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北师大版)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北师大版)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北师大版)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四、世界古代史(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原始社会):

1、人类的始祖:距今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2、晚期智人: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3、三大人种:

(1)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2)种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4、母系氏族社会:

(1)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希腊神话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早期女人的权力在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

(3)形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出现,女性的生育功能。

(4)特点: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丈夫居于妻方;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5、父系氏族社会:

(1)约一万年前农业出现后,父系氏族开始,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希腊神话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了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权力的倾向。

(3)形成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畜牧业、农业的生产、生活中的体能优势。(4)特点: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形成稳定的集团;财产由父系继承,有贵贱贫富之分,产生了阶级。

(二)上古人类文明(奴隶社会):

6、大河流域的文明(东方文明):

(1)古代埃及(非洲):

①流域名称:尼罗河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3100年;

③文明成果:

a金字塔(最著名的历史遗产,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法老的陵墓);

b象形文字(属于真正的文字,比楔形文字稍晚发明)。

(2)古巴比伦(西亚):

①流域名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1894年

③文明成果:

a《汉谟拉比法典》(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第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典);

b楔形文字(属于最早的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末发明)。

(3)古代印度(南亚):

①流域名称:印度河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2000年

③文明成果:

a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制度):从高至低排列:婆罗门(宗教祭祀)、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商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奴隶)。b佛教:是在反对种姓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地点:古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汉末年。

c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4)古代中国(东亚):

①流域名称:黄河、长江流域;

②产生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③文明成果:

a商朝的甲骨文、青铜器。

b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东汉;印刷术—唐朝、北宋;火药—唐朝、北宋;指南针---战国、北宋)等。

7、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处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便于农业、畜牧业发展。

8、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西方文明):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2)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特征:

①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频繁。

②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拥有议会制。

9、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1)雅典是现代所有民主制度的源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说的;(2)由来: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形成的。

(3)表现:

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②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4)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5)评价:

①局限性: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妇女、奴隶、未成年人、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②进步意义:但它毕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10、罗马: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共三次,都是迦太基战败,罗马取胜,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布匿战争是罗马共和国兴衰的转折点。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三)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11、日本的大化革新(日出之国):

(1)时间:646年

(2)主要内容:

①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②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

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性质:它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朝、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4)影响(作用):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穆罕默德与阿拉伯(新月之乡):

(1)伊斯兰教:

①创立时间:7世纪初;

②地点:阿拉伯半岛(麦加);

③创始人:穆罕默德,(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④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

⑤经典:《古兰经》;

⑥标志:一轮新月;

⑦作用:促进阿拉伯民族的统一。

(2)穆罕默德的贡献:创立伊斯兰教和建立伊斯兰国家。

(3)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把阿拉伯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13、西欧的基督教文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时间---8世纪):

(1)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

①时间:8世纪上半期(732年)

②内容: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确立了西欧封建制度。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封君封臣制(基础是封土制);

(3)西欧封建等级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成为骑士是中古西欧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5)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的地位:欧洲的精神领袖。

(6)基督教:

①创立时间:1世纪;

②地点:巴勒斯坦;

③创始人:耶稣;

④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⑤经典:《圣经》;

⑥标志:十字架;

⑦基督的意思是“救世主”。

(7)丕平献土:

①经过: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法兰克国王,为了报答教皇,他把罗马附近的拉文地区送给教皇。

②作用:奠定教皇国的基础(教皇国梵蒂冈的由来)。

(8)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措施:

①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

②经济上:拥有西欧1/3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③思想文化上: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

(9)基督教文明的作用: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琅城起义:

①时间:1112年;

②经过:法国琅城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向琅城主教和国王购买,后来主教和国王出尔反尔,琅城人民发动起义,打死主教,打败国王军队。国王不得不再次给琅城颁发城市自治特许状。

③意义:使琅城获得城市自治权,促进城市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11)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①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②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③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12)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

14、拜占廷帝国:

(1)帝国的由来:

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3)拜占廷帝国兴盛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

②继承和保存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

(5)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①帝国经济的衰落(查士丁尼的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丧失了经济基础;

②帝国自身的固步自封也使其不得发展,逐渐落后。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民的优点和长处。

(6)拜占廷帝国兴衰带来的启示:

①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②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③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第六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融合与文化成就

15、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文明冲突的种类及其事例:

(1)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

①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②蒙古的扩张战争

(2)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

①希波战争----波斯帝国侵略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希腊奋起反抗,通过马拉松战役(战士跑回雅典报捷,力竭而死。为纪念他,举行马拉松赛跑)、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打败波斯帝国。

②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③罗马为争夺地中海世界与迦太基爆发的布匿战争-----罗马取胜,促进罗马发展。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损失。

16、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1)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时到中国,著书《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他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3)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郑和下西洋等。

17、和平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原因: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很大。而和平交流(作用)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所以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18、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文字(按时间顺序):

①楔形文字: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是最早的文字。

②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属于真正的文字。

③甲骨文:古代中国人创造。

(2)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见上面资料;

(3)文学:

①古希腊的文学成就:

a史诗:《荷马史诗》(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b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的代表是悲剧。如: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②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4)建筑艺术:

①希腊的帕台农神庙、金字塔;

②罗马圆形竞技场;

③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特点:哥特式建筑---基督教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成为以后许多教堂的范本);

④阿拉伯的麦加清真寺(特点: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典型风格)。

上述建筑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5)希腊科学家:

①阿基米德: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成就)发明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他还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为保卫祖国贡献巨大才智。

②欧几里得: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几何学创始人,著作《几何原本》,被明末徐光启翻译到我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翻译的西方名著。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精]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一、六大误区 误区一:答案在书上 中考政史开卷,部分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书上找到,故考试前没整理笔记。其实,中考政史虽开卷,但许多试题答案并非能在书本上找到原题,仍需结合知识思考作答。准备一些授课笔记,有助于帮助思考 误区二:笔记只抄不整 政史考试只能带课本和指定资料及手写笔记进场,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开卷优势,将用的资料、做的练习等尽可能详尽地往笔记本上堆砌。但因没整理,笔记杂乱无章,考试时查阅极不方便,收效甚微。 误区三:家长代抄 为让笔记“够多够全”,也为减轻考生抄写负担,许多家长都“操刀”代劳,事后学生也不看。结果,学生对笔记非常陌生,查阅起来十分缓慢,影响答题。误区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部分学生对政史考试不作记忆准备,对基础知识点完全寄希望于考试翻书。结果答题时对知识点运用极不熟练,严重影响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五:见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正确,很多同学答题时先翻书找知识点和内容,后将查阅内容往题目上套。这容易导致查阅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易出错。误区六:合卷合做 政史题目穿插在一起以合卷形式出现,部分学生训练时就没有分开做政史题,中

考时也一如既往。但学科不同,思考和作答方式都不同,混合作答会影响思维,导致失误增多。 二、考前复习怎么做 1.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 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 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在上课务必认真做好笔记。 3.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 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重大关系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后 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 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总结北师大版初中历史pdf

文件编号: 43-31-C9-80-5F 整理人 尼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16课) 单元主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尽量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学生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这一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每课一得:三大政策,反衬国民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材料阅读:孙中山遗嘱。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道路初创的历程(每课一得配合之); 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准备、建议、说明 知识目标: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

中考政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如何抄书才能拿高分

01 关于你的问题 1.从书中找题目 有的学生把开卷考试看得很容易、很简单,“开卷啦,可以抄,书中自有答案!”的错误认识较为普遍。 很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老师上课时的例题或平时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密密麻麻地抄在书本的空白处。 临考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答题的准确率可想而知! 2.每题都翻书 有的学生认为开卷可抄,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因此平时学习很放松,但真到考试时,若要每题都翻书,注定没时间做完! 有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更是怕做错失分,考试做答时将主要精力用在翻书上,导致思考书写时间不够而意外失分。 例如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一般通过阅卷,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都可以作答的了。 但每题都去翻书的话,本来只需很少时间即可作答的“容易题”,却浪费了很多考试时间,严重影响后面主观题的作答,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审题不仔细,盲目抄书 有的学生在答题时,不是先认真审题,而是忙于翻书、抄书,看书中哪段内容与该题最为接近就抄哪一段。 由于审题时缺乏对题目灵活性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对症下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点,不得要领,或者偏离题目要求,答案不完整甚至文不对题,盲目抄书。 4.只看“有字书”,忽视“无字书”

开卷考试不只是把书本熟记就好了,其实还应重视“无字书”。所谓“无字书”,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 注:随着开卷考试形式的出现,许多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自己实际回答问题。这类试题往往很难在书本中直接抄得到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那就根本无法满足这类试题的要求。 02 你要这么做 1.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要走出“从书中找题”的误区,关键是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由于开卷考试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题型较活,一般无现成答案,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具体来讲: 首先,要熟记每一课,每一节的知识点都全面复习一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印象,并能做到离开书本复述出来。 其次,要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间的完整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掌握方法、有的放矢 “每题都翻书”,显然是不行的。解决的关键是加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查对书本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要掌握查阅书本的方法: 凡是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 凡是没有把握的,有时间就查,没时间不查; 凡是毫无头绪的,放到最后去查; 3.加强审题训练 开卷考试审题很关键。审题要审什么?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二)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料整理:青绍堂(福州屏东中学) 说明: 1.应广大参加初中历史学科会议与会代表的要求,将青绍堂老师发言内容放在网上与初三老师交流。 2。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3.本份材料是依据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因供2007届考生使用的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在新考试说明出台后,应依据新的考试说明进行完善。 4.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5.除关注三套版本共同点外,还应关注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对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表述。 [黑色字体为三套版本教材表述相同(相近)之处,红色字体为北师大版的表述,蓝色字体为人教版的表述,绿色为地图出版社的表述]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试说明】 A.识记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C.运用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共同点)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善用贤能,虚心纳谏(魏征);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画像”。 (北P10)赋役制度;“三省六部”制;《唐律疏仪》。 (人P8)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地P8-9)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认识到,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皇帝好比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武则天 (共同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注重选拔贤才。“武则天画像”。 (北P14)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人P9)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地P10)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 (共同点)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人P12)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P15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地P13)唐玄宗登基后,经过君臣努力,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他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憬等为宰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尤其基层县令的政绩。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一起看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1 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重难点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搜集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奴隶生活状况的材料,使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这是他们强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希腊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两个文明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评价伯利克里? 3、罗马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什么战争?何时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分钟。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页,“答题卷”共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黄帝.禹.启.汤 .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佛教 .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图图图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发达的农业生产.繁荣的南方经济 .精巧的手工技艺.独特的活字印刷 . 安徽古代“文房四宝”中有“三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多有美誉。有人曾赋诗:“老松烧尽结轻化,妙法从来北李家。”诗中描绘的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宣纸.歙砚.宣笔.徽墨 . 阅读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 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 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 他的代表作是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图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插图的选用及其价值 东莞市可园中学韦红 [摘要] 本文主要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插图的 运用价值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宋刻本《周礼》书影三教共栖图尽善尽美《史记》书影 一、教材中插图的使用须尽善尽美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本中的文字、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初一)和对新教材课本的初步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插图运用恰到好处,但是也有一些须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一)一部分插图缺少文字说明 历代古书课本中出现多处,使用的插图大多呈现给学生的是:该书的书面或者是该书的前言,而无实际内容,这就给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另外也会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的插图——《史记》书影,光出几本黑色封面的古书(没有书名)和四本书的序,由于序的字过小,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又如《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中的宋刻本《周礼》书影,该插图中的文字学生基本上能看清楚,但是大多是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看懂这一书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二)少数插图过于模糊 过于模糊的插图难以表达插图的原意,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齐桓公与管仲(山东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一图,齐桓公、管仲五个字字迹模糊,学生无法辨别,图中三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基本无法知道,此图采用的价值不大。又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的蓝田丞印(西安章台出土秦封泥)一图,蓝田丞印四个字已经无法辨别,用在此可能只是多占空间,学生根本无法入手。 (三)小部分插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 初中历史立求于向学生表述真实的过去,教材中所使用的插图也应体现这一点。虽然教材绝大部分的插图围绕这一重点,但是还是存在少数问题。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三教共栖图,让学生第一感觉到在春秋时期三大教派的创始人曾经在某处相遇,共同讨论宗教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自制电子白板课件。 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昨天、今天、明天 提问:每次做完阶段性的测评之后,我们要对成绩及卷面进行怎样的分析? 同学回答:与前阶段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从面引出这个工作的名称:昨天,今天,明天。 哎,第20课就要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内容。怎么学呢----可不是让我们学生分析试卷,而是让我们学生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视角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昨天),分析一下1945年时局(今天),展望一下未来(明天)。 2.学习新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第一步:回忆我党的“昨天” 出示三幅图:中国共产党党旗--- 遵义会议会址 百团大战相关图片。 引出相应的三个结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 说明----毛泽东思想正确性 以上三个结果分析得出值得我党保留的经验 昨天 ----解决的办法: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D:日本侵略者沿未打败------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安徽年度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2010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4.“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 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 牛顿——相对论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 D.袁隆平——制碱工艺 7.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重大事件时间轴 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8.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下列观点符合他思想的是………………………【 】 A.生物进化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君主专制 9.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体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二、 组合列举(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阅读下列描述,将句子填写完整) 11.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⑴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⑶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12.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 ⑴在中国,以“君”、“先生”来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_________革命。 ⑵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文明开化”行为是在___________(改革)之后。 ⑶电灯使城市夜晚亮如白昼,汽车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__________(革命)的成果。 13.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⑴汉朝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业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 ⑵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航海壮举是___________。 ⑶波音飞机的零部件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这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 三、 辨析改错(本大题1题;6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提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 以改正)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