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主回路(一次回路)工艺守则(8.26改)

北京欧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Q/ON-OFF3-07-06 1.名词定义:主回路系连接完成主要功能的电路,其中包括连接各种电源开关、

接触器、过流保护器的载流导体及测量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回路。其构成主要为母线和绝缘导体。

2.主回路母线及绝缘导线的选择

2.1母线:可用铜、铝材质。母线应矫正平直,不应有裂纹、折皱、划痕、锤痕及夹杂物。母线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2.2绝缘导线芯线及绝缘要求

2.2.1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且应是有合格证书并没有损伤的新线。

2.2.2无其他说明时,主电路和内部绝缘导线一律为铜芯。

2.2.3要求区分相别或极性时,导线颜色应符合附表4规定。不须注明特征的回路,可采用黑色。

2.2.4引至门、活动盖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四侧有护板固定封闭式成套设备的内部配线均采用多股铜线。

2.2.5满足设计或用户的特殊要求(如耐高温、防腐等)

2.3母线和绝缘导线的截面按发热条件(+40℃)选择时的允许载流量见表5-1与表5-2。主电路母线及导线截面一般由设计给定。当施工图纸内没有明确时,应按以下原则来选择截面大小。

2.3.1母线与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同电源侧开关脱扣额定电流相配合。如某电路DZ20Y-200A自动空开断路器,脱扣额定电流100A,则后面的配线应采用15×3铜母线或25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

2.3.2如因下级开关或其它电器的接线端子上无法连接按2.3.1项所选定的截面,则可将该截面减小至下级开关端子所能连接的最大截面导线。

当开关后出线在两路以上时,可加分线端子或分线母线排。此时出线截面积应按电源侧开关脱扣额定电流选择。在该电流值超过40A时,出线截面不应小于6平方毫米。

2.3.3铜芯导线截面不得小于1.5平方毫米,插座箱内配线截面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

2.3.4中性线和保护线(PE线)截面见表9。

3.主电路布线路径规划条件

3.1各元器件已就位、固定,经检查符合设计和规程要求,且无遗漏。

3.2飞弧方位及距离已确定,所需安全间隙试验维修空间已预先留出。

3.3进、出线路施工和连接部件所需空间已先留出。

3.4所取路径不仅要制作方便、用材节省、安全可靠,而且要求整齐美观。

4.母线

4.1母线配置和排列

4.1.1各相或各级母线排列应符合表5规定。

4.1.2当交流主电路穿越形成闭合磁路的金属框架时,三相母线应在同一框中穿过。

4.1.3当一条电路采用多片矩形母线并联使用时,片间应保持不小于母线厚度的间隔。

4.1.4低于配电装置内母线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不小于20毫米。在困难的条件下应不小于表3规定值。达不到该距离时,应采取包缠绝缘或套热缩管子等措施。

4.1.5母线间距及支持点,应满足短路时动稳定度要求,按表10 计算决定。

4.2母线的加工和制作

4.2.1矩形母线可采取直线连接、平弯、立弯、90℃麻花扭弯四种,弯曲后母线不应有裂纹、裂口及明显折皱。

4.2.1.1直接连接分直线搭接和垂直连接,其具体规定见表5-3,当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还应根据设备端子的结构而定。

4.2.1.2平弯、立弯时母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表5-4规定值。

4.2.1.3 90℃麻花扭弯区段的长度应不小于母线宽度的2.5~5倍。

4.2.2矩形母线应进行冷弯,不得进行热弯,且弯制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4.2.2.1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得小于50毫米。

4.2.2.2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母线支持夹板边缘不得大于四分之一的母线两支持点距离,但不得小于50毫米。

4.2.2.3矩形母线应减少直角弯度(图5 —1)。

4.2.2.4多片母线弯曲度应一致(图5 —2)即弯曲处在同心圆弧上,各母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4.2.3母线落料后端部应整平,钻孔或冲孔的毛边应加工消除。

4.2.4母线接头螺孔的直径应大于螺栓直径1平方毫米;钻孔应垂直,不歪斜,螺孔间中心的误差应不超过±0.5毫米。引至汇流排的主母线,应预钻搭接孔。

4.2.5母线的接触面加工必需平整、无氧化膜。经加工后其截面减少值:铜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得超过原截面的5%。具有镀银层的母线搭接面,不得任意锉磨。

4.2.6母线应用机器调直,手工调时应用木锤,大规格铜母线可用平锤。

5.母线安装

5.1母线连接应采用焊接、贯穿螺栓连接或夹板及夹持螺栓搭接。

5.2母线与母线,母线与分支线及电器端子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2.1母线接触面加工搪锡后必需保持清洁,并涂以电力复合脂。

5.2.2母线平置时,贯穿螺栓应由下而上穿,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5.2.3贯穿螺栓连接的母线两侧均应有平垫圈,相邻螺栓垫圈间应有3毫米以上的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或锁紧螺母。

5.2.4螺栓受力应均匀,不应使电器的接线端子受到额外压力。

5.2.5母线的接触面应连接紧密,连接螺栓优先应用力矩扳手紧固,其紧固力矩值应符合表8规定。或在母线搭接处用0.05毫米×10毫米尺检查;母线宽度在63平方毫米及以上者不得塞入6平方毫米,母线宽度在56平方毫米及以下者不得塞入4平方毫米。

5.3母线与螺干接线端子连接时,母线的孔径不应大于螺干形接线端子直径1平方毫米。螺扣的氧化膜必须刷净,螺母接触面必须平整,螺母与母线间应加铜质搪锡平垫圈,并应锁紧螺母,但不得加弹簧垫。

5.4母线支持件

5.4.1母线绝缘支持件,必须是自熄性材料。

5.4.2在用户无特殊要求时,相母线和中性母线。应加装绝缘支持件,保护母线(PE)可采用金属支持件。

5.4.3按4.1.5要求加装母线支持件(母线支柱、母线夹板等)以提高电动稳定度。

5.5母线涂漆颜色或贴色标,其颜色应符合表5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5.5.1在所有可见面上能区分相名或极性。

5.5.2距所有母线连接处10平方毫米以内不应涂贴。

5.5.3当母线全部涂刷黑色油漆或包复绝缘(如热缩管)时,仍应按本条加色标。(圆形)

5.5.4刷漆应均匀、无起层、皱皮等缺陷。并应整齐一致。

6.绝缘导线配线

6.1配线方式可采用直接配线;行线槽配线,有困难时采用线束布线。

6.1.1直接配线,两个电器连接端子间连线尽可能地短,但应力求整齐美观,保证检修查找和更换接线方便。

6.1.2行线槽应横平、竖直、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构架上,槽内导线所占空间不宜超过其断面2/3,其出线口处应无毛刺、尖角。且槽内导线允许载流量应较表5-1降低一级。

6.1.3线束布线应横平竖直,并应邦扎或圆形或长方形,并应保证导线具有向外的散热面,每束导线数量不得超过6根,当线束长度超过0.8m时,线束内导线允许载流量应较表5-1规定值降低一级。线束穿过金属板孔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套绝缘塑料管、缠塑料带、加橡皮圈等)。

6.2绝缘导线不应贴近裸露带电部件或带尖角边缘的物体。且应同发热件间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