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有助于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和推进有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此,提供自评报告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沿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属于继其他管理学课程之后,引入较晚的“舶来品”。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始设立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从而引入并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天津商业大学自1996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2000年将本科开始的劳动人事管理课程改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开设,成为专基础课程。因此,在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教史长、起点高、师资厚的特点。

在较早的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由于起步早,时任天津商学院院长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主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并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较高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集聚了当时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最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伴随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日益完善。在

课程建设方面,除了按教育部统一部署,采用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外,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直接移植发达国家出版或应用于高校教学不超过5年的最新同名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甚至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以此保证在国际水准上不落伍。二是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为支撑,强化教学效果,典型措施是:1)将理论创新与前瞻性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搬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2)将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前瞻性、争议性的专业问题和焦点问题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讨论中;3)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生动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4)将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实验,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组织学生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而直接融入到社会中,达到实习的效果;6)将老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作为学生的SRT(大学生研究培训)题目及毕业选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集中了一批来自不同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富有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使该课程在精深、实用、操作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顺利地成为校级精品课,在2007年天津市教委组织的新专业专家验收中,顺利通过评价。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每年

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本科生近400人。

2、师资队伍

教学队伍共有教师5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50-55岁1人,40-50岁1人,30-40岁2人,30岁以下1人。博士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分别有:人口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按近年本系(1-4年级)学生规模,师(含辅助与实验教师)生比约为1:13。师资队伍的学历素质较高,从事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时间较长,拥有丰富的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验(参见附表1)。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主动承担科研项目,以使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工作(参见附表2、附表3、附表4),获奖多项(参见附表5)。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功能定位和内容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貌或概览,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总体构架,其课程和教材的整体要求是系统性、现代性和完整性。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天津商业大学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并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目标,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且为一本与二本兼招。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必须具备并加强操作性特征。管理学科的难点和重点也在于此。在操作性方面,一是直接选用国外近期同名教材,保证该课程具有国际视野,二是测量工具和流程内容的逐步渗透,三是使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一体化。例如,

在模型和流程教学方面,将罗塞尔模型和Kirkpatrik流程引入课程内容,在人力资源分析技术中更多地采用测量分析方法。这些措施对于贯彻和落实课程目标和办学定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理念、技能、经验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总体要求是:理念要准确,技能要实用,经验要真实。

具体解决办法包括:

1)用三层级关系模型图便于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外部要素间的关系的理解。

2)用工作细化为任务及有关方法解决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3)用素质模型和技能清单分析人力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4)用不同方法分析解决招聘与录用,特别是借鉴招募渠道效果对比模型。

5)借助学习曲线和流程评估模型解决培训成果与评估的转换问题。

6)用三段法对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分类,将绩效评估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成为绩效管理的核心。

7)薪酬分类是理解薪酬设计的关键,多元权重方法有助于解决复合型的薪酬管理问题。

8)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利益分配合理化的前提是反对各类歧视,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验室,采用专项经费购置教学模拟软件和教学视频资料,为模拟教学提供条件。设计思想是通过情景分析,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是继案例教学后提高学生经验思维能力的又一有效方

法。二是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社会调查和SRT项目等实践活动,有的时候是将实验室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实践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深化和细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消化过程,它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强化和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还是连接毕业前学习与毕业后工作的纽带,使学生领先一步接触工作、接触项目、接触社会,为顺利完成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奠定基础。

两种实践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室教学方便列入教学计划,有学时和地点保证,学习状况计入成绩单。参加项目和社会实践则富有弹性,既不列入教学计划,也不占用教务课时,往往利用寒暑假进行,并且由拥有项目的教师组织实施。总的来看,实验室教学的书卷气息要浓厚一些,而科研项目、社会实践与实际工作更接近一些。

近三年来,许多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反映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经费以补充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加了对国情、市情、校情的感知。实践教学难能可贵。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门课程采用中文教材,即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Managing Human Resources》(first edition-Raymond J Stone,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 2006)。同时,提供其他参考教材:

[1]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4

[2]Lawrence S. Kleim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Managerial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吴培冠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魏新,刘苑辉,黄爱华.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雷蒙德·A·诺伊,约翰·R·霍伦贝克,巴里·哈哥特,帕特里克·M·赖特.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章达友.人力资源管理[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扩充性资料

主要是相关性专著、论文与资料,如:

1)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3)廖泉文.招聘与录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4)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5)用总和指标测量人力资本方法初探,人口与经济,2007,3

6)关于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人口与经济(增刊),2007,4

7)在业人口素质模型转变:机制、问题和出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4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针对朗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课程组自编配套实验教材,从各个方面延伸、细化、补充和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纽带。通过配套实验教材和资料,使得实验课程就有本可依、有据可查、有题可做。

事实证明,这些教材和资料对于课程的成败有决定性作用,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与资料,是成功进行实验课教学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正确筛选并使用了上述教材,才使实验课程达到了预期效果。截止到2010年1月,参加实验课程的学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或研究报告4篇,专著收入论文4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被收入ISTP检索论文2篇,普通刊物论文或研究报告5篇。

(4)实践性教学环境

1)硬环境:在文科实验室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购置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LONGSHIN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系统)、视频资料(10余万元),完全具备了教务计划课程的开课条件,迄今为止,运转良好。

2)软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迄今为止,共获得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项,局级和横向课题十余项。因此,完全具备吸收并带领学生参加试验或实践课程的条件。

上述“硬”“软”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实践教学环境对保证实验课程顺利成功实施,起到了巨大作用。客观地说,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为学生提供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是非常优越和有效的。

(5)网络教学环境

2)授课教室可以直接登录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直接登录综合文科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演示;

3)购置网络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教学模拟系统。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程教学方法简介

1)简介法或归纳法,在课程或每一章授课开始,向学生概述简要内容和教学目的,使学生便于总体把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增加的胜任素质教学前,讲素质概念、观点的来龙去脉做简述,否则,很容易讲散,失去中心。

2)案例法,管理学教学离不开案例,但要求尽量采用真实案例。这方面的难度较大。在绩效评估教学中,采用云南民航局的案例说明行为考核要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效果才能更好。

3)模型法,借助参考书中给出的模型向学生介绍理论、事实和分析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模型是对研究对象的简要表述。例如,借助霍兰德”Job- orientation”的正六边形性格模型和“性格定义-表征-适宜的工作”模型,很容易讲清楚职业性向理论。

4)量化法,没有量化就没有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量化始于建立指标。例如,通过总和指标说明传统百分比指标缺乏可比性,弥补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失业统计的一个重大方法性缺陷。

5)角色扮演法,通过同学自己扮演真实的角色,负责处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事件,进一步提供直接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感受。角色扮演主要在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的部分的相关环节采用。

6)情景模拟法,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需要,编制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在招聘面试、绩效考核面谈等模块授课中。

上述方法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理解准确、印象深刻,操作便捷。

(2)学生规模

在所有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都采用了上述教学方法,每年到课学生约400人。

(3)信息技术手段

授课教室可以直接登录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直接登录综合文科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演示;学生可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精品课网站下载教学课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互动答疑模块与授课教师及时沟通,答疑解惑。尽可能在增加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教学中从建库到信息库使用,向学生做操作性示范。例如,国外对员工含自然和社会特征在内的近百个数据的介绍,对学生的理解、感悟和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作用,加强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信息系统和工作分析)的认识。

(4)作业与考试

作业分为两种:课堂和课外。课堂作业包括讨论和试述,对启发学生思考很有效。但容易侵占过多的课时。课外作业包括实习、调查报告、方案设计,便于计入成绩单,但缺乏学生之间的交流。二者结合起来效果较好。

加强了对学生平时的考核。把出勤、学习态度、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课堂笔记、课外作业、实践教学等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内容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部分,对主观题标准答案的设定要慎重些,也要视学生思路和答题总体状况而定成绩。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核制度的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学院和学生认可。

6、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评价

2007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顺利通过校级精品课申报,校外专家评估意见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课程建设方向明确,工作基础扎实,课程组一贯重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出发,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理念、技能和经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和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组成了一支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总体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梯队,能够适应进行高水平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满意。

3)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档案齐全,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措施规范,有效地保证了该课程的正常教学秩序;课程教学手段丰富,能有效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各项网络资源较为齐全,进一步促进了该学科科学有序运行。

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强化本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根据专家组全面考察,专家组所有成员一致同意推荐该课程为天津商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推荐天津市精品课程专家组意见如下:

1)该课程组现有教师5名,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课程负责人坚持担任主讲工作,积极主持教学研究课题,承担了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发表了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其他主讲教师获得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等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奖。

2)该课程组始终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理念、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3)该课程积极引进最新出版的国外同名本科教材,保持了与发达国家同专业本科生相同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4)该课程教学条件良好,网络资源丰富,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校内督导组评价

督导对本课程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认为本课程组教师:备课认真,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态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青年教师验收全部合格,整体效果良好。

(3)校内学生评教指标

从近三年学生的打分情况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率超过了80%。最近,学校教务处还按照市精品课建设要求,组织了毕业班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调

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教学满意率较高。

7、自我评价

(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以最新出版的国外同名本科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或专业外语教材,请外教讲座,以保持与发达国家同专业本科生相同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水平;搭建学生留学平台。

2)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为支撑,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成果移植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进一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与澳大利亚查尔斯德大学相比,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选用的教材具有相似性,直接选用澳洲高校的最新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和专业外语教材。表明在教材方面,不落伍、不狭隘。

2)与中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色突出。主要体现在:

——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以及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

3)在将该课程移植到其他教学形式(清华大学、南开大学MBA、中外合作硕士研究生班等)中发现,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严谨,它所坚持的“理念要准确、技能要实用、经验要真实”的课程主导思想得到广泛认可,教学内容受到普遍欢迎。连续6年被重点大学聘为特邀校外课程。

据此,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本课程立足精品,着眼于未来。审视目前现状,受到课程课时和教材限制,教学实践环节展开力度略显不足。同时应紧跟时代发展的变化,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完善,争取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8、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建成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效果突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及时提升,符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基础课程。

9、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教学条件:教材选用;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组成员介绍

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录像

互动答疑

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学效果:校外专家对本课程的评价、校内专家对本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

科研成果

课程特色

课件演示

教辅材料:参考书目、学术刊物、案例库、精品链接

自评报告

相关链接

附表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现状一览表

附表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2004—2009年科研成果一览表

附表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2004—2009年纵向科研项目一览表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 评报告 1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课程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我院为师范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之一,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使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技能。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应用。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修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已熟悉Windows 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但学生还不能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结合,根据教学设计原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我们学院于1998年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本课程确定为信息技术系重点课程, 本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本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制订授课计划、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既采用讲解式,也采用讨论式。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手段和方法,而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辅助系统,使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成为自主学习的探

索者、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主持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次教学任务设计,并经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和协作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受到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的一致好评。在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本课程组教师的评价分数名列信息技术系前茅。 我们依据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任课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及同行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本课程的评估结果为98分,符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标准。 具体情况说明: 一、教学队伍 1、学术水平: 课程负责人席铁壮副教授,现为信息技术系主任 ,广东省政府设备采购评审专家。主持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特邀主讲教师,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项目主任。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6项。 1

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

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自评报告(汽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自评报告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我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为基础,为其为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及基本应用,并具有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和分析阅读液压与气压系统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训练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流体力学为基础,以系统为主线,以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为基本框架,以能初步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为目的,以实验教学和工程应用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掌握重点内容,以便于和其它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原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2003年建院之初即开设《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当时是针对汽车制造技术及交通运输两专科专业学生授课。后来随着学院的发展,逐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认真组织教学,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现已成为学院重点支持的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秉承我校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双师”型人才为方向的建设目标。为此课程组全体教师围绕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紧跟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考核体系构建课程平台,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前沿引学、自主研学、科研推学和网络助学”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定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在学院的支持下已建设了课程网站、承担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几项校级教改课题等。计划在2013年建成校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有助于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和推进有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此,提供自评报告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沿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属于继其他管理学课程之后,引入较晚的“舶来品”。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始设立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从而引入并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天津商业大学自1996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2000年将本科开始的劳动人事管理课程改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开设,成为专基础课程。因此,在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教史长、起点高、师资厚的特点。 在较早的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由于起步早,时任天津商学院院长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主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并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较高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集聚了当时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最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伴随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日益完善。在

课程建设方面,除了按教育部统一部署,采用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外,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直接移植发达国家出版或应用于高校教学不超过5年的最新同名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甚至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以此保证在国际水准上不落伍。二是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为支撑,强化教学效果,典型措施是:1)将理论创新与前瞻性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搬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2)将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前瞻性、争议性的专业问题和焦点问题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讨论中;3)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生动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4)将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实验,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组织学生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而直接融入到社会中,达到实习的效果;6)将老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作为学生的SRT(大学生研究培训)题目及毕业选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集中了一批来自不同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富有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使该课程在精深、实用、操作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顺利地成为校级精品课,在2007年天津市教委组织的新专业专家验收中,顺利通过评价。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每年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

自查报告 教务处2020年自评报告

教务处2020年自评报告 一、履职情况 (一)“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 组织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不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2门已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的课程,成功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爱课程网上线(目前疆内高校上线课程除我校外,还有xx大学2门、石河子大学1门、xx师范大学1门、xx医科大学1门),其中1门已获得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课程1门,正在建设之中,等待上线。 立项xx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x项(疆内高校还有xx大学立项31项、石河子大学x项、xx医科大学立项15项、塔里木大学x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获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 1名教师荣获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名教师荣获自治区教学能手称号,立项“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二)创新工作有亮点 1、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于今年4月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挂靠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多种形式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

能力。先后举办名师论坛4场、教学沙龙1场、午餐会5次。中国农业大学何秀荣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恬教授、周应恒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毛洪涛教授等先后做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派教师到疆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接受培训,其中12位人赴浙江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西部高校理工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组织校内授课竞赛,两个学期共有x人参赛,x人获优秀个人奖。 在校内组织了针对专业汉语任课教师和新进教师的系列培训。其中新进教师培训按照总体方案有序推进。主要工作或活动包括:组织学习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文件;开展以“知校爱校荣校”为主题的参观、学习、交流和座谈系列活动;邀请名师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学、科研指导;督促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听课;观摩说课竞赛;开展erp实训等集体活动。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推动我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务处今年全年的工作主题之一。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制定调研方案,对我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教务处是牵头组织单位。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多,先后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x场,走访了疆内外x所大学。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在充分调查、学习和论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我校下一阶段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期间教务处还组织各教学单位认真学习、借鉴疆内外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经验,同时认真总结自身经验并相互交流。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管理学原理》课程于1996年首先在管理、经济、法学等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2000年被确定为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基础课,面向全院管理、经济类各专业和管理信息专业开设。2000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列入天津商学院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计划,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并开始建设。2003年《管理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天津商学院优秀课程。三年来,依据天津市教委有关要求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院系领导的支持,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对《管理学原理》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效果。 1 建立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经过几年的优化组合,已经建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可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衡量。 学历结构:博士3人,占课程组人数的25%;硕士学位8人,占课程组人数的%;大学本科1人,占%。 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课程组人数的% ;副教授6人,占课程组人数的50%;讲师4人,占课程组人数的%。副教授以上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100%。形成较为合理的职称梯队。 年龄结构: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岁,年龄最大的58 岁、最小的30 岁,其中50岁以上1人,占%;46-50岁1人,占%;41-45岁6人,占50%;31-35岁4人,占%。中青年教师占多数,年富力强。 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管理学原理》课程负责人李垣明,经济学博士,教授。曾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到联合国人口研究中心(埃及开罗)做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查尔斯德大

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成稿)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自评报告 山东烟台滨海东路508号 二○○九年十月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2) 第二部分评建工作 (4)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工作 (6)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7) 二、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工作 (9)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12) 四、以特色谋发展,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13) 五、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5) 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6) 七、多措并举,促进招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18)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20) 一、存在问题 (20) 二、整改措施 (20)

山东省教育厅: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从2006年开始进行评建和整改工作。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办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机制日益优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逐项进行了自评,自评结论为“通过”。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莱阳专区中医学校,1972年更名为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有莱阳和烟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60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拥有针推康复实践教学中心等7个实训中心,医学实验中心和药学实验中心2个中心实验室,中药标本陈列馆和人体生命科学馆2个标本陈列馆,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68.2万元。中药标本陈列馆馆藏中药材标本、浸液标本2700余种,腊叶标本1万余份,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规模较大的中药标本陈列馆之一。人体生命科学馆陈列系统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断层标本等1104件(套),其中的“十四经脉电动塑化标本”体现了中医特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按一定比

《和声学》自评报告

《和声学》课 辽宁省高等学校精品课自评报告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理论教研室 二00五年七月 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和声学教学源于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 性理论,从传统的大小调功能性和声理论建立之初到现在,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经过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历史渐进,和声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丰富和复杂,直至19 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由晚期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量变—— 现代主义和声思维的质变,和声学在一般意义上就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或成体系,即传统和声学与近现代和声技法,在近现代和声技法这一系统中,又往往贯穿或安排出民族调式和声的内容。 在一般教学的初级环节都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的传统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结构的特性;和弦之间功能的关系系统;声部运行的条件与规律,传统调性间的关系以及衔接的技术与调性布局的一般原理;半音体系的形成、分支、运用等技巧,熟练掌握古典主义以来到浪漫主义中期的和声语言与和声写作的技术。在此期间不仅完成和声学教学中的各阶段四部和声写作的习题,还要大量阅读、分析、研究调性音乐以来的

经典的音乐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际创作运用的紧密联系。 在熟练掌握古典音乐时期乃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的和声语言的运用规律和技术后,还应全面了解和重点掌握20世纪以来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主义音乐思潮影响下的和声语言特征、众多音乐流派或体系的理论与技法。通过大量的、经典作品的分析研究,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与运用近现代和声语言的技能。在此同时,还必须贯穿和分段安排有关我国民族音乐的旋律、调式、结构特征的内容,通过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语言结构和特征,融汇西方多声部思维的某些技术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较为系统化的民族调式和声理论与应用的体系。使和声学这一西方音乐文化中的理论体系逐渐中国化、民族化。 和声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逻辑的严密性、组织的完整性、内容的连贯性、体系的稳定性堪称所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之首。但是,在和声学的教学环节和实践中,完全脱离实际创作的理论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如何解决和声学教学与作曲创作之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艰难的工作。首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学观念上的更新,不能再依靠以往教学的经验和习惯一味地追求规则的沿用,多从创作实践的范例中启发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完成和声学习题写作的同时研究分析相应阶段的经典音乐作品,从作品中加深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 告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多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总体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现在,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其指导思想是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确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专兼职教师均有受过全日制高等本科(或以上)教育的经历。形成了年龄梯队和学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计算机网络》院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一、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Internet网络的飞速发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对ATM、帧中继、xDSL、千兆以太网、IP组播技术、无线局域网等比较新的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还增加了IP地址、掩码(MASK)、变长掩码(VLSM)、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和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配置和使用交换机、路由器。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由ISO/OSI体系结构、X.25公用数据网、ATM、帧中继、TCP/IP协议簇、局域网和网络互联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ISO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有关理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IPv4、IPv6和网络互联的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标准的掌握,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亦是我们申请精品课的原因。 2、师资队伍:队伍结构、主讲教师、师资培养 一支理论水平高,实际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网络》由网络教研室承担,该教研室中承担该课程的有教师有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和在读博士4名,研究生4名,专职实验教师2人。主讲教师及其结构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申报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自评报告 根据《陕西理工学院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方案》(陕理工院发[2002]151号)文件精神要求,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优秀课程在建设上做到早打算、早动手进行认真积极的准备工作,现已具备了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的条件,参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检查自评情况如下: 按照陕西理工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总分为 194.6 分。一、教学队伍:得分:20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自评等级:A级;得分:6分)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主要情况: 1.主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周3学时 2009级 120人 2008级 120人 2007级 120人 2006级 120人法律基础必修课周2学时 2005级 120人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福特基金教育专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成才研究”经费20万美元 3.第一署名人的教学研究论文: (1)“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张义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高校就业指导的逻辑起点”张义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4.教学表彰:2005年荣获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2007年陕西省教学名师;

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讲教师也都是教学任务饱和,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 1--2教师队伍结构与整体素质(自评等级:A级;得分:6分)现有人员组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水平较高的精干的教学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6人,助教2人;50岁以上1人,35岁以上4人,35岁以下3人。主讲教师拥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法学等多个学科专业训练和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覆盖面较广。年龄在三十多岁至五十多岁之间,长期从事本课程的一线教学,多在十年以上。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专业思想比较稳定,愿长期投身于“两课”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年轻大学生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职称结构分布较合理,年终考核均为合格或优秀。教授、副教授全部上讲台。。 1--3教学改革与研究(自评等级:A级;得分:8分) 1、突出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引导,做到知行统一。 2、采取专题教育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形成了稳定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身教与言教结合,积极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有别于专业课教学,具有自己特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 4、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5、逐步展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6、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共同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 7、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建立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通过我们的努力五年来我们取得教育部研究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二、教学内容:得分:20分 2--1 课程内容(自评等级:A级;得分:10分) 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

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机械设计》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机械设计课程于2007年在我院开设,自开设以来先后使用了由西北工业大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机械设计教材。此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为全国各大高校公认的教材和众多院校使用的教材,也是机制专业考研教材。 自2011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后,课题组的教师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使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一、教学队伍的建设 课程组的教师的授课水平较好,其中一名老师参加长城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第5名的成绩;一名老师参加长城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第一名的成绩;一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具有高级职称。一定的教学经验。课题组还配有2名实践教师。这些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多年来课题组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关于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探讨、影响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调查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紧跟当今MOOC的发展潮流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不再以书中章节进行设计,而是以知识点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视频不再是2*45分钟时长,

而是以微课形式录制。这样将机械设计分为75个知识点和75个微视频75个教案。这样为机械设计向MOOC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设计。一是设计有了学生课下学习的微视频;二是翻转案例以及翻转的教具设计。这样做为下一步机械设计向翻转课堂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条件的建设 1.教学文件的编写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先后制定了07版、09版、13版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的变化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发展。撰写了以2学时未单位机械设计教案和以微课为单位的教案;制作了以章节未单位的教学课件和以微课为单位的教学课件;制作了部分以2学时为单位的教学视频和微课视频。编写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2.实验室的建设 几年来,机制教研室先后建立并完善了机械设计实验室的建设。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同时有增加了综合性试验项目,为实验室的开放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又建立了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开放性试验项目和各类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建校几年来,机制专业先后参加了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取得了一定成绩。 3.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的教学效果一直很好,通过近几年的考验专业课程就可以看出,机制专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90%以上都是参加的机械设计课

《财务会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财务会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一、课程概述 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主要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定期提供财务信息而进行的会计,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财务会计首先出现在美国,大致在1939年至1965年之间逐步发展成熟为一门系统的知识学科。 1939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开始发布“公认会计原则”第一层次正式文献--“会计研究公报”(ARB)第1号。196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理事会发表了一份关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特别公告。公告明确要求所有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从1965年12月31日起,对任何偏离上述两类权威性文件所阐述的会计原则的事项并影响重大的,需要在财务报表的附注和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从此,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进入了权威性和强制性的阶段。而以“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为规范所进行的会计处理和提供的财务报表,构成了当前各国财务会计最重要的特征。 在我国,财务会计通常称为“会计核算”或“会计”。我国的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法》(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9年12月第二次修改)为基本法规,而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加以具体规范的。 我院于1981年开设财务会计专业,与当时我国会计管理模式相

适应,财务会计课程按行业开设《流通会计》和《工业会计》等课程;1992年,随着会计改革及我校财会专业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首次在普通专科班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另外,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对各层次财会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的调整并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投资与理财、企业税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他经济类专业也相应地开设了《会计学》、《基础会计》等会计课程。2004年本课程被确定为渤海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高职学院院、系两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本课程的建设。 立项以后,高职学院投入了课程建设起步经费5000元,由《财务会计》课程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调研活动,组织财务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参加论证会,明确了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对会计知识的需求程度,明确了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立了本课程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确定了重点课程建设目标。通过立项,本课程组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并加以实施。 课程组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首先修订了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选定了《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教材,并筹备编写出版《财务会计》省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以及实训教材;建立了试卷库、习题库和资料库;着手构建《财务会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网开始试运行;实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考分离制度和教学质量学生测评制度。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项

《VI设计》课程申报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VI设计》课程申报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VI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市场调查、设计与制作实践,正确理解CIS的整体概念,了解CIS发展的历史,掌握VI设计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技巧,形成较为全面的、与市场要求基本接轨的VI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该课程自 1997年开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现已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学团队专业实力较为雄厚,理论功底较强兼具实践经验;教材建设方面,目前已经部分使用由课程组老师自编的高职类教材,并且配套的实训类的教材也已经部分编写完成;已经与8间创意、设计、制作类企业(公司)签订了共建院外教学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根据《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对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VI设计》课程组对本课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一致认为,VI设计课程建设已经见成效,学科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教学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以下是自评结果汇报: 一、《VI设计》课程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对艺术创意、设计、制作类人才的需要。 随着广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广州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艺术设计、创意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加。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未来三年内本地区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4500人以上,另每年约有12000人需要继续培训与考取各类资格证书。通过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加强《VI设计》课程的建设,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对艺术创意、设计、制作类人才的需要。 (二)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培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和运用。VI设计是平面类设计从业人员重要的设计项目之一。是否具备较强的VI设计创意制作能力,是检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标尺之一。《VI设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设计实践,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基本了解CIS的发展历史、构成、成功案例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市场调查和设计实操,重点掌握VI 设计的内容、原则、创意方法、设计技巧、制作程序与方法等,使学生具备以仿真案例的形式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VI手册的实操能力。同时具备以下能力: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定位等VI 设计的前期工作能力;具备VI设计从基础系统到应用系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VI手册的整体制作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只要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得当,通过优化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极大地缩短学生成长为VI“创意人”的过程,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和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高度吻合的。 将《VI设计》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发展,培养更多具备较强VI设计能力的创意人才,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同时也是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目标的。 二、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体系自评结果 (一)教学队伍 1-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 1-1 1-1-1 课程负责人 ( 主讲教师 ) 本课程负责人,具有美术学副教授和高级商业美术师资格,自2001年以来,一直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同时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设计和出版了大量的平面和

精品课建设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为了切实推行我校的教学改革,共享精品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特制定本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课程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这些课程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并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由学前教育、农艺、物流、机电四个专业组织实施,在我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

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四、建设要求 1.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具有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任课教师治学严谨,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课程负责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原则上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要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 3.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启动并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实现精品教学资源共享。 4.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应积极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或讲义。 5.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开发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