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难的词语

比较难的词语
比较难的词语

1.军事[jūn shì] military affairs

解释:①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②Military Science

③war

2.均匀[jūn yún] even; well-distributed;

解释:①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

②even; well-distributed; equation; equality; equalization; uniform; regular; homogeneous:

3.客观[kè guān] objective:

解释:proceed from the objective facts。从客观事实出发

objective;impersonality

反义词为:主观Subjective

4.乐观[lè guān] optimistic; hopeful; sanguine; hope for the best: an optimistic view of events;

对事情的乐观看法

sanguine of success

对成功抱乐观态度

反义词:悲观Pessimistic

5.立方[lì fāng]cube

解释:

①也叫三次方。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叫做这个数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记做5 3。

②量词,用于体积,一般指立方米。

③立方体的简称。

④在图形方面,立方是测量物体体积的,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单位

注:数学符号:加(+),减(—),乘(×),除(÷),等于(=)

5×5叫做5的平方,写做5 2

5×5×5叫做5的立方,写做5 3

6.利润[lì rùn]profit:

解释:[profit;profit return] 生产、交易等的赢利

7.利息[lì xī]interest ; interests ; accrual

解释:贷出本金、储存款项所收取的子金。计算利息的根据是本金、利息率和时间。 [interest]∶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钱

8.逻辑[luó ji]logic:

9.矛盾[máo dùn] contradiction

解释:①(在唯物辩证法中指对立统一关系; 在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真也不能同时假的关系)contradiction:

②(泛指相互抵触,互不相容)contradict; contradiction; contradictory;

contradictious:

10.贸易[mào yì] trade ; commerce

解释:①[trade]∶买卖的通称

②[change]∶改变;变易

11.民主[mín zhǔ]democracy

解释:①(人民在政治上享有的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权利)democracy; democratic rights:

②(合于民主原则)democratic:

He has a democratic work-style.

他作风民主。

12.农业农业[nóng yè] Agricultural

解释:①farming,husbandry ,Agricultural

②耕作土壤、收获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科学和技艺

③生产对人类有用的动植物,以及在不同程度上配制供人类使用的产品及

其处置(如通过销售)的科学和技艺

注:工业industry

13.赔偿[péi cháng] indemnify

解释:①compensate for; make compensation; pay for; satisfaction; penalty; reparation:

②[indemnify]∶对损失、损坏或伤害的补偿

保险公司赔偿了他的损失

③[satisfy]∶对受害的一方补偿或赔款

签订一个赔偿条约

14.培养[péi yǎng]

解释:①(教育和训练)foster; train; develop; educate; cultivate: train men for profession;

培养人才

cultivate a taste of art;

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②culture; cultivate:

culture of bacteria;

培养细菌

cultivate yeasts

培养酵母

15.批准[pī zhǔn]

解释:[authorize;ratify;approve] 上级对下级的意见、建议或请求表示同意16.平均[píng jūn]average

解释:①(按份均匀计算)average; mean:

We average 8 hours (work) a day.

我们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

If you average 5,7and 12,you get 8.

如果你将5,7和12平均一下,那么你得出的结果一定是8。

②(没有轻重多少的区别)equally; share and share alike:

share out equally

平均分摊

③mean; mean value; average:

6 is the mean of 3,7and 8.

6是3、7、8三个数的平均数。

17.破产[pò chǎn]bankrupt

解释:①(丧失全部财产)go bankrupt; go broke; become insolvent; become impoverished:

bankrupt a certain firm;

使某公司破产

declare bankruptcy;

宣告破产

bank failure;

银行破产

The company is bankrupt.

公司已经破产。

②(失败)go bankruptcy; fall through; ruin; be wrecked; come to

naught:

The plot has fallen through.

阴谋破产了。

18.侵略[qīn lüè]invasion

解释:invade; aggress; aggression; invasion:

①invade another country; aggress on [against] another country; commit

aggression against another country; 侵略别国

②be aggressive by nature; 侵略成性

③cultural invasions 文化侵略

19.趋势[qū shì]trend

解释:trend; tendency; drift; current; tide:

the political trends of the time;

当今的政治趋势

the trend of modern living;

现代生活的趋势

the general drift of affairs;

事情的一般趋势

20.软件[ruǎn jiàn]software

解释:称程序系统或软设备。

21.税[shuì] tax

解释:(征收的货币或实物)tax; duty; tallage; due:

22.谈判[tán pàn] negotiation

解释:negotiations; talks; negotiate:

①negotiation for peace; peace talks; 和平谈判

②open negotiations with sb.; 开始与某人进行谈判

③hold talks; hold negotiations; 举行谈判

23.统一[tǒng yī]

解释:①(联成整体)unify; unite; integrate:

seek unity of thinking;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统一思想

seek unity of action; coordinate actions; act in unison;

统一行动

Can the world be unified?

世界能统一吗?

②(一致的; 整体的)unified; unitary; centralized:

a unitary multinational state;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onsensus of opinion;

统一的意见

24.统治[tǒng zhì]

解释:①(用政权控制、管理)rule; dominate:

②(支配; 控制)control; govern

注:统治者ruler

25.投资[tóu zī]invest

解释:①(投放资金)invest:

②(投入的资金)investment; money invested:

26.外交[wài jiāo]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解释:[diplomacy;foreign affairs]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

27.物质[wù zhì]matter; substance; material:

解释:①Matter exists in three states: solid, liquid and gas.物质以三种形态

存在: 固态、液态和气态。

②[objective reality;matter;substance]∶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客观实在

③[material]∶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28.性质[xìng zhì] quality

解释:properties; quality; character; nature; description; fumblingness; quale; -ity; -ty; -ency; -ence; -ness:

29.业务[yè wù]

解释:vocational work; professional work; business; service; traffic; transaction: [professional work;business] 个人或某个机构的本行业本职工作

30.因素[yīn sù]factor; element:

解释:①the key factor; 关键因素

②social factor; 社会因素

③the human factor; 人的因素

④bring every positive factor into play;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④taking all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考虑到各种因素

31.硬件[yìng jiàn]hardware:

解释:computer hardware计算机硬件

[hard piece;hardware] 通常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

32.优惠[yōu huì]preferential; favourable:

解释:[preferential] 优待;给予好处

33.争取[zhēng qǔ]strive for; fight for; endeavour to; win over:

解释:[strive for] 力求获得或实现

34.政策[zhèng cè]policy:

解释:[policy]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A polity is an organized society, such as a nation, city, or church, together with its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35.政治[zhèng zhì]politics; political affairs:

解释:Political means relating to the way power is achieved and used in a country or society.

36.制度[zhì dù]system; institution:

解释:①[system;institution]∶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②[order]∶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③[style]∶式样;规格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中的几个词语比较

词语比较是我的弱项,我能体会到词语之间的细小差别,但是难以描述。推荐《现代汉语八百词》,这样能少走弯路,当作字典查即可。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 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我接受+接收-了他的感情 3信号接受-接收+到了 4这个学校接受+接收+外国留学生 5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语言学里的几组词语比较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 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 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 (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 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 我接受+ 接收- 了他的感情 3 信号接受- 接收+ 到了 4 这个学校接受+ 接收+ 外国留学生 5 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答1:主要是具体使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做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时。如:“里面很宽敞”,就不能说成“里很宽敞” 答2:我觉得里边是名词里是副词,前者做主语宾语后者只能做补语 答3:里跟在别的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之后,整体作句子的主宾,里边是复合方位词,可单独做句子的主宾 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该如何比较辨析呢?请说说分析方法!比如:一样和同样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比较难的词语

1.军事[jūn shì] military affairs 解释:①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②Military Science ③war 2.均匀[jūn yún] even; well-distributed; 解释:①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 ②even; well-distributed; equation; equality; equalization; uniform; regular; homogeneous: 3.客观[kè guān] objective: 解释:proceed from the objective facts。从客观事实出发 objective;impersonality 反义词为:主观Subjective 4.乐观[lè guān] optimistic; hopeful; sanguine; hope for the best: an optimistic view of events; 对事情的乐观看法 sanguine of success 对成功抱乐观态度 反义词:悲观Pessimistic 5.立方[lì fāng]cube 解释: ①也叫三次方。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叫做这个数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记做5 3。 ②量词,用于体积,一般指立方米。 ③立方体的简称。 ④在图形方面,立方是测量物体体积的,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单位 注:数学符号:加(+),减(—),乘(×),除(÷),等于(=) 5×5叫做5的平方,写做5 2 5×5×5叫做5的立方,写做5 3 6.利润[lì rùn]profit: 解释:[profit;profit return] 生产、交易等的赢利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很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 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2.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3.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5.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16.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7.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8.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 21.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22.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词语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下面就针对这些方面作以具体的阐释。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表面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准确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我们知道“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语境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词语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显然“造诣”在这里词义太重了。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词语的适应对象和范围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如“爱戴”用于对上,如“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如“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如“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Google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 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 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 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 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 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 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 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 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 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 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 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 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 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 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 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 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20150106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整理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变化(整理版) 一、字音变化 【拜拜】第5 版注音bài bài,第6版注音báibái。 【的士】的“的”,第5 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 【戛纳】“戛”第5版中只有一个读音jiá,第6版增加ɡā,“戛纳”读音gānà 【啫】【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啫喱”注音为zhě?lí 【粿】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粿”注音为guǒ。 【连累】第5版注音lián·lěi,第6版注音lián·lei 【妥当】第5版注音tuǒ dang,第6版注音tuǒ dàng 【标识】第5版注音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第6版则有biāozhì(“标志”的异形词)和biāoshí(独立词条,有两个义项:①标示识别,②用来识别的记号。) 【神父】第5版注音shén fu,第6版注音shén fù 【枇杷】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琵琶】第5版注音pí?pá,第6版注音pí?pɑ 【正经】第5版注音zhèng jing,第6版注音zhèng jing(口语中也读zhèng jǐng) 【一本正经】第5版注音yīběnzhèngjīng,第6版注音yīběn—zhèngjīng(口语中也读yīběn —zhèngjǐng),成语分词连写,中间加短横。 【一会儿】第5版注音yī huì r,第6版注音yī huì r(口语中也读yī huǐ r)。 【二流子】第5版注音èr liú zi,第6版注音èr liú zi(口语中也读èr liū zi) 【主意】第5版注音zhǔ?yi,第6版注音zhǔ?yi(口语中也读zhú?yi) 【好好】第5版注音hǎo hāo r,第6版注音hǎo hǎo(口语中多儿化,读hǎo hāo r)。 【早早】第5版词条“早早儿”,注音为zǎozāor。第6版将“早早儿”更换为“早早”,注音为“zǎozǎo(口语中多儿化,读zǎozāor)”。 注意:根据音变规律,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儿化(aa儿)时,后面的a往往变读阴平。词典注音一般不注变调。《凡例》中指出,abb式形容词注音,一种情况是:bb注本调,在注音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如【热腾腾】rèténg téng(口语中也读rètēng tēng)。【跂】第5版注音qì,第6版注音qǐ 【倩】第5版收有两个“倩”,都读qiàn,“倩1”意为“美丽”,“倩2”意为“请”。第6版仍收两个“倩”,但读音不同,“美丽”义仍读qiàn,“请”义改读qìng。 【柷】第5版只有一个读音chù,古代乐器。第6版改为两个读音:一音chù,用于人名,李柷,唐哀帝;二音zhù,古代乐器。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 sì 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 shí hú jiāng(旧读dān sì hú jiāng)。【唯唯诺诺】第5版注音wěi wěi nuò nuò,第6版注音wéi wéi nuò nuò (旧读wěi wěi n uò nuò)。【虎不拉】第5版注音hù?bu lǎ,指伯劳鸟,第6版删“虎不拉”,“虎”只有一个读音hǔ。【猫腰】第5版注音máo yāo,第6版“猫”只有一个读音māo,“猫腰”māo yāo,增加<方>标记表示方言词,删“毛腰”。 【屎壳郎】第5版注音shǐ?ke làng,第6版注音shǐ?ke láng(口语里多读shǐ?ke làng)”。

比较励志的词语

比较励志的词语 磨杵成针、水滴石穿、闻鸡起舞、凿壁借光& hellip;… 这些励志成语背后不仅有一个值得品读的故事,而且蕴含了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优秀品质。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比较励志的有典故成语,供大家参阅! 比较励志的有典故成语: 1、【磨杵成针】 [出处]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 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

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咼】 [出处]明代许仲琳《圭寸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squo;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现代汉语词汇习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__和__。 2.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也能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3.“小女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__个音节__语素__个词。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__词,“鸳鸯”是______词,“翩跹”是__词。 5.词是构成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__的要素。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__,合成词是由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___和___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_____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11.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____是词的内容。 12.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__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3、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也可称作___。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二是___。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16.反义词是指_______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_。 17.基本词汇是词汇的__部分,它长期存在着,并且为____提供基础。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 19.一般词汇包括___、___、___、___和__等。 20.熟语包括__、___、___等,它们的格式和构成成分____,它们的意义往往_____。在使用上,它们的性质和作用相当于_。 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______,二、______。 22.惯用语以_个字的居多,并且大都是__结构的短语。 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______,二、______,三、______。普通话词汇规范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______,第二、______,第三、24. ______,第四、_____。 25.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规范时应遵循的三个主要原则 是:、、。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 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 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 6.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汉语的语素又以单音节为主,所以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意义。7.词汇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集体概念,因而不能说某某个人的词汇,如“鲁迅的词汇”、“王朔的词汇”。 8.扩展法是鉴别词和短语的一个重要标准,“黑板”可以扩展为“黑的板”、“北京大学”可以扩展为“北京的大学”、“地板”也可以说“地上的板”,所以“黑板”“北京大学”“地板”都是

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形容词的等级 一、形容词的概念 形容词:(adj.) 是修饰名词(人或事物),表示名词的性质,特征或属性一种词类。 它在句中作定语、表语和宾语补足语。 二、形容词的用法 ①形容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 如:a /an _____book, two _ ___trees等。 ②形容词放在系动词be 、look/ sound/ feel/smell(感官系动词), get/turn/become/ grow(变化类系动词0、seem、等之后。 如: 1.I am short. 2.She looks fine. 3.The leaves turn green. ③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 1:I find the story interesting. 2: You must keep the classroom clean. 三:形容词的等级 How many grades(等级)do the adjectives have? 形容词有三个等级: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1.原级:即形容词的原形: small, good, pretty, big, many, hard, 2.比较级:两个人或物之间的比较。表示“较……”或“更……一些”。 如:smaller, better, taller, older, more, harder, more interesting , 3.最高级: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的比较。 如:smallest, tallest, newest, best,the most interesting, the most difficult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

汉英词语比较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与翻译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If you leave “Managing Money” alone, Money will manage to leave you alone 中药材广告:“药材好,药才好。” Only fine medicinal herbs Make fine herbal medicines “美的” 家电,美的全面、美的彻底 Midea products are beautiful---beautiful from head to toe, beautiful inside out. 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中国的未来。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long had a strong inclination towards innovation. As ancient Chinese sayings go, "Even an established nation like Zhou still regards self-renewal as its mission;" and "As heaven maintains vigor through movements, a gentleman should constantly strive for self-perfection." What has happened shows that without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could not have come to where it is today, nor can it have a future. 中阿建交40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快速发展。阿根廷史诗《马丁·菲耶罗》中有这样一句话:“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中阿已经成为相互信任的好朋友、平等互利的好伙伴。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more than 40 years ago, our bilateral ties have moved forward rapidly thanks to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wo sides. As a line from the Argentine epic Martin Fierro goes, "Brothers have to be united,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law." China and Argentina have become trustworthy friends and equal partners in win-win cooperation. 我进去看了,只记得门警是瑞士兵士,穿着黄色制服,别的没有印象了。 I went there to have a look. All I remember now is that the guards at the entrance were Swiss soldiers in yellow uniforms. 汉语为加强语气,对于一件事,往往从一个方面说了之后,还要从另一个方面说一说。英语则不然,前面有了All I remember now is ...,后面如果再说and I don't remember anything else,就显多余 中国有13亿多人口,陆地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and its land natural resources per capita are lower than the world’s average. 此处“水平”未译。“方面”、“方式”、“问题”、“情况”之类的范畴词,在汉语句子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很有用,可以使句子流畅。汉译英时,范畴词可以不译,英译汉时,可以酌情使用。

现代汉语八百词词语辨析吕叔湘

1.按&按照(二者的选择与后面名词音节的多寡有关) 按时完成 按照预定期限 2.巴不得&恨不得 巴不得希望的是可能做到的事巴不得有人来帮帮忙 宾语可以带否定式巴不得不去 巴不得可以加“的”修饰名词正是我巴不得的事 恨不得希望的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我恨不得马上见到他 3.不比&不如 都用于对比 不比强调前后两者有差异,但不一定谁好谁坏 不如强调前者不如后者 4.不必&未必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不需要、用不着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不一定 5.不得了&了不得 高兴得后加二者没什么区别,但 了不得可做定语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了不得可以做有(没有)的宾语,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了不得可以表示超乎寻常 6.不管&不论&无论 不管多用于口语 不论,无论多用于书面语,后常可接如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词 不管天气热不热 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 7.不及&不如 不及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前后只能是名词 不如除此之外还能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前后可以是名词、动作或小句 8.采取&采用 采取对象多为抽象名词,如策略、方针、态度等后可接名、动、形容词宾语采用对象多为具体事物或某种方法,后只能接名词宾语 9.参与&参加 参与指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处理等活动 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对某事提出意见

10.曾经&已经 曾经现在已结束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现在可能还持续时间一般是不久前 11.朝&向 用朝的都可以用向 向可以用在动词后,朝不可以跑向终点 向还以用在抽象名词向群众学习 12.除非&只有 只有从正面提出唯一的条件只有,才。。。 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条件,语气更重除非是。。。除非才。。。除非,不。。。 13.处处&到处 到处多指具体的场所 处处可指抽象的场所 14.此外&另外 此外和另外都可以当连词 另外还有指别词的用法。另外的人都去了 15.在&当 在只能跟处所词、方位词结合在头上泼冷水 当只能跟少数名词组合当头泼冷水 16.而况&何况 二者基本用法相同,都可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何况前可加“更、又” 17.非常&十分 非常可以重叠使用 十分不可以重叠十分前可用不 18.分别&分头 一般都可用于多个主体对多个客体或多个主体对同一个客体 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我准备分别找老李和小张了解情况 19.刚刚,刚,刚才 刚,和刚刚都是副词用刚(刚刚)的句子,动词后可以跟时量短语我刚来一会儿刚才是时间名词 20.各&每 都指所有的个体,但意义上的重点不同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词语和成语的区别 最佳答案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 quot;空中楼阁 quot; quot;鼎鼎大名 quot; quot;青出于蓝 quot; quot;有声有色 quot; quot;欢天喜地 quot;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 quot;如 quot;敲门砖 quot; quot;莫须有 quot; quot;想当然 quot;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 quot;桃李满天下 quot; quot;真金不怕火炼 quot; quot;心有余而力不足quot; quot;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quot; quot;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quot;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

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 quot;东西南北 quot; quot;春夏秋冬 quot;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 quot;李庄小学 quot;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 quot;广安人民公社 quot;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 quot;七零八落 quot;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 quot;津津有味 quot;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 quot;主观能动性 quot; quot;革命乐观主义quot; quot;无限花序 quot; quot;平行四边形 quot;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

陈代谢。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 (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 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当在几万,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因而,当出现了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需要一个新词表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构词语素有几千个,不愁选不出合适的“人选”。比如当人们创造出将活动景物的图像和声音(伴音)变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就制造出接收这图像和声音的电视机,那么,就有了“电视”这个新词的产生来表达上述概念。而“电”“视”这两个语素是从古代就有的语素,没有想到可以被挑选出来组成表示现代化事物的新词。可见,新词并不一定要创造了新语素才能形成,多半是用库存的语素经过筛选构成新词。 看一个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不强,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否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