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

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

(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2)、提高分诊准确率

(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

(7)、规范护理文书

(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

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

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

ICU 收治对象:

(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

(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

(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

(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

(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

(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

(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

(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

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

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

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

多种耐药菌在ICU

7、检伤分类的原则:(1)、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

(2)、分类时不要在单个伤病员身上停留时间过长

(3)、分类时只做简单可稳定伤情但不可过多消耗人力的急救处理(4)、对没有存活希望的伤病员放弃治疗

(5)、有明显感染征象的伤病员要及时隔离

(6)、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以上仅用于灾难或突发事件医疗资源不足的,无法满足每个伤病员的就只需求时,为最大提高伤病员存活率的情况。

8、检伤分类的种类:

收容分类,目的是将需要挽救的伤病员快速识别出来,同时脱离危险环境,安排到相应的可是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救治分类,决定救治实施顺序的分类,轻、中、重度。

后送分类,确定伤病员尽快转运到确定性医疗机构顺序的分类。

9、伤病员转送前的准备:

(1)、正确掌握转送指征和时机。

转送指征:应在现场实施的救治措施都已完成,如出血伤口的止血、包扎和骨折的临时的固定等;确保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运而使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暂缓转送指征:

a病情不稳定,如出血未完全控制、休克未纠正、骨折未妥善固定

b颅脑外伤疑有颅内高压、可能发生脑疝者;

c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d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2)、伤病员转送前的要求:

a做好必要的医疗处置,严格掌握转送指征,确保转送途中伤病员的生命安全;

b确保转送工具和监护、急救设备及药品

c转送前对每一位伤病员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注意保护伤口 d做好伤病员情况登记和伤情标记,并准备好相关医疗文件。

10、不同工具转送的途中护理要点(选择)

平卧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应使伤病员的头部向后、足部在前,方便病情观察;

车厢统一编号,重伤员安排在下铺,每台车每节车厢安排1-2名轻伤员,安排危重伤员先下车;

防窒息:有昏迷、晕船呕吐者头转向一侧,随时清除清除口鼻分泌物。

空运时空中温度和湿度较低,对使用器官插管者,应减少气囊中注入的空气量,或者该用盐水充填,以免在高空中气囊过度膨胀,压迫气管黏膜造成缺血性坏死。中等以上气胸或开放性气胸者,空运前应反复抽气,或做好胸腔闭式引流,使气体减少至最低限度。

11、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障碍,灾后常见类型为急性应激障碍(ASD)--一过性精神障碍和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延迟性心因

性反应(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经3个月)

12、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三级分类:一级-危急-红色

二级-紧急-黄色

三级-非紧急-绿色

五级分类:一级-危殆-红色

二级-危急-橙色(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

三级-紧急-黄色(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四级-次紧急-绿色(患者等待时间不超过2小时)

五级-非紧急-蓝色(等待时间不超过4小时为宜)13、分诊记录可根据SOAPIE格式记录:

S:主观数据评估,应简单 O:客观数据评估,为快速重点体检 A:数据分析,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P:护理计划

I:实施分诊时所提供的护理,包括诊断性检查、现场救治措施、或启动的感染控制措施

E:评价或再评估,记录对救治措施的任何反应或病情的变化情况。

14、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15、心搏骤停由以下4种心律失常所引起: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和停搏。

16、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心脏本身病变所致)和非心源性(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因素。

17、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1)、意识丧失,或全身短暂性抽搐

(2)、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4)、面色发白或发绀

(5)、瞳孔散大或固定

如果呼吸先停止或严重缺氧,则表现为进行性发绀、意识丧失、心率逐渐减慢,随后心跳停止。

判断:较早且较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危重教案

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授课教师:李夏卉职称:助教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自学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3/14 学时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含教案第四版

急危重症 一:ICU的设置与管理: 1:三集中:病情多变、危重患者;众多先进仪器;最新理论技术 2:设置:床护比:1:2.5~3 床位占总床2%~8%,使用率75% 辅助区:医疗区=1.5:1 3收治原则:可能从监护中恢复的患者;(精神病、慢性病、终末期患者都不要)4转出指征:已纠正;转为慢性病;没救了 第十章:环境及理化损伤: 1中暑: 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下降过量热蓄积 热指数>41,易发生(温度湿度计算) 先兆中暑:头晕胸闷,大汗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重症:热痉挛:(低钠、低氯)腓肠肌痉挛 热衰竭:(血容量不足为主) 热射病:(中暑高热)谵妄、休克、DIC 脱离高温、降温、补液、对症。密切监测循环呼吸 2淹溺:

项目海水淹溺淡水淹溺 血容量减少增加 血液性状浓缩稀释 红细胞损害很少大量 血电解质变化钠钙镁氯增加钾增加、钠钙氯减少 室颤少常见 主要死因急性肺水肿、脑水肿 心力衰竭室颤、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 第十一章:急性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等食源性疾病,以及摄入非可食状态(如未成熟水果)食物和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原因:食物被污染;污染菌繁殖;未彻底加热 特点:潜伏期短;与食物相关;胃肠症状为主;无直接传染

2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蒜臭味、难溶于水、碱性失效(除甲拌磷、三硫磷、敌百虫) 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摄入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 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记水压)用阿托品对抗 N样症状:烟碱受体持续刺激(肌纤维颤动、呼吸肌麻痹)用解磷定 辅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CHE)<70%即有意义 处理:防自身中毒、清水洗胃、清理全身、解毒药使用、对症 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 阿托品中毒症状要严重 病情观察: 反跳:毒物未清除干净;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后期未复能); 中间型综合征:肌无力 3一氧化碳中毒:240*3600的压制 轻度:COhb:10%~20%:头痛四肢无力 中度:COhb:30%~40%:口唇粘膜樱桃红 重度:COhb:40%~60%:去大脑皮质状态 高压氧(长期)、亚低温治疗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诊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 1、院前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 3、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 4、医院急诊科救治:是院前急救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和救治 5、医院急诊科的任务:①急诊急救(P9页)②教学培训③科研④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 6、急诊科的运转模式:①独立自主性: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②半独立性:部分固定的医护人员③轮转型:无固定的医生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每张抢救床净用面积不小于12m*12m 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3、留院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h 4、急诊科24h连续接诊,相关科室10min之内到达在接到会诊后,患者5min内得到处置 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第五章灾难护理 1、灾难的分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2、超急期、进展期、稳定期 3、检伤分类方法: ①START:通气、循环、意识状态----红、黄(2h内救治)、绿、黑----时间<30s ②jumpSTART 第七章急诊护理评估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救护理学 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 (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2)、提高分诊准确率 (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 (7)、规范护理文书

(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 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 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 ICU 收治对象: (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 (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 (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蛇咬伤和中暑患者 (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 (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 (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泌危象患者 (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 (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 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 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 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教案标题: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了解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培养学生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能力和责任感。 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a.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b.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c.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专科特点 2.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a.心脏急危重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b.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 c.中枢神经系统急危重症:脑卒中、颅脑损伤、癫痫等 d.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等

3.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和任务 b.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 c.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 d.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 e.营养支持和内外科护理措施 f.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感染预防与抗生素应用 g.急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精神护理 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急危重症 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案例分析:以常见急危重症疾病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并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3.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临床科室进行实习,与临床护士一起参与急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4.讨论研究:开展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急危重症护 理学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 教学评估: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进行回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完整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淹溺教案

淹溺患者的护理教案首页

淹溺患者的护理 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课程教学时间总计(时间: 45分钟)【步骤一】导入新课(时间: 3分钟) 【步骤二】基础知识(时间: 7分钟)

【步骤三】任务一:接诊并评估患者(时间: 6分钟) 【步骤四】护理问题(时间: 4分钟) 【步骤五】任务二:制订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方案(时间: 15分钟)

膝顶法肩顶法抱腹法 ④心肺复苏: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即尽快予 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院内救护 ①迅速安置于抢救室内,保暖。 ②维持呼吸功能: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可用呼吸 兴奋剂。 ③维持循环功能:动脉压、尿量、CVP监测指导补液。 ④对症处理:主要并发症有脑水肿、肺水肿、ARDS、溶血反应、酸 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护理措施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呼吸、尿色、尿量并记录。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肺水肿采取加压给氧,将30%~40%的乙醇 置于湿化瓶内。 ③心理护理 ④输液护理:严格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播放电教 3、矫正,点评与小结,提炼要点,强调重点。 【步骤六】任务三:患者准备出院,完成出院指导(时间: 4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与学生共同模拟出院情景,演示出院指导步骤与要点。 2.健康教育要点: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3.播放电教,学生分组再练习。 4.随机抽查一组学生演示,学生自评,教师点评。1.学生思考讨论 2.分组练习案例1患者出院指导的方法和要点 3.学生自评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危重病人的监护和护理技术等。以下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急危重症的概念和分类: 1.急危重症的定义:急危重症是指在短时间内进展迅速、威胁生命的疾病状态。 2.急危重症的分类:按疾病类型可分为心血管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急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急危重症、感染性急危重症等。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技术: 1.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的监测与评估。 2.呼吸功能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呼吸音、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的监测与评估。 3.血液监测: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液PH值、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与评估。 4.心电监测:包括心电图的监测和解读,监测心率、心律、ST段变化等指标。 5.胸部X线片和CT扫描:用于评估肺部状况、气胸、肺水肿等。 三、急危重症疾病的护理和治疗:

1.心肺复苏:包括良好的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包括基础生命支持和 高级生命支持。 2.疼痛管理:及时评估和缓解疼痛,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并监测疗效。 3.气道管理: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使用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4.感染控制: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包括手卫生、使用无菌操作等。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肠 内或静脉给药。 四、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和药物监测: 1.抗生素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进行合 理的抗生素治疗。 2.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结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扩血管药、补液药等。 3.药物监测:监测重要的药物浓度,如抗生素、镇痛药和肌松药物等。 五、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支持: 1.提供情感支持:积极沟通,关心患者的情感需求,减轻焦虑和抑郁感。 2.预防和管理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提供适当的镇静和止痛药物,以减 轻患者的不适。 3.安抚家属的情绪:及时向家属提供病情信息和治疗进展,减轻家属 的焦虑和压力。

急危重症护理复习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 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 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科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3院前急救:是指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员现场医疗救护, 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4.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反射器喉痉挛引起篁息和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 5分诊的定义:分诊是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地评估与分类对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 诊的技术 6 .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在同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的解剖部 位或器官受到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者。 7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8 .潮气量(VT)是指:在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是呼吸容量中最常用的测定项目之一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强调急诊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2 .毒物进入体内途径,毒物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和血管)等途径进人人体。 3 .未确诊的急腹症病人遵循“五禁四抗〃原则:“五禁〃即禁食、水,禁用止痛剂,禁用热敷,禁灌肠及使用泻剂,禁止活动;"四抗〃即抗休克,抗感染,抗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抗腹胀。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院前急救的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近后远)答: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病房救护;灾难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研研。 2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①立即使伤员脱离危险区: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②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③急救与呼吸同时进行④争分夺秒,就地取材⑤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⑥搬运写医护一致性⑦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 3.急性中毒的急救 答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③促进吸收的毒物的排出④特效解毒剂的应用⑤对症治疗⑥护理措施,洗胃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症,禁忌症,做好洗胃的准备工作;观察生命体征。急性中毒者卧床休息,腐蚀性毒物重毒者应早期给予流质饮食。 4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人的急救66护理措施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教案 长治医学院 2015年 5月9 日 授课对象系别(专业)护理学本章节授课时数 1 年级、班次2010级1.2.3班人数103 授课章节第五章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教学目标识记: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的概念理解: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及用药监护 掌握: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技术 教学内容导言 一、基础生命支持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三、延续生命支持 3min 15min 15min 7min 教学重点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 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 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外作业或思考题1.心肺脑复苏不同阶段的抢救重点。 2.简述心肺脑复苏时用药原则和方法。 参考资料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 授课教师:景丽职称:主管护师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基础生命支持 概念: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即CPCR中的第一个阶段的ABC三步。又称初期处理或现场急救。 目的: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指心跳、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但尚存在心肺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约4分钟)。 步骤: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畅通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C:circulation)和转运等环节,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把过去的ABC改为CAB. (一)判断并启动EMSS 1、判断病人反应:在判定事发地点易于就地抢救后,快速判断。要轻拍重喊,不可用力摇晃病人(以免加重骨折等损伤,如果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脊髓损伤的病人不适当的搬动可能造成截瘫),检查要在10秒以内完成。 2、检查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要超过10秒(5-10秒之间)。1岁以上的病人检查颈动脉,1岁以下的婴儿检查肱动脉。 3、启动EMSS:一旦判定病人意识丧失,无论能否肯定有无循环,急救人员都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呼救。 (二)开始复苏时病人体位 复苏体位: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如果病人面朝下时,应将病人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 (三)循环支持(C) 1、心前区捶击: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前,予以迅速心前区捶击,可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通路,心室颤动转为较稳定的节律。但心前区捶击只能刺激有反应的心脏,对心室停顿无效,也不具有胸外心脏按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心前区捶击对心脏骤停无脉者而一时又电除颤器可供立即除颤时可考虑使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 3、学生能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能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 2、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

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材料 1、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 2、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 3、教具:演示用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讲解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讲解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 5、总结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六、教学评价 1、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对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估、诊断和护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大学急重症护理教案

大学急重症护理教案 大学急重症护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急重症患者的情况评估和护理方法; 2. 学习各种急重症病情的特点及其护理处理; 3. 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如ECG监测仪器、呼吸机等; 4. 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急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 (1)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2)对意识、瞳孔等神经系统的评估; (3)对肺部、心脏、肝肾等各系统的评估。 2.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护理 (1)了解心肌梗塞的病情特点; (2)掌握ECG检查方法,了解心肌梗塞的ECG诊断; (3)掌握紧急抢救措施,如立即行溶栓治疗、给予血管扩张剂等;(4)掌握后续护理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预防二次发作等。 3. 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 (1)了解呼吸衰竭的病情特点,掌握诊断方法; (2)掌握呼吸机使用,进行呼吸支持; (3)掌握氧疗的相关操作; (4)掌握支护疗法,如镇静、咳痰、胸部物理治疗等。 4. 中枢神经系统突发病的急救处理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突发病的病情特点,如脑出血、脑梗死等; (2)掌握紧急抢救措施,如给予神经保护剂、降压降脑压等; (3)掌握后续护理方法,包括对神经系统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等。 5. 严重感染的急救处理 (1)了解严重感染的病情特点; (2)掌握抗感染治疗,如采用抗生素等药物; (3)掌握血流动力学支持的相关方法,如液体复苏、利尿、补充电解质等; (4)掌握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6. 休克的紧急抢救处理 (1)了解休克的病情特点,掌握诊断方法; (2)掌握血流动力学支持的相关方法,如液体复苏、心脏支持药、利尿、补充电解质等; (3)掌握休克抢救的时间节点及疏导患者家属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讲解等。 四、评价方法:学生出勤、参与课堂讨论、模拟操作评分、结合本学期学习成果设计策略、教案设计等。 五、教学资源:ECG监测仪器、呼吸机、模拟人体模型等。 六、教学计划表: 周次\t教学内容\t教学方法\t教学时数 第1周\t急重症患者病情评估\t讲授/案例\t1课时 第2周\t急性心肌梗塞急救处理\t讲授/模拟操作\t2课时 第3周\t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t讲授/模拟操作\t2课时 第4周\t中枢神经系统突发病的急救处理\t讲授/案例\t1课时 第5周\t严重感染的急救处理\t讲授/小组讨论\t1课时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 教案标题: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熟悉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 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和护理技巧。 4.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 1.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伤等。 3.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等。 4.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操作等。 5.急危重症护理的护理技巧,如药物计量、输入输出监测等。 6.护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示范法:通过模拟患者情况,演示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的操作。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护理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兴趣。 2.讲授:详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包括其病理生理过程和护理要点。 3.示范:通过视频或幻灯片演示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 第二课时: 1.复习:学生回答第一课时课后阅读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等操作流程和要点。 3.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评估技术的模拟操作,互相观摩和点评。

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归纳

院前急救的任务:包括对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以及急救知识的普及等 1.急诊留观室和急诊病房护士与病床之比为0.5:1,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 2.5〜3:1,急诊患者与护士比例为10:1。急诊科应有固定的急诊医生,且不少于在岗医生的75%。急诊医生需3年工作经验。 2.急救绿色通道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 检伤伤: 检伤分类原则:①简单分类,快速治疗;②优先救治病情危重但有存活希望 的伤员;③没有存活希望的放弃治疗;④有感染征象的及时隔离;⑤动态评估 START分类方法:即简单分类、快速救治。根据对伤病员的通气、循环和意识状态进行快速判断,将伤病员分为红色组(立即处理、1h内)、黄色组(延迟处理、2h内)、绿色组(轻伤)、黑色组(死亡)。 强调在每位伤病员身上评估和处置的时间不超过30秒。 START分类流程:行走、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为界)、脉搏、意识。P32 4 检伤分类的标志:红色(危重伤、1h内)、黄色(中重伤、4〜6h)、绿或蓝色(轻伤)、黑色(致命伤)。 1.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 2.五级分类:I级-危殆: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救治,颜色色。 II级-危急: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在15分钟内给予紧急处理,颜色为橙色 m级-紧急: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生命体征稳定,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 钟。颜色为黄色。 W级-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预计没有严重并发症,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颜 色为绿色 V级-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时间以不超过4小时。颜色为蓝色。 3.分诊程序:分诊问诊,测量生命体征,分诊分流,分诊护理,分诊记录 4.分诊注意事项:1先抢救后补手续2不一定经过分诊处才能进抢救室3保证分诊准确,合 理利用资源4分诊错误,按首诊责任制处理5遇成批伤员报告上级 第八章 1.心搏骤停(S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完整word版)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重点

简答题: 1何谓ICU?ICU的基本功能?ICU救治要遵循那两个基本原则? 答:ICU是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缩写。 ①有心肺复苏能力;②有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③有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监测能力; ④有紧急心脏临时起搏能力;⑤有对检验结果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⑥有对各脏器功能长时间的支持能力; ⑦有进行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的能力;⑧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及操作技术;⑨转送病人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ICU救治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黄金时段的救治;第二是由接受过完整复苏及各项生命支持技术训练的专门医师及危症监护医师从事救治。 ICU的收治对象有哪些? 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经过集中强化治疗和护理,能度过危险期而有望恢复的各类患者。 2、对ICU病人进行肾功能监护时,对尿量的改变如何判断? 答:尿量的变化是肾功能改变的最直接的指标,对于ICU病人来说,临床通常要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平均为1500毫升,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 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时,为肾血流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时称为少尿,表示有一定程度肾功能损伤.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为无尿,是肾衰竭的基础诊断依据。 急诊科一般需要设置哪些诊室? 1、预检分诊处。 2、急诊专科诊室。 3、急诊抢救室。 4、急诊监护室。 5、急症观察室。6急诊手术室。7、注射室。8、处置室、9、隔离室。10、辅助科室。 3、休克病人临床常见病因? 答:1.血容量不足 2.创伤、感染 3。过敏 4.心源性因素 5。神经源性因素 6.其他,如内分泌紊乱、血流阻塞等 4、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答:1。立即终止与毒物的接触 2。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 4.应用特殊解毒药物 5。对症与支持治疗 5、院前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答:1。先救治后运送 2.急救与呼救并重 3.先复苏后固定 4。先止血后包扎 5.先重伤后轻伤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院前急救护理要点包括哪些内容? 常规的院前急救要点包括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系统功能、维持循环系统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汇总-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 一、名解 1、P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2、P5-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和途中监护等环节。 3、P9-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4、P10-心肺复苏(CPR):指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最终恢复心脏自主搏动,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最终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使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坏、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完整的CPCR包括三个环节: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支持(ACLS)和心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PLS)。 5、P28-淹溺: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或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 6、P31-中暑(又称急性热致疾病):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 7、P32-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以高热(直肠温度≥41℃)、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 8、P61-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功能,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9、P88-ICU(重症监护室):专门收治危重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单位 了解:P88-综合ICU:是一个独立的临床业务科室,受医务部直接管辖,收治来自各科室的危重病人。 P89-专科ICU:专门为收治某个专科的危重病人而设立。一般是临床耳机科室所设立ICU,如心内科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呼吸内科监护病房(RCU)、新

护理知识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教案

教研室护理 教研室主任 教师冯爱萍课程护理学 基础 专业班级 10级护理5、9、10班周次十五课次 29 单元及课题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第一节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第二节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工作管理、 心肺复苏) 授课方式讲授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 引入新课 1.患者男性,35岁,因在高温下持续工作10小时,现意识不清 入院,查皮肤湿冷,血压70/50mmhg,T37.2℃,R116次/分, 呼吸24次/分。思考:分析给出首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 如何实施救治?(病情观察,支持性护理) 2.讨论: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外危险情况如溺水、触电等首先 你会怎么做?我们是否会应用一种或几种抢救方法?思考:在 抢救过程中,如何提高成功率?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用几次课来学习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及支持性护理心肺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难点: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及注意事项

本次课应达目标 学生能正确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能口述出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操作步骤 学生在遇到危重病人时能争分夺秒的正确进行抢救 教学评价及作业 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有哪些? 抢救室的物品管理应做到哪“五定”?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三个基本步骤是什么?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续页)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时间

危重病人的病 情评估导入新课 第一节危重病 人的支持性护 理 一、危重病人的 病情评估 (一)一般情况 1.表情及面容 2.皮肤及黏膜 3.姿势及体位 4.饮食及营养 5.呕吐及排泄 (二)生命体征 1.体温 低于35度:休 克及衰竭等;突 然升高:急性感 染;持续不升和 高热不退:病情 严重 2.脉搏 小于每分60次 提问复习导入 由日常生活中遇到意外 危险情况引入到学生未 知的病情评估等知识学 习中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精讲 生命体征是病情最直接 和外在的表现,可以通过 表象观察本质。 5min 5min 5min 5min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案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的概念;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研究范畴、学科特点与要求 (二)主要内容 定义: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病救护、灾难救护、战地救护、中毒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三)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 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 2.院前急救的概念; 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普及社会急救;完善卫生法律法规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科学管理急诊科工作;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战地救护 (二)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本章节课后思考题 第二部分院前急救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熟悉:院前急救任务的重要性、特点;转运与途中监护。 掌握:1. 院前急救的原则; 2. 现场救护要点; 3. 急救技术的应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第五版 (全部章节)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能力要求。 3. 了解急危重症护士的培训和资质认证过程。 4. 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概况。 二、教学内容: 1.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3 分钟) a. 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b.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2.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及能力要求(4 分钟) a.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 b. 急危重症护理能力要求 3.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5 分钟) a.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b. 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4.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8 分钟) a.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b.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况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工作特点、能力要求、培训及资质认证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概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急危重症护理的某个方面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 1.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 2.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 3. 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通过一个典型的急危重症护理案例,引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9 分钟): a.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3 分钟) b. 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特点及能力要求(4 分钟) c.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5 分钟) d.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8 分钟)

3. 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急危重症护理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享经验和观点。 4. 总结与反馈(5 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六、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和报告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作业,如阅读文献、撰写心得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工作特点、能力要求、培训及资质认证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概况,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护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急重症护理学教案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 班 授课日期2012年9月3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1次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EMSS概念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于院外急救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明了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难点: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 教学内容 及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5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 20分 一、概念 二、研究范畴 一院外急救二院内急诊救护 三危重病救护四灾难救护 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第二节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25分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0分第四节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5分 课堂小结 5分 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 作业 1.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2.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 一、概念 二、研究范畴 ★ 一 、 院外急救 二 、 院内急诊救护 三 、危重病救护 四 、灾难救护 五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第二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 概念★ 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第四节 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课后记 板板书书设设计计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 7班 授课日期2012年9月4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2次 章节名称第二章院前急救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 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院前急救概念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院外急救原则急救病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伤护伤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 院前急救概念原则难点: 院前急救原则 教学内容 及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5分第二章院前急救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10分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 15分 三、院前急救的任务 10分 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10分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 一、西方国家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20分 二、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15分课堂小结 5分 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 复习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