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第六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第六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第6章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与验证

作者

Wilfried Winiwarter (奥地利), Joe Mangino (美国)

Ayite-Lo N. Ajavon (多哥),与Archie McCulloch(英国)

参加作者

Mike Woodfield (英国)

目录

6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6.1引言 (5)

6.2制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中的实际考虑 (5)

6.3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要素 (6)

6.4作用与责任 (7)

6.5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 (7)

6.6一般质量控制程序 (9)

6.7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 (11)

6.7.1排放因子质量控制 (11)

6.7.2活动数据质量控制 (13)

6.7.3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 (14)

6.8质量保证程序 (15)

6.9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估算 (16)

6.10验证 (16)

6.10.1国家估算比较 (17)

6.10.2大气测量比较 (18)

6.11归档、存档和报告 (19)

6.11.1内部文件和存档 (19)

6.11.2报告 (20)

表6.1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9)

表6.1(续)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10)

框 6.1 QA/QC与验证的定义 (5)

框 6.2 质量管理系统相关的ISO标准 (8)

框 6.3 运输部门中外部数据的数据质量评估 (13)

框 6.4 计算的归档 (15)

6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6.1引言

IPCC清单指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支持可以易于评估质量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优良作法在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过程中,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和验证程序,以完成该目标。本章中描述的程序亦可以用来进行改进清单。

本指南旨在实现实用性、可接受性、成本有效性以及总合现有经验和应用于全球范围的潜力。一个QA/QC和验证系统能够促进编制清单的优良作法的目标,即提高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透明性、一致性、可比较性及准确性。

QA/QC与验证活动应该是清单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QA/QC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会引起对清单或类别不确定性估算的重新评估以及排放或清除估算的后续改进。例如,QA/QC过程的结果可能会指出应该成为改进工作重点的某个类别估算方法学中的特定变量。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验证”这些术语常常以不同方式使用。在框6.1中,QC、QA与验证的定义将用于本指南的目的。

框6.1

QA/QC与验证的定义

质量控制(QC)是一个常规技术活动系统,在编制清单时评估和保持质量。它由清单编制人

员执行。质量控制系统旨在:

(i)提供定期和一致检验来确保数据的内在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ii)确认和解决误差及疏漏问题;

(iii)将清单材料归档并存档,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活动。

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一般方法,如对数据采集和计算进行准确性检验,对排放和清除计算、

测量、估算不确定性、信息存档和报告等使用业已批准的标准化规则。质量控制活动还包

括对类别、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其他估算参数及方法的技术评审。

质量保证(QA)是一套规划好的评审规则系统,由未直接涉足清单编制/制定过程的人员进行

评审。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确认可

测量目标已实现(数据质量目标,参见 6.5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清单代

表在目前科学知识水平和数据获取情况下排放和清除的最佳估算;而且支持质量控制计划

的有效性。

验证系指,在清单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或在完成之后实施的活动和程序的总和,可有助于建立可靠性。就本指南而言,验证特别指清单外部和应用独立数据的方法,包括与其他机构或通过替代方法制定的清单估算进行比较。验证活动可以成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取决于方法使用和独立信息的使用程度。

在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检验活动之前,必须确定应该使用哪种技术,以及要使用的时间和范围。质量控制程序是一般性的,可能延伸到特定类别程序。在制定这些决策时要考虑技术和可行因素。本章对各种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相关的技术考虑因素进行了一般性讨论,第2-5卷中“特定类别指南”描述了对各类别的具体应用。实际考虑因素包括评估国情,如可获得资源和专业技能以及清单特性(例如,某类别是否是关键)。

6.2制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中的实际考虑

实际上,清单编制者的资源是有限的。

质量控制要求、提高准确性和减少不确定性需要与及时性和成本有效性的要求达成平衡。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的优良作法系统寻求实现平衡,并亦能使清单估算获得持续改进。需要对以下选择各自的参数进行判断:

?对不同类别和编制过程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分配资源;

?对排放和清除估算的检查和评审分配时间;

?对清单不同部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评审频率;

?每一类别适当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水平;

?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包括不确定性和归档)的信息可获得性和使用;

?特定需要的附加数据(如比较和检查所需的替代数据集)采集;

?如有需要,确保清单和类别信息保密性的程序;

?将信息归档和存档的要求;

?加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否会改进估算以及减少不确定性;

?是否能获得足够的独立数据和专业技能来进行验证活动。

为了安排某种类别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检验活动的优先顺序,尤其是需要更精细的分析和评审的活动,应该提出以下问题,确定在给定清单编制周期中此类活动的重点在哪里:

?根据第4章“方法学选择与确定关键类别”中给出的定义和方法,该源/汇是否属于关键类别?类别是否由于定性原因已定为关键类别?例如:

-是否存在与该类别估算相关的大量不确定性?

-该类别特征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如技术变化或管理做法?

-该类别使用的估算方法近期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该类别排放或清除趋势是否有重大变化?

?方法学是否使用了复杂的建模步骤或者外部数据库的大量输入?

?估算方法学的相关排放因子和其他参数与认可的IPCC缺省或其他清单使用的数据,是否存在重大差别?

?该类别排放因子或其他参数的更新是否已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该类别上次进行完整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是否已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该类别数据的处理或管理方式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数据库平台或建模软件的变化?

?是否与其他类别的报告估算存在重叠可能性(例如由于常见活动数据)可产生重复计算或不完整估算?

对上述问题的肯定回答,应有助于确定应优先安排的特定类别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活动的源/汇。此外,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的时间应与类别变化吻合。例如,方法学或数据处理的一次性变化可能仅需要对变化发生的清单周期加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机密和公开数据间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应该不存在差异;两者均应该对测量和计算程序以及检查和验证报告的数值的步骤进行描述。信息提供者或者清单编制者都可以对保密数据实行这些程序;在两种情况下,都应该相应对机密数据来源进行保密和存档。然而,执行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需要保持透明度并且其描述可供评审。例如,当为了保证保密性,在国家水平上对所有类别中的数据进行了汇总,报告应该包含相关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描述。

6.3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要素

以下是用于跟踪清单编制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主要要素,下列各节详述这些要素:

?有一位清单编制者参与,同时亦负责协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活动和定义清单中的作用/责任;

?一项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

?应用于所有清单类别的一般质量控制程序;

?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保证和评审程序;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系统与不确定性分析的相互作用;

?验证活动;

?报告,归档和存档程序。

完整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通常由上述要素构成。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应该例行应用于所有类别和所有清单编制过程。此外,应该使用6.2节中所讨论的基于优先安排考虑因素的特定类别程序。验证活动可以在特定类别或整个清单中实行,其应用取决于可用于比较的独立估算方法学的可获得性。

6.4作用与责任

清单编制者应负责协调清单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程序安排。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确定计划、准备和管理清单活动的具体责任和程序,包括:

?数据收集;

?方法选择、排放因子、活动数据及其他估算参数;

?排放或清除估算;

?不确定性评估;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活动;

?归档与存档。

清单编制者可将执行和归档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责任委派给其他机构或组织,例如由中央统计机构提供国家活动数据的时候。清单编制者应确保,其他参与清单编制的组织遵守适用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并这些适当归档的活动是可获得的。

清单编制者亦有责任确保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指定一位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协调者,负责确保实现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参见 6.5节)中列举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目标。

6.5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是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基本要素。一般情况下,计划应该列出将执行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活动,以及执行这些活动需要的机构安排和责任。计划应该包括,从清单编制最初制定到任一年的最终报告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的预计时间框架。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是组织和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活动的内部文件,可确保清单拟合目标并允许改进。一旦制定了该计划,在后续清单编制中就可以参考并使用计划,或进行适当的修改(尤其是当过程发生变化,或者基于独立评审者的建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数据质量目标列表,在评审中依照该列表对清单进行衡量。数据质量目标是清单编制中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合适的、现实的(考虑国情),并允许对清单改进。如果可能,数据质量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的。这些数据质量目标可基于下述清单原则,并据此进行完善:

?及时性

?完整性

?一致性(内在一致性以及时间序列一致性)

?可比性

?准确性

?透明性

?改进

作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优良作法是纳入程序变化和经验反馈。需要使用原先评审的结论来改进程序。这些变化还可能涉及数据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本身。质量保证/清单控制计划的定期评审和修正是推动清单持续改进的重要要素。

在制定和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中,参考参加清单编制的外部组织出版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可能受益匪浅。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介绍了各个组织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ISO 14064)。框6.2中列举了这些和其他相关ISO标准。还有公司或实体层面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技术指南,可以反映各类别在整个清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过程,其类别估算是基于按这些准则所编制的数据。这些准则的示例包括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制定的《温室气体议定书》(《温室气体议定书》-公司核算和报告标准。ISBN 156973-568-9), 遵照指令2003/87/EC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准则,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各种排放贸易及报告系统准则。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中应该定义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任何具体细节,以便国情可纳入考虑。

框6.2

质量管理系统相关的ISO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ISO)序列计划为数据归档和审计提供标准,作为质量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

分。ISO序列中有若干相关标准,涉及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独立确认和验证以及确认和

验证机构的任命与要求。

ISO 14064-1:2006 年 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一级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量化与报告

的指南规范

ISO 14064-2:2006 年 温室气体-第2部分:项目一级关于温室气体减排或增强清除的量

化、监控与报告的指南规范

ISO 14064-3:2006 年 温室气体-第3部分:温室气体结论的确认和验证指南规范

质量管理的许多优良作法原则衍自一系列通用质量相关标准及其附属部分。清单编制者可

能发现这些文件作为制定温室气体清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源材料非常有用。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系统-基本情况和词汇表

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系统-要求

ISO 9004:2000 质量管理系统-性能改进准则

ISO 10005:1995 质量管理-质量计划准则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流程和测量设备要求

ISO/TR 10013:2001 质量管理系统归档准则

ISO 19011:2002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系统审计准则

ISO 17020:1998 各类检查机构的一般运作标准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4979032.html,/

6.6一般质量控制程序

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包括适用于所有清单源和汇类别,与计算、数据处理、完整性和归档相关的通用质量检查。表 6.1“一般清单水平的质量控制程序”,列举了清单编制者在编制清单时应定期使用的一般质量控制检查。不管使用了哪种类型的数据编制清单估算,都应该使用表 6.1中的检查。这些检查同样适用于基于缺省值或国家数据进行估算的类别。应该按照以下 6.11.1节“内部文件和存档”,对这些质量控制活动和程序的结果进行归档。

尽管一般质量控制程序旨在对所有类别定期执行,但可能没必要或不可能每年都检查清单输入数据、参数和计算的所有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对数据集和流程进行检查。各个类别的数据和计算的代表性样本可能每年执行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在建立数据集和流程样本的选择标准和流程时,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计划在决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合适时间段中对清单的所有部分执行质量控制检查。

表6.1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活动程序

检查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的选择假设及标准均归档。?用类别的信息对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进行了交叉检查描述,并确保其正确记录和归档。

检查数据输入和参考文献中的抄录误差。?确认内部文件正确引用了书目数据参考文献。

?对各个类别的输入数据样本(计算中使用的测量或参数)进行了抄录误差的交叉检查

检查排放和清除计算的正确性。?复制一组排放和清除计算。

?使用简单近似的方法得到与原始和更复杂计算相似的结果,以确保不存在数据输入误差或计算误差。

检查正确记录了参数和单位,并且使用了适当的转换系数。?检查在计算表中正确标记了单位。?检查在计算前后使用的单位正确。?检查转换系数是正确。

?检查正确使用了时间和空间调整系数。

检查数据库文件的内在一致性?检验包括的内部文件(亦可参见框6.4)以:

-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合适的数据处理步骤。

-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数据关系。

-确保数据域标记正确以及有正确的设计规范。

-确保数据库合适的归档以及模式结构和操作均已存档。

检查类别间数据的一致性。?确定多种类别中的共同参数(如活动数据、常数)以及确认这些参数在排放/清除计算中使用了一致数值。

检查处理步骤中清单数据移动的正确性。?检查在进行汇总时,排放和清除数据从较低报告水平正确累积至较高报告水平。

?检查不同的中间产物间排放和清除数据是否正确转化。

检查排放和清除的不确定性估算和计算的正确性。?检查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是否具有适当资格。

?检查记录了资格、假设和专家判断。

?检查计算得到的不确定性是否完整且正确计算。

?如果必要,对蒙特卡罗分析使用的概率分布的小样本重复不确定性计算(例如,根据方法1使用不确定性计算)。

检查时间序列一致性。?检查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时间序列的时间一致性。?检查整个时间序列中计算的算法/方法的一致性。?检查引起重新计算的方法学和数据变化。

?检查时间序列计算适当地反映了减排活动的结果。

表6.1(续)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活动程序

检查完整性。?确认从合适的基年到目前清单编制的所有年份中对所有类别的估算进行了报告。

?关于子类别,确认包括了整个类别。

?提供‘其他’类型的类别的明晰定义。

?检查归档了引起不完整估算的已知数据漏缺,包括估算对于整个排放的重要性的定性评估(如被归类为“未估算”的子类别,参见第8章“报告指南及表格”)

趋势检查。?对各个类别,目前的清单估算应该与先前的估算(如果可得)进行比较。如果预期趋势存在重大变化或偏离,重新检查估算并对任何差异做出解释。与以前年份的排放或清除有重大变化,可能说明出现了可能的输入或计算误差。

?检查时间序列中隐含排放因子(累积排放除以活动数据)的数值。

-是否有年份显示未解释的局外点?

-如果这些局外点在时间序列中保持静态,是否捕捉到排放或清除中有变化?

?检查注意的时间序列的活动数据或其他参数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和未解释的趋势。

评审内部文件和存档?检查是否有详细的内部文档记录,可支持估算并能够复制排放、清除和不确定性估算。

?检查清单数据、支持数据以及清单记录已经归档和储存,以便于详细评审。

?检查在清单完成后,存档密闭并保管在安全场所。

?检查参与清单编制的外部组织任何数据存档安排的内在一致性。

在一些情况下,估算是由外部顾问或机构为清单编制者编制。清单编制者应该确保顾问/机构了解表 6.1所列的质量控制程序,并且执行和记录了这些程序。如果清单依赖于官方的国家统计-活动数据通常如此-对这些国家数据可能已经执行了质量控制程序。但是,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确认国家统计机构执行了等同于表6.1中的那些质量控制程序。由于出于其他目的收集的活动数据可能使用了与清单不同的标准和数据质量目标,因此可能需要其他的质量控制检查。

在应用一般质量控制程序中,还应该特别注意部分清单制定依赖共享的外部数据库。注意,这个要求亦包括保密数据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一个示例就是,在编制大量点排放源信息时可以使用的国家数据库。清单编制者需要确认源自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已经过质量控制,或者如果来自数据提供者的现有议定书不适合,清单编制者应该对上述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由于某些类别需要检查的数据量,因此如果可能,鼓励使用自动检查。例如,最常见的一项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检查输进电脑数据库的数据是否正确。可以设置质量控制程序,以对数据库中记录的输入值使用自动范围检查(基于原始参考文献输入数据的预期值范围)(参见示例,Winiwarter和Schimak,2005)。结合使用手动和自动检查可以构成检查大量输入数据的最有效程序。

6.7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

特定类别质量控制是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的补充,是针对个别源或汇类别方法中使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这些程序要求了解特定类别、可用数据类型和排放或清除的相关参数,并且是表 6.1所列一般质量控制检查的额外执行。特定类别程序的应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重点放在关键类别(参见第4章“方法学选择与确定关键类别”)和方法学及数据有重大修正的类别。尤其,在编制国家清单时使用了较高级别方法的清单编制者,应该使用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以帮助评估国家方法的质量。在本报告(第2-5卷)中“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IPPU)”、“农林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和“废弃物”卷中均提供了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的具体应用。

特定类别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排放(或清除)数据质量控制和活动数据质量控制。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取决于给定类别排放或清除估算使用的方法。如果由外部机构制定估算,清单编制者可以在评审后参考外部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作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清单编制者认为,外部机构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就不需要重复质量控制活动。

本节所述的部分检查程序利用了与独立数据集的比较。至关重要的是要理解差异并非总是问题,尤其如果替代数据集是先验的,预期相关性较少,因此没有直接用于计算。清单编制的目的之一就应该是处理,并且可能的话解释这些差异。

6.7.1排放因子质量控制

下列各节描述对IPCC缺省排放因子、特定国家排放因子和个别地点的直接排放测量(用于作为特定地点排放因子或直接作为排放估算的基础)的质量控制。虽然本节中使用‘排放’一词,同样类型的活动也适用于‘清除’的计算参数。清单编制者在决定采用哪种水平的质量控制活动时,应该考虑第6.2节“制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中的实际考虑”讨论的实际考虑事项。

6.7.1.1IPCC缺省排放因子

使用IPCC缺省排放因子时,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评估这些因子对国情的适用性。评估可以包括对国情相比较IPCC缺省排放因子基于的研究背景的评估。如果没有关于IPCC缺省排放因子情况的足够信息,清单编制者在基于IPCC缺省排放因子评估国家排放估算不确定性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如果可能,一项补充活动是比较IPCC缺省排放因子与场地或企业水平因子,以确定前者对国家实际排放源的代表性。即使只能获得一小部分地点或企业的数据,实施该补充检查也是优良作法。

6.7.1.2特定国家排放因子

特定国家排放因子,可以根据主要科技、当地情况和其他标准在国家或国家内其他累积水平上进行制定。这些因子不一定是特定地点因子,但是用于代表一个国家的源/汇类别或子类别。以下类型的质量控制检查应该用于评估特定国家因子的质量。

制定排放因子所使用的背景数据的质量控制检查:至关重要的是要评估排放因子及其制定时实施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合适性。如果排放因子基于特定地点或源水平测试,那么清单编制者应该检查测量计划是否包括适当的质量控制程序(参见6.7.1.3节“直接排放测量的质量控制”)。

通常,特定国家排放因子会以辅助数据源为基础,例如公布的研究或其他文献。1在这些情况下,清单编制者可以尝试确定在原始数据制定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是否与表 6.1所列的使用质量控制程序相一致,以及是否确定了辅助数据的局限性,并已归档。清单编制者亦可以尝试确定辅助数据是否经过同行评审,并记录这些评审的范围。具体说,调查潜在的关注冲突非常重要,数据提供者的关注(如财务关注)可能会影响结果。

1

辅助数据源是指并非专门用于清单编制的清单数据参考源。辅助数据源一般包括国家统计数据库、科学文献和其他与清单编制无关的机构或组织开展的研究。

如果辅助数据的相关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不足,清单编制者应该尝试对辅助数据进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检查。清单编制者亦应该重新评估衍自辅助数据中得到的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清单编制者亦可考虑替代数据(包括IPCC缺省值)是否可能提供该类别排放更好的估算。

模型的质量控制检查:由于模型是从有限的已知数据集进行外推和/或内推的方法,其通常需要假设和程序步骤以代表整个清单。如果模型的相关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不足或不够透明,清单编制者应该尝试建立模型和数据的检查。清单编制者应当特别检查以下方面:

(i)模型假设、外推、内推、基于校准的修正和数据特征及其对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及国情的适用

性;

(ii)模型文件的可获得性,包括描述、假设、原理、以及支持建模使用的方法和参数的科学证明和参考文献;

(iii)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类型和结果,包括由模型制定者和数据提供者进行的模型确认步骤。对这些结果的反应都应该进行归档;

(iv)定期评估和更新或者用合适的新测量值替换假设的计划;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关键假设;

(v)相关IPCC源/汇类别的完整性。

与IPCC缺省因子的比较:清单编制者应该将特定国家因子与相关IPCC缺省排放因子进行比较,并考虑排放因子基于的特征和属性。该比较的目的在于,根据给定国家源/汇类别和缺省代表的‘一般’类别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确定特定国家因子是否合理。特定国家因子和缺省因子的巨大差异并不一定构成问题,但是如果不能解释差异,仍然说明有质量问题存在。

国家间排放因子的比较:通过绘制不同国家参考年份值(如1990年)、最近年份值和最小和最大值,国家间排放因子比较可以与历史趋势相结合。可以对各个源/汇类别和可能的类别累积进行该分析。亦可以用累积排放除以活动数据(隐含排放因子)进行国家间比较。这类比较可以根据所考虑的国家样本的数值统计分布检测到局外点。当使用国家间排放因子比较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时,调查相关类别国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非常重要。如果国家间源/汇类别特征不相似,这就会降低该检查的有效性。

企业水平排放因子的比较:一个补充步骤是,对特定国家因子和特定地点或企业水平因子(如可获得)进行比较。例如,如果可以获得一些企业的排放因子(但是不足以支持自下而上方法),这些特定企业因子可以与清单中使用的累积因子进行比较。这类比较可说明特定国家因子的合理性和代表性。

6.7.1.3直接排放测量

某类别的排放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的直接测量进行估算:

?某设施的样本排放测量可以用来制定各个地点或整个类别的代表性排放因子(如制定国家水平的排放因子);

?连续排放监测(CEM)数据可以用来编制某特定过程的年度排放估算。如果运用得当,CEM可以提供整个清查时期某个别设施过程完整的量化排放数据集,而且不需要再与过程参数或排放因子等输入变量的以往相关。

作为质量控制活动的一部分,数据提供者应该检查所有的测量值。使用标准测量方法可以提高结果数据的一致性,并增进对数据统计属性的了解。如果能获得测量特定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标准参照方法,清单编制者应该鼓励工厂使用这些方法。将直接测量作为官方监管要求一部分的工厂和设施可能已经采用了强制性测量质量控制标准。如果不能获得特定的标准方法,清单编制者应该确认,在描述测量值时是否使用了量化空气质量测量的性能特点的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标准程序(如ISO 10012),以及测量设备是否经过校准、维护和所处位置,可确保给出具代表性的结果。第2章“数据收集方法”提供了使用直接测量的详细信息,尤其是表2.2。

如果对从单个地点的直接测量数据有疑问,与场地经理的讨论可有助于鼓励提高各场地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作法。此外,对于基于特定地点排放因子(其估算中有大量不确定性)的“自下而上”方法,鼓励使用补充的质量控制活动。可以比较不同地点的特定地点因子,或者将特定地点因子与IPCC或国内水平缺

省因子进行比较。地点间或特殊地点与IPCC缺省值之间存在不同差异,应该对计算进行进一步评审和检查。应该对巨大差异进行解释和归档。

6.7.2活动数据质量控制

对许多类别的估算方法,取决于非清单编制者直接制定的活动数据和相关输入变量的使用。国家水平的活动数据通常源自场地或工厂人员据其测量结果编制的辅助数据来源或地点特定数据。清单编制者在决定采用哪种水平的质量控制活动时,应该考虑第6.2节中讨论的实际考虑因素。

6.7.2.1国家水平活动数据

以下是在评估国家水平活动数据的质量时应该予以考虑的基本质量控制检查。在所有情况下,要进行合适的检查,明确定义和文档记录的数据集,这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活动数据参考源的质量控制检查:使用源自辅助数据的国家活动数据时,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对相关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进行评估和整理成文。这对活动数据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活动数据的原始编制目的并不是用于估算温室气体排放的输入。例如,许多统计组织有自身评估数据质量的程序,并不考虑数据最终可能使用。

清单编制者应该确定,与辅助活动数据相关的质量控制水平是否包括了,至少表6.1所列的质量控制程序。此外,清单编制者可以检查辅助数据的同行评审,并将该类评审的范围整理成文。如果辅助数据相关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合适的,清单编制者可仅参考数据来源,并将数据在其估算中的适用性整理成文(该程序示例,参见框6.3)。

如果辅助数据相关的质量控制不合适或者使用了偏离本指南的标准/定义收集数据,清单编制者应该对辅助数据建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检查。估算的不确定性应该根据检查结果重新评估。清单编制者亦必须重新考虑如何使用数据,以及替代数据和国际数据集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排放或清除估算。如果无替代数据源可以获得,清单编制者应该将与辅助数据相关的不充分性整理成文,作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总结报告的一部分。

框6.3

运输部门中外部数据的数据质量评估

各国一般使用燃料用量或公里(km)统计来制定排放估算。关于燃料使用量和车辆行驶公

里的国家数据通常由专门机构制定。但是,清单编制者有责任确定,制定车辆的原始燃料

使用量和公里统计的机构实施了哪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出下列

问题:

?统计机构是否订有涉及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

?收集燃料使用量或行驶公里数据时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取样程序?

?最近一次取样程序是如何评审?

?统计机构是否已经确定数据中任何可能的偏差?

?统计机构是否确定了数据中任何不确定性并进行归档?

?统计机构是否确定了数据中任何误差并进行归档?

独立编制的数据集的比较:如果可能,应该对国家活动数据与独立编制的活动数据源进行比较检查。例如,许多农业源类别依赖于政府统计活动数据,例如牲畜数量和作物产量。可以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编制的类似统计进行比较。相似的,国际能源机构(IEA)保持着国家能源产量和用量数据库,可以用于对能源的检查。行业贸易协会、高校研究以及科学文献可提供的独立得到的活动数据亦可以用于比较检查。活动数据可能亦衍自平衡方法-描述及示例请参见6.7.2.2节。作为质量控制检查的一部分,清单编制者应该弄清替代活动数据集是否真正基于独立数据。国际信息通常基于国家报

告,该报告并不独立于清单使用的数据。现有科学或技术文献亦可用于国家清单。在一些情况下,不同的机构由于不同需要,对相同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由于此类活动数据的许多替代参考范围有限,没有涵盖整个国家,因此需要在地区水平上或对国家数据的子集进行比较。

样本比较:如果能获得次国家水平的部分数据集,就有可能提供检查国家活动数据的合理性的机会。例如,如果使用全国产量数据来计算某工业类别的清单,还有可能获得特定工厂产量或工厂总数子集的产能数据。使用简单的近似方法可以从样本产量数据外推至国家水平。该检查的有效性取决于子样本对国家总量的代表性,以及外推技术对国家总量的捕捉程度。

活动数据的趋势审核:国家活动数据应该与正被评估的类别以前年份的数据进行比较。多数类别的活动数据在不同年份间往往呈现相对一致的变化,而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某一年份的国家活动数据严重偏离于历史趋势,应该对其误差进行检查。如果未检测到计算误差,应该确认并归档活动明显变化的原因。第5章“时间序列一致性”描述了利用年份间相似性的一种更完整的方法。

6.7.2.2特定地点活动数据

一些估算方法依赖于对特定地点活动数据与IPCC缺省或特定国家排放因子的结合使用。场地或工厂人员一般编制这些活动数据,其目的通常与温室气体清单并不相关。质量控制检查应集中于地点间的任何不一致性,检查其是否反映误差、不同的测量技术,或是在排放、运行条件或技术方面的真实差异。多种质量控制检查可以确定场地水平活动数据中的误差。

测量协议的质量控制检查:清单编制者应该确定单个地点是否按照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进行测量。如果测量是按照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进行,并实施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就没必要进一步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可以直接参考地点使用的可接受的质量控制程序。如果测量不遵守标准方法,且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不能接受,清单编制者应该仔细评估这些活动数据的使用。

地点间及与国家数据的比较:对源自不同参考源和地理尺度的活动数据的比较,在确认活动数据中起了作用。例如,在估算初始铝熔炼的PFC排放时,许多清单编制者使用特定熔炉活动数据编制清单估算。对行业国家产量统计的所有铝熔炉累积活动数据的质量控制检查,可以确定主要的漏算或过度计算。而且,不同地点间产量数据的比较(可能对工厂产能进行了调整)可以表明产量数据的合理性。

对公布的国家产量数据的基于制造的其他源类别,可以对活动数据进行相似比较。

应该调查任何确定的局外点,以确定通过地点的独特特点是否可以解释,或报告活动数据是否存在误差。

产量和消费量平衡:特定地点活动数据检查亦可以用于基于产品用量的方法。例如,估算用于电力设备的SF6排放的一种方法依赖于气体购入量、用于循环的气体出售量、地点储存的气体量(设备外)、处理损失、用于维护的充填和系统设备的总保持产能的账户余额。在装有设备的每个设施都应该使用该账户平衡系统。通过实行同类的国家基础账户平衡程序,可对国家活动总量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该国家账户平衡系统可考虑电力设备使用的SF6国家出售量,设备制造商可获得国家范围内设备总处理能力的提高量,以及国家销毁的SF6数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账户平衡分析结果应该一致,否则巨大差异应该予以解释。对基于气体使用量的其他类别(如臭氧损耗物质的替代物)亦可以使用相似的计算技术作为质量控制检查,对消费量和排放进行检查。

6.7.3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

以上描述的输入数据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使用的所有计算程序。对计算算法的检查会防止输入重复、单位转换误差或者相似计算误差。这些检查可以是独立的‘封底’计算,可简化算法以获得近似的方法。如果原始计算和简单近似方法不一致,优良作法是检查两种方法,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对计算程序的进一步检查会需要外部数据(参见第6.10节“验证”)。这是推导排放或清除估算的所有计算能够完全复制的先决条件。优良作法是区分输入数据、计算的转换算法和输出。除了输出外,输入、转换算法以及算法如何使用输入亦需要进行记录。框 6.4提供了在标准电子数据表或数据库计算中如何记录计算程序的实用提示。这种方法允许对工作进行内部文件编制,并让计算程序易于理解。文档应该和支持完成清单的存档材料一起保存。

框6.4

计算的归档

在使用电子数据表时:

?明确引述输入电子数据表中的任何数目的数据来源(请参见上述数据来源的归档标准)。

?以公式形式提供后续计算,以便可使用审计工具跟踪数据来源的结果,并可通过分析公式评估计算。

?清楚标记电子数据表中含有“结果”的数据单元,并注释如何以及在何处使用了这些数据。

?将电子数据表整理成文,说明其表名、版本、作者、更新、计划用途和检查步骤,以作为得出结果的数据来源,并且在清单过程中进一步参考。

在使用数据库时:

?明确引述源数据表,使用链接至数据源的参照栏。

?处理数据时使用可用的查询,因为查询可提供手段跟踪至源数据表。

?如果查询不可行,且需要制作新的数据表,确保在数据集的参照栏中记录并引述了用于推导新数据集的命令脚本和宏指令。

?将数据库整理成文,说明其名称、版本、作者、计划用途和检查步骤,以可作为推导结果的数据来源,并且在清单过程中进一步参考。

6.8质量保证程序

质量保证包括实际清单编制以外的活动。质量保证程序的优良作法包括评审和审计,以评估清单质量、确定采取步骤的一致性以及确定可以进行改进的领域。质量保证程序可以用于不同的水平(内部/外部),并且是在第 6.7节中描述的“一般和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的额外使用。清单可以整个或部分进行评审。实施质量保证的目标是,让能够对清单进行无偏差评审和具有不同的技术角度的评审人参与其中。使用未参加清单编制的质量保证评审人至关重要。这些评审人最好是来自其他机构的独立专家、国内或国际专家、或与国家清单编制关系不紧密的群体,如其他国家的清单专家。如果无法找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外的第三方评审人,至少未参加被评审部分的人员亦可以实行质量保证。

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在完成清单前对所有类别进行基本专家同行评审,以确定可能的问题,并尽可能进行纠正。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制约,这并非总是可行。关键类别和方法或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类别应该予以优先考虑。清单编制者亦可以选择在可用资源范围内,采用更加广泛的同行评审或审计作为质量保证程序。在较小的国家,可能并非所有技术领域都有外部专业技能,清单编制者应该考虑联系其他国家的清单编制者作为外部评审的一部分。

关于单个类别的质量保证程序的更多具体信息,请参见第2-5卷中特定类别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各节。

专家同行评审

专家同行评审包括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计算和假设进行评审。该程序一般对与方法和结果相关的文档记录进行评审,但是通常不包括在审计中对数据或参考可能进行的的严格认证。2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确保通过熟悉具体领域专业的专家所判断的清单结果﹑假设和方法都是合理的。而且,如果一个国家具有正式的利益相关者和公共评审机制,这些评审不应替代专家同行评审,但是可以提供补充。

对于温室气体清单的专家同行评审,不存在标准工具或机制,对其使用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某类别的相关估算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专家同行评审可能提供信息以改进估算,或者至少更好地量化不确定性。有效的同行评审通常包括确定和联系关键的独立组织或研究机构以确定最合适的评审人。最好在清单编制的早期就寻找该专家投入,以便专家对方法和数据获取可以提供影响最终计算的评审。

UNFCCC过程3专家分析的结果还应视为整体质量保证改进过程的一部分。这些过程的结果和建议可以对清单改进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但是,这些过程只能被视为对国家组织的质量保证和评审程序的补充。

专家同行评审的结果和清单编制者对这些结果的反应,可能对最终清单的普遍认可性非常重要。所有的专家同行评审应该具有良好的文档记录,最好是在显示结果和改进建议的报告或检查表格中进行记录。

审计

以编制清单优良作法为目的,可以使用审计来评估清单编制者运用质量控制计划中所列的最低质量控制规范进行编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要尽可能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便能够对估算过程和数据提供客观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清单编制中、清单编制后或在上一份清单完成后可以进行审计。如果采取了新的估算方法或者目前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时,审计特别有用。与专家同行评审相比,审计并不侧重于计算结果。相反,审计对为编制清单采取的各个程序和可用文档记录提供深入分析。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制定在清单编制的战略点进行审计的时间表。例如,可以对原始数据收集、测量工作、抄录、计算和归档进行审计。审计可以用于核实:表6.1中确定的质量控制步骤得到实施;特定类别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已达到数据质量控制目标。

6.9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估算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和不确定性分析彼此间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参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分析的人员可以确定,对不确定性水平和清单质量作出贡献的清单估算和数据来源的关键部分,这些应成为清单改进的主要工作重点。在提高估算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中,以上信息最终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不确定性分析可以深入认知,估算缺陷、估算对不同变量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的最大贡献因素,这些都可以协助确定改进数据来源或方法学的优先顺序。

一些不确定性估算方法依赖于使用与排放因子或活动数据相关的测量数据,以制定可进行不确定性估算的概率密度函数。如果缺乏测量数据,许多不确定性估算会依赖于专家判断。优良作法是在不确定性估算中使用质量控制程序,以确认计算的正确性以及数据和计算都很好地归档。对各个类别基于不确定性估算的假设应该进行归档。应该对特定类别和累积不确定性估算的计算进行检查,并处理任何误差。对于需要专家判断的不确定性估算,对专家资格和引出专家判断的过程,包括考虑数据的信息、文献参考、所作的假设和考虑方案,亦应该进行检查和归档。第2章“数据收集方法”包含对不确定性的专家判断如何进行归档的建议。

6.10验证

就适用于本指南而言,验证活动包括:与其他机构编制的排放或清除估算的比较,以及与完全独立评估(如大气浓度测量)推导的估算的比较。验证活动为国家改进其清单提供信息,是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总体系统的一部分。国家清单和独立估算的相应关系通过确认结果增加了清单估算的可信度和可靠

2

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定义的正式专家评审可能包括标准化的程序和全面审计的其他要素(如本章所述)。

3

相关过程的示例包括附录1缔约方的清单评审、国家信息通报评审和来自公约附录I未包括的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专家咨询组(CGE)的反馈意见。

性。明显差别可表明其中一个或两个数据库都存在弱点。如果不知道哪个数据集更好,重新评估清单可能是值得的。本节描述的方法可用于核实源/汇类别和清单范围水平的清单估算。

选择验证方法的考虑因素包括:关注程度、成本、准确性和精度的期望水平、验证方法设计和实施的复杂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实施要求的专业水平。由于其中一些标准,特别是第6.10.2节所述的‘大气测量比较’包含的技术(资源或数据密集),并不是每个清单编制者都能获得所有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清单编制者都能使用许多相对简单的比较技术,这些技术对总体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都是重要工具。由于许多需要的信息可在国家水平上获得,我们称这些为国家活动。如果数据可获得,同样的概念可以简便地转用到其他空间单位。

如果使用了验证技术,就应反映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中。与验证技术本身有关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实施验证技术前必须经过充分调查,以正确对结果进行解释。

6.10.1国家估算比较

有很多实用的验证技术不要求专业的建模技术或扩展分析。大部分这些技术都被视为基于方法的比较,可考虑基于使用相同类别或类别集的替代估算方法的国家估算差别。这些比较试图确定主要的计算误差和主要源类别或子源类别的排除。可以通过与其他机构制定的独立估算进行比较或者有限的国家间比较,对部门指导中各个类别所列的多级别方法,设计基于方法的比较。方法的选择将取决于,清单中使用的方法、方法间类别的明确定义和相关性以及替代数据的可用性。

这些检查在确认国家清单估算的合理性时极为有用,并且可以帮助确定总的计算误差。其中一部分技术(如能源部分估算参考方法的编制)应当视为清单制定过程的一部分。

清单数据和使用替代方法编制的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清单数据有误差。在分析差异时,考虑到可能存在与替代计算本身相关的大量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使用较低级别的方法:较低级别的IPCC方法一般都以‘自上而下’的方法为基础,该方法依赖于汇总类别水平上高度累积数据。清单编制者使用的较高级别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可考虑采用较低级别方法进行比较,作为一种简单的验证工具。例如,对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CO2),基于各个燃料类型的表观燃料消费量的参考计算定义为能源部门程序的一种验证检查(请参见第2卷:“能源”)。该参考方法估算可以通过方法1、2或3与基于部门的估算之总和进行比较。虽然参考方法的质量通常较低于部门方法,但仍是非常有用的简单近似方法。由于其简单性以及可用于“自上而下”的完整性检查,该方法对误差的敏感性较差。另一个示例,如果排放是基于某特定商品的消费量来计算部门活动总和,例如氢氟化合物(HFCS)、全氟碳(PFCS)或六氟化硫(SF6)等燃料或产品),就可以使用表观消费量数据来估算排放量,如国家总产量+进口-出口±库存变化,并考虑实际排放中的所有可能时滞。

对工业型来源可以进行类似的检查,如硝酸生产的氧化亚氮(N2O)估算,基于特定工厂数据确定各个生产工厂的清单估算。排放估算检查包括单个工厂水平排放估算总和与基于国家硝酸产量数据和IPCC缺省方法1因子的“自上而下”排放估算之间的比较。巨大差别并不一定说明清单估算存在问题。由于较低级别方法一般依赖于更高累积的数据,因此与使用基于优良作法“自下而上”方法得到的清单估算相比,方法1可能存在相对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差异不易解释,清单编制者在进一步质量保证/质量检查中可考虑以下问题:

?相关的任何单个工厂估算中是否存在不准确性(例如,可考虑不合理的排放量的极端局外点)??特定工厂排放因子彼此间是否存在重大差别?

?特定工厂生产率是否和公布的国家水平生产率一致?

?对于明显差别,如控制效果、产量的报告方式或可能未归档的假设,是否有其他解释?

该示例说明了相对简单的排放检查的结果如何促成对排放数据的代表性,进行更加严密的调查。为了分离引起估算差异的参数和了解差异产生原因,需要了解该类别。

使用较高级别方法:较高级别的IPCC方法一般都以详尽的“自下而上”方法为基础,其依赖于高度累积数据和对源和汇的明确定义的亚类划分。清单编制者可能会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或资源,他们不能充分实施更高级别的方法。但是,即使只能获得资源子类别的部分估算,亦能为清单提供有价值的验证工具。如果样本具有代表性,基于从国家总源的比例得到的较高级别数据的估算可以外推至国家水平。这种外推可以用于证实国家估算。

与独立编制估算的比较:与国家水平的其他独立编制清单数据(如可获)进行比较,是一种评估完整性、近似排放(清除)水平和纠正类别分配的快速选择。尽管清单编制者对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负有最终责任,但是可以获得该主题的其他独立出版物,如其他研究所或机构的科学文献或出版物。例如,与化石燃料燃烧相关的国家水平CO2 排放估算是由国际能源机构(IEA)和二氧化碳信息与分析中心(CDIAC)编制。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估算可查阅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http://www.mnp.nl/edgar/)。如果独立编制的数据集使用IPCC第1层方法学,则上述讨论的考虑因素同样适用。

国家数据由于包含了更加详细的特定国家信息,通常被认为更加可靠;国际数据通常在较低级别编制,但是这些国际数据集在国家间保持一致,因而提供了良好的比较基础。只要定义的差别许可,可以对国家、部门、类别和子类别水平的不同温室气体进行比较。在进行这些类型的比较前,检查下列项目至关重要:

?确认独立估算的基础数据与清单使用的数据并不相同;只有用于比较的数据不同时,比较才有意义。

?确定不同清单的部门和类别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进行合适的定义和匹配。

?考虑数据质量(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或评审)以及任何用于比较的估算中已知的不确定性,以帮助解释结果。

国家间强度指标比较:不同国家间的排放(清除)强度指标,如那些通常被称作‘隐含排放(清除)因子’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如人均排放量、每单位附加价值的工业排放、每车的运输排放、电厂生产每千瓦时电的排放以及乳业反刍动物生产每吨牛奶的排放)。这些指标提供了排放或清除数量级的初步检查和验证。不同方法和技术发展,以及源类别的不同性质都会反映在排放强度指标中。因此,需要预计国家间差异。但是,这些检查可表明在国家或部门水平上可能出现异常。

6.10.2大气测量比较

验证的一个理想条件就是使用完全独立的数据作为比较的基础。对大气浓度的测量可能提供这样的数据集,而最近的科学进步允许使用这类数据作为排放建模的基础。这种方法特别有用,因为它独立于例如部门活动数据和隐含排放因子等标准估算方法驱动因素。此类模型的范围可以是当地、地区或者全球边界,可以提供排放水平或趋势信息。本节提供了这些技术的一些简单示例,但是进一步的讨论和详细阐述可见于有关清单验证中这些方法应用的更全面总结中(Rypdal等, 2005;Bergamaschi等,2004;Benkovitz, 2001; Benjey 和 Middleton, 2002;NACP, 2002)。

应该认识到,由于大气模型潜力对清单验证的复杂性和应用有限性,尤其在国家水平,许多清单编制者可能限制其使用。另外,许多技术需要专业的建模技能和资源,以便将相关大气数据返回清单进行适当地比较,这些技术是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视具体的情况,结果可能只适用于某国家的部分、国家集团或者特定的类别或气体。需要的分析时间一般亦会超过清单周期,因此这些类型的比较更加适用于长期的验证计划。在许多情况下,与大气模型自身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充分量化或者对模型而言过大,不能有效地作为验证工具。

与本章中描述的其他方法不同,与大气测量比较并不能作为清单编制者用于验证的标准工具。但是该领域中仍有需要注意的重大科学进步,清单编制者可能希望利用该方法的潜力,因为它可验证提供独立数据。如果适用,在大气测量的排放建模可能对大于国家的实体更加可靠的情况下,国家清单编制者亦会考虑与邻国一起合作。

尽管有上述限制,但是仍然有很多不断演变的技术值得在此一提:

逆向建模:温室气体在气体样本中的浓度是在监控地点测量的,可以用于通过称为逆向建模的技术来提供排放估算。逆向模型从浓度测量和大气输送模型中计算排放流量。对于当地和地区估算,要求除复杂的数学和统计模型,以及可捕获所有污染事件的持续或准持续测量。空气取样推导的排放源辨别要求高度精确和劳动密集的分析,这可能会阻止逆向建模方法应用于特定源排放验证。对比国家清单,逆向建模的流量评估包括自然源/汇和国际运输的影响。考虑到许多温室气体和模型结果导致的不确定性目前只能通过有限的监控网络获取,逆向建模在近期内就不太可能作为国家清单的验证工具经常使用。由于空间、垂直和时间分辩率的局限性,即使能通过卫星影像遥感器获得温室气体浓度测量(请参见Bergamaschi 等,2004)亦不能完全解决此问题。但是,这些技术在国家清单水平和趋势验证中的潜力日益得到科学认可。

逆向建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目前应用于国家清单估算(O'Doherty等,2004)和欧洲排放估算(Manning等,2003),并且提供欧盟内排放的地理分布(Ryall等,2001)。最终,这些技术的应用取决于计算得到的清单估算和逆向模型推导估算之间的不确定性比较(Rypdal等, 2005,Bergamaschi 等, 2004)如果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小于计算所得的清单不确定性,该模型可以用来改进清单。此外,如果模型结果和清单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可以表明丢失源或者可能的大量计算误差。

氟化气体和甲烷(CH4)被认为是逆向建模提供排放估算验证的最适合温室气体(Rypdal等, 2005,Bergamaschi等, 2004)。氟化合物被认为是逆向建模验证的良好候选气体,因为:它们在大气测量中几乎没有自然源干扰;清单方法可能有产生很大不确定性;氟化合物长期存在以及其流失机制众所周知。甲烷被认为是良好的候选气体,因为清单方法学一般导致排放估算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测量的强气压信噪比。用于国家清单验证CO2排放的建模可能并不是优先选项,因为清单方法的不确定性已经很低,除非农林和其他土地利用占主导地位。巨大的自然源和汇对大气测量的影响使与严格人为排放源的相关变得困难。但是,这可能会增进对源自森林和自然排放源和汇的贡献的理解。由于N2O清单方法相关的一部分有很大不确定性,最好要通过大气测量进行验证。然而,自然排放源和汇对测量的影响以及漫长的大气寿命会引起测量浓度中信噪比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逆向建模才能成功应用于 N2O 清单的验证。

大陆烟羽:源地区与非源地区之间的一个巨大差异一般可存在于大陆和海洋间,对背景空气浓度和近海烟羽浓度之间的差异定期测量以及风矢量分析或轨迹分析,可能表明大范围内的排放(Cape等,2001;Derwent等,2001)。例如,在爱尔兰的Mace Head就在欧洲大陆烟羽中探测到许多温室气体,包括氯氟碳化物(CFCs)、N2O和CH4。在使用逆向建模对欧洲排放源强度进行后续量化时就使用了这些结果(Derwent等,1998a,1998b; Vermeulen等,1999)。

使用替代排放数据库:如果在空气样本中测得的某一组成部分有详细描述的排放清单(‘标记’或‘示踪’化合物),可以通过气体浓度对标记化合物比率的大气测量来估算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化合物源是同地的,该技术就适用:例如,美国使用一氧化碳(CO)作为标记(Barnes等,2003a,2003b),欧洲联盟则使用氡(222Rn:Biraud等, 2000).

全球动态方法:特定化合物气体浓度的长期趋势可能亦表明源和汇全球平衡的变化,对全球累积排放进行估算,限制累积得到的国家排放总量,并可能表明清单中的弱势区域。对CH4(Dlugokencky 等,1994)、六氟化硫(SF6)(Maiss和Brenninkmeijer,1998)、PFC-14与四氟化碳 (CF4) (Harnisch和Eisenhauer,1998)均使用过这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覆盖大部分全球排放,且可能定期进行监测。

6.11归档、存档和报告

6.11.1内部文件和存档

优良作法是对与清单活动的计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成文和存档,这包括:

?清单过程的责任、机构安排以及计划、编制和管理程序;

?选择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假设和标准;

?使用的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包括引用缺省因子的IPCC文件或公布的参考文献,或较高级别方法中使用的排放因子的其他文档记录;

?可以从活动数据追踪到参考源的活动数据或足够信息;

?与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

?方法选择的理由;

?使用的方法,包括那些用于估算不确定性和重新计算的方法;

?以前清单(重新计算)中数据输入或方法的变化;

?确定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及其资格;

?用于清单编制的电子数据库或软件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操作手册、硬件要求和供其日后使用的任何其他信息;

?类别估算、累积估算和任何以前估算的重新计算的工作表和临时计算;

?最终清单报告和以前年份的任何趋势分析;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结果;

?对完整数据集的安全存档,包括清单编制中使用的共享数据库。对于依靠来自外部源的大量主要数据集的多步推导排放的类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保存每个清单编制的文档记录,并为评审提供该文件。优良作法是对该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其方法可使所有的清单估算可以完整记录,如果必要时可进行复制。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记录是清单估算可持续改进的重要信息。优良作法是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记录中包括实施的检查/审计/评审、实施时间、实施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导致的对清单的纠正和修改。附录6A.1提供了用于记录一般和类别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活动检查表的示例。

6.11.2报告

优良作法是报告执行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和关键结果的概述,以作为各国国家清单的补充,其自身的描述参见第2-5卷和本卷中的表格。但是,不可能或不需要报告清单编制者保留的所有内部文件。在该概述中,清单编制者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活动:

?应该讨论参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其计划执行时间表以及执行的责任。

?描述内部实施的何种活动,以及对各个源/汇类别和整个清单所进行的何种外部评审。

?给出关键结果,描述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方法、处理或估算质量相关的主要问题,并说明得到如何处理或者在未来计划如何处理。

?解释时间序列中的重要趋势,尤其是何处趋势检查指明实质的歧异。在该讨论中应该包括任何重新计算或减排战略的后果。

参考文献

Barnes, D.H., Wofsy, S.C., Fehlau, B.P., Gottlieb, E.W., Elkins, J.W., Dutton, G.S. and Montzka S.A. (2003a) Urban/industrial pollution for the New York City-Washington, D. C., corridor, 1996-1998:1. Providing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of CO and PCE emissions inventories, Geophys J. Res., 108(D6), 4185,

10.1029/2001JD001116, 2003a.

Barnes, D.H., Wofsy, S.C., Fehlau, B.P., Gottlieb, E.W., Elkins, J.W., Dutton, G.S., and Montzka, S.A.

(2003b).Urban/industrial pollution for the New York City-Washington, D. C., corridor, 1996-1998:2.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the Montreal Protocol and other regulatory measures, Geophys J. Res., 108(D6), 4186, 10.1029/2001JD001117, 2003b.

Benjey, W. and Middleton, P. (2002).‘The Climate-Air Quality Scale Continuum and the Global Emission Inventory Activity.’Presented at the EPA Emissions Conference, April 15-18.

Benkovitz C. (2001).‘Compilation of Regional to Global Inventories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s’.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Emissions of Chemical Species and Aerosols into the Atmosphere”, Precursors of Ozone and their Effects in the Troposphere (POE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Netherlands. Bergamaschi, P., Behrend, H. and Andre, J., eds.(2004).Inverse Modeling of National and EU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ies.Report of the October 23-24 workshop “Inverse Modeling for Potential Verification of National and EU Bottom-up GHG Inventories”, hel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Report published.

第六章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第六章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6.1 质量目标 本工程若我公司能中标将作为我公司重点工程,质量目标确保按国家验收规范一次性验收合格,争创优良工程。一定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本公司多年来在施工管理中创优夺杯的精神,以ISO9001:2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为后盾,实行优质目标管理。 多年来,我公司一直把施工质量看成是公司生存的坚实基础,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以质量创市场,以质量赢信誉。多年的施工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建立了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以争创优良工程为目标,在施工中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把质量目标分解到各施工班组中去,实行签约包干,同时做好自身的监督制度。 6.2 质量控制体系 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我方将组建一支确保工程合格的经理和项目班子进行施工,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狠抓质量、进度、安全三条主线,确保工程质量的完成。为保证指挥的统一性,便于管理人员能各尽其责,以提高办事效率,根据本公司及项目部的特点,建立项目施工管理班子和组织机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控制措施。 6.2.1 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创优质量目标的组织保证,以我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指导,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并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编制质量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质量终身制,实行质量管理一票否决制。 (2)项目部根据质量目标,编制创优活动计划,落实职责到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创优活动,同时制定奖罚办法,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3)按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控制和管理。在项目中开展创精品活动,实行工号工程师负责制,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4)项目部设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及测量、试验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主任工程师是技术负责人,项目各部门按公司质量手册负有各自的质量职能。在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质量职能、责任及权限,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一、组织、工期保证措施 1、强化计划管理,项目部应按本各项计划组织施工,并定期检查各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该工程优质、高效、低耗完成。 2、组织流水施工,该工程工期短,劳动力需求量大,涉及到的工种多,必须妥善安排,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力出入场的频率。做到科学管理。 3、强化材料管理,加强对材料进场管理,到厂材料及时确保不影响工期, 4、项目部要加强同业主、设计紧密配合,集中统一领导各专业班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全面负责,从组织上保证总进度的实现。 5、项目部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针对施工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的方法,为各流水段施工做好物资设备保障。有必要的并且汇报领导协商解决 6、实行长计划短安排,加强调度职能,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实现按期完成竣工的目标 7、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抢晴天,战雨天,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工期要求 8、合理储备劳动力资源,做到召自即来,来之能干 9、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调整人力及其材料到场。 10施工进行前由项目部根据工程量及实际施工情况,细化各流水施工段,对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要进行划分,组织突击队进行该部位施工,要抓住重点,推进全面工程的施工进度 11各个施工班组强化质量意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得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奖罚制度。 二、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本工程在开工前要认真组织图纸会审,项目部的全体技术人员,必须明确设计要求,并做好安装与土建的协调工作。 2、全面贯彻建筑法、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做到质量管理不留死角 3、工程施工前,公司主任工程师主持召集有关部门,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策划主要内容有:确定和配备适宜的控制手段,施工过程,施工设备,工艺装备、明确过程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要求,规定验收标准。明确质量记录的要求和方法。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Ⅰ)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是贯穿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素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 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凡承担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合格证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的分析三部分)。考核合格,取得(某项目)合格证,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比,必须执行计量法,对所用计量分析仪器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准使用。 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依法检定,或送有授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 新购置的玻璃量器,在使用前,首先对其密合性、容量允许差、流出时间等指标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对不同的监测分析对象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要遵循本规范中选择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原则。 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的条件时,或者水样十分复杂,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不能得到合格的测定数据,必须做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方法检出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影响等与标准方法有等效性、可靠性,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批、核准。 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质量保证 地表水质的布点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见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污水监测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和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实验室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安全操作的基本条件。做到相互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对可产生剌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对流空气。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

第六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第6章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与验证

作者 Wilfried Winiwarter (奥地利), Joe Mangino (美国) Ayite-Lo N. Ajavon (多哥),与Archie McCulloch(英国) 参加作者 Mike Woodfield (英国)

目录 6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6.1引言 (5) 6.2制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中的实际考虑 (5) 6.3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系统的要素 (6) 6.4作用与责任 (7) 6.5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 (7) 6.6一般质量控制程序 (9) 6.7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 (11) 6.7.1排放因子质量控制 (11) 6.7.2活动数据质量控制 (13) 6.7.3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 (14) 6.8质量保证程序 (15) 6.9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估算 (16) 6.10验证 (16) 6.10.1国家估算比较 (17) 6.10.2大气测量比较 (18) 6.11归档、存档和报告 (19) 6.11.1内部文件和存档 (19) 6.11.2报告 (20)

表 表6.1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9) 表6.1(续) 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 (10) 框 框 6.1 QA/QC与验证的定义 (5) 框 6.2 质量管理系统相关的ISO标准 (8) 框 6.3 运输部门中外部数据的数据质量评估 (13) 框 6.4 计算的归档 (15)

6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 6.1引言 IPCC清单指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支持可以易于评估质量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优良作法在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过程中,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和验证程序,以完成该目标。本章中描述的程序亦可以用来进行改进清单。 本指南旨在实现实用性、可接受性、成本有效性以及总合现有经验和应用于全球范围的潜力。一个QA/QC和验证系统能够促进编制清单的优良作法的目标,即提高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透明性、一致性、可比较性及准确性。 QA/QC与验证活动应该是清单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QA/QC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会引起对清单或类别不确定性估算的重新评估以及排放或清除估算的后续改进。例如,QA/QC过程的结果可能会指出应该成为改进工作重点的某个类别估算方法学中的特定变量。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验证”这些术语常常以不同方式使用。在框6.1中,QC、QA与验证的定义将用于本指南的目的。 框6.1 QA/QC与验证的定义 质量控制(QC)是一个常规技术活动系统,在编制清单时评估和保持质量。它由清单编制人 员执行。质量控制系统旨在: (i)提供定期和一致检验来确保数据的内在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ii)确认和解决误差及疏漏问题; (iii)将清单材料归档并存档,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活动。 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一般方法,如对数据采集和计算进行准确性检验,对排放和清除计算、 测量、估算不确定性、信息存档和报告等使用业已批准的标准化规则。质量控制活动还包 括对类别、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其他估算参数及方法的技术评审。 质量保证(QA)是一套规划好的评审规则系统,由未直接涉足清单编制/制定过程的人员进行 评审。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确认可 测量目标已实现(数据质量目标,参见 6.5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确保清单代 表在目前科学知识水平和数据获取情况下排放和清除的最佳估算;而且支持质量控制计划 的有效性。 验证系指,在清单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或在完成之后实施的活动和程序的总和,可有助于建立可靠性。就本指南而言,验证特别指清单外部和应用独立数据的方法,包括与其他机构或通过替代方法制定的清单估算进行比较。验证活动可以成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取决于方法使用和独立信息的使用程度。 在执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检验活动之前,必须确定应该使用哪种技术,以及要使用的时间和范围。质量控制程序是一般性的,可能延伸到特定类别程序。在制定这些决策时要考虑技术和可行因素。本章对各种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相关的技术考虑因素进行了一般性讨论,第2-5卷中“特定类别指南”描述了对各类别的具体应用。实际考虑因素包括评估国情,如可获得资源和专业技能以及清单特性(例如,某类别是否是关键)。 6.2制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验证系统中的实际考虑 实际上,清单编制者的资源是有限的。

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本工程实际公开,建立如下图示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内部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单位、公司上级质检部门及大连市、瓦房店市质检站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 监理质检部门 业主和地方质检部门 ↓

1、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保证项目质量达到创优目标 (2)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编制项目职工培训计划 2、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项目施工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3)制订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计划,审核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或专题施工方案。 (4)指导,协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 3、质检工程师职责 (1)参与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具体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2)对每道施工工序都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业;负责本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整改。 (3)依据专业工程师编制的过程检验计划,编制施工关键工序标识卡。一式两份,班组、质检员各执一份。根据工序标识卡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检查控制。(4)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权”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4、各专业质量工程师职责 (1)是专业质量管理目标的责任人和落实人 (2)参与施工职责设计和质量计划的编制,编置专业施工方案 (3)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卡,负责技术复核工作。 (4)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督促施工班组做好自检和质检员做好专检工作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一、技术概述 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是一种既包括生产技术,又包括生产质量管理的系统工程。实现制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保证稳定不变的工艺条件,得到分散度极小的均一产品质量。制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要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参数的在线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对工艺效果的模拟优化来实现,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控制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当前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控制技术迅猛发展,为成形与改善生产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目前各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出版了有关的刊物和专著。以热处理生产的智能控制为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近二十年来在热处理计算机模拟与智能化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国家机械工业局北京机电研究所已建立的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当前开展的材料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模拟技术的研究开发亦获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增设了热处理智能化技术委员会,我国上海交通大学潘建生教授担任首任主席。 热处理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建立,为实现热处理质量控制创造了条件。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金属学会(ASM)、英国的沃尔夫逊热处理中心(Wolfson Heat Treatment Center)以及原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都相继建立了材料与热处理数据库,做到了可以根据机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要求进行计算机辅助选材,或已知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预见最后的组织和性能。随后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开发出用计算机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技术,开展了计算机控制下的工艺参数数模控制技术研究,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应用。目前国际知名厂家的许多连续式和周期式热处理生产线都采取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able Controller)或微处理机的单控或群控,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炉气碳势、氮势以及其浓度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都能实现按预定的要求严格控制。我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汽车行业的一些大厂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行开发的基础上已基本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当前,在热处理界已开创了一个广泛利用计算机实现质量控制的新时代。 2.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在线控制技术 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中温度、时间和炉气成分是最基本的控制参数。在温度控制方面,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可控硅控温技术,结合PID仪表可使热过程温度控制在相当精确范围。对于大型零件和大装炉量的热处理和锻造加热过程,在整炉工件的真空加热中目前已采用专用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等实现按工艺要求规定温度变化规律(加热速度、保温台阶、保温时间、随炉冷速、气冷冷速等)施行加热和冷却,并可在工艺过程的自始至终实现时温度的跟踪。在炉气控制方面,从传感器角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一个露点法——红外仪——氧探头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吸热式气氛、氮基合成气氛和滴注式气氛中渗碳,利用氧探头作传感器,在严格控制炉温和炉气良好笔循环的前提下可以使炉气碳势(钢表面含碳量)达到±0.05~0.02%的精度。利用微处理机对温度、炉气碳势、强渗与扩散时间的精确控制,现在国内外都可以实现表面碳含量、渗层深度、渗层碳浓度梯度按一定规律分布的质量的在线控制。 对于热处理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目前迫切需要考虑的是直生式可近期气氛渗碳时的碳势精确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措施与承诺

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措施与承诺 1 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对于,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单位工程确保验收优良,力争创市优良样板工程。 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85%以上。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消除质量通病。 我公司承诺将投入足够的管理技术力量和先进施工机械设备,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上述质量目标,提高精品意识,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各专业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部 质检部 测量组 试验室 材料部 专职质检员 班组兼职质检员 施工部

3 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参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建立的。本工程我公司拟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成立项目管理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实现总的质量目标。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 工程技术部过程控制 项目经理 材料设备部 质量控制部 过程检验控制 班组自检、互检、专职检 项目部检查验收 进货检验 非 构 件 原 材 料 外 购 件最终检验 竣 工 资 料 实 测 实 量 外 观 竣工验收、交付 公司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回访、保修 试 验 室 总工程师

质量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质量检查保证体系施工中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负责制 健全职能机构 施工组织设计 熟练技术标准 组织施工 各分公司、队负责人质 量 检 查 员 原材料质量保证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工组长班 组 质 检 员 试验计量质量保证 工序质量检查保证 完成工程质量检查 优质工程 施工调度 机械保证 人员素质和技术的保证 原材料质量保证 工艺保证 检验、计量 制度保证 岗 位 责 任 制 技 术 责 任 制 信 息 反 馈 制 奖 惩 制 度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我公司对承担本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确保合格,争创市优工程。 (二)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公司采用管理方法 1、严格执行合同,严按按标准、规范和设计的要求以及业主代表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施工。 2、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由我公司向本工程所提供的一切材料和物资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优质。 4、在合同招待的全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将与业主和质量监检单位密切配合,随时接受业主和质量监检单位的监督、检查、检验,为检查检验提供便利条件。 (三)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1、项目经理部在本工程现场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总体系。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总负责人,项目总工负责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实施工作。各专业工程师为相应的专业质量负责人。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名单应报业主和现场质量监检单位。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见附图。

2、根据本工程的内容,现场还将建立混凝土及钢筋、模板质量保证体系。 3、各极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均具有相应资质,并确保人员到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有效。 4、质量会议 (1)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现场质量会议,质量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各专业现场负责人、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质量会议重点检查本周质量体系运行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质量管理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时间及责任人,并确定下周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2)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有关的专题质量会议,讨论并解决特定的质量问题。 (3)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质量工程师参加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质量会议,听取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对现场工程质量的意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主体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质量目标 我公司将该工程列为2012-2013年度的重点工程,其质量目标为:符合现行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标准,争取创“天府杯”。 二、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首,总工程师为技术业务领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派以公司质安科科长(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检查小组。该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在质检工作方面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代表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对该工程质量行使监督、控制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跟踪控制,秉公执法,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关,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为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公证,质量检查小组在行政上保持相对独立,由公司派驻现场,经济分配上与项目脱钩。 (一)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合格的工程质量必须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者头上,奖惩分明,并与质量有关的纵横协作单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按公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

在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控制轴线、标高以及地下室、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执行按工序控制主体质量,实行班组自检、由施工人员组织班组之间和上下工序之间的互检、专职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的“三检制”。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的管理目标,首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1、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详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2、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

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详见下页图: 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 3、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图 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图详见下页图: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施工质量 1、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应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每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项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都应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 交底的程序是: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工长、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工长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部位施工前班长对操作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文字记录。对重要的分项工程及施工工序应由技术负责人及工长组织 质 量 总 监质 安 处 总 工 办 施 工 科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监站 责任工长 专业工长 专业工长 专业工长 班 组 质 量

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组织措施 一、质量目标:河南市政工程省优良、“金杯奖”工程。 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以下技术组织措施 二、本合同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1)本工程实施项目法管理,组织一个懂技术,懂管理,团结协作的项目经理部,组建一只技术水平高,质量意识强,整体素质好,遵章守纪的施工队伍,项目经理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本项目我们将采用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百分之百满足业主的要求。 (2)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及运转方式 a.成立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各施工处负责人,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和质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行政上支持,技术上把关的良性循环,负责工程总体质量控制。 b.由施工队负责人、施工技术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质检员,成立质量自检小组,形成第一级自检体系。

c.配备强有力的质检技术力量,以质控部为龙头,组织中心试验室、工程技术部、电算室、实施各工序的质量管理和数据检测,形成第二级自检体系。 d.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被授予事前介入权,事中检查权,事后验收权,质量否决权,项目部质控部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不受任何人、任何事干扰。 e.专职质检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资质和现场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项目经理部批准后方能担任。 第一节、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岗位责任制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a.实行质量否决制。发现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不能满足设计意图的施工方法和操作,质量检查员应令其停止作业,并要求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后继续施工。 b.加强基层(施工作业队、班、组)施工质量控制,坚持实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三级检查制度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c.建立执行项目的技术管理制度,做好质量检测仪器使用前的鉴定工作,保证其精确性定期复测,并定期校核测量平面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在软件项目中,不少技术人员经常混用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和QC(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这两个术语;甚至一些实施培训的专业公司(Baidu和Oristand)也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这种概念混淆,很不利于组织导入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或ISO9000;更进一步说,也不利于提升软件项目管理水平。 实际上,这两个工作的性质明显不同,它们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不相同。简单地说,QA(质量保证)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手段,QC(质量控制)是针对项目产品的技术手段。 QA监督做事 QA致力于按照正确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从做事方法上按照既定流程来保障产品质量,控制开发工作而不是解决具体存在的BUG。更贴切地说,QA并非“保证质量”而是“过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以确保项目以一套成熟高效的做事方法开展和实施。依靠在QA制约下的开发过程,能够前瞻性地从制度上保障开发出好产品。因此,具有良好QA管理的企业,容易获得客户更多的信任。 在CMMI体系中,QA人员是独立于项目组的(不受项目经理管辖),他可以把项目经理不认错的QA缺陷上报给CCB(地位比PM更高的配置管理委员会)或高层经理裁决。 在一些大型企业的IT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要成立甲乙方在一起协同工作的联合项目组。在这种情况下,甲方项目成员不仅要检测乙方的产品质量(QC),还要监督乙方开发过程中的做事方法(QA)。 一般地说,项目的QA人员要检查项目开发过程是否制定和贯彻了管理标准、过程(Process)、策略等正规要求,要提出完善改进的意见,指出过程是否有效、如何让过程更有效,并评估这些要求的效率、效果。 QA人员还要确保项目组成员理解这些要求。除了培训新员工理解组织过程,或培训老员工理解变更了的组织过程之外,他并不直接干预开发者的工作,而是在项目管理的最高层面上工作。他要与项目经理和CCB、配置管理员、QC人员打交道。 怎样才知道QA工作是正确的?它也是结果导向的:通过不断改进组织过程,更快、更低成本地制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例如,在一个大项目中,QA人员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使项目按照有组织的规程推进;他要使项目组成员明白,应按照相应的报告、里程碑、文档等规定来开展自己的工作。随着项目的进展,QA人员可以适时导入“检查点”来查看哪里会发生新的风险。如,项目正在从事预定范围之外的工作,或项目有待加强管理之处。这些检查点是确保合适的人在正确时间就位的一个机会。 从目前国内不太理想的情况来看,QA工作往往靠“意向性、模糊”的企业文化来代替,我认为,完全依靠这种企业文化来造就合理成熟的工作套路,显得过于间接和不确定。因为在人员变动较快的软件行业,新入职的员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并准确映射到具体工作中需要一个明显的滞后时间。这个弊端在小企业中不明显,但在大企业中会比较突出。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通用的QA工作标准模板,并在重要的大项目中指派专人担当QA 人员。 QA人员要实时追踪了解、监督、评估项目中各种事件(现象)是否符合规范的流程?

质量管理系统和技术保证要求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保证措施 22.1质量方针 满足顾客,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用我们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艺术品。 22.2质量目标 严格按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执行,科学管理,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确保本合同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各分项、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22.3质量管理体系 22.3.1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图22-1所示。

建立由公司宏观控制,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程师策划、组织实施,现场经理中间控制,各专业工程师检查和监控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分承包方、各专业化公司和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五大方面及具体的内容与措施。 22.3.2质量职责分配 1、项目经理 (1)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根据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确立本项目的管理要点,组织制定、审批项目质量计划并贯彻实施。 (2)组织项目各部门共同确立质量目标、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并形成文件。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阶段预控计划、质量管理文件等。 (3)领导项目经理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项目的质保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2、项目总工程师 (1)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科技发展规划、项目质量计划,领导与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行;开展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负责审核项目物资计划及工程物资需要计划,对工程质量负有第一技术责任。(2)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质量预控计划、质量管理文件;组织编制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负责分包提交技术方案的审批,参与工程创优策划并指导具体实施。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54058

松滋景都大酒店工程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及 质 量 保 证 措 施 安徽河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六月一十八日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目标: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竣工验收质量一次性达到“合格”标准。我公司将以先进的技术、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为管理依托,实现我公司对建设单位的承诺。 工程质量控制一览表 序号 分部工程名称 质量控制目标 备 注 1 基础工程 合 格 各检验批、各分项工程合格率达。 各子分部、分部工程合格率达,观感评定在一般以上。 根据承诺本工程达到合格要求。 2 主体工程 合 格 3 建筑装饰、装修 合 格 4 建筑屋面工程 合 格 5 电气安装工程 合 格 6 给排水安装工程 合 格 1、保证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1.1、近几年来,我们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点和体制创新的基础环节,以工程总承包体制为前题,形成了具有我公司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内容概括为“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 1.2、强化的服务控制职能是发挥整体优势的必然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的授权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项目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完成质量、工期、成本、现场管理的目标,实现总部的决策意图。 1.3、公司实行两层分离,使公司内部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与作业层在质量管理方面职责分明,实现了“分层控制、分级管理”的质量控制模式。 1.4、创优机制

我公司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适应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过程质量控制和创优机制。我公司的精品工程概括为“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 1.5、质量保证体系 1.1.1、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走公司一贯倡导的“质量效益型”路子,将质量工作放在其它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以质量目标为中心,以经济约束为手段,以工序控制为重点,使工程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中,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网架图 质检科 生技科 分公司 材料科 试验室 工程项目部 各施工班长 试验员 资料员 施工员 质检员 总工程师 分管经理 总 经 理 材料组 生技组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1.目的 确保***********************项目的产品供应与安装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满足工程要求。 2.适用范围 投标产品的制造、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3.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 3.1 质量目标:产品出厂交验合格率100%,产品安装符合业主要求。3.2 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是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我们的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创中国水工业品牌,以人为本,树中昌企业形象”。3.2.1 为了保证投标产品制造质量,符合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公司组建“项目部”下设“产品制造分部”和“现场安装分部”负责投标产品的四级质量管理和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培训管理。 3.2.2投标产品严格按ISO9001:2008质量认证体系执行,质检部代表总经理实行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监督。达到逐级负责、层层把关,全员参与。 3.2.3在施工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施工质量,强化质量意识。为此我公司依据ISO9001:2008 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

体系和质量管理程序,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3 不合格控制及验证 3.3.1 《质量手册》(QMC/ZC-01-2003)第13章第四章的规定,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朔并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决不允许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和出厂。 4、质量保证体系如图所示

5、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

二、质量保证措施 1、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1.1、质量保证执行程序

技术交底 进入下一道工序 1.2、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分析与确定及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直接影响产品在工艺要求中的应用,不合格的外形尺寸,导致较低的工艺效果。斜板、水槽的外观、表面的光滑平整度也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体现了产品质量的好坏。 生产过程中,对斜板、水槽及其安装附件的外观、壁厚、化学成分尺寸、表面光滑度、水平误差等进行严格控制,外观达标后在抽样的样品中,由招标人随机抽取5片样品,由招标人和中标人双方共同送至由招标人委托的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1.3、检测指标及标准: 主要对斜板、集水槽的壁厚、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具体要求及检测方法

技术部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混凝土产品质量,控制住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强化预控措施,现在针对整个砼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众多环节,编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检部 1.0质量责任质检部门负责本公司出厂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2.0质量控制 2.1进料过程 2.11砂、石进厂的质量控制 质检部作好对砂、石进厂的抽检工作。 抽检方式:目测、抽查试验报告。 合格标准: ⑴砂子中无明显泥块,无碎屑杂物; ⑵砂子级配基本符合使用要求; ⑶新进厂砂子用手攥时,以放开手后手掌上无泥痕迹为宜; ⑷石子中无明显泥块,石子表面不能有明显泥土; ⑸砂石无风化物颗粒,无碎屑杂物; ⑹石子级配应符合要求,针片状不能过多,石子粒径不宜普遍过大或过小。 发现砂、石情况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包括砂石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过大、砂石质量明显不均匀等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

汇报。在对砂石质量目测情况有异议或需要开具原材料质量控制通知单时,要求试验室取样测试。 2.1.2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的进厂监督 2.1.2.1原材料进行清仓、更换品种或类型时,质检部负责对此情况 进行确认和检查。 2.1.2.2对仓库原材料的入仓情况进行抽检,核对原材料品种、类型, 谨防上错仓位。 2.2试验过程 2.2.1对试验室的原材料复检情况进行抽检核查,内容包括水泥、砂 石、粉煤灰、外加剂是否进行试验、是否提供真实、齐全、 准确的试验结果。 2.2.2试块的拆模养护情况进行抽检和龄期试块的抗压试验情况:试 块是否缺棱掉角,试块是否均有标识,拆模试块是否进行标 养、到期试块是否按期进行试验。 2.2.3特殊生产时期(冬施、雨施期间)的砂石含水、含石情况的试 验情况; 2.2.4抽检试验室向工地发放的资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3生产过程 2.3.1质检员接到生产通知后,先查看生产任务单,搞清所用水泥、 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的类型,以及坍落度要求后到搅拌楼 开盘,没有配合比严禁开盘。 2.3.1.2质检员到搅拌楼开盘时,要认真核对材料类型、用量、搅拌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1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6.1.1 质量目标 我司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焊接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6%以上。 6.1.2 质量保证体系 6.1.2.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保证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公司将秉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建立本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施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工程质量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兼职检查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通过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全体施工人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本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如下。 6.1.2.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图 6.2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6.2.1 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图

6.2.2 管理人员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6.2.2.1 项目经理职责 (1)履行合同,对所承建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部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2)组织实施质量体系文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管理措施,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3)履行有关文件规定的各项质量职责。 6.2.2.2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实施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指导项目技术工作。 (2)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技术措施上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3)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4)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处理。 (5)从技术角度负责协调项目部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 (6)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6.2.2.3 工程质量部 (1)根据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本工程的质量计划,确保本工程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2)根据各负责人的工作范围,制订和落实各负责人的职责。

第六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六章 质量统计数据及其波动第一节 一、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进行质量定量分析。这就需要大量的质量统计数据,因此质量统计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数据的收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随机取样,即质量控制对象各个部分都有相同机会或可能性被抽取;另一种是系统抽样,就是每间隔一定时间连续抽取若干件产品,以代表当时的生产或施工状况。这些质量统计数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一般呈正态分布。质量控制工作中,常用的质量统计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X 1.子样平均值子样平均值又称为算术平均值,是用来反映质量数据集中的位置。其计算式为?X?X 6-1)(i n1?i X n1 式中——子样平均值;??n,...,i?12,3X; ——抽样数据i n——样本容量。~X.中位数2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大小次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据称为中位数(或为偶数时,则取中叫中值)。当样本容量n为奇数时,取中间一个数为中位数;当n 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极植与极差3在一组质量数据中,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后,处于首位和末位的最大和最小值表示。L表示。首位数和末位数之差叫极差,常用R叫极值,常用?C)和离差系数4.子样均方差S(或v?)表示,其计算式 ??2?X?S?X) 如(或子样均方差反映质量统计数据的分散程度,常用S 下:n1 ??2?XX?S?(6-3)或 (6-2 i n1i?n1 i1?n1i?)6-3上两式的计算结果相近;较大时,当子样数较小时,则须采用式(n当子样数进行计算。C表示,其计算式为离差系数用来反映质量相对波动的大小,常用v229 S?100?%C(6-4)v X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二、质量波动 如前所述工程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形成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两大类:随机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 随机性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很大,但它却是引起工程产品质量波动的经常性因素。如: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别、工人操作水平的微小变化、机具设备的正常磨损、温度、湿度的微小波动等等。在实际施工或生产中这类因素很难消除,有时即便能够消除也很不经济。所以,对质量控制来说,随机因素并不是我们控制的主要对象。 系统性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但这类因素并不经常发生。如:材料的性质变化较大或品种规格有误,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工人违返操作规程,测试仪表失灵等等。这类因素在生产、施工中少量存在,会导致质量特征值的显著变化。因此,这类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容易发现和识别,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 若生产(或施工)过程仅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大批量产品的质量数据一般具有正态分布规律。此时的生产状态为稳定的生产状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若生产或施工过程受到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则其质量数据就不再呈正态分布,此时的生产或施工处于异常状态,需要立即查明原因,进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第一节质量控制概述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 (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发送前进行检验。 3.检验方法 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计数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是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离散变量用计数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控制图。 4.检验样本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