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铣削共17页文档

06第六章  铣削共17页文档
06第六章  铣削共17页文档

一、引入

1、简述拉削的加工特点。

2、钻孔、扩孔、镗孔、铰孔、拉孔分别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二、讲授新课

第六章铣削

用铣刀在铣床上的加工称为铣削。

铣削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切削加工方法。它可以对许多不同几何形状的表面进行粗、半精加工,其加工精度一般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6.3~1.6um。

铣刀为多齿刀具,所以具有较高的生产率。

第一节铣刀的类型及应用

铣削可用于加工平面、沟槽、台阶面、斜面、特形面等各种几何形状的表面。这些表面的获得除了需要机床提供必要的运动外,还须依靠多种多样的铣刀。

⑴圆柱铣刀(a):在卧式铣床上加工面积不太大的平面,铣刀直径50~100㎜,加工效率不太高。

⑵面铣刀(b):在立式铣床上加工平面,尤其是大面积平面。用硬质合金刀片,采用可转位。

第 1 页

⑶槽铣刀(e、f、h):用于加工直槽或台阶面,有较高的效率;用锯片铣刀可铣窄槽或切断。

⑷立铣刀(c、d):用于立式铣床上铣沟槽,也可用于加工平面、台阶面、二维曲面。

⑸键槽铣刀(k):只有两个刃瓣,兼有钻头和立铣刀的功能。

⑹T形槽铣刀(g):类似三面刃槽铣刀,主要用于加工T形槽的专用铣刀。

⑺角度铣刀(i、j):用于铣角度槽、斜面。

⑻盘形齿轮铣刀(m):用于铣削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的专用铣刀。

⑼成形铣刀(n):用于加工外成形表面的专用铣刀。

⑽鼓形铣刀(p):用于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上加工立体曲面。

⑾球头铣刀(q):用于三维模具型腔的加工。

第二节铣刀的几何参数用铣削要素

一、铣刀的几何参数

1、铣刀标注参考系

铣刀的种类虽然很多,在结构上也各有特点,但主要还是圆柱铣刀和面铣刀两种为代表。

第 2 页

圆柱形铣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和法平面参考系。

2、铣刀的几何角度

⑴圆柱形铣刀的几何角度

前角:正交平面内,γ0;后角:正交平面内,α0;刃倾角:即为外圆螺旋角β。

⑵面铣刀的几何角度

前角:正交平面内,γ0;后角:正交平面内,α0;刃倾角: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λS。

⑶铣刀几何角度的选择

前角的选择:由于有冲击力的影响,一般前角值略小些,尤其是硬质合金铣刀;若铣削强度和硬度都高的材料可采用负前角。

后角的选择:铣刀为多齿刀具,每个厚度小,磨损主要发生在主后刀面上;因此适当增大后角,可减少铣刀的磨损。高速钢铣刀

的后角α0为5°~12°,工件材料软取大值,材料硬取小值;粗齿铣刀取小值,细齿铣刀取大值;小直径铣刀取16°~18°。

刃倾角的选择:由于铣削时冲击较大,为了保护刀尖,硬质合金面铣刀的刃倾角λS为-5°~-15°,只有铣削低强度材料时,λS为5°;圆柱形铣刀一般刃倾角β取45°,立铣刀β取30°~45°。

第 3 页

第 4 页

主偏角和副偏角的选择:面铣刀常用κr=45°、60°、75°、90°,工艺系统刚性好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副偏角κ'r=5°~10°;圆柱铣刀主偏角κr=90°。

二、铣削要素与切削层参数

1、铣削要素

铣削时调整机床用的参量,也称铣削用量要素。

⑴ 削速度νC :10000n

d c πν= m/min

⑵ 给量:进给速度

f ν、每转进给量f 、每齿进给量z f ;通常铣 床上只列出进给速度,zn

f f v z n f ==。 mm/min ⑶ 背吃刀量p α: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mm

⑷ 侧吃刀量e α: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mm

2、铣削时的切削层参数

铣削时铣刀相邻的两个刀齿在工件上先后形成的两个过渡表面之间的一层金属层,也就是刀齿正在切削的那一层金属。

⑴ 削厚度D h

直齿圆柱形铣刀的?sin z D f h =,平均切削厚度

第 5 页

o e

Z Z Dav d a f f h ==2sin δ

,螺旋齿圆柱形铣刀由于刀齿切入是逐渐进入因此

比直齿圆柱形铣刀平稳;面铣刀的切削厚度r Z D f h κ?sin cos =。、

⑵ 切削宽度D b

直齿圆柱铣刀的P D a b =,螺旋齿圆柱形铣刀是逐渐切入因此较 平稳;面铣刀端铣时,r P

D a b κsin =。

⑶ 切削层横截面积Dav A

三、新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使学生掌握铣削加工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各类铣刀的类型和应用;了解铣刀标注参考系;了解铣刀的几何角度;掌握铣削的切削要素。

四、布置作业

1、何为铣削加工?其加工精度如何?

2、铣刀的前角、后角、刃倾角选择原则。

3、铣削加工的切削三要素,计算公式。

一、引入

1、何为铣削加工?其加工精度如何?

2、铣刀的前角、后角、刃倾角选择原则。

3、铣削加工的切削三要素,计算公式。

二、讲授新课

第三节铣床

一、常用铣床

铣床的种类很多,主要类型有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工具铣床和多种专门化铣床等。其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是升降台铣床,但由于刚性差,适宜加工中小型零件。

1、万能升降台铣床

主轴呈水平放置,由床身、底坐、工作台、回旋盘、床鞍、升降台、悬梁及主轴等组成;主轴上可装刀具,悬梁上有刀杆支架也可装刀具;工作台与床鞍间有转动的角度可做±45°调整;还可换装立式铣头、插头等附件,扩大机床的加工范围。

2、立式升降台铣床

与卧式升降台铣床相似,区别在于主轴呈垂直放置,主要是用面铣刀或立铣刀进行铣削。

第 6 页

二、XA6132型万能升降台铣床

XA6132型铣床是目前最常用的铣床。机械结构比较完善,变速范围大,刚性好,操作方便。

机床的床身安放在底座上,床身内部装有主轴变速机构;主轴前端带锥孔的空心轴,锥孔的锥度为7:24;机床的升降台安装在床身前面的垂直导轨上,用于支承床鞍、回转盘和工作台;机床的床鞍可作横向移动,回转盘处于床鞍和工作台之间。

XA6132型铣床的传动系统,如图:

1、主运动传动链

2、进给运动传动链

进给电机传至工作台,床鞍或升降台使工作台在纵、横、垂直三个方向上作进给运动。

3、快速空行程传动链

工作台的三个进给运动方向均有快速移动,直接传至Ⅹ轴再传至各运动构件。

铣床的附件可用来扩大加工范围,提高效率,常用的附件有立铣头、平口钳、回转工作台和分度头。

三、数控铣床简介

第 7 页

1、数控铣床的分类

可按铣床的通用性分为立式数控铣床、卧式数控铣床、立卧式数控铣床三类。

立式数控铣床应用范围最广,坐标数量一般为三坐标,可进行三坐标联动以及四坐标、五坐标等;

卧式数控铣床主轴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结合数控转盘和万能数控转盘实现四坐标、五坐标加工;

立卧两用数控铣床主轴方向可以改变,功能更强,加工范围更广,特别适合加工小批量加工。

2、数控铣床的结构特征

控制机床运动的坐标特征:伺服传动系统能在多坐标方向同时协调动作即实现多坐标联动。

数控铣床的主轴特征:主轴方向和速度都由指令控制,能自动退刀、装刀等,还能绕轴摆动进一步扩大加工范围。

3、数控铣床的主要功能

⑴数控铣床的一般功能:点位控制功能、连续轮廓控制功能、刀具半径自动补偿功能、镜像加工功能、固定循环功能。

⑵数控铣床的特殊功能:刀具长度补偿功能、靠模加工功能、自动

第 8 页

变换工作台功能、自适应功能、数据采集功能。

三、新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常用铣床尤其是XA6132万能铣床的结构、加工特点;了解XA6132万能铣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链的知识;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知识。

四、布置作业

第 9 页

Word长文档排版方法

Word长文档排版(Word自动生成目录) 一篇Word文档,内容有大的章,小的节。如何把章节抽出来生成目录? 目录通常是长文档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目录,用户就能很容易地知道文档中有什么内容,如何查找内容等。Word提供了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使目录的制作变得非常简便,而且在文档发生了改变以后,还可以利用更新目录的功能来适应文档的变化。 【问题描述】 1.页面设置:右、下边距为2.5厘米,左、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使用A4纸。 2.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大小为“小四号”,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 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多倍行距:1.25”。 3.创建目录。“目录”二字用黑体小二号并位于页面上方居中;目录要求列出一、二、三级标题。同时要在各级标题后列出页码;在正文中一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小二号”,居中,二级标题字体用“宋体、四号”,三级标题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段前12磅。 4.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 5.插入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正文页码在页眉的右端右对齐,用阿拉伯数字,宋体五号。 【案例效果图】如图3-1所示。 图3-1“案例3”效果图 【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 页面设置 插入页眉和页脚 插入页码 插入分页符、分节符

生成文档目录 【操作步骤】 1.页面设置 打开需排版的素材文件,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在“页面设置”组中,选择“页边距”→“自定义页边距”,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3-2所示,设置右、下边距为2.5厘米,左、上边距为2.8厘米。选择“纸张”选项卡,在“纸张大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选择“版式”选择卡,在其中设置“距边界”的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 2.正文字体和段落设置 按组合键,选中整个文档,在“开始”选项卡“字体”组中设置字体大小为“小 四号”;单击“段落”组的对话框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如图3-3所示,在其中设定“特殊格式”为“首行缩进”,“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倍。 图3-2“页面设置”对话框图3-3“段落”对话框3.创建目录,采用三级标题。 (1)设置三级标题。 设置一级标题。选中文字,在“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选择“标题1”样式,字体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居中对齐。 设置二级标题。选中文字,在“样式”组中选择“标题2”样式,字体设置为“宋体、四号”,左对齐。 设置三级标题。选中文字,单击在“样式”组中选择“标题3”样式,字体设置为“黑体、小四号”,单击“段落”组的对话框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在“间距”框中“段前”输入12磅。 使用“格式刷”设置三级标题格式的方法:选中已设为标题格式的文字,双击““格式刷”按钮,移动鼠标到其他需设为相应级别标题的文字上刷一下即可。 (2)生成目录。 将光标定位于文档开始处,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组中的“分页”按钮,文档前增加一张空白页,在其中输入文字“目录”,并回车。 单击“引用”选项卡的“目录”按钮,在下拉框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如图3-4所示,打开“目录”对话框,如图3-5所示。选中“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复选框,在“制表符前导符”下拉列表中选择“小圆点”样式的前导符;在“常规”区域的“格式”下拉列表中选中“来自模板”,“显示级别”设置为3。

长文档排版技巧

长文档排版技巧 1.样式是一连串格式的集合。 2.Office xp以下的版本不支持跳选(即“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可以使用“查找与替换” 功能,但是“查找与替换”功能不是很好用,比如说查找的内容是“黑体,二号字”,替换为红色,但是替换后字变成了“黑体,二号字,红色”,再比如说查找内容为“一号”,替换为“标题1”,替换结果为“一号字+标题1”。另外,“不限定格式”可以清除查找替换对话框中的格式。 3.修改样式有两种方法:(1)单击样式中的下拉箭头,选择“修改”,完成后,所有应用 该样式样段落都会自动应用新设置的样式;(2)随便选择一段要修改的样字的文字,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将其设为目标格式,然后在该样式中单击下拉箭头,选择“更新以匹配选择”,如果“修改样式”对话框中的“自动更新”已经勾选,那么,设置格式后,无需“更新以匹配选择”。注意有些样式不能“更新以匹配选择”的,例如“正文”样式,但正文样式是可以修改的,这时,只能用“修改”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显示”栏中选中的是“有效格式”还是“有效样式”,如果是“有效格式”中格式的则下拉箭头显示的不是“修改”,而是“修改样式”,而且“更新以匹配选择”也是不可用的。 要想新建一种样式,可以先将目标文字调成目标格式,然后在“所选文字的格式”框中的下拉箭头选择“新建样式”,新建样式后,目标文字并没有应用该样式,这时还应选中文字,然后单击新建的样式。新建样式后,即使是基于某种样式的(比如正文样式),这时在正文样式的字体上选择“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也不会选中应用新建样式的文本,因为其应用的是另一种样式了。 4.默认样式有:标题1到标题9,正文是默认样式,不能删除。特别要注意的是正文样式, 如果某段文字是基于正文样式的,但是设置了其他的样式,如设置了“二号”字,那么该段文字的格式为“正文+二号”,如果这时在“正文”样式的字体中右击选择“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那么,“正文+二号”字的这段文字也会被选中,因为这段文字是基于“正文”样式的。如果将“正文+二号”新建为新样式,比如说“样式1”,那么,这时在“正文”样式的字体中右击选择“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时,“正文+二号”字的这段文字不会被选中,因为“正文+二号”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样式了。 5.样式的快捷键:“格式”——“快捷键”,比如为了方便记忆,可将标题1样式的快捷键 指定为Alt+1,快捷键的设置默认保存在Normal.dot模板中。 6.正文首行缩进:左缩进为0,首行缩进为1;正文首行缩进2:正文左缩进2,首行缩进 也为2;正文缩进:左缩进为0,首行缩进为2,一般用的是正文缩进及正文首行缩进2。 7.快速增大字体:Ctrl+];快速减小字体:Ctrl+[。 8.设置居中等对齐方式时要注意是否有左缩进或首行缩进。 9.不同的节可以有不同的页面设置,比如说:纸张方向(横向、纵向),可以设置不同的 页眉页脚。 10.常用的分节符:下一页,连续。一般在需要分节的文档中,不需要插入分页符强行分页, 可以插入分页符中的下一页,下一页不仅可以分页还可以分节。插入分节符时,应该在下一节的首行位置插入分节符,而不应该在这一节的末尾(这会会导致在下一节的开始位置前多出一个空行)。 11.手动分页符(即Ctrl+Enter):^m;分节符(包括下一页,连续):^b。 12.论文往往有封面,有目录,有正文等,这时,可以将封面、目录、正文等分别分成不同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1 机械平衡分为哪几类? 2何谓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 3 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能否在构件本身将其惯性力平衡? 4 机械的平衡包括哪两种方法?它们的目的各是什么? 5 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包括哪两种设计?它们各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6 经过平衡设计后的刚性转子,在制造出来后是否还要进行平衡试验?为什么? 7机械平衡的目的? 8什么叫静平衡? 9什么叫动平衡? 10 动静平衡各需几个平衡基面? 11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12下图所示的两个转子,已知m1r1=m2r2,转子(a)是_____不平衡的;转子(b)是_____不平衡的。 13下图(a)、(b)、(c)中,s为总质心,图______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______中的转子具有动不平衡。 1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主要是讨论机构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的平衡。 15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平面机构总质心。 16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是部分或完全消除构件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减少或消除在机构各运动副中所引起的力,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改善机械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17对于绕固定轴回转的构件,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构件上所有质量的惯性力形成平衡力系,达到回转构件的平衡。若机构中存在作往复运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应采用方法,方能使作用在机架上的总惯性力得到平衡。 18动平衡的刚性回转构件静平衡的。 19用假想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及惯性力矩来代替原机构的惯性及惯性力矩,该方法称为。 20如图所示曲轴上,四个曲拐位于同一平面内,若质径积m1r1=m2r2=m3r3=m4r4,l1=l2=l3,试判断该

word文档排版技巧

Word长篇文档排版技巧(一) 市场部经常要出各种分析报告,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十页。文字功底深厚的小王写东西自然不在话下,然而每每困扰他的却是排版的问题,每次都要花大量的时间修改格式、制作目录和页眉页脚。最头疼的是上司看完报告后让他修改,整篇文档的排版弄不好就要重来一遍。制作目录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尽管小王知道Word中有插入目录的功能,可是尝试了几次就弃之不用了,原因是系统总是提示有错误。现在只能手工输入目录,加班加点数页码居然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让自己有时间下班后享受生活,小王花了半天的时间学习了一下长篇文档的排版技巧,这才发现,这半天的时间,可以让他享受无数个闲暇的傍晚和周末。 小王把自己的体会重点总结为两点: 1.制作长文档前,先要规划好各种设置,尤其是样式设置 2.不同的篇章部分一定要分节,而不是分页 下面就看看他是怎样用新学的技巧制作一篇几十页的长文档的。 单面打印的简单报告 这份报告要求的格式是:A4纸;要有封面和目录;单面打印;除封面和目录外,每页的页眉是报告的题目;页码一律在页面底端的右侧,封面和目录没有页码,目录之后为第1页。 设置纸张和文档网格 写文章前,不要上来就急于动笔,先要找好合适大小的“纸”,这个“纸”就是Word 中的页面设置。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显示“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纸张】选项卡,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纸张 通常纸张大小都用A4纸,所以可采用默认设置。有时也会用B5纸,只需从“纸张大小”中选择相应类型的纸即可。 很多人习惯先录入内容,最后再设纸张大小。由于默认是A4纸,如果改用B5纸,就有可能使整篇文档的排版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所以,先进行页面设置,可以直观地在录入时看到页面中的内容和排版是否适宜,避免事后的修改。 考虑到阅读报告的领导年龄都比较大,对于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起来比较费力,还可以调整一下文字。通常,很多人都采用增大字号的办法。其实,可以在页面设置中调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即使不增大字号,也能使内容看起来更清晰。 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文档网格”选项卡,如图2所示。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1.简答题: (1)简述机械中不平衡惯性力的危害与利用。 (2)机械的平衡和调速都可以减轻机械中的动载荷,但两者有何本质的区别? (3)为什么绕定轴作等速转动的转子也要进行平衡? (4)什么是平面机构的部分平衡法?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5)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6)何谓静平衡?何谓动平衡?各需要几个平衡基面? (7)刚性转子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什么? (8)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9)工程上为什么要规定许用不平衡量?为什么说完全的绝对平衡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 (10)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在图10.3所示曲轴上,四个曲拐位于同一平面内,若质径积m1r1=m2r2=m3r3=m4r4,l1=l2=l3,试判断该曲轴是否符合动平衡条件?位什么? 3.其转子由两个互相错开90°的偏心轮组成,每一偏心轮的质量均为m,偏心距均为r,在平衡平面A,B上半径为2r处添加平衡质量,使其满足动平衡条件。 试求平衡质量(m b)A和(m b)B的大小和方位。 4.高速水泵的凸轮轴系由三个互相错开120°的偏心轮组成,每一偏心轮的质量为m,其偏心距为r,设在平衡平面A和B上各安装一个平衡质量m A和m B,其

回转半径为2r,其它尺寸如图10.5所示。试求m A和m B的大小和方位(可用图解法)。 5.图10.6所示为一刚质圆盘。盘厚δ=20mm,在向径r1=100mm处有一直径d=50mm 的通孔,向径r2=200mm处有一重量为2N的重块,为使圆盘满足静平衡条件,拟在向径r=200mm的圆周上再钻一通孔,试求此通孔的直径和方位(刚的重度γ=7.6x10-5N/mm2)。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要点

第六章机械的平衡 1机械平衡分为哪几类? 2何谓刚性转子与挠性转子? 3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能否在构件本身将其惯性力平衡? 4机械的平衡包括哪两种方法?它们的目的各是什么? 5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包括哪两种设计?它们各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6经过平衡设计后的刚性转子,在制造出来后是否还要进行平衡试验?为什么? 7机械平衡的目的? 8什么叫静平衡? 9什么叫动平衡? 10动静平衡各需几个平衡基面? 11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 ;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下图所示的两个转子,已知 m 1「1=m 2r 2,转子(a )是 __ 不平衡的;转子(b )是 _____ 不平衡的 a ) b ) c ) 1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主要是讨论机构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 _______________ 的平衡。 15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平面机构总质心 。 16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是部分或完全消除构件在运动时所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或消 除在机构各运动副中所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 改善机械工作 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17对于绕固定轴回转的构件,可以采用 的方法,使构件上所有质量的惯 性力形成平衡力系,达到回转构件的平衡。若机构中存在作往复运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 应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方能使作用在机架上的总惯性力得到平衡。 18动平衡的刚性回转构件 静平衡的。 19用假想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及惯性力矩来代替原机构的惯性及惯性力矩,该方法称 为 。 20 如图所示曲轴上,四个曲拐位于同一平面内,若质径积 m 1r 1=m 2r 2=m 3r 3=m 4「4,l 1=l 2=l 3,试判断该 13下图(a )、(b )、(c )中,s 为总质心,图 _ 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 ________ 中的转子具有 动不平衡。

长文档排版练习题1

对以下素材按要求进行排版: 1、为素材加上页眉“文学概论”,居中显示,字体大小调整合 适; 2、为素材加上页码,从正文开始,格式为“1”,在下端居中 显示; 3、对长文档进行相关排版,确定标题1、标题2、标题3等, 并自动生成目录。其中标题1为宋体、二号、加粗,标题2为黑体、三号、加粗,标题3为宋体、小三、加粗,正文为宋体、四号。目录为宋体、小四号字体,效果如图1所示。所有正文段前缩进2字符。 4、为文档加上封面,内容为“文学概论”,效果可自己设计。 导论 “文学概论”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美学等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本质、发生和发展、文学的创作、文学本文、文学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学术带头人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该课程讲授一学年,每周四学时,评价方式为1-2次的作业(小论文写作)加上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学习方式有课堂讲授、主题讨论、艺术片观摩等,外聘作家、研究者做专题讲座。 导论旨在回答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任务、建设途径、文学概论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的关系、参考书目介绍。 一、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及定义 人们对世界的实践认知上升为理论,可区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毫无疑问,文学概论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又包括许多门类,其中有一门是文艺学,文学概论就属于文艺学范畴。文艺学主要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概论等三个研究范畴。在这三个范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以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研究范畴、对象、研究任务等侧重点的不同。因此,了解它们概念和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学概论是以文学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对文学的性质、原理、特征、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阐释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等具体文学活动与现象进行探

6机械的平衡答案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答案 一、填空题: 1.研究机械平衡的目的是部分或完全消除构件在运动时所产生的 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 ,减少或消除在机构各运动副中所引起的 附加动压 力,减轻有害的机械振动,改善机械工作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2.回转构件的直径D 和轴向宽度b 之比/D b 符合5≤条件或有重要作用的回转构件,必须满足动平衡条件方能平稳地运转。如不平衡,必须至少在 2 个校正平面上各自适当地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方能获得平衡。 3.只使刚性转子的 惯性力 得到平衡称静平衡,此时只需在 1个 平衡平面中增减平衡质量;使 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 同时达到平衡称动平衡,此时至少要在 2 个选定的平衡平面中增减平衡质量,方能解决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4. 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质径积向量和等于零 ,而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 质径积向量和等于零,离心力引起的合力矩等于零 。 5.符合静平衡条件的回转构件,其质心位置在 回转轴线上 。静不平衡的回转构件,由于重力矩的作用,必定在 质心最低处 位置静止,由此可确定应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的方向。 6. 图a 、b 、c 中,S 为总质心,图 a, b 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 c 中的转子是动不平衡。 7.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 机构的总质心静止不动 。 8.在图示a 、b 、c 三根曲轴中,已知11 223344m r m r m r m r ===,并作轴向等间隔布置,并且各曲拐都 在同一轴平面内,则其中 a, b, c 轴已达静平衡, c 轴已达动平衡。 二、判断题 1. 若刚性转子满足动平衡条件,这时我们可以说该转子也满足静平衡条件。 (√) 2. 不论刚性回转体上有多少个平衡质量,也不论它们如何分布,只需要在任意选定两个平面内,分别适当地 加平衡质量即可达到动平衡。(√) 3. 经过动平衡校正的刚性转子,任一回转面内仍可能存在偏心质量 。(√) 4. 作往复运动或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可以采用附加平衡质量的方法使它的惯性力在构件内部得到平衡。(×) 三、选择题: 1.设图示回转体的材料均匀,制造精确,安装正确,当它绕AA 轴线回转时是处于 D 状态。 A) 静不平衡 B) 静平衡 C) 完全不平衡 D) 动平衡

全站仪与GPS使用

第五章电子全站仪与GPS的使用 教学目的:学会全站仪与GPS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角度测量;2.距离测量;3.标准测量;4.对边测量;5.悬高测量; 6.点放样; 7.距离放样; 8.面积测量; 9.GPS的使用; 教学难点:标准测量;点放样 教学资料:全站仪使用说明书、教学课件、GPS使用说明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 讲授新课: 一、全站仪的常用功能 1.角度测量 2.距离测量 3.标准测量 4.对边测量 5.悬高测量 6.放样测量 7.距离放样 8.面积测量 第一节索佳500电子全站仪的构造 一、仪器构造 索佳500电子全站仪的构造 图5-2 操作面板 {回车键} 选取或接收输入的内容 (二)定义到软键上的功能 [DIST]距离测量 [SHV]测量类型选择(S;斜距,H:平距,V:高差) [OSET]水平角置零

[COORD]坐标测量 [ REP]水平角重复测量 [MLM]对边测量 [S-O]放样测量 [OFFSETRE]偏心测量 [REC]进入存储数据菜单 [EDM]进入EDM(电子测距)参数设置 [ H. ANG]将水平角设为已知值 [TILT]倾角显示 [MENU]进入菜单模式(即进行坐标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重复测量、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后方交会测量、面积测算等) [REM]悬高测量 [ RESEC ]后方交会测量 [R/L]左/右水平角测量。HAR:右角,NAL左角 [ZA/%]坡度类型选择(天顶距或%坡度),ZA:天顶距(天顶时为0) V A;垂直角(水平时为±90,盘左为90,盘右270) [HOLD]水平角锁定和解锁 [RCL]显示:最新测量数据 [D-OUT]将观测值输出到计算机等外部设备 [AIM]测距信号检测 [AERA]面积测量 [F/M]距离单位转换(米或英尺) [HT]仪器高和目标高设置 […]尚未进行功能定义 索佳500电子全站仪是一种精度±5"(ISO/DIS12875-2)级电脑型电子全站仪,角度最小显示为1"/5",测距精度为±(3+210-5×D)mm,距离最小显示为0.001m。 第二节索佳500电子全站仪的使用 一、电池充电 1.充电步骤:见教材P88 (电池出厂时未进行充电,使用前必须充电) 注意:电池长期不使用应每月充一次电,不要在电量完全耗尽后再充电。

Word长文档排版方法

Word长文档排版(Word 自动生成目录) 一篇Word文档,内容有大的章,小的节。如何把章节抽出来生成目录? 目录通常是长文档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目录,用户就能很容易地知道文档中有什么内容,如何查找内容等。Word提供了自动生成目录的功能,使目录的制作变得非常简便,而且在文档发生了改变以后,还可以利用更新目录的功能来适应文档的变化。 【问题描述】 1.页面设置:右、下边距为2.5厘米,左、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使用A4纸。 2.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大小为“小四号”,文中所有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 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多倍行距:1.25”。 3.创建目录。“目录”二字用黑体小二号并位于页面上方居中;目录要求列出一、二、三级标题。同时要在各级标题后列出页码;在正文中一级标题字体用“黑体、小二号”,居中,二级标题字体用“宋体、四号”,三级标题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段前12磅。 4.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该篇文章的标题。 5.插入页码。目录单独编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形式为罗马数字。正文页码在页眉的右端右对齐,用阿拉伯数字,宋体五号。 【案例效果图】如图3-1所示。 图3-1“案例3”效果图 【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 页面设置 插入页眉和页脚 插入页码 插入分页符、分节符

生成文档目录 【操作步骤】 1.页面设置 打开需排版的素材文件,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在“页面设置”组中,选择“页边距”→“自定义页边距”,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3-2所示,设置右、下边距为2.5厘米,左、上边距为2.8厘米。选择“纸张”选项卡,在“纸张大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选择“版式”选择卡,在其中设置“距边界”的页眉和页脚均为2厘米。 2.正文字体和段落设置 按组合键,选中整个文档,在“开始”选项卡“字体”组中设置字体大小为“小四号”;单击“段落”组的对话框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如图3-3所示,在其中设定“特殊格式”为“首行缩进”,“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倍。 图3-2“页面设置”对话框图3-3 “段落”对话框3.创建目录,采用三级标题。 (1)设置三级标题。 设置一级标题。选中文字,在“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选择“标题1”样式,字体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居中对齐。 设置二级标题。选中文字,在“样式”组中选择“标题2”样式,字体设置为“宋体、四号”,左对齐。 设置三级标题。选中文字,单击在“样式”组中选择“标题3”样式,字体设置为“黑体、小四号”,单击“段落”组的对话框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在“间距”框中“段前”输入12磅。 使用“格式刷”设置三级标题格式的方法:选中已设为标题格式的文字,双击““格式刷”按钮,移动鼠标到其他需设为相应级别标题的文字上刷一下即可。 (2)生成目录。 将光标定位于文档开始处,单击“插入”选项卡“页”组中的“分页”按钮,文档前增加一张空白页,在其中输入文字“目录”,并回车。 单击“引用”选项卡的“目录”按钮,在下拉框中选择“插入目录”命令,如图3-4所示,打开“目录”对话框,如图3-5所示。选中“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复选框,在“制表符前导符”下拉列表中选择“小圆点”样式的前导符;在“常规”区域的“格式”下拉列表中选中“来自模板”,“显示级别”设置为3。

WORD长文档综合排版操作步骤

WORD长文档综合排版操作步骤一、页面设置(应用于:整篇文档): 1、面边距:(如上图左); 2、纸张:16开; 3、版式:(如上图右) 二、字体、段落设置(全选:Ctrl+A): 1、字体:(如下图左); 2、段落:(如下图右) 三、设计标题样式: 格式--→样式和格式--→新样式--→:

1.章标题: 名称:章标题;格式:⑴字体:华文楷体、加粗、一号;⑵段落:居中、1级、单倍行距、无特殊格式、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2.节标题: 名称:节标题;格式:⑴字体:黑体、加粗、小二号;⑵段落:居中、2级、单倍行距、无特殊格式、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3.点标题: 名称:点标题;格式:⑴字体:华文楷体、加粗、小二号;⑵段落:两端对齐、3级、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各1行;自动更新。 四、标题样式应用: 1.启动文档结构:视图—>文档结构图。 2.在每个标题前加序号(“总则”除外);蓝色标题——章标题;红色标题——节标题;黄色标题——点标题。 五、分节: 节:由文档划分的独立区域。例如教材中的章可以划分为一个节,由分隔符的“连续”来划分。 每张(包括“总则”)为一大节。在每张“张标题”前分别:插入→分隔符→(连续和下一页),用普通视图操作或检验! 六、插入页码: 1.从“总则”开始,插入→页码→按下左图选择→格式→按下右图选择。

2.从“第一章”开始,用相同的方法将右上图改成“续前节”,一次编完全部页码。 3.若“2”不能完成全部页码,则只能在每张的首页用“1”的方法插入,但每张的“起始页码”必须由上章的末页来定。 七、插入页眉: 1.设计页眉样式:格式--→样式和格式--→新样式--→: 名称:自定义页眉;格式:字体:幼圆、加粗、三号、居中;边框:底端1.5磅双实下线;自动更新。 2.复制每张张标题:视图→工具栏→任务窗格→样式和格式→剪贴板,复制各章标题。 3.在第3页(奇数页)页眉处插入(从剪贴板中粘贴)第一章标题,再按“自定义页 眉”样式来格式。格式 4.在第4页(偶数页)页眉处输入“威盛电脑有限公司员工手册”,再按“自定义页眉”样式来格式。 5.光标置入第二章的奇数页页眉处,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中的“链接到前一个”图标,使页眉右上角的“与上一节相同”文字消失,然后将第一章标题换成第二章标题(注意:此时顺序不能反),再按“自定义页眉”样式来格式。 6.按“5”方法依此类推完成后续章奇数页页眉的设计。 八、插入目录: 1.在“总则”前的空页内输入“目录”(注意:“格式窗格”内必须选定为“正文”!隶书,一号,居中),“目录”的下一行(即“目录”内容)设置为:宋体,三号字,两端对齐。 2.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如下图左选取→选项→如下图右选取。

Word长文档排版与打印技巧

Word长文档排版与打印技巧 1. 制作长文档前,先要规划好各种设置,尤其是样式设置 2. 不同的篇章部分一定要分节,而不是分页 下面就看看他是怎样用新学的技巧制作一篇几十页的长文档的。 单面打印的简单报告 这份报告要求的格式是:A4纸;要有封面和目录;单面打印;除封面和目录外,每页的页眉是报告的题目;页码一律在页面底端的右侧,封面和目录没有页码,目录之后为第1页。 设置纸和文档网格 写文章前,不要上来就急于动笔,先要找好合适大小的“纸”,这个“纸”就是Word中的页面设置。 从菜单中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显示“页面设置”对话框,选择【纸】选项卡,如图1所示。 通常纸大小都用A4纸,所以可采用默认设置。有时也会用B5纸,只需从“纸大小”中选择相应类型的纸即可。 很多人习惯先录入容,最后再设纸大小。由于默认是A4纸,如果改用B5纸,就有可能使整篇文档的排版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所以,先进行页面设置,可以直观地在录入时看到页面中的容和排版是否适宜,避免事后的修改。考虑到阅读报告的领导年龄都比较大,对于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起来比较费力,还可以调整一下文字。通常,很多人都采用增大字号的办法。其实,可以在页面设置中调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即使不增大字号,也能使容看起来更清晰。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文档网 格”选项卡,如图2所示。 选中“指定行和字符网格”,在“字符”设置中,默认为“每行39”个字符,可以适当减小,例如改为“每行37”个字符。同样,在“行”设置中,默认为“每页44”行,可以适当减小,例如改为“每页42”行。这样,文字的排列就均匀清晰了。 设置样式 现在,还是不用急于录入文字,需要指定一下文字的样式。通常,很多人都是在录入文字后,用“字体”、“字号”等命令设置文字的格式,用“两端对齐”、“居中”等命令设置段落的对齐,但这样的操作要重复很多次,而且一旦设置的不合理,最后还要一

GPS_RTK与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

第33卷第3期2010年6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 ICS &SPAT IAL I N FORMAT ION TEC HN OLOGY V o.l 33,N o .3 Jun .,2010 收稿日期:2009-12-24 作者简介:王福学(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外业教学工作。 GPS-RT K 与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 王福学1 ,马宗海 2 (1.黑龙江测绘局教育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达分院,黑龙江安达151400) 摘要:主要分析比较了GPS-RTK 与全站仪的测量结果,对道路工程测量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GPS-RTK;全站仪;道路工程测量;应用比较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0)03-0179-03 Application Co mparison of GPS-RT K and Total st ation i n Road Engi neeri ng Survey WANG Fu-xue 1 ,MA Zong-hai 2 (https://www.360docs.net/doc/13989220.html,cation C en ter of H e ilongjiang Bu reau of Surveyi n g and M app i ng ,H arb i n 150025,Ch ina ; 2.Anda Branch of H eil ongjiang Survey and Design In 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 cy and H yd ropower ,Anda 151400,Ch i na)Abstrac t :Th i s paper m a i nly ana l y zed the measure m ent resu lt o f G PS-RTK and tota l station ,wh ich w as of gu i d i ng si gnificance in practica l producing o f road eng i neer i ng survey i ng . K ey word s :GP S-RTK;tota l stati on ;road eng i nee ri ng survey ;app lica ti on compar i son 0 引 言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测绘的工作经验,结合曾经参与的道路工程,以工程前期几个主要工程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依据,研究探讨了GPS -RTK 与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应用,并比较分析了两者的测量结果,详细比对了GPS-RTK 、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使用方法并给出分析结果,望本文能对道路工程测量中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关于GPS -RTK 的缺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全站仪的原理、现状等本文不作过多讨论,读者请参阅其他相关文献。 1 工程概况 昆明市环湖南路工程项目,路线位于昆明市呈贡县、晋宁县和西山区境内,起点K 0+000马金铺,止点K40+471.078位于海口附近,道路工程分主线、景观步道两条道路,主线全长40.47km,等级为I 级主干道,景观步道全长24.71k m,为 级次干道。内容包括: 1)路基土石方量挖方、填方。2)软基础工程CFG 桩、碎石垫土层、土工格栅。 3)桥涵工程大、中、小桥梁及涵洞。4)路面工程5)截污干渠 2 仪器使用 本次测量使用的GPS -RTK 采用中海达品牌V 8CORS RTK 系列仪器,该系统采用超长距离RTK 技术,第三代GPS 卫星L 5信号接收技术,预留GL ONASS 信号通道可升级为双频双星系统。静态后处理精度:平面, 2.5mm +1pp m;高程, 5.0mm +1pp m;RT K 定位精度:平面, 1c m +1pp m;高程, 2c m +1ppm 。全站仪采用拓普康品牌GTS-332W 型号;测角精度: 2!;测距精度: (2mm +2ppm ?D )。 3 测量实施 采用GPS 静态观测进行E 级网首级控制,加密GPS 点53个,复测已知点14个,各项操作严格按照GPS 测量规范要求施测。后期使用中海达自带解算软件HDS2003经过基线处理和平差解算,GPS 网的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等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复测成果与原成果

第6章 机械平衡(有答案)

§6 机械平衡 填空题: 1.回转构件的直径D和轴向宽度b之比/ D b符合 <=5 条件或有重要作用的 回转构件,必须满足动平衡条件方能平稳地运转。如不平衡,必须至少在 2 个校正平面上各自适当地加上或去除平衡质量,方能获得平衡。 2.只使刚性转子的惯性力得到平衡称静平衡,此时只需在 1个平衡平面中增 减平衡质量;使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同时达到平衡称动平衡,此时至少要在 2个个选定的平衡平面中增减平衡质量,方能解决转子的不平衡问题。 3.刚性转子静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各偏心质量的惯性力的合力为零,而 动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各偏心质量的惯性力的合力和惯性力偶矩均为零。 4.图a、b、c中,S为总质心,图 a、b 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 c 中 的转子是动不平衡。 ,转子a是静不平衡的,转子b是动不平衡的。 5.图示两个转子,已知m r m r 1122 a) b) 选择题: 1.设图示回转体的材料均匀,制造精确,安装正确,当它绕 AA轴线回转时是处于 D 状态。 A)静不平衡B)静平衡 C)完全不平衡D)动平衡

2. 图示为一圆柱凸轮。设该凸轮的材料均匀,制造精确,安装正确,则当它绕AA 轴线转 动时,是处于 B 状态。 A)静不平衡 B)静平衡 C)完全不平衡 D)动平衡 3. 图示一变直径带轮。设该带轮的材料均匀,制造精确,安 装正确,当它绕AA 轴线回转时是处于 D 状态。 A)静不平衡 B)静平衡 C)完全不平衡 D)动平衡 判断题: 1. 若刚性转子满足动平衡条件,这时我们可以说该转子也满足静平衡条件。(√ ) 2. 不论刚性回转体上有多少个平衡质量,也不论它们如何分布,只需要在任意选定两个 平面内,分别适当地加平衡质量即可达到动平衡。(√ ) 综合题1: 图示为绕O 点回转的薄片圆盘,在位置1、2处钻孔,101m .r =,202m .r =,孔部分材料质量分别为110kg .m =,205kg .m =。为进行静平衡,欲在半径05m .b r =的圆周上钻一孔。试表示出孔的 方向b θ,并求出钻去材料的质量b m 。 解: 1122100101kg m 050201kg m ......m r m r =?=?=?=? 由静平衡条件: 11220b b m r m r m r ++= 得01kg m .b b m r =?,方向如图所示。 所以钻孔的质量为010502kg ./..b m ==

长文档排版模板

目录 1.1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 (1) 1.1.1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 (1) 1. 启动Windows XP (1) 2. 退出Windows XP (1) 1.1.2 Windows XP的桌面组成 (1) 1.1.3 鼠标的基本操作 (2) 1.1.4 桌面的基本操作 (2) 1. 添加新对象 (2) 2. 删除桌面上的对象 (2) 3. 重排桌面图标 (2) 4. 启动程序或窗口 (2) 5. 更改任务栏的大小 (2) 6. 移动任务栏 (2) 7. 隐藏任务栏 (3) 8. 在任务栏中添加快捷方式 (3) 9. 在任务栏中添加或取消工具栏 (3) 1.1.5 【开始】菜单的使用 (3) 1.1.6 启动和退出应用程序 (3) 1.2 窗口、菜单和对话框的基本操作 (4) 1.2.1 窗口的基本操作 (4) 1. 最小化和最大化窗口 (4) 2. 改变窗口大小 (4) 3. 移动窗口 (4) 4. 切换窗口 (4) 5. 关闭窗口 (4) 1.2.2 菜单的一般操作 (4) 1. 正常的菜单命令与灰色字符显示的菜单命令 (5) 2. 菜单名后带“...”的菜单命令 (5) 3. 菜单名后带三角“?”符号的菜单命令 (5) 4. 名字后带组合键的菜单命令 (5) 5. 菜单名前带“√”符号的菜单命令 (5) 6. 菜单名前带“●”符号的菜单命令 (5) 1.2.3 对话框的一般操作 (5) 1. 选项卡 (5) 2. 命令按钮 (6) 3. 下拉列表框 (6) 4. 单选按钮 (6) 5. 复选框 (6) 6. 微调框 (6) 1.3 【我的电脑】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 (6) 1.3.1 打开【我的电脑】和【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 (6) 1.3.2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的显示方式 (7) 1.3.3 改变文件或文件夹的排列方式 (7)

WORD文档中,多级标题的编写和排版

现在在做论文中接触了更多的Word文档的排版。原来没做过这没多的排版,自己做了以后才明白原来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经过统一的排版不但使上下文整洁统一,按照这一标准还提高排版速度: 一、要固定统一的文字版式。即正文的字体大小、段落间距等要先固定下来,然后只要用找到“样式和版式”中的定义就可以统一全文了。 二、要确定制表位是指水平标尺上的位置。在定义了文字缩进的距离或一栏文字开始的位置,使用户能够向左、向右或居中对齐文本行;或者将文本与小数字符或竖线字符对齐。 三、排版信息可以在“显示格式”中来调整。 三、在对标题排版时可以按标题级别自己先定义。具体做法是。 1、Word 排版的多级编号 例子: 把一篇文档的编号编成如下形式: 第一章 XXXXXXXX XXXXX 1.1.1 XXXXX XXXXX XXXXX 第二章 XXXXXXXX XXXXX XXXXX

XXXXX 要求:拥有自动扩展的能力,即日后,要在其中插入新的标题能够自动进行编号 操作步骤: 一.首先要把标题设置成相应的样式。这里把"第一章 XXXXXXXX 设置成样式之“标题一”, " XXX"设置成样式之标题二,“ XXX"设置成样式标题三“。同样道理也要对下面的标题进行相应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其能够自动编号。 二.新建一个多级编号的样式,按如下操作: 1、格式->项目符号与编号->列表样式—>添加,出现一个新建样式的对话框,这里首先把样式的名称设置成“我的多级标题样式(ALT+F1)”。 2、选择样式模版:接下来按"格式->编号",会出现八种样式让选择,选左起上面第一个,然后点击左下解的“重置”按钮。 3、接下来点击右边“自定义”按钮,出现“自定义多级符号列表”对话框。 首先设置一级标题,在“级别”组合菜单中选“1”->编号格式里填上“第”—>编号样式选“一二三(简体)”->编号格式里填表上“章”->点高按钮->“将级别链接到样式”选“标题一”。 接着设置二级标题格式,在“级别”组合菜单中选“2”->编号样式选“1,2,3”->“将级别链接到样式”选“标题二”->“在其后重新开始编号”选“级别一”。 第三级标题的设置,在“级别”组合菜单中选“3”->编号样式选“1,2,3”->“将级别链接到样式”选“标题三”->“在其后重新开始编号”选“级别二”->确定。

GPS与全站仪在放样过程中的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989220.html, GPS与全站仪在放样过程中的比对 作者:王兴臣李玉伟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11期 目前,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比较普遍,坐标测量是全站仪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坐标测量功能和放样功能。利用全站仪进行勘察测量的放样工作,快捷方便,而且不易出错。 而GPS素来以其高效率、高精度、操作简便享誉测绘界, RTK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测量技术之一,在测绘、放样等工程中发挥了特有的专长。 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了利用全站仪和RTK在进行工程放样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放样的精度进行分析,并以国家公路网长春至深圳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九合同为例,通过对工程放样数据的分析比较用全站仪和RTK放样的优缺点。 1测设精度的分析 1.1 全站仪放样测设点位的精度分析 1.1.1 距离测设的精度 距离测设的精度取决于仪器的测距所能达到的精度和仪器的对中、反射镜对中杆铅直误差3个方面: ①测距仪的测距精度。例如:GPT-3000LN全站仪,测距精度为±(2mm+2ppm×D)。其 中2mm为其固定误差,2ppm×D为比例误差。当D=100m时,所引起的测距误差设为m1,则 m1=±2mm+2×10-6×100 000=±2.2mm ②仪器对中引起的误差,对中误差用m2表示,一般为1~3mm,在这里取±2mm,即: m2=±2mm ③反光镜对中杆的倾斜引起的距离误差。例如,圆水准器的精度为10’/2mm,设对中杆高度s=1.5m,当圆气泡偏差4mm时,对中杆倾斜角为α=20’,则引起的距离误差为md: md=±α×s/ρ=±20’×1.5/3438’=±8.7mm 所以,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仪器对中误差、对中杆倾斜所引起的误差所导致的总的测距误差设为M1: M12=m12+m22+m32=2.22+22+8.72=84.53

【免费下载】第六章机械的平衡答案

6. 图a 、b 、c 中,S 为总质心,图 a, b 中的转子具有静不平衡,图 c 中的转子是动不平衡。 7.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 机构的总质心静止不动 。在同一轴平面内,则其中 a, b, c 轴已达静平衡, c 轴已达动平衡。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电气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

2.图示为一圆柱凸轮。设该凸轮的材料均匀,制造精确,安装正确,则当它绕D) 动平衡 3. D) 动平衡、管路敷设技术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气课件中调试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