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幸运之星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

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

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

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

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

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噱头就在于可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

老师问过他们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

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

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资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

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

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

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

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像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

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

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

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

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

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

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幸运之星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

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它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 1800 多年, 但是秉承犹太文明的精神内涵,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上帝选民们却成为如今世界民族之 林不可缺少的大树。 从关注巴以冲突开始认识以色列, 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 犹太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东乱局中竟然居主导角色, 而且在阿拉伯国家的集体讨伐下屹 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大,看了《犹太人文化史》这本书,我完全被震撼了。对于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 对于犹太宗教的先进教义和犹太人对于传统宗教道德的严格遵守, 我只能敬佩。 我对于一些宗教里关于饮食的戒律常常不解。 原来, 对于饮食的禁忌是起源于犹太人。 犹太 人的饮食戒律是基于人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制定的, 尽管如此, 也有人不守教, 也 有人怀疑, 但是这样一句话却将我幻想有朝一日能信仰一门宗教的愿望打破, 一个人连嘴巴 都管不住谈不上信仰。 犹太人一直在外人的排挤中保持群居的状态, 内部严格遵守教规和法 典, 这样的形式确保了犹太人在长大千年的驱逐流浪史中保持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 我突然 对于宗教肃然起敬。 多少民族被历史的长河卷成烂泥,如古埃及、 古希腊、苏美尔,新月平原现在已成为阿拉伯 人的土地, 而原始的巴比伦文明早已作了古,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怎么立足长远,源

源不断地繁衍下去? 从第二圣殿时期, 犹太人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国土基础, 巴比伦人、 波斯人、 希腊人、 罗马人、 阿拉伯人不管怎么奴役他们的身体和限制他们的生存, 毁坏他们的建筑和圣殿, 但 是犹太精神始终藏在书里,这群 “圣书之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让很多殖民者都屈服。 只 要书籍律法还在,他们就能坚持自己的信仰道德和民族精神。就像 18 世纪将自己已经失传 的文字希伯来语再度复活一样。 犹太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母教。犹太教始创一神论,对于宇宙认识坚持一元可认识论,特别的是他们一直强调人的作用, 坚信人生而平等, 历史是向前发展, 而没有那种维护统治 者残暴统治的所谓轮回一说。 犹太教能够流传至今, 而犹太人又能如此聪明也在于这种先进 的思想吧。 犹太教有 613 条诫命,一本《托拉》为主的圣经(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古兰经》 的来源之一),一本《塔木德》还有众多经典,这些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但是他们要读一生。 所以犹太人是少有的无文盲的民族。 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贯彻书籍 “比 蜜甜”的思想。 这些经典涉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衣食住行几乎都有, 然而犹太人坚持按照它们行事一做就 是上千年。

中国人凭什么要去同情二战的犹太人

中国人凭什么要去同情二战的犹太人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波兰人二战都被屠杀,中国人悲惨到被日本人拿去做细菌实验,这是美国人都知道的,而媒体却只去同情犹太人,西方政要还纷纷参加日本的原子弹纪念,就是无视你中国人,这是为什么?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炸死,由于嫌犯里有犹太人,老毛子们再次开始自发驱逐犹太人。犹太富商、美联储董事Jakob Schiff 先是支援日本打赢了日俄战争,后策划1905年革命以报复《Zionist Protocol》的出版,然后他和别的犹太富商如Olaf Aschberg又给了犹太人苏维埃天价巨款,助他们革命成功。日俄战争中Schiff援日反俄,那么他支援苏维埃难道会为了俄罗斯的富强?如果是做好事的话,他又何必偷偷摸摸地,被曝光了也撒谎否认,事后由他孙子承认? 犹太人占七成以上的苏维埃(名单到处都有)拿德国政府和美国犹太财团的间谍款颠覆了沙皇政权,屠杀了几千万的俄罗斯人,并且德国的战败也是犹太资本家收缩资本,犹太社会活动家拿颠覆革命的,当时一战后全世界反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个高潮几乎无法被掩盖,为了掩盖,就只能通过苦肉计,用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唤起大家的同情心。

由于犹太人控制的共济会总部在欧洲,但是随着美国的强大,美洲分部已经尾大不掉了,他们于是就扶植希特勒,让他去把欧洲的共济会犹太人都杀掉,这样就没人和他们竞争了。 后来,犹太人控制了好莱坞等美国媒体,邓文迪的老公Murdoch就是其中之一,于是在他们的反复宣传下,希特勒成为了一个疯子,那么他的屠犹就被认为是疯子发疯,而不是对阴谋论的镇压。并且之前全欧洲排犹太没有停止过,从此却全都赖在了希特勒一个人头上,并把他描绘成疯子,来暗示犹太人是无辜的。 此后,犹太人得到了全世界的同情,所有说犹太人不好的话,都在西方要被谴责。 所以,犹太人控制的媒体,总是在二战中花很大的笔墨来渲染犹太人的悲惨遭遇,而对于希特勒屠犹的原因----犹太阴谋论,则总是小心翼翼地去回避,免得被人八卦出什么锡安长老会议纪要出来, 当犹太人控制的媒体反复宣传纳粹暴行时,我们来看看犹太人自己编的历史。翻开旧约的约书亚书,可以看到犹太人到某地,因为对方不信他们的神,他们就把那个地方的那个族人和牲畜全部杀光,焚烧了他们的村庄,一连约四十个这样的排比,就是换了个地名和族名,其他完全一样,一个一个的把别的民族给灭族,仅仅是因为别人不信他们的神,其他几章里也有许多这样的情节许多。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什么变态心理!!

《出埃及记》对犹太文明的哲学及文化意义

《出埃及记》对犹太文明的哲学及文化意义 内容提要:《出埃及记》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一卷,其中包括了史实、诗歌、法典、敬拜的礼节及神与人说话的实录。《出埃及记》用神话的笔法,记录了犹太人出埃及、如迦南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出埃及记》与《圣经》的对比分析,研究出埃及记对犹太民族极其文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出埃及记;犹太文明;哲学;文化 一、引言 《出埃及记》是《希伯来圣经》中最重要的一卷,其中包括了史实、诗歌、法典、敬拜的礼节及神与人说话的实录。《出埃及记》用神话的笔法,记录了犹太人出埃及、如迦南的历史。史诗《出埃及记》突显以色列的神祗将选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三次人口普查是以色列人信靠以色列的神祗、接受律法、进入应许土地迦南的前提。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是从奴役状态解放出来的家族,这些人感到了神祗的威力离开了埃及。第二次人口普查发生在西奈山下,是为了接受神祗的系统律法做准备,摩西为各个家族设立了在社会体系和宗教体系中的地位。 游历是一场艰苦卓绝地宗教战争,是两种宗教观念之间的直接对抗,是一神教战胜多神教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受到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离开埃及前往荒野朝圣本民族神祗的权利。摩西作为神祗的使者使以色列人全部舍弃埃及多神教的宗教影响,回归并且严格地遵守本民族宗教,埃及人承认以色列神祗的权威性是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前提条件。摩西经过与法老十一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以色列的宗教战胜利埃及的多神祗教,法老允许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第一个回合是前奏,在这一回合中,法老的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后面的十个回合中以色列的神祗显示了神迹,惩罚了埃及十场大的灾难,一步一步战胜了多神教。在斗争中以色列人感到了本民族宗教的强大,特别是在逾越节中以色列神祗杀死了未来法老(法老的长子),从而以色列的神祗彻底战胜了多神教的代表――法老。以色列人弃绝了多神崇拜的影响,回归了本民族的一神教。 这部著作深刻影响着犹太的文化与哲学,甚至对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目前,学界关于《出埃及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历史真实性方面的研究和发掘《出埃及记》对于犹太民族、犹太教、犹太文化的重要价值,如摩西·格·林伯格的《理解〈出埃及记〉》一书中探讨了《出埃及记》与希伯来历史的关系;或者挖掘《出埃及记》的宗教和哲学价值,如傅有德的论文《犹太释经传统及思维方式探究》;或从文本上对《出埃及记》的版本和成书进行研究;也有学者将《出埃及记》作为语言研究的标本,如郭丽娟的论文《跨文化交际下的英语禁忌语文化内涵探究》。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出埃及记》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分析,研究《出埃及记》在希伯来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二.《出埃及记》与相关史实关系简述 《出埃及记》对以色列人出埃及之事进行了传奇式的描写。从召唤摩西,到分开海水;从埃及降下“十灾”,到云柱与火柱引导以色列人前行,无不具有神话的色彩。学界普遍认为,出埃及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出埃及记》中有部分内容是与历史相符合的。目前,学界关于《出埃及记》所涉及史实的发生时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二战期间丹麦全国行动保护犹太人

二战期间丹麦全国行动保护犹太人 日前,以色列学者在历史新闻(History News Network)刊文,讲述了丹麦在二战期间为保护犹太人民所作出的特别贡献,称丹麦是二战期间唯一一个全国行动、奋起保护本国犹太人的欧洲国家。 在纳粹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期间,出现了一批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犹太人的勇敢者。其中之一便是瑞典外交官罗尔·瓦伦堡(Raoul Wallenberg),他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拯救了成千上万名犹太人的生命。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讲师约阿夫·坦恩鲍姆(Yoav J. Tenembaum)表示,除了这些英勇的个人,还有一个非凡的国家,通过集体努力拯救了该国大部分犹太民众。这个国家就是丹麦。 坦恩鲍姆在文章中解释了丹麦与大屠杀期间其他国家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性。首先,相比其他国家,丹麦人民是集体、自愿、有组织地行动,帮助拯救该国约8000名犹太同胞。其次,除了普通的丹麦民众外,还有一位名为格奥尔格·费迪南德·杜克维兹(Georg Ferdinand Duckwitz)的德国官员,在1943年9月向犹太群体透露了德国政府要将丹麦犹太人驱逐到集中营的计划。此外,丹麦渔民以空前的规模协同行动,将7000余名犹太人摆渡送至瑞典,帮助拯救了绝大部分的丹麦犹太人。最终,只有近500名丹麦犹太人被送至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特雷津集中营(Theresienstadt Ghetto),其中除了51位不幸遇难,其余都在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 坦恩鲍姆表示,尽管总的来说,德国纳粹对丹麦的态度与对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为“仁慈”,但德国想要将丹麦的犹太人“赶尽杀绝”的决心同样坚决。丹麦的例子也证明,即便是在德国纳粹的暴行面前,集体、自愿、有组织的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他指出,大屠杀期间有很多试图帮助和拯救犹太人的个人努力,而丹麦却是唯一一个全国范围内集体行动的欧洲国家,其对拯救犹太人所做的贡献在那段犹太人民、乃至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点亮了一盏星星之光。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

中国人其实是比犹太人更加精明的商业民族综述

中国人其实是比犹太人更加精明的商业民族 现在一说到商业民族,我们往往都能想到犹太人。现在犹太人的成功,很的程度上都归功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特别是美国世界霸主的确立。 犹太人长期形成的商业传统,无疑非常适合西方资本主义。 事实上,犹太人成为商业民族是迫不得已的。 历史上,古代以色列亡国后,犹太人四处流散,不能不流亡到其他民族的地盘去寄居。在古代社会里,土地是最大的财产,土地多不仅意味着富有,更大的意义是代表权力。犹太人在别人地盘里自然是没有土地的,所以他们能做的就只有商业了。 通过四处分散的同胞的信息网,犹太人能获得比其他民族拥有更加迅速和精确的情报。比如A地的小麦歉收了,B地确实大丰收,那么是个人都明白,赶紧从B地低价购进小麦,运到A地高价卖出。犹太人的原始财富积累就是这么完成的。 随着犹太人贸易网的扩大与成熟,支付体系,也就是金融,开始形成。古代的货币是黄金白银,是金属,很重的。上文例子中,如果一个A地的犹太人要购买B地的小麦,他首先要把沉重的黄金运到B地才可以购买。运输黄金不仅消耗成本还有途中被抢的危险。凭着犹太人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他们发明了汇票这种东西,就是有一个大的类似银行的机构,由犹太人经营,假设它再A/B两地都有分支机构。这样A地的犹太人要想在B地购买小麦,这样他只需带张纸--汇票,到B地去交给B地的卖主,就相当于付款了。这样B地的卖主只要拿汇票到“银行”去就可以把黄金拿出来,而“银行”只需在A地和卖主收取相应的黄金和手续费就可以了。这个可以说是金融的雏形吧。 犹太人是外来人,不是本地民族。无论你有多少钱,本地的领主都不会把土地卖给你的。并且犹太人一直以来的漂泊性,他们更加信任可以带走的硬通货,也就是黄金。于是,犹太人虽然富有,拥有很多黄金,但总是没有土地。如果某地暴打战争,全部民众都要拿起武器抗击外敌的时候,犹太人可以直接卷起包裹就跑。 因为他们不是本地人,不是本地民族,因为他们在当地没有不动产,他们的全部财产就是黄金。他们数千年保持这自己的民族特色而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很理所当然的,周围的人都不爽犹太人,觉得他们不劳动,就懂投机倒把,这样也能赚大钱。并且当地有难时又不出手帮忙,就知道放贷赚钱。 但不可否认的是犹太人的民族特点保持了上千年这一点,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能不消亡。也是一种本事。 -------------------------------------------------------------------------------------------------------- 我个人认为犹太人能如此的原因如下: 1,重视教育,犹太人家庭的孩子普遍懂写字算术,同一时期的欧洲人能写自己名字都了不起了。 2,重视关系网,在犹太民族民族向心力之下,分散各地的犹太人仍然保持这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也能够及时的分享信息。 3,重视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犹太教以及每个地区的犹太长老,对犹太民族的民族特色保持起重要作用。特别重要的是,犹太的亡国历史会通过宗教的形式一遍又一遍的让每个犹太年轻人知道并且熟悉。没有什么比民族屈辱更能让一个民族团结一致了。 4,重视团结,犹太人对本民族利益是绝对的捍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二战都结束那么多年了以色列还在全世界追杀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和《德法年鉴》上的另一篇文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明马克思正在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写作背景 《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秋。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本文是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著名代表人物B.鲍威尔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在此之前,鲍威尔发表《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两书,把犹太人的解放这一社会政治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问题,认为一切人、包括犹太人只有放弃宗教信仰才能获得政治解放。马克思对这种看法作了全面的批判。 马克思指出只有消灭了世俗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狭隘性。不能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而要把神学问题归结到它的世俗基础,并对这一基础本身加以批判的改造。首次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思想。这一思想在同时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列宁认为这两篇论文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著。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文章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论述对宗教的批判与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的关系,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的德国社会,并论述了德国革命的任务和可能性问题。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从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才能解放自己。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提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列宁认为该文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犹太人的解放问题,批判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归结为宗教问题。作者认为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解放,人类解放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解放。政治解放粉粹了加在市民社会头上的政治桎梏,解放了市民个人,它只是宣布宗教信仰、财产资格等等不再具有政治意义,但宗教、财产等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消灭私有财产,进而消灭宗教本身,实现人类解放 《神圣家族》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1845年2 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马克思、恩格斯于1844年9月—11月写成。主要表达的思想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全称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写作过程 1843年12月,B.鲍威尔及其伙伴创办了《文学总汇报》,鼓吹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主观唯心主义,宣称世界历史进程中唯一积极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活动。

从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故事说定位

从犹太人和中国人的故事说定位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犹太人与中国人的经营之道。有一个小镇,第一个犹太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在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随后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然后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随后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的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就开了个宾馆。再往后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开了一家超市。第五个、第六个……来到小镇上的人越来越多,而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就越来越火,渐渐地小镇就变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而在中国,同样的一个小镇,第一个中国人来的时候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确实很火。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就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两人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便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随后,第四、第五个中国人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若干个加油站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 我们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带有一些错误的种族偏见。通过上述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犹太人之所以能共同致富,并带动小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犹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逐步形成一个服务链,不同的商人进行有差别的经营,并互为依托共同吸引客户并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从而带动了市场的共同繁荣。而中国人则是纯粹为利益所吸引,为了一种仅有的需求进行无差别的竞争,并且没有人能通过差异化来完全吸引顾客,导致市场陷入恶性竞争当中,从而几败俱伤。 而这其中,决定着两种完全不同结果的因素就是定位。犹太人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不同定位,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使当地经济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不同功能的商业活动就相当于定位理论中占据了消费者的不同的心智资源,而这些商业活动所代表的品类又都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因而百花齐放,市场繁荣。但中国人呢,正是缺乏这种定位的战略思想,导致在同一市场内产品过剩,且高度同质化,没有任何一家加油站能占有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只得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最终不可能产生任何一个胜利者。 中国不少企业都有很浓的“羊群心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他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去分析需求,也不分析趋势,最后大家就在一个战场上互相残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这样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在某些行业里仍然很严重。永久的价格战是不可能存在的,迟早大部分企业要走向差异化之路。作为一家企业,别人都已经开始区别自己,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你没有或者说不突出,那么你的命运将会怎样呢?那就只能是减少利润把东西比别人卖得更便宜了。 从以上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差别来看,特劳特定位在营销战略中,至少扮演了

犹太人与中国

犹太人与中国 【摘要】:全文分前言和六章及后记,文后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在前言部分,作者主要介绍选择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理论上概述了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及其学术价值。在第一章(引论)里,作者对古代来华犹太人和开封犹太社团作了一个简要的考察,为转入正题——研究1840年后来华犹太人及中犹关系提供了历史背景和基础。考察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古代犹太人来华时间及在华聚居地;开封犹太人来自何方;开封犹太社团的兴盛及其逐渐儒化;开封犹太社团的衰落和开封犹太人的同化;导致开封犹太社团同化的本质性原因。第二章开始研究1840年后来华犹太人,首先探讨他们为什么及怎样来华,他们来华后各地犹太社团(聚居地)的形成。作者将1840年后犹太人来华的历程分为三次高潮,即19世纪下半叶塞法迪犹商来华经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犹太人来华谋生,及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欧洲犹太难民来华避难。塞法迪犹商集团在香港上海的兴起促进了港、沪两地犹太社团的形成,俄国犹太人为逃避反犹恶潮来华谋生导致了哈尔滨、天津两地犹太社团及东北、内蒙、华北若干犹太人聚居地的形成。作者对从纳粹统治下的欧洲亡命来华的犹太难民这一特殊群体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着重考察了以下几个问题:犹太难民避居上海的远因近因;犹太难民来上海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纳粹试图屠杀上海犹太人的“梅辛格计划”和日本占领军强制犹太难民迁入的“无国籍难民隔离区”;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

各方面状况;犹太难民能够在上海幸存下来的原因。第三章对上海犹太社团进行了专题研究,因为上海犹太社团由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三部分组成,是中国境内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犹太社团,通过对该社团的剖析可找到诸多共性因素。从经济角度主要考察了上海犹商集团,分七个方面: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经营、金融业、工业、运输仓储和公用事业、商业和娱乐业、对上海的影响及对全中国的辐射作用。政治方面主要研究上海犹太人中的锡安主义运动及上海犹太人与中国政治的关系,关于上海犹太人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的内容则放入第四章进行研究。文化上主要考察四个方面:上海犹太人的教育卫生事业,上海犹太人的报刊杂志和电台,上海犹太人的文艺体育活动,犹太人对上海文化的影响。作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海模式”的几个特点:在没有反犹主义的氛围中开展活跃的政治活动,与中国人维系着友好关系,与外部犹太社团保持密切联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第四章着重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中犹关系。首先从三个方面考察中国人的犹太观:清末民初中国人心目中的犹太人;中国人看反犹主义;中国人眼中的锡安主义。其次研讨中国境内的中犹文化交融,包括犹太人是如何看中国文化的。作者认为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及与中国文化交融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对三个群体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考察了中犹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互相支持和参加中国革命建设的犹太友人。其中涉及以前很少提及的中国国民政府制定的“犹太寄居区”计划,以及最近发现的中国前驻维也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精明、最勤劳、最坚忍。他们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赚取了世界上30%的财富,获得了世界上17%的诺贝尔奖。他们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引导着世界先进科技与文化方向。——他们是谁?——他们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确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民族。在美国历史上200名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在美国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教授占三分之一;在美国律师中,犹太律师占四分之一;在美国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有18名;美国国会参议员中,犹太人有10名;美国国会众议员中犹太人有27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红色资本家哈默、壳牌石油大王塞缪尔;报界之王普利策;美国钢铁大王库恩·洛布;通讯之王路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威廉·利;美国全美广播公司总裁萨尔诺夫;纽约时报创办者雷蒙;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尔伯格;英国报业巨头马克斯·韦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英荷壳牌公司创始人马库斯·塞缪尔;南非大富豪巴纳特······有人说全世界的财富都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美国的财富都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三大思想家,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杰。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唯物史观,这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三位思想家分别在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和心理学三大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从哲学上讲是分别在天人情三大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三位都是犹太人。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犹太民族绝对是一个特别的民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那么为什么犹太民族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犹太人杰灿若繁星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追溯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答案。 犹太民族发源于古代西亚闪米特的一个支脉。公元前18世纪中叶,犹太人在其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迁徙到迦南,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河那边来的人”。后来,为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公元前13世纪末期,又返回迦南,于公元前11世纪形成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时夺取了耶布斯城(耶路撒冷古称),并将首都建成在城南的锡安山上。从此,耶路撒冷成为历代王国的首都。因此,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和犹太人向往的圣地。公元前926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分别被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在其后数百年中,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被镇压后,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从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逐渐以阿拉伯人为主。在将近2000年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不断遭受来自居住国的各种歧视和迫害,反犹排犹活动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极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德国的屠刀之下。18世纪,欧洲犹太人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开始争取犹太民族的解放。19世纪,

从犹太文明看民族性

犹太文明与民族性 似水年华逝水如初 摘要:当谈及民族性时,我们很容易想到几个典型的民族:德国的日耳曼人,日本的大和民族以及犹太人。这三个民族的经历比较相似,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战败以后迅速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困境中奋发向上,最终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以色列也从独立以后成为中东的霸主,在多次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取胜。我们在惊讶于这些民族打不垮的韧性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支撑他们强大的原因。我认为民族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犹太人则是其中的代表。那么犹太人的民族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本文将从宗教影响、互助精神、从商以及教育方面来尝试加以探讨。 首先,犹太教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犹太人特别是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具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犹太教的产生,根据圣经里面《旧约》的记载,犹太人的先祖希伯来人处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两大文化之间,并与之发生碰撞、交流、融合。公元前约1350年,摩西作为已沦为古埃及人奴隶的希伯来人的代表率其族人逃出埃及,并创立一神教。他声称上帝耶和华与他们同在,这为胜利逃出埃及提供了精神动力。即是说,“摩西时代”正是犹太教诞生的时期。约公元前1028年,进入“王国时期”。之后,国都耶路撒冷被毁,整个民族成了巴比伦、波斯人的被统治者。希伯来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整理、编订了“摩西五经” ,即《圣经》(旧约)前五章。这表明犹太教发展到了成熟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犹太教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态,已渗透于犹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犹太文化的核心。具体地说,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宇宙独一真神耶和华,他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上帝与人之间无须中介、直接面对,犹太人不崇拜任何一个在人世活过的人,最伟大的摩西是先知,而不是神;犹太人是先祖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立约的选民,缔约的犹太人必须接受上帝对他们的严格戒律,这样上帝才会最终拯救他们;在某个时候,上帝必派弥赛亚降世,拯救万民,新的大卫王将重建以色列国于耶路撒冷,用正义、公正和真理实行统治。他们确信作为救苦救难的救世主的弥赛亚将帮助犹太人重返故土,建立犹太王国。这在流散的犹太人中间形成了牢固的信念犹太教的信仰成为维系犹太民族唯一的精神纽带,重构了犹太人具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即那些至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及其后裔 ,将个人历史、民族历史紧密相联,形成强烈的民族共识与群体认同,铸就了犹太人跨地域的民族心理纽带,永远充满了民族意识的活力。也是他们优越感的源泉。 其次,犹太人的互助精神也是这个民族强大的重要因素,只要是犹太人,那么互助是一种义务,犹太人也会帮助外族人,但是外族人决不能冒充犹太人。《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来到耶路撒冷,自称是犹太人。当地的以色列兄弟般地热情接待了他。其时,恰逢过逾越节,他与大家一起守节。在晚宴上,他和大家一块吃逾越节的主食——羊羔。当他吃完羊羔后,向主人提出要吃羊的内脏,主人大吃一惊,断定他不是犹太人。因为真正的犹太人是从不吃羊的内脏的,它要作为祭品献给上帝。这一行为触犯了《圣经·出埃及记》中第12章第43节“ 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的戒律,于是将这人扭送宗教机构。《塔木德》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犹太人:并不是所有自称以色列的人,都是犹太人。关于“ 以色列”这一名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希伯来人的祖先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仍不分胜负。天使于是给他改名“ 以色列”,意思是“ 与神角力”。再者,犹太人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但有2000年流离失所、浪迹天涯。历史学家统计,在犹太人复杂的历史中,总共有三次大流散: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年,迦南大旱,犹太祖先雅各举家南下埃及,在埃及待了大约430年,后由摩西率领雅各子孙逃出埃及,返回故土;第二次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沦为“ 巴比伦之囚”,共48年;第三次是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犹太人两次大起义,被罗马血腥镇压,大批犹太人作为奴隶被带到罗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讲稿

一 篮球运动的诞生远比田径、足球、体操、橄榄球等项目要晚,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然而,由于它具有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极强的观赏性和参与价值吸引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如今已成为世界体坛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 二 男篮第8,女篮第四 小组赛 西班牙67-64 胜 美国63-108 负 新西兰80-63 胜 马里69-48 胜 捷克79-63 胜 半决赛 澳大利亚70-86 负 铜牌争夺战 俄罗斯81-94 负 三 78岁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先在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吉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马萨诸塞州春田(又译斯普林菲尔德)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担任该校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美式橄榄球教练。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也直译作春田市),在州中部桑加蒙河畔。人口10.2万(1984),大市区18.7万(1980)。1818年始建居民点,1837年成州首府。 四 1、为改变足球、棒球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局限,需要一种不受环境气候影响而能在室内随时进行的体育活动。 2、可以消除人们对当时体育活动因粗野行为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新的竞技运动必须是文明的,严禁粗野的。而且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尤其是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加的运动。 3、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当地的小孩子投桃子投的特别准。经常几个小孩比谁桃子投的更准。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 有一天奈史密斯在散步看见工人在搬运桃子,这是引起奈史密斯创编篮球的启发意

中国大陆的新犹太社团

改革开放以后,犹太人再次掀起了移居中国的高潮,特别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更加促进了犹太社团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每年来大陆访问、经商、旅游、投资、学习和生活的犹太人达万人次,其中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中国大陆的犹太居民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总人数在4000左右,这主要指在中国居住相当长的期限,尤其是在中国工作的犹太人。当前中国大陆主要犹太社团宗教活动情况如下: 1. 北京犹太社团 北京犹太社团成立于1995年,认同于改革派的“世界进步犹太教联盟”。该社团每周定期举行守安息日活动并庆祝其他宗教节日,没有自己的犹太会堂,不能提供犹太“可食”食品。该社团使用重建派的祈祷书。据1998年的统计,它拥有200名左右的成员,主要来自美国,分属各种教派,估计目前的成员数已不止这些。 2001年,来自香港哈巴德中心的拉比西蒙和蒂尼·弗伦利克夫妇创立了北京哈巴德运动,改变了当地犹太社团的内部结构和宗教状况。该运动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和社会计划,包括为儿童与成人开设课程、建立希伯来语学校、严格监督可食食品、加强宗教咨询以及提供犹太节日服务等等。 北京哈巴德运动积极发展犹太教育,成立了阿哈维特·伊扎克宗教学校,为5~12岁的犹太人提供完全符合传统的犹太教育。此外还建立了北京也是华北惟一一家全日制犹太学佼,即伽利略国际学校,主要提供从学前到中学阶段的教育。为直接敦促成员遵守戒律,2007年该派还开设蒂尼犹太餐厅,是北京第一家也是目前仅有的一家犹太可食餐厅。 北京哈巴德运动的强大竞争力使许多原来附属于改革派的犹太人归入正统派。2003年犹太新年的庆祝活动就一分为三:非正统犹太社团的活动有大约100人参加,哈巴德派活动的参加者有150人左右,还有大约130名左右的世俗以色列人参加了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举行的晚宴。尽管在许多时候,为了整个北京犹太社团的团结而共同欢庆一些重要节日,但北京犹太社团与哈巴德运动由于一些信仰和实践方面的不同而难以真正合作。 2. 上海犹太社团 上海犹太社团中心成立于1996年,聘请了一位正统犹太教拉比到上海主持日常的宗教活动,这是犹太教在上海重新出现的重要标志。成立时有200多名成员,现在已超过500人。 上海哈巴德运动主要为浦东地区的犹太定居者和商人服务。该运动建立了一所希伯来语学校,为犹太儿童提供正统的犹太教育。此外还开办了上海国际犹太学校,按不同年龄段开设不同的课程。为强化上海犹太人的宗教知识,还专门有一个犹太图书馆以供学习所用。 3. 深广犹太社团 深圳、广州犹太社团是在香港哈巴德社团直接指导下建立的。广州哈巴德运动建于2003年,主要为广州的犹太定居者和犹太商人服务,该社团开设有儿童周日早课,讲授《托拉》、戒律及节日等内容。另外还有每日托拉班、一对一授课等等。建于2006年的深圳犹太社团主要面向在深圳经商的犹太人士,每周三开设《托拉》课,还有为1~3岁儿童服务的日间托儿所。另外,深广犹太社团都为其成员提供犹太可食食品。 4. 其他犹太社团 位于浙江义乌的犹太社团是中国哈巴德运动的最新分支,成立于2008年,同样是由香港哈巴德运动所建。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它在哈巴德运动的指导下建立了为信徒提供可食食品的餐厅。可以预见,随着来华犹太人的不断增多,犹太社团将会在中国更多的地方建立,犹太教在中国的未来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纵观整个中国犹太人散居史,不难发现一些十分有趣又值得深思的现象:在犹太人来华时机选择上,大多是中国高度发展或对外开放的时期:古代中国开封犹太人在宋朝的来华、近代鸦片战争中国开国后犹太人的来华以及最近中国改革开放对犹太人的吸引就是明证;另

读书笔记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读书笔记:读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读完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对马克思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以前学习政治总是在课本上学到很多关于他的理论问题。那是因为单纯的为应付高考,老师也只是让我们机械的背诵一些需要强制记忆的理论原文,尽管当时不是很理解,但还是背了,因为要考试原因。现在回过头来仔细读一下他的一些文章,便会觉得好多原来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本来的思想,现在觉得有些慢慢地读懂他的思想的线索了。 读完这边论犹太人问题的文章之后,心里还是有一些感慨的。先说一下我自己对这边文章的理解,虽然可能不是完全正确。首先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马克思主要讨论了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解放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世俗社会的问题。 首先关于第一个解放问题,在文中马克思简要地谈了自己对政治解放,国家解放,宗教解放和人类解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他是通过批判鲍威尔的一些想法和在阐释他的一些思想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并通过举一些国家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说德国的犹太人的争取政治解放的问题,指出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更别说是犹太人了,在这样一个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果双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又何谈犹太人的政治解放问题。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二者的一方不能给予解放,另一方也不能得到解放”。然后反问有什么理由使犹太人获得自由,在此引出宗教解放的问题。在此,文章分析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教对立问题,然后指出要解除这种对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废除宗教,只有废除宗教以后才能恢复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这不是仅仅犹太人的问题,是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同样发生在其他地方的问题。在提出鲍威尔关于国家任务的时候,指出在法国犹太人也没有得到解放,在生活中收到限制,生活仍然被宗教特权控制和划分开来,使得生活本身并不自由。后来在法国这一问题有过短暂的解决,后来还是出现了。但是在谈过鲍威尔的关于政治解放以及其国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联系之后,马克思反问到:政治解放的观点有权利要求犹太人废除犹太教,要求一切人废除宗教吗?在德国,犹太人问题只是纯粹的神学问题,在法国这个立宪制国家,犹太人问题是个立宪制问题,因为这里还保存着国教,政治解放还不彻底。只有在北美的自由州-至少在一部分州---犹太人问题才失去神学的意义而成为真正世俗的问题。而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政治解放对宗教关系的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对人类解放的问题”。一般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应该是国家从这些宗教中解放出来,作为一个国家不再信奉任何宗教时,才以自己的形式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然后提出人的解放是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国家是人以及人的自由中间的中介者。接着作者讨论了关于私有财产的问题这个部分和上面部分到底有着如何紧密的联系,我至今还是不大清楚,所以此部分掠过不提。然后提到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等,谈到“公人”和“私人”的问题,公民身份和私有财产维护等问题,说明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矛盾的存在。指出宗教信徒和公民的差别就是个人和公民身份的人的差别,是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问题。然后提出无神论国家,民主制国家等进行比较。后来他指出所谓基督教国家就是不完善的国家,而且基督教就是它的不完善性的补充和神圣化。因此宗教对于基督教国家来说必然成为手段。民主制国家,真正的国家则不需要宗教从政治上充实自己。确切地说,它可以撇开宗教,因为它已经用世俗方式实现了宗教的人的基础。在民主制国家就出现这种情形。这种国家的基础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人的基础。然后再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很多关于人权公民权的例子和想法观点,在此也不一一表述了。 我们直接跳到后面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关于世俗社会中犹太人的信仰问题。他们对待钱的态度的问题。他们的世俗基础是实际需要,自私自利。他们的世俗礼拜是做生意。他们的世俗的神便是金钱。然后马克思在此批判了这一世俗的态度,并指出他认为这种实际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