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一、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

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5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 处进行固定。

5.梁下支撑立柱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与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支架立柱安装构造

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

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杆上。

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1)。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2)。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见图—3)。

图—1 剪刀撑布置图一

图—2 剪刀撑布置图二

图—3 剪刀撑布置图三

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当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应采用长和的立杆错开布置,严禁将接头布置在同一水平高度。

2.立杆底座应采用大钉固定于垫木上。

3.立杆立一层,即将斜撑对称安装牢固,不得漏加,也不得随意拆除。

4.横向水平杆应双向设置,间距不得超过。

5.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执行。

悬挑结构立柱支撑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上下立柱应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2. 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立柱应连续支撑,并不得少于3层。

二、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满堂支撑架计算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 。

满堂支撑架

满堂支撑架步距不宜超过 , 立杆间距不宜超过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 不应超过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30m 。

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型:

1)在

架体外侧

及内部纵、横向

5

m ~8m

底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 ,或施工总荷载大于 15kN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20kN/m 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图)。

图 普通型水平、竖向剪刀撑布置图

1——水平剪刀撑;2——竖向剪刀撑;3——扫地杆设置层

2 加强型:

1

)当

立杆

纵、

为 m

2)当立

杆纵、横间

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 m ×~ m ×(含 ×)时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 3m ~ 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 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 3m ~ 。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水平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 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 6m ,剪刀撑宽度应为 3m ~5m

(图 ) 。

图 加强型水平、竖向剪刀撑构造布置图

1——水平剪刀撑;2——竖向剪刀撑;3——扫地杆设置层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o~60o,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o~60o,剪刀撑斜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

于150mm。

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三、JGJ 166-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3. 碗扣架用钢管规格为Φ48×,钢管壁厚不得小于。

立杆连接外套管壁厚不得小于,内径不大于50 mm,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小于110mm。

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4-5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完整版)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一、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5.1.6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 6.1.1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5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5.梁下支撑立柱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与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6.2 支架立柱安装构造 6.2.4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杆上。 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 6.2.4—1)。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

发达国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经验与启示(一)

发达国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经验与启示(一)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科技支撑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经验与启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达国家科技支撑启示 一、科技支撑体系概述 科学技术活动己成为人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并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科技、经济、社会之间构成一种相互包含关系:社会包含经济,经济又包含科技。在一定意义上,科技与经济、经济与社会之间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分别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层面。科技支撑体系是从属于社会经济系统并为其服务的子系统,它是一个由科技资源投入,经过科技组织运作,形成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 科技资源是科技支撑体系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人力(从事科技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及其他为科技研究与开发服务的人员)、财力(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即R&D经费)、物力(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科技组织是科技支撑体系的实体或主体,是科技活动的实施者或承担者,包括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研究机构、非营利研究机构、民营研究机构及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和科技中

介服务的机构;科技产品是科技支撑体系的产出成果,包括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如论文、专着、专利技术、生产设备、新产品样品、数据库、信息库等。 二、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必要性 从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到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创新是获得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各国无不先后出台和实施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基础来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美国在一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着最强大的世界高科技实力和最高的科技产业化效率,其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路径与机制对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政府的作用是关键性因素。好的国家制度和政策才能够培育出良性的科技创新体制和产业转化机制。目前,对于中国这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原计划经济国家,好的国家制度和政策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作用于产学研各环节,决定了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人、财、物力的投入与流向,使用效率及效果。因此,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经验,研究发达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组织与管理的创新模式及政府功能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建立自己的国家科技支撑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发达国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的启示 世界各国尽管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科技发展战略,调整科技政策,高度

标准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

一、编制依据 1、蓬安·赛克斯首府一期工程施工图纸、施工图审查报告。 2、国家及地方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安全检 查标准。 3、2002 年国家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4、本公司具有承建类似工程的经验资料、施工项目管理办法、成熟的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及相关资料。 5、设计结构图及相关施工图; 6、设计交底及会审记录;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7、《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2002 版;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二、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蓬安·赛克斯首府一期 2 建设单位南充赛克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4 勘察单位四川省广安市永立工程地质勘察有限公司 5 施工单位重庆第十建设有限公司 6 工程地址南充市高坪区蓬安县城(相如镇)丝绸街 8 号 7 建设规模 2 建筑面积: 86000M 8 承包范围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 9 合同工期16 个月 10 质量标准一次验收合格 11 安全文明目标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 4 栋楼,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约 86000 ㎡(其中地下车库二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 11 米,大门三层、地上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米,2#楼地上建筑 26+ 1、地上建筑面积约㎡、建筑高度米, 3#楼地上建

模板支撑体系专业技术标准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 一、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5.1.6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 6.1.1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5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5.梁下支撑立柱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与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6.2 支架立柱安装构造 6.2.4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支撑体系要点

模板支撑体系 混凝土结构的感念:是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现浇结构是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成型的。 模板结构是一种临时性结构,它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形成,保持其位置的正确,并承受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荷载。 模板支撑体系的组成:面板、支楞、支撑、连接件 模板工程设计的原则: 实用性: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相应位置的准确,且构件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经济性: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减少支拆用工,实现文明施工。 安全性: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 一、通过计算来控制:根据现有结构规范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技术人员必须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校核计算。 二、通过构造性加固来进行控制: 1、增加水平连杆

2、底部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3、设置连续斜撑 4、增加立杆截面 三、从监督管理制度来进行强制性控制: 1、实行严格的编制、审核、审批制度 2、对施工方案的内容要明确要求: ①模板支撑必须有计算书 ②细部构造大样图 ③制作、安装及拆除施工程序、方案和安全措施 ④模板工程安装完毕,按设计要求检查验收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措施: 1、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2、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架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支架应自成体系,严禁与脚手架相连。 3、模板安装必须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 4、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现浇混

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一般规定(2021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一 般规定(2021版)

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一般规定 (2021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拆除前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批准,模板拆除的时间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2、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拆模强度时,不得拆除支撑架。 3、模板的拆除作业区应设围栏。作业区内不得有其他工程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4、模板和支撑架的拆除顺序宜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5、连墙件必须随支撑架逐层拆除。拆除作业过程中,当架体的自由高度大于两步时,必须加设临时拉结。 6、高处拆除模板时,应符合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7、拆下的模板、杆件及构配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抛扔,不得

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 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 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安健〔2016〕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中央编办发〔2016〕104号)精神,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为职业病危害防控和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就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关系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能否公正执法、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的重要因素。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高认识,从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规范和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的角度出发,将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深刻认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职业病危害防治

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用人单位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是否超标、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有效、个体防护用品是否适用等检测检验,需要技术支撑;二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卫生许可准入条件评价等职业病危害状况评价,需要技术支撑;三是职业健康监管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场所检查执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都需要技术支撑。 充分认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一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行业较多、范围较广;二是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严重超标,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三是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人数众多,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国内、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现有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机构在数量、布局、基础条件、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要解决这对矛盾,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控能力,必须把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 二、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

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国美商都A区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产业基地,有国美商都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华通顾问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双诚建设监理公司监理、中建八局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00㎡。其中地下四层、建筑面约150000平米,地上裙房7层、建筑总高度42.000m,主楼25层、建筑总高度99.500m。 本工程地下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整体梁板式筏板基础,基础埋深22.000m,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东西长约215米,南北约210米。轴线间距以12米为主,工程±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8.05m,地下四层层高分别为4.0米、5.2米、 5.2米、 5.4米。地下结构四周设计为剪力墙,墙厚分别为600、500、400、400,室内结构主要为框架柱和核心筒,柱子截面以1100×1100为主,核心筒墙体截面有200、300、450、500等不同的截面。 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方案已编制,本方案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楼板、梁及支撑体系的专项方案。 二、楼板模板及支撑架设计 2.1.模板设计 楼板模板面板采用15mm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x100mm方木,间距为250mm,主龙骨采用100x100方木,间距为1200 mm。梁底模板面板采用15mm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x100mm方木,间距为250mm,主龙骨采用100x100方木,间距为900x900mm,超过1000高的梁采用600 x600mm间距。 2.2支撑架搭设: 脚手架采用满堂红碗扣脚手架搭设;横杆采用1200*1200mm,1200*900mm 的横杆,步距1800mm,立杆采用1.8+1.8,2.4+1.8(梁使用),2.4+2.4,2.4+1.8(顶板使用) 梁模板支撑梁高超过1m的立杆间距为600x600,并要求打对拉栓。梁高小于1m的立杆间距为900x900,步距1200mm。 在立杆的底部垫300mm长的50*100mm的短木方,最大尺寸不得小于300mm,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图集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 安全质量监察部 二○一五年八月

序言 中铁四局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优。随着规模扩张, 施工项目不断增多、分布地域越来越广,安全生产成为当前的突出风险。保证生产安全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是实现生产安全、质量合格的基础和手段,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加强施工过程标准化建设,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产品质量,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是每个中铁四局人应持续践行的理念。 近年来,我局在施工过程中推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的项目越来越多,现场安全质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本期《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汇集的是我局部分项目施工现场标准化程度较高,管理较规范的过程照片。编辑本图集的目的是推广这些标准化做法,供相同专业或相同施工内容的项目参考和学习,取长补短,比学赶超。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能搞形式,走过场,需要认真落实和执行,希望各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标准化建设,保质量,保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015年8月10日

桥梁篇 钢构桥梁施工严格按工厂化施工,现场布置合理,整齐规范,采用动态视频监控,标准化程度高 项目:钢结构公司石济客专黄河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张时利 桥梁施工上下通道设置门禁系统,人员刷卡进出,对桥上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项目:钢结构公司石济客专黄河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张时利

承台深基坑四周硬化和排水系统完善,井点降水效果较好;支护和防护规范,上下逃生通道采用拼接式,能有效落到底部,安全可靠 项目:二公司石济铁路黄河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郭晓 现浇梁满堂支架安全防护措施到位,上下通道稳固,高空临边防护严密规范 项目:二公司成贵铁路二分部项目经理:田传海

技术支撑体系

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新需求出发,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目标指标体系、监管监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技术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宣传文化体系6个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内容。其中: 1.目标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区域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施工区域和部位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目标指标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2.监管监察体系。监管监察体系是履行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为安全生产提供机构、队伍和装备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1)企业安全管理。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安全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改善企业安全基础。(2)政府监管监察。逐步完善政府监管监察机构网络系统,建立安全监管监察及执法队伍,完善安全监管监察装备,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3.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能力。应急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4.科学技术体系。该体系是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支撑和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1)科技研发。整合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推进安全理论创新体系、安全技术研发体系、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性研究,加速重点、关键性安全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更新换代。(2)专家智力支持。完善各种安全技术施工方案和专项方案(按规定需要专家评审的请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形成安全生产专家支持体系。(3)安全技术体系。完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 5.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强化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也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措施之一。 6.宣传文化体系。包括:建立新闻舆论体系、安全文化产业体系、安全文艺宣传体系,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倡导树立安全诚信和安全道德,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媒体和舆论监督作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

9、模板支撑体系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钢管、十字扣件、转扣、连接扣、脚手板 2、材料要求 1. 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直径48mm壁厚3.5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 2.扣件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或其它性能的缺陷。 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以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活动部位能灵活转动,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4. 脚手板以厚度5cm宽度20cm的坚固木板为准;如厚度不足必须加固;凡是腐朽、扭纹、破裂、有较大的横向透节的木板都不准使用。 5. 扣件不准有脆裂、变形、砂眼、螺丝不正、滑牙等情况,并根据管径大小选用,不准乱用; 3、机具准备 安全带、扳手、安全帽、工具袋 二、作业条件 1、防护用品及工具齐全; 2、脚手架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且验收合格;

3、作业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三、施工工艺 1、脚手架搭设顺序:混凝土浇筑完成T放线定位T放垫木T放横 向扫地杆T立杆T纵向扫地杆T横杆T安装斜支撑 2、搭脚手架前,仔细检查工作环境、防护用品和工具,做好准备工作。 3、地面混凝土具备搭设强度。 4 、安放横向扫地杆,扫地杆不得高于地面15cm。 5、放置立杆,立杆横距a=0.8m,立杆纵距b=0.8m,步距H1=1.5m。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6 、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竖向立杆上,并相互紧靠,将脚手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距地不得大于150mm。 7、水平杆间距1.5m,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跨的跨中。 8 、纵向横杆在立杆与横向横杆交界处设置。 9、梁底进行斜支撑搭设,进行加密处理。 四、质量标准 1 、满堂脚手架搭设构造要求 立杆纵距为0.8m。 大横杆间距h为1.5m。 立杆横距为0.8m。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80245

项目标准要求图示 立杆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到边坡距离不应小于500mm。 立杆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立杆立杆距梁边或柱边不得 超过500mm;有剪力墙 时,距剪力墙端部不得 超过500mm。 不得超过500mm

项目标准要求图示 立杆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剪刀撑①普通型满堂脚手架在架体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②普通型满堂脚手架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几种线荷载大于

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梁模板托木、夹木竖向立挡 间距不大于800mm; 梁高>400mm时,应 设主、次楞,次楞间 距应≤300mm; 梁净高≥500mm时, 应设对拉螺栓及托 木。 5

项目标准要求图示 板模板次楞间距≤300mm;主楞间距根据计算决定,且应≤1500mm。 剪力墙模板剪力墙主龙骨为6道水平对拉螺杆拉结钢管;墙竖向对拉螺杆最底下3道间距不超过450mm,上面3道不超过500mm;竖楞间距≤200mm。 柱模板柱模板共设5道水平方向龙骨,每道龙骨为双钢管+对拉螺栓加固;柱第一道龙骨对拉螺栓距地200mm,其他间距均为500mm;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探讨参考文本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探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探讨参 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国内外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现状 我国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矿山 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煤炭行业为例,全国煤 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由1962年的12.9降至20xx年的3.1;国 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9.5降至1.26。但是,目前我 国矿山领域事故和灾害仍十分严重,各类重大生产事故仍 时有发生。20xx年,我国矿山领域共发生各类事故6033 起,死亡8849人,其中,煤炭行业发生事故3853起、死 亡6027人,占全国矿山事故死亡总数的68.11%,占全国 工矿企业事故死亡总数的36.6%。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 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数近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标准化手册

建筑工程施工样板标准化手册(2013版) (初稿) 目录 目录 (1) 第一部分样板展示区施工样板 (2) 第一章主体结构阶段展示样板 (2) 第二章装饰装修阶段展示样板 (8) 第三章屋面防水工程展示样板 (18) 第二部分工序施工样板 (21) 第一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21) 1.1桩基工程 (21) 1.2钢筋工程 (23) 1.3模板工程 (26) 1.4后浇带 (28) 1.5混凝土工程 (29) 第二章主体结构工程 (30) 2.1模板工程 (30) 2.2钢筋工程 (34) 2.3混凝土工程 (38) 2.4砌体工程 (42) 第三章装饰装修工程 (45) 3.1基底处理 (45) 3.2抹灰施工 (46)

第一部分样板展示区施工样板 第一章主体结构阶段展示样板 亮点描述:钢筋半成品制作采用样板墙进行展示,标识清楚,一目了然所属项目部:外部单位提供 亮点描述:钢筋半成品制作采用样板墙进行展示,标识清楚,一目了然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东莞百悦尚城项目

亮点描述:剪力墙钢筋安装施工样板,钢筋间距、拉钩布置等均符合规范要求,质量标准高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清远银湖城项目 亮点描述:剪力墙钢筋安装施工样板,钢筋间距、拉钩布置等均符合规范要求,质量标准高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清远银湖城项目

亮点描述:柱钢筋施工样板,箍筋间距、箍筋弯锚等均符合要求。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清远银湖城项目 亮点描述:梁板钢筋安装施工样板,布局合理,符合要求。 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东莞百悦尚城项目

亮点描述:楼梯踏步模板安装,采用新模板,加固方法得当,符合要求。 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清远银湖城项目 亮点描述:框架柱模板安装加固施工样板,采用短钢管和螺杆拉结,间距尺寸符合要求。所属项目部:广东分公司东莞百悦尚城项目

模板支撑系统技术规范

模板 1一般规定 1.1 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1.2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1.3 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钢管、门型架、型钢、塔身标准节、木杆等。模板支架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设计计算 2.1 模板荷载效应组合及其各项荷载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2.2 模板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n=5 。 2.3 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在符合有关构造要求后,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有关脚手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进行。 1 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及弯矩设计值M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 1.2ΣNGk +1.4ΣNQk (7.2.3—1) M = 0.6×1.4Mwk = 0.6×1.4 W k Lah2/10 (7.2.3—2) 式中ΣN 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Σ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Mwk——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2 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应按下式计算: L0=h+2a (7.2.3—3) 式中h——支架立杆的步距;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距离。 2.4 模板支架底部的建筑物结构或地基,必须具有支撑上层荷载的能力。当底部支撑楼板的设计荷载不足时,可采取保留两层或多层支架立杆(经计算确定)加强;当支撑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的承载力。 3 构造要求

建筑工程模板及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及使用一般规定

一、模板支架检查、验收要求 1、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监理工程师应参加模板支架验收。高大模板支架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参加验收。 3、模板支架验收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与方案的符合性。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 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3)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 6)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扭紧力矩应达到40~65Nm。抽检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7)安全网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二、模板支架使用要求 1、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 2、当模板支架基础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3、施工中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4、砼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不得超高堆置,不得采用使支模架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5、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柱、墙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 6、支撑系统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蓬安〃赛克斯首府一期工程施工图纸、施工图审查报告。 2、国家及地方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安全检查标准。 3、2002年国家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4、本公司具有承建类似工程的经验资料、施工项目管理办法、成熟的企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及相关资料。 5、设计结构图及相关施工图; 6、设计交底及会审记录;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7、《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2002版;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二、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2、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4栋楼,总用地面积32527.31㎡,建筑面积约86000㎡(其中地下车库二层、建筑面积20045.34㎡、建筑高度11米,大门三层、地上建筑面积1982.93㎡、建筑高度14.4米,2#楼地上建筑26+1、地上建筑面积约16232.95㎡、建筑高度84.40米,3#楼地上建筑25+1、地上建筑面积约15930.53㎡、建筑高度81.60米,4#楼地上建筑24+1、地上建筑面积约14927.16㎡、建筑高度78.60米,5#楼地上建筑27+1、地上建筑面积约16505.13㎡、建筑高度 90.00米。相对标高±0.000=312.60m。 三、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及说明 1、模板: 框架柱、墙、梁、板模板采用18厚漆面九夹板,配50×100木

技术支撑体系

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建筑业得迅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得方针。安全生产面临得新情况、新问题,从适应安全生产工作得新需求出发,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目标指标体系、监管监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技术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宣传文化体系6个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内容。其中: 1.目标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区域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施工区域与部位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目标指标得约束与激励作用。 2.监管监察体系。监管监察体系就是履行政府安全监管监察与企业安全管理得实施主体,负责为安全生产提供机构、队伍与装备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1)企业安全管理。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安全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改善企业安全基础。(2)政府监管监察。逐步完善政府监管监察机构网络系统,建立安全监管监察及执法队伍,完善安全监管监察装备,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得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3.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

体系,提升应对各类事故灾难得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就是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得关键环节之一。 4.科学技术体系。该体系就是政府安全监管监察与企业安全管理得支撑与保障。该体系主要包括:(1)科技研发。整合安全生产科技资源,推进安全理论创新体系、安全技术研发体系、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性研究,加速重点、关键性安全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更新换代。(2)专家智力支持。完善各种安全技术施工方案与专项方案(按规定需要专家评审得请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形成安全生产专家支持体系。(3)安全技术体系。完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及操作规程。 5.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得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强化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也就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得措施之一。 6.宣传文化体系。包括:建立新闻舆论体系、安全文化产业体系、安全文艺宣传体系,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倡导树立安全诚信与安全道德,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媒体与舆论监督作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得舆论氛围与思想基础。 上述6个体系既有相对独立得内涵,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融汇,按照安全生产工作得内在联系,共同构成完整得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支撑与服务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 媒体形态 1 2020年4月19日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偶发(haphazard)。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因此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能够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示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能够造就全世界只有她/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能够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 agenda-setting)。 议程设置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关于这个理论的讨论和补充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媒介不但能够告诉我们想什么,还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想(判断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3 2020年4月19日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一、执行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第二节工程概况 Xxx工程位于XXXXXX地块东。设计总用地面积X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XXXXX平方米。建筑层数:XX-XX,建筑高度XX米。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耐火等级:地下二级,地上一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建筑性质位二类高办公;分为XXX用房和XXXX2栋,地下1层为地下车库,车库连接两栋地基,其中办案用房地上六层,建筑高度:29.2m;警示教育基地地上三层,建筑高度17.2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办案技术用房卸料平台搭设楼层分别为9.3米层;13.5米层;17.7米层和21.9米层;警示教育基地卸料平台搭设楼层分别为5.1米层、9.6米层和14.1米层。 三、施工条件 组织作业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内容要求要点,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报项目技术部与设计、

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好记录,作为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下料单,安装模板之前应注意以下要求。 1、墙柱钢筋绑扎完成,所有预留、预埋孔洞及相应钢筋加强完成,并经“三检”合格; 2、墙柱梁板施工缝处理到位,并清理干净; 3、隐蔽验收合格; 4、劳动班组和劳动力准备就绪,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5、所需快拆架、钢管、扣件、模板、木方、(止水)高强丝杆及夹具已按计划准备到位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及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结合以上模板及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决定采用以下模板及其支架方案: 柱模板,梁模板(扣件钢管架配快拆架),板模板(插槽式钢管支撑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安健〔2011〕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贯彻落实职 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 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为职业病危害防控和监管执法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就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 撑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度重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是职业病危 害防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关系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能否公正执法、科学执法、 规范执法的重要因素。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高认识,从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 规范和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的角度出发,将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纳入 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深刻认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专业性、技术性 很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用人单位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是否超标、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有效、个体防护用品是否 适用等检测检验,需要技术支撑;二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 设施效果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卫生许可准入条件 评价等职业病危害状况评价,需要技术支撑;三是职业健康监管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场所检查执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都需要技术支撑。 (三充分认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一是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行业(领域较多、范围较广;二是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严重超标,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三是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