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

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

C.笛福D.菲尔丁

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

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

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

C.彭斯D.济慈

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

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

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

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

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

C.绿蒂D.玛加蕾特

14.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

A.20年B.40年

C.50年D.60年

15.“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

A.《力士参孙》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18世纪启蒙文学所包括的主要文学有(ABC)。

A.法国启蒙运动文学B.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C.德国民族文学D.俄国自然派文学E.西班牙流浪汉小说2.18世纪是个过度世纪,各种创作方法在此时都有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前奏的文学主要有(ABCDE)。

A.英国感伤主义文学B.歌特式小说

C.前浪漫文学D.卢梭传统E.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

3.直接影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作了最后一次努力的18世纪文学创作传统师(BC )。

A.卢梭的传统B.狄德罗传统

C.菲尔丁传统D.笛福传统D.伏尔泰传统

4.创立正剧的几位作家是(ABC)。

A.法国的狄德罗B.法国的博马舍

C.德国的莱辛D.德国的席勒E.德国的歌德

5.法国的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D.《爱弥儿》E.《熙德》

6.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B.《修女》

C.《拉摩的侄儿》D.《宿命论者雅克》E.《天真汉》

7.《费加罗的婚姻》的人物有(ABC)。

A.阿勒玛维华B.苏珊娜

B.费加罗D.拉摩E.雅克

8.勒萨日承袭流浪汉小说传统,广泛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是(BC )。

A.《修女》B.《吉儿?布拉斯》

C.《瘸腿的魔鬼》D.《天真汉》E.《小癞子》

9.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是(ABC)。

A.美学理论B.戏剧理论

C.戏剧作品D.哲理小说E.抒情诗

10.狂飙突进运动中的席勒的代表作品是(CD)。

A.《新奥尔良姑娘》B.《威廉?退尔》

C.《强盗》D.《阴谋与爱情》E.《熙德》

11.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E.《威廉?退尔》

12.意大利在18世纪产生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哥尔多尼,其代表作品是(.AB)。

A.《女店主》B.《一仆二主》

C.《堂?卡洛勒》D.《美育通信》E.《暴风雨》

13.歌德在意大利期间,构思和创作的三个古典主义的悲剧是(BCD)。

A.《普罗米修斯》B.《哀格蒙特》

C.《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D.《塔索》E.《疯狂的罗兰》

14.歌德晚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有(ABCD)。

A.《西方与东方合集》B.《诗与真》

C.《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D.《浮士德》第二部E.《汤姆?琼斯》

15.《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4.哲理小说

5.正剧6.哥特式小说

7.“魏玛古典主义时期”8.“维特热”

【参考答案】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2.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到70年代,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这是一个具有德国特点的资产积极的文学运动。不同于其他国家,这是一场民族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反封建斗争达到高潮的标志。参加这个运动的作家大都是青年,他们不满于启蒙运动的温和精神,不满于统治阶级,要求进行公开的斗争。此运动并无明确的目标,往往带有个人反抗的狂热性质,领袖是理论家赫尔德儿。其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代表作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

3.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他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4.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

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等。

5.正剧:是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6.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

7.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达到顶峰,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德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人物是晚年席勒和歌德。他们均被邀到魏玛公国,从1794年-1805年,合作了十年。通过他们的合作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和“古典时期”的到来。8.1774年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问世后,维特的悲剧感染了德国以至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学习维特自杀者也不乏其人。这种现象被成为“维特热”。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 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 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 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 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 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 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如费加罗、鲁滨逊、

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哲理小说的创作: 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三、英国文学 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1)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英国作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等人以航海小说、流浪幻想小说、家庭生活小说和社会生活小说等多种题材与样式,广泛描写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和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与命运,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笛福和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丹尼尔·笛福Defoe, Daniel(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的

18世纪重要文学内容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①产业革命;②启蒙运动;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④古希腊文学传统。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S世纪形成厂自己的民族文学。(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丁一大步。(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及文艺复兴运动后所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和社会看法。不重视情节、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把人物的形象作为一种寓意,常用体裁有书信体、对话体、游记体等。哲理小说对开启民众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启蒙戏剧也称“正剧”或“市民剧”,它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其特征是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描写日常生活,以平民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育功能。代表作有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等。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因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三:一是美学理论。《拉奥孑L》(1766)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二是戏剧理论。《汉堡剧评》(1767—1769)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戏剧贡献。其喜剧代表作是《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市民悲剧代表作是《萨拉?萨姆逊》(1755)和《爱米莉娅?迦洛蒂》(1772)。 歌德 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这一生的痛苦曲折经历中,浮士德表现出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在他不断得到与不断失去的整个人生过程中,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他生命饱满,感受丰富,痛苦促使他深入思考,失败磨砺他的意志,内心不断生出的种种意愿使其精力旺盛,永远开拓。:这种永远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气这正是欧洲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 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 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 C.笛福D.菲尔丁 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 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 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 C.彭斯D.济慈 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 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 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 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 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

18世纪英国文学特点分析

The Literary Principles of the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The 18th century wa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Age of Reason”. In the period Enlightenment prevailed in England and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Most of the literary works put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the social order, morality, justice and freedom of human nature, which are the essence of Enlightenment. Reason, which Enlightenment advocated, wa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for the English people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main tasks of the Enlighteners were to call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he feudal remnants and religious ignorance, and to pave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rgeoisie. The 18th century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glish history. Owing to the enormous strides in politics and economy, the literature of the century entered the period of prosperity.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 politics,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 made the smooth transition to a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n peace come into realization, and afterwards Capitalism was definitely established in Britain. After many centuries of wars and civil trifles, the 18th century saw a period for the English people to enjoy peace and tranquility in their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The power of the monarch was deprived and fell into the hands of the Parliament, which was under the control of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the Whigs and the Tories. Even though the Whigs were for the democracy and the Tories were the supporters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the two parties had no much disput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of moderation, which ensured a relatively speedy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society in economy and in democracy. The Act of Union united England, Scotland and Welsh into one country,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rise of the British Empire in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In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and the lucrative slave trade brought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析版)

考点1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1.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文艺是现实的反映,文艺的发展会受到所处时代环境的推动或制约。文学艺术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相适应的,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社会共鸣,才会具有生命力。(2)近代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传播和工业革命的烙印。 【历年真题】

知识点一文学的繁荣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解析】由材料“1836年”可知俄国为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可知为现实主义文学,揭露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下的黑暗,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寄希望于未来,故C项错误;拜金主义强调以金钱为崇拜对象,由材料“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可知崇拜的是权力而非金钱,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广东文综·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解析】从材料“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平民,不再有元老”可知,作者其对欧洲社会秩序的重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从材料“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强调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外国文学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是写的《》。 2、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的创作,便达到它的高潮。 3、法国启蒙作家狄德罗,用20多年的时间坚持主编《》,对批判封建社会和天主教会起了巨大作用。 4、卢梭的《》,通过尤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故事,谴责了封建等级制度,歌颂了自由的感情。 5、卢梭学说和创作中的思想,以及他强调感情等特点,对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影响。 6、是英国18世纪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是英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7、启蒙作家在作品里往往把资产阶级和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 8、席勒的创作往往从概念和理论出发,剧作《》是带有“席勒化”缺点的典型作品。 9、《》是卢梭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书中提出了“返归自然”的主张。 10、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是“ ”。歌德的剧作《》是这一运动的第一部代表作品。席勒的剧本《》和《》也是表现这一运动的力作。 11、博马舍写过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喜剧,即《》、《》和《有罪的母亲》。 12、18世纪后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是和。“感伤主义”这个名称即得名于前者作品《》。 13、笛福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欧洲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 14、17世纪英国文坛古典主义的盟主人物是,18世纪早期英国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则是。 15、斯威夫特的小说《》是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讽刺模仿,目的是批评当时游记的浪漫化倾向,借第一卷虚构的国、第二卷虚构的国等,对英国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性批判。 16、英国小说家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对感伤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开启作用。 17、歌德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晚年的诗集《____________》里蕴藏着深刻的智慧。 18、歌德说《____________》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并把____________比作“提高了的维特”。 19、_____________被尊为“德国民族文学之父”,他的戏剧《____________》和理论著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之作。 20、《____________》是席勒最为成熟的艺术品。他与歌德1794年起的在魏玛公国开始的合作,标志着德国文学进入“____________”文学时代。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是指()。 ①《强盗》②《阴谋与爱情》③《堂?卡洛斯》④《威廉?退尔》 2、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是()。 ①《葛兹?冯?伯利欣根》②《华伦斯坦》 ③《奥里昂的姑娘》④《哀格蒙特》 3、靡非斯特和玛甘泪这两个形象出自()。 ①《少年维特之烦恼》②《阴谋与爱情》③《强盗》④《浮士德》 4、带领浮士德游历希腊神话世界的是()。 ①靡非斯特②瓦格纳③海伦④荷蒙古鲁士 5、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①伏尔泰②狄德罗③孟德斯鸠④卢梭 6、启蒙思想家赞美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学说,并利用它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是()。 ①狄德罗②卢梭③达朗贝④伏尔泰 7、喜剧《造谣学校》的作者是()。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18世纪文学)【

第5章18世纪文学 5.1 复习笔记 一、历史背景 1.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兴起 ①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其中法国大革命就是这一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发生了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②启蒙运动,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它不仅是一次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比人文主义运动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③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理性”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他们把人的理性看做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最高裁判。 (2)启蒙运动的缺陷 由于时代的局限,启蒙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首先,其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其次,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主”“天才”人物的身上。再次,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最后,一些社会政治理论,虽有其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并不能揭露封建制度的反动实质。

2.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广泛的思想革命运动,也影响到文学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进行文学创作,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 (1)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性较强,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2)启蒙文学具有民主性。当时的资产阶级文学家为争取第三等级文学地位而斗争,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3)启蒙文学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对之进行分析和议论,因而作品带有哲理性和分析性,但是,启蒙文学作家往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4)启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即莱辛的“市民悲剧”和狄德罗的“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二、英国文学 1.小说 (1)概述 ①18世纪初期,随着政治生活的活跃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新型的散文作品。散文的兴盛则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18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英国的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作家们更注意描写下层人民的形象,作品的题材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作品的结构更显得完整,语言更加通俗。 ③18世纪后半期,英国由于产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反映在文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其中以感伤主义最为重要。

第五章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

第五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 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 第一节复辟时期法国的史学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在革命的汹涌浪潮中,史学却处于停滞状态。1814年在外来势力的干涉下,波旁王朝复辟了,法兰西民族受到压抑,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史学中爱国主义相汇合,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复辟时期法国的史学家可分为两派:其一是浪漫主义史学家,著名的代表是梯叶里和密芝勒,他们投身于历史之中,和他们所写的英雄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其笔锋充满感情;其二是政治学派史学家,著名代表是米涅、梯也尔和基佐,他们把史学视为一定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史学派别。 一、浪漫主义史学及其代表人物 (一)梯叶里与《诺曼人征服英国史》: 梯叶里(1795—1856年)是复辟时期法国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一度作过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养子,享有自由主义者和空想家之名。他的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是《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对法国史学界有深刻的影响。梯叶里重视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强调要歌颂人民,书写人民的历史;同时,用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把阶级关系归结为财产关系,号称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说”之父。他认为,各个阶级之所以要进行斗争,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实际物质利益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便是各个教派为了本阶级财产上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17世纪中期的英国革命,是“珍爱自由和劳动”的平民与“游手好闲”的贵族之间的斗争;而法国大革命则是占人口大多数但横遭压迫的第三等级,对僧侣和贵族那两个特权等级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但是他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同时,他的著作对某些史实夸大渲染,流于感情主义,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对理性进行了意义的界定,认为理性就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就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的能力。他们高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他们宣传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此来抵制不合理的现实,以消除现实与人生的自由原则的对立。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的、人道的思想已经开始取得了对专制、愚昧的思想的胜利,人类已经从幼年状态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人类具有了“独立思考的决心和勇气”(康德语)。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文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武器。18世纪的重要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拥护者几乎都运用了这一武器。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特、费尔丁等,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 启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启蒙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延伸。是对文艺复兴后的新的教权主义和古典主义理性的反驳。作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大旗,猛烈的抨

外国文学史欧美18世纪文学复习要点

欧美18世纪文学复习要点 一、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革命气息浓厚。 启蒙文学特征:①反封建反教会,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②启蒙文学的主人公发生根 本变化,它把资阶和其他平民当做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③启蒙作家的理想崇拜和 渴望参加现实斗争使之具有哲理性和政论性;④广泛应用各种文体,开创文学史上散文时代,小说形式也多种多样,书信体、游记体、自白体、自传体、对话体;⑤意识手法丰富多彩。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发展: 英国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1 迪福英国小说之父英现实主义开创者之一。 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恩格斯评价“鲁滨逊是真正地资产者”。 斯威夫特英18世纪最著名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讽刺名著。(小人国、大人国、智马国) 2 18世纪30年代至中纪繁荣 理查逊英国家庭小说开创者代表作《克拉丽莎》。 斯摩莱特《兰登传》(高尔基赞扬) 菲尔丁“散文滑稽史诗”代表作《汤姆·琼斯》 3 感伤主义文学劳伦斯·斯泰恩《感伤的旅行》 4 墓园诗派格雷《墓园挽歌》 法国 第孟德斯鸠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一也是第一部启蒙哲理小说。 时伏尔泰将中国的《赵氏孤儿》改写成《中国孤儿》。 期代表作《老实人》(《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乌托邦式的黄金国。 “种咱们的田地要紧”。 第狄德罗代表作《拉摩的侄儿》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二卢梭法国启蒙作家最激进的一位。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时《爱弥尔》教育小说滥觞。 期艺术特色:①讴歌大自然;②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③充满激情; ④有演说家的风格;⑤文笔细腻准确。 《新爱洛依丝》书信体小说163封 书名借爱洛依丝和她的老师阿贝拉尔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朱丽和她的老师圣普乐 克莱尔(朱丽表妹后和圣普乐结婚)沃尔玛(朱丽丈夫) 将背景至于湖光山色之中,开始将目光放回大自然,对19世纪浪漫主 义产生影响;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有正面意义,返回远古自然则落 后。 费加罗三部曲《赛维勒的理发师》 《费加罗的婚礼》代表作 《有罪的母亲》 德国 1 莱辛德国民族文学真正奠基人。美学名著《拉奥孔》(《拉奥孔--论诗与绘画的界限》) 剧作《萨拉·萨姆逊小姐》德国也是欧洲第一部市民悲剧。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第一节18世纪文学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起源:荷兰——英国——法国 使命:除旧布新 启蒙运动的发生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反教权、反王权、反特权 矛头直指绝对王权、封建制度、教会权威、古典主义文学。 【名词术语】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 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照亮”,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启蒙 En +light +en +ment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系 ?理性观理性检验旧制度、信仰、道德 ?自然观返回自然、自然教育、自然宗教 ?政治观政治自由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宗教观自然神论反天主教权威 ?社会观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 ?伦理观合理利己主义 →法国启蒙运动视频

用?°理性?±知识为人间立法: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 ——卡尔·马克思 启蒙思想诞生的空间 沙龙(Salon)取代教堂、宫廷成为启蒙思想的诞生空间。 妇女(Lady)成为沙龙集会的主人。 三、启蒙时代的艺术 古典乐派 ◆海顿——“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魔笛序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 《欢乐颂》 《献给爱丽丝》 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A.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 B. 塑造”新人”形象,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 C. 自然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 D. 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赞颂大自然 人对于自身“心灵”的发现是人发现“自然” 的前提; 在西方,“自然”的发现是在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 在中国,“自然”的发现是在魏晋南北朝。 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检验人性纯洁的标尺。 “新人”的主要特征即人性内涵的复杂性: A.内在自由的张扬 B.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力 灵(精神,spirit)肉(肉体,body)分裂,是现代人格的典型写照,人的自由精神如此勇敢又如此脆弱。 伏尔泰《拉摩的侄儿》“拉摩的侄儿” ; 卢梭《忏悔录》“我”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 理与情、生与死、灵与肉的多维心理矛盾。 从灵肉合一到灵肉分离是人类精神的进步? 还是人类的悲哀? 文体形式的多样,新体裁出现: 小说:书信体(《新爱洛伊丝》) 游记体(《格列佛游记》) 自传体(《忏悔录》)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五章“18世纪的欧洲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 《外国文学》第五章“18世纪的欧洲文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已知作品填作家,每空4分,共20分) 1. 正确答案:笛福 2. 正确答案:菲尔丁 3. 正确答案:孟德斯鸠 4. 正确答案:伏尔泰 5. 正确答案:席勒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的第二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的思想革命运动,是反封建革命的思想准备。 选择一项: A. 反神权和王权 B. 反封建反教会

C. 反教会 D. 反封建 正确答案是:反封建反教会 2.18世纪德国的________________是美学理论家、作家和戏剧家,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和美学论著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选择一项: A. 海涅 B. 歌德 C. 席勒 D. 莱辛 正确答案是:莱辛 3.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有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选择一项: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伏尔泰 D. 卢梭 正确答案是:狄德罗 4.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最具民主倾向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有作者的自传《忏悔录》。 选择一项: A. 伏尔泰 B. 卢梭 C. 狄德罗

D. 孟德斯鸠 正确答案是:卢梭 5.诗剧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历时6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主人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和他思想发展的历程。 选择一项: A. 《埃格蒙特》 B. 《伊菲格尼亚》 C. 《浮士德》 D. 《塔索》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启蒙文学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启蒙文学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启蒙文学作家往往是启蒙主义者,文学是他们表达启蒙思想、批判封建主义的场所;他们还特别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启蒙文学在文学创作与理论领域同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民百姓;提出“要真实、自然”的近代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新文艺的纲领;在题材上主张写一般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风格。在体裁上,出现了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 2.简述浮士德的形象特征。 答:浮士德形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既勇于进取,又贪图享受。他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的一生,贯穿着批判现实精神和辩证精神。他和恶的化身靡非斯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一种辩证哲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1.简述启蒙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文学——18世纪概述

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 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 A.斯威夫特 B.理查生 C.笛福 D.菲尔丁 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A.《格利佛游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 D.《克拉丽莎》 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 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 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 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 B.雪莱 C.彭斯 D.济慈 7. 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天真汉》 D.《拉摩的侄儿》 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A.《天真汉》 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 D.《爱弥儿》 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A.尤丽 B.苏珊娜

C.绿蒂 D.玛加蕾特 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A.《力士参孙》 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 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E.《熙德》 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 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 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 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 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 4.哲理小说 5.正剧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五、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二)自然科学的推动 (三)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 2、启蒙文学的特点 首先,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第二,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 第三,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3、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三)创造了多种文学样式 (四)着重说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 4、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源头。在18世纪前期,英国文坛崛起来笛福、斯威夫特、 理查逊、菲尔丁等一批小说家。他们的创作将英国小说迅速提高到世界水平。 ①形式上多为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而且具有明显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②内容上一方面批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一方面激发资产阶级积极开辟 世界的进取精神。 5、列举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的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产者”的著名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斯威夫特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享誉世界。理查生是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帕米拉》、《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关注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把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成为此后一个时期英国家庭小说的一种模式。菲尔丁是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6、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法国是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的的中心。在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表现在: ②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服务,批判性和战斗性最强; ③高举理性的大旗,宣扬科学和真理,极富哲理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