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1节导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武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确立,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而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力技术在能源、通信、照明、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内燃机技术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如果说,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那么,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技术革命,实质上人类智力的解放,是一场智力革命。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新的科技密集型经济形态,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或支配性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迅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并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简单地讲,微电子技术就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基本构成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如智能手机就是微电子技术的一个结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如下的特点或趋势:

(1)数字化。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它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小型化。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等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

(3)网络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传感器网到物联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

(4)智能化。从人们常见的手写输入、搜索引擎等软件,到指纹识别器、机器人等硬件,再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

(5)系统化。将分散的信息产品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产品,方便使用,提高效率,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趋势。

有人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概括为“3C”革命,即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这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即“3A”革命。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科学化。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践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科研成果渗透到技术的各个环节,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

(2)群体化。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愈加深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愈带有综合性,涉及范围就愈广、难度就愈大,这就必须依赖多学科、多技术形成的技术群来解决。

(3)智能化。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语音处理、图像识别、软件代理、搜索引擎技术等。

(4)高新性。信息革命的高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高驱动,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二是高增值,信息技术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倍增器。三是高智力,信息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技术,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智力。四是高战略,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区域或行业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五是高风险,信息技术的探索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开创性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六是高时效,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快,市场竞争激烈,时间效益特性突出。

二、信息化

“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极大关注并成为社会发展主流,源于信息技术发展波浪的两次高潮。其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的发明和迅速普及。其二就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所谓信息化是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我国在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国家信息化的内涵:“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并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国家信息化建设24字指导方针;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大要素;提出了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开展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由此可见,信息化是一个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揭示了由信息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的过程、活动和结果。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信息技术制造、信息内容生产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信息化使得一些新的行业产生并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信息化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新型产业革命。其次,随着社会信

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形态所改变。最后,信息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之,信息化使我们面对着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它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非物质性。在信息社会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其物质重要性在减轻或消失。人们会花钱买创意、娱乐、式样、便利、速度、创造性和美观。出现了一大批非物质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如信息咨询、代理服务、媒体制作、软件开发等。(2)超时空性。由于网络的存在,到处都是以光速传输的信息,它们无视空间和地域,时空距离被消除,地球变成了“村”。

(3)可扩展性。因为信息可以共享且便于传播,所以信息社会具备某种“无限可扩展性”,传统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等都受到重要影响。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活动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化在给人类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安全、数字鸿沟等许多问题,从而对人类信息化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结合信息化实践,对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深层次的系统探索,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认识信息化,探讨一个具体组织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遵循的一般程序、策略和方法,从而诞生了信息资源管理这门学科。信息资源管理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第2节信息

信息是当前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大多数人把它与消息、情报等同看待。但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给出不同的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科学内涵却极为丰富和复杂,目前还未形成统一公认的定义。

一、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通信科技工作者,他们关心在利用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发信者所发的信息进行编码;如何将编码后的信息通过电磁波信号准确地传输到遥远的接受者;如何将电信号回译成接受者可理解的信息等。他们关心的如何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而不是信息内容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深入研究通信问题,他们必须研究信息的本质及其度量方法。1928年,美国人Hartley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最早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信息”和“信息量”的概念。指出“信息是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信息量的大小。1948年,信息论的奠基人Shannon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以概率论为工具,深刻地阐述了通信工程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熵)程度的减少。Shannon认为:通信的发生是以通信者具有不确定性为前提的,如果两个通信者之间不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没有必要通信了。通信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而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正是它所传递的信息,即“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并用概率建立起了信息量的计算公式。而控制论的奠基人Wiener则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对信息进行了研究,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并指出“接受信

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界环境的偶然性变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生活的过程”。

我国著名学者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全信息”理论,第一次把信息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和引人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而从认识论主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二、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1、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承载信息的物质被称为媒体或介质,媒体可以是源物质,也可以是其他物质。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又需要信息来引导。但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而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为事物的运动提供动力。

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表达的就是这种转换关系。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就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开发或节约更多的能量,节省更多的时间。

2、信息的性质

(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的普遍性体现在它无处无时不在。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事物发生变化,就有信息。而客观事物是无限的,所以它所产生的信息必然是无限的。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事物的实在信息是无限的。对于具体的认识主体而言,实得信息不仅有限,有时甚至是稀缺的,所以有了信息资源的概念。

(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信息产生于物质且必须依附于媒体。信息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象、气味、形态等形式来表现。信息是内容、媒体和形式的统一体。

(3)信息可以共享。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信息内容可以游离开媒体被无数个使用者多次分享使用。共享性是信息不同于一般物质的本质特性,这种天然的本质特性使信息很容易被非法使用。所以,信息产品的产权保护是当今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4)信息可以变换。信息的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被转换成其他的形式存储在媒体中。信息变换是最基本的信息处理手段,信息的可变换性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编码、压缩、加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可以在空间上或时间上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时间性上的传递称为存储或转储;空间上的传递称为通信。信息的传递性使得人类知识得以积累和传播,人与人能够信息交流。但信息传递并不增加固有的信息量,相反,由于噪声干扰的影响,信息量还可能减少。(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的动态性是指信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失去效用。

(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信息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是非常具体的,可以被感知和处理。人们可以利用其感觉器官或借助传感装置,实现对事物状态及其变化的感知,并根据需要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存储、传输、提取、变换、加工、检索、显示和利用等处理活动。

3、信息的分类

(1)按存储信息介质划分

按照记录存储信息的介质类型,信息可分为:书写介质信息、磁介质信息、电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声介质信息、实体介质信息等。

(2)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上看,信息可分为: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等。

(3)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

按照信息的记录方式,信息可分为: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4)按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

按照信息源的顺序,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再生信息。其中再生信息按信息的加工处理深度又可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按照信息的效用层次,信息可分为:迹象信息、事实信息、知识信息、智能信息等。

(5)按信息生成的范围划分

从信息的生成范围看,信息可分为:宇宙空间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人脑信息等。

(6)按应用领域划分

按照社会的分工原则,信息可分为: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商业信息、科教信息、文化信息等。

4、相关概念

(1)消息与信息

消息与信息无大区别,都有“音信”的含义。一般把消息当做信息的俗语,信息看做消息的学名。但消息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算。

(2)情报与信息

情报是对某人(或组织)有特殊意义的情况汇报。本质上,情报属于认识论层次信息,且人们更加关注其价值,也就是说,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意义的信息。但反过来,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3)数据与信息

数据通常是指未被加工的原材料,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起到“消除不确定性”的作用,所以,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

(4)经验、知识、智能与信息

经验、知识和智能都是信息,反之不然。信息只是它们的原材料,即经验、知识和智能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信息加工才能得到。

三、信息的测度

目前,信息的测度即信息量的计算主要限于语法意义上的计量。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中,常用的信息测度方法是按反映信息内容数量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的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这是一种基于数据量的信息量测度方法。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字母数字编码标准是ASCⅡ。每个数字、字母、

专用符号,需要8位二进制位(一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计算机中基于数据量的信息量测度常用单位包括: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等。

对于用计算机处理的文本信息可以利用ASCⅡ码可以很容易计算其信息量。而对于非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一般直接用发行种类、发行量或文本字数来进行测度。

2、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

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方法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的计算。如前所述,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而世间事物繁多且相互联系,所以事物的状态及其变化一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Shannon发现有一类变化具有一定统计规律,可以通过大量重复性试验得到稳定的发生概率,从而可以用概率计算消除这类不确定性的信息量。

设事物(信息源)存在的状态为x1,x2,……,x n,它们的出现概率为p1,p2,……,p n,满足下列条件:

n

0≤p i ≤1 i = 1,2,……,n 且∑p i= 1

i =1

则信息源发出的信息量为:

n

H(p1,p2,……,p n)= -∑p i log p i

i =1

上述公式即为Shannon熵公式。因为-log p i是状态i出现时的信息量,所以H(p1,p2,……,p n)实际上为各状态信息的平均信息量。当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 i =1/n (i = 1,2,……,n)时,Shannon熵公式可表示成:H= log(n)

即Hartley公式,也就是说,Hartley公式是Shannon熵公式的特例。

例:假设我们想告诉A甲地的现状,已知甲地共有8种状态,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即1/8。则当我们告诉A,甲处于某个状态i时,我们传给A的信息量是:

H= log(8)

(8)=3。这个3正好是要传8个状态的二进制位数,当log以2为底时,H= log

2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在信道上传送3位二进制那么多的信息量,即可告诉A“甲处于什么状态”。

如果甲的各个状态发生的概率不相等,说明我们对甲的状态有些了解,最极端的情况就是甲地某个状态的概率为1,其余状态的概率都为0,也就是说A已经知道甲处发生了什么事,此时我们传给A的信息量为:

n

H(p1,p2,……,p n)= -∑p i log p i = log 1 = 0

i =1

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告诉A什么。

如果是某个中间状态,例如,甲处有4种状态的概率为0,另外4种状态的概率各为1/4,那么,此时我们传给A的信息量是:

n

H(p1,p2,……,p n)= -∑p i log p i

i =1

= 4×(1/4*log 4)= log 4

(4)=2。即只要用2位二进制即可告诉A甲处于什当log以2为底时,H= log

2

么状态。

四、信息功能与过程

1、信息功能

信息有着广泛的用途,钟义信在他的《信息与信息化》一书中把信息的功能概括成八个方面:信息是存在的资源,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灵魂,信息是思维的材料,信息是实际的准绳,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组织的保证。并说“如果愿意和需要,还何以列出许多功能”。

钟义信认为:信息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是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归纳算法被加工成知识,并针对给定的目标激活成为求解问题的策略,按照策略求解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改造(优化)世界的功效。

2、信息过程

信息过程就是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原始信息经过逐步处理成为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和策略信息的过程。信息过程一般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再生和信息施效(利用)等环节。

从以上讨论中,需要把握两点本质的认识:

(1)信息是有用的资源,其本质是“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但它是有层次的,最有效用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或策略),它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高层次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过程完成。众多环节、多层次的信息需要人们的管理,这便是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3节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和一门学科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霍顿提出的。

一、信息资源

1、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换句话说,资源就是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基本属性:

(1)需求性。资源有用体现在它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所以需求性也被称作有效性或效用性。需求性决定资源的功能和利用方向,刺激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地开发利用资源,并大量消耗资源。

(2)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资源是受到限制的,它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换言之,经济学认为只有具有稀缺性的东西才能被称为资源。(3)可选择性。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之分,不同的资源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故资源是可选择的。

由于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资源可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其中,

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从社会属性角度看,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从循环使用角度看,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人的努力在数量和质量上可以得到增加和改善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资源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可能经过人的努力得到增加的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2、信息资源

把信息看做信息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资源不仅有各种物质形态,而且包括知识、经验、技术等非物质的信息形态。信息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支柱性资源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

由于信息具有媒体依附性、时效性等特点,信息的丰富和快慢与否,不仅依赖于信息本身,还与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信息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信息、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三者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影响。因此,信息资源被扩大为信息、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的集合。

目前,虽然信息资源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基本上可以把它归纳为狭义信息资源和广义信息资源两种。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1)不可分性。首先,作为一种资源,信息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分的。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为多个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所付出的努力几乎是相同的;其次,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不可分的。只有将组成信息产品的各种要素集合使用,才能最直接地发挥其价值,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信息资源的不可分性导致了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产生。

(2)积累性或非消耗性。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它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消耗,信息资源可以不断积累,甚至可以再生,也就是说,利用越多,产生新信息越多,效用发挥越充分。

(3)认知相对性。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4)不同一性。美国经济学家保尔丁格在1966年提出: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必定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对某一特定的信息资源,它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特性的内容的集合决定了信息资源的价值含量。(5)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需要依靠信息的支持。信息资源的这一重要特性,使它在人类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起到了特殊作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基本上就是信息过程,具体的物质和能量的形式都只是支持信息过程的手段,只有信息才是主导。

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它是识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

从社会组织属性角度看,信息资源可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

从增值状况看,信息资源可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

从可利用的范围看,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播媒体,其信息容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使用之快捷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形式之一。它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更复杂的管理问题,如信息检索、数据挖掘、Web信息整合、信息安全、信息伦理等都与之紧密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特殊关注。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979年,美国人迪博尔德以信息资源管理为题发表了《信息资源管理:新的挑战》的论文,从而拉开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序幕。尽管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解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研究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分析、传递和共享等环节中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问题,以便提高信息过程的效率,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是“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把信息资源管理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对这一概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从管理的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的管理。

(2)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本质上等同于组织的信息化管理。

(3)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4)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解决国际、国家、地区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具有普遍和战略意义的问题,通过制定信息资源标准与规范,来指导和协调人们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促进社会信息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微观信息资源管理则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为其事业发展所开展的管理活动。

(5)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职能,信息资源管理把信息及其支持要素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加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以信息资源为主要管理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比起传统的人财物管理,具有更强的技术依赖性和系统综合性。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的政府部门出现,随后

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并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经济的崛起、信息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组织管理需求等多种因素融合的结果。

1、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的提高。

(1)“信息爆炸”——文书记录和文献数量激增

表面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源于“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的矛盾。在信息社会里,一方面人们面对的信息(数据)是非常丰富(信息爆炸),另一方面当人们做决策时,又经常陷入矛盾、虚假信息(信息污染)的海洋中,有用的信息又十分匮乏。这一信息“多”与“少”的矛盾,在政府文书记录管理和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史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事实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图书情报(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最重要的两个领域。

(2)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

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数据库管理、记录或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三个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库管理的基础是计算机学科,随着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出现了数据库管理及数据库管理员,以便从技术角度解决数据库集成、变化、应用所带来的数据管理问题。记录或文献管理源自行政管理或图书情报领域,它们有很强的应用背景,首先它把记录、文献、报告等统一视为信息,从信息管理角度,提出了描述和管理记录、文献这类信息的一整套方法,并率先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思想描述数据管理活动。数据处理管理源自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数据处理已从早期的数据存储和简单检索、统计,向高级应用如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决策支持方向发展,即强调数据要被加工成为有用的的信息资源,为决策服务。这正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初衷。此外,结合管理需求和应用实践所总结出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为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这三个学科相对独立的工作,从不同侧面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部分的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在反思技术解决方案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技术相融合的新管理理念,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信息管理问题,信息资源管理应运而生。

(3)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地位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一切都与信息相关联,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信息化也带动着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走向现代化。

2、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

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过论述,其中美国人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比较有代表性。即

第一阶段从1900年—1960年,物的控制(手工操作)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阶段;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集成)阶段;第四阶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管理(技术与管理融合决策)阶段。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和()的流动。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两大类。 4.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和()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5.西蒙(H.A.)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和()三个阶段。后来西蒙在他的决策过程模型中又增加了决策实施后的()阶段。 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9.基于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 10.方法将()和()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1.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 12.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长远发展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及();单位的现状;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

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构成应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 1 投资控制 (1)投资分配分析; (2)编制项目概算和预算; (3)投资分配与项目概算的对比分析; (4)项目概算与预算的对比分析; (5)合同价与投资分配、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 (6)实际投资与概算、预算、合同价的对比分析; (7)项目投资变化趋势预测; (8)项目结算与预算、合同价的对比分析; (9)项目投资的各类数据查询; (10)提供多种(不同管理平面)项目投资报表。 2 进度控制 (1)编制双代号网络计划(CPM)和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MPM); (2)编制多阶网络(多平面群体网络)计划(MSM); (3)工程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 (4)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动态比较; (5)工程进度变化趋势预测; (6)计划进度的定期调整; (7)工程进度各类数据的查询; (8)提供多种(不同管理平面)工程进度报表;

(9)绘制网络图; (10)绘制横道图。 3 质量控制 (1)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2)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记录和统计分析; (3)工程材料验收记录; (4)工程设计质量的鉴定记录; (5)安全事故的处理记录; (6)提供多种工程质量报表。 4 合同管理 (1)提供和选择标准的合同文本; (2)合同文件、资料的管理; (3)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处理过程的管理; (4)涉外合同的外汇折算; (5)经济法规库(国内外经济法规)的查询; (6)提供各种合同管理报表。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计划编制 各项目通常要编制四个层次的进度计划。 ①项目总进度计划:用横道图方式反映整个项目的主要装置和单项工程的综合进度关系,约束其下各层次的进度计划,是供项目决策层使用的计划,一般每月发布一次。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案

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第 1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情境(或模块)一:连锁企业看重信息管理 任务1.1:国美与永乐的合并面临着哪些挑战? 任务1.2:信息管理对连锁企业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 情境(或模块)二:信息传递手段 任务2.1: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 任务2.2:未来信息传递手段展望 情境(或模块)三:假如你是某奶粉代理,如何收集婴儿信息任务3.1:婴儿信息收集渠道有哪些? 任务3.2:收集渠道的优缺点有哪些? 课堂类别: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③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与管理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收集管理信息 ②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 2.难点:应用连锁信息管理的基本观念分析连锁企业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案例、小组讨论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连锁经营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导入期进入蓬勃发展期。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连锁经营大国,截止2007年,已拥有特许连锁体系2800多个,成为世界上特许连锁体系最多的国家,超过始创国美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连锁企业未来发展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课内容 企业市场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既包括原始的数据资料,也包括经加工整理的资料,具有完整性、有效性、连续性、开放性的特点。本课讲解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与管理的关系内容。本课重点讲解:信息与管理的关系;难点是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特征与管理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1.从国美与永乐的合并看信息管理在连锁经营中的重要性,即信息管理对连锁企业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 2. 图片展示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信息传递手段; 3. 假如你是某奶粉代理,如何收集婴儿信息,方式越多越好。各种收集渠道的优缺点有哪些。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 ①从国美与永乐的合并看信息管理在连锁经营中的重要性,即信息管理对连锁企业发展具有哪些促进作用 ②图片展示信息传递手段的发展历程,小组总结,展望未来信息传递手段。 ③假如你是某奶粉代理,小组思考如何收集婴儿信息,方式越多越好。比较各种收集渠道的优缺点有哪些。 2. 教学知识点

RFID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RFID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一、系统简介 校园安全、幼儿园安全是国家和很多家长都极为重视的议题。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刻不容缓!林森公司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研发了RFID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优点如下: 1、家长获得信息及时 对于家长及时获得子女的到校(上学)、离校(放学)时间信息,了解子女上学途中安全情况;及时得到学校有关通知(家长会、要求家长提供的教育协助信息、放假通知等);及时了解学生当日或阶段在校学习情况(需要校方提供相应服务);如果发现有某位学生当天没有来上课,系统将报警,提示学校管理员注意,来采取下一步措施。 2、学校管理考勤方便 对于学校集中式考勤管理,方便从学校到班级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缺课情况,避免学校与家长由此引起的责任纠纷, 同时也为学校解决学生校外意外事故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可以为家长提供辅助教育的信息服务,可以从开通的服务中得到分成;教育工作可以得到家长更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该系统作为学校师生的考勤系统,每月自动生成考勤报表,而无需另外安装考勤机;如果有学生某天 3、教育机构统一管理 对于教育管理机构实时了解全市所有学校的在校学生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便于评估学校学生考勤管理水平;获得了与所有家长实时相连的通讯系统。如果遇到SARS、台风等意外情况,可以将紧急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到全市家长,快捷、准确、通知率高,保证学生的安全; 4、系统查询方便 查询便利该系统为网络版,可以安装在学校任何一台电脑上,方便学校相关部门查询和打印有关信息,如校长办公室、学校保卫处、班主任办公室等等;

5、全套系统价格合理 价格低廉适合绝大部分学校的消费。标签放在校徽或者校园卡上,不易损坏,可长期使用,卡费可以押金行式,学生毕业或转学可退。系统功能价格合理,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系统组成 (一)使用无源系统 1、系统概述 无源系统的特点是接触式刷卡,成本相对低。师生的无源标签安放在学生的校徽或者学生佩戴在胸前的卡上面,每个无源标签都有不同的ID号,每个ID号对应的师生都能在读卡器上读到相应的信息。读卡器安在校门的两边,和系统软件端相连。师生上下学分别刷卡,读卡器读到某学生刷卡信息后,系统软件中心发送信息给相应学生家长,如“您的孩子***于上午8:00到达学校上课。”,“您的孩子***于下午5:00离开学校放学。”。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今天到没到学校,没到可以和学校那边沟通;学校也能从系统软件端知道哪些孩子今天来了,几点来的,几点走的,没来的话可以和家长沟通。 2、系统软件功能简介 学生到达或者离开学校,系统会给家长的手机发送信息,告诉家长“您的孩子***于8:00到达学校。”或“您的孩子***于5:00放学离开学校。”如果家长在收到信息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家长可通过打电话或者其他方式知道孩子是否快到家了。 >>>可对校园实行24小时不间断全程动态监管,有人无卡侵入校园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可建立完备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动态性电子图文档案,即时甄别出入校园师生的真实身份,以避免身份不明人员混入校园。 >>>可实现对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动态点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即时获取校园人数及其分布情况,为随时启动紧急安全预案提供可靠依据。

第1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模拟试题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和。 3、以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或趋势:、、、、。 4、过去几十年间,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人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领域的革命。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化——、、,即“3A”革命。 5、一般认为:高技术是指那些对国家军事、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它具有如下“高”特征:、、、、、。 6、信息化使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它有着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明显不同的特点:、、。 7、对数log2可看作信息单位,当log以2为底时即log22称为;当log以e 为底时即ln2称为;当log以10为底时即log102称为。 8、、、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9、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和。 10、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 11、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 12、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 13、语法信息可细分为三类:、、。 14、、和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15、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 16、按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可分为:和。 17、把信息按影响(效用)不同,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描述的问题是:、、、。 18、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算。 19、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是信息最高层次。20、信息量测度方法有和。 21、确定消息的信息量为,因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确定的消息不消除任何不确定性。 22、信息的功能概括成八个方面:、、、、 、、、。 23、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运动便构成了。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总结了信息运动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具体阐述了信息过程所包括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和等各个环节。 24、与钟义信描述的信息过程近似,何斌等人在《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信息处理流程的角度,用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7个阶段描述了信息的“”(信息过程)。 25、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和 等三类。 26、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和。 27、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和 。 28、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29、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其中来自三个独立学科的工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是、 和。 30、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阶段、阶段、阶段、 阶段。 31、与信息内涵密切相关的术语有数据、消息、和。 二、名词解释 1、信息资源管理 2、信息 3、信息资源 第 1 页共3 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二、系统三、信息系统四、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Information) 1.数据是用人们可以识别的符号记录下来的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数据记录需要载体。载体不同,记录数据的形式也可能不同。 2. 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对某个目的有用的数据。 3.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真伪性):符合事实的信息为“真信息”,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为“伪信息”。 2)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效用逐渐减小,直至全部消失。 3)不完全性:由于人的能力所限,人们不可能得到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再说,人们也不必要去了解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 4)等级性:对应不同的管理层次,管理信息分为:作业级、战术级和战略级三个等级。 5)变换性:根据不同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变换成不同的形式。 6)价值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得到的,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7)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人共同拥有和使用。 8)异步性:①滞后性:加工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超前性: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9)再加工性:经过加工得到的信息可以被再次加工产生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新信息。4.信息的度量:信息量——消除人们对某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的多少。 1)一个事件发生一次所产生的信息量 注:若以e为底,单位为nat ;若以10为底,单位为hart 。 2)某一时期,多个事件发生多次所产生的平均信息量(信息熵) 二、系统 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至少2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元素)为完成某个(些)共同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3.系统的生命期 三、信息系统 1.为什么要建立信息系统 企业的“四流” 2.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以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为目的的人造系统。 3.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阶段 ①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特征:用计算机简单代替手工劳动。 ②综合数据处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平安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方案介绍】 针对平安校园的安防建设需求,率先推出了完整的平安校园安防融合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市试点推广使用,全国用户量已经达到20多万。该方案以安卓星校园安全管理平台融合安防管理平台为核心,一方面通过统一的、高度集中的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多个安防系统的全面融合与统一管理,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监控与各安防子系统的联动整合,提升校园的综合防范能力。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步伐加快,校园安防系统无疑成为各个学校建设的重点项目。校园安防,主要是利用家校互动平台、视频监控、

防盗报警、进出校自动考勤、身份识别、巡更系统、紧急求助、呼叫系统、等各种硬件设施保障校园安全。不过,对于不同规模的学校,并不是所有的安防系统设施都需要重点建设的,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预算等因素进行调整,已确保建设出一个“高性价比”的安防体系。 ?实现主要功能 通过安卓星校园安全管理平台与安防融合管理解决方案,可实现学生自主防御,亲情通话、定位,求救,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子围栏、进出校自动考勤、公共广播等安防子系统的集成与统一管理。 1) 1、安卓星校园安全管理平台之家校互动 建立当地的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整合全线资源到平台中来,实现大平台与手机APP平台无缝对接,融合各方资源提升平台增值服务。登陆入口,通过登陆到校园管理平台管理学生信息、在校情况,家庭作业、考勤、教师应用平台等实现电子学生证的定位,跟踪,亲情通话等功能

2、合作商地方管理平台 合作商管理平台登陆入口,合作商通过登陆到安卓星电子学生证区域管理应用平台实现远程身份ID号码管理,管理好自己所在区域的客户开通、停止服务的时限等。。。 3、APP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 APP登陆界面家长APP 老师APP APP应用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了解被监护人的相关信息及家、校互动的大平台中的所有功能,建立合作商当地的APP主站,

UML 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销售管理子系统

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销售管理子系统 一、客户需求分析 1、业务组织结构 “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是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公司经理和系统操作人员。该系统主要提供“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进销存管理”、“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和“行政事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1)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管理企业的所有资金往来。包括产品销售后资金的回收、购买原材料的资金支取、组织产品生产的开销、员工工资的发放、差旅费用的报销、固定资金的折旧、行政办公费用的支出等。 (2)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包括对员工进行招聘、录取、辞退工作,对各部门人员需求进行调配,考核,奖励惩罚等。 (3)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调度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产品生产调度工作。包括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产品生产计划等。 (4)进销存管理 “进销存管理”部门实际上负责整个企业产品的销售、原材料的购进、产品及原材料的存储和产品的售后服务。 (5)生产设备安全部门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所有生产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企业生产设备登记造册,即使维修设备等。 (6)行政事务管理 “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包括制定计划购买办公用品,对员工的福利、工资进行审批、发放等。 2、具体功能要求 (1)销售管理 *制定销售计划 *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检查合同履约率 *组织生产 *对产品进行入库、出库处理 *财务管理部门收取客户货款 *售后服务 (2)采购部门 *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 *与客户签订采购计划 *检查合同约率 *库存管理部门对原材料进行入库验收、存储 *财务管理部门支付货款

管理信息系统 课后答案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案例分析:奇瑞公司的 SAP/ERP 实施与信息化建设 一、奇瑞公司的 ERP 实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它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并且把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整个运转体系,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试讨论管理信息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 系统具有的特点。 系统具有的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三、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ERP 哪些经营理念?为什么? 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 2、实现全球大市场销售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奇瑞信息化的目标是先进管理思想指导下,在国际化、全球大市场视野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向导,建立一个集成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 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 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奇瑞公司在成功实施 ERP 的同时,购置和开发一系列网站,实现 PLM、ERP、SCM、CRM、门户网站等初步集成,基本实现对客户和经销商的电子化服务。 4、ERP 的内容在发展。 有些独立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面向决策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为了利用 ERP 提高交易效率和改进决策制定过程,就必须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实现 ERP 与 SCM、CRM 的功能整合。而奇瑞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建设 ERP、CRM、LMS、SCM、EPS、DSS、基础建设等信息系统并有效集成,建设奇瑞汽车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最终规范和理顺了公司的全部管理和业务流程。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数据处理先后经历了简单数据处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在简单数据处理阶段,数据与程序没有分离,需要手工安装数据的存放方式和处理过程,仅用于简单数据计算的场合。文件管理阶段有了专门的数据文件,数据采用统一方式组织,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数据库系统阶段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组织,数据及其联系被统一考虑到数据库结构中,实现了全局数据的统一,适合大型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的结构组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1.组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总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及远程联网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采用局域网络,各部分之间则采用广域网络,通过通讯线路、电话线或其他传输介质实现异地数据通信。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网络,如下图所示: (1)连锁总部 连锁总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对其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及采集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的信息,以便正确决策、统一指挥。

(2)连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商品库存的静态和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商品流向、车辆运输及仓储管理等。 (3)连锁分店 连锁分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POS系统、EOS系统及店内管理系统等。 (4)远程联网系统 远程联网系统是沟通总部、配送中心、各连锁分店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是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规模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总部能够及时获得配送中心和各连锁分店的有关业务资料,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和连锁分店,加速信息的流转。 2.结构 目前连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是以通信联网系统为中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采用ECR、POS、EOS、EDI等技术手段联接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构成了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连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领域、经营内容和服务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经营信息、服务信息也更为完整、全面和灵活。连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包括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外,还将把服务业和金融业结合在内。 3.远程联网

企业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 信息系统可以是人工的或基于计算机的,独立的或综合的,成批处理的或联机的。通常的信息系统是上述各种类型的组合。当然它不能即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 1.独立的系统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的应用领域(如,人事管理)而设计的。独立系统有它自己的文件,这些文件必然带有一定的冗余性。 2.综合的信息系统通过它们使用的数据而被综合在一起。系统利用一个资源共享的数据库来达到综合的目的。例如,工资系统要求正常地从人力资源系统和会计系统中找到数据。 3.以人工系统为基础已经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在进行人工“计算机化”时,仍然缺乏设计经验和(或)缺少信息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工作流程直接借鉴了人工系统的工作流程。通常这些系统是独立的,而且把计算机仅仅用作为数据处理机。在设计这些系统时,很少考虑到最终要将它们综合的意图。 4.信息系统也能按成批处理、联机处理或二者组合来分类。在成批处理系统中,将事务和数据分批地处理或产生报表。例如,银行将大量的支票编码,然后在一天结束时,将所在支票分批、排序并进行处理。又如,为了防止航空公司在塔拉斯一个售票点与在亚特兰大的另一个售票点同时出售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某一航班的最后一张机票,航空公司系统订票必须是联机的,以反映数据库当前的状态。多数联机信息系统也有成批处理的要求。 即使出现了信息资源管理(IRM)系统,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潜力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之后,大多数系统仍然是独立的成批处理系统。如今这些系统中多数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而且被重新设计成综合的、联机的系统。通过定义可知,“综合”要求业务领域经理和公司领导密切地合作。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可以作为顾问,而有关综合信息系统与业务领域的冲突和差异则应该由用户团体来解决。解决这些差异以真正实现综合的环境是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经理提出的挑战。 □社会团体的信息系统 在每个社会团体的每个专业领域都能发现数据处理系统或信息系统的潜力。下面我们按社会团体列举出这些实行计算机化的专业或应用领域。对于某种程度在专业上相近的系统多数可以综合在一起(例如,工资,会计和人事)。下面给出的清单只是为了说明可能的应用领域,并不包括所有的应用领域。 1.通用系统:(1)工资 (2)收帐 (3)付帐 (4)总帐 (5)库存管理和控制 (6)人力资源开发 (7)预算 (8)财务分析 (9)采购 (10)字处理 2.制造业:(1)定货输入和处理 (2)分配和发送 (3)生产调度 (4)制造资源计划(MRP,通常又称物料需求) (5)市场分析 (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7)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8)项目管理和控制 (9)成本标准化 3.保健:(1)病人结帐 (2)病房统计 (3)配方(包括药剂的相互影响) (4)护士站调度(5)诊断 (6)入院管理 (7)病历 4.零售:(1)销售点管理 (2)供应商管理 5.大学和学院:(1)入学管理 (2)注册和分班 (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发展校友 (5)安置服务 (6)寄宿管理 (7)财务补助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第1节导言: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武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得以确立,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而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电力技术在能源、通信、照明、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内燃机技术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如果说,近代两次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那么,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技术革命,实质上人类智力的解放,是一场智力革命。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新的科技密集型经济形态,使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或支配性资源。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迅速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并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简单地讲,微电子技术就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基本构成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如智能手机就是微电子技术的一个结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如下的特点或趋势: (1)数字化。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它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小型化。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等不断更新换代,功能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 (3)网络化。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网到无线网,从传感器网到物联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 (4)智能化。从人们常见的手写输入、搜索引擎等软件,到指纹识别器、机器人等硬件,再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

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2月

版权声明 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说明外,其著作权或其他相关权利均属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未经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拷贝、传播、修改、摘录、备份本文档全部或部分内容。 s 免责条款 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编写本文档时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北京盛世光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不对文档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400-6789-518 邮箱:

目录 一、社会需求及研发背景 (4) 二、功能概述 (4) 1、出入校门记录 (4) 2、区域定位 (5) 3、访客登记 (5) 4、双卡同组装设计 (5) 三、系统组成 (5) 定位卡(标签) (6) 定位基站 (6) 四、技术指标和参数 (8) 1. 定位基站 (8) 2. 定位标签 (8) 五、软件功能 (8) 1、卡片检测 (9) 2、通信 (9) 3、管理 (9) 4、报警 (9) 5、显示 (9) 6、存储和查系统能够进行数据备份询 (10) 7、自检 (10) 六、用户界面 (10) 七、软硬件环境 (10) 八、软件使用效果及社会意义 (11) 九、关于我们 (11)

一、社会需求及研发背景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校外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刑事案件极其频繁,如何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家长、学校老师如何有效时时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掌握,已经摆到了各个学生家长和校领导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面前。这类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建立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大事,因此应该尽一切可能将这类问题解决好。由于学校学生上下学经常没有家长和大人看护,一旦孩子逃课不去学校或到校后旷课出校玩耍以及上下学路上遇到危险老师及家长因不能实时了解具体情况,会给学生管理、孩子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由此可见:校园定位软件系统是整个教学行业安全工作的需求 二、功能概述 本系统设计了用于校园环境的定位管理方案,可针对在校学生进行自动的出入校门记录和区域定位,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活动范围和即定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此外系统支持丰富的扩展管理功能,比如允许学生家长通过WEB或短信查询学生出入校信息、校内学习和作息情况,从而较好地服务于校园安全和学习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设计如下: 1、出入校门记录 携带标签的学生出入校门时,系统自动记录其进/出行为及 时间,其数据分析处理后可用于: 给家长发送短消息报告学生进/离校时间

中小学校园出入安全管理系统方案

中小学校园 大门安全出入通道系统(集门禁、考勤、家校通、监控为一体中小学大门安全解决方案) 北京泰德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一、项目背景 (3) 二、传统的技术手段不能解决问题 (3) 第二章安全出入通道系统概念及解决方案 (4) 一、方案的提出 (4) 二、系统特点 (5) 三、解决方案 (6) 四、主要功能 (6) 第三章系统介绍 (9) 一、系统结构和原理 (9) 二、系统主要组成 (10) 三、系统功能描述 (10) 四、产品特点 (11) 五、通道机性能指标及参数 (12) 第四章工程实施、技术支持与服务 (12) 一、现场考察 (12) 二、确定实施方案 (13) 三、准备材料实施 (13) 四、安装 (13) 五、调试 (13) 六、系统培训 (13) 七、系统验收 (14) 八、系统移交 (14) 九、售后服务 (14) 第五章现场图片 (15)

第一章前言 一、项目背景 2010年4月30日以来,40天内发生5起校园惨案,校园安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平安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相继展开,安防产品在校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安防所有方面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科学、有效,且节约人力物力的技防作为保护校园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部分城市更对此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以保障校园安全。在宏观上,作为社会安全的一部分,学校安全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由孩子意外伤害导致的家庭悲剧不胜枚举,建设和谐校园也相应地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观上,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安全事故不仅会使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而且会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因此,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驱散这片笼罩在学校上空的阴霾,净化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是每个教育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校园的管理应该从校园大门开始,有效的防止外来人员的进入是对校园安全的一个基础保障。对在校住宿的学生的情况的掌握和信息的传达,也成为了校园管理的重点。因此,针对校园现行的管理问题,开发出了校园无障碍出入管理系统对校园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彻底解决了家长、学校的信息沟通,是保证学生出入安全及管理学生校外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利用基于网络和软件的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成为管理工作的管理平台,它的优势不但体现在高效率上,也体现易操作性上。为校园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平台。 二、传统的技术手段不能解决问题 目前关于校园大门口各个学校采取了很多的传统管理手段,但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就业信息管理子系统

就业信息系统 目录 1 引言 0 1、1项目背景及意义 0 1、2项目小组组成及分工说明 0 2 系统分析报告 0 2、1项目概述 0 2、2组织机构分析 (1) 2、3业务流程分析 (1) 2、4数据流程分析 (2) 2、4、1顶层、二层数据流程图 (2) 2、4、2三层数据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数据字典 (2) 2、6处理逻辑描述 (6) 3 系统设计说明书 (7) 3、1总体结构设计 (7) 3、2模块结构设计 (7) 3、3数据库设计 (7) 3、4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8) 3、5用户界面设计 (9) 3、6处理过程设计 (10) 4 面向对象得分析报告 (11) 4、1用例模型分析-用例图 (11) 4、2静态结构分析-类图 (11) 4、3动态模型分析-时序图 (12) 4、4动态模型分析-活动图 (14) 4、5动态模型分析-状态图 (14) 5 总结 (14)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在企业与大学毕业生之间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满足其需求得就业信息,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得各种功能需求。同时,为了能高效得,有计划设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本报告得主要作用就是确定各个项目模块得设计情况与主要得负责人,供各项目模块得负责人阅读,做到及时协调,按步有序进行项目得开发,减少设计中得不必要损失。主要具体具体步骤:拟订项目设计计划书,分配项目工作,安排项目进度。我们得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现有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得完善与提高,实现更方便、符合现实得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1、2 项目小组组成及分工说明 2 系统分析报告 2、1项目概述 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得开发主要包括应用程序系统与后台数据库,应用程序系统要求界面友好,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而后台数据库得数据要具有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 (1)、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前台——操作方便、 前台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得界面,在考虑功能得同时,也考虑了操作得简洁与方便性,目得就是让大多数不在懂电脑操作得客户,也能轻松得享受计算机给她们带来得便利。前台系统主要毕业生对个人信息得修改及企业信息得浏览,只要输入毕业生得编号及企业得编号,即可完成以上功能。 (2)管理后台:本系统后台管理在考虑毕业生信息管理操作简便得同时,提供了强大得管理模式。后台系统可分为毕业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得添加、删除等操作;企业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得录入,删除操作,管理对整个系统进行查询,管理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题与答案

单选题 1.现代管理的核心是(B)。 A.信息 B.决策 C.知识 D.控制 2.FTP是(B)---1409A卷1 A.文件处理程序的简称 B.文件传输协议的简称 C.面向传输过程的简称 D.文件传输程序的简称 3.U/C矩阵表的C代表(C)---1412B卷1 A.某过程使用该数据类 B.某过程不使用该数据类 C.某过程产生该数据类 D.某过程不产生该数据类 4.电子商务中企业对企业的形式可称作(A) A.B2B B.B2C C.B2G D.G2C 5.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是(B) A.企业制度 B.顾客需求 C.企业目标 D.企业文化 6.域名是(C) A.电子邮件的信箱名 B.所在地域的名字 C.用文字表示的IP地址 D.传输密码 7.系统转换方法中,系统开销最大的是(B)---1412B卷2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分段转换 D.试点转换 8.关系数据库是以(B)作为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1409A卷2 A.一维表 B.二维表 C.三维表 D.多维表 9.U/C矩阵表的U代表(A) A.某过程使用该数据类 B.某过程不使用该数据类 C.某过程产生该数据类 D.某过程不产生该数据类 10.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之并行工作,称为(C) A.跟踪调试 B.跟踪检验 C.并行转换 D.直接转换 11.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从本质上来说,是规定系统应该(B),即系统的逻辑描述 A.由什么模块组成 B.做什么 C.怎样做 D.做什么和怎样做 12.计算机输入的是(D) A.信息,输出的是数据 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 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 D.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 13.程序的总调指的是(D) A.主控制调度程序调试 B.调试功能模块 C.测试模块的运转效率 D.将主控制调度程序和各功能模块联结 14.系统投入运行后,运行结果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目标,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这个过程称为(D)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 15.下面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描述正确的是(B) A.是系统开发任务是否下达的决策依据 B.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 C.是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交流的手段 D.是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依据 16.计算机局域网简称为(A)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0185470.html,N B.WAN C.MAN D.WWW 17.数据组织的最低层次是(B)。 A.数据库 B.数据项 C.文件 D.记录 18.组织/业务流程分析属于(A)阶段。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运行 19.在数据库模型中,目前最常用的是(D)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面向对象的模型 D.关系模型 20.在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A.计算机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软件系统 1.EDI代表(D) A.电子商务 B.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C.信息交换系统 D.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代码设计就是把管理对象(B)---1409A卷6 A.定量化 B.数字化或字符化 C.图形化 D.数值化 3.人们习惯于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