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年开始发布绿皮书,到1981年发布第一次特别报告书,英国队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研究才有了较为官方和正统的研究。在英国国家审计署的《绩效审计手册》(2003年版)的附录中专门有一节是“风险管理”,文中认为不同的审计项目具有不同的风险,其相应的管理方法也会随变化。加拿大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从1973年设立了威尔逊委员会,检查审计长公署的职责及其与政府部门和机关的关系、报告程序和确保公署独立性的手段。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既有令人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这许多问题。而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脚步,使我国的绩效审计体系得以完善。而我国在理论研究上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尽快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0.3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的题目为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本文的核心为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控制及其方法,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为基本点。因此本文结合两个研究对象的共同点作为基础的理论概述,而在绩效审计风险阐述中则与其他审计风险相对比,列举出不同之处,再进行风险成因分析。最后在进行论文观点概述时不仅包含绩效审计自身的特点和他国经验,更是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特殊性。本文以原有的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当今的经济背景的客观现状为依据,通过网络文献,经济报刊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有效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风险进行成因分析,并借鉴了国外政府绩效审计有关风险控制的经验,最终给出了本文观点。

1 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概述

1.1 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含义

作为一个概念,绩效审计在各国有着不同的说法,名称也各不相同。在美国,被称为绩效审计,英国将其称为货币价值审计,加拿大的表述则是综

合审计,瑞典称为效果审计1。我国将这种类型的审计称为绩效审计。在我国,绩效审计被定义为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综合合起来得到的产物,这样才能更为准确概述绩效审计的含义。绩效审计风险,它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的一方面,是指审计主体级有关审计人员在政府绩效的审计中采用了错误的程序或方法对审计对象做出了错误的评估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以至于受到了利益相关者的批评和控诉。另一方面是指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的对象或与其相关利益人在基于客观情况下,认为审计机关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由此对审计机关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

1.2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1.2.1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都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出总体结果。不管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误差,这误差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的可能性。政府绩效审计也是如此。即使是详细审计,经济业务的不断变化、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一致。因此人们只能在客观现实中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减少误差和降低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1.2.2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引起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是多方面的,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活动的每一环节中。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薄弱、重要的数字遗漏、审计抽样方法的局限性、审计项目的流动性等。审计风险的普遍性是指审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它存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和环节。

1.2.3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行为偏离独立审计原则的规定,出现了错误判断,但并没有造成损失,没有被追究相关的审计责任,则说明这种风险是潜在的,但不是不存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并不是一定存在的,只要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便能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其风险的出现。

1“绩效审计”的名称众多,在后面会有论及,此处先不加区分地将对“效益审计”、“综合审计”、“VFM 审计“等表示绩效审计内涵的指称都归入”绩效审计“,一并列入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2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2.1 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在我国,审计的执行者为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审计客体是指接受审计人员的承担者,即被审计单位。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影响因素通常是人为影响的,能通过努力去改变影响程度。2(1)审计主体因素

①审计人员缺乏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足

审计工作具有严谨性,这个性质要求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某些审计人员缺乏道德意识,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时没有自控能力,因接受利益而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勾结而做出审计造假事件,又或者某些审计人员因工作能力不足,工作不严谨,粗心大意,出现数据差错、程序不足等导致审计风险的形成。

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采用正确的审计方法

国际上普遍推行风险导向审计这一先进方法,但我国大多数审计机构仍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这一方法中审计取证依赖于会计账簿和报表,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中没有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工作不规范,审计证据要素不全,过程不合规、忽视辅助证据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忽视被审计单位内部审核意见、审计资源利用不恰当等都能导致审计证据不可靠,形成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因素

①政府内部控制不健全

如果政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轻视财务工作,会加大控制风险水平,而会计核算的信息出入与错误,会加大审计风险。

②管理层舞弊行为

管理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用错误的财务信息来隐瞒审计单位,对公司投资者和债务人造成伤害的舞弊行为。被审计单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被高级管理层无视或逾越而人为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大大影响审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2谭劲松《试论国家审计风险》,1999第06期。

2.2 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客观上,审计风险受社会上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不可人为逆转的环境因素。审计风险一般受以下几个客观因素影响:(1)法律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仍有法律漏洞,而且有些法律界定不够具体明确,审计活动中涉及很多法律法规,而且法律法规一直在变动,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掌握审计活动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客观因素都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审计差错而形成审计风险。

(2)社会环境因素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不仅会给审计对象带来损失,而且还会被追究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这种状况的存在会使得审计人员消极应对,以避免承担责任,使审计风险加大。基于社会上多方利益因素,审计人员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而且审计报告的公开使得人们对审计期望值变大,而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出现的期望差也能导致审计风险。

(3)经济环境因素

21世纪,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审计人员也从传统的审计工具过度了电子等高科技审计工具的使用。而且经济环境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提供新的会计信息,处于不断变动的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也呈现不稳定性。

3国外绩效审计风险防范的经验借鉴

3.1美国绩效审计风险防范的经验介绍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通过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颁布相应的审计法规,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美国作为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发展,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①加速绩效审计立法和准则的制定,使得政府绩效审计有了规定执行范围和执行程序。②

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③建立更为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④加大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⑤加大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

4 加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绩效的内部审计

4.1.1 实习有效的内控制度

实行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一定程度保证,而任何制度只有在收到适当监督时才是有效的。治理层应该设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审计委员会组成内部审计部门以加强对内控的监督审查。审计委员会应在战略上给予指导监督,比如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外部独立式审计加强沟通、制定本企业内审条例规章制度等。

4.1.2 内审部门管理层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

内审部门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1)管理层是否有与绩效相关事项的风险评估程序,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各部门是怎么样进行信息沟通的以及对控制的监督;(2)管理层是否有效的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内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编制出相关报告,报送给治理层。明确管理层权利和义务,并将各类绩效纳入对管理层受托责任的业绩考核3。

4.2加强政府绩效的外部审计

4.2.1 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风险。

可靠性是控制风险的关键点和灵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过程中应有意识加强对其绩效评估政策、风险状况,在此基础上评估其面临的绩效审计风险,确定采用何种审计程序以及何时采用,在什么范围采用。4.2.2 加大审计队伍的培养

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学习培养,特别是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人员的学习培养,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避免无法按时提交审计报告加重政府会计主管官员的工作量。审计人员可以在现今已有的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理论基础下,分析出我国当前情况下审计管理存在的

3香港审计署采用英国审计署的称谓,将其称为VFM,但是在翻译成众位时称之为“衡工量值审计”。

不足,并进行改进。

4.3改善政府绩效审计效果

风险观念陈旧、风险意识薄弱、出现投机行为倾向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审计主体的地位导致审计人员失察,一个是相关监督约束和诉讼索赔的缺位,再一个是和有关利益挂钩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应该对审计人员强化受托责任、公共服务等理念,既要谦虚谨慎,履行责任,又要戒骄戒躁,服务公众。针对第二个问题,一方面应该在审计体制改革中完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该让审计人员意识到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了解的日益加深,以及法律、传媒等社会服务的日益发达,都能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形成监督或提起诉讼。第三个问题,一方面归于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和审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失败的风险估计不足,应该教育审计人员秉持谨慎原则,并熟练掌握科学评估审计风险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宋生,2006:《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罗美富、李季泽、章柯,2005:《英国绩效审计》,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审计署外事司,《国外效益审计简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石爱钟,2002:《审计研究》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5]谭劲松,1999:《试论国家审计风险》,审计研究。

[6]谭民俊、周双玲,2010:《审计管理体制: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建设性功能弱化的根源》,经济研究导刊。

[7]王会金, 2001:《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的发展趋势》,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8]王晓梅,2007:《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风险分析》,审计研究。

[9]肖可,2010:《审计视角》,第2期。

[10]谢荣、吴建友,200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

[11]杨春花,2009:《财会研究》,第5期。

[12]英国国家审计署,2003:《绩效审计手册》。

[13]余春宏、辛旭,2003:《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4]张伏玲,1999:《认识国家审计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审计理论。

[15]张丽华市场经济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经济经纬

[16]朱湘萍、冯宪龙,2006:《政府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17]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2004:《绩效审计实施指南》。

[18]Audit-planning decisions. Accounting Review.

[19]Fifth ASOSAI Research Project,2000,Performance Auditing Guideline.

[20]GAO,2003,Govemment Auditing Standards.GAO.

[21]Houston,R,W,Peters,M.F,Pratt,J.H.The audit risk model ,bussiness risk and

[22]ICAEW, 2004,Guide to Professional Ethics.

[23]NAO of UK, 2008,Aunual Report 2008-National Audit Office of UK.

[24]OECD. 2004,Performance Auditing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ment.

X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政府的廉洁自律水平。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程度的增强,政府对于重大财政项目的管理评价更为严格,主要从资金绩效结果来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于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含义 所谓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就是指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效益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工作。通过严格、真实的审计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决策上的失误、损失和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督促,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规模越来越大,可用于分配、使用的财政资金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完

善及发展。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国家财政资金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我国的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反之,若是财政资金使用不恰当,就会造成资金流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财政专项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开展绩效审计可以督促用款单位合理使用好专项资金,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三)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本文由收集整理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审计,尤其是对一些重大资金项目的审计,能够真正揭示出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督促各用款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作用。 三、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晚、规范程度低 从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围绕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来进行,而对资金的使用绩效的审计却较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还缺乏明确适用的绩效审计体系。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 2.逾期债务多。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

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XX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XX-XX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 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 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签约法律风险控制三步骤(精)

签约法律风险控制三步骤 第一步、签约前的准备要充分。 1、评估签约的经济效益和法律风险。设立合同是为保障交易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明确签约的目的是什么,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理,可能产生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法律风险是否可控,最终能达到哪些预期目标,等等。只有正确评估合同的效果,才能对签约过程和合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把握。 2、查阅政府对交易有无特殊规定。政府往往对特定交易制定特殊规定,其中有限制甚至禁止的内容,例如能源领域对外资的投资限制、特殊商品的出入境限制等等,也有鼓励或保护的措施,如对高薪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对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保护等等。因此在签约之前应当了解相关规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保障交易顺利进行。 3、审查对方主体是否适格。一是审查身份,对公民就是公民是否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是否对合同标的有处分权。对单位就是审查对方是否有从事相关经营的资格和资质、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和真实存在,其与相关企业之间是何种关系,哪个主体有权签约,从而确定签约的适格对象。二是审查履约能力,即要查清对方现有的、实际的、真实的经营情况,了解其资产状况、技术水平、专业人员配备,确保对方有能力履行合同的相关约定。尽可能对其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资信调查。 4、准备签约的基础资料。在签约之前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协商或谈判,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如意向书、备忘录、会议纪要以及来往的传真、信件,这些都是签约的基础,也是以后发生纠纷可以向法庭提交的重要证据。所以应将协商过程中的文字材料归档并分类,作为正式签约的基础资料。 5、设计合同框架和条款。不同的交易,合同的繁简程度不同,对合同框架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投资合同往往采用几个主合同加十几个附属合同的方式,这样才能把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得细致全面。此外,签约各方应向律师、公司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咨询相关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业务发生纠纷的概率和纠纷的起因、种类,以便在订立合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合同条款。对于一些重要条款或特殊条款,如融资、担保、管辖等等,应当设计几套不同方案,供签约各方选择。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一、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具有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

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公共财政资金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有效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通常,我们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主要看专项资金支出数,累加后与上级下达计划指标进行对比,看资金是否全部支出,全部支出即视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没有被挤占、挪用,而忽略了该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即便在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也总是很委曲,其数据不够正确真实。实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要将重点放在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和调整增量部分上,下面对此仅提出几点思考。第一、在宏观思想上,要改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评价的宏观思想,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标准在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某项措施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方面多少有点成效,就被以为是成功的,而很少往考虑投进的大小和应该取得更大的绩效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一种潜伏的损失浪费,只有淡化经济增长指标,同时强化绩效指标,中国在未来几年才会从根本上进步经济发展的质量。对于绩效审计来说,应该从宏观上改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评价社会发展的思想,以绩效评估为准绳,全面客观公正地往评价一项改革措施,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只要相关经济指标有增长就给予肯定的思路,而应该看到应有更大增长的一面,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就业等社会因素,比如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财政资金投进进往,却没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这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二、确定审计标准,多将定性化的指标

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职员主观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绩效审计的一大特点。由于绩效审计对象的原因,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是同一项目,假如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无法避免地造成审计职员主观判定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往了绩效审计的公正性与有效性。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职员都需要在现场审计开始前,根据被审计项目的特点就衡量绩效的标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其主观随意性。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将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可以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在财务指标中,活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可以衡量项目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非财务指标评价中,可以采用“综合记分卡”等来作为绩效审计的衡量。总之,审计职员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绩效审计尚无地位,缺乏法律文件支持,对现有法规执行有不力一面,给审计实践带来风险;绩效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依据不足,因此,存在难度大和风险大的题目;在绩效审计中,事后审计的“马后炮”题目大量存在,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实施的时效性;绩效审计存在“缺位”和“越位”等不规范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地方财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举债进行城市建设,但随之而来的地方债务问题也日渐突出。而政府的负债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适度负债、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政府负债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管理失控、负债过度、违规融资的情况下,政府负债则将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财政预算正常执行的重大隐患。本文就西湖区地方债务(主要就城市建设引起的负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财政的角度提出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的建议与措施。 一、西湖区政府债务管理现状 近几年西湖区财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除了保障“吃饭财政”,每年只能安排7000万左右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06%。这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西湖区的城市建设资金基本上通过举债完成。政府债务在西湖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融资加快了西湖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步伐。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凸现。 据统计,至2006年12月底,区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4亿元(不含之江、各集镇指挥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96%,占全区

可用财力的比重为10.65%,各项指标均在风险控制范围内。然而西湖区承担着西溪湿地、古墩路等多项市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虽然建设资金由市政府明确以某块土地资金作为平衡,但在地块出让前,项目的建设仍需通过大规模融资完成。随着近年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地价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很大,隐藏了较大风险,一旦土地跌价,不能及时出让,将直接导致未来债务支付困难,资金链断裂,引发财政风险,因此融资风险不容忽视。 西湖区政府十分重视债务问题,在债务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一是摸清全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汇总各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核实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明确偿债责任。二是建立政府负债办公室,负责定期统计汇总全区负债数据、分析全区负债动态。负债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在统计汇总负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月报表制度,每月向区委区政府提供负债动态分析。三是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建设资金由建设主体负责筹措和平衡,谁举债谁负责。四是2007年试编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全面反映基本建设收支、借贷执行情况,做到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五是建立债务偿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由区委区政府与各建设单位负责人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将地方政府债务考核落实到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对各自项目管理和举债资金管理自成一体,封闭运行,集融资、建设、支付职能于一身。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对政府审计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及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政府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轻重不一 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 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审计报告向政府做报告后再向人大报告。这样的体制使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审计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还有些问题会被政府隐瞒不报。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浅谈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 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节约度进行监督,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 一、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具有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

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公共财政资金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有效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有效性作用尤为突出。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指出问题所在、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概要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发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督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其中:

美国企业对法律风险控制带来的启示

美国企业对法律风险控制带来的启示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受前一整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爆发的经济纠纷凸显法律风险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今年以来包括很多之前没有请法律顾问的外贸企业纷纷电话给本人说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的事情,甚至让本人直接把合同带过来签掉。本人不太愿意作一些拿了顾问费却不顾不问的事情,主动服务的意识还是有的。但是,本人有些顾问单位却是一年到头没有几个问题可以问,或者即使有问题却迟迟才让律师参与。企业的法律顾问的刚性需求,是需要企业自己要有绝对的专业求教意识,否则请了法律顾问也是图流形式,一年三五万的顾问费也没有体现出价值,本人也觉过意不去,到续约的时候更是尴尬。不过现在随着老板的精英化、年轻化,本人还是找到了很多有识之士,总之希望企业真正把法律顾问的作用充分发挥,做到法律风险提前控制,律师提前介入的工作模式,这样更能看到专业法律顾问给企业带来的无形和有形的价值。 以下是我们著名的岩松同志介绍美国企业是怎样把法律风险控制工作做好的,也可以看的出我们浙江省的企业家们确实还是在这方面需要好好思考了。 美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始终将法律服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们认为,法律风险客观存在,企业运作必须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由于美国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十分重视,所以他们有着一整套法律体系,其作法对中国的外贸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对来自美国500多家企业会员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公司在董事会中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风险防范重大事务,并制定风险防范的总体战略规划。如美国最大的印刷企业当纳利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置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违规方面的管理,如上市公司遵守证券监督规定、遵守行业监管。二是合同管理。三是知识产权管理。四是索赔、诉讼事项管理。五是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管理。六是公司治理和董事会秘书管理。七是环保、人身健康和安全法律事务的管理。八是劳动关系法律事务管理。九是企业投资、资产出售、并购和重组等。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都设有总法律顾问,全面领导公司的法律事务,在公司中享有较高地位。总法律顾问在对公司首席执行官负责的同时,也对董事会负责,一般都列席公司董事会。如,爱克斯龙电力公司、当纳利公司的总法律顾问,都同时兼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希尔顿饭店、麦当劳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均为公司董事会下属执行层中的5个核心人物之一,其排名仅次于总裁。总法律顾负责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全面指导协调法律风险防范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在工作中的分工和配合。 法律事务管理集中垂直化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摘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流向、治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方面的审计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与,提出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些新思路。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应是对申报立项、资金流向、治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审计。笔者试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一)申报立项审计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做好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及项目概预算的审计评审。一方面审查立项的可行性,即申报立项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是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完整,技术论证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当地条件(资源、地理和环境)、调优经济结构、技术经济支持能力、实际、市场远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重复申报立项的,有无随意、盲目申报立项,有无违反、忽视***发展和长期发展、造成效益低下的题目,是否存在项目中途而废、损失浪费的题目。另一方面审查项目概预算的经济公道性,即是否体现科学、可行和节约的原则。涉及工程建设的还应审查工程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是否合规、正确,包括内容是否完整,所依据的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及变更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公道,概预算定额与标准是否合规,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高估冒算等现象,取费基数与标准是否正确,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等[1].(二)资金流

向审计审计中首先从资金来源渠道进手,摸清所审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主管部分、来源渠道、规模、构成及具体用途,为深进审计做好预备。如对通过上下级财政结算拨进的专项资金,可审查年度财政结算表、指标账、与上级往来及上级财政部分下达的指标文件、项目批件等资料;对非财政部分主管的其他专项资金可往相关主管部分调查。其次了解主管部分资金治理、分配方式及拨付渠道。重点核对主管部分所分配的资金与使用单位申报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及时下达分配指标,有无随意分配或“暗箱操纵”的现象。各种专项资金拨付路径不够同一,有的通过各级财政拨至资金使用部分、单位,在国库直接支付下有的从财政直接拨至供货商和服务商,有的由财政部分通过主管部分层层下拨至相关部分、单位。在财政部分内部,一些资金也分别由各职能机构下拨,有的由国库机构拨至有关职能机构,实行报账代理核算和结算。拨款的结算方式也不同一,有的通过往来结算,有的直接拨给资金。三是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依据资金性质、指标、规模、用途、拨付路径进行跟踪审计。通过有重点地详查或抽查等方法,检查各环节应到位、已到位的资金数额是否真实及其到位的时间,揭示各级主管部分是否按指标、计划、进度或规定程序,及时、足额、规范地拨付资金,中间环节有无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以及损失浪费,以致项目实施的情况,如用于弥补部分和单位经费、平衡预算、违规建设和购置小车等;检查地方应配套的资金是否配足,配套资金的来源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假配套的情况,如以物资、债务往来、劳务等抵项的现象。审计职员在必要时应向开户银行询证,检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2096861.html, 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控制 作者:王耀虎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34期 摘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事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定的法律风险,要认清法律风险的类型、原因,及时规范行政行为,防范法律风险。 关键词行政行为法律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王耀虎,响水县委党校科长,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法律与政治,行政法。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16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法人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涉诉案件呈逐步增多的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我国的民主法治在进步,政府的行为最终可能接受司法的审查,从而促使地方政府转变作风,自觉依法行政。另一方面说明地方政府的执法素质和法律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对其行为涉及的法律风险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今天,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增强政府的行政行为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一、法律风险与行政法律风险概念 (一)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除了具有风险的一般内涵外,还特别指由法律调整,在针对一定利益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引起其权利和义务产生、变更或消灭所带来的法律后果的不确定性。 (二)政府行政法律风险 所谓“政府行政法律风险”,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由于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政府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 (三)政府行政法律风险产生的法律责任 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责任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分则第八章与第九章专门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因不当履行公职而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规定了45个罪名,常见的贪污罪(382条)、受贿罪(385条)、挪用公

最新整理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微观审计和深入分析,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问题,对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开始逐渐重视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在《- 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了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xxx的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xxx 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不断保护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绩效审计是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一定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对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绩效审计,评价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评价公共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审计法》第2条已明确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和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职责的需要。受托责任理论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家政府部门不仅负有保证人民公有财产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社会资源的责任,而且还负有考核政府有效节约利用社会资源的责任即效益责任,履行得如何的责任,因此必须开展绩效审计。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广泛急迫的社会需求。随着政府对经济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在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绩效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开展绩效审计有较好的经验基础和条件。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效益的考评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开展绩效审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国际上绩效审计的发展和绩效审计准则的发布为我们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级审计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储备和培养人才,使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有了可喜的改善与提高。近几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加强了预算管理,开始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为绩效审计的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标准,这些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五)政府机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的增加要求开展绩效审计。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