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供

稿)

我国有近2亿亩近海滩涂,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而且滩涂贝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大多可鲜活销售,为海鲜市场的主打品种。由于滩涂贝类大多潜居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滩涂泥沙底质中,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为海洋“食草动物”,是环境的清洁者;由于其在底质中的运动和摄食活动,有利于底质环境有机物逐渐降解和释放,可减缓其突发性危害,还可缓解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所以,滩涂贝类养殖具有经济、环保和生态意义。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今后,滩涂贝类养殖应该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技术的系统集成,突破大规模苗种培育、高效中间育成和安全海区养殖关键技术,构建环境友好的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体系。

一、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健康养殖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贝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正常的生长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贝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大下降,养殖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有显著提高。

二、技术要点

1.养殖海区的选择 一般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滩涂。滩面要平坦广阔、略有倾斜,大小潮水都能淹没和干露,虾池、潮沟等沙泥底质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成场所。滩涂贝类养成场所的底质以沙泥质为主,沙的含量应在60%以上,当然沙的含量也应视不同的养殖种类而定。为确保种苗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在播苗之前应将虾池、蚶田、蛏埕和滩面翻松,以利于种苗潜入地表。如有洼地应整平,防止夏季落潮水温升高引起苗种死亡。此外,苗种播放前应清除玉螺、蛇鳗、海鲇和蟹类等敌害生物。

2.修复并改良滩涂底质 通过采取翻耕、整平和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提高滩涂的通透性,优化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3.贝类良种繁育

①采捕天然苗 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集中暂养培育或运输到其他滩涂上放养。

②海区半人工采苗 在贝类自然繁殖的海区,根据其繁殖附苗习性,通过人工选择和

之一

52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构筑种苗场以及“平畦预报”进行采苗。

③室外土池人工育苗(半人工育苗) 通过对亲贝催产而获得大量成熟精卵,并使其结合授精分裂发育为浮游幼虫,再放到海边露天土池中,经过人工的精心管理培育到稚贝。

④室内人工育苗(工厂化人工育苗) 从亲贝选择、促熟蓄养、诱导排放精卵、授精、幼虫培育及采苗均在室内,而且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苗种培育。

4.播种 贝类种苗的播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播,当海水涨满潮时用铁锹均匀地将苗种撒入水中,这种播苗方式种苗的成活率比较高,缺点是因潮流或风等因素影响,使苗种不容易播撒均匀;另一种方法是干播,即在滩面露出时将苗种均匀地撒在滩面上,一般选择大潮水早晚退潮时进行,但应注意苗种在滩面上干露的时间不易过长。播种数量和密度要考虑到水域中的饵料和滩涂的质地结构,以及其他贝类的资源量。同时,还应根据苗种大小和放养面积而定。一般情况下,水中饵料生物丰富,质地又疏松可适当多播苗;反之,则少播苗。大规格的苗种可多播;小规格的苗种可少播。低潮区播养密度可大一些;中高潮区则密度小一些。

5.养殖管理 苗种播完后,能否取得丰产丰收,管理也很重要。在滩涂贝类的增养殖过程中,要从事日常技术方面的管理,包括定期测定温度、盐度,定期取样观察和测量贝壳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做好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经常巡视养殖区域,注意堤坝、围埂和围网的防漏。对养殖区域内的敌害生物定期防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和处理。若苗种质量差或漏播,应重新及时补苗。

三、适宜区域

全国滩涂地区。

之二

龚孟忠 福建省宁德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管理站 352100

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作为2006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承担的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主推技术,为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共建立了20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2007年蕉城区科技示范的单位面积产量指标提高到580kg/亩以上,比前3年的平均单产410kg/亩提高25%以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健康、高效的生态渔业,现将有关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一、养殖环境

1.产地环境选择 养殖池应建造在潮流畅通,进水口位于低潮线以下的沿海滩涂地区,以便在最低潮时仍能进水。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地理环境符合GB/T18407.4的要求。水质清新,符合GB11607、 NY5052的要求。缢蛏属广盐广温性种类。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适温为8℃~30℃。海水比重在1.005~1.020时缢蛏活动能力强,比重1.003以下和1.022以上时对缢蛏活动都产生不利影响,pH在7.8~8.4之间缢蛏生长状况较好。从适盐的情况看,河口处的缢蛏生长快,产量高。

2.池塘构造 场所应选择水流畅通、风浪小、滩涂平坦的内湾。位于中潮区上部到高潮区下部。池塘不漏水,底质埕面以稳定的泥砂质、砂泥质和软泥质为宜。池塘防浪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堤高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2m以上。池塘面积在30亩~210亩之间。深度为缢蛏养殖池水深10cm以上。

3.放养前准备 清除过厚淤泥,曝晒塘底,整修沟垄、塘埂、闸门。清淤整池后,应清除敌害生物、致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53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供 稿) 我国有近2亿亩近海滩涂,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而且滩涂贝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大多可鲜活销售,为海鲜市场的主打品种。由于滩涂贝类大多潜居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滩涂泥沙底质中,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为海洋“食草动物”,是环境的清洁者;由于其在底质中的运动和摄食活动,有利于底质环境有机物逐渐降解和释放,可减缓其突发性危害,还可缓解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所以,滩涂贝类养殖具有经济、环保和生态意义。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今后,滩涂贝类养殖应该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技术的系统集成,突破大规模苗种培育、高效中间育成和安全海区养殖关键技术,构建环境友好的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体系。 一、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健康养殖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贝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正常的生长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贝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大下降,养殖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有显著提高。 二、技术要点 1.养殖海区的选择 一般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滩涂。滩面要平坦广阔、略有倾斜,大小潮水都能淹没和干露,虾池、潮沟等沙泥底质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成场所。滩涂贝类养成场所的底质以沙泥质为主,沙的含量应在60%以上,当然沙的含量也应视不同的养殖种类而定。为确保种苗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在播苗之前应将虾池、蚶田、蛏埕和滩面翻松,以利于种苗潜入地表。如有洼地应整平,防止夏季落潮水温升高引起苗种死亡。此外,苗种播放前应清除玉螺、蛇鳗、海鲇和蟹类等敌害生物。 2.修复并改良滩涂底质 通过采取翻耕、整平和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提高滩涂的通透性,优化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3.贝类良种繁育 ①采捕天然苗 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集中暂养培育或运输到其他滩涂上放养。 ②海区半人工采苗 在贝类自然繁殖的海区,根据其繁殖附苗习性,通过人工选择和 之一 52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讲解

第一章概论 1.贝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 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 单板纲:新蝶贝 多板纲:石鳖 掘足纲:角贝科 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 双壳纲:魁蚶 腹足纲:鲍、宝贝 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 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种方法: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 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 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 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 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双壳类消化系统 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 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 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收稿日期:2014?08?15一修回日期:2014?09?27 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312,41306152,31402283)作者简介:刘鹰(1969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三E?mail:yinliu@qdio.ac.cn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4.05.001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刘一鹰1,郑纪盟1,2,邱天龙1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青岛26607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综述了开展贝类设施养殖的重要性三介绍了国内外贝类设施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列举了我国在贝类设施养殖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包括养殖设施二设备相对落后,机械化二自动化程度不高,水处理技术设备落后,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等;提出了贝类设施养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主要集中于贝类养殖设施装备与技术的建立和完善,养殖工厂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设计,贝类养殖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工程调控与优化等,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工程设计的技术原理二贝类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机制二贝类 环境 设施系统综合调控机理研究等三关键词:贝类;设施养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954.3;S968.31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7?9580(2014)05?001?05 1一背景 1.1一贝类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球贝类养殖产量稳定增长,且在水产养殖中的产值逐年增加三贝类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中的第二大养殖种类[1]三目前,世界上贝类养殖种类主要包括牡蛎二贻贝二扇贝二鲍二菲律宾蛤仔二蚶等,主要养殖国家有美国二法国二英国二日本及中国等[2]三我国的养殖贝类种类已由传统的牡蛎二缢蛏二泥蚶二蛤仔4种发展到30余种,其中养殖产量较大的有长牡蛎二菲律宾蛤仔二贻贝二海湾扇贝二鲍二虾夷扇贝二泥蚶二缢蛏二栉孔扇贝等;养殖海区也不断扩大,贝类生产遍布我国沿海地区,养殖方式多样化,主要有滩涂养殖二池塘养殖二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养殖等[3]三 我国自2004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的贝类生产国,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8%[4]三2012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208.44万t,养殖面积达到147.489万hm2,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5[5],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三1.2一传统养殖方式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随着贝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 (包括护养增殖二天然采苗人工养殖二人工育苗人 工养殖等)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不但生产效益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还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弊端,已不能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品质量下 降二养殖环境恶化二疫病严重等问题[6]三传统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养殖模式和布局二养殖对象搭配不合理(几乎全是滤食性贝类),养殖区出现了富营养化二天然苗种场严重破坏二苗种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7]三另外,传统的养殖区由于被围垦或征用及其周围海域污染对其造成的影响,使得适宜贝类养殖的区域面积正在逐年缩减[8]三1.3一设施养殖的产业优势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设施养殖具有明显的优势三一是设施养殖的机械化二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二是设施养殖通过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生产应用,实现了集约化养殖方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和土地,是一种环保二节水二高产的养殖模式;三是从事设施养殖的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二文化素质,因此设施养殖的生产效率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对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9]三设施养殖的优

贝类学答案

贝类学答案 1.人工诱导产卵排精方法? 1. 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新水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 2. 物理方法: (1)变温刺激: a. 升温刺激:一般将成熟亲北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 b. 升降温刺激: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过低温和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10~20min (少者只有0.5~1min)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0.5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3)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0.5h以上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扇贝等贝类产卵、排精。 (4)改变海水密度:利用降低海水密度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壳排放精卵。 (5)电刺激:用20~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min也可诱导产卵排精。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 (7)超声波诱导: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 3.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注射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贻贝产卵。 (2)改变海水酸碱性:利用NH4OH将海水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如果排放出来的精子不活泼,活着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以氨水活化。 4. 生物方法 (1)异性产物: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排精。 (2)激素: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甘蔗及石莼、胶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首推自然排放法,其次是物理法,他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等特点,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在时间中,常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 2.简述室内人工育苗的优点 人工育苗具有很多优点: 1.可以引进新种 2.提早采苗,延长了生长期 3.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 4.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 5.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 3.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的形成过程 (一)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包括牡蛎、鲍、乌贼和不常见的角贝、龙女簪等。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②、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④、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⑤、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2、贝类的分类: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掘足纲、单板纲、无板纲 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1、贝类生活环境: 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包括饵料、敌害等)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 2 3、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 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 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 固着生活型:牡蛎 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 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 凿穴型:海笋、船蛆 寄生与共生型: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4、贝类的摄食方式:依种而异,主要与其摄食器官的构造有关。 ①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滤食方式,一般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等。 ②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这类动物有发达的吻、口腔内有齿舌、颚片和唾液腺,齿舌带长,小齿数目多。 ③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 5、贝类的食性:①滤食性②草食性③肉食性④杂食性

6、贝类的食料种类:①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②植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③动物食性的种类④人工配合饲料 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1、性成熟年龄——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的时间。 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 3、性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期、分化期、成熟产卵期、耗尽期或休止期。 影响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决定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除自身以外,还包括温度、饵料、亲贝密度以及水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人工促进贝类性腺发育的方法:主要有:升温,加强营养,改善水质等多种方法。 4 5、繁殖方式: A: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生型。成熟的亲贝将精或卵细胞 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 近江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 泥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 生型) B:幼生型——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 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 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C:交尾——交尾行为见于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D:卵群——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形式很多。 卵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进行营养。 6、贝类的生活史:(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 (5)担轮幼虫: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候的胚胎称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 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 毛束,中间为1~2根最长的主鞭毛(有的种类没有,如牡蛎)。在肢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 纤毛。 (6)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又称幼虫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

贝类养殖

1环带: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未被贝壳覆盖的地方。 2外套膜:位于左右两壳内面,是胚胎时期内脏团倍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劈向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 3足丝:由足丝膜组成用于附足 4消化盲囊:由许多的一端封闭的小育管组成一对左右对称包被在胃的外围分泌消化酶。 5齿舌囊:位于口腔底部的袋装齿舌鞘。 6生殖腺:用于繁殖后代 7生物学最小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的个体 8有效积温:对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 9生物学零度: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呈正相关 10丰满度:生殖性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 11性腺指数:生殖性腺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 浑浊度: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 1贝壳分哪几个纲: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分类方法:全为水生生物,身体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保护身体,头部不明显,口的位置及代表身体前段又称无头类;胃肠间有晶杆,足成斧形,适合挖掘泥沙,又称斧足类; 3腹足纲的分类方法:足部发达,位于身体腹面,通常有一螺旋形的贝壳,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口腔内齿舌极其发达,水生类用鳃呼吸,陆生类用外套膜呼吸起肺作用。 4潮间带潮区如何划分:高潮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短干露时间最短;中潮区:海水淹没时间5~6h,干露时间3~4h,环境稳定;低潮区: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5贝类生长测量:长度法和重量法。长度法:简易方便、直观,但是缺点是不能体现贝类的重量,更无法表示贝类的肥瘦;重量法:1鲜出肉率:2肥满度,鲜出肉率和肥满度不仅是贝类生长测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贝类繁殖调查指标。 6贝类的繁殖方式:卵生型、幼生型、交尾型、 7繁殖活动:潮汐、日周期、光照、温度突变、降雨。 8繁殖调查方法:贝类繁殖的调查即预测、调查贝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日期或育苗期,以便适时进行人工育苗或采苗。调查方式有1丰满度:生殖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来预测繁殖季节。2生殖腺指数3鲜出肉率或肥满度4海区浮游幼虫观测5有效积温6组织切片。 10贝类生活史分那几个主要阶段;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5担轮幼虫6面盘幼虫7稚贝期8幼贝期和成贝期 11贝类的生长有何规律、有养殖年限关系:缓慢、快速、缓慢、生长初期长壳,后期长肉 12贝类人工育苗用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海水经过沙滤池过滤后再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13贝类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1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2成熟精卵的获得3受精洗卵和孵化4选幼5幼虫培育6采苗7稚贝培育8贝苗的中间育成9贝苗运输方法 14如何选择育苗亲贝:1选择生物最小型2选择个体健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病害3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4雌雄亲贝比例:雌:雄=1:4~10 15亲贝室内蓄养方法:洗刷亲贝,按一定密度置于笼内饲养,每天换水两次,及时投喂一般亲贝刚入池连续三天使用土霉素预防病害发生。 16贝类的运输方法:1干运法:在筐内铺上海藻,海藻在装苗前必须浸泡一段时间,洗刷干净再用,一层海藻一层贝苗,上面再用海水浸湿的海绵盖好每半个小时,向筐内洒一次海

贝类增养殖10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12】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 俗称海扇、干贝蛤、海簸箕; ? 近缘种达300种,我国约30余种; ? 闭壳肌肥大、鲜嫩,营养丰富,干品称“干贝”.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扇贝产量较大的国家有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和阿根廷等。 ?60年代前,我国扇贝生产全部是采捕野生贝; ?1968年开始人工养殖; ?1973年以来,扇贝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和养成等关键技术突破之后,扇贝养殖迅猛发展。 主要养殖贝类产量及其占贝类养殖总产量的比例 (贝类养殖总产量1108.2321万吨,2013) 江珧, 0.9,0.09% 鲍, 11.038, 0.93% 蚶, 33.687, 2.85% 蛏, 71.47.31% 贻贝, 77.2 7.90% 扇贝, 160.8201, 13.62% 蛤, 385.3531, 32.63% 牡蛎, 421.8644, 35.73% 近年中国养殖扇贝产量(万吨) 主要内容 一、扇贝的生物学 二、栉孔扇贝的半人工采苗 三、海湾扇贝的人工育苗 四、扇贝的养成方法 §1 扇贝的生物学 ?主要养殖种类 ?扇贝的生态 ?扇贝的繁殖 ?扇贝的生长 §

1、主要养殖种类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紫扇贝(杂交种) 华贵栉孔扇贝 栉孔 栉齿 2、扇贝的生态 2、扇贝的生态 高盐性,24-40 ‰ 适温范围5-23 ℃ 虾夷扇贝 广盐性:16-43‰, 适宜范围21-35 ‰ 生存温度:-1-31℃ 生长适温:8-28 ℃ 海湾扇贝 高盐性,23.6-31.4 ‰ 生存温度:8-32℃ 生长适温:20-25 ℃ 华贵栉孔扇贝 高盐性,23-34 ‰ 生存温度:-2~28℃ 生长适温:15-25 ℃ 栉孔扇贝 盐 度 温 度

浙江滩涂贝类养殖种类调查报告

浙江滩涂贝类养殖种类调查报告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1 浙江省海域贝类养殖现状 从海洋养殖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浙江省海岸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海岸线绵长,港湾众多且曲折,浅海滩涂平展广袤,饵料丰富,环境多样化,可供贝类养殖的浅海、滩涂的面积广阔,其泥蚶、毛蚶、牡蛎、缢蛏四大滩涂贝类养殖更有长期经验积累,为发展贝类养殖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贝类养殖具有投资小,成本低,收效快,产量高,技术易推广诸多优点,它不与农业争土地,不与畜牧业争饲料,不与鱼虾养殖争水面。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贝类养殖业,不仅满足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缓解大批转产转业的海洋渔业劳动力出路问题,对渔业、渔村、渔民的稳定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优势 浙江省滨临东海,海岸线长达近2000km。北部以长江入海口为界,与黄海相毗邻,南部与福建近海交接,包括北纬27°06′~31°O3′,东经120°00′~123°10′的海域。浙江近海海域辽阔,自然的地理结构形成了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等海湾,滩涂辽阔,养殖业发达;另外还有500 m2以上沿海岛屿3061个,岛屿岸线长达4797km,10m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76万ha,滩涂面积约25万ha,其中八大港湾滩涂面积约13万ha,杭州湾、三门湾、乐清湾、象山港、漩门港、浦坝港、大渔湾、沿浦湾的滩涂面积分别为:50100,29500,22100,17200,4300,4000,2700,1500ha)。境内河川密布,纵横交织,大量的淡水带着泥沙和有机物质源源不断地注入浙江沿海,为该水域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闻名中外的舟山渔场:加上台湾暖流及东海上升流活动频繁,生物种类多样性明显,贝类资源非常丰富。 浙江沿海全年平均水温16~18℃,月平均水温最低6~8℃ (2月份),最高27℃(8月份):由于受长江淡水和沿岸径流入海的影响,沿岸海区海水盐度变化很大,海水盐度河口区雨季时在lO以下,冬季一般在2O左右,高时可达27,非河口区一般为28~34,年平均透明度约lm。诸多因素都说明,浙江省海域环境非常适合贝类养殖。 2浙江省沿海贝类资源和主要养殖贝类种类调查及样品采集

(完整版)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胚壳:两壳背面的交接处通常具有一个突出物,称为“壳顶”,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 2.次生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钙质壳。 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由许多小齿和基膜构成。齿舌上小齿的形状数目和 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4.颚片:口腔中外皮厚化而形成的几丁质消化器官辅助物,位于口腔前部,为摄取食物之 用,大多数腹足类颚片在口腔的两侧,左右成对,头足类的颚片则背腹成对。 5.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 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食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6.胃楯:胃的前端呈半球形,胃内壁的一侧具有几丁质板,称胃楯。 7.足丝:从半鳃类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 纤维束。用于贝类附着固定。 8.足丝腺:是足部内可分泌足丝的单细胞腺体。 9.嗉囊:食道通常很长,壁上有褶皱,食道常有一膨大部分,称为嗉囊。 10.泄殖孔:也即泄殖腔,为肠的末端略微膨大处。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成为粪、 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11.原肠作用:囊胚继续发育,形成一个双层或三层的胚胎即原肠胚,这一过程叫原肠作用。 12.生壳突起:分泌贝壳。 13.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感觉灵敏,司感觉作用,牡蛎具有触手和感觉细胞,扇贝和鸟蛤 还有外套眼分布。 14.缘膜突起:肌肉纤维较多,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能控制水流进出。 15.囊胚期:桑葚胚进一步发育,胚胎呈囊状,表面密布短纤毛,由纤毛摆动使胚胎在卵膜 内不停转动,这一阶段的胚胎发育时期叫囊胚期。 16.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圈口前纤 毛环,纤毛环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有1~2根长的主鞭毛在胚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纤毛。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的胚胎称担轮幼虫。 17.面盘幼虫:担轮幼虫进一步发育,壳腺形成幼虫壳,并将口前纤毛环推向身体前端,形 成面盘,称为面盘幼虫。 18.围口壳幼虫:后期面盘幼虫中的第二个阶段,幼虫壳的前缘增厚,出现围口壳,故称围 口壳幼虫。 19.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 消化。 20.细胞外消化:多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端口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 二、其他 1.如何进行资源保护?(采捕规格、采捕季节、采捕强度) ①禁止滥捕:在海区污染不重情况下,滥捕是破坏贝类资源的主要原因(另外原因:环境变化,敌害生物) ②限制采捕规格:有1~2次繁殖机会充分利用旺盛生长期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③限制采捕季节:繁殖季节和快速生长期应设为禁捕期 ④限制采捕强度:应与年增长量相适应,保证不降低群体补充量前提下的最大量 2.贝类人工育苗意义有哪些?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贝类生长环境

●(一)潮汐、波浪和海流 ●潮汐、波浪和海流都是海水运动的形式,它对贝类有很大影响。 ●潮汐、波浪和海流是良好滩涂创造者之一。由于它们的不停地运动,构成了各种各 样的滩涂底质,为贝类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潮汐、波浪和海流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氧气和饵料,促使底层营养物质上升, 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贝类的生长。 ●潮汐还影响着贝类幼虫的分布,影响采苗的效果 ●在牡蛎的研究中,发现在低潮期内幼虫的出现数量最多;同时在低潮期内幼苗附着 量也最大。 ●扇贝的浮游幼虫在表层的密度,当退潮期间比其它时间高出数倍。 ●海流可以携带贝类幼虫到适宜地方,安家落户,扩大种族的分布。 ●海水运动对移动性不大的贝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度 ●通过影响饵料而间接地影响贝类生长、繁殖和幼虫的生长 ● ●各种贝类对盐度的变化也有最高、最低和最适范围。 ●超出其适应范围,影响贝类的正常代谢的进行。 ●在繁殖季节里,海水盐度适当下降可以刺激成熟亲贝产卵,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在 人工育苗中,采用降低比重方法,诱导亲贝产卵。 ●不少贝类如近江牡蛎、泥蚶、缢蛏等生活于半咸水海区,这类海区大都有一定量的 淡水流入。若无一定量的淡水流入,即使成熟了的亲贝也不产卵,或者造成贝苗发育生长不良。 ●如果大量降雨,海水盐度降低太大,持续时间较长,也容易造成牡蛎、泥蚶等贝类 成批死亡。短时间的降雨可以通过贝壳关闭来抵抗盐度的变化,长时间盐度下降,贝类忍受不了,结果造成贝类死亡。 ●连绵的大雨,洪水暴发,不仅改变了周围环境的盐度,使盐度大大降低,超过了贝 类可能忍耐的范围以至成批死亡,而且可以带来大量的烂泥、流砂,淤积滩面,堵塞贝类的水管影响取食与呼吸,以至使贝类窒息死亡。 ●在异常情况下,工业污染的海水,使海水酸碱性失去常态,因而贝类的正常代谢受 到破坏,产生严重的影响。杂色蛤仔在pH 4以下或者9.5以上的海水中,不到两周便全部死亡。 ●浮游生物是贝类饵料,但它也可以形成赤潮,危害贝类。 ●由于它们大量繁殖和死亡分解,使海水变质,呈赤褐色或黄褐色并带有粘性和腥臭 味,因此渔民称为“臭水”。 ●赤潮能引起贝类的大批死亡,有时赤潮造成牡蛎的死亡率达70%以上,所以应搞好 早期预报,在赤潮发生之前,降贝类移至安全潮区

甲壳贝类养殖学复习要点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曹克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河蚌育珠部分)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10%(10);多项选择题占15%(5);名词解释占15%(5);简答题占30%(6);论述题占30%(2)。 2、内容比例 专业基础知识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主要考查知识点 第一章甲壳类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养殖学定义。 研究虾蟹类、贝类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2、甲壳类、贝类养殖品种与国内养殖概况(学名,分类地位,生产特性, 养殖方式,养殖产量组成),重点是对虾分类。 (1)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 ②有优秀的养殖性能(生长快、周期短、食谱广) ③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种质、苗种、空间) (2)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 (3)养成生产 粗养方式 Extensive 半精养方式 Semi-intensive 精养方式 Intensive

超精养方式 Ultra-intensive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器官 (1)虾形动物 体修长,腹部发达 ①游泳虾类 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 多扁平, 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结构模式: 头部6节,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步足,共五对,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 2、对虾生殖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性腺)。 内部器官 -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囊) -雌性(卵巢、输卵管) 外生殖器 -雄性(交接器、雄性腹肢)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分为哪七个纲? 贝类学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由5部分组成,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贝壳。 ?2、除掘足类和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 ?3、神经系统简单,主要由1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神经索、神经节组成。较高等贝类神经中枢由脑、脏、足、侧神经节和这些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连索所组成。 ?4、体腔退化,只有1个很小的围心腔。 ?5、大多数种类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贝类分为七大纲: 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主要特征?腹足纲主要特征? 瓣鳃纲主要特征: ?(1)外套腔发达,内有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 ?(2)身体左右侧扁、两侧对称,有2个两壳,又名双壳类. ?(3)头部退化,没有头部,故名“无头类”,无口腔、颚片、齿舌等。 ?(4)足位于身体腹侧,侧扁呈斧头状,故又称斧足类. ?(5)神经系统较简单,但已具有明显的神经节,有脑、脏、足神经节3对神经节,感觉器官极不发达。 腹足纲主要特征: ?(1)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 ?(2)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螺类”。 ?(3)身体不对称,头部发达,通常对称,头上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口内有颚片、齿舌。 ?(4)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5)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 ?(6)大多数水生,少数陆生,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3、贝壳各纲贝壳的个数形状? ?无板纲无贝壳,但身体表面有发达的角质层或石灰质的骨针或鳞片保护。 ?单板纲具1个帽状贝壳。 ?瓣鳃纲具2个瓣状贝壳。 ?多板纲具8块板状贝壳。 ?腹足纲绝大多数具1个螺旋形贝壳。 ?掘足纲具1个牛角状或象牙状贝壳。 ?头足纲多数退化为内壳,有的完全退化,仅鹦鹉螺具有1个外壳。 4、贝壳的主要成分?分为哪三层?分别由外套膜的哪部分分泌形成? ?贝壳的成分主要是CaCo3,占95%,还有少量Mg、Fe、有机物、磷

滩涂贝类养殖

滩涂贝类养殖 生物科学B班张帆1050802047 一.滩涂贝类的主要养殖方式 目前我国滩涂贝类养殖主要有滩涂底播养殖和虾池养殖两种方法。滩涂养殖主要是对已经具有资源的滩涂进行封养和管养以及适合贝类生长繁殖的滩涂进行移植。滩涂养殖以缢蛏、毛蚶的养式也最为完善,分别建造蛏埕、蚶埕专门的小块滩涂进行农田作物似的养殖。虾池养殖主要是利贝或鱼贝等的混养。鱼虾的残饵及排出的粪便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使虾池内的浮游生物繁生,富的饵料;而贝类通过滤食,又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使两者在同一水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生长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殖的主要问题是苗种的供给不足和养殖病害。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对苗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苗种价格也相应上升,过高的苗种价格限制了养殖规模的继续扩大。同时养殖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死亡率非常高,有些滩涂甚至出现了绝产。养殖风险加大,致使养殖者对滩涂养殖顾虑重重,不敢大规模投入。养殖中的病害已成为滩涂养殖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养殖规模的扩大。和N-苯基-2-萘胺,这是高等水生植物克藻的直接证据。水生植物修复相对于其他修复技术方式有着自身的优点:适用于大面积、低浓度的污染位点,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可处理多种污染物和多种环境;是一个自然过程,安全性更高;收获相对容易,而且有相当的种类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 三.育苗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养殖的滩涂贝类的人工育苗都取得了成功,一般有土池育苗和室内工厂化育苗两种方式。 幼虫培育是贝类人工育苗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也是决定人工育苗能否成功的环节。因此,幼虫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幼虫培养应主要从幼虫培养的密度、适宜的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水温、盐度、光照、海水的溶氧和PH、原生动物侵害及细菌性疾病等方面考虑。浮游幼虫的培养密度是否适宜,也会直接影响人工育苗的成败。对于双壳类,其幼虫个体较小,因此,培养密度一般比较高,每毫升水体可含几个。但对于腹足类,其幼虫个休一般比较大,初孵出的面盘幼虫常在200微米~300微米,因此,培养密度不能高,一般每毫升水体零点几个既可。 四.展望 滩涂底播养殖方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而且容易引起对滩涂的过度利用,导致滩涂板结、底质污染。并且滩涂养殖场大多没有划分苗种保护区、养成区、采捕区,不能做到计划性生产。应当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与当地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区域化养殖模式,实现养殖过程的良性循环。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对象的种质改良已成为必由之路。张国范等(2006)对我国贝类遗传育种进行了总结,认为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美国在这方面开展工作比较早,经过定向选育的硬壳蛤其生长速度能够达到未经过选育的2倍。闫喜武、张国范等(2005)已经成功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菲律宾蛤仔品系。目前刘保忠主持的国家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课题“蛤、蚶、蛏等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研究已经在进行中,选择出生长快、抗病强的优良滩涂贝类品

内陆水域增养殖学重点

第一章: ●湖水在不同的季节有正温层和逆温层两种,正温层:湖水水温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 ●当水体的水温呈正温层分布时,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当湖水温度>4℃,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 ●逆温层分布:湖水温度<4℃,水温由表层向底层逐渐升高; ●对于较深的水体会生成温跃层,温跃层的形成会阻碍水体的垂直运动,从而阻碍水体物质和气体的交换。表 层与下层之间氧气、营养盐类的交换受到阻碍,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都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水体的生产力。通常水深不到5米,或风浪作用强烈的水体一般不会形成温跃层,水体的生产力较高。 ●在白天和夜间两个时间段,湖水的密度环流流向是不同的,白天岸周水向上,湖心水向下,夜间则相反。密 度流又不同于漂流,漂流是由大风引起的。密度流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 ●湖泊与河流水体运动的成因是不同的,湖水的运动主要是由风力及温度变化引起的; 而河水的运动主要是重力梯度所 ●某湖泊湖水的密度环流流向如左图,请判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白天还夜间(白天) ●大致分为内力湖与外力湖,哪些是外力,哪些是内力湖 内力湖—由于地壳运动diastrophism形成的湖泊 构造湖—由于地壳(crust of earth)的构造运动(褶皱、断裂)而成. 火山口湖—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口蓄水形成,多为圆形,深而陡峭, 堰塞湖—熔岩流、地震、山崩阻塞河谷而成 外力湖--由于地球表面及外部因素,如水流、风力等形成的湖泊 牛轭湖Oxbow lake—河流改道,旧河曲形成,深度较小,沿河流分布,图示; 溶岩湖—地下水溶蚀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形成,多分布于云贵高原; 风成湖—风蚀洼地而成,小而浅,位置随水源变化而移动,也称游移湖,多在沙漠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 泻湖—泥沙沉积将海湾与海洋隔离而成,如太湖,湖中有大量海水陆封鱼类; 陨石湖—陨石撞击地面形成, 冰川湖等。 ●内陆湖泊涉及理化因子有很多,但湖泊之间差异较大的水化学因子是盐度,含盐量的差异:低的不足0.01‰, 咸水湖的含盐量可超过海水,有的甚至形成干盐湖;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我国淡水水体的盐度大多数在0.01-0. 5‰;范围之中,河口区水域的盐度高于中下游干流水域,大多数淡水生物的渗透压调节能力较弱,对盐度适应上限一般在5-8‰之间。 ● ●纬度不同鱼产力也有所不同,了解高纬度怎样影响鱼产力的 关键是光照强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限制光合作用的速度,水温低等。 ●沉水植物:其分布取决于水深、透明度、风浪作用等,一般它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成负相关; ●初建成的水库通常凶猛性鱼类较少。初期鱼类种数较少,鱼类种群结构简单,高龄鱼少,凶猛性鱼类相对较 少。 ●要了解洄游类型,一些常见性鱼类哪些的是降海、降河、溯河、洄游型鱼类??:什么是溯河:由海入江河, 降海是由江河入海,比如:鲥鱼、刀鲚—海里育肥,溯河产卵,这种洄游称为溯河洄游。 ●河鳗—淡水中育肥,降海产卵,降海洄游。是非题 ●中华绒螯蟹—至河口区降河产卵,不进入海,属:降河洄游 ●内陆半洄游型鱼类: ●青鱼、草鱼、鲢、鳙、鲟(中华鲟)等,一般均为溯河产卵,即从某一水域逆流而上至某一淡水水域产卵,但 并不做长距离迁移;

【水产课件】2006年贝类增养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水产课件】2006年贝类增养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2006年贝类增养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贝类体螺层铰合部生物学最小型珍珠 外套窦幼生型群聚半人工采苗 稚鲍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贝类的身体一般分为( )、( )、( )三部分,体外被有( )和其分泌的( )。除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 )和( ); 体腔退化成( )和肾腔;发生期间经过( )和( )幼虫期。 2(牡蛎摄食过程中,食物经过了( )、( )、( )的三次选择。 3(扇贝的闭壳肌干品称( ),贻贝的干制品为( ),牡蛎的干制品称( )。 4(贝壳的构造可分为三层,即壳皮层、( )和( )。 5(交尾行为多见于( )类和( )类。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 如何判断双壳贝类幼虫变态与否, 2. 机械过滤水的机制是什么,合格砂滤池的标准是什么, 3. 如何确定腹足类贝壳的方位, 4. 贝类幼虫培育期间充气有何作用, 5. 半人工采苗的原理是什么, 6. 如何区分蛎苗与藤壶苗, 四、问答题(40分) 1. 双壳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在幼虫阶段应如何培育管理,(15分)

2. 试述珍珠的形成过程。(10分) 3. 试述目前我国固着型、附着型、埋栖型及匍匐型贝类的养成方法。(15分) 2006年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要点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贝类:也叫软体动物。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类,所以称贝类;又因这类动物多数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软体动物。 体螺层:贝壳最后的一层,是容纳头部和足部的地方。 铰合部:瓣鳃类贝壳背部的加厚部位,一般具铰合齿和齿槽。 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规格。 珍珠:珠母贝或其他一些贝类外套膜壳侧表皮细胞分泌的珍珠质包裹着一个共 同的核心累积而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 外套窦:外套环肌在贝壳内部留下的痕迹。 幼生型:精卵在体外受精,发育至幼虫期离开母体的繁殖方式。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半人工采苗:根据贝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在繁殖季节里,人工向自然海区 投放适宜的采苗器或改良海区环境,让贝类幼虫附着变态、发育,以获得养殖用苗种的方法。 稚鲍:鲍的幼虫形成第一个呼吸孔后就成为稚鲍。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贝类的身体一般分为( 头 )、( 足 )、(内脏团 )三部分,体外被有( 外套 膜 )和其分泌的( 贝壳 )。除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鄂片 )和( 齿舌); 体腔退化成( 围心腔)和肾腔;发生期间经过( 担轮 )和(面盘 )幼虫期。 2(牡蛎摄食过程中,食物经过了( 外套膜 )、( 鳃 )、( 唇瓣 )的三次选择。

贝类的4大生活型

贝类的生活类型有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匍匐型等。 1、埋栖型 典型营埋柄生活的贝类出现在瓣鳃纲,而且营此种生活方式的动物占瓣鳃纲的大多数。它们一般具有发达的足和水管, 依靠足的挖掘将身体的全部或前端埋在泥沙中,依靠身体后端水管的引伸,纳进和排出海水,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潜居于 泥沙中的贝类,又按生活环境底质的不同分为三类:泥蚶、缢蛏喜生活于软泥滩中,杂色蛤仔、日本镜蛤和文蛤等大量繁生在泥 沙滩中,直线竹蛏和日本日月贝等常常生活在细沙滩中。 营埋栖生活的瓣鳃纲,由于适应埋栖生活这种习性,体型、足部、贝壳和水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l)体型:埋栖越深者,体型就越细长。缢蛏埋栖的深,体型细长。长竹蛏体长达体高6-7倍。这样细长的体型有利于其 身体上下活动,进行呼吸与取食。与此相反,埋栖浅者,体型宽短。 (2)足部:足是运动的器官,为了适应掘泥沙生活的这种习性,足部较发达。有了发达的足部,便可以作为掘泥沙的有力工 具。埋栖越深者,足部越发达,如缢蛏;相反,埋栖浅者足部发达较差,如蚶、蛤仔等。 (3)贝壳:埋栖生活方式与防御敌害有关系。埋栖越深者,受害机会越小,壳光滑而且较薄;相反,埋栖越浅者,受害机会越 多,壳变厚。埋栖越深者,为了呼吸与取食需要,作上下较长距离的移动,壳太厚对其移动是一个负担,壳必须要薄。也有例外 的种类,如红肉蓝蛤,生活于滩涂表面,壳也薄,但是它有强大的繁殖力,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 (4)水管:水管是随着埋柄的生活习性而发达起来的,埋栖越深,水管就越长;相反,埋栖浅者,水管较短或者没有水管(如 泥蚶)。如缢蛏,埋栖深度为70厘米,要使得呼吸、取食正常进行,需要70厘米水管,这样身体负担不了,所以缢蜂足部变成扁 平状,能附着于洞壁作上下移动。埋栖贝类为了呼吸和取食,若是只靠身体上升或下降,则消耗能量大,所以水管具有伸缩性,这种机能是有适应意义的。为保证呼吸和取食的正常进行,进水管与出水管管口方向必须相反。若两管口靠近,水质不洁,会影响呼吸与取食。 因而有的贝类两水管虽然长在一起,但一个水管高,另一个低。为适应于阻碍较大颗粒进入水管,在水管边缘生有许多小触手。此外,在水管的顶端生有感觉突起,选择水质的功能。毛蚶、泥蚶没有水管,但进水和出水的路线决然不同,进水在身体后腹方,出水在身体后背方。埋栖型贝类对海水混浊的抵抗力比其他生活型较强,埋栖于泥质海区的种类比沙质海区的种类对混浊的抵抗力强。泥蚶在海水混浊的情况下, 仍可以进行呼吸与取食。这是因为泥蚶有特殊的适应性,在混浊的海水中,泥蚶的鳃和外套膜能分泌黏液把污泥粘着,形成较 大颗粒的假粪,排出体外。 2固着型 固着型贝类是用贝壳固定在其他物体上,固定以后终生不能移动。在自然海区中固着器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同种贝类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