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

重要指标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6 +0.5*(月龄-6)=3+0.5*月龄

2—12岁:体重=7/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10cm。

2~12岁:75+5*年龄

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6厘米;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6~8w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牙齿:4—10 个月开始出牙,2.5 岁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6岁换牙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收缩压=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添加辅食的原则:由一到多,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浓。

小儿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儿童。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六种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幼幼急诊》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辨虚实。

按诊:“囟陷”:囟门凹陷,见于泻甚失水。

“囟填”:囟门高凸,见于呕吐壮热,为肝风内动。

“解颅”: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

“鸡胸”:胸骨高突。“龟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虚里”:心尖搏动处。

新生儿病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

生理性胎黄是指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足月儿于出生后10~14天自行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出生后3~4周消退,食欲良好,睡眠正常,一般无其他症状;病理性胎黄出现或早或迟,有再生后24小时内出现,也有生后2~3周方见,消退时间延长,或者消退后又出现,或黄疸程度较重,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或者睡眠不宁、纳呆等表现。

病位:肝胆脾胃治疗原则:利湿退黄

肺系病证

感冒:以婴幼儿最高;病因病机: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

治疗原则:疏风解表。特点:热证多、易夹痰、夹食、夹惊。

论治:

(1)主证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2)兼证

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疏风解表加化痰药物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疏风解表上加保和丸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疏风解表上镇惊安神之品

咳嗽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治疗原则:宣降肺气

论治: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降肺气—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降肺气—桑菊饮加减

3)湿热咳嗽—清热化湿,宣降肺气—上焦宣痹汤加减

内伤:痰热咳嗽—清热泻肺,宣降肺气—清金化痰丸加减

痰湿咳嗽—燥湿化痰,宣降肺气—麻杏二陈汤加减

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肺炎喘嗽常见肺系疾病,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症。全年皆有,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多见。诊断:热,咳,痰,喘,煽为典型症状。

论治:

1.常证

1)风热闭肺:疏风清热,宣肺开闭—麻杏甘汤合银翘散

2)热邪闭肺:清热解毒,宣肺开闭—麻杏石甘汤合白虎汤

3)热痰闭肺:清热涤痰,宣肺开闭-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肺胃阴虚:清热宣肺,养阴益胃-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

心阳虚衰: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哮喘: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呼吸困难,严重者不能平卧,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多见,四季皆有,春秋两季多见

首先命名:《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病因:内因: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伏痰;

外因:感受外邪;接触发物;情志失调;劳倦过度诱发。

病机:痰气交阻,阻遏气道,反复发作。

诊断:先兆症状:咳嗽、鼻痒、喷嚏等。

发作时: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吸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

诱发因素:气候突变,接触过敏源。

听诊:两肺哮鸣音,干、湿罗音。

治疗原则:

发作期:邪实为主,攻邪以治其标,并分辨寒热,随证论治。

缓解期:正虚为主,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脏腑功能。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降气平喘-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3)正虚痰阻:化痰降气,纳气平喘-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缓解期

1)肺气虚—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肾气虚—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气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脾系病证

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初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的婴幼儿发病。

病因: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治疗原则:清火

口疮: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溃疡面积较大,上复糜腐,称为“口糜”。

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好发婴幼儿。

口疮之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因病机: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生理性腹泻

病机:脾虚湿困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论治:

1.常证

1)伤食泻:运脾止泻,消食化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清热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泻:补脾温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2.变证

1)气阴两伤: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厌食: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鉴别诊断:厌食与疳证

相同:小儿常见脾胃病。

病因:喂养不当,疾病影响,先天不足。

症状: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

不同:疳证:病变在脾胃,常涉及他脏。兼有精神不振或烦躁易怒。

厌食:病变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

联系:厌食久病成疳。

治疗原则:运脾开胃

积滞: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表现为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甚至吐泻酸臭乳食为主要特征。

食积与疳证的病机:“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变现为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征。

疳的含义:(1)病机:“疳者甘也”——小儿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成疳。(2)症状:“疳者干也”——气液干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

轻重:疳气:疳证之初期,症状较轻。治疗:以和为主。

疳积:本虚标实,症状较重。治疗:以消为主。

干疳:疳证后期,症状较重。治疗:以补为要。

兼证:“有积不治,传之余脏”眼疳、口疳、疳骨、疳肿胀

心肝病证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以致造成学习困难为特征,好发学龄期儿童。

惊风临床特征:抽搐、昏迷。好发年龄:1—5岁。

分类:急惊风、慢惊风。

病位:急惊风:心肝;慢惊风:肝脾肾。

八候:抽、搦、颤、掣、反、引、窜、视。

急惊风:痰,热,惊,风四证俱备,临床以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主。多由外感时邪疫毒,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四证:热、痰、风、惊。

治疗原则:清热、豁痰、熄风、镇惊。

论治: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加减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熄风开窍-清瘟败毒加减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

4)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5)暴受惊恐: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加减

慢惊风:来势缓慢,抽痉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治疗原则:补虚治本。

论治:

1)土虚木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加减

3)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

4)肾精亏损:固本培元,益阴潜阳—地黄饮子

肾系病证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病位:肺脾肾,以肺脾为主

治疗原则:急性期驱邪,恢复期扶正

分证论治:

常证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苓散加减

2)湿热内侵——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变证

1)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合羚角藤汤加减

2)水凌心肺——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3)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主要特征病位:肺脾肾

治疗原则:扶正培本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病位:肝脾肾治疗原则:补

传染病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以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按序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等为特征. 治疗原则:麻而不透,麻喜清凉

论治

1 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

3)肺胃阴伤(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2 逆证

1)麻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汤加减

2)麻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甘桔汤加减

3)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清营汤

幼儿急疹:是因感受幼儿急疹时邪(人疱疹病毒6型),急起发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小丘疹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治疗原则:解表清热

论治

1)邪郁肺胃——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2)毒透肌肤——清热解毒凉血——清热凉血汤

风疹:是感受风疹时邪(风疹病毒),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论治

1)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加减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加减

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论治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加减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加减

3)肺胃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加减

水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水痘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则是前后胸、腹背部,此外,头面部、头皮上、脚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现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一般为1到2周

手足口病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

分证论治

1)邪作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合六一散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加减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病位:少阳胆经

分证论治

1 常证1)湿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加减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

2 变证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

其它疾病

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

病位:心肝脾治疗原则:实证清热凉血,虚证益气摄血,滋阴降火。

过敏性紫癜主要见于下肢臀部,呈对称分布,为略高于皮肤的红色或紫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反复发生;可同时看到便血、尿血、腹痛、关节肿痛等;起病前多有某些过敏物品接触史,辅助检查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正常,血沉加速,毛细血管脆性阳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遍布全身,以四肢面部多见,瘀斑瘀点为红色或者青紫色,压制不褪色,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及尿血,严重时可颅内出现血见抽出昏迷;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阳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烦躁、夜啼、多汗、肌肉松弛、方颅、囟门迟闭、鸡胸、肋外翻、下肢弯曲等,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病位:脾肾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奶癣:又称婴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以皮肤红斑、粟粒状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液、结痂并伴有剧烈瘙痒为特征。

病名

麻疹

风疹

幼儿急诊

猩红热

初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泪

水汪汪、麻疹粘膜斑

轻度发热、咳嗽、流涕,耳后、颈后、枕部淋巴肿大触痛

突然高热,一般状况良好

发热较高,咽喉肿痛伴糜烂

发热与出

疹的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出疹时体温升高

发热1~2天出疹

发热3~4天,热退出疹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

发热

出诊顺序

耳后,颈—前额—面部

—躯干—四肢,约三日

出齐,3~4退疹

面部—躯干—四肢,一日

出齐,2~3退疹

颈—躯干—全身腰臀较多,

一日出齐1~2天退疹

颈—躯干—四肢,当天出齐,3~

5天退疹

出诊特点

及演变

红色班丘疹充血性,疹间皮肤正常,手脚心有疹子,疹后有色素沉着及麦状脱屑淡红色充血性小斑丘疹,脱屑细小或无

红色或暗红色斑丘疹或斑疹

皮肤普遍充血,上有鲜红色斑点,疹间无健康皮肤,疹退后大

片脱皮

皮疹分布

全身性

全身性,较麻疹为稀少,分布较均匀,面及四肢往

往融合

多为分散性,亦可融合

特殊体征

麻疹粘膜斑

可见口周围苍白圈,杨梅舌,线

状疹

实验室检查

出诊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无明显差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在最初1~4天减少,以后增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在小儿疾病中应用的理解?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和功能较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委外机能不固,最易为六淫所侵,特别是风热之邪,由表而入,侵袭肺卫,出现一系列病变。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腑轻灵,对药物反应敏捷,患病之后用药宜轻,药味宜少,配伍恰当,迅速康复,不宜用苦寒辛热之品耗散真气真阴。

银翘散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本方又称“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符合中医外感风热证辨证要点,即发热、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加减都可用,小儿主要用于感冒、水痘、痄腮,此外还可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过敏性紫癜、麻疹、乳蛾、惊风、手足口病、风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疾病。桑菊饮首见于《温病条辨》是用于治疗风湿初起、风热客表之证的方剂,有辛凉轻剂之称。根据这一特点,临床应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麻疹、乳蛾、泄泻、紫癜、小儿水肿等疾病属风湿初起、风热客表之证。

麻杏石甘汤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

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漳县人民医院汪永峰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中医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模拟试题(二) 31.小儿出齐20颗乳牙的时间是 A.8~10个月 B.I1~12个月 C.13~15个月 D.16~19个月 E.20~30个月 答案:E 解析:小儿一般1岁时出8个牙,1岁以后长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岁半出尖牙,两岁出第二乳磨牙,于20-30个月时出齐20颗乳牙。 32.最早把“疳”列为脾胃病的儿科医家是 A.万全 B.薛铠 C.刘昉 D.董汲 E.钱乙 答案:E 解析: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把“疳”列为脾胃病,并在病因、病机、分类和治疗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33.“纯阳”学说是指小儿 A.发育迅速 B.脏腑娇嫩 C.有阳无阴 D.阳亢阴亏 E.形气未充 答案:A 解析: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并非说正常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34.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 A.心常有余 B.肝常有余 C.稚阴稚阳 D.脏腑已成 E.脏气清灵 答案:E 解析: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轻灵,反应敏捷,且儿科疾病一般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伤害,所以小儿患病后经过恰当治疗,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 35.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是 A.10~20ml

B.21~30ml C.31~40ml D.41~5Oml E.60~lOOml 答案:E 解析: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大约是60~lOO毫升;1-6岁约150-200毫升;7-12岁约为200-300毫升。 36.《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 A.牌、胃 B.肝、胆 C.心、小肠 D.肺、大肠 E.肾、膀胱 答案:A 解析:《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 37.小儿正常舌象是 A.淡白 B.绛红 C.紫暗 D.暗红 E.淡红 答案:E 解析:小儿正常舌象与成人一样,都是淡红舌。 38,4周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A.90cm B.95cm C.100cm D.105cm E.llOcm 答案:B 解析:小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以后身长计算公式为:身长=周岁数×5+75。 39.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 A.脉搏增快,血压增高 B.脉搏增快,血压减低 C.脉搏减慢,血压增高 D.脉搏减慢,血压减低 E.脉搏,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答案:C

word完整版广中医二院级中医学许尤佳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2011年期末考试——中医儿科学复习资料 二院级中医学许尤佳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08 总论 1、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 1 )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 (2)诊病 6 种脉 (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 (4)重视望诊“面上证” 、“目内证” (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6)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 (7)把“疳”列为脾胃病 (8)善于化裁古方 2、明?万全一一〈〈片玉心书》、〈〈幼科发挥》 ( 1 )胎养、蓐养、鞠养; (2)三不足两有余; (3)善于小儿推拿; (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 (5)小儿发病三因论; (6)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 3、唐?〈〈颅囟经》:第一部儿科著作,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5、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 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 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 天—满 1 周岁; (4)幼儿期——1—3 周岁; (5)幼童期——3—7 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女:11、12-17、18周岁;男:13、14—18、19 周岁。 6、体重 (1 )初生: 3 公斤 (2)1—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3)7—12个月:体重(kg)=7+0.5* (月龄-6) (4)1岁以上:体重(kg)= 8+2*年龄 7、小儿生理特点 ( 1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3)三不足,两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8、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 ( 1 )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脏气清灵,易趋恢复。 (2)试述“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虚实是指小儿机体正气的强弱与导致疾病的邪气盛衰状况,小儿病初常见邪气呈盛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题库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一、A1 1、面呈红色,多为 A、热证 B、寒证 C、瘀证 D、实证 E、虚证 2、诊断小儿疾病,特别重要的诊查方法是 A、按诊 B、脉诊 C、问诊 D、闻诊 E、望诊 3、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 A、积滞 B、厌食 C、疳积 D、泄泻 E、五迟 4、肺气闭郁的鼻诊特点是 A、鼻塞流涕 B、鼻孔出血 C、鼻孔干燥 D、鼻涕浊臭 E、鼻翼煽动 5、小儿血证可闻及的口气为 A、臭秽 B、腥臭 C、臭腐 D、酸腐 E、酸腐而臭 6、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 A、浮而稍数 B、弦而稍数 C、浮而稍缓 D、软而稍数 E、浮而稍弦 7、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在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8、从出生后至满1周岁,称为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9、胎儿期体重增长快的阶段是 A、妊娠早期4周 B、妊娠早期12周 C、妊娠中期10周 D、妊娠中期l5周 E、妊娠晚期13周 10、胎儿期易发生先天畸形的是 A、妊娠早期4周 B、妊娠早期12周 C、妊娠中期10周 D、妊娠中期15周 E、妊娠晚期13周 11、学龄前期起于 A、1周岁 B、3周岁后 C、2周岁 D、4周岁后 E、满5周岁 12、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C、阴亏阳亢 D、发育迅速 E、肝常有余 13、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于化 A、湿 B、寒 C、燥 D、火

14、小儿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的原因主要是 A、肝常有余 B、心常有余 C、肺常不足 D、脾常不足 E、肾常虚 15、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16、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心神怯弱 E、稚阴未长 17、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 A、咳喘 B、水肿 C、紫癜 D、厌食 E、吐泻 18、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 A、肺系病证 B、心系病证 C、肝系病证 D、脾系病证 E、肾系病证 19、新生儿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C、1/2 D、2/3 E、等量 20、乳婴儿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试题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 A1型题 1.相传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幼幼新书》 B.《幼科发挥》 C.《幼幼集成》 D.《颅囟经》 E.《小儿药证直诀》 答案:1.D 2.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古代医家是 A.孙思邈 B.钱乙 C.董汲 D.陈文中 E.曾世荣 答案:2.B 3.不属于万全“育婴四法”:蓐养,鞠养,胎养,预养。内容的一项是 A.蓐养 B.鞠养 C.胎养 D.保养 E.预养 答案:3.D 4.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 A.24天 B.28天 婴儿期28天~1周岁 幼儿期1~3周岁 C.30天 D.42天 E.60天 答案:4.B 5.6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体重应为<6个月体重=+3+0.7*月龄 A.15kg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 B.16kg 1岁以上体重=8+2*年龄 C.17kg D.18kg E.20kg 答案:5.E 6.按公式计算,10岁小儿的身高应为:出身时约50cm 身高=70+7*年龄(2~12岁) A.120cm B.130cm C.140cm D.150cm

E.160cm 答案:6.C 7.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生后 A.6~8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2~18个月,后囟一般在出生时就关闭了,为闭合者应在出生后2~4月内闭合 E.18~24个月 答案:7.D 8.小儿开始出乳牙的年龄是生后 A.2~3个月 B.3~6个月 C.4~10个月,出牙顺序先下后上,于2~2.5岁出齐,恒牙,自7~8岁开始。 乳牙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D.7~11个月 E.9~12个月 答案:8.C 9.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脏腑是 A.心、肝、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答案:9.C 10.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虚阳 B.有阳无阴 C.阳亢阴亏 D.阳常有余 E.生长发育迅速 答案:10.E 11.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原因是 A.肺常不足 B.肺脾气虚 C.肺肾阴虚 D.金实不鸣 E.木火刑金 答案:11.A 12.小儿易见呕吐、积滞、厌食等病的原因是 A.脾胃不和 B.食滞伤中 C.脾常不足 D.乳食不节 E.脾胃虚弱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儿科教研室本年在学院及科教各级领导带领及指导下,根据部门年初的工作计划,围绕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课程建设与规划的纲要,认真的完成本学年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扬长避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整理完善了教研室的迎评材料 中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理论教学方面 本年度,我们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严谨且合理的制定了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及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材料,并随时督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互相听课与评课,随时抽查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等八大件上课材料,常组织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期末严格根据考试大纲命题,顺利完成期末试卷的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并且在学期中下后段,积极申报无纸化考试试题库的建设,组织教研室各位年轻及有资历的老师共同完成试题库初期题库试题的完成。教学授课继续实行了理论授课主讲制,任务均由正、副教授担任,正、副教授授课率达100%。在教学过程中,本教研室教师面临着教学、临床、科研三方面的工作,合理分配时间,积极认真备课,并经常在教研室集体备课,保证上课质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并且将理论课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临床打下较好的基础。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阶段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教研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选派富有临床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专职临床见习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做好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中医儿科学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葛根、白芷、法夏、紫苏、白前、法夏、黄芩、石膏 (二)风热感冒 银翘散 (三)暑邪感冒 新加香薷饮 黄连、黄芩、石膏、滑石、荷梗、荷叶、藿香、佩兰、藿香、竹茹、法夏 (四)时行感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五)挟痰(风寒)三拗汤加苏子(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六)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 (七)挟惊解表药加用镇惊丸 二、乳蛾 1.风热博结 银翘马勃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 2.热毒炽盛 牛蒡甘桔汤加减 牛蒡、甘草、桔梗、射干、山豆根、黄连、黄芩、黑栀、玄参、连翘3、肺胃阴虚 养阴清肺汤加减。大生地、麦门冬、玄参、 生甘草、贝母、牡丹皮、 薄荷、炒白芍。 三、咳嗽 ①风寒咳嗽 杏苏散 苏叶、杏仁、桔梗、枳 壳前胡半夏茯苓 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②风热咳嗽 桑菊饮《温病条辨》加 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③痰热咳嗽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加减。 瓜蒌浙贝桑白皮 黄芩栀子桔梗橘 红茯苓麦冬 ④痰湿咳嗽 三拗汤《和剂局方》合 二陈汤《和剂局方》加 减。 炙麻黄、杏仁、白前、 陈皮、半夏、茯苓、甘 草 ⑤气虚咳嗽 六君子汤《医方考》加 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 皮、半夏、百部、炙紫 菀、甘草 ⑥阴虚咳嗽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 辨》加减。 南沙参、麦冬、玉竹、 天花粉、桑叶、生扁豆、 生甘草 四、肺炎喘嗽 1、风寒郁肺辛温宣 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郁肺辛凉宣 肺,化痰止咳麻杏石 甘汤 3、毒热闭肺清热解 毒,泻肺开闭黄连解 毒汤合三拗汤4、痰热 闭肺清热涤痰,开肺 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 枣泻肺汤 5、阴虚肺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白扁豆、 桑叶、玉竹、天花粉、 甘草 6、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麦 门冬、五味子、甘草 7、心阳虚衰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附子、龙骨、牡 蛎、白芍、炙甘草 8、邪陷厥阴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 心丸加减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 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 同芍药,肝热生风急煎 尝 五、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山楂核、白芥子、莱菔 子 2.热性哮喘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加减 3.外寒内热 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甘草、杏 仁、生石膏、生姜、大 枣 4.肺实肾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加减 麻黄、射干、细辛、半 夏、五味子、大枣、紫 菀、款冬花、生姜 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 风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炙 甘草、五味子、麦冬、 生姜、大枣 2.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加减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 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 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 趋。0 3.肺肾阴虚 麦味地黄丸加减 麦冬,生地,茯苓,五 味子,郁金,白芍,乌 药,丹皮,泽泻,萸肉, 山药归身

《中医儿科学》复习题

《中医儿科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惊风: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 2.稚阴稚阳: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3.胎黄:是指婴儿于出生后,皮肤面目.尿液皆出现黄色为主证的一种证候,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4.发颐:多发于其它病后颐颌部位肿胀疼痛的化脓感染疾病。 5.肺炎喘嗽:是因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的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重则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的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 6.紫斑:是小儿常见出血病之一,以血液流溢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斑、瘀点为主症,多伴鼻衄、齿衄,甚则尿血、便血。 7.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 8.厌食: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9.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10.夜啼:小儿若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11.遗尿: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12.五迟: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 简答 1.乳食内积的症状、治法、方药 答:乳食少思或不思,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烦躁哭闹,低热,肚腹热甚,大便秽臭,舌淡,苔白腻。治法:消食化积。方药:消乳

丸或保和丸加减。 2.肺炎喘嗽与哮喘如何鉴别诊断? 答:肺炎喘嗽是咳喘俱重,并伴有发热.气促.鼻煽等证,常继发于感冒或其它疾病之后,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无反复发作病史;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有反复发作史.家族史.遗传史及湿疹史,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3.简述“疳”的含义? 答:“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4.泄泻与痢疾如何区别? 答:泄泻与痢疾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变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二证不同。此外泄泻与痢疾同有腹痛症状但泄泻腹痛与肠鸣腹胀同时存在,其痛便后即减,而痢疾腹痛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5.何为小儿的生理特点? 答: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越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6.简答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 答: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要点为:①首辨虚实:凡病程短暂,见胸闷胸痛,气短多痰,或伴咳嗽,苔黄,属实证;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②次辨轻重:凡神志清楚,神志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问答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青春期 重要指标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6 +0.5*(月龄-6)=3+0.5*月龄 2—12岁:体重=7/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10cm。 2~12岁:75+5*年龄 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6厘米;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6~8w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牙齿:4—10 个月开始出牙,2.5 岁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6岁换牙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收缩压=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 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中医儿科学题库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岁 B .17岁

C .14岁 D .18岁 E .9岁 7.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周 B .8周 C .12周 D .16周 E .6周 8.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天 B .1周岁至6周岁 C .出生28天后至l 周岁 D .3周岁至7周岁 E .7周岁至10周岁 9.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 B.28 C .44 D.34 E.20 10.“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著作为明代名医万全所著的儿科专著。( ) A .《幼科发挥》B.《育婴秘诀》 C .《保婴撮要》 D .《片玉心书》E.《幼科铁镜》 2.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下列哪些辨证治疗观点。( ) A .阴常有余 B .阴常不足 C .阳非有余 D .阳常有余 E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A1型题 1.相传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幼幼新书》 B.《幼科发挥》 C.《幼幼集成》 D.《颅囟经》 E.《小儿药证直诀》 答案:1.D 2.将小儿体质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古代医家是 A.孙思邈 B.钱乙 C.董汲 D.陈文中 E.曾世荣 答案:2.B 3.不属于万全“育婴四法”内容的一项是 A.蓐养 B.鞠养 C.胎养 D.保养 E.预养 答案:3.D 4.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满 A.24天 B.28天 C.30天 D.42天 E.60天 答案:4.B 5.6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体重应为 A.15kg B.16kg C.17kg D.18kg E.20kg 答案:5.E 6.按公式计算,10岁小儿的身高应为

B.130cm C.140cm D.150cm E.160cm 答案:6.C 7.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生后 A.6~8个月 B.8~10个月 C.10~12个月 D.12~18个月 E.18~24个月 答案:7.D 8.小儿开始出乳牙的年龄是生后 A.2~3个月 B.3~6个月 C.4~10个月 D.7~11个月 E.9~12个月 答案:8.C 9.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脏腑是 A.心、肝、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答案:9.C 10.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虚阳 B.有阳无阴 C.阳亢阴亏 D.阳常有余 E.生长发育迅速 答案:10.E 11.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原因是 A.肺常不足 B.肺脾气虚 C.肺肾阴虚

(完整word版)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题库教学文案

(完整w o r d版)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题库

中医儿科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 清·陈复正《幼幼集成》提出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7) 青春期 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 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 一、体格生长 1、体重:清晨空腹排便尿仅穿单衣 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7+0.5*(月龄-6)=4+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2、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12岁:身高=70+7*年龄 3、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应在生后2~4月内闭合。(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初生:33-34厘米,出生前三个月和后六个月各长6cm,一周岁约46cm,两周岁48cm,五周岁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解颅。 5、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6、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智能发育 1、感知发育 2、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10个月可扶走,12月能独走 第四节: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 变蒸学说:我国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变着,变其情志,发起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32日一变,320日十变吴晓蒸,64大蒸、64复大蒸、128再复大蒸。一年七个。 一、(一)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三不足:肺脾肾,心肝有余)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阴:物质基础,即精、血、津液等物质;阳:脏腑的生理功能。是指小儿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肺、脾、肾三脏较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此外,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26、患儿,5个月。前囟、后囟均未闭合。其囟门闭合情况评价为()A.均正常B.均不正常C.前囟正常,后囟不正常D.前囟不正常,后囟正常E.需要联系头围情况确定患儿,5个月。前囟、后囟均未闭合。其囟门闭合情况评价为() A:均正常 B:均不正常 C:前囟正常,后囟不正常 D:前囟不正常,后囟正常 E:需要联系头围情况确定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前囟应在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后囟部分儿童在初生时已闭合,其余也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27、患儿,半岁。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其病因是() A:感受外邪 B:伤乳因素 C:惊恐因素 D:环境污染 E:胎产因素 答案:C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二-病因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成人有同有异,具有儿科自身的特点。小儿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疠之邪,内多伤于乳食,先天因素致病是特有的病因,情志失调致病相对略少,意外性伤害和医源性伤害需要引起重视。

28、患儿,4岁。平素喜食生冷瓜果。容易损伤() A:肝阴 B:脾阳 C:肺气 D:肾气 E:肾阴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二、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1. 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易于发生肺、脾、肾三系疾病及时行疾病方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与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显得和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人,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 29、患儿,2岁,发热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其诊断是() A:口疮 B:鹅口疮 C:麻疹 D:痄腮 E:发颐 答案:C 解析:第四单元-四诊概要,细目二-望诊,三、审苗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四)察口-主要观察口唇、口腔、齿龈、咽喉的颜色、润燥及外形变化。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