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吴映辉程静

摘要: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就此模式的内涵和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

的本质是职业能力本位下的教育,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技能是肢体技能、言语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以是否与就业活动相关来界定。例如,机动车驾驶技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只是一种生

活技能,而在交通运输职业活动中就成为职业技能。人的技能结构在层次上最外端的表现形式是动作能力,即言语技能和肢体技能。在职业活动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主要靠言语技能,而机械维修人员主要靠肢体技能。另外,在项目策划、

组织管理、技术研发和自动化控制等的工作岗位上,职业技能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运用、信息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形式的技能称之为心智技能。一般来说,某种职业技能水平的等级越高,工作责任和服务范围越大,控制的系统和工具越复杂,对劳动者的智力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越高。

训练与养成是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方法“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掌握。”这句话揭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是技能养成的基础,但绝不能代替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截然不同。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灌输,而技能只能通过在具体工作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训练来获得。高水平的技能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面对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达到知行合一,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养成和练就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擅长形象思维是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现代

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类型决定了其接受知识的方式和发展方向。例如,电子技术更适合于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机械维修更适合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具有抽象思维倾向的学生因较适合普通教育教学模式而学习成绩优异,更容易进入普通院校,那些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则接受知识相对缓慢,考试成绩较差,更多地进入职业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对象。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能否适应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是职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继续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授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则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但大多数学生听起来会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充分应用形象思维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取各种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如“双元制”,能力本位和“习而学”等,共同特点是理论教学注重

实用性,服从实践需要,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培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针对当时工程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了“习而学”教学模式。他认为,理论与实际结合,边做边学就会把所做的和所学的同时提高,而且能相互促进,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所谓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既可先讲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际操作,也可从生产实习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认识程度,还可以在实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理论

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工作。

1.教室与实验室一体化。如图1所示,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于一体,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

2.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如图2所示,他们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是教师,在实验、实训中是技师,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操作演示传授技艺,还能解决现场技术问

题。

3.教材与资料一体化。一体化教学凸显形象思维教学,要求教材应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初期可以现有理论课和实习

课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自编讲义(或教案)作暂用教材。然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再借鉴国外“双元制”、“学分制”、“能力本位(CBE)”、“技能模块组合CMES”等课程模式,编写出“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教材和资料。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体化。如图3所示,根据职业能力要素,将实验、校内实习等分别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教学模块同步进行,达到认知水平与实践行为的一致。对基本技能模块,采用实习教学法;对专业基础模块,采用实验教学法;对专业技能模块,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按结构—原理—修

理—检测的顺序展开,理论教学占1/3,实践教学占2/3。

5.教学与管理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进入课堂维护教学秩序。由专业教师兼管专业教室,使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设施“零距离”接触,激发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方便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6.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一体化。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价制。具体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或调试、维修、故障诊断,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和进行必

要的计算,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对考试工件的加工方法、工艺、使用工具及工件本身等方面提出改进的设想,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实践证明,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各占

50%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既可检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可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理论实践一体

化教学模式的每一教学模块都能使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从而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理

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实

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进而影响生源、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促使职业技术院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当前教学实践 当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通过查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全面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状况。在分析一体化教学主要定义之后阐述其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实效性显著。 前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社会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当前教育体系广泛采用,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体化教学定义及实施必要性 1.一体化教学定义 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换言之,则是将各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各类别的实践环节重新分解与整合,进而安排在专业的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在专业化的教室当中,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训实效性得以提升。真正做到“三个合一”,既教师合一、教材合一、教室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为教学实效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 2.一体化教学实施必要性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体育在当前的新型教学标准中,显然已经缺乏实用性。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整个知识比例当中的85%以上,造成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缺乏。而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方式单一,授课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度。这种状况的产生,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理解以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符合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理论教材,虽然能够直接表现出理论知识,但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融合度不强,造成教材体系严重脱节。其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时性在教材当中无法凸显,实效性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增强实践效果,使得授课内容可操作性全面提升。

基于一科多模教学风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的探究

基于一科多模教学风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的探究李静孝莉莎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摘要:作为一门新增设的综合性较强的小学至高中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构起独属于自身的教学课堂模式和教学课型,从而规范教师的基本教学。结合学校“三级建模”的教学模式,基于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一科多模”教学形式,本文重点探索和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六大课型并针对“开题课”课型进行详细剖析,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更加精准、科学和系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教学课型;开题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由课上和课下两部分组成。其中课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下去“做”“考察”“实验”“调查”“采访”“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如我们最近刚开展的《走进凉拌菜》,学生通过课下时间走进菜市场去了解菜价,走进饭店,去了解凉拌菜的做法,如果时机成熟,我们打算做好凉拌菜后,让学生们一起走进市场去销售自己的凉拌菜,这样学生不仅搜集资料,获取知识,同时还会在活动中发现很多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生活。像这样一系列的课下活动,使学生超越了单一的接受学习,同时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这是课下学生的任务,结合课下做的事情,课上我们需要和它相辅相成,开展相应的活动,对此,我们对课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分为了四大不同的课型,分别为“开题课”“展示课”“中段指导课”“总结反思课”。那么,具有一科多模教学风格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模式是怎样生成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呢? 一、课堂模式生成背景 天津市教科所王敏勤教授说:“一所学校如何才能既有大致统一的教学思想,使全体教师有所遵循,又能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做到既规范又灵活,既对广大教师有基本的要求,又不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可以通过三级建模逐步做到: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一个学校有统一的宏观教学模式,又能引导教师“有模不 1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典型案例VBSE实践教学模式

典型案例三 建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职业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训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实训室建设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以后工作的公司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与其所学专业相近相关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是差距 甚大。审时度势,高职教育正逐步向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宽专多能”式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会计专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如何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我们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既能体验实仿真工作环境,又能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相关核算与决策,同时还能执行各类相关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实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认知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新道实践教学技术平台V2开发的一款,可支持全国各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开展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全方位模拟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平台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核心制造业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 探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被被增设为必修课程、法定课程。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这一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与教育这项内容,初步建立教学模式,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宇宙从形成开始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靠人类的高能思维劳动和劳动实践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人类各个方面的劳动,宇宙就会停止发展,人类社会就会倒退。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中央全教会议又再次强调在学校中必须实行素质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案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庆市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职业教育的现行形式下~很多的学校都出现了上理论的老师不管实践~上实践的老师也是纯实践的现象。从而产生了或理论先于实践~或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理实严重脱节状况~让学生无所适从。这种状况已经远远跟不上需要。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在中职学生的培养“以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下~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理实一体化”的道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老师~更增强了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取得了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四赢的效果。 一、模式名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 模式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做、考”四位一体。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设定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师示范性操作和讲解——学生理论和实物联系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考评及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态度~能力本位是强调围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表明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此学习理论上的创新和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从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出发,阐述了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中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标签: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

最新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近几年,旅游院校规模发展缓慢,旅游专业(主要是本科以上)的吸引力在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学科有边缘化的倾向。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加强本专业的系统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安排。同时旅游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一、旅游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构成。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60%;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由此可见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大专为主,其层次比较低。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旅游业每年需70万专业人才相差甚远。旅游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应用型很强,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本科以上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专科是培养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中专是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本科教育应该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不少院校只是盲目开设旅游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

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标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过慢导致人才匮乏,从而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于国内其它行业。 2、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容纳人员多。每新建一个酒店,都可增加100至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同时,酒店业也是和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按说,这一行业会把旅游院校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用人的首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在每年接受员工时,却把眼光瞄向旅游中专和旅游职高毕业生,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并不太乐于接收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大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二是旅游专业学生更多地是侧重于管理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三是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学理论多,学实践知识少,学生毕业后对酒店实践知识甚少,无法立即上岗。 3、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到饭店工作中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饭店如此,其它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现象也是大相径庭。 二、旅游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9606453.html,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霍建国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03期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建构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加以系统化。在教学理念上要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与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基础课程具有广泛性、理论课程具有深刻性、实践课程具有针对性。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行政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课程设置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因此,强化课程实践教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薄弱,造成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极为严重,致使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应用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与优势,这势必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社会普遍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诉求以及各个学科在人才培养上都逐渐向能力培养倾斜的背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此,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便是一种解决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方式。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如何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能力,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行政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由此,实践性是其基本的专业特征,也是行政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专业特征决定了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这里,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理念、方法、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课程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并不排斥理论教学,相反,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意识与环节,从而升华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也是理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二是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实践教学是贯穿于全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仅仅表现在实习环节中,同时也深刻地体现在日常课程教学之中,是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三是实践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导向。行政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诸如“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 析”“地方政府管理”“电子政务”“市政管理”等都具有强的实践性。为此,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超越抽象的理论教学,要涵盖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吴映辉程静 摘要: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就此模式的内涵和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 的本质是职业能力本位下的教育,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技能是肢体技能、言语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以是否与就业活动相关来界定。例如,机动车驾驶技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只是一种生 活技能,而在交通运输职业活动中就成为职业技能。人的技能结构在层次上最外端的表现形式是动作能力,即言语技能和肢体技能。在职业活动里,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主要靠言语技能,而机械维修人员主要靠肢体技能。另外,在项目策划、

组织管理、技术研发和自动化控制等的工作岗位上,职业技能更多地表现为知识的运用、信息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形式的技能称之为心智技能。一般来说,某种职业技能水平的等级越高,工作责任和服务范围越大,控制的系统和工具越复杂,对劳动者的智力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越高。 训练与养成是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方法“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掌握。”这句话揭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是技能养成的基础,但绝不能代替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截然不同。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灌输,而技能只能通过在具体工作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训练来获得。高水平的技能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面对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达到知行合一,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养成和练就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擅长形象思维是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现代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电工组吕家锦摘要: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最大不同就是学生毕业之后需要面对不同的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毕业之后面对社会的检验。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之后更快适应社会环境,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拉近中职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被社会所认可。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直面社会,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行业。特别是如电气运行、机械制造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成为社会中的技术型先锋做好准备。中职教育由于受到普通高中教育以及中国式高考制度的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模式深入人心。出现了一种教师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点的灌输,家长学生过分看重理论成绩的现象,却忽略了理论需要有实践证明的这一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性,面对枯燥的理论讲解与公式推导,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抵触心理,学习变的更加被动,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一种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倾倒式教学将成为传统式教学模式的代名词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倾倒式教学方法,尽量把更多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在一个本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却变成了被动接受。 (二)学习目标偏离自我提升的方向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般经历的都是传统教学过程,家长老师学生均以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好学生的标准单单从一张考卷来反应,那么就出现了学生应对考试的题海战术。那么究竟从这张试卷上学会了多少?如果碰到一个实际的问题,能否解决问题?类似这些问题,无从考证。如今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是期末考试、会考、中考或者高考等考试中能考多少分、考入前几名,分数已经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路标。但是真正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学习理论是要更好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中职教育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三)偏重理论讲授,远离实践应用 在中职教育中的专业理论教学中,还是较多的出现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作为“跟随者”的现象。教材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应用脱离较远。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在模拟电路中,仍以三极管放大为重点。但是结合实际想想,在如今生产生活中三极管放大应用的领域已经少之又少,学生并不需要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围绕这三极管放大来进行学习,对于中职学生需要的是最基础的知识以及与这些基础知识息息相关的实践应用,一些主流技术对于他们以后毕业就业来说更加有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面向的是社会就业,学生未来的角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给公司带来收益的人才。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的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共6页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

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2.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坚韧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 “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掌握本专业上岗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 的运用 高明区技工学校杨婴宇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了政治教学“一体化”的“四步”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验训练”、“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关键词】一体化政治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近几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但这一改革涉及的只有专业课程,所以,一谈到“一体化”我们普遍认为它是专业教学的独有模式,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点也多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对文化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鲜有研究。笔者受暑期“全国通用素质师资培训”中“工学结合”的启发,在此与其他同行探讨技工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一、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技校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材以理论为主,考核以分数为主,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实践教学比较欠缺,课堂教学难,教学实效不显著,达不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上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政治教学日益边缘化,使之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后进生”的范围。 二、政治教学“一体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一体化”教学,不同的学者表述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二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一体化教学的定义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改革来谈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一体化的概念由专业领域涉及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现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作一个新的表述: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组合,将政治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重新分解、组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把政治教学任务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或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完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场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目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初探精编版

202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互动教学模 式”初探精编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一门新型课程,它是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联系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以“竹文化”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从“内容、形式、评价”三方面进行了互动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内容选择上的互动。传统教学一般都是老师确定学习内容,学生围绕这个内容来展开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用在开放性、自主性很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该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活动内容的选择中,把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宽阔的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师生共同选择课程内容的局面,这不仅使课程丰富多彩,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力求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色:“人性化”、“生活化”、“乐趣化”、“个性化”。 资源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熟悉农村,了解农村,热爱农村,如何既发展、创新农村,又治理、预防环境污染(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政府、社会、大人的事,更是未来农村主人的

事,对学生进行的调查分析中可看出学生对农村科技发展和环境治理等有浓厚的兴趣,我校部分教师也有这方面的专长;农村有较为丰富的综合活动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借助现实的社会资源和师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内容上的具体选择。 例如: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以“竹文化”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内栽种了许多品种的竹子,也围绕竹子开展了许多活动。前段时间,我班几个学生发现栽种在花坛里相近的几株竹子的竹叶变黄了,竹子也像生病似的没有了一点生气,而附近其余的竹子却长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于是他们就跑来问我,我看时机成熟就讨论以《病竹成因》为主题,动员其他同学一起去调查了解,尽早帮助病竹恢复健康。首先,我们调查了这几棵竹子在移植时根系是否遭到严重破坏,栽种方法是否得当;接着,我们对土壤进行取样调查,请科学老师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对比;还有的同学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病因,向农林专家请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内容选择上的互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关心的事;感兴趣的事,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基本框架,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调查研究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活动形式的互动。为了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将班队活动、课内外活动、学校传统活动、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形式的选择上来,然后,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在辅导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可以集中组织参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每次活动前学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安排活动有序进行,如需上网查询资料的有多少,走访调查的有多少,校内活动的有多少,校外活动的有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研究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并对个人及课题组在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做出总结,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做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企业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任务化,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渗透,及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对理论的深化作用。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 1 研究背景 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它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它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国家、部委职教文件精神多次提到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

相衔接。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我们要切实行动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操作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化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做中教,做中学。秉承实践为主、教学做一体的原则,以职业技能标准为要求进行训练考核,基于工作任务建立若干教学内容模块。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该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主体地位。围绕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做相结合。强调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做为中心,教学做一体,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效减少了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教学内容对接工作过程,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教、学、做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我们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及实践教学 1.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一般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中专),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而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教育偏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员工。因此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主。它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型和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服务型人才,而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基层管理人才[1]。 1.2实践教学 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多,笔者在知网输入“实践教学、高职”共找到143815条结果,其中硕博士论文4658条。研究方向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张闯的观点:实践教学就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

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2]。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现场性、开放性、全程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具体包括课程实习、企业岗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或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也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等。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教学同样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同理论教学一样,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缺一不可。(2)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把学生当作实践教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师。 2实践教学模式 2.1国内旅游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常见的四种模式主要有专业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综合实践(如下图所示);每种实践教学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在根据课程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这四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3] (1)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是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到与专业相关的部门或单位参观、走访、培训,体验和感受所学专业知识在现实社会的应用现状,初步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4]。除此之外还包括课程见习,主要是根据旅游专业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由教师选取某个时间段带领学生下到相关旅游企业或景区见习。专业见习的优点是成本低、组织方便、见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0-06-18T14:35:29.50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姜淑莲[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姜淑莲辽宁省凌源市万元店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 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参与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从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的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着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