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诉低渗性缺水补液方法

3、试诉低渗性缺水补液方法

试诉低渗性缺水补液方法。

1)按临床缺钠程度估计需补给的液体量,即按轻中重度缺钠计算出总缺钠量。

2)补钠公式:需补充的钠盐量(mmo1)=[血钠的正常值一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0 .5)。

3)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量,当天只补给一半。

外科学指导:低渗性脱水分析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血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Cl-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导致少尿。如血容量下降又会继续减少,上述代偿功能不再能够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这种因大量失钠而致的休克,又称低钠性休克。 低渗性脱水-诊断 根据体液丧失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一般诊断无困难。可借助下列检查明确诊断。a.尿Na+测定,常有明显减少;b.血清Na+测定在135mmol/L以下时,表明有低钠血症,并可判定缺钠程度;c.血浆渗透压降低;d.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血非蛋白氮及尿素均有增高,而尿比重在1.010以下。 低渗性脱水-治疗措施 积极治疗病因外,首先要补充血容量,针对缺钠多于缺水的特点,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以纠正体液的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1、轻度和中度缺钠根据临床缺钠程度估计需要补给的液体量。例如,体重60kg的病人,测定血清钠为135mmol/L,则估计每公斤体重丧失氯化钠0.5g,共缺钠盐30g.一般可先补给一半,即15g,再加上钠的日需要量4.5g,共19.5g,可通过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约2000ml 来完成。此外,还应给日需要液体量2000ml,并根据缺水程度,再适当增加一些补液量。其余一半的钠,可在第二日补给。 2、重度缺钠对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的灌流。晶体液补充用量也要多,可先给5%氯化钠溶液200~300ml,尽快纠正血钠过低,恢复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使水从水肿的细胞内外移。以后再根据病情继续给高渗盐水或等渗盐水。 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要补充的钠盐量: 需补充的钠盐量(mmo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例如体重50公斤的女性病人,测得血钠为118,则需补充的钠盐量=(142-118)×50×0.5=600mmol,按17mmol/Na+=1g钠盐计算,则600mmol钠约为35g氯化钠。当天应补给需补充钠盐量的一半(17.5g)和日需要量(4.5g)共计22g,可先输给3%氯化钠溶液约430ml,再补给等渗盐水约1000ml.然后可测定血清钠再作进一步治疗时的参考。 3、缺钠伴有酸中毒在补充血容量和钠盐后,由于机体的代偿调节功能,酸中毒常可得到纠正,一般不需一开始就用碱性药物治疗。如经血气分析测定,酸中毒仍未完全纠正时,可静脉滴注1.2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或平衡盐液200ml,以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补给。在尿量达到40ml/h后,应补充钾盐。 低渗性脱水-病因学 导致低渗性缺水的原因甚多,外科手术病员常见原因是细胞外液丢失后,只补充了水或盐补充不足,以致相对地体内缺钠甚于缺水。常见原因:a.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b.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c.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长期使用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再吸收钠。 低渗性脱水-发病机理 细胞外液钠浓度降低,呈低渗状态后,首先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以排出水,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以保钠。同时,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部分地补偿血容量,维持循环血量。如果失盐过多或继续失盐,水从尿中继续排出外,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由细胞外转移至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概述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等渗性脱水-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要详细询问体液丧失情况,每日的失液量有多少?持续多少时间?失液的性状等。测定细胞外液量和血清钠,以了解缺水和失钠情况。血清Na+和Cl-一般无明显降低,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有明显增高,表示血液浓缩。必要时可作血气分析测定,以判定有否酸碱平衡失调。 等渗性脱水-治疗措施 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 补等渗盐水量(L)=血细胞比容上升值×体重(kg)×0.25血细胞比容正常值 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一般为水2.0L和钠4.5g. 等渗盐水含Na+和Cl-各154mmol/L,而血清Na+和Cl-的含量分别为142mmol/L和103mmol/L.两者相比,等渗盐水的Cl-含量比血清的Cl-含量高50mmol/L,在重度缺水或休克状态下,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排氯功能,若从静脉大量输给等渗盐水,有导致血Cl-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因此,应用等渗盐水治疗缺水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缺水更加符合生理,可以避免输入过多的Cl-,并对酸中毒的纠正有一定帮助。此外,在纠正缺水后,钾的排泄有所增加,K+浓度也会因细胞外液量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应在尿量达40ml/h后补充氯化钾。 等渗性脱水-病因学 常见的病因有:a.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b.体液体内转移,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与细胞外液成分基本相似。 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病人不口渴,有尿少、厌食、恶心、乏力、舌干、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等表现。如短期内丧失过多,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以上时,也就是丧失细胞外液的25%时;病人出

低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浓度钠浓度小于130,血浆渗透压小于280,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原因: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 机制:A.经肾丢失:长期使用利尿药(呋塞米、利尿酸、噻嗪类)抑制髓袢支对钠的重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B.肾外丢失:经消化道失液;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经皮肤丢失。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血浆渗透压降低;有明显的失水体征。 防治: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适当的补液;适当的补液;原则上给予等渗液以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血浆渗透压大于310,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原因和机制:A.水摄入减少;B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经皮肤失水、经肾失水、经胃肠道丢失。 对机体影响:口渴、细胞外液含量减少、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血液浓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防治: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补给体内缺少的水分;补给适当的钠;适当补给K+。 等渗性脱水: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不进行处理,患者可通过不感性蒸发和呼吸等途径不断丢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补给过多的低渗性溶液可转变为低钠血症或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钠浓度小于130,血浆渗透压小于280,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最常发生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原因: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机制:水摄入过多、水排出减少。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稀释,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降低,早期尿量增加(肾功能障碍者例外),尿量下降。防治:防治原发病;轻症者停止限制水分摄入;重症患者严格进水给予高渗盐水。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由多种原因引起。 分类:A范围分: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B发病因: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C器官组织;皮下、脑、肺水肿。 发生机制:A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受制于有效流体静压、胶体渗透压和淋巴回流: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璧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B.体内外液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肾小球过滤下降;近曲小官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虑/肾血浆流量,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全固酮含量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水肿特点:1.水肿液性状,根据蛋白含量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2.水肿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隐性水肿,显性水肿);3.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常见心性水肿、肾性水肿和肝性水肿。 对机制影响:细胞发生严重营养障碍;器官组织功能活动受碍。 低钠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血钾浓度体内总钾含量,二者不一定呈平行关系,低钾血症常伴有缺钾。 原因机制:a.钾摄入不足;b.钾丢失过多(常见原因):1.经消化道失钾,见于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萎。机制是,消化液含钾量较血浆高,消化液大量丢失伴血容量减少;2.经肾失钾,见于长期大量使用髓袢或噻嗪类利尿药,各种肾疾病,盐皮质过多(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经皮肤失钾。C.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碱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 (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②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①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加,尿内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ADH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增多而增高;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因血容量减少,ADS 分泌增多而使尿钠含量减少。 (5)严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脱水热与脑细胞脱水。前者是由于皮肤及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汗液及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这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婴幼

补液方法经典总结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 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 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 高渗: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 一、补什么、补多少 1、补液总量: 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非禁食状态是30ml/kg。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 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 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 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 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或混合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或混合性缺水。由于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但等渗性缺水可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迅速减少。1.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③大量放胸、腹水等。2.临床表现有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患者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之症状。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时,则可有严重的休克表现。必然导致酸性代谢产物的大量产生和积聚,因此常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如果患者丧失的体液主要为胃液,因有H+的大量丧失,则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 3.诊断依据病史中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的大量丧失及表现。每日的失液量越大,失液持续时间越长,症状就越明显。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有血液浓缩现象,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血清Na+、Cl-等一般无明显降低,正常血清Na为(135~145)mmol/L。尿比重增高。做动脉血血气分析可判别是否有酸(碱)中毒存在。 4.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对等渗性缺水的具体治疗,是针对性地纠正其细胞外液的减少,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对已有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者,表

示细胞外液的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需从静脉快速滴注上述溶液约3000m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其血容量。另外,静脉快速输注上述液体时必须监测心脏功能,包括心率、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对血容量不足表现不明显者,可给患者上述用量的1/2~2/3,即1500~2000ml,以补充缺水、缺钠量。此外,还应补给日需要水量2000ml和氯化钠4.5g。目前常用平衡盐溶液(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或1.25%碳酸氢钠溶液和等渗盐水之比为1:2构成)来治疗较理想。单用等渗盐水大量输人后有导致血C?-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在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K+浓度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尿量达40ml/h后,始可补钾。(二)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例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或慢性肠梗阻,以致大量钠随消化液而排出;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如氯噻酮、依他尼酸(利尿酸)等时,未注意补给适量的钠盐,以致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2.临床表现低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随缺钠程度而不同。一般均无口渴感。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135mmol/L,患者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Na减少。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 (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 ②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①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

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 (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加,尿内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ADH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增多而增高;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因血容量减少,ADS分泌增多而使尿钠含量减少。 (5)严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脱水热与脑细胞脱水。前者是由于皮肤及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汗液及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这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婴幼儿较常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提问: 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 (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 1:1含钠液 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 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 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 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 最佳答案: zp1187 2010-11-19 18:55 9 #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 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 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 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zp1187 2010-11-19 18:59 10 #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 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 zp1187 2010-11-19 19:06 11 # 6. 扩容一定要及时足量。特别是伴有休克的小儿,扩容是液体治疗的关键,第一步不成功,那补液方案全盘皆输。2:1溶液是经典扩容液、10—20ml/kg是标准量、20ml/kg.h是速度、0.5—1小时扩容成功是生命关。扩容就像抢救农药中毒一样,力求快速阿托品化。那么达到扩容化的指标是什么呢?面部转红、呼吸平稳、心率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肤弹性上升干燥度减轻、哭声有力、出现小便、血压上升。这些就是指标。对于一次扩容不成功的,不要拘于20ml/kg的量,再次评估后再次扩容,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扩容成功 zp1187 2010-11-19 19:07 12 # 7. 补液计划要制定。做到定量、定性、定速。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制定计划的前半部,就是扩容和补充累积损失量。因为这前半部补充成功,后面的补钾才能进行。补液计划不是定下来就不变的,随时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修改。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 30—50ml/kg 中度 50--100ml/kg 重度 100-120ml/kg,可以先给2/3的量。液体性质:低渗脱水 2/3张---等张、等渗脱水 1/2----2/3张、高渗 1/3—1/5张。暂难明确性质的,先按等渗脱水处理。速度: 在8—12小时内给于,先快后慢,开始半小时20ml/kg.h,以后8--10 ml/kg.h。低渗脱水可稍快,高渗脱水要稍慢。 zp1187 2010-11-19 19:08 13 # 8. 及时补充钾和钙。见尿补钾谁也不能违反。不要忽视了补钙,特别是原来就有缺钙指征的小儿,在扩容纠酸后,低钙就会明显表现出来,所以要早期补充,并不一定要见尿补钙 zp1187 2010-11-19 19:09 14 # 9. 纠酸:脱水肯定伴有酸中毒。轻度脱水有轻度酸中毒,重度脱水就有重度酸中毒。纠酸的依据是血气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据的是血气分析中的BE值。计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数=(BE-3)×0.3×体重×1.7。然后配成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缺水的详解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血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 低渗性缺水的常见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慢性肠梗阻;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 低渗性缺水的诊断要点:①病史;②临床表现:疲乏,手足麻木,站立性晕倒,尿量少而不口渴。中度缺钠即可出现休克,重度时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③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液浓缩,尿Na+ 、Cl-含量明显减少,尿比重低于1.010。 低渗性缺水根据缺钠程度,按血钠水平分为三度: (l)轻度:血清钠在130-135mmol/L。有头晕,疲乏、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尿Na+减少,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 (2)中度:血清钠在120-130mmol/L。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站立性晕倒。尿少,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约0.5-0.75g。 (3)重度: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病人多已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肌肉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明显下降或休克(缺钠性休克)。此时,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约0. 75-1.25 g。 低渗性缺水的治疗原则:①治疗病因。②输给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低渗性缺水的补液方法: ①按临床缺钠程度估计需补给的液体量,即按轻中重度缺钠计算出总缺钠量。 ②补钠公式:需补充的钠盐量。(血钠的正常值-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x0.5)。 ③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量,当天只补给一半。

脱水补液原则

脱水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 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 mmol/L 5. 高渗性脱水是没有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出现的,对此的补液,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渗溶液,这样做反而会使细胞内水肿。正确的做法是仍给于等张的2:1溶液扩容,而后再渐渐下降张力,使其过程有个梯度。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得区别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得高钠血症,其特征就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与机制 (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得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得病人等; ②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与呼吸得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与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①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与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与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ADH得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得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得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得钠;②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得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

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与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就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 (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与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得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与血容量得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加,尿内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ADH得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增多而增高;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因血容量减少,ADS分泌增多而使尿钠含量减少。 (5)严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脱水热与脑细胞脱水。前者就是由于皮肤及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汗液及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这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得婴幼儿较常见。后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得症状,如嗜睡、肌肉抽搐、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症状,低渗性脱水治疗【专业知识】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症状,低渗性脱水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血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Cl-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导致少尿。如血容量下降又会继续减少,上述代偿功能不再能够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这种因大量失钠而致的休克,又称低钠性休克。 疾病病因 一、病因导致低渗性缺水的原因甚多,外科手术病员常见原因是细胞外液丢失后,只补充了水或盐补充不足,以致相对地体内缺钠甚于缺水。常见原因: a.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 b. 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 c. 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长期使用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再吸收钠。 细胞外液钠浓度降低,呈低渗状态后,首先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以排出水,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以保钠。同时,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部分地补偿血容量,维持循环血量。如果失盐过多或继续失盐,水从尿中继续排出外,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由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则血容量及组织间液均明显降低,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这种因大量失钠而致的休克,又称为低钠性休克。此时肾血流量及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或无尿。 症状体征 一、症状【临床表现】

小儿补液原则

1.要想学会补液,首先题目出来了就要弄懂是什么程度的脱水,如下图: 2.弄懂什么样的缺水后就要知道缺水的类型: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3.还要知道液体的配置方法: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

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 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4.补液的方法: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 /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 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 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 /(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补液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液? 1、脱水 2、休克 3、摄入不足、禁食、昏迷 4、各种原因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5、各种中毒 6、静脉给药 7、外科手术 什么是脱水? 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根据其伴有的血钠或渗透压的变化分高渗、低渗、等渗脱水。 脱水原因: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常见病因:腹泻、呕吐、高热大汗、禁食、失血等。 脱水程度与体液丢失 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 口唇、粘膜稍、略微唇干明显、唇干重、唇干裂 口渴有明显重 眼窝、前囟稍凹明显凹明显凹 皮肤弹性尚可、稍干干燥、差干燥、消失、灰白、花纹 尿量正常,稍减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 精神状态稍差嗜睡烦躁惊厥、抑制、昏迷 周围循环正常稍差肢冷、紫绀心音钝血压低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失水量ml/kg) 小儿 2-5(20-50) 6-10(60-100) 10-15(100-150) 成人 2-3(20-30) 4-6(40-60) 7-14(70-140)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失电解质多于失水。见于营养不良、病程长或大量静脉补糖。 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失电解质少于失水。见于高温作大汗、腹泻初伴持续高热,补过量钠盐。

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失电解质同于失水。见于急性胃肠炎、腹泻、呕吐等。 常用液体: 1、非电解质溶液:进入血液后,在酶和内分泌的作用下,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失去渗透压性质,供给水分。被认为是无张液体;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如:5%葡萄糖溶液(等渗),10%葡萄糖溶液(高渗)。 2、电解质溶液:混合溶液、口服补液盐。 补液方法: 口服补液疗法(ORT) 适应证: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 方法:轻度30-50ml/kg;中度 80-110ml/kg;8-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少量多次。注意事项: ORS含钾20mmol/L(0.15%);若低钾,需额外补钾; ORS中HCO3- 30mmol/L:若存在酸中毒,需额外纠酸; 病毒性肠炎时应稀释使用,以免电解质过量;因病毒性肠炎大便Na+低(50mmol/L),而ORS中Na+ 90mmol/L。 静脉补液: 适应证:中或重度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好转;或呕吐、腹胀严重 者; 补液原则: 三定:补液总量(补多少液)、补液种类(补什么液)、补液速度(何时补完); 三先: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 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第一天补液: 1、补液总量(补多少液)= 累积损失量 + 继续损失量 + 生理维持量 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总量(ml) 轻度脱水 50 10-30 60-80 90-120 中度脱水 50-100 10-30 60-80 120-150 重度脱水 100-120 10-30 60-80 150-180 学龄前儿童补液总量 = 总量×3/4;学龄期儿童液体总量 = 总量×2/3。 成人体重以50-60公斤计算;成人生理维持量每天以2000 - 2500ml 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