桩预留钢筋与拔力筋焊接搭接长度:双面焊时不小于5d,单面焊时不小于10d(d为受力筋直径)。

7试验

7.1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确定桩身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土类不应少于10天;对于粉土或粘性土,不应少于15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得少于25天。

7.2 试验加载方式

7.2.1慢速维持荷载法:逐渐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然后逐渐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

7.2.2慢速维持荷载法按下列规定进行加、卸载和竖向变形观测;

7.2.3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

7.2.4变形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 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见表C-3),并记录桩身外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

7.2.5变形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变形值不超过0.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7.2.6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7.2.6.1桩顶荷载为桩受拉钢筋总极限承载力的0.9倍时;

7.2.6.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变形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5倍;

7.2.6.3累计上拔量超过100mm。

7.3资料整理及承载力判定

7.3.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分析报告的资料整理内容:

7.3.1.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对成桩的试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补充

7.3.1.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记录表;

a单桩竖抗拔静载试验变形汇总表;

b绘制单桩竖向抗拔试验荷载-变形;

c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试验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及绘制桩身应力变化、桩侧阻力与荷载-变形等关系曲线。

7.3.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判定;

7.3.2.1对于陡变形U-△曲线,取陡升起始点荷载为极限荷载;

7.3.2.2对于缓变形U-△曲线,根据上拔量和△-lgt曲线变化综合判定,即取△-lgt曲线尾部显著弯曲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8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8.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或预制桩的水平静载试验。试验前应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及试桩的设计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做好试桩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测数据准确、可靠,确保试验质量。

8.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桩的水平静载试验:

8.2.1经常承受较大水平力的桩基。

8.2.2抗震设防为七度和七度以上的重要的、有纪念性的建筑、高大建筑(八层以上的高层房屋、高度30米以上的工业厂房和高耸构筑物)和建筑群。

8.2.3抗震设防为七度和七度以上的,对基础水平位移有特殊限制的建筑。

8.3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

8.4试验准备

8.4.1试验所需的水平荷载由千斤顶施加,利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或压力环控制荷载量大小,不宜用油压表控制。试验前应对千斤顶、压力传感器或压力环进行标定。

8.4.2采用千斤顶施加水平力,水平力作用线应通过地面标高处(地面标高与实际工程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在千斤顶作用力能水平通过桩身轴线。

8.4.3桩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大量程百分表测量,每一试桩在力的作用水平面上和在该平面以上50厘米左右各安装一只或二只百分表,下表测量桩身在地面处的水平位移,上表测量桩顶水平位移,根据两表位移差距离的比值,求得地面以上桩身的转角。如果桩身露出地面较短,可只在力的作用水平面上安装百分表测量水平位移。

8.4.4 固定百分表的基准桩宜设置在试桩侧面与位移相反的方向,与试桩的净距离不小于一倍的试

8.4.5试验中所需反力可通过反力桩或坑壁来实现。

8.5试验

8.5.1模拟水平地震惯性力的周期性,于桩顶地坪处施加一有效静态水平力,一般采用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对于个别受长期水平荷载的桩基也可采用慢速连续加载法进行试验。

8.5.2慢速连续加载的试验方法可以参考垂直静载试验法进行试验(包括加载等级、沉降稳定标准)。

8.5.3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法,按下列规定进行加卸载和位移观测:

8.5.3.1荷载分级:取预估水平极限承载力的1/10~1/15作为每级荷载的加载增量。根据桩径大小可适当考虑土层软硬,对于直径300~1000mm的桩,每级荷载增量可取2.5~25kN。

8.5.3.2加载程序和位移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分钟后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分钟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便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加载和观测,加载时间应尽量缩短,测量位移的间隔时间应严格准确,试验不得中途停歇。

8.5.4终止试验条件:当桩身折断或水平位移超过30~40毫米(软土取40毫米)时,可终止试验。

8.5.5在试验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温度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同时也应避免阳光直射,雨水及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8.5.6单桩水平静荷试验记录表。

8.6试验结果判定

8.6.1试验资料整理

8.6.1.1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对成桩和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应作补充说明。

8.6.1.2 整理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记录表。

8.6.1.3绘制有关试验成果曲线,一般应绘制:

a水平力–时间–位移(H0–T–x0)曲线。

b水平力–位移梯度(H0–Dx0/DH0)曲线。

c水平力–位移双对数(lgH0–lgx0)。

当测量桩身应力时,尚应绘制沿桩身分布和水平力–最大弯矩截面钢筋应力(H0–sg)等曲线。

8.6.2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及极限荷载的判定

8.6.2.1取H0–T–x0曲线出现突变(相同荷载增量的条件下,出现比前一级明显增大的位移增量)点的前一级荷载为水平临界荷载。

8.6.2.2取H0–Dx0/DH0曲线第一直线段的终点或 lgH0–lgx0曲线拐点所对应的荷载为水平临界荷

载。

8.6.2.3当有钢筋应力试验数据时,取H0–sg第一突变点对应的荷载为水平临界荷载。

8.6.2.4取H0–T–x0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8.6.2.5取H0–Dx0/DH0曲线第二直线段终点对应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8.6.2.6条取桩身折断或钢筋应力达到流限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8.6.2.7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可根据试验结果按下列公式确定:

m=[(HCr×Vx/xcr)5/3] /[b0×(EI)2/3]

式中: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

HCr –单桩水平临界荷载(kN)

xcr –水平临界荷载对应的水平位移(m)

Vx –桩顶位移系数(按规定选用)

b0 –桩身计算宽度(米)

当D£1米时,b0=0.9(1.5D+0.5)

当D>1米时,b0=0.9(D+1)(D为桩身直径)

9高压油泵及液压千斤顶使用操作规程

9.1将千斤顶在试验位置点正确对正放置;并使千斤顶位于下压和上顶的传力设备合力中心轴线上。

9.2用高压油管将千斤顶与液压控制阀连通好,液压控制阀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油泵连通。

9.3对电动油泵应先接好外接电源线,检查线路正确无误后再通电试机,将止通阀搬向“止”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检查油泵是否能正常运转。

9.4当油泵运转正常,且贮油箱内有充足的备用油后,将止通阀搬向“通”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使油管内充满液压油,并在预留油管接口处见到有油漏出后,拧紧该油管接口。

9.5正式实施加载工作,加载量可由油压表读数控制;或用荷重传器控制。

9.6当试验过程中出现突然停电,应检查止通阀是否锁紧,以使荷载维持稳定,然后将高压油泵打向卸压档,使高压油管卸压。最后将电动高压油泵更换成备用的手动高压油泵,继续试验。

9.7卸载:当荷载加到预定值并决定开始卸荷时,应扳动止通阀手向“止”方向慢慢移动,使千斤顶内高压油向油泵的贮油箱内流动,当荷载至要求值时,将油泵止通阀手柄向“通”方向搬动。9.8需将千斤顶卸荷至零时,完全打开止通阀手柄。这时可以切断电源,折除油泵的外接电源线路,并将电源线盘好。

9.9当千斤顶活塞完全进入工作油缸内后,折除高压油管,并将油管盘好存放,将千斤顶、油泵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10百分表操作要求

10.1将百分表装在磁性表架上,用劲箍夹住表的轴顶,使百分表的测杆顶住试件测点。

10.2百分表测杆应与所测量的位移方向完全一致。测点表面需经一定处理(如在构件测点处粘贴玻璃片),以避免结构变形后,由于测点垂直于百分表测杆方向的位移,而使百分表产生误差。

10.3 百分表使用前后要仔细检查测杆上下活动是否灵活。

10.4百分表的量程一般为 10~50mm,在量测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即将发生的位移是否会很大,以致可能造成测杆与测点脱离接触或测杆被顶死,所以要及时观察调整。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理 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基桩动测仪》(JG/T 3055) 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 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 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 (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1.工程简介......................................................................................... 1.2编制依据......................................................................................... 1.3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二、施工总体安排 ...................................................................................... 2.1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 2.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三、主要施工方法 ...................................................................................... 3.1施工流程程序................................................................................. 3.2试验操作和过程控制 (3) 3.3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3.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分析确定............................................. 四、质量保证措施 (4) 五、安全保证措施 ......................................................................................

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厂区打桩及桩基承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及打桩范围;打桩区域地形、地势、标高、坐标,有无障碍物等;打桩场地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的情况,基坑深度,桩型、桩长、打桩深度 1.2工程量:打桩根数、混凝土方量 1.3工期:60天 1.4作业指导书的范围为:桩型为混凝土预制方桩,采用锤击法施工,且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上1.00米处,混凝土桩预制作业指导书见《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总设计》(文件编码) 《桩基施工图》(图纸号)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95版)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公司2002-01-21)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质量管理手册》(TJF001-2002)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程序文件》(版次:2001)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完成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经设计交底后,编写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审批完;将分包队伍的资格材料报监理审批完3.1.2、完成厂区建筑控制方格网,根据图纸位置将桩精确定位在基坑内,并经监理验收。 3.1.3施工前完成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

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的交底工作。 3.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3.3作业机具(配置、等级、精度等) 3.3.1 履带式打桩机、吊车、钻机、空压机、平板拖车、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 3.3.2 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修,保证运转良好;做好易损、易坏件的备品工作;机械、机具有关的负荷实验、计量鉴定证书、使用证、能力鉴定等资料报监理备案,备查。 3.4材料和设备 预制完成后的桩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按照现场打桩的顺序运送到桩机附近。 3.5安全器具 准备好安全围栏、安全警示牌、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防护镜等 3.6场地道路 修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米;修设桩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设施。 3.7工序交接

桩基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样本

基桩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合同编号: 某某有限公司 邮编:215300地址:电话: 二〇一七年三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五、低应变动力检测原理、方法 六、试桩的桩头处理 七、现场试验用电及道路、 八、试验流程及预估工期 九、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十、注意事项 试验人员项目负责人批准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委托单位: 3、工程地点: 4、试验内容:①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②低应变动力检测确定桩身结构完整性 5、试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6、勘查单位: 7、设计单位: 8、施工单位: 9、监理单位: 10、设计桩型、桩径及桩长: 11、桩身砼强度: 12、极限承载力值: 13、桩总数: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1、抽样方式:建设单位会同设计、监理、质监部门确定 2、静载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3、动测抽检桩数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1、试验加载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砼试块做配重;○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用黄砂做配重;○锚 桩反力装置; 2、主要设备

四、静载荷试验原理、方法 1、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 桩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2、加载和卸载分级: ①试验用油压千斤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②荷载分级:加载至预估极限荷载共分10级,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具体分级如下: 3、慢速维持荷载法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试桩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 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但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卸载时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卸一级荷载,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回弹量,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 4、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 始,按1.5h连续3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 准。 ③、已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 ④、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允许值。 ⑤、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 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注:当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加载,不可卸载,且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到现场查看,研究后再作处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武广客运专线5标项目经理部二○○六年十月十日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项目简介 武江特大桥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厢廊村境内,全长1547.96m,全桥基础采用桩基础。由于受地质影响,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桩孔径有ф 1.8、ф1.25、ф1.0 三种,按受力分有摩擦桩和柱桩两面种形式,按作业条件分有水中和旱地桩。2.材料要求 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已派遣专人对现场周边的供应厂家、供应地点及运输方式进行了现场调查。使用材料的要求如下: 4.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 4.1.场地平整 ①如在旱地施工,应先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也可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 ②在浅水中,采用筑岛围堰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满足后续

工序要求。 ③在深水中时,可搭设工作平台进行施工,平台须坚固稳定,能承受施工作业时所有静、活荷载,同时应考虑施工设备能安全进、退场。 4.2.埋设护筒 对于陆上钻孔桩护筒采用6mm钢板卷制,直径大于设计桩径30cm,护筒长度视桩位地质情况确定,其长度满足穿过不透水层不少于0.5m; 对于陆上埋置的钢护筒,护筒顶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0m,并高出施工地面0.5 m。其高度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在旱地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其周围采用粘土夯实,以防渗漏或防止孔内水头太高,使护筒底形成反穿孔。护筒顶面中心线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对于水中钻孔桩,护筒采用6mm厚的钢板制作,长度根据各

桩地质条件确定,以确保钻孔时不塌孔。护筒直径较设计桩径大50cm,采用振动锤打入法,护筒下沉过程中需控制其中心位置和倾斜情况,保证护筒位置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4.3.泥浆池及造浆 陆上钻孔桩泥浆池计划就近采用废弃河塘或开挖泥浆池,泥浆池隔跨设置,周转使用。沉淀的泥浆拟选用封闭的翻斗车运至指定的排放位置。 对于河中的钻孔桩泥浆池设在岸上,用管道与桩位处相连。 造浆选用当地的优质粘土,并在钻进至软土层和砾石土层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泥浆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膨润土、CMC羟基纤维素、硝基腐植酸钠盐及少量的生石灰粉等制成优质泥浆,用来加强护壁,以防渗、防坍孔。泥浆指标:泥浆比重钻孔时选1.2~1.4,清孔时1.05~1.1,粘度19~28s,含砂率4~8%,Ph值为8~10。 对于泥浆的排放处理如下: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作业指导书

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TJZQ-9标段 桥梁工程 编号:TJZQ-9-1-QL-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 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1月10日发布2017年1月12日实施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太焦高铁项目经理部一工区印发

桥梁桩基钢筋笼加工及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TJZQ-9标所有桥梁钻孔桩钢筋笼制作、吊装、焊接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技术准备 施工图已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已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及技术标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 证上岗。 安全防护用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或深色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2.2材料验收及场地准备 钢筋原材运抵钢筋加工厂后,项目部试验室首先验证其品种、级别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查看其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并按60t为验收批进行力学抽检,合格后方 予以接受。 热轧圆盘条、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检 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批钢筋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 组成,并不得大于60t。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度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

许偏差 在外观经检查合格的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在其上截取1组试样,每组试样各制试件,分别做拉伸(含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当试样中有1个试验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应另取2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当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 时,则该批钢筋应判为不合格。 钢筋笼加强筋、箍筋模具和钢筋笼滚焊机,需经检查验收合格。 钢筋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按每60t一批送检、报检,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每批必须抽检一次, 不得有漏。 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 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行配料。 钢筋加工厂已通过验收,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排水系统,具备 钢筋加工条件。 3技术要求 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工程TJZQ-9标所有桥梁桩基钢筋笼均在项目部各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各钢筋加工厂均配置龙门吊、自动弯曲机、钢筋笼滚焊机等各型先进加工设备及钢筋运输车辆,可以满足全标段所有桥梁钢筋笼加工及运输任务。 钢筋笼分节长度一般为9米,底节笼长度根据设计桩长计算确定,钢筋笼加工制作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现场。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基桩检测作业指导书

低应变法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仪器设备 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桩动测仪》JG/T 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3现场检测 1、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强度应符合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第3.2.6条第1款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3)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4)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5)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2)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3)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4)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5)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

桩基检测试验(静载)方案

桩基检测 试 验 方 案

桩基检测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桩基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声波透射法及桩身桩底位移检测、桩身轴力、桩侧侧摩阻力检测等: 二、检测方案编制说明: 1、检测数量、方法: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工程》及本工程的桩基施工说明、桩位平面图及抗压桩抗拔桩详图。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1999 ) 三、现场要求: (1)一般要求: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

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临时用房一间 (2)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4)工程桩高应变检测应将需检测的试桩按本方案的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四、检测时间: 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抗拔检测检测速度为2天 /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 低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检测待测试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桩身、桩底位移检测及桩身轴力、测摩阻力检测在静载试验进行时同时检测。 五、测试成果及期限 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 向抗压(拔)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 果汇总表。 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 3、试成孔检测提供连续12小时的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 渣厚度的检测数据以判定孔壁稳定性能,评价施工机械和工 艺是否满足灌注桩成桩的质量要求。 4、成孔检测提供孔径、、孔深、垂直度、及沉渣厚度的检测数 据。 5、高应变检测提供抗压桩的实测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 6、声波透射法检测提供桩身完整性并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并确 定其位置。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测量放样 根据钻孔桩坐标和已知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测量放样。施工前先计算出偏角及水平距离, 以便和全站仪显示数据对照,方法如下: 架立全站仪于已知控制点A,该点和后视点B及所测的桩中心点G!视,仪器对中、调平。后视B点,分别输入A (站点)、B (站点)及C点坐标,立棱镜于测点进行放样。 C(桩中心点) A(站点):B(后视点) 将显示窗中的数据与计算数据核实后,定下桩中心点,并设立标记。在钢护筒周围等距 埋设四个木桩做十字护桩,便于随时检查桩位,并用红油漆做标记,避免护桩被破坏。 钻孔桩测量控制程序为:护筒埋设前、’钻孔开钻前、成孔后、钢筋笼入孔定位后、成桩后。桩位放样时要注意保护好桩位标记,在每根钻孔桩施工前都要进行单桩桩位复测和护筒 顶标高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施工。 2、原地面平整 施工场地采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压实。再进行桩位的精确放样,并打设十字护桩。 3、钻孔作业 1)埋设护筒 由于本工程桩径为120cm,因此护筒内径采用140-160cm钢制护筒,护筒壁厚4?6mm埋设护筒采用人工配合钻机进行,埋深不小于2m首先用钻机将桩位中心周围的土挖出,护筒坑直径应比筒直径大20cm,然后用人工按桩中心位置将护筒进行校正,然后人工用素土对护 筒周围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埋设护筒顶应高出地面30cm,且桩位平面误差不超过50mm垂直 度不大于1% H,另外护筒底座在坚硬的土层上。护筒埋好后由技术人员对护筒偏差和垂直度等情况进行核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钻孔施工。在埋设护筒时,必须注意保护好十字护桩防止 被破坏。

2)钻机就位钻进 钻机就位靠近桩位时,严防钻机破坏设在桩位附近的护桩。钻机就位时及时调整钻杆 使之垂直,并确保钻头中心与桩中心处于同一垂线上。钻进刚开始时均匀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土层后再加快钻进速度,当遇到粉砂及砂砾层时要放慢钻进速度,并加大泥浆比重。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并由技术人员填写好钻孔记录特别是作好实际地质情况记录,将其地质情况与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对照,如有出入尽快与监理、设计、业主联系,进行协商,共同解决。钻进作业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孔内水位并加强泥浆性 能的检测和试验,泥浆性能根据以下原则来控制: (1)钻头经过粘土层时,中速钻进,泥浆宜稀。 (2)进入砂性土时,宜低速钻进,并加大泥浆稠度,以形成良好的护壁。同时防止护 筒的沉陷和位移。 3)清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孔深用测绳进行检查,孔径、 孔倾斜度用事先按孔径大小做好的长度为6m的孔规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即可进行清孔。清 孔时要将将孔内的悬浮泥块清理干净,严禁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整个清孔过程中要保证水头高度防止坍孔。清孔完成后立即从孔内取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其结果要满足以下规定:相对密度1.03?1.10 ;粘度17?20P「S;含砂率V 2%;胶体率〉98%。当清孔各项指标检查完成并达标后,报请监理进行成孔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4)验收标准 (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 (2)钻孔倾斜度:小于1% (3)沉淀厚度:不大于300mm; 桩径大于1.5m或桩长大于40 m时,沉淀厚度不大于500 mm (4)桩位误差:不大于50mm,群桩不大于100mm 4、钢筋焊接、绑扎及安装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浮皮、铁锈、油渍、漆皮、污垢等均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 前,焊点处水锈应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卷的钢筋或弯曲的钢筋,均应在使用前调

CFG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三标段路基工程 编 号:JQ3-ZT17-lj-01 CFG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津秦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9年03月28日发布 2009年04月01日实施

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 CFG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津秦客运专线铁路DK125+961.98~DK163+917.24段内路基工程地基CFG桩处理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收集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CFG桩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设计和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并经审批,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2测设水准控制点和路基轴线桩,测放桩位并作好标记。 3.3对材料进行复试、试配。 3.4试桩,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是否适宜,确定工艺

参数。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整段路基作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桩→确定工艺参数→测量放样→钻机钻进→砼拌合灌注→养护→开挖桩间土→锯桩头→验桩 4.2工艺流程 CFG桩施工(长螺旋钻机)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材料 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外加剂。 5.1.2机具设备 拌合站、砼罐车、长螺旋钻机、高压混凝土泵、泵管、发电机等辅助设施与机具。 5.1.3试桩 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不少于2根),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拌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1 前言 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Ⅱ―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Ⅱ―17―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3 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 检测目的 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 声波是弹性波的一种,若视混凝土介质为弹性体,则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服从弹性波传播规律,由发射探头发射的声波经水的耦合传到测管,再在桩身混凝土介质中传播后,到接收端的测管,再经水耦合,最后到达接收探头。由于液体或气体没有剪切弹性,只能传播纵波,因此超声波测桩技术采用的是纵波分量。 探头发射的声波会在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形成复杂的声场,声波将分别沿不同的路径传播,最终到达接收点,其走时都不尽相同。但在所有的传播路径中总有一条路径,声波走时最短,接收探头接收到该声波时,形成信号波形的初始起跳,一般称为“初至”,当桩身完好时,可认为这条路径就是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的直线距离,是已知量;而初至对应的声时扣去声波在测管、水之间的传播时间以及仪器系统延迟时间,可得声波在两测管间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实际声时,并由此可计算出所对应的声速。 当桩身存在断裂、离析等缺陷时,破坏了混凝土介质的连续性,使声波的传播路径复杂化,声波将透过或绕过缺陷传播,其传播路径大于直线距离,引起声时的延长,而由此算出的波速将降低。另外,由于空气和水的声阻抗远小于混凝土的声阻抗,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过程中,遇到蜂窝、空洞或裂缝等缺陷时,在缺陷界面发生反射和散射,声能衰减,因此接收信

桩基静载试验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负责广铁集团、南宁局、南昌局运用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所产生的检修量,并兼备生产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制造能力。 检修基地位于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西头村,京广线西边,山前旅游大道北侧,为高丘陵间谷地区,相对高差50m~80m;检修基地进出走行线区段为冲积洪积阶地,地形平坦开阔,相对高差3m~5m,现为旱地和水田,水塘鱼塘较多,广清高速和珠三环从旁侧通过,大沙河河道从京广线两侧蜿蜒南流。 编制依据 1)新建广州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工程设计图纸 2)设计方提供的设计资料文件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主要工程项目和数量 水泥搅拌桩按照:1的水灰比,掺2%石膏(相对水泥重量),水泥按照45kg/m、50kg/m、55kg/m三种掺量的配比,GDK0+638~GDK1+063加筋挡土墙基础内侧0~10利用搅拌桩机做9根试桩,每种配比3根,高压旋喷桩在东南角加筋土基础区用100kg、100kg、120kg、150kg 三种不同水泥用量试桩。桩径500mm;单桩设计承载力200~300KN;单桩无侧限抗压强度≥2~3Mpa,CFG桩配比采用C15混凝土的配合比或通过试验确定,在大面积施工前,首先进行试桩,共试验6根。 二、施工总体安排 试验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 1、静载检测,计划安排技术人员3~5人负责现场试验检测工作,工人5名进行砂的搬运堆载。 2、静载检测试验装置: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见下图)。现场作业计划投入2~3台套静载设备。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钻孔灌注桩施工由项目质量检测部、工程部负责。具体操作由现场质检工程师监督执行并对各道工序检查验证。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内的钻孔桩施工。 1.3施工前准备工作 1.3.1平整场地 将钻孔桩位的位置进行平整,对软弱地带(河塘、水田等)采用换土处理,一般为50-80cm,特殊可加深换土;对水下钻孔桩应先用圆木及枋木搭设施工平台,或用砂袋围堰,筑岛施工。做好进场便道,水电接通等工作。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设置泥浆池的位置,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对桩柱式桥台,当桥梁墩台位于填河地段时,钻孔桩必须在填河路基相对稳定后才能施工,否则会造成桩失稳,危及结构整体安全。 1.3.2施工放样 按照墩台的桩号推算各桩坐标,用全站仪准确的放出各桩的位置,用钢卷尺复核无误后,埋设护桩。对于水中桩采用三角网进行控制。 1.3.3埋置钢护筒 ⑴护筒采用钢护筒。钢板厚δ=3~5mm;陆地桩采用内径D=d+0.2m~0.3m的护筒,深水桩采用内径D=d+0.4m的护筒。 ⑵护筒的埋置

在旱地上埋置护筒时,对于地质情况不好地段将护筒周围及底部换上粘质土,分层夯实,夯实深度为1.0m左右;水域埋置护筒时,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连接质量,沉入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护筒顶面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旱地上高出地面0.3m,水中宜高出水面1.0~2.0m。 ⑶护筒埋置深度: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旱地地质情况较好,采用1.0—1.5m左右,否则埋至地质较好的地质层为止,水中桩的护筒埋至持力层为宜,以防被水冲毁,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 ⑷护筒的质量控制 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陆上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耐压、不漏水。 1.3.4搭设钻机平台 钻孔桩为陆上桩时,拟用人工平整场地,直接搁置枋木用作钻机平台; 钻孔桩为水中桩时,拟用原木搭设排架,用枋木搭设钻机平台,钻机用吊车就位。或用砂袋围堰,筑岛施工。 钻机平台应水平,可用水准管调平,以防钻机底座不平,在钻进的过程中钻杆倾斜;钻机平台应平稳,以防在钻进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沉陷。

旋挖桩桩基施工质量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 (一) 编制目的 (1) (二) 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述--------------------------------------------------------------- 1 三、适用范围--------------------------------------------------------------- 2 四、施工作业内容----------------------------------------------------------- 2 (一)桩基钻孔施工作业内容 (2) (二)施工作业流程图 (2) 五、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2 (一)钻孔工程 (2) 1、测量定位 (3) 2、护筒埋置 (3) 3、钻机就位 (3) 4、测量复测 (3) 5、桩基钻孔 (3) 6、地质校核 (6) 7、终孔检测 (6) (二)钢筋工程 (6) 1、钢筋加工 (6) 2、半成品存储 (8) 3、半成品运输 (8) 4、半成品吊装 (8) 5、半成品连接 (9) 6、钢筋成品交验 (11) (三)混凝土工程 (12) 1、沉渣检测 (12) 2、导管安装 (12) 3、砼初验 (13) 4、砼浇筑 (13) 5、成品交验 (14)

重庆轨道十八号线土建十标凤跳线下穿道桩基施工质量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一)编制目的 明确凤跳线下穿道桩基钻孔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桩基钻孔、钢筋、混凝土工程作业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凤跳线下穿道施工设计文件。 2、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15);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18)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8) 6、《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42_T 1532-2019) 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86-2016) 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6) 9、《地下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299-2018);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GB/T51310-2018);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11-2013); 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16); 14、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1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160-2016); 二、工程概述 凤跳路下穿道范围为K0+154.970~K0+190.352,全长35.382m,小里程端部分测设线半径25m,其余为直线,人行道宽度2.0m,车行道宽度8.0m。 第 1 页共14 页

基桩成孔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 1 目的 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了解钻孔直径,孔深、沉渣厚度、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对工程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适用范围 钻孔、冲击成孔和冲抓成孔等地下湿作业施工的灌注桩。 3 仪器、设备及材料 (1)MD -684 超声波侧壁探测仪。 ( 2)JJC-1A 型灌注桩成孔检测系统。 4 准备工作 4.1 根据委托文件确定测试孔位。 4.2 用于基桩成孔质量检测的仪器,使用前须进行全性能检查和校验,以保证其正常使 用和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4.3 测试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应按照使用说明和保养制度进行,易出故障或测读异常的仪 器应及时予以更换或修理。 5 现场观测步骤 5.1 MD - 684 超声波侧壁探测仪操作步骤: 1、将绞车平稳的放置在孔口上,使探头中心(测试中心)和桩位中心(理论中 心)重合,如果不能重合的话要测量并记录下探头中心偏离桩位中心在XX'和YY'方

向上的距离值。 2、连接好绞车至记录仪的电缆,接上正确电源。 3、根据设计孔径值选择好 RANGE 旋钮和 SHIFT 旋钮的配合,使孔径分辨率最 大。 4、根据孔深的深浅调节PAPER SPEED旋钮选择合适的走纸比例。 5、将探头降入护筒内的泥浆中,调节 PAPER SPEED旋钮至CONST,根据护筒直径的已知值调节 CALIBRATION 旋钮使记录下的孔径值与护筒直径值相吻合。 6、使探头和深度计算起始面对齐,先后打开 RECORDEN POWER 和 UP/DOWN 开关开始记录测量。 7、在记录测量的过程中根据记录情况及时地调节 STC和GAIN旋钮,使孔壁图象清晰可辨。 8、由于泥浆比重过大、含沙率过高、泥浆中悬浮气泡等因素造成图象模糊时,必需要求对泥浆进行处理后再测量。 5.2 JJC-1A 型灌注桩成孔检测系统: 5.2.1 孔径测量 1、妥善放置并固定井口滑轮和绞车。正确接好交流220V 电源,不要接错,以防烧毁仪器。 2、接好记录仪电源并开启电源。“测/ 校”开关置“校”位,仪器应能均匀走纸。放大器置“短路”位,用手推动记录笔应有力感,放手应回原位,允许误差为 0.5mm 旋动调零电位器,记录笔可满幅均匀移动。

方案 桩基静载检测方案

*******************项目 桩基静载试验 检 测 方 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使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或泥岩层,桩径1250mm,扩底至1800mm,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0620kN,加载按照业主及设计方最终意见,单桩最大加载值为1.6倍,是16992kN。根据设计和规范该工程桩基检测需做静载试验检测。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桩数为3根。 二、人员及设备配置 (一)人员配置 我公司拟派有丰富经验的检测工程师1名,检测员及技工若干名进驻现场。 (二)仪器配置 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1、.试验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抽检数量为单体工程同一类型同一持力层按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2、试验目的

采用接近于通过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的试验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单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4、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4台油压千斤顶(500T),高压油泵站。 (2)、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荷载量测使用100Mpa压力表,试验点的沉降量由安装在离桩顶平面的4个百分表量测。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均经过国家指定的计量标定单位进行计量标定 5、试验准备工作 (1)、收集原始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以及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值。 (2)、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 ******工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采用4根锚桩,并监测锚桩上拔量,根据设计方提供信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每根锚桩提供上拔力暂定为250吨,四根合计1000吨,配重采用混凝土砌块,堆载不少于1040吨;反力横梁由主梁和副梁组成,均采用H型钢梁。堆载平台尺寸约8m×8m,混凝土块堆载高度约7m。 采用混凝土块层层交错搭接堆载,确保安全。试验桩周围拉警戒带,非试验人员禁止靠近。 整个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回旋钻机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回旋钻机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施工作业指导书旋挖钻机钻孔桩施工 编制: 复核: 批准:

钻孔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钻孔桩施工作业进行控制,使其结果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2、使用范围 适用于钻孔桩施工工艺,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3、职责 技术主管负责技术交底书的编制、发放,对工序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检查。根据施工进度,提报材料计划。 测量班测量后提供有关测量资料。 试验室负责原材料的检验,设计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检查、监控指导混凝土施工。 物资设备部负责按要求购进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等);负责机械设备的配置,机械设备的采购、发放,检查指导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工作。 质检工程师负责对整套工序监督检查及抽查。 项目队长负责组织施工,对工序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协调作业班组之间的关系。 钻孔施工班负责钻孔、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 钢筋施工班负责钢筋笼加工、运输、吊装工程施工, 混凝土的运输由搅拌站负责。 4、技术标准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 5、资源配置 5.1人员 负责钻孔桩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工作熟练的工人,并且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 电工、吊车司机、罐车司机等特殊工种,必须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2设备 钻机类型应根据地质、岩层情况来选用旋挖钻机或冲击钻机,下表仅以正循环钻机为例列表。 一根桩所需主要设备表

技术主管负责按施工进度要求提供月材料计划。 物资设备部根据材料计划,组织进料。 试验室接到材料室通知后立即组织取样试验工作,对无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则有权拒绝试验,并上报项目部工程部。 5.3.1 水泥 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如下: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对混凝土有侵蚀性时,应经试验选择其它水泥。 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固定厂家供应。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厂家产品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水泥品质的试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 5.3.2 骨料 a、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 b、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堆存骨料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严禁相互混杂。(2)不同粒径骨料必须分别堆放,设置隔离设施,以防相互混杂。(3)骨料堆放时,不宜堆成斜坡或锥体,以防产生分离。 (4)应避免泥土混入骨料和骨料的严重破碎。 (5)骨料的堆存应做好产品标识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5.3.3 水

桩基工程作业指导书

目 录 1、适用范围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2.2施工前准备 3、技术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钻孔平台 5.1.2泥浆制备 5.1.3安装钻机 5.2桩位放样 5.3埋设钢护筒 5.4钻孔 5.5检孔 5.6清孔 5.7钢筋笼制作、安装 5.8安放导管 5.9二次清孔 5.10混凝土灌注 6、劳动组织 7、材料要求 8、 设备机具配制 9、质量控制及检验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桥梁钻孔桩(冲击钻)工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S2标钻孔桩(冲击钻)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施工前准备 (1)钻孔场地:在旱地上,场地采用人工清除杂物,人工配合机械整平钻机平台; (2)桩位放样:测定桩位和地面标高,并在桩的前后左右距中心2m 处分别设置护桩,以供随时检测桩中心和标高。 (3)护筒埋设:护筒用10mm 厚钢板制成,筒径比桩径大40cm ,直径190c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挖土埋设,其四周夯填粘土,护筒顶高出地面0.5m。护筒安放好后,用吊锤球法对其倾斜度进行检查,倾斜度不大于1%。 (4)钻孔泥浆:在开钻前,选择和备足良好的粘土供造浆使用,并保证护筒内泥浆顶标高始终高于护筒底脚0.5米。 3、技术要求 (1)要求所有桩基工程必须满足I类桩的要求。 (2)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泥浆比重:岩石不大于1.2,砂黏土不大于1.3,坚硬大漂石、卵石夹粗砂不宜大于1.4。 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用以规范钻芯法测砼灌注桩桩长、桩身砼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及预应力砼管桩状身砼强度试验方法。 2、检测依据: 2.1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2 DB42/269-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2.3 DB42/489-2008《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技术规范》 2.4 GB/T19496-2004《钻芯检测离心高强砼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5 GB/T50081-2002《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仪器设备: 3.1WE-300B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3.2钢直尺:量程0-500,精度0.5mm; 3.3游标卡尺:量程0-150mm,精度0.02mm; 3.4XHZB200砼钻孔取样机 4、环境要求: 4.1 周围无振动 4.2 温度5~350C,相对湿度小于90%。 5、检测程序: 5.1钻芯法砼灌注桩桩身长度、桩身砼强度及桩底沉渣厚度检测: 5.1.1 抽检数量:总桩数的10%。 5.1.2 检测前准备: 5.1.2.1接到检测通知后,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调试,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和受控状态; 5.1.2.2填写好设备前使用记录。 5.1.3 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开孔位置及钻取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1桩身直径小于1.2m的钻孔数量可为1个~2个孔,桩身直径1.2m~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2个孔,桩身直径大于1.6m的桩的钻孔数量宜为3个孔。 5.1.3.2当钻芯孔为1个时,宜距桩中心10cm~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2个或2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距桩中心0.15d~0.25d范围内均匀对称布置(d为桩身直径)。 5.1.3.3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不应少于1个孔。 5.1.3.4当选择钻芯法对桩身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可为1孔。 5.1.3.5钻孔设备安装必须周正、稳固、底座水平。钻机在钻芯过程中不得发生倾斜、移位,钻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5.1.3.6每回次钻孔进尺宜控制在1.5m内;钻至桩底时,宜采用减压、慢速钻进、干钻等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沉渣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