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方法.doc

食用菌育种方法.doc
食用菌育种方法.doc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育种方法: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食用菌的培养

食用菌的培养过程及结果 摘要:食用菌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和掌握其培养方法,通过切身行动来感受从培养机制备到后期的观察采集的整个过程,注意在此期间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和一些不成功因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丰富自身经验。 关键词:食用菌培养观察分析 前言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和矿质元素等,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马鞍菌等。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不同于其天然生存条件,需要人工提供各种优越条件,而且在每个环节都要十分注意小心,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食用菌很容易受微生菌污染致死。同时需要培养者自身知识方面的储备,从培养机制备、接种、观察分析以及食用菌料理采集等多方面,都需要精心准备相关知识,对食用菌的自然生存环境与实验室情况类同,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正文 实验一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安排 第4周:1.培养料的制备、装袋、灭菌、 第5周:接种; 第7周:2.翻堆、制备PDA斜面; 第8周:3.食用菌母钟的制作; 第9~12周:出菇管理及采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2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器材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四、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3900g 麸皮1000 g 蔗糖50 g CaCO3 50 g 自来水5000 ml pH 7.4~7.6 五、实验方法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3.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4. 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5. 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 出菇管理 7. 采收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组织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1. 食用菌:金针菇、平菇。 2. 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 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四、实验方法 1.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 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母种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的配制。 2、菌种分离和培养。 三、实验材料 材料:白玉菇、杏鲍菇、金针菇。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培养皿、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镊子。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维生素B1 5mg~10mg、琼脂18~20g、水1000ml,Ph5.5~6。 培养基配制: (1)首先给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 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到软而不烂为止,用双层湿纱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熔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他成分,搅拌均匀后装入三角瓶中,塞上棉塞,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用牛皮纸包好9个培养皿,一起进行灭菌。0.1MPa,121℃,30min. (2)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趁热倒入9个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待凝固之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了。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1)种菇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组织块的切取: 将平板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消毒0.5小时以上,关闭紫外灯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3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平板培养基上,移植3—4块组织块,要分布均匀。 注:金针菇的菌柄较细,菌盖较小,故可用这种方法分离组织块:左手抓住菌柄,右手持长柄镊子沿菇柄方向去掉菌盖,这时菌柄顶端露出弧形的生长点,取生长点的组织块。 (3)菌丝培养: 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都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平板,菌丝长满平板即为一级种(母种)。

食用菌的繁殖

食用菌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即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个体。它的特点是能反复进行,产生个体多。大多数食用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无性孢子如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来实现的。这些孢于萌发后能形成新的个体。具体方式有: 1、节孢子(粉孢子)是一种薄壁的无性孢子,通常由菌丝断裂而成,呈短枝状,每段可长成一个新个体。银耳菌丝体(不论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受到不良环境条件(如热、浸水、搅动等)的刺激会断裂成节孢子,待环境条件适宜,节孢子萌发成菌丝。 2、厚垣孢子是一种细胞质密集,四周细胞壁增厚的休眠细胞,常形成于菌丝细胞间。如草菇菌丝在老熟时形成的红色物即厚垣孢子堆。当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又萌发为菌丝体。 3、分生孢子由菌丝的一部分转变成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梗生出的孢子叫分生孢子。如毛柄金钱菌的菌丝体能断裂成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4、芽生孢子(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无性孢子,又称酵母状分生孢子。如银耳的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均可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二)有性繁殖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是经过不同性别细胞配合后产生一定形态的有性孢子来实现的。主要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质配是两个细胞的细胞质发生融合的现象;核配是将两个单倍体核融合为一个双倍体的合子核;减数分裂把合子核的染色体减半,又重新产生四个单倍体核。 食用菌是通过形成有性的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来实现其有性生殖的。 1、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发生在子囊细胞内。子囊细胞是由双核细胞的钩状侧枝发育成的。双核菌丝细胞的两个核融合(核配)成为染色体双倍的合子核后,经三次细胞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结果在一个子囊里形成了八个单倍的核,这些核粒外囊细胞质后,就成了八个子囊孢子。 2、担孢子的形成担孢子是担子菌特有的特征,它外生在担子上。担子是由双核菌丝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

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 (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成分比培养料碳(%)氮(%)碳:氮 杂木屑 49.18 0.10 491.8 栎木屑 50.4 1.10 45.8 稻草 42.3 0.72 58.7 麦秸 46.5 0.48 96.9 玉米粒 46.7 0.48 97.3 玉米芯 42.3 0.48 88.1 豆秸 49.8 2.44 20.4 野草 46.7 1.55 30.1 甘蔗渣 53.1 0.63 84.2 棉籽壳 56 2.03 27.6 麦麸 44.7 2.2 20.3 米糠 41.2 2.08 19.8 啤酒槽 47.7 6 8 豆饼 45.4 6.71 6.76 花生饼 49 6.32 7.76 菜籽饼 45.2 4.6 9.8 马粪 12.2 0.58 21.1 黄牛粪 38.6 1.78 21.7 奶牛粪 31.8 1.33 24 猪粪 25 2 12.6 鸡粪 30 3 10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金志强 摘要通过对南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和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建议和措施,为将来南平市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一发展现状 ?南平市俗称闽北,其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福建食用菌主产区,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长期依赖庆元、龙泉等地菇民前来生产,当地人极少介入,到了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90年代发展速度加快。“2012年食用菌总产量达26万t(鲜品),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已成为闽北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约占全省食用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1)食用菌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产业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90年代中后期,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菌在南平市农业总产值中仅次于粮食、畜牧,居第三位,成为闽北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南平市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多菌类发展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菌类繁多,90年代初期以香菇、毛木耳为主,近十年来,经过南平市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菇农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发生产了竹荪、灵芝、银耳、蘑菇、金针菇、杏孢菇、茶薪菇、鸡腿菇、榆黄蘑、姬松茸、真姬菇、大球盖菇、鲍鱼菇、灰树花等十几个品种,其中竹荪、灵芝、杏孢菇、茶薪菇产品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出口货源之一,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3)周年化、规模化生产南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有利于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生产的菌类多,香菇、茶薪菇可周年供应鲜品,利用品种温型的合理搭配,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食用菌鲜品供应,有些高海拔乡镇,利用气候优势进行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大大丰富了食用菌市场,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超亿袋的县、市,如建阳市、政和县; 生产规模超千万袋的乡、镇,如政和登源、建瓯龙村、建阳漳墩等;生产规模超百万袋的食用菌专业村,如建阳小湖贵源百万毛木耳村、建瓯小松镇大庙百万茶薪菇村等;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如政和香菇县、松溪灵芝城、建瓯东游镇杏孢菇生产基地、顺昌大历乡姬松茸和竹荪生产基地等。 ?(4)培植了一批食用菌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一个产业能否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取决市场的相对稳定和加工企业的建立。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南平市食用菌已初步形成了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体系。 二存在问题 ?(1)食用菌总量大,单户规模小栽培品种以香菇、竹荪、毛木耳为主,虽然实际栽培品种达23个,但单一品种的规模特色不明显。食用菌从业户数达13.6万户,从业人员近20万人。食用菌年总产值虽然突破10亿元,但年生产规模10万袋以上的不足百户,年生产规模上百万袋的不足十户。产品质量不稳定,抵御不良气候及市场波动的风险较弱。 ?(2)菌业结构不尽合理,菌林矛盾突出香菇、木耳等木腐菌类所占的比例过大,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大家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没有将培养基配方统一归纳出来,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10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食用菌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食用菌: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食用的菌类总称,俗称菇、蕈、耳。 2.菌种:是指以适宜的营养培养基为载体进行纯培养的菌丝体,也就是培养基质和菌丝体的联合体。或者说是指人工培养,并供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3.培养基: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酸碱度的要求,人为配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质。 4.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所需要的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过程。 5.灭菌: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物品表面和内部所有的微生物,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 6.消毒: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欲消毒的物品表面和孔隙内绝大部分微生物致死,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无论哪一种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2.伞状子实体的菌肉可分为两类,即(丝状菌肉)和(泡囊状菌肉)。 3.菌环是由(内菌幕)遗留下来的。 4.菌托是由(外菌幕)遗留下来的。 5.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四大类,即(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素)。 6.制种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培养)。 7.对一级菌种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要求的压力为 ( 1.1kg/cm2),温度为(121℃),时间为(20~30min )。 8.菌种分离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9.接种的设备有(净化工作台)、(接种箱)和(接种室)。10.菌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 11.一级菌种的容器为(试管),规格为( 18~20mm×180~200mm)。 12.制作棉塞的棉花应是(普通皮棉)。 13.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灭菌之后一定要(检验灭菌效果)。 15.食用菌在(发菌或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应避光培养。 16.根据自然状态下食用菌营养物质的来源,一般将食用菌分为三种不同的营养类型,即(腐生性食用菌)、(寄生性食用菌)和(共生性食用菌)。 17.香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 18.平菇属于(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19.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20.代料栽培是指(是指利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的下脚料(如木屑、棉子壳、稻草、废棉、酒糟等)为主要物质,再加入一定的辅助原料配制成培养料,用来代替传统的段木或原木来栽培各种食用菌的方法) 三、单项选择(多选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食用菌就是蘑菇。 B.食用菌是能供食用的微生物。 C.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D.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伞菌的总称。 2.绝大多数食用菌喜欢( C )环境。 A.酸性 B.碱性 C.偏酸性 D.偏碱性 3.制二、三级种时,要将培养料放入常压灭菌灶中蒸8-10小时,其目的是( C )。 A.将培养料蒸熟,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 B.使培养料软化,同时也可改变其PH值。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1

食用菌制种技术 1 食用菌制种前言 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转管扩接←保贮↓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 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 (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增加,栽培时间的延长,病害越来越重,选择品种或菌株时,应以 脱毒菌种为首选,以便从种源阶段为整个生产奠定技术基础。生产中注意调配基料,使其营养 全面、均衡,拌料时加入三维精素,并注意病虫杂菌的预防和杀灭。 平菇:平菇栽培多以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例,基本配方为:棉子壳 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建有沼气池 的农户,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 香菇:选用硬质树种的木屑,并采用“香菇专用添加剂”调配基料,使之营养平衡,菌丝 充分后熟,并转色良好。香菇生产,多以木屑原料为主,基本配方为:阔叶木屑2000千克,麦 麸200千克,玉米粉1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6千克,石灰粉20千克,石膏粉200千克, 香菇专用添加剂1000克(1/2000比例) 。 双孢菇:一般使用麦草、稻草、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每平方米产5~15千克,高者可 达20千克,生物效率达50%,生产效益可观。栽培基本配方:麦草(或稻草)4000千克,牛粪粉 2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80千克,棉子饼60千克,石灰粉100千克,石膏粉80千克, 碳酸钙100千克,菇病消40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6袋。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可在 配方中加入沼渣1000千克。 金针菇:多采用棉子壳、木屑等原料,也可采用酒糟、农作物秸秆等。基本配方:棉子壳 200千克,麦麸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3千克,尿素0.6千克,蔗糖1.5千克,三维精素 (拌料型)1袋。有条件时可加入沼渣5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不得 使用多菌灵、硫菌灵等药物。 鸡腿菇:鸡腿菇栽培,棉子壳、玉米心以及酒糟、糠醛渣等均可作为原料,基本配方:棉 子壳250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8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 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白灵菇:一般可使用棉子壳、杂木屑等作为主料,辅以麦麸等。基本配方:棉子壳225千克, 玉米粉或麦麸25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5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杏鲍菇:基本配方:棉子壳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豆饼2千克,过磷酸钙5 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2千克,石灰粉1.5千克,尿素0.8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 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猴头菇:栽培原料以木屑、棉子壳等为主。基本配方:木屑205千克,麦麸25千克,豆饼粉 2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碳酸钙4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尿素0.6千克,保 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以棉子壳为主时,可减少或去掉豆饼粉。 姬菇:多采用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也可采用其他秸秆类。基本配方:棉子壳250 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或玉米心220 千克,麦麸30千克,石灰粉10千克(上述进行发酵) ,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5千克,尿素1千 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2袋。建有沼气池的,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 柳松菇:由于菌种经分离、驯化,适应性越来越广,生产中可适应大多阔叶树种的木屑, 棉子壳栽培的效果也较好。基本配方:木屑225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或者棉子壳150千克,木屑 80千克,麦麸20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尿素0.8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茶薪菇:茶新菇,又名茶树菇,栽培原料广泛,棉子壳、杂木屑以及玉米心、棉秆粉等硬 质秸秆均可。基本配方:棉子壳120千克,木屑80千克,麸皮、玉米粉各22千克,饼肥6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2.5千克,蔗糖1千克,磷酸二氧钾1千克,硫酸镁0.5千克,保成功3袋,食 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使用木屑栽培的配方:木屑200千克,麸皮44千克,饼肥6 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5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 素(拌料型)1袋。

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X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现就加快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食用菌产业化为主线,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核心,以推广“百万袋”生产模式和“借袋还菇”产业精准扶贫等先进模式为重点,以生态高效、循环经济为根本要求,以打造产业精准脱贫示范点为抓手,坚持科技带动,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突出代料生产,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优化品种结构,规模与质量并重,加快加工能力和市场建设,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使其成为X农业经济新增长点、生态高效农业典范和循环经济新亮点。 (二)目标任务 到X年,全市食用菌稳定在2亿袋,食用菌总产量(鲜品)达到25万吨,产业综合收入20亿元以上,加工、出口实现突破,专业市场、香菇品牌具有区域影响力,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市继核桃产业之后的又一名片式产业。“十四五”期间,稳定种植规模,

主攻加工和出口,产业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要的出口和加工基地、区域性食用菌产品集散地,“X香菇”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食用菌成为X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产业转型 (三)调结构优布局。按照突出特色、多菌类发展的原则,稳定发展香菇,加快发展木耳、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品种,积极发展杏鲍菇、羊肚菌、大球盖菇、茶树菇等珍稀菌类;稳定发展木腐菌类,加快发展草腐菌类;稳定发展干菇,加快发展鲜食菇;稳定发展顺季生产,加快发展反季和周年生产;加快发展食用菌,兼顾发展药用菌。到X年,使香菇占比由现在的88%调整到70%,平菇和木耳占20%,珍稀菌类和药用菌占10%,品种结构更趋合理。针对区域类型气候特点,加快建立食用菌优势区域板块。重点建设代料香菇、代料木耳、珍稀菌类和反季节生产基地,促进食用菌优势产区、产业板块、示范园区加快形成。 (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百万袋”生产循环模式复制推广。依托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化菌包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管理方式,有效提高食用菌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迈上新台阶。到X年,全市建立年生产能力达到100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一、培养基主料及处理 原则上凡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和特殊异味的农林副产品都可 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培养料,一些富含木质纤维素的野生材料也可作为培养料。农副产品如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粱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麦麸、稻糠、高粱壳、果园剪枝枝条、玉米皮、豆饼、花生饼、油菜饼、芝麻饼、棉仁饼等;林业副产品如树枝、树杈、树墩、树根、刨花、木屑等;野生材料如类芦、象草、皇竹草等。另外,轻工业生产的副产品也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培养料,如糠醛渣、酒糟、醋糟、废纸浆等。1、棉籽壳 棉籽壳成本较高,但棉籽壳栽培食用菌,明显具有容易操作、发菌保险、产量稳定等优势,相比而言,尤其对于初次栽培者来说,效益稳定,让人放心。 基本配方:棉籽壳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石膏粉3.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完成发酵后再加入并拌匀,下同);4~9月份播种时,加入石灰粉5千克。

2、玉米芯 玉米芯由于该原料可作为木糖醇、糠醛等工业原料,故其近年来身价倍增,较之棉籽壳相差不大,其生物学效率也不相上下。其质地疏松,粉碎后粒度较均匀、合适,富含糖分,非常适合菌类生产,用来生产常规菌类,其转化率可达100%~150%。 玉米芯的营养很丰富,据测定,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58.4%,灰分2.0%,钙0.1%,磷0.03%,是栽培平菇等食用菇的极好原料。 基本配方: (1)玉米芯250千克,豆饼粉5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2千克,过磷酸钙6千克,尿素1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2)玉米芯250公斤、豆饼粉10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2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 (3)玉米芯150公斤,豆秸粉100公斤,豆饼粉5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1公斤,草木灰5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4)选无霉的干玉米芯粉碎成小粒(比黄豆小),晒2天,然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捞出沥干后分别加入1%的石膏粉、硫酸胺、过磷酸钙和0.1%多菌灵(加入水中)拌匀,PH为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桂明英等来源:中国食用菌,2006(5)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食用菌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食用菌育种工作也成为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对食用菌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用菌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一、野生食用茵驯化育种 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内容.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绝大部分是由野生食用菌驯化而来的。例如:阿魏蘑的驯化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的.当时曹玉清、牟川静、陈忠纯等在研究驯化分布于新疆托里地区的野生阿魏侧耳fP/eurotu~retainel时,对其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氨基酸含量、生活条件(包括营养、pH值、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菌丝培养特征、驯化栽培等进行了研究。观察到分离的野生菌株K001、K002与K005在培养特征上的差异。1986年他们又在新疆木垒采集到Kill标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K005、Klll在子实体外部形态与菌丝培养特征上与阿魏侧耳显著不同。经研究定名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Pieurotus ervngii(DC.ex. Fr)0ueI.var.tuolie nsis Mou.n var]。他们1983年对 K001、K002、K005菌株驯化栽培中.发现在有无寄主植物阿魏根屑添加在培养基中的情况下.用棉籽壳、云杉木屑、麸皮等原料组成的培养基上都相继长出了子实体.阿魏侧耳及托里变种自此得到推广.首先在新疆开始人工栽培。已成为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入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引进和驯化栽培成功的食用菌已达80多个种。 二、孢子分离育种 单孢分离就是将采集到的孢子群单个分开培养,让其单独萌发成菌丝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曹裕汉通过对草菇有性分离选育种研究.表明草菇孢子分离菌株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产厚垣孢子能力、出菇、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在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选择到较高产量的菌株应用于生产.解决草菇生产上出现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潘保华采用稀释镜检法对金针菇的6个品种.共计l 898个担孢子分离培养.结果检测出144个单孢结实菌株。这些菌株与其它非单孢结实菌株交配.筛选出6个强优组合。这种通过组织分离.而后经出菇或出耳试验,从中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遗传性状优良的菌株再进行扩大繁殖的育种方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三、食用茵杂交育种 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杂交育种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交配.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菌株,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这种育种方法适用于异宗结合的食用菌。贺建超等以双孢蘑菇176和2796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性试验.获得一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杂交高产菌株。该杂交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白、朵形较大、菌肉肥厚、抗逆性较强等优点。许益财等选择生态、种性等差异较大的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品种A3-3为亲本.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萌发及单核菌丝镜检、配对。从中选择优良组合“抚香一号”。该菌株符合育种目标,是一个产量高、菇形圆正、肉厚、内实、抗逆性强、耐高温、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可在北方作为更新换代的优良新品种:刘宇、陈文良等用杏鲍菇l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四、食用茵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利用某些理化因子诱导食用菌遗传因子发生突变.再从多种突变体中选出正突变菌株的方法。诱变育种是获得优良食用菌菌株的常用手段。目前来看对食用菌育种较为有效的理化因子包括60 co、紫外线、离子束、激光、X射线、超声波、快中子、亚硝酸、亚硝酸胍、氮芥、硫酸二乙酯等.研究人员根据各自的实验条件及不同菌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诱变方法.在食用菌新菌种的选育工作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食用菌培养架及大棚搭建方法及安全分析

“金池”易菇论剑第三十期:食用菌培养架及大棚搭建方法及安全分析 由易菇网主办、易菇论坛承办,浙江省温岭市金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金池”易菇论剑第三十期:食用菌培养架及大棚搭建方法及安全分析,网友们针对食用菌培养架搭建的安全性以及结合当地的大棚搭建做了讨论,条理清楚,现摘录其中精彩部分与广大读者分享。 主题:食用菌培养架及大棚搭建方法及安全分析 讨论时间:2012年11月1日——11月30日 事件回顾:2012年10月30日上午9时许,陕西杨陵区五泉镇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杏鲍菇食用菌标准化工厂车间发生蘑菇菌架倒塌事故,现场正在生产的9人被压埋。11时许,9人全部被救出后紧急送往杨凌示范区医院救治,7名伤者生命体征平稳,2人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网友福建老菇农:栽培架过高,栽培架之间没有使用对角线铁件连接,容易形成平行四边形,就容易导致倒塌,但压死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果使用塑料周转筐就好了,人手也不需要用那么多,可能该厂使用横向堆叠方式,单位投影面积存放量过高引起的。事故提醒我们:不能够一味追求库容量,适可而止。 网友田鸿:目前出菇场的搭建有八种:一种是工厂化的菇房,理论上都需要采用钢结构加保温板。请有资质的设计建设单位来设计和建设的,安全问题(包括土建、钢结构和保温板的阻燃性以及供电系统)小,当然价格不菲,没资质的民间草台班子,虽然造价低,但所建造的菇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种是砖砌菇房,以漳州式蘑菇房为代表,整座菇房没一个钢筋,内部蘑菇出菇架基本就是竹木架,不仅竹木材料易被腐朽而垮塌,在安装和拆解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垮塌事故,四川大邑县就出现过废弃菇房拆解过程中压死人的安全事故;第三种菇房就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竹木大棚,菇农因为菇房的建造能力和成本及材料问题,因陋就简,毫无章法,不仅结构的稳定性很成问题,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消防问题,火烧联营的事故常有报道。第四种为砖柱(水泥柱)人字形屋面的菇房,这种菇房的结构稳定性没问题,但屋面的覆盖材料存在消防安全问题;第六种是北方的砖墙加钢架的温室大棚结构,由于砖墙的地基稳固性,存在砖墙垮塌的安全问题;第七种以热镀锌管或无机玻璃钢为骨架的拱形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广义的食用菌通常还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孢菌、曲霉等。 2菌丝体:食用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细丝叫菌丝。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 3单核菌丝: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产生多个隔膜把菌丝分隔成多个单核细胞。这种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即为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 4次生菌丝:初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两个单核菌丝结合,细胞原生质融合在一起,进行质配,但核并不融合,以致菌丝中每个细胞均有两个细胞核,这种双核化的菌丝称次生菌丝。 5三生菌丝: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时,紧密扭结并分化为特殊菌丝组织体,称为三生菌. 6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多数担子菌和部分子囊菌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常会发生锁状联合,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好像一把锁,故称作锁状联合。 7菌核:有些食用菌菌丝生长带一定阶段可形成菌丝密集、球型、块状或颗粒状的组织,即为菌核。 8子座:是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度形式,如冬虫夏草、蛹虫草的子座呈棒状。 9子实体:是指食用菌产生孢子并繁衍后代的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通常人们食用的“菇、菌、蘑、耳"就是指的这一部分。 10担孢子: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单位,如同高等植物的种子。担孢子由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为单细胞、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1菌环:有些食用菌的子实体发育早期,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相连,接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其中一部分留在菌柄处呈环状称菌环。 12菌托:有些伞菌在于实体发育前期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即外菌幕,当子实体长大后,菌膜随之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呈杯状结构称菌托。 13木腐菌: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的菌类,多自然生长于枯木、倒木上,常以木质素为优先利用的碳源,也能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物质来获取生长能量和必要的营养。 14碳氮比: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称为碳氮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