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摘要: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模式教育思想教学工具改进之处

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课程改革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课程功能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及课程实施的改革都是专家的工作范畴,对于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课堂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课堂变化,以及这一系列变化的两面性。

一、课堂模式的变化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作者:三十家子中学,李丹 【摘要】新的课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主体,以讲练结合的方式,而在数学课改中,作为一个逻辑性和探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新的课改正好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模式,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在农村学校进行数学教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就更具有挑战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学生主体;实践;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的新课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控制整堂课的角色,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而新课改中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了一个引导的角色,既加强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本文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教学下课堂实践的经验,来谈谈新课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借此抛砖引玉,希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人在新课改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数学课堂缺少像语文课堂、英语课堂那样可以活跃气氛,更多的死枯燥乏味。那么就会在无形中给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新课改环境下,需要数学老师要主动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也慢慢地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初中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为初中生正处在比较叛逆的时期,有些时候沟通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特别是作为数学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接受建议,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对数学产生浓重的兴趣。 二、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升学考试,都离不开作为主学科的数学,所以数学老师才更要重视学生数学的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活知识之我见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活知识之我见 【摘要】数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用“数学”意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生活;体会;感悟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自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记数法开始,到如今用无线电指挥宇宙飞船航行,数学无时无刻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人造地球卫星等等,都是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现代学生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去解决。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固有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课堂。 1联系生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例:学习长度单位,可以带学生实地丈量学校操场、楼房;学习面积计算,让学生算出装修教室所需瓷砖面积、数量及钱款。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进行计算,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进数学。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是非常重要的,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这可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跟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解开了学生客观现实生活接触的诸多难题,从而通过课改让数学走进生活、使生活数学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到数学的普遍性。 2走进生活,体会数学蕴藏于生活的游戏中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如教材《池塘里有多少鱼》一课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课前把一些豆子混合在一袋玉米中。上课时,把这袋混合物拎进教室,此时,学生一看见这手里的袋子,肯定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教室里议论纷纷,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老师上课拎着的袋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 当老师慢慢打开袋子,捧出一捧豆子与玉米粒的混合物说,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进了玉米袋,同学们看!虽然农村的孩子对黄豆和玉米并不陌生,但出现在课堂上,他们还是那样的新奇,大家紧紧盯住了老师的手,此时,教师趁机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如果想要知道黄豆所占的比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挑出来,数一数、称一称同学们可能各抒己见。那么,哪一种方法适合我们的问题呢?如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6-07-06T17:13:59.90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5月总第100期作者:仝愿旗[导读] 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渭丰初中710301 摘要: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新课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针对这些变化,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所以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如何交流、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区分别人的优缺点。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创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 我就用《正比例函数》一节的授课过程为例来谈一谈吧。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前我们大多数教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都是老师作一个示范,画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然后让学生照着画两三个图像,然后就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没有这样做。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一个正比例函数解析式,让学生自己画出图像。画完后在组内交流,看看各自的图像的异同点,组内总结出规律之后,小组之间再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全班几十个学生,每人画一个图像,那就画出了几十个图像,这远比画上几个图像有说服力,问题会更具有一般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的学习,印象会非常深刻,我让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问他们有没有简单的画法,学生很容易找出了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我在这节课中很少说话。我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还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 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不要在学生还未得出结论之前就打断学生。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画图,然后小组交流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与传统的授课形式相比,表面上好像浪费了很多时间,课堂密度也小了许多,但我相信,这节课的效率要比教师讲授高得多。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努力把“讲堂”转变为“学堂”,改变学生学习不活跃、教而不学的状态,培养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教学行为,才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3]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20XX年赤水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讲座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教师备课,要重教材,重课标;研读课标,要重内容,重理念。 一、新课标理念及内容变化 (一)未变的理念 1、全面育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理念没有改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2、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变化的理念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提出“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双基”为什么发展为“四基”? 因为“双基”仅仅涉及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新增加的两基则涉及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基只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基础,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尤为重要。 (2)“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 四基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4、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1)符号意识: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同一符号多重表示如y=ax。 (2)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如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3)数据分析观念 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参见例1]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习的前提化学课程应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去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感受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引导和激励学生去探究物质的内部奥秘,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所在。不同的物质其内部结构不一样,结构不同带来性质的不同,改变结构就产生了新物质,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这些“神奇”的探寻,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学时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学生建立自信。另外,教学中还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历史的、前沿利学的一些素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志向。(2)面向全体、突出差异——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应考虑到全班同学都可看到,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等。这样,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面向全体并不是“一刀切”,应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课外的辅导等,要做到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会均等的教育。(3)体验科学探究——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把C0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知识设计成“C02溶于水后的溶液中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按照科学探究的历程来完成学习任务。又如把“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设计成对都教材中“原子模型示意图”的问题探究——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讨论你能得有关原子结构的哪些信息? (4)提高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宗旨新课程强调的科学素养主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应有的科学素养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教学思想,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学会方法、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5)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习广度,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间的联系,及其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新课标)

初中人教版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2.3一元一次方程讨论(二)2.4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3.2 直线、射线、线段 3.3 角的度量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全面调查举例 4.2抽样调查举例 4.3“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七年级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实际问题二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八年级上 ---------------------------------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 11.2一次函数 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象 12.2用图表描述数据 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 14.2轴对称变换 14.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 15.2整式的乘法 15.3乘法公式 15.4整式的除法 15.5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3梯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2数据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 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 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 九年级上 --------------------------------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课题学习键盘字母排列规律 九年级下 --------------------------------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七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27.3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最新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之我见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多年以来,学校一直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为办学宗旨。而在农村学校教育的实际当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却有限,如要求的社会实践、参观、观摩科技馆等等活动,在农村,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不能一一实现,最为常用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如何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才能在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德育效果呢?本人在这几年的农村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农村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中“备课时以教材为中心,上课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要围着学生转,要主动研究学生在道德认识上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善于把握思品教育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火花,帮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上到课桌上玩,我批评了他,说:“你胆子这么大,桌子也敢上,”就过去了,事后该生却在学生中说,任老师胆子太小,连桌子都不敢上,听后我非常生气,想在思想品德课上好好的收拾他,但在课堂上,我放给学生自己讨论,通过学生互评,使该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的观点是:1、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因为德育如果失去了学生的认同感,其本身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如我在教学《家乡的物产多有多》时没有过多的讲解课本中的物产:丝绸、白玉等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家乡农村的物产,结果学生找了好多,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思品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要懂得教师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的保障。 因此,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的主体性,无论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是离开了教师的主体性,或者两者的主体性张扬得不合理,势必会回到传统的灌输或放任自流上去,就会和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也就不能发挥学生应有的思想认识,和好的教育效果。 二、注重学生品德认识形成的过程 正如有位学者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学生在认识需要的基础上主动内化的结果,而非强行灌输的产物”因而,学生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原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通过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数学课程的设计是保证此次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数学课程作整体性、贯通式设计。本次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这种划分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小学与初中的区分,也淡化了多年来关于“五四制”“六三制”的一些争议,使得整个九年的课程安排更加均衡、协调。当然数学课程结构上的这种新变化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多个方面也带来了影响。比如在数学课程目标上除总目标外,还必须考虑学段目标;在课程内容上,需通盘考虑九年安排和内容的合理分布;在教学上需处理好“长线”与“短线”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结构变化的意义,并在教学中主动适应这一变化,解决好由此带来的新问题。 二、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设计。首先,要使教师理解课程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主要由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总的培养目标的体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教学目标(单元、章节、课堂教学达成目标)三部分组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处于第二级,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即它既要反映《纲要》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一级目标)的总要求,并将此要求落实于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中,也能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级目标)发挥指导作用,使课程目标在实践操作层面具体化。其次,要使教师理解

《课程标准》中的数学课程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即:由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构成,在总目标中,又由总体表述与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具体阐述组成。而且四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也是有层次的,它是由更加具体到4~5个小点来表述的。这种由总体到具体,逐步细化的表述方式,有利于教师不仅从全局和总体上把握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学习的达成目标,也能从具体板块内容和学段入手,具体落实目标要求,增强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再次,要使教师理解数学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即目标表述的4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达成的程度)组成,结果性目标表述常用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性目标常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 三、关于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设计。以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多学段的划分,《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内容。《课程标准》特别对“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予以强调,指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该部分内容设置的目标指向更加具体明确。注意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是成为“综合与实践”这一内容的落脚点。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2019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9年版),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执行。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各

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 实践能力的考查。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课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新课标基本理念解读

新课标基本理念解读 《新课程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理念。 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这一理念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我们英语教育也因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语言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渗透情感教育。 理念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 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理念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误区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展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走出以下误区: 一、新课程实验中应走出以下误区: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但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

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注重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仅仅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择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升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仅仅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doc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集 数学一直都是学习的主科之一,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初中学期也不例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同时,在数学竞赛方面,实验班中有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对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的探讨 ---2007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 佛山高明一中周兆富(528500) 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新课程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也走进了收获的季节,新的高考是对三年新课程改革的总结与评价。高考的指导文件是《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这些文件作为命题、考试的依据,它是每年考生、老师备考时最重要的指导。《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参考,也是全体高三师生备考的重要指导。《考试说明》从命题范围、命题形式、试卷难度、评价标准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说明。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同往年《考试说明》和新的《考试大纲》对比,新的《考试说明》更多的体现课改精神,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探究性三大亮点,其中对动量描述的变化更方便于高考命题。 一.对2007年《考试说明》(广东卷)的解读 1.2007年高考方案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通过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及与国内部分高考命题专家和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研讨认为,2007高考命题应的命题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命题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这是2007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重点强调的指导思想,整套试卷将反映课程标准整体要求。○2注重考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这一点从近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初见倪端。○3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查考的重点。○4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一点从2006年高考命题的第5题(人造太阳)、第13题(2)(风力发电站)、第17题(三星问题)可以看出。○5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 作为高三备考老师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考试说明》等同高考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不难发现2007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1试卷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物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试卷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用文字和图像准确表达物理思想与物理过程的能力;注重对考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试题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仍然是2007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指出:要考要“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说明的以上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同传统高考的比较更注重的是承前启后,所谓承前就是对传统高考的延续,由于高考更注重的是选拔人才,让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传统高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念不会变,这一点我们从《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都以看出,特别是在《考试说明》的15道样题中有11题命题方式传统的相同,传统的模式的高考命题理念和方式仍然是未来高考命题主流,这模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到今天《考试说明》的出台。高考的政策已经明朗,那未来的高考将怎样考是我们今天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知道了物体原来的运动状况,就可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动态。要想知道高考未来的走向,最好的参考系就是2006年的高考,2006年作为传统教学高考的最后一年,其考试的形式、试题的内容等方面都将对未来的高考起到一个领航作用。从2006年全国各种版本的试卷可以看到,高考试卷从命题形式、试题难度及所涉及的内容看,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并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