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解剖图片

鱼解剖图片
鱼解剖图片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 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 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 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 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 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 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 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2、体型 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 3、口式 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 4、鳍与鳍式 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2)偶鳍:胸鳍、腹鳍 鳍的结构 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 5、侧线与鳞式 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 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解剖步骤 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周围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察。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 4、原位观察 (1)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腹方为围心腔,内具心脏; (2) 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部分。 (3) 鳔的腹方为长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 (4) 胸腹腔腹侧盘曲管道为肠管;肠系膜上,具暗红色、散漫状分布肝胰脏;肠管和肝胰脏间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5、生殖系统 (1) 生殖腺 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 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 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 生殖导管 生殖腺表膜向后延伸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 6、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 (1) 食管 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 (2) 肠 展开肠管,肠为体长2-3倍,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与臀鳍基部前方。 (3) 胆囊 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7、鳔 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银白色,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8、排泄系统 (1) 肾脏 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侧,1对,红褐色;

解剖考试

解剖考试 一.单选题 1.额窦开口于 A.上鼻道 B.中鼻道前部 C.中鼻道中部 D.中鼻道后部 E.下鼻道 答案:B 2.颈内动脉穿过 A.颈动脉管外口 B.圆孔 C.棘孔 D.破裂孔 E.卵圆孔 答案:A 3.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 A.颈内动脉 B.基底动脉

D.下颌神经 E.副神经 答案:E 4.泪囊窝位于 A.眶上壁内侧 B.眶上壁前外侧 C.眶下壁的内侧 D.眶内侧壁前下份 E.眶外侧壁前下份 答案:D 5.通过卵圆孔的结构是 A.三叉神经 B.下颌神经 C.眼神经 D.下颌动脉 E.上颌动脉 答案:B 6.通过棘孔的结构是 A.上颌神经 B.下颌神经 C.脑膜中动脉

E.副神经 答案:C 7.通过圆孔的结构是 A.眶上神经 B.眼神经 C.上颌神经 D.上颌动脉 E.脑膜中动脉 答案:C 8.下列哪一结构不在颅中窝 A.垂体窝 B.鼓室盖 C.三叉神经压迹 D.内耳门 E.颈动脉管内口 答案:D 9.通过肩关节囊内的肌腱是 A.冈上肌腱 B.冈下肌腱 C.肱三头肌长头腱 D.肱二头肌长头腱

E.肱二头肌短头腱 答案:D 10.胸锁乳突肌 A.起自胸骨锁骨端,止于乳突 B.为颈部深层肌 C.由颈神经支配 D.双侧收缩时可使头后仰 E.无上述情况 答案:D 11.使口张开的肌肉是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颊肌 E.翼外肌 答案:E 12.能屈腕并屈2-5指的肌肉 A.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 B.肱桡肌和掌长肌 C.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D.旋前圆肌和肱桡肌 E.旋前方肌和尺侧腕屈肌

答案:C 13.上消化道是指 A.口腔至食管 B.口腔至胃 C.口腔至十二指肠 D.口腔至空肠 E.口腔至回肠 答案:C 14.不含味蕾的结构是 A.轮廓乳头 B.菌状乳头 C.软腭的粘膜上皮 D.丝状乳头 E.会厌的粘膜上皮 答案:D 15.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 A.15cm B.25cm C.40cm D.45cm E.50cm 答案:B

鱼 解剖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 1实验材料:活鲫鱼 .2 实验器材:白色解剖盘、解剖剪、镊子、HB铅笔、2H或3H铅笔、绘图橡皮、直尺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外形观察 取活鲫鱼,置于解剖盘中观察。鲫鱼外形呈纺锤形,左右侧扁,全身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1、头部:口在端部,两侧无口须;有成对的鼻孔和眼;头两侧有鳃盖。 2、躯干:鲫鱼全身被覆瓦状排列的圆鳞,两侧中间的一行鳞片均具有小孔,形成侧线,此行鳞片称为侧线鳞,主要起感知水流方向、速度、障碍物等作用。体具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不成对的背鳍、臀鳍和尾鳍。肛门和泄殖孔分别开在腹部臀鳍之前。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 取活鲫鱼放在40度温水中处死,5分钟后取出放在解剖盘里;使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第一剪)之后,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第二剪),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第三剪),除去左侧体壁,即可观察。鲫鱼的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泄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1、消化系统:包括由口腔、咽、食道和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由肝胰脏、胆囊组成的消化腺。 (1)口腔:剪去鳃盖及一部分上颌,可见口腔由上下颌合成,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表面有粘膜,腔底后半部有一不能移动的三角形舌。 (2)咽:口腔后,左右两侧是鳃裂,咽齿即位于此。 (3)食道:咽的后方,很短,背面通有鳔管。 (4)肠:接于咽后,曲折盘旋,为体长2~3倍,前粗后细。肠的前部三分之二为小肠,最后一部分叫直肠,直肠后接肛门。 (5)肝胰脏:肝胰脏为暗红色,从胸腹腔横膈膜稍后起,复盖在各部之间。(6)胆囊:椭圆形,深绿色,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由胆囊发出输胆管,开口于肠前部。 2、呼吸系统:主要是鳃。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外界(水)气体交换就是在水滤过鳃丝的时候完成的。 (1)鳃盖膜:鳃盖后缘的薄膜。 (2)鳃弓:位于咽的两侧,共4对。 (3)鳃片: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物,每一鳃丝两侧又有许多突起的鳃小片。(4)鳃耙:鳃弓的内凹面有两行三角形的突起,左右互生。 (5)鳔:位于胸腹腔的背侧,分前后两室,为银白色胶质囊。前室紧接在第4脊椎骨的悬器上,后室发出鳔管,通到肠的背面。主要作用不是呼吸,而是承担调节比重的工作,使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沉浮。 3、泄殖系统:包括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的泌尿器官和由精巢、输精管或卵巢、输卵管组成的生殖器官。 (1)肾脏:位于脊柱下方,紧贴在腹腔的背面,呈深红色。

鱼类学实验—鲈形目分类

实验十一鲈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鲈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花鲈、鳜、髭鲷、梅童鱼、黄姑鱼、真鲷、黑鲷、蓝圆鯵、沟鯵、罗非鱼、绵鳚、鮣、黄黝、鰕虎鱼、弹涂鱼、鳗鰕虎鱼、带鱼、鮐、蓝点马鲛、银鲳、斗鱼、乌鳢、月鳢 三、检索表 1(40)第一鳃弓没有由上鳃骨扩大而成的鳃上官器 2(39)食道无侧囊 3(34)上颌骨不固着于前颌骨上 4(27)左右腹鳍不显著接近,也不愈合成吸盘 5(26)第一背鳍不特化为吸盘 6(25)腹鳍胸位,由1枚鳍棘和5枚鳍条组成 7(24)侧线连续 8(21)臀鳍前方无游离棘 9(18)两颌侧方无臼齿 10(15)臀鳍棘3 11(14)背鳍前无一向前鳍棘 12(13)栉鳞,尾鳍凹形……………………………………………………………花鲈

13(12)园鳞,尾鳍圆形………………………………………………………………鳜14(11)背鳍前方具一向前鳍棘……………………………………………………髭鲷15(10)臀鳍棘2 16(17)头背中央枕骨棱明显……………………………………………………梅童鱼17(16)头背中央枕骨棱不明显…………………………………………………黄姑鱼18(9)两颌侧方具臼齿 19(20)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行……………………………………………真鲷20(19)体黑色,上下颌两侧臼齿3行……………………………………………黑鲷21(8)臀鳍前方具游离棘2枚 22(23)背鳍,A后方各有1个小鳍……………………………………………蓝圆鯵23(22)背鳍,臀鳍后方各无1个小鳍……………………………………………沟鯵24(7)侧线中断……………………………………………………………………罗非鱼25(6)腹鳍喉位鳍条数小于5………………………………………………………绵鳚26(5)第一背鳍特化为吸盘……………………………………………………………鮣27(4)左右腹鳍接近或愈合成吸盘 28(29)左右腹鳍不愈合为吸盘……………………………………………………黄黝29(28)左右腹鳍愈合为吸盘 30(33)两背鳍与尾鳍,臀鳍不相连 31(32)眼不突出于背缘…………………………………………………………鰕虎鱼32(31)眼突出于背缘……………………………………………………………弹涂鱼33(30)两背鳍与尾鳍,臀鳍相连……………………………………………鳗鰕虎鱼34(3)上颌骨固着于前颌骨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2.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结构。 3. 观察示范标本:鲤鱼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 实验器材 解剖剪、镊子、解剖盘。鲜活鲤鱼(或鲫鱼)、脱脂棉等 四、 实验步骤 1. 每人取一条鲫鱼,先观察鲫鱼的外形、鳞式、鳍式,取下一片鳞片观察其结构。(外形上适应水生生活特征有哪些?) 鳞式:侧线鳞的数目 l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l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l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 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5 8

鳍式:D、A、C、P、 V分别代表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鳍棘数目-罗马数字;鳍条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表示变化范围。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臀鳍有棘3个,软鳍条5—6;尾鳍有软鳍条20—22。 2.解剖鲫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2.1循环系统 去掉左侧体壁和鳃盖即可看到其心脏,按心脏跳动的顺序可区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另外还有动脉球。 2.2鳔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鱼类学实验—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实验十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胡子鲇、鲇鳗、鲇、海鲇、黄颡、青鳉、鱵鱼、飞鱼、鳕、中华多刺鱼、烟管鱼、玻甲鱼、海龙、海马、油与、鮻、黄鳝 三、检索表 1(10)有须2-4对 2(7)无脂鳍 3(6)背鳍一个 4(5)须四对………………………………………………………………………胡子鲇 5(4)须两对……………………………………………………………………………鲇 6(3)背鳍两个………………………………………………………………………鳗鲇 7(2)有脂鳍 8(9)须三对…………………………………………………………………………海鲇 9(8)须四对…………………………………………………………………………黄颡 10(1)无须或仅有1 颏须 11(32)体不呈鳗形,左右两鳃孔不愈合成v形 12(19)背鳍无棘,吻不呈管状

13(18)背鳍一个,腹鳍腹位 14(15)体无侧线,每侧鼻孔两个…………………………………………………青鳉15(14)体有侧线,每侧鼻孔一个 16(17)下颌延长,胸鳍正常………………………………………………………鱵鱼17(16)下颌不延长,胸鳍特别长大………………………………………………飞鱼18(13)背鳍三个,腹鳍胸位…………………………………………………………鳕19(12)背鳍有棘,若无,则吻呈管状 20(21)背鳍有游离鳍棘……………………………………………………中华多刺鱼21(20)背鳍无游离鳍棘 22(29)吻呈管状 23(26)有腹鳍,鳃孔宽大 24(25)有侧线,身体不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烟管鱼25(24)无侧线,身体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玻甲鱼26(23)无腹鳍,鳃孔小 27(28)有尾鳍,尾不弯曲,身体与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龙28(27)无尾鳍,尾弯曲,身体与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马29(22)吻不呈管状 30(31)体具侧线……………………………………………………………………油与31(30)体无侧线………………………………………………………………………鮻32(11)体呈鳗形,左右两鳃孔愈合成v形………………………………………黄鳝

鱼类外形特征及解剖结构比较分析

鱼类外形特征及解剖结构比较分析 生科1401 刘丽 14220311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常见鱼的外部形态。 2、了解鱼体测量及特征描述的方法与技巧。 3、熟悉鱼类内部构造及其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学习和掌握鱼类解剖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动物 鲫鱼,鳊鱼,黑鱼,草鱼,鳜鱼,比目鱼,鳙鱼,黄鳝 三.实验材料 解剖盘、镊子、剪刀、解剖刀、卷尺等 四.实验步骤(鲫鱼为例) (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1、通过预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认识各种常见鱼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防止在实验中被某些凶猛的鱼类误伤(如黑鱼)。 2、将鱼放置在解剖盘中,观察外形,辨别体型及鳞片类型,并拍照。 3、用卷尺测量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体高、头长、尾长等,数各鳍条数。 (二)鱼的解剖 1、握住鲫鱼,使腹面向上,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剪开。(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 眼 口 鳃盖 背鳍 尾鳍 腹鳍 臀鳍 胸鳍

2、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侧的体壁,使内脏露出。 3、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三)鱼内部结构的观察 1.观察鱼的卵巢(或精巢)、肝脏、胰腺、心脏、肠以及鳃等结构。

2.对不同品种的鱼的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鱼的外部形态结构 1.鱼的外部形态(以鲫鱼为例) 全长体长躯干尾 柄 长 体高尾 柄 高 头长尾 长 吻 长 眼 间 距 眼 后 头 长 眼 径 口 裂 长 26.2 22.5 12.8 3.7 12.9 7 5.8 6.4 1.6 3.4 3.2 1.0 1.5 背鳍基长臀鳍基长 8.7 3.9 体型鳞片类型侧线鳞数 ||上鳞数/ 下鳞数背鳍条数尾鳍条数臀鳍条数 硬/软 腹鳍 条数 胸鳍 条数 纺锤形圆鳞30||7/6 20 20 5/2 10 14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一、实验目的 ①、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数出鱼的鳍条数,侧线鳞及侧线上鳞与侧线下鳞数。 ②、学习鱼的解剖,并观察鱼的各个内脏器官。 ③、将鱼的肠子分离出来。并估计它大约是鱼躯干长的倍数。 二、实验原理 ① ② ③ ④ ⑦、结束实验,将鱼倒入回收箱中,将实验仪器与桌面等清洗干净。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论 鲫鱼的鳞式=5/6.侧线鳞=31片 鲫鱼的鳍式D:Ι-15;C:23;A:7;V:9;P:8. 鲫鱼的肾脏分为头肾与中肾两个,其中头肾位于鱼鳔的前方而中肾位于鱼鳔的上方。鱼的卵巢

中充满了卵子。鱼的肝脏和胰脏位于同一个地方且都为粉红色,所以直观上无法区分。而脾脏虽然与它们在同一个地方,但颜色比它们深所以能区分出来。鱼的肠子与肝胰脏粘连在一起,大约有鱼躯干长的8倍左右。肠子的最前端为胃,胃的边上深墨绿色的是胆囊。心脏分为心房、心室与动脉球。在与躯干的下部泄殖腔口,有两条由脂肪包裹着的输料管。 七、注意事项 ①、数鱼的鳍时必须注意鳍条与鳍棘的区别。 ④ 进;一侧胸鳍摆动时鱼体向不动的一侧转弯。 腹鳍:摆动范围不大,向两侧略展,保持鱼体稳定。 ③、怎样区分鱼的雄雌? 答:鱼类品种繁多,区别雌雄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大体来讲,鱼类雌雄的鉴别,除了根据第一性征~卵巢和精巢的区别外,人们主要利用第二性征(或称副性征)来鉴别其性别。 但第二性征通常在生殖季节表现比较明显,平时很难准确区别。从平常普遍的情况来看,

一般雌鱼比雄鱼个体大,腹部膨大,生殖孔微凸起。雄鱼多表现于鳍、吻的变异,如鳍延长,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鱼的雌雄特点也不明显。许多鱼类在生殖季节发生色泽变异,雄鱼出现鲜艳的色彩。有些鱼类雄鱼体上出现珠星,特别是在吻部、胸鳍上有明显珠星,有的鱼类在整个头部许多部位和臀鳍上也出现珠星。这一点,我们在金鱼中就很常见。有些鱼类的雄性个体,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好斗,甚至斗得你死我活。雄鱼与雄鱼相遇或 为争夺配偶,往往会“打架”。

人体解剖图

人体解剖图(正面、背面、左面、右面) 人体分五大部分,即头、胸、骨盆、上肢(包括上臂、小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脚)。头部、胸部、骨盆部是人体中的三个主要的体块,它们本身是不能活动的,把这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是颈椎和腰椎。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人体的比例也有所差异。以人的头长为单位,全身的长度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颈部约为四分之一头长,胸部约为一又四分之一头长,腰部约为四分这一头长,骨盆部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小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手约为三分之二头长,下肢约为四个半头长,其中大腿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小腿至脚跟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从头顶至骨盆下端的长度比骨盆下端至脚跟的长度约短半个头长。

人体头部结构 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头部有着脑这一最大的神经中枢。人体的头部包含着脑以及我们大多数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和舌等。头部还包含着牙,唇及口。我们的口腔通过张开和关闭的运动来摄入食物和说话。喉属于头和颈的连接处。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 皮肤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组织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头皮的血管和神经及淋巴 血管:头皮的血供很丰富。供血来自颈内、外动脉系统。有额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以及枕动脉。与动脉伴行的静脉,其血液都流回至颅内静脉窦,仅有枕部和颞部的静脉血,部分回流至颈外静脉。头皮的静脉借导

鱼类学实验—鱼类外部形态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鲤、解剖盘、直尺、圆规、镊子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鲤鱼(或鲫鱼)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 2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 3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 画出鲤鱼的外观图,记下测量所得的鲤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等,并在图形上表示出来。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 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 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鱼类学实验—鲤形目分类

实验九鲤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鲤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赤眼鳟、青鱼、草鱼、鲮、麦穗鱼、似鲛、鲹条、红鳍鲌、鲂、翘嘴红鲌、青梢红鲌、黄尾密鲴、鲤、鲫、鲢、鳙、泥鳅 三、检索表 1(32)有须两对或无须 2(29)左右鳃膜互不相连(左右鳃膜与峡部相连) 3(26)臀鳍无棘,如有则背鳍棘后缘光滑 4(13)无腹棱 5(10)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上 6(7)有须2对……………………………………………………………………赤眼鳟 7(6)无须……………………………………………………………………………青鱼 9(8)体棕黄色,齿式2·5/4·2………………………………………………………草鱼 10(5)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下 11(12)臀鳍分枝鳍条5枚,有须2对………………………………………………鲮 12(11)臀鳍分枝鳍条6枚,无须………………………………………………麦穗鱼

13(4)具腹棱 14(25)下颌无锐利角质缘 15(20)腹棱完全 16(19)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弯曲 17(18)背鳍末根硬刺具锯齿缘……………………………………………………似鲛 18(17)背鳍末根硬刺光滑…………………………………………………………鲹条 19(16)侧线在P上方不急剧弯曲………………………………………………红鳍鲌 20(15)腹棱不完全 21(22)体长小于3倍体高……………………………………………………………鲂 22(21)体长大于3倍体高 23(24)口上位,口裂垂直……………………………………………………翘嘴红鲌 24(23)口前位,口裂斜………………………………………………………青梢红鲌25(14)下颌具锐利角质缘……………………………………………………黄尾密鲴 26(3)背鳍,臀鳍均具带有锯齿的棘 27(28)有须2对………………………………………………………………………鲤 28(27)无须……………………………………………………………………………鲫 29(2)左右鳃膜相连 30(31)腹棱完全,鳃耙海绵状………………………………………………………鲢 31(30)腹棱不完全,鳃耙不呈海绵状………………………………………………鳙 32(1)有须5对……………………………………………………………………泥鳅

实验-鱼的解剖

实验鱼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鲜活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鲫鱼的外形(图1) 取鲫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鲫鱼的外形 (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08-实验八-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及鱼类生长的推算-鱼类学实验

实验八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及鱼类生长的推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鳞片观察,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骨鳞中侧线鳞及棱鳞的 形态构造。 2、了解年龄的形成过程。学习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 3、利用鳞片,推算鱼类的生长。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实验材料:鳞片结构观察材料--盾鳞(鲨类)骨鳞(鳓鲥鲤鳗鲡鳕 鲈及鲐类的鳞片);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材料--鲤鱼或鲢鱼。 2、实验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台称尺分规 解剖刀剪刀载玻片吸管 NaOH或KOH 甘油 三、鳞片的制作与观察 (一)制作方法 1、盾鳞:取浸制鲨类标本,在背鳍下方,切割一小片皮肤,放入100ml 烧杯中,加半杯水,再加入NaOH或KOH一小勺,放在电炉或煤气喷灯上加热煮沸,直到皮肤溶解为止,此时盾鳞从皮肤上脱落下来,沉淀于溶液底部,倒去上层碱液加入清水,冲洗数次,然后将甘油与水配制成1:2溶液,盾鳞可放此溶液中保存。 2、骨鳞:鳞片取自鱼体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位置,此区鳞片形状较典型,磨损也少。鳞片表层通常有粘液及皮肤覆盖,故需先放入碱性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吸干水份,最后压在两载玻片中,载玻片两端用胶纸或胶布固定。 (二)鳞片结构观察 1、盾鳞:用吸管吸取几颗已分散的盾鳞,放置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外形上分两部分,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后的部分为棘突;埋在皮肤内面部分为基板;棘突外层覆以类珐琅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基板底部有一孔,神经和血管由此通入。盾磷为软骨鱼类所特有。

2、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①圆鳞:后区边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具有。依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三种类型:①鲤型鳞,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②鲱型鳞,鳞嵴作同心圆排列,而鳞沟呈波纹状平行排列,故鳞嵴与鳞沟几直角相交,见于鲱科鱼类,如鲥、太平洋鲱等。③鳕型鳞,鳞嵴呈小枕状,沿鳞焦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偏基区,鳞沟向四区辐射排列,如鳕科鱼类。 ②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鳞沟仅向基区辐射。鳞焦偏顶区,如鰭科的鲈。 ③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④棱鳞:鲽科大多数鱼类侧线上的鳞,中央纵嵴状隆起,鳞片近菱形,后缘尖突。此外鲱科鳓属等鱼类腹部正中的鳞片呈V形,下后缘尖突,腹缘锐尖;匀称棱鳞。 ⑤年轮: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鳞片也随着生长而变化鳞嵴间距或形状,生长缓慢时鳞嵴相互接近,或中断或改变走向;每年周而复始形成年轮。鲤科鱼类鳞片在两侧区相邻鳞嵴改变走向,呈U型和O型鳞嵴,相交且相切,形成切割型年轮。鲱科鱼类鳞峭出现波纹断裂的年轮特征。 四、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 1、生长:指鱼在一年中所增加的体长(或体重)。

鱼类学实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实验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各鳍的名称,功能及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能够写出实验鱼的鳍式和鳞式。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解剖盘,解剖镜,鲤鱼标本,盾鳞,骨鳞(圆鳞和栉鳞)标本 三、实验内容: 1观察鲤鱼的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以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目。如花 鲈: D.XII, = 1 \* ROMAN I-13表示第一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鲤:D.3—15~22表示背鳍由3枚不分枝鳍条(假棘)和15到22枚分支鳍条组成。 ①软条:柔软、分节 a分枝鳍条:末端分支 b不分枝鳍条:末端不分支 ②硬刺:坚硬 a真硬刺(棘):鳍条变形,1根,不分节。 b假硬刺:两鳍条骨化成,水煮可分开,分节。算作一枚分枝鳍条。 2观察鳞片的结构: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特有。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

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1)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 (2)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鳞沟仅向基区辐射。鳞焦偏顶区,如脂科的鲈。 (3)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侧线鳞:沿身体两侧从头的后方到尾部末端穿有小孔的鳞片,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鳞式:记录鱼类侧线鳞及其上下鳞片数目的方式。例如长蛇鲻55-66/4/5~6-V表示侧线鳞55-66,侧线上鳞4/,侧线下鳞5~6(到腹鳍)。 四、作业 1.写出鲤鱼的鳍式和鳞式 2.画圆鳞和栉鳞,并在图片上标明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

01-实验一-鱼类的外部形态-鱼类学实验

实验一 鱼类的外部形态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下列各种不同体型鱼类的观察,了解鱼类体型的多样性以及体型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 鲤 团头鲂 鳗鲡 鲐 牙鲆 2、实验工具:尖头镊子 分规 直尺 解剖盘 三、观察内容 (一)将以上8种鱼列表比较其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的长度(以毫米mm表示)变异,并说明各种鱼属何体型。 (说明一栏记载以何轴最短,并试说明和分析栖息水层与运动状况) (二)观察体型的同时,对各种鱼的头部器官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特征进行详细记载。 1、尖头斜齿鲨: 口位何处,其上下颌有无齿,形状和行数如何?鼻孔位

何处?大小和数目多少?眼有无瞬褶或瞬膜?眼后方有无喷水孔?头部两侧是否具鳃盖?各有几个鳃孔?背、臀鳍的位置和数目?尾鳍属何型? 2、鲤: 有无颌齿?口须几对,位何处?背、臀鳍的硬棘有否分节?棘有无纵缝?属何类型?头部有无鳞片?背、臀鳍的鳍式如何写? 3、团头鲂: 有无颌齿?腹鳍位置?背、臀鳍是否都具棘? 4、鳗鲡: 前鼻孔的位置及形状?眼的大小如何?是否被皮膜所遮盖?背、臀鳍和尾鳍的大小及形状?鳞片形状及排列方式如何? 5、鲐: 眼的位置及大小如何?有无脂眼睑?颌齿大小如何?有几个背鳍?背、臀鳍后方有几个小鳍?胸、腹鳍的位置和形态如何?尾鳍的形态如何? 6、角木叶鲽: 注意两眼的位置,颌齿、腹鳍等方面是否对称?背、臀鳍的大小及鳍条性质如何?左右侧的体色是否相同? 7、棘箱鱼屯 : 口的大小及齿的形状如何?鳃孔大小及鳞片变异情况如何? 8、:头部大小如何?口的大小和位置,口四周边缘有哪些结构?颌齿形状及行数如何?是否可以倒伏?背鳍与胸鳍有无变异结构?鳃孔和腹鳍位何处? (三)鱼体外部分区: 观察尖头斜齿鲨、鲤和角木叶鲽的头、躯干及尾三部分的划分标准及各区的分界范围。 四、作业 1、测量各标本,并填写表格要求。 2、回答上述每种鱼所提问题。 3、就实验标本分析鱼类体型、头部各器官及鳍与生活习性的相互关系。

鱼类学实验—骨骼系统

实验三骨骼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熟悉和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鲨和鲤的骨骼标本、解剖盘、解剖针。 三、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软骨鱼类的头骨构造 一、脑颅:由整块软骨构成,故称原颅,外观颇似小提琴。 1、背面观: ①吻软骨,突出于脑颅前方的三条棒状软骨,前中央有一小孔,腹面中央的一条为中 央棒,两侧为侧棒,前端彼此愈合,为支持吻部的骨骼。 ②鼻囊,位脑颅前部两侧一对薄壁的椭圆囊,内包嗅觉器官,其腹面为鼻孔,在鼻孔 的前后方各有突出的软骨瓣,即鼻瓣软骨。 ③前囟,吻软骨后方中央一个椭圆形孔,上覆有纤维薄膜。 ④眼窝,鼻囊后方两侧,容纳眼球的凹窝,其后上方的突起称眶后突,侧壁内有大小 不等的脑神经和血管通孔。 ⑤耳囊,眼窝后方两侧的隆起,透过透明软骨可见埋藏半规管的痕迹,是为耳囊,其 腹面的软骨是构成口腔顶壁的基板。 ⑥内淋巴窝,位耳囊之间的中央部,内有2对开孔。外侧1对较小的为内淋巴管孔, 内侧1对较大的为前庭窗或称外淋巴管孔,这些管道均与内耳相通。

⑦枕髁及枕骨大孔,位脑颅最后端的1个大孔,称枕骨大孔。是延脑与脊髓相通的部位, 也是脑颅与脊柱相连部分,孔两侧的突起称枕髁,为脑颅与第一脊椎骨相关节的部位,其两侧具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的通孔。 腹面观: ①鼻囊与鼻孔,前端两侧膨大的软骨囊为鼻囊,内藏嗅觉器官的嗅囊,腹面的孔即鼻 孔。 ②腭突关节面,鼻囊后侧的一对凹窝,与上颌的腭突相关节。 ③舌颌骨关节面,在眶后突的侧面,有一对凹窝,与舌颌软骨相关节,其内侧各有两对 开孔,外后方一对为外颈动脉孔,前内方一对为内颈动脉孔。 二、咽颅:包括7对软骨,第十对支持上下颌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对至第七 对为鳃弓。 1、颌弓:囤上颌骨,亦称腭方软骨,为一对大而扁平的软骨,中部较窄,两端较宽,其前背方有一突起,称腭突此突起借韧带与脑颅鼻囊后方两侧凹窝相关节。腭方软骨的后端与下颌米克尔氏软骨相关节。②下颌骨,亦称米克尔氏软骨,为一对扁平软骨,其后背侧有凹关节面与上颌的腭方软骨相关节,后端外背方借结缔组织与第二对舌弓的舌颌软骨相关节。 2、舌弓:由五块软骨构成: ①舌颌软骨,位于舌弓背面的一对软骨,背面与颅骨耳囊的外侧缘相接,腹面与米 克尔氏软骨相接,这种与脑颅的连接方式称舌接型,其后缘附有许多细长的鳃条软骨,支持鳃间隔。 ②角舌软骨,位于舌颌软骨腹面的一对软骨,呈弧形棒状,其外侧亦附有细长鳃条 软骨。 ③基舌软骨,位于腹面前中央,左右角舌软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软骨,为支持舌的 软骨。 3、鳃弓:共5对,前方3对均由左右成对的八块软骨所组成,后2对稍有变异,从背至腹为: ①咽鳃软骨,共4对,位咽的顶部,鳃弓的背部,紧贴在脊柱下方,呈扁平狭长三 角形,背端游离,腹端与上鳃软骨相关节,第4、第5对鳃弓的咽鳃软骨愈合成一块较小的三角形软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