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成效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前进行的紧急救护。院前急救时间短、情况紧急,院前急救成功与否是决定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加强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2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01岁,中位年龄50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30例,颅脑外伤12例,骨折18例,软组织挫伤17例,心脏病12例,酒精中毒7例,其他29例。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207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02岁,中位年龄51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1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65例,颅脑外伤29

例,骨折43例,软组织挫伤52例,酒精中毒22例,心脏病21例,临产妇7例,腹部外伤10例,溺水5例,其他31例。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内容的管理。

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的体能、抢险等训练,以模拟病例、医护合作的演练方式经常性地进行模拟性院前急救演习,不断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使护士接到紧急任务后能迅速出发并赶赴急救现场实施有效准确的救护。

信息的掌握24h专人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接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伤员的详细接车地址、伤员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

保证急救物品的齐全及完好严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外借急救物品、器材;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物品做到定位放置,专人检查,专人管理、维护保养;使用后及时补充,做到班班交接;不断完善救护车内通讯设备条件,保证在途中能够与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现场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准确了解急救患者的去向。

规范现场急救制度要求急救护士到达现场需保持

冷静的头脑;做到“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迅速完成必要的基本检查,针对性地按照从头、颈、胸腹、脊柱、四肢顺序进行,切勿漏查;及时鉴别分类,并针对不同病情实施有序的院前急救,包括给予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实施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内插管、气道开放、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气胸减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初步评估和体检过程中进行。对那些平素身体健康,因触电、溺水等意外伤害的患者,抢救要有足够的时间,心肺复苏的持续时间至少要在30min以上。

规范运送途中的急救制度①院前急救中的患者转运要采用先“救”后“送”的重要原则,而且本着患者自愿、就地就近、专科优势的原则。凡是拨打急救电话的患者,都必须进行认真检查,有疑问或可去可不去医院都必须做进一步排查,原则上都要转送医院。②熟练掌握在不同条件下搬运患者的方法和技巧,如对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正确方法是:急救员面向患者,表明身份;安慰患者,告知患者勿动,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动作统一协调,整体搬运伤者平躺于脊柱板上,并用

扣带固定好胸、腹部及四肢,松紧度以放入2横指为宜;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患者脊柱成一条直线。③转运途中要勤问、勤查、勤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各种管道情况,并随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

效果评价

观察和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和急救成功率。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等于呼叫出车反应时间及途中时间。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和急救成功率的差别。

2结果

两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和急救成功率的比较。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的观察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急救成功率得到提高,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文献资料、咨询相关医护专家、结合医护人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护理路径制定完成后,邀请医院护理部、急诊科等部门专家审核通过后方可运用于临床实践;

实践前由急诊科护士长向全科护士讲解护理路径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发放相关理论资料,由每位护士进一步自学,在学习期内组织3次护理路径模拟实践操作训练,使每位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路径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①建立急救出诊的快速反应机制,急诊科在接到呼救电话后1min内出车,护理人员在车上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家属患者发病前是否有乏力、发热、胸部不适、心绞痛等急性心肌梗死先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通过家属描述快速判断患者病情,根据病情情况指导家属实施家庭急救,并告知家属在预定位置接车;

②出车前提前确保救护车上急救药品的品种、数量完好;③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观察患者的曈孔变化与神志情况,监测患者心电图AMI的典型改变和各项生命体征,所有患者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在初步确诊后立即对患者予以持续氧气吸入以帮助患者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缩小或控制梗死面积,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予以有效止痛剂以及时缓解胸痛;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除对生命体征加以监测外,同时应加强输液速度、肺部啰音观察,心源性休克者应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四肢皮肤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血栓及栓塞

形成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下肢,同时对呼吸、下肢皮肤、肿胀及有无疼痛等加以观察。急救后入院患者也都经血清心肌酶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④转运途中持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重点是患者的意识、曈孔、呼吸及心率情况,继续维持静脉通道以及给予持续的药物治疗,另外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医护人员在转运途中提前告知急诊科做好应急准备,简洁准确地交代患者病情,以便患者到达医院前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和相关人员的安排,制定抢救方案;⑤在患者到达后做好交接工作,向接诊医护人员详述病情、既往病史以及急救用药情况,以保障抢救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⑥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缓解家属的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保持急救现场安静,配合治疗。

评价指标比较

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对实施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①急诊抢救时间:患者进入抢救室的时间至离开抢救室准备转运到病房的时间;②患者存活率:通过抢救病情初步稳定并转运至病房的例数;③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主要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急性闭塞、心源性休克等;④患者住院时间;⑤患者满意度:采用Linkert5分法计分,将评价指标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赋予不同分值,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不满意:1分。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P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实施,对各医院的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本院急诊科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急诊科实施院前急救的18岁以上患者400例,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患者。对照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18~89岁,平均(±)岁。疾病类型:外伤62例,内科系统疾病110

例,其他疾病28例。研究组男101例,女99例,年龄18~91岁,平均(±)岁。疾病类型:外伤76例,内科系统疾病102例,其他疾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急救中心护士接到急救电话,问清出事地点及接车地址、联系电话,立刻通知急救小组成员,同时迅速准备急救用品。4min内救护车出发,到达现场后,迅速给予就地紧急救护,急救中心的功能包括急症诊治、急诊抢救、急诊监护、急诊留观、急诊手术等。

研究组成立院前急救护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接听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小组其他成员,迅速到达呼救现场对患者实施救治。

小组设置设组长1名,由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员由8~10名组成,相对固定,半年或更长时间轮换1次,要求人员在急诊工作2年以上,经过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组员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并与科室实际情况、个人特点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做到人尽其才,人人参与管理,使院前急救每一个细节的护理管理得到落实。

组长职责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制订

本专业小组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计划;书写流程和指南,评估组员的工作质量,评价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指导组员的工作和临床教学。每月组织1次在科内分享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体会或各自的管理心得、特殊病例讨论、总结经验等,持续改进管理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活动做法①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小组成员每班登记院前出车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以及院前抢救成功的案例等,如记录出车超时,物品准备不齐,患者投诉,转院未书写知情同意书、院前抢救记录缺陷、未详细病情评估及途中的监测观察,无一定的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沟通不到位等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在现场、途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处理结果等。每个成员上班前阅读登记本,举一反三,减少同类问题的发生。组长每月对本小组工作质量进行1次评价,收集问题和意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从接听“120”电话、现场、中途突发事件处理以及转运途中与院内沟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及改进建议。会后将讨论内容以PPT形式向全科护士汇报分享,特别是带有共性问题或具有示范意义的病例,从而规范护士的专业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②制订护理管理制度小组成员参与制订和改

进院前急救转运安全制度、院前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制度、院前急救抢救流程及操作手册、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建立出车物品登记本、出车班交接本及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评价表。③落实培训工作小组组长每月组织成员业务学习1~2次,内容包括《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内容,院前急救的各项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的配合、止血、包扎和搬运,以及车载所有急救仪器的使用等;常见急诊抢救程序、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原则和程序、院前急救中急救的配合及途中患者病情观察与处理方法、院前患者安全管理、情景模拟突发事件演练等,最后通过护士长考核。通过培训,培养院前急救护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提高急救技能。

评价指标

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实施前后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包括救护车到达时间,服务态度,救治水平等)、出车时间(从接听急救电话起至救护车出发执行任务的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出诊超时,急救药品、设备准备不到位,现场救治措施不当,沟通不到位,监护不力等)进行比较。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实施院前

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后两组患者出车时间、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与t检验,检验水准a=。

2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出车时间、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均P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提升团队绩效的方法之一。院前急救专业护理小组的成立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院前护士有更多的空间交流和讨论,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进,完善制度,从而提高管理水平。设院前专业小组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小组成员积极关注在临床中本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讨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服务品质。同时本小组成员通过定期的知识、技能及情景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培训,熟练掌握院前急救的各项技术;定时组织护理查房、每月1次分享报告会等,使护理人员从专业、管理、教学、护理科研等方面得到锻炼,从整体上提高护士的各项能力。结果显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实施前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均P<)。

4结论

综上所述,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出车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使院前急救质量得到提高,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院前护理服务。

作者:洪小英,李娜,周玲,王根群,黄超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630)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共3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成效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前进行的紧急救护。院前急救时间短、情况紧急,院前急救成功与否是决定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加强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2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01岁,中位年龄50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30例,颅脑外伤12例,骨折18例,软组织挫伤17例,心脏病12例,酒精中毒7例,其他29例。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为实验组,男207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02岁,中位年龄51岁;疾病类型:心跳骤停15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65例,颅脑外伤29

例,骨折43例,软组织挫伤52例,酒精中毒22例,心脏病21例,临产妇7例,腹部外伤10例,溺水5例,其他31例。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以下内容的管理。 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的体能、抢险等训练,以模拟病例、医护合作的演练方式经常性地进行模拟性院前急救演习,不断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使护士接到紧急任务后能迅速出发并赶赴急救现场实施有效准确的救护。 信息的掌握24h专人值班,坚守岗位,随时接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伤员的详细接车地址、伤员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 保证急救物品的齐全及完好严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外借急救物品、器材;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物品做到定位放置,专人检查,专人管理、维护保养;使用后及时补充,做到班班交接;不断完善救护车内通讯设备条件,保证在途中能够与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现场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准确了解急救患者的去向。 规范现场急救制度要求急救护士到达现场需保持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关键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急救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情况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要提防频繁的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妥善处理出血创口,防止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加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救护理论文:浅谈护理工作在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及防范措 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1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 1.1 出诊前常见隐患 1.1.1 接听“120”电话或者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特别是同一地区有重地名时,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的救治。

1.1.2 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基层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1.1.3 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护士出诊忘记带听诊器、氧气枕,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病人病情危重或猝死,忘记带听诊器无法听心音判断心脏情况,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氧气筒未及时充足氧气,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 “120”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 “120”出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专科病人护理知识欠缺,对病人护理不当,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员正确搬运病人,脊柱骨折病人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传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和急救车的感染。 1.2.3 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外伤骨折病人未及时止血包扎固定造成途中颠簸加重病情,胸腹部内出血病人现场未及时作恰当的处置,造成严重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 1.2.4 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病情的危重

护士院前急救 论文

护士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对发生在医院外的正在或将要危及生命的危重病症、创伤和意外,进行及时的抢救,使之迅速脱离危险或延长生命的医疗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院前急救护士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才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将急救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简述如下: 1急救管理作用 120急救时刻体现一个“急”字,急救人员要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就是命令”的急救意识,尽量缩短从接诊到抢救的时间。因此,急诊室要设立急救物品准备室,由专职护士管理,院前急救护士应提前15分钟接班,检查救护车上的药品、物品的准备情况,抢救仪器性能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为了在抢救中忙而不乱,急救药品、物品、仪器应定数量、定位置、定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时消毒灭菌,定期进行清洁、维护、保养,使急救人员接到报警后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出诊,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有效救护作用 2.1 救护车接到的病人,多数病情危重、复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在事故发生、发病的最初几分钟、十几分钟,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1]。在此时

间内,抢救及时、准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急救护士配合医生进行现场抢救,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如吸氧、吸痰、洗胃、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给予各种药物治疗等。 2.2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士既要承担护理技术操作,也要完成部分诊疗工作,给予病人必要的应急抢救措施,如对开放性伤口用无菌棉垫压迫固定,肠管外露用无菌盐水保护肠管后再用无菌换药碗覆盖保护,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注意防止休克、感染和止痛,并保持气道通畅。 2.3 收集病史和相关信息,做出护理评估[2]。急救护士根据伤病员个体反应出来的客观指标,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针对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急救护理评价是一个动态而相对短暂的过程,护士一边实施一边评价,以满足伤病员的急救护理需求。 2.4 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通过护士亲切的话语、熟练的动作,以及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全方位给予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对于危重病人,护士应随时告知病人或家属的病情,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项目,如吸痰、气管插管、运用约束带、输血、导尿等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或家属,以取得理解配合,保证抢救工作的安全进行,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论文-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摘要:院前急救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 :院前急救发展方向思考 1 院前急救专业发展方向 院前急救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医学学科,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衰竭,慢性病急性变,各种创伤的初步处理,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一门新兴专业。它不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把重点放在处理病情的急性阶段,为以后诊治创造良好条件和在发生突发灾难或大的疫情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上。故在对疾病的处理上与院内医疗存在很大差异。诊疗程序,使用药物,抢救手段也不尽相同。其院前抢救目的不是治愈疾患,而是稳定生命体征,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减少伤残率。为此必须大力坚持院前医学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诊疗规则。不断开展新技术,以求达到快速正确的诊断,准确细致用药,强化医疗监护,控制医疗质量,使院前急救水平逐步达到院内急救水平,从而更多的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公众急救 意外伤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意外伤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后遗残疾率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约70万人,

浅析院前急救-临床医学论文

浅析院前急救-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院前急救 ,关键词,院前急救;重要性;特点;任务;原则 TheHospitalGaveFirstAidBefore 院前急救是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1重要性 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向人们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h内,较佳急救期为24h内,延期急救期为24h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in,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2,。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对一些危重病人而言,倘若没有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所争取的分分秒秒和以上这些关键时间,医院内设备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难起死回生。另外院前急救也是社会应急、防御天灾人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院前急救是急症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在时间观念上必须确立分秒必争的意识。 2特点 由于院前急救的任务对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 2(1突发性 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病人,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

分散的、有时是集中的。病人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2(2时间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另外,紧迫性还表现在伤病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要求迅速得到救护。 2(3艰难性 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赶赴现场要随身携带急救箱。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有时病人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不便操作、现场及运输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有时事故现场险情未排除还可能造成人员再受伤等。 2(4多样性 呼救的病人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各科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病人可能有明确诊断的,也可能是尚无明确诊断而且病史不详的急症病人。特别是对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的病人,要求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及紧急处理,尤其是对症治疗。 3任务 平时病人呼救(主要、经常性任务);灾难或战争遇难者急救;特殊任务救护值班:指当地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等救护值班。执行此项任务要求加强责任心,监守岗位;通讯网络中心与枢纽作用:通讯网络包括三方面: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的联络,二是急救中心与所属分中心、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三是急救中心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急救中心承担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枢纽任务;急救知识的普及,现场急救和CPCR的培训。

急救护理论文

浅谈急救护理之护士综合能力培养 【摘要】急救护理是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护士又是急救工作的基本力量.它的任务是更快更有效地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并随时应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急诊科是医院第一线的最前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阵地。急诊病人来医院就诊,多是病情严重、生命危笃者。在抢救治疗中,护理质量的还坏,直接影响到疾病抢救的成败和病人的安危。因此,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有效的节约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个人多年的急救护理方面工作经验,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理念,就心理素质和急救意识,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提高护士护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急救护理急诊科护士综合能力 一, 影响急救护理水平的原因分析 急救护理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三个部分,三者密切联系,对病人病情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环节的工作和急救护理水平都关乎病情的变化和病人的安危.但在现实条件下,急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硬件设施还有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急救的质量水平.具体表现在: 1 急救硬件设施方面不足 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出诊使用器具不齐全,急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如气囊漏气等情况的发生;急救所需器械材料不够,

诸如氧气,吸引器压力不足等,另外车载设备不齐或者一些车载设备达不到应用要求,在多头车辆出诊高峰期,,车辆,司机,医护人员短缺现象多发,导致延误现象时有发生. 2 医护人员方面分析 医护人员是急救过程中的最大主观因素.急救过程实施的是否顺利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急救人员的事前处理能力和事中对突发时间的应对能力决定着急救工作的成效.而在实践操作中,医护护理工作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有效的更快更准确的实施急救.主要体现在: 急救意识,医护责任心不够强,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急诊科护士没有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以及应急反应能力.没有练就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和迅速稳健的工作作风.对待急诊室的伤病员的伤情没有准确的预见性,平时没有做好各项有关抢救准备,临时慌乱难以给病人及家属强有力的心理护理与安慰,甚至造成对病人病情的延误. 医护人员临床急救技能不够熟练.进行院前抢救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重较急,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随时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病人家属心情紧张、焦急,希望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就开始快速有效抢救。如果医护人员对病人检查抢救不得力,就容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容易出问题。有的医护人员抢救技术不熟练,如静脉穿刺数次才成功,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练等,都会直接影响院前抢救的质量。 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不够扎实,理论与实践没有做到完美结合,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