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

—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

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北京共识”是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拍·拉莫( 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的文章,题为《北京共识》。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其中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成就作了认真细致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拉莫的论文主要分北京共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原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以及与中国打交道四个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拉莫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一个新概念“北京共识”,与此相伴的是“中国模式”。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成绩,拉莫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试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时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拉莫说: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创建了新的规则。

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由此给一些部门所带来的超J 决速变化,使中国发展速度足以解决改革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发生了。用物理学术语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创新成为增加中国社会密度的途径,它是人们关系更加密切,缩短改革实践,交流更加便捷快速,创新越多,密度越大,速度越快。解决变化中出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靠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惟有率领创新,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经济持续发展,并抵消内部不平衡,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领导者和普通人的知识水平,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人员,解决知识鸿沟问题,这种发展模式把旧有的发展理念彻底摒弃。

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把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集中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矛盾的唯一途径。绿猫( G oeC a)只注重环境保护,提倡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透明猫”( T r a l l s p an C a)指G D P等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数据都应该是透明的,都经得起检验。在这里,维持稳定,减少污染和惩治腐败成为其中心,接近1亿人的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起点,过去的发展理念要适时调整。

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使他自己交织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中国正常吸引其他国家的模式,正在全世界产生联谊效应,向其他国家提供自身发展的观念,这可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之所以如此,他从正反三个方面扩展其能量:1 . 具有某种反弹带动力能量;随着冷战的结束,许多一

度热衷于美国的国家从冷战式的军事联盟转向经济联盟,“华盛顿共识”效果不佳而被抛弃,“北京共识”从完全不同的角度—个人作用—来分析问题,为了创造一种允许试验和失败的环境,在政府和公民之间达成一种新的契约,“三个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的提出放开了数百万人的手脚,·在他们工作、计划和自己组织起来的同时,确保庞大的中国社会保持团结,这也巩固了党的领导。2 通过本地化是仿效者在本土实现增长的连锁反应;在亚洲,中国文化渗透到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上,许多异族人侵者被同化,把西方的东西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实现由“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条全球化新路,即根据当地适应性的需求融合全球思想,中国经济特区样板正在被全球仿效。3 . 中国的经济崛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中国的经济利益的一致性,还有,中国以其“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思想,给许多国家真正带来民族独立的希望。

当然中国的模式值得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总结,然后结合本国国情充分发挥,但应该注意,中国的模式并不是完全照搬的经验教训。正如许多分析家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模式实际上并不容易仿效,中国模式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照抄照搬外来经验,而是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产物。但“中国模式”还不完整,在社会政治方面存在问题,中国领导层应虚心努力,着眼于“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和不断完善。

“华盛顿共识”是1 9年美国人约翰·威廉森提出来的。他当时在一份很有名的杂志上就经济改革制度,尤其是拉美的经济政策作了一番评点,据他说,坐镇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机构已经就一些事情达成了共识,包括:1 财政管制;2 利用公共开支促进增长以及收人再分配;3 . 国有企业私有化;4 利率、汇率自由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5 拆除壁垒,自由竞争;6 保护产权。_ 上述是广为传播的“华盛顿共识”的六项原则。他认为:上面这份单子体现了一种信念,那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甚至不在于他的物质和人力资本,而在于他推行的经济政策。威廉森认为,发展靠三件事:1 . 健全的宏观政策,也就是低通胀,低赤字,国家收支平衡;2 . 国家要对外开放,走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路子;3 . 要重市场而轻国家,实行私有化,将政府的行为减少到最小,放开管制。

“华盛顿共识”是针对拉美国家开出的一份经济政策的“灵丹妙药”,但后来却广泛的用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华盛顿共识”给拉美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也曾经创造了轰动一时的“拉美模式”。其主要的成绩表现在:1 . 财政赤字减少;2 拉美走出了8年代的“失去的1年”的阴影;3 . 外资大量流人该地区;4 . 大部分企业效益提高;5 . 国民经济总量和市场化程度提高;6货币通胀大幅度降低。

但是,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拉美模式更多的是暴露出其许多局限性: “在遵循了1年‘华盛顿共识’所制定的自由市场政策之后……拉美国家证明是一颗苦果。”就连世界银行首席顾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认为: “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规范理论和改革政策,即被广泛称之为‘华盛顿共识’的改革良方,涉及宏观、价格、产权、财政、金融等,已经被拉美、俄罗斯和亚洲的实践证明时灾难性的。”

1 . 经济增长缓慢。改革前( 1 9 5 0 一1 9 8年) ,拉美地区的经济年增长率为5 3 %,8年代为1

2 %,9年代为

3 . 2 %,近三年则急剧下降,2 02 年甚至下降到了0 5 %,而且经济增长的质量相对下滑。

2 . 社会形势继续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从

1 9 8 年的6 石%上升到了

2 《X ) 2年的9 . 1 %,赤贫人口从1 9 8 7 年到1 9 8 年增加了1 4 5 0 万。

3 . 金融危机的阴影迟迟消除不掉,财政风险加大。从1 9

4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以及2 01 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都与其不成熟的金融改革有关。

4 . 私有化进程严重损害了拉美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

中的政府调控能力,引发了社会危机。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以发现,在“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拉美模式和在“北京共识”指引下的“中国模式”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中国2 0 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从1 98 年到20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 3 亿左右,其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第六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 1 刀〕美元,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来看,中国模式在过去2多年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中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拉丁美洲自18年以来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底增长率仅为2 3 %,此外,该地区还没能规模地消灭贫困,虽然也有一些特例,但其重要性还不足以影响拉丁美洲的整体情况。

“拉美模式”和“中国模式”在经济发展手段、社会目标、依靠力量、国际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 .社会发展手段上的异同

华盛顿模式强调的是市场自由主义至上,市场教旨主义完全占据了上风,“华盛顿共识”遵循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国家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时,新自由主义大兴其道。新自由主义的三个特点“激进性、彻底性、放弃主权”在“华感顿共识”里一览无遗。而“华顿共识”包含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要义,试图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直接作用,来弥补和调节国家干预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也夸大和神化了市场的作用。中国模式则强调在国家干预下的市场作用。虽然两者都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但在国家监管的作用上大异其趣。

中国模式从策略上来讲,要求以及其谨慎的态度执行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政策主张。它的定义就是愿意义无返顾地进行创新和试验( 例如中国的经济特区) 、积极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利益( 例如台湾) 、不断精心积累不对

称力量的工具( 例如拥有 4 《X 旧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社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单纯的经济增长带不来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因此,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助长上,而且表现为社会再分配以及对社会正义的维护上。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也认为:“中国成功的模式:社会主义+ 中国民族传统+ 国家调控的市场+ 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中国政府抛弃了原先所主张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转向一种更加照顾平民化的政策。实质上这种转向并不是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有意为之,而是基于现实的一种政策性调整,这种政策性调整是在社会形势的压迫下展开的。

2 .发展目标上的区别

“华盛顿共识”的大致目标是:限制财政赤字,并在政权市场上筹集资金以弥补赤字;保持独立的中央银行且实施利率市场化;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贸易自由化;发展地方政权和股票市场;国有企业私有化;尤其是对亏损的国有企业;改革税制,使增值税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让市场决定汇率或者美元化;资本

自由流动。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引导下,拉美国家实行的显然是国家自由主义目标。但实践表明,拉美的发展目标选择完全陷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有些学者把这种发展定义为“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增长型模式。

而中国模式显然是追求另外一种发展目标。这种发展目标包括:( 1 可持续发展;英国( 金融时报》2 (4 年5 月7日刊登乔舒亚·库拍·拉莫撰写的另一篇题为《中国已发现自己的经济共识》的文章: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大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号召力。文章说,中国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吸引了无数的追者,( 2 协调发展,强调社会正义;中国的发展模式不是受取悦于银行家的目的所驱使,而是源于实现公平的、高质量的增长这一更基本的强烈愿望。( 3 ) 不依附于别国的独立发展;中国模式之所以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因为没有其他模式能让中国不发生激变。而美国模式却正在失去吸引力。总而言之“这一模式的目标就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3 .国际环境上的差异

创造一种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安全条件。相对而言,由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要比拉美国家险恶许多。但综观中国模式和拉美模式,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成绩要比拉美高明很多。

拉莫认为: ‘,中国模式)是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理论。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金融危机和货币风险,首先是全盘接受不适合本国国情的“华盛顿共识”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依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结果。

在华盛顿共识分崩离析、世贸组织会谈中断,阿根廷经济脆弱不堪,以及世界大多数地区不知新的发展范例为何模样的情况下,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核心概念一一创新、不对称性,注重平衡、探索有关公民的地位新思想,正在吸引那些怀有追求发展与安全的雄心的国家的领导者和人们。“北京共识”使每个国家看到了靠自己成为一个强国的希望,虽不至于强大到足以称霸的程度,但至少可以强大到实行自决。因此,“中国模式”的意义体现在:

1 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可借鉴的发展理念

拉莫在《北京共识》中指出:中国的经济模式不仅适用于中国,也是适用于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中国模式之所以能为发展中国家效仿就在于中国不把这种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也在于中国模式本身就是一条强调和本国国情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而中国独特的“民族传统十国家调控+ 市场经济+ 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思路,维持稳定、减少污染和治腐败的工作重心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香港《信报》2 04 年4 月2 日刊登郑永年撰写的题为《“中国模式”概念的崛起》文章,说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将对美国构成新威胁。文章说,中国的发展经验早已被第三世界国家认可和借鉴,而今,“中国模式”概念在各国政治人物和决策者中间流行起来。美国很多政治人物开始认识到,如果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话,这种威胁并非来自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方面,而是来自被忽视以久的“中国模式”。现在,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似乎正在放弃美国民主模式而转向重视经济的“中国模式”。

2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条新的全球化道路,即根据当地适应悖的需求融合全球化

在全球化方兴未艾之际,全球化也遭到口诛笔伐。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运用霸权逻辑,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安排和经济效果,而这种安排和效果显然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而中国模式则从另外的角度阐释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所为,而且还能为其所有。统合本国国情来适应全球化,根据当地适应性的需求来融合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必由选择。

3 .中国模式的最大意义体现在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效果

中国的崛起正在通过向世界展示新的发展和力量原理重塑国际秩序。中国正处在建立世界从未有过的“最伟大的不对称超级大国”过程之中,这种不对称性体现在中国比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更少以传统的武力投放工具,相反,而是以其震撼的榜样力量和幅员的宏大影响走在各国前头,中国发生的事情正在改变国际发展。

论转轨经济学的“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

内容提要:“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年代转轨经济学的重要成果,但是这种依据新古典经济学教条所达成的迅速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转轨共识正日益受到经济转轨现实的严峻挑战,从而形成转轨经济学界的“后华盛顿共识”。本文从经济转轨的实践出发,揭示了“华盛顿共识”的内在理论困境,同时也阐明“后华盛顿共识”对于转轨经济学自身的理论“转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关键词转轨经济学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制度主义分析引言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economics)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过渡而出现的一门旨在研究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经济学分支,是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以及比较经济制度学等经济学科的成果加以综合而应用到转轨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转轨经济学的历史尽管仅仅十几年,但其文献数量的迅猛增长已经为该学科在经济学主流内赢得了巩固的学术地位。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两项伟大的社会实验,其一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实验,其二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轨实验,从社会制度变迁和制度设计的角度而言,第二项实验的艰难程度比第一项也许更甚。在转轨经济学内部,关于制度变迁路径和经济绩效的争论比在任何一个经济学领域都更激烈和缺乏共识,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的转轨路径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的转轨路径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坚持渐进战略的学者说:“要生小孩,你必须经过十月怀胎”,而赞成激进转轨模式的人则说:“你不能分两步跨过一个大鸿沟”,隐喻是形象而有力的武器,可是这个武器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在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初期,来自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基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这些国家开了药方,希望按照一种理想模式大规模地、迅速地、全面地建立起一套西方式的游戏规则体系,从而带动这些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的繁荣。根据新古典教科书所达成的迅速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战略被称为经济转轨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这种观点曾经在经济转轨的早期占据绝对优势,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大部分按照这样的策略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改革。这种改革模式有时又被称为“休克疗法”或者“震荡疗法”(shocktherapy),这是一种以理想化的完美理念为引导的、基本原则性的、彻底的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与法国革命中的雅各宾主义(激进共和主义)以及俄国革命中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激进共产主义)在方法论和哲学根源上有极相似的地方。对这种经济制度变迁的模式,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及熊彼得、波普等学者都有过深刻的批判,但是这些犀利的批判因为没有融入主流经济学而未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斯蒂格利茨认为,转轨中的休克疗法的深层根源是冷战遗留下来的“道德热情”和对冷战“胜利”的陶醉,他们试图一劳永逸地建立起一个“新的、干净的、纯粹的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这种思想是雅各宾式和布尔什维克式的狂风骤雨式的社会变革模式的翻版。与改革的西方顾问所承诺的“即将到来的俄罗斯经济的繁荣”相对比的,是俄罗斯(以及东欧大部分转轨国家)经济绩效和经济规模的严重下降。 [!--empirenews.page--]一.经济转轨的十年实践:制度主义观点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堪称20世纪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经济事件,经过将近10年的转轨过程,大部分传统计划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基本屏弃高度计划化与全面政府干预,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央计划经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经历大规模制度变迁的近30个原中央计划经济中,由于政治经济背景和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差异,各国市场化转型的程度并不相同。一些中东欧国家(CEE)和波罗的海国家市场化转型比较迅速和彻底,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欧盟(EuropeanUnion),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立国家联合体(CIS)的转轨前景尚不明朗,在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着混合体制(hybridsystem)的若干特征,即在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私人部门迅速成长的同时,在经济运行方面还遗留着中央计划的某些痕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观点,经济转轨包含以下要素(IMF,2000):(1)自由化(liberalization):允许大部分价格由自由市场决定,降低那些使得本国与全球市场经济价格结构相隔离的贸易壁垒;(2)宏观经济稳定(macroeconomicstabilization):将通货膨胀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北京共识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调查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乔舒亚·库珀指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积累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特点。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 在乔舒亚·库珀看来,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不少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可算是一些落后国家如何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 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当华盛顿共识逐渐走向失败,宏观经济理论界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北京共识。 来源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所谓“北京共识”,相对应的是“华盛顿共识”。那么,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呢?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

美国著名城市介绍

华盛顿(Washington D. C. ) 美国首都,是美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与哥伦比亚特区范围相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主要为政府官员和雇员,服务人员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大部分为黑人。1791年被选定为首都开始兴建,1801年自费城迁至此处。1814年曾为英军所占,国会、总统府等均被毁。20世纪以来建为现代化城市。(参见“美国的首都”一节) 纽约(New York) 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是美国工业、金融和经济的中心,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从地理上看,纽约由曼哈顿岛(Manhattan Island)、长岛(LongIsland)、斯塔腾岛(Staten Island)以及附近的大陆组成;从行政上看,纽约可分为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等五个行政区,其中曼哈顿区是市中心。面积830 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1686年建市,美国刚独立时曾将此作为临时首都(后迁到费城,1801年才正式迁到华盛顿)。设在纽约的著名机构、著名建筑以及著名的娱乐场所有:联合国总部;自由女神像;华尔街(美国金融中心);百老汇(娱乐中心);中央公园(著名公园);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纽约最高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世界著名摩天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世界最大的商业与娱乐综合体)等。 芝加哥(Chicago) 仅次于纽约的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美国中北部密执安湖南端、芝加哥河河口。1837年市,地处水陆交通要地,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32条铁路干线(其中有19为主要干线)交汇于此。是全国最大的谷物和牲畜交易市场,主要工业有钢铁、电子、印刷出版、食品加工等。市内有世界最高摩天在楼之一的瑟斯尔大楼(高110层,440米)。人口约280万。 洛杉矶(Los Angeles) 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城市,太平洋沿岸最大城市,美国第三大城市,美国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市。1835年设市。开始为牧区小村,后因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人口激增,再因铁路修建、油田开发、巴拿马运河通航而迅速发展。现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飞机制造中心、电影电视中心。市内有著名的游乐场所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其北郊还有著名的电影制片中心好莱坞(Hollywood)。 费城(Philadelphia) 全称为“费拉德尔菲亚”,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大的城市,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特拉华河和斯库尔基尔河的交汇处。1701年建市,18世纪中叶曾为美国最大城市,曾为美国首都(1801迁往华盛顿)。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和港口,主要工业有钢铁、纺织、电机、机车车辆、化工、服装等。人口约160万。 波士顿(Boston) 马萨诸塞州的首府,美国东北岸的大城市和港口,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和港口之一。早期曾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中心,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曾在此打响。现是新英格兰地区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全国的最大的制鞋业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著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都设在此。人口约60万。

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

收稿日期:2005-09-10 作者简介:吕乃基(1945-) ,男,上海人,东南大学教授。第8卷第1期2006年1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8,N o .1 ============================================================= J a n .2006文章编号:1008-3758(2006)01-0042-06 北京共识V S 华盛顿共识 吕乃基 (东南大学S T S 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从操作层面分析了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分别揭示了二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 础。华盛顿共识基于还原和简化对内生型国家的道路和现状得出了抽象的原则,其根源是古希腊的哲学传统和近现代的科学方法。北京共识则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行性和目标,其根源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为外生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典范。在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兴起之时,华盛顿共识正在关注并接受北京共识,而北京共识也正在反省和克服缺乏一致的理论出发点和法治的弊病。关 键 词: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D616;F045.5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经济学上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作一分析。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所陷入的经济危机,1989年, 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约翰?威廉姆森根据学者们的意见,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由华盛顿为基地的机构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推行经济改革政策的基石。其主要内容是 “三化”,即 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巩固私有产权;自由化,实行外贸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稳定化,执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所推行的包括使汇率贬值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在内的稳定化计划。华盛顿共识秉承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核心信条[1]。 华盛顿共识提出后在理论上受到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前者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后者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 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强调制度因素,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更大的挑战来自实践领域,华盛顿共识的推行遭受了三大失败。其一,拉丁美洲成为经济重灾区。其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要求俄罗斯“尽可能快地创造自由市场体制,深渊不能分两次跨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全盘接受“华盛顿共识”推行“休克疗法”而在90年代陷入困境。其三,错误的危机应对让陷入金融危机中的亚洲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唯一药方是“华盛顿共识”,否则就拒绝提供贷款,面对批判仍然片面地坚持“紧缩+自由化”的方针。斯蒂格利茨认为:“回顾过去,变得非常清楚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不仅加剧了衰退,而且对此肇端负有部分责任。” 2004年5月11日, 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一词由此不胫而走,引起各方关注。中国通过极其慎重的途径走向市

华盛顿特区及华盛顿州简介

华盛顿 华盛顿 WASHINGTON 面积:176,616平方公里;在五十州内, 列第二十位. 人口:3,658,000人;在五十州内, 列第二十二位. 州府:奥林匹亚 Olympia 主要城市:西雅图 Seattle ;斯波肯 Spodane 州花:山杜鹃花 州鸟:美国金梅花雀 华盛顿州的名称为纪念华盛顿总统而得名. 一八一一年开始殖民. 一八八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成为美国第四十二州. 以山杜鹃花 Rhododendron 为州花. 本州别名叫做"常绿之州" Evergreen State. 本州箴言:"未来" By and By. 州府是奥林匹亚 Olympia, 位于本州西中部, 普吉海峡西南岸, 人口两万多. 大都市兼大商港西雅图 Seatle 在普吉海峡东岸, 人口五十三万(大市区一四二万). 他科马 Tacona, 人口一十五万, 本州第三大都市, 位于普吉海峡南岸. 斯波肯Spokane 位于本州东境中部, 本州第二大都市. 一九七四年五月, 在斯波肯河中两小岛上举行世界博览会. 这次大会展览的主题是"清新环 境". 本州大专学院有四十多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华盛顿大学, 创于一八六 一年, 其校址设在西雅图, 学生三万多. 本州特徵有二: 第一, 本州是美国通往阿拉斯加州必经之地. 第二, 美 国超音速巨型航机制造之州(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在西雅图). 本州位于美国大陆西北角, 北接加拿大, 西濒太平洋, 东界爱达荷州, 南邻俄勒冈州. 本州物产很丰富, 海岸山脉东西两麓为伐木区. 普吉海峡沿岸平原为 蔬菜、养鸡及乳牛区. 喀斯开山脉之东坡, 较西坡微干, 为大果园区, 盛产 苹果, 其产量之多为各州之冠. 哥伦比亚高原为小麦区. 自从大深谷水坝 Grand Coulee Dam 完工之后, 可以大量灌溉, 且可大量发电, 农业发达, 工业进步. 本州飞机制造业享誉全世界. 此外, 造船业及造纸业, 也很发达.

“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之比较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 —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华盛顿共识”是拉美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国家发 展战略,被实践证明是不完善的。“北京共识”是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我们试图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找出发展中的共性和特异性,寻求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乔舒亚·库拍·拉莫( J o s h u a ·C o o p e r ·R a m o )的文章,题为《北京共识》。这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2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对其中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成就作了认真细致的理性思考与分析。拉莫的论文主要分北京共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原理、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以及与中国打交道四个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拉莫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一个新概念“北京共识”,与此相伴的是“中国模式”。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成绩,拉莫认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并把这种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创新和试验是其灵魂,既务实又理想,解决问题灵活应对,因时而异,不强求划一是其准则,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也同样注重社会变化,通过发展经济与完善管理改善社会。”拉莫说: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创建了新的规则。 其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由此给一些部门所带来的超J 决速变化,使中国发展速度足以解决改革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创新带来的变化之快,以至于这种变化造成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现,新的变化又发生了。用物理学术语表达就是,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耗。创新成为增加中国社会密度的途径,它是人们关系更加密切,缩短改革实践,交流更加便捷快速,创新越多,密度越大,速度越快。解决变化中出现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靠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惟有率领创新,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经济持续发展,并抵消内部不平衡,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领导者和普通人的知识水平,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人员,解决知识鸿沟问题,这种发展模式把旧有的发展理念彻底摒弃。 其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把眼光超越诸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衡量尺度,集中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矛盾的唯一途径。绿猫( G oeC a)只注重环境保护,提倡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透明猫”( T r a l l s p an C a)指G D P等中国经济发展的所有数据都应该是透明的,都经得起检验。在这里,维持稳定,减少污染和惩治腐败成为其中心,接近1亿人的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起点,过去的发展理念要适时调整。 其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使他自己交织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中国正常吸引其他国家的模式,正在全世界产生联谊效应,向其他国家提供自身发展的观念,这可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之所以如此,他从正反三个方面扩展其能量:1 . 具有某种反弹带动力能量;随着冷战的结束,许多一

“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

“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 它使每个国家都看到了靠自身力量成为一个强国的希望,虽然不至于强大到足以称霸的程度,但至少可以强大到实现自决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可能在经济上甚至军事上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因此,就产生了两种选择,要么任由中国自由发展,要么遏制中国。但事实上,这些都缺乏理论依据,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即中国的发展正在重塑国际秩序,并且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其他国家。 这种新的发展道路被称为“北京共识”,它取代了在世界范围内声誉不佳的“华盛顿共识”。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喧嚣一时的经济理论,在10年时间里,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破坏。 “北京共识”不仅仅限于经济 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地方,并且具有两项重大意义:一是无论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北京共识”已经勾画了一种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新思想;二是“北京共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在进行重要变革。 “北京共识”实际上遵循了邓小平理论,例如,通往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一步到位。中国希望它的新发展是一种公正、和平和高质量的发展。私

有化和自由贸易等思想,要通过极其慎重的途径来达成。这种发展灵活而有弹性,并不指望以不变应万变。 像“华盛顿共识”一样,“北京共识”的理念并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它还包括政治、生活方式以及国际力量平衡等方面。中国把下一个20年称作“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要向美国发起挑战,事实上,很多领导人认为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和平崛起”。中国正在写它自己的书,一本从其他国家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后而写成的书,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认真翻看这本书。 “北京共识”的三个原理 中国的变化之快,令人眩晕。中国人成功地驾驭了这种变化,并创建了新的规则。按当前的速度,中国每10年就使产出和收益增加一倍。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银行估计中国使3亿人摆脱了贫困。 有关中国发展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结盟”还是“孤立”中国的争论似乎已经没什么意义,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不管未来发生什么,这种发展本身就足以重塑世界秩序。但很多外国学者仍然紧紧抓住已经过时的“结盟/遏制”二元论不放。美国政府表示支持“一个繁荣、稳定、开放的中国成为国际共同体中建设性的一员”,这恰恰反映出在中国问题上美国政策和事实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当然,中国领导人对于“开放”和“建设性”有自己的定义,且不同于美国,它是与时俱进的。当今中国,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一时间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来表达,于是很

华盛顿英文简介

华盛顿英文简介 George Washington (February 22, 1732 [O.S. February 11, 1731][1][2][3]–December 14, 1799) was the commander of the Continental Army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3) and serve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789–1797).[4] For his centr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father of his country.[5][6]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appointed Washington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forces in 1775. The following year, he forced the British out of Boston, lost New York City, and crossed the Delaware River in New Jersey, defeating the surprised enemy units later that year. As a result of his strategy, Revolutionary forces captured the two main British combat armies at Saratoga and Yorktown. Negotiating with Congress, the colonial states, and French allies, he held together a tenuous army and a fragile nation amid the threats of disintegration and failure.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war in 1783, King George III asked what Washington would do next and was told of rumors that he'd return to his farm; this prompted the king to state, "If he does that, he will be the greatest man in the world." Washington did return to private life and retired to his plantation at Mount Vernon.[7] He presided over the Philadelphia Convention that drafte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in 1787 because of general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Washington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789 and established many of the customs and usages of the new government's executive department. He sought to create a nation capable of surviving in a world torn asunder by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His unilateral Proclamation of Neutrality of 1793 provided a basis for avoiding any involvement in foreign conflicts. He supported plans to build a strong central government by funding the national debt, implementing an effective tax system, and creating a national bank. Washington avoided the temptation of war and a decade of peace with Britain began with the Jay Treaty in 1795; he used his prestige to get it ratified over intense opposition from the Jeffersonians. Although never officially joining the Federalist Party, he supported its programs and was its inspirational leader. 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 was a primer on republican virtue and a stern warning against partisanship, sectionalism, and involvement in foreign wars. Washington was awarded the very first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with the Thanks of Congress.[8] Washington died in 1799, and the funeral oration delivered by Henry Lee stated that of all Americans, he was "first in war, first in peace, and first in the hearts of his countrymen".[9] Washington has been consistently ranked by scholar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U.S. Presidents.

华盛顿共识为何已经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

陈平:华盛顿共识为何已经失败与经济学变革方向 2009年09月22日21:11中国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陈平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理论,原来只是理论研究中的玩具模型,试图简化对真实经济的描写,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政府政策和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经济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 今天,我们把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的推行看作一次罕有的社会自然实验,来检验现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也是我们目前标准教科书上的经济学理论,看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指导现代化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提出的,它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指导拉美、东欧、东南亚等国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从扩大就业改为公共服务,例如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设施等。其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华盛顿共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形成的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整套宏观经济学政策的逆转。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动摇了民众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稳定的信心。因为市场不能创造充分就业,迫使政府大规模介入市场经济的运作,包括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周期性地干预经济,用兴办公共工程和国有企业的办法创造就业,在经济萧条期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宏观需求,以避免投资过热或减轻经济波动,用累进所得税政策减少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更用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成长等等。

讨论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The Washington Consensus),系统地分析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汇率、利率、外贸和外资的自由化,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的法制体系,强化预算硬约束、削减财政赤字等,贯彻“小政府、大市场”的思路 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在英国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的论文,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的灵魂是不断创新、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它已经取代了广为质疑的华盛顿共识。 目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是问题丛生。美元的持续走弱,华盛顿共识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但美国市场原教旨主义仍在强势坚守。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是否需要重构?在美元没有退出之前,如何保证外汇储备的策略?世界是否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月18日下午,斯蒂格利茨应邀成为“站在巨人的肩上——CCER成立10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系列”第八位嘉宾,演讲过后,就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等问题,他与北京大学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副主任李玲、教授陈平、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上海证券副总经理方星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共聚北大致福轩,进行讨论。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41期。 弱势美元会否导致金融危机 方星海:您能说说美元的问题吗?因为美元是实际上的国际货币,美国是唯一可以以自己的货币无限制地借钱(借美元贷款)的国家,所以就出现如您所说的情况,广大穷国借钱给最富裕的国家,这会减缓经济发展。中国当然也不愿意因为巨额美元储备而遭受损害。 以您在美国政界的丰富经验,您认为美国内在的政治力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矫正美国的错误吗?毕竟美国现在的许多政策倾向是与其他国家的期望相左的,前些天保罗.沃尔夫维茨被提名为新任世行行长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倾向,无论您如何称呼它,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好,新保守主义也好,都是非常强势的。如果有个矫正机制的话,您认为会怎样呢? 斯蒂格利茨:不幸的是,并不存在这样的矫正机制。美国的大选是很复杂的过程,其间有大量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而您所讲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不过,即使不存在这样的矫正机制,未来四年如果民主党人当政,美国的政策也会有大的转变。一个原因就是民主党人已经吓坏了,布什错误的政策和立场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市场是一个中间力量,但问题在于,如今弱势美元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不爆发金融危机就没问题。而美国央行总是时刻在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消费稳定的,我觉得不大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弱势美元的局面可能会继续,也许还会更加弱,而美国经济也会更加弱,维持低速增长。 方星海:是因为市场力量还不足以制约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吗? 斯蒂格利茨:的确。因为他们认为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数据没有显示出来。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当然不会是0,我想也许会是20%。我问过纽约的一个大交易商,他认为有50%。当然,他们更加敏感,但是我认为他们的意见特别值得参考。因为正是他们会恐慌,会利用市场机会去套利,赚大钱。但我觉得你所讲的政治因素作用不大,即使爆发金融危机,市场也不见得会变得更理性,而可能会变得更不理性,他们会推卸责任,指责汇率不公平,或是找别的替罪羊。单纯依赖市场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有矫正的企图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樊纲:我觉得美元贬值不会对美国国内经济有很大影响,倒是会引发别的国家的经济问题,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所有相应的压力都会转嫁出去。 斯蒂格利茨:美元很疲软,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不信任美元。现在美元市场是储值的,这个资产以及在未来交换的物品能够保持价值。但是人们现在越来越担心,美国财政赤字很严重,债务越来越多,此外还有贸易赤字问题。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更糟,政府债务在未来20年会有成万亿债务的增长,可能会使借方不肯再借钱给美国。 美国自身认为债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而且开始失去对美元的信心,每个人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持有美元的,美元就开始下跌,开始疲软了。那么,底线在哪儿?谁也不知道。现在市场上起作用的不单是经济因素,而且还有政治力量,会涉及到政府体制问题,所以很难按一般的经济规律来解释。现在汇率不稳定,美元不坚挺,但大跌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用多元化来分散风险,把美元和欧元等其他的货币混合起来,在外汇储备中用多元化来规避风险,这是种合理的行为。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的可能 樊纲:美元越来越弱,而别的货币包括亚洲的货币都升值了(除了人民币)。于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顺差都上升了,若人民币升值,那么别的货币也会升值,我们可以看到,美元的贬值已经表现为其他货币的升值——否则,其他国家的

后华盛顿共识的共识

後華盛頓共識的共識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 Consensus - 2005-1-29取得 約瑟夫E.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蘇創譯崔之元校)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如果說當前關於促進世界上窮國的發展還有什麽共識的話,那就是:共識根本不存在,除了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沒有給出答案。華盛頓共識既不是成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儘管它的政策建議在特定國家的特定時期曾是有意義的。 當然,我所提到的華盛頓共識,是指國際金融機構和美國財政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早期所推薦的過度簡單化的政策建議,這些政策當時還沒像現在這樣受到南北各國的廣泛批評;我並不是指約翰·威廉姆森的較委婉精致的著作,儘管是他發明了?華盛頓共識?這個概念。1總之,無論其最初的內容和目標何在,世界上大多人的心目中的?華盛頓共識?是指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宏觀穩定(主要是價格穩定)爲主要內容的發展戰略;以及基於對自由市場的堅定信念並且旨在削弱,甚至最小化,政府角色的一系列政策。2而這種戰略與東亞所信奉的戰略形1Williamson, J. [1990] “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 Chapter 2 in Latin American Adjustment: How Much Has Happened?, John Williamson (ed.), 1990,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Williamson, J. [1999] “What Should the Bank Think About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Background Paper to the World Bank’s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 July 1999. 2本文與約翰·威廉姆森在此次會議提交的論文對?華盛頓共識?這個辭彙的理解大相徑庭。他的論文是 ?華盛頓共識簡史?,文中威廉姆森聲稱?當嚴肅的經濟學家攻擊華盛頓共識時,世界都會普遍解釋說這位元經濟學家應該有其理論依據,以反對教條式的宏觀政策、對市場的利用、以及貿易自由化。。。?無論如何,這是我反對華盛頓共識的情形,因爲我知道這個辭彙含義所在,這從本文可以看出。對威廉姆森提出的這個觀點,我的看法是華盛頓共識過於狹隘的著眼於價格穩定,而對政府對市場和貿易的干預的關

华盛顿共识 - 论文

华盛顿共识- 论文 关键字:经济改革欧洲国家国际北京美国共识华盛顿拉美 华盛顿共识(ashingtn nsensus),1989年所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当华盛顿共识逐渐蠨现出失败,宏观经济理论界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北京共识。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hn illias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顠共识。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国际机构的总部和美国财政部都在华盛顿,加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所谓“北京共识”,相对应的是“华盛顿共识”。那么,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呢?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通货膨胀暴涨、债务危机爆发的经济困难。1989年,曾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执笔写了《华盛顿共识》,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等,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在威廉姆森看来,由于这些思想秉承了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脉相承。后来人们将这些观点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随着全球化的畅行,“华盛顿共识”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华盛顿共识”虽然成为全球主流的发展理念,但仍不免遭遇其他思想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洲价值观”,二是“后华盛顿共识”。“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但是,近二十年来,欧洲福利社会型的资本主义在与美英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欧洲国家在政策导向上整体向“华盛顿共识”靠拢,因此“欧洲价值观”对“华盛顿共识”的挑战是软弱乏力的。近年来,更加有力地对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然而,无论是“欧洲价值观”还是“后华盛顿共识”,他们对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还都远远不够。比较起来,因为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作后盾,“北京共识”才最有可能对“华盛顿共识”形成新的强有力的挑战。“北京共识”从何而来呢?曾任《时代》周刊外国报导编辑,目前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拉莫先生不久前发表了《北京共识》的论文,“北京共识”一词由此不胫而走。在拉

华盛顿中心区的形成和发展

华盛顿中心区的形成和发展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ashington center 作者:梁雪 Liang Xue 摘要: 华盛顿中心区建设是规划史上的经典实例,其形成应归功于朗方的原始性规划和它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城市历史和现场调查,介绍了华盛顿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特别是纪念性轴线的成长过程,同时揭示了目前城城市格局的空间特点。 Abstract: The Washington center is a typical case in the cities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 reasons for these are due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original plan by Lenfant and its lasting effect on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 Paper will introduce three processes of the constructing history about Washington D.C, especially in the growing process of the memorial axis ( The M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this area will be explored. 关键词:华盛顿中心区朗方的规划纪念性轴线 Key words: Washington center, the plan by P.C.Lenfant ,memorial axis 作者:梁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图1: 在“外国城市建设史”和各种新近出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书籍中,都会提及美国的华盛ā顿规划和建设,在美国城市中,首都华盛顿是少数几个经过规划的城市之一,采用了放射形干道加方格网的道路系统,改变了18、19世纪大多数美国城市方格网形道路系统的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1791年所做的规划和主要的规划思想在以后的200年时间内得到贯彻和完善,使华盛顿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到达华盛顿市区的当天,我就随着旅游团参观了位于华盛顿东西向主轴线南侧的美国航空与航天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随后,又参观了位于白宫轴线上的杰斐逊纪念堂。从航天博物馆门前向东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于“林阴道”树冠上的国会山庄的白色圆顶,体会这一建筑在华盛顿中心区,特别是东西轴线上的标志性作用。在杰斐逊纪念堂的西侧则可以看到北侧华盛顿纪念塔和近处杰斐逊纪念堂的轴线对位关系。真是难以相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我就亲眼目睹了朗方在1800年所作的华盛顿规划的两条核心性轴线。 提起华盛顿的中心区规划,不能不提到那位法籍工程师朗方(Le Enfant)和他的原始性规划。 1791年,当时的朗方仅37岁。他的父亲曾在法国凡尔赛宫任过宫廷艺术师,这使朗方在儿时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肄业于巴黎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后于1777年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来到北美,支援那里的独立战争。他以其在工程中的建树得到了华盛顿元帅的赞赏,并成为元帅的朋友。1791年年初,当华盛顿总统请他为新首都进行规划时,他便以充沛的精力、惊人的速度投入了勘察设计,并于同年8月完成了最初的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