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心理学诞生以后的50年中,心理学家们建构了(),即"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A.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E.人本主义学派

2.古希腊时代没有心理学。答案:正确

3.斯多噶主义提出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是()。

C.绝对决定论E.根除情绪论

4.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自然观察。正确

5.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是(荣格)。

6.请简要。说明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除了直接观察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录像、录音等记录被试的言行表现。观察法用途广泛,使用简便,同时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下被别人观察,因而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长,观察到的又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因此需要反复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训练

7.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环境的作用)。

8.心理学与哲学一样,研究人的灵魂。答案:错误

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10.人本主义观点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学研究的

终极目的)。

1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12.人本主义(H u m a n i s m)答案:人本主义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

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3.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

1.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中包括(稳定性,支配性,世故性)。

2.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分类学)。

3.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可以测量哪些价值观取向(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艺术的)。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遵循的是享乐主义原则答案:错误

5.大五人格结构理论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答案:错误

6.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7.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的是(人格结构理论,早期的潜意识论,本能

论)。

8.G·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人格的整合性,人格的层次性,人格的适应性,人格的独特

性)。

9.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局限性有(主观唯能论,适用于非常态的人群)。

10.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包含(外倾,神经质)维度

11.陈仲庚的人格定义

答案:在奥尔伯特人格概念基础上,我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进一步发展了人格的定义,并且把它和自我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

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12.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3.陈仲庚的人格定义,把人格和自我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答案:正确

1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本我)。

15.奥尔波特人格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书信分析)。

16.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答案: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

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在他看来,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

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这些特质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17.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人有哪些特质(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第三章

1.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L·R o s s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答案: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

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1)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O s g o o 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评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力量: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2)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

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印象的认知。

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3)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

慈悲效应:也称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负性效应: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3.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答案:答案要点:

(1)社会认知与寂寞;(2)社会认知与焦虑;(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4.研究发现,美国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的

距离,这反映(文化规范)决定着人们的距离偏好。

5.社会心理学家J o n e s总结出的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是(自我抬高;显示,逢迎;谦虚,恳求;

恫吓)。

6.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答案: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

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1)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2)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

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

7.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这叫做负性效应。答案:正确

8.非语言的视觉线索有(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

9.个人知觉答案: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

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他的性格怎样等,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

10.谈谈如何提高自尊?答案:自尊(s e l f-e s t e e 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

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确定自尊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提高自尊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11.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

本)。

12.自我差异理论

答案:由H i g g i n s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S e l f-c o n c e p t)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 d e a l s e l f)、应该自我(O u g h t s e l f)和实际自我(A c t u a l s e l f),当这三个

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

13.试述B e m自我知觉理论。答案:B e m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即自

我知觉理论。在这个理论中,B e m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

B e m及其之后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动机和情绪进行归因时的方式有一定的规

律。

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B e m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觉的内省。

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心理学家指出,最少的报酬将引发对工作最大的内在兴趣,因为个体将工作成就归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

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自我知觉理论及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他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在性质上并无两样,人们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无法辨别出不同类型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生理激起的归因是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根源。

14.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答案:正确

15.累加模型是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答案:正确

16.自我障碍策略答案: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

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7.K e l l y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

18.印象形成: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

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19.(自我图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

一套自我信念。

20.简述K e l l y的三维归因理论。答案:K e l l y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c u b e t h e o r y),

也叫立方体理论。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a c t o r s)、刺激物(s t i m u l u s o b j e c t s)以及环境背景(c o n t e x t s),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c o n s e n s u s i n f o r m a t i o n)、一贯性信息(c o n s i s t e n c y i n f o r m a t i o n)和独特性信息

(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 i n f o r m a t i o n),另外K e l l y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d i s c o u n t p r i n c i p l e):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21.某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叫做原型答案:正确

22.人们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答案:错误

23.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答案:正确

24.简述海德的归因理论。答案: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海德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25.个人知觉答案: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

象,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他的性格怎样等,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

26.简述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答案:(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27.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称

为对他人的知觉。答案:错误

28.平均模型答案:由A n d e r s o n在1965年提出来。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

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29.抑郁型归因风格的人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正确

30.简述J o n e s和D a v i s对应推论理论。答案:J o n e s和D a v i s1965年提出对应推论理论,适用

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 i s p o s i t i o n a l t r a i t),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 o n e s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31.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

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答案:正确

32.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一个人通过行为

展现自己的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这属于(社会互动理论)理论。

33.自我障碍策略答案: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

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

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第四章

1.心理学家根据交换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把人们之间的冲突分为(零总和冲突,可变总

和冲突)。

2.社会规范早已为许多人际关系制定了协调的方式,在所有的交换中,它都能提供特殊的指导

原则。

答案:错误

3.影响从众的情境因素有(团体的规模,团体的凝聚力,团体的社会支持)。

4.著名的囚犯困境认为最终的均衡解是(都认罪)。

5.F r e n c h和R a v e n曾经提出的社会力量的来源中包括(奖赏的权力,压制的权力,参照的权力,

专家的权力,信息的权力)。

6.顺从答案: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7.增加顺从的技巧有哪些?答案:(1)脚在门槛内技巧(2)门前技巧(3)折扣技巧(4)滚雪

8.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9.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答题要点:

Z i m b a r d o认为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匿名性和责任分担。(6分)而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匿名性和自我意识。匿名性是引起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D i e n e r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从而导致去个体化行为的发生。(10分)(注:须结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10.社会影响答案: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S o c i a l p o w e r)在特定方向之上改变他人

态度或行为。

11.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答案:答案要点:(1)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概念。

(2)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和文化有关。如中国学生每天只与少数人交谈。

(3)文化也决定了人们对待孩子的方式。(4)人们的社会沟通也与文化有关

12.L a t a n e认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他人的数量,他

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13.社会规范早已为许多人际关系制定了协调的方式,在所有的交换中,它都能提供特殊的指导

原则。

答案:错误

14.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社会交

换和社会影响)

15.从众答案:M y e r 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

16.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有(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17.公平理论的假设有()。A.假设彼此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收益最

B.假设团体会发展出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地分配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

C.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18.酬赏答案: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

的援助等,F o a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问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服务。

19.当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烧汽车、砸商店,这属于(去个体化)心理学现象。

20.服从答案:服从(O b e d i e n c e):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

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21.社会懈怠答案: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

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第五章

1.内疚感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忏悔也能增加利他行为。答案:错误

2.利他行为答案: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3.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有(受到他人攻击,遭遇挫折,归因方式,极端温度)。

4.简述挫折的定义及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答案: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

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

5.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是否受他人喜欢,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性别的影响)。

6.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愤怒时的反应,指出人们常采用的方式有(A,B,C,D,E)。

A.口头或象征性攻击B.向第三方诉说或诅咒C.攻击无生命物体

D.平静活动E.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

7.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答案: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

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S t r a u 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 t r a u s等人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8.在Z i m b a r d o看来,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个体在群

体中具有匿名性)。

9.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正确

10.F r a n z o i认为媒体暴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与以下一些原因有关()。

A.看到他人的暴力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

B.儿童在观看暴力片的时候,会发展出一套侵犯性的剧本指导其行为

C.暴力片中的情境对侵犯行为有认知启动的作用

11.一些行为遗传学家用双生子研究的方法发现:酗酒主要由遗传决定。正确

12.下列属于反社会行为的是(D)。

A.二战时纳粹分子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

B.70年代中期,波尔布特政权控制下的柬埔寨,政府下令杀害了300多万高棉人

C.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政府开展的大清洗运动中成千上万人被"清洗"

D.当街聚众斗殴

13.心理学家B r e h m用归因理论解释逃避接受帮助的行为,认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而接受来自他人的帮助会威胁到自己的这种自由。错误

14.E k m a n等人发现了人类情绪表达具有(普遍性,内在性,一致性)。

15.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答案:心理学家La t a nē和D a r l e 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

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

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16.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答案: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

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S t r a u 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 t r a u s等人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17.遗传的影响在生活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错误

18.行为遗传学区分遗传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

收养研究)。

19.同情性关怀答案: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地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

苦难。

20.下列支持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有(行为遗传学的观点,概率渐成论,遗传构建环境的

观点)。

21.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即"去抑制" 正确

22.简述挫折的定义及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答案: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

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

23.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有(神经质,社会赞许倾向,羞涩,内向-外向,智力发展)。

24.子女面临的家庭共同性影响有(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的教育水平,儿童教养哲学)。

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华生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强调了关于遗传的本能因素

B.麦独孤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C.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

D.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6.社会生物学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

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错误

27.社会进化论认为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公

平规)。

28.遗传的影响在生活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错误

29.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愤怒时的反应,指出人们常采用的方式有(A,B,C,D,E)。

A.口头或象征性攻击B.向第三方诉说或诅咒C.攻击无生命物体

D.平静活动E.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

30.社会生物学答案:由美国生物和心理学家Wi l s o 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生物因素在行为发展

中重要作用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动物与人类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31.社会生物学认为利他行为是由于(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

值)。

32.A n d e r s o n认为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温度呈现线性关系,在38到41摄氏

度以内,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暴力倾向下降。错误

第六章

1.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A,C)。

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是自发的、无意识的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

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C,D,E)。

C.自尊较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比较敏感,因而易被说服

D.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性观点

E.过多的预先说服会对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

3.什么是偏见?试从不同理论角度论述偏见产生的原因。

答案:要点:(1)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2)团体冲突理论(G r o u p

C o n f l i c t):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如工作或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

上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如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4)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构建等解释偏见的产生。(5)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权威性人格"(A u t h o r i t a r i a n p e r s o n a l i t y)是A d o r n o在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发现30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中发展起来的,这一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4.K e l m a n和H o v l a n d把低可信度的说服者的影响力随时间推移而提高的现象叫做睡眠效应正

5.说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服者创造适当情境,以使他人愿意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起了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自我)。

6.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正确

7.态度的心理功能有(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

8.简述有计划行为理论。

答案:该理论是A j z e n(1991)从理性行为理论(T h e o r y o f R e a s o n e d A c t i o n)中发展出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思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取决于人们的态度、自身的主观规范以及人们所知觉到的控制感。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二是对这些信念的评价。主观规范指一个人对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即该不该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考虑。也是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感受到的其他重要人的期望,二是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完成行为是困难或容易的知觉。

9.如果人们重视自己所属的团体,它就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信息来源,这个团体就是(参照群

体)。

10.认知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认知既影响情感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错误

11.结合有关研究说明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管理中激励的看法。

答案:答案要点:

(1)认知失调理论是由F e s t i n g e r(1957)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在F e s t i n g e r看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F e s t i n g e r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

调。(2)F e s t i n g e r和C a r l s m i t h的报酬对态度改变的影响的实验。(3)小的奖励可以引发人们对不喜欢工作的兴趣。(4)较轻的惩罚也可以成为人们不做某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不当理由。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E)。

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越高预测行为就越准确

B.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态度预测行为越不可靠

E.态度的可接近程度越高其预测行为的效度越高

13.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人们可以采取的、用以减少(A,B,C,D,E)。

A.改变态度B.增加认知C.改变认知的重要性D.减少选择感E.改变行为

14.态度的学习机制有(联结,模仿,强化)。

15.认知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认知既影响情感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错误

16.曝光效应

答案: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Z a j o n c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

17.敏感期假设

答案:这一假设认为,从青少年时期到成人早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经历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对他人的说服敏感,并且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18.F r e e d m a n认为态度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19.说服者是否受人欢迎决定于(说服者的外表,是否可爱,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

20.被说服者的卷入可以分为问题相关卷入和印象相关卷入,前者主要强调个体的态度反应受到

他人赞成或反对的影响,后者主要强调态度所考虑的问题和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方面的关联。

错误

21.简述有计划行为理论。

答案:该理论是A j z e n(1991)从理性行为理论(T h e o r y o f R e a s o n e d A c t i o n)中发展出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思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取决于人们的态度、自身的主观规范以及人们所知觉到的控制感。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二是对这些信念的评价。主观规范指一个人对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即该不该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考虑。也是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感受到的其他重要人的期望,二是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完成行为是困难或容易的知觉。

22.A r o n s o n指出,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而为了减少失调,人们只

能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从不喜欢变得喜欢。正确

23.下列体现了角色扮演对改变人们某些顽固态度的作用因素是(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

24.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基于情感反应的态度只是一些简单的态度,我们绝大部分的态度都是基

于认知与学习的结果。正确

第七章

1.对于亲和需求的作用,R.We i s s指出它可以提供几种重要的报酬,包括(A,B,C,D,E)。

A.依恋B.社会整合C.价值保证D.可靠的同盟感E.得到指导和受教育机会

2.亲密关系(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答案: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二是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三是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个人特质,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接近性)。

4.在S t e r n b e r g看来,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包括(激情,亲密,承诺)。

5.研究发现,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看成是幸运,而把其

不好的行为归于人格特质。错误

6.心理学家We i s s把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社会性寂寞)。

7.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寂寞感会增强。错误

8.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报酬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正确

9.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这两个人之间关系发展处于(知晓)

阶段。

10.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有(强化原则,联结原则,社会交换原则)。

11.心理学家发现,有许多因素对人们的寂寞感有影响,这些因素包括(A,B,C,D,E)。

A.婚姻状况B.经济状况C.年龄因素D.社交技巧E.人格因素

12.雷德等人发现,自我展露的水平随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父辈

的自我展露水平低。错误

13.当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C·R u s b u l t指出人们往往采取的对策有(真诚,

忽视

,退出,表达)

14.人们与表面朋友的交往模式是一开始见面很多,然后接触慢慢地减少。错误

15.亲和动机是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错误

16.在成人依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类型是(安全型)。

17.S t e r n b e r g认为,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的爱情,如一见钟情,属于(愚蠢式爱情)

18.相貌换地位

答案: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比如B u s s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异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人。

D a v i s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l o o k s-f o r-s t a t u s)。

19."漂亮的辐射效应答案:人们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和特别漂亮的人在一起,能提高他

们的大众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

20.罗洛·梅指出,爱情是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索取,它是主动的情感,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正

21.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研究表明,人们的自我展露倾向受文化的影响

很大。

首先,从展露的范围上讲,美国人倾向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范围则非常有限。

其次,东西方文化中自我展露的差异也表现在交流方式上。在西方文化中,良好的社会表达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在东方文化中,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人们对那些说得好的人并不喜欢,事实上那些不爱表达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诚实可信的。

22.摆观点答案:幸福的夫妻常常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心理学家D a v i s

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它对维持这种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

第八章

1.M o r e n o是如何测量团体凝聚力的?答案:M o r e n o提出社会测量法来测量团体凝聚力。这种

方法首先让某一团体的成员指出愿意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其他人的姓名,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该团体的成员,而有些人不是。凝聚力的指标是选择的他人中团体成员所占的比例,如果一个团体中大部分的成员选择了外人,该团体的凝聚力就低

2.以下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B,D,E)。

A.需要的满足B.团体目标D.团体活动E.领导者

3.沟通影响团体问题解决的效率:在解决简单问题时,集中度高的沟通较有利;而在处理复杂

问题时,较为分散的沟通较有利。正确

4.女性和男性领导者在任务取向上基本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她们比男性领导更倾向于采用民主

和参与的方法。正确

5.团体凝聚力答案:是指能使团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

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来衡量。但F e s t i n g e r却认为,团体凝聚力不只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所决定的负性力量

6.参与决策在提高士气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是有效的错误

7.F e s t i n g e r认为,团体凝聚力不只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

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所决定的负性力量。正确

8.J a n i s提出了团体思维产生的先决条件,包括(A,B,C,D,E)。

A.决策团体是高凝聚力的团体B.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C.团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D.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团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

E.外界压力太大,要找出一个比领导者所偏好的选择更好地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

9.正式团体的规范是正式规范,而非正式规范只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中。错误

10.凝聚力越强,团体的生产效率越高。错误

11.以下群体中人们结合的紧密程度最低的是(统计集合)。

12.T h o m a s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哪些?结合T h o m a s的观点,谈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组织

冲突?

答案:组织心理学家K·W·T h o m a s从个体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他从人们关注自己与关注他人两个维度对一个人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人们对待冲突的五种方式。

对峙:利用此方式解决冲突的人比较关心自己的需求,而对他人漠不关心,比如有些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当利益上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只管自己的收益,不管别人的死活。采取对峙方式解决冲突的人常常是在某些方面实力较强的人。

逃避:逃避的人常常拒绝承认冲突的存在,他们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接触,这些人既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也漠视他人的存在。

顺应:用这种方式处理冲突的人比较关注他人的感受与需求,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他们常常会向对方做出让步,即使自己没有过错他们也可能这样做。

妥协: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他人进行协商,直到达成一种妥协。尽管这种方法比较合理,但也包含着许多风险。妥协双方对自己与他人的关注均处于中等水平。

合作:双方将冲突作为需要双方共同来处理的问题,这是解决冲突的最佳处理模式。合作的双方既关心自己,也很关心他人。

解决组织冲突时我们应该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尽量采取合作的态度,达到双赢的目的。

13.团体决策方法有哪几种(1)头脑风暴(2)德尔菲法(3)具名群体技术(4)阶梯

技术

14.在说明团体决策中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时,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在极化产生过程中信息性影响

的作用,而说服性辩论的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了规范性影响之上。错误

15.属于团体的心理功能的是(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支持)。

16.团体极化答案:团体极化是指通过团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更趋极端的现象

17.在团体决策中,当成员最初的意见保守时,通过团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而当成员最初

的意见倾向于冒险时,团体讨论将使结果更加冒险,这种现象叫(团体极化)。

18.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比如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时候,利用头脑风暴技巧要远远好于成员单独决

策。

正确

19.根据F i e d l e r的权变模型,关系取向的领导在控制低和控制高的时候绩效较好或最好,而任务

取向的领导在中等控制条件下效果好。错误

20.所有成员的沟通机会均等,每个人只能与相邻的人交流,不能与其他人交流。这种沟通形式

是(圆形)

21.在说明团体决策中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时,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在极化产生过程中信息性影响

的作用,而说服性辩论的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了规范性影响之上错误

22.人际冲突答案:在心理学中,人际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社会成员之间由于反应或期望的互

不相容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23.举例说明团体规范的惰性作用。

答案:团体规范的惰性作用表现在:团体规范有时候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它要求成员不能表现得太好或太差,而是放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这一点表现在霍桑研究中。梅约等人发现,在一个生产小组中,规范使得人们的工作不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一旦有人违反了规范的要求,比如生产率比别人高出很多,其他成员就会用一些方法阻挠这个人的努力

第九章

1.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身体上的完满状态,精神上的完满状态,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2.试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论述H A PA模型答案:要点1)H A PA模型主要强调社会认知因素

在健康关联行为改变方面的重要性。改变健康行为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有基于信念的改变意图,二是这些改变必须在一个有计划的框架之中进行。①风险意识②行为信念③自我效能。

要点2)"两步走",该模型的理论框架借鉴了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思路。第一步:计划--把目标转化为意图以及对执行意图的评价。第二步:坚持。

3.应激定义:身体对负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的反应

4.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活事件"。

答案:生活事件指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丧偶、生病、背井离乡等。生活事件通常以应激的模式加以分类,根据个体对紧张和挑战产生的反应(包括社会、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生活事件的影响大小。生活事件反映了世界变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生活事件之所以影响健康,是因为它给个体带来了压力或者应激

5.H A PA模型主要强调的是(社会认知因素)。

6.属于心理健康范畴的是()。

A.个体能够积极地、平衡地适应社会环境B.个体所适应的社会环境既包括当前的也包括发展的D.个体能够正常地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7.控制感指的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错误

8.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的人是健康的人。错误

9.当创伤事件发生时,最好的策略是敞开心胸,倾吐心事。正确

10.关于心身疾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躯体疾病C.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D.采取心理治疗的方法E.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

11.应对方式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方式)。

12.自我效能

答案: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

重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减肥、有规律的锻炼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取等。

13.信息策略的不同,会改变人们看待自己健康的方式。正确

14.包括在H A PA模型的理论框架中的是(风险意识,行为信念,自我效能)。

15.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想让人们改变行为时,应当采取的手段是()。

D.在心理上打击其自尊,使其了解做这样的改变将会获得好处(维护其自尊)

16.健康预防的方法有(利用信息包装,利用认知失调理论)。

17.关于人格与应对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健康)。

18.控制感指的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错误

第十章

1.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途径有()。

B.价值途径C.自我途径D.情境途径E.理论途径

2.试论述文化研究的理论思路。

答案:人们对文化的研究从理论上讲经过了以下几个历程:要点1)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影响的第一个层次,即文化对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关注的是社会文化的特征及运作方式,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并不重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的4个特点:A、选择性B、相互性C、适应性D、不等同性。2)跨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也在于找出隐藏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心理生活后面的加工机制。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心理学家常常把在一种文化环境中发展出来的测量工具用在其它文化群体中去,以求找到共同的东西。3)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是研究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的调整、表达、传递以及渗透与影响人类心理生活方式的学科,它涉及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他人、心理和文化、个人与生活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内容。

3.世界体系理论

答案:Wa l l e r s t e i n认为: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方面形成了一套权力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些国家(大多数欧美国家)处于权力核心地位,另一些国家(尤其是亚非国家)则处于权力的边缘。这种权力地位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文化与学术的差异,表现为在文化与学术上权力核心国家对边缘国家有支配性的影响力

4.在60年代末,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是(文化与人格)。

5.请简要说明文化通过哪三个层次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第二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上,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价值观有差异,这正是目前许多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文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潜在假设的影响上,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但它却是文化影响的最终层次,他决定做和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

6.最早对文化感兴趣的学科是(文化人类学)。

7.从心理学角度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与行为

方式的总称)。

8.周公解梦与弗洛伊德的释梦属于文化心理学研究对象中文化与符号表征的问题。正确

9.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是(人本主义,家族主义,专制主义)。

10.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有()。

A.揭示中国社会变化的基础和根源B.理解东西方差异的真正原因

D.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E.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

11.美国式个人主义的特征有(竞争中依赖自我,不关心群体,与群体有距离感)。

1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研究,属于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价值途径)。

13.关于"近代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文化与人格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C.从宗教角度对中国儒家思想提出尖锐批评

D.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4.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A.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B.文化与信息加工机制C.文化与社会化

D.文化多元性E.文化与符号表征

15.文化人类学

答案:主要研究文化影响的第一个层次,即文化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关注的是社会文化的特征及运作方式,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并不重视。

16.属于中国人思维特性的是(联系性,变化性,矛盾性)。

17.中国近代化的失败主要是由儒家思想造成的。错误

18.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正确

实用心理学(作业题答案)

实用心理学(第八章完) 一、单项选择题 1.【42998】人本主义观点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 的)。 2.【3411】个案研究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可靠的一般性理论)。 3.【3412】心理实验中,哪个变量不是实验者控制的(因变量)。 4.【3403】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是(荣格)。 5.【3401】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环境的作用)。 6.【3398】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7.【3419】奥尔波特人格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书信分析)。 8.【341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本我)。 9.【3430】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0.【3420】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分类学)。 11.【100422】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理论中,与大五人格理论中共通的维度有(外向性)。 12.【85028】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一个人通过行为展现自 己的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这属于(社会互动理论)理论。 13.【6095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抑郁型归因风格的人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 14.【1004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这叫做负性效应)。 15.【3437】研究发现,美国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的距离,这 反映(文化规范)决定着人们的距离偏好。 16.【102599】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L·Ross 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17.【34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某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叫做原型)。 18.【3452】(自我图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 念。 19.【3487】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社会交换和社会 影响)。 20.【100423】当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 敢想的事情,比如烧汽车、砸商店,这属于(去个体化)心理学现象。 21.【99304】当他人存在时,人们工作得更加勤快,请问这反应了(社会促进)心理学现象。 22.【3481】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23.【3511】下列属于反社会行为的是(当街聚众斗殴)。 24.【99305】下列有关侵犯行为影响因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 的控制,即"去抑制")。 25.【3540】下列不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是否具有人格魅力)。 26.【61878】下列属于遗传构建环境观点中唤起型构建方式的是(内向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强化了 其安静、内向的性格特征)。 27.【3532】Bandura的假人实验说明(儿童的侵犯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后学会)。 28.【350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9.【3542】社会生物学认为利他行为是由于(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值)。 30.【357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 31.【61864】下列体现了角色扮演对改变人们某些顽固态度的作用因素是(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 32.【3584】如果人们重视自己所属的团体,它就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信息来源,这个团体就是(参照群体)。 33.【61882】说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服者创造适当情境,以使他人愿意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起了主 要作用的因素是(自我)。 34.【3602】Sternberg认为,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的爱情,如一见钟情,属于(愚蠢式爱情)。 35.【3595】在成人依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类型是(安全型)。

实用心理学试卷3套及部分答案

实用心理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3、创造性思包含: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4、职业指导的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 5、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6、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回忆、复习。 7、成为领导的3个途径分别是:指定、选举、逐渐产生。 8、人的注意分配存在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9、同注意稳定相对立的是分心或注意的分散。 10、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性,有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想象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 )。 A记忆 B想象 C注意 D思维 2、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C )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趣 3、观察法具有哪两种形式(A )。

A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B实验室观察和自然观察 C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 D个人观察和团体观察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A型行为的组成成分。( D ) A 竞争性 B 时间紧迫性 C 易激起敌意 D 生活节奏缓慢 5、多元理论是由哪个心理学家提出的?( C ) A斯腾伯格 B斯皮尔曼 C加德纳 D加涅 6、下列哪一项不是成就动机的特征。(D ) A具有坚定信念 B正确的归因方式 C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D归因方式 7、某些人不能出门,最基本的购物、乘车不能完成。这类人患的是(8 )。 A社会恐惧症 B广场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恐惧症 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A )的表现。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9、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描述的是哪种认知风格。(B ) A同时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冲动型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C ) A强化 B社会交换 C依恋 D联结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群体的结构 2、社会化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心理学判断题汇编(答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21、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22、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23、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24、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25、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26、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电大《实用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 201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实用心理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操作说明:2016年秋期电大把《实用心理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总分30.00) 1.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3.00分) A. 绝对感觉阈限 B. 差别感觉阈限 C. 绝对感受性 D. 差别阈限 2. 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 (3.00分) A.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语词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3. ()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3.00分) A. 无意识 B. 情感 C. 意识 D. 个性 4. 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3.00分) A. 适宜刺激 B. 阈下刺激 C. 弱刺激 D. 强刺激 5. 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3.00分) A. 最小可觉差 B. 感觉阈限 C. 绝对感觉阈限 D. 中等强度刺激 6. 遗忘的压抑理论是()首先创立的。 (3.00分) A. 费希纳 B. 艾宾浩斯 C. 斯滕伯格 D. 弗洛伊德 7. 1.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3.00分)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8.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00分) A. 冯特 B. 华生 C. 詹姆士 D. 罗杰斯 9. 观察力是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3.00分) A. 知觉能力 B. 认知技能 C. 智力 D. 思维能力 10. 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了()。 (3.00分) A. 运动知觉 B. 时间直觉 C. 空间知觉

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 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 2、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 3、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的结果。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 品质称为意志的。 5、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主 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6、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思维的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被称 为。 11、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13、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 14、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分别是: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16、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现象。 19、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特征。 20、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这之前的心理学被 称为心理学。 17、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18、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是意志的的表现。 1、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 种。 2、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的原故。 3、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这是一种的心理现象。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 品质称为意志的。 5、人们常说“江山易移,禀性难改”,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6、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7、和是思维的敏捷性两个重要指标。 8、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被称 为。 9、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的特点。 10、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 11、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12、,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消费者是指实际参与消费活动某一过程或全部过程的( )。 A.人 B.物 C.商品 D.产品 2、消费心理可分为本能性消费心理和( )。 A.社会性消费心理 B.生产性消费心理 C.经营性消费心理 D.消费性消费心理3、研究消费心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投射法和( )。 A.调查法 B.访问法 C.实习法 D.问卷法 4、消费心理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 )。 A.科学性 B.发展性 C.延伸性 D.专业性 5、对物质的需要所引起的兴趣叫( )。 A.消费兴趣 B.购买兴趣 C.物质兴趣 D.精神兴趣 6、对精神的需要所引起的兴趣叫( ). A.消费兴趣 B.购买兴趣 C.物质兴趣 D.精神兴趣 7、根据知觉反映的事物特征,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 A.物质知觉 B.精神知觉 C.联想知觉 D.运动知觉 8、一个人作为消费者的时候,他的所思所想是( )。 A.消费行为 B.消费心理 C.消费过程 D.消费习惯 9、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它在感觉后立即产生极为短暂的记忆,持续时间一般( )。 A.10-20秒 B.5-10秒 C.0.2-5秒 D.0.25-2秒 10、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 A.认识 B.情感 C.情绪 D.意志 11、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的4个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 )。 A.方向 B.品牌 C.认知 D.回顾 12、我们把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称为( )。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适应 13、人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全面的直接反映是( )。

《普通心理学》离线作业2和答案

《普通心理学》作业二 一、单选 1.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测验法 C. 实验法 D. 问卷调查法 2.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 不可遏制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抑郁型 3.强调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研究意识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心理学派是: A. 机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精神分析 D. 构造主义 4.小张准备演讲,他立刻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些反应是由____控制的。 A. 脊髓 B. 交感神经系统 C. 副交感神经系统 D. 内分泌系统 5.大脑皮层枕叶损伤将会引起: A. 听觉损伤 B. 运动障碍 C. 视觉障碍 D. 温度觉丧失 6.对有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是: A. 桥脑 B. 丘脑 C. 下丘脑 D. 网状结构 7.声音的三个心理属性是: A. 频率、音调和响度 B. 频率、振幅和波形 C. 振幅,波形和音色 D. 音色、音调和响度 8.以下现象中,哪一项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A. 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B. 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C. 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D. 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9.色盲患者: A. 通常不能分辨任何颜色 B. 将绿色物体知觉为红色

C. 通常不能感知红色和绿色 D. 女性所占比例多于男性 10.缪勒—莱耶错觉属于: A. 形状错觉 B. 大小错觉 C. 方向错觉 D. 形重错觉 11.一个熟悉的物体以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呈现,其保持不变的是: A. 网膜视觉形象 B. 物体被估计的大小 C. 物体的视角 D. 物体在视野的位置 12.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感觉是月亮在运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称为: A. 动景运动 B. 诱发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3.受意识控制加工的特点是: A. 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B. 不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C. 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 几乎不需要注意的资源 14.最早把实验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 华生 B. 斯金纳 C. 艾宾浩斯 D. 皮亚杰 15.短时记忆采用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 按照刺激物的物理特征 B. 语义编码 C. 语音编码 D. 都不是 16.下面那个原因导致功能固着: A. 经验的作用 B. 遗传 C. 生来就有的 D. 知识迁移 17.看到一条招工广告,工作地点离家较近,但不利的条件是需要周末上班,这时的心理冲突属于: A. 双趋式冲突 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性的冲突 18.与情绪有关的“快乐中枢”和“惩罚中枢”位于: A. 海马 B. 下丘脑 C. 丘脑 D. 杏仁核

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docx

《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性质的选项是(D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试验科学 D、边缘性学科 2、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A )。 A、普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运动心理学 3、下列哪一个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D )。 A、机能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精神分析学派 D、构造心理学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B ),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的方法。 A、观察法 B、试验内省法 C、访谈法 D、精神分析法 5、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B )。 A、相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6、韦伯定律说明了(C )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A、相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7、感觉可区分为外部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B )。 A、运动觉 B、肤觉 C、内脏感觉 D、前庭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部分反映。 B、知觉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C、知觉的理解性同知识经验有关系。 D、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同时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 9、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D )。 A、整体性 B、组织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0、下列属于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所作的分类有(A )。 A、运动知觉 B、视知觉 C、听知觉 D、错觉 11、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A、水平 B、垂直 C、深度 D、以上都不是 12、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就产生了(A )。 A、错觉 B、幻觉 C、空间觉 D、时间觉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C )。 A、睡眠 B、催眠 C、失眠 D、梦 14、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C )。 A、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更换注意的对象 B、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C、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 D、注意的转移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性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的分类(D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被动注意 16、一般而言,对信息采用(C )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A、单种 B、两种 C、多种 D、以上都不对 17、“舌尖现象”发生在记忆的哪一个过程中?(B )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心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消费心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认识的基础上,不同的人必然会对客观事物产生独特的体验或态度,由此形成人的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活动过程 2.以不同的方式联系和组织起来,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在行为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是 A.认识 B.意志 C.个性心理特征 D.个性倾向性 3.消费者把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商品的个别属性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 A.感觉过程 B.认识过程 C.思维过程 D.情感过程 4.人们把苹果、橘子、香蕉等统称为水果,这种概括能力属于 A.知觉能力 B.想象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5.消费者个性中最为稳定的因素是 A.气质 B.能力 C.兴趣 D.性格 6.个性心理表现为活泼好动、动作敏捷迅速、灵活性强,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但不持久的人,其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消费者只要确认商品符合自己所知的信息和要求,就会对商品形成以下态度 A.不相信 B.积极情感 C.完全相信 D.部分相信 8.由香烟想起打火机,由饮料想到解渴,这种人的本能反应是以下哪种学习作用造成的? A.积累经验 B.促发联想 C.促进思维与决策 D.获取信息 9.消费者以价格的高低作为选购商品的标准,其心理类型是 A.习惯型 B.理智型 C.经济型 D.随意型 10.许多家庭的人员构成、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大体相同,但是生活方式和消费内容可能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生理性购买动机不同 B.社会性购买动机不同 C.心理性购买动机不同 D.求实性购买动机不同 11.下列四项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直接、表现最不稳定的是 A.表层消费文化心理 B.浅层消费文化心理 C.深层消费文化心理 D.娱乐消费文化心理 1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居住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文化,这说明了消费文化的 A.民族差异 B.内容差异 C.空间差异 D.群体差异 13.据研究表明,儿童最早可能在出生l个月后就能随同并观察父母购物,1岁时就可能提出购物请求。那么,儿童最早就可能独立购物的年龄是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4.群体对消费者选购哪种商品的影响力最小? A.隐蔽性必需品 B.公开性耐用品 C.隐蔽性耐用品 D.公开性必需品 15.消费流行和消费习惯的主要差别是 A.地域性 B.稳定性 C.非强制性 D.时间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汇编

普通心理学试题大全 2002年 一、名词解释:3分/题 1、反射, 2、错觉, 3、模式识别, 4、图形掩蔽, 5、暗适应, 6、发散思维, 7、心境与应激, 8、诱因理论,9、素质,10、特质 二、简答题:5分/题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4、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5、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6、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三、论述题:10分/题 1、试评述有关颜色知觉的理论。 2、试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3、试述坎农—巴德学说。 4、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01年 一、填充题:1分/题 1、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及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效度即指_____。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特瑞斯曼与布罗德班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不同看法在于 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格与气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6、定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功能固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10、粘液质气质类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经类型相对应。 二、判断题:1分/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不同的人感受性不同;但每个人的感受性是恒定不变的。 4、乔姆斯基认为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5、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 6、遇到紧急情况不盲目冲动,沉着冷静的情感体验是理智感。 7、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 8、艾森克的人格二维模型中二个维度是强弱程度和稳定程度。 三、名词解释:4分/题 1、感觉阈限, 2、知觉恒常性, 3、内隐记忆, 4、算法式与启发式, 5、再造想象, 6、生物反馈, 7、液态智力, 8、奥尔伯特的特质说。 四、回答问题:10分/题,任选5题,共计50分。 1、试述如何调动活动参加者的注意力。 2、试述如何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试述实验室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的策略。 4、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 5、试述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 6、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营销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一分)。 1. ()高的消费者购买目的明确,动机清楚,不盲从、不鲁莽、不独断,不易受到外界影响,购买行为有计划。 A.果断性 B.自制性 C.自觉性 D.情商和智商 2. 一般而言,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体现出来。 A.受教育程度 B.职业 C.年龄 D.宗教信仰 3. 所谓的“傻瓜”相机,具有自动聚焦、曝光、卷片等功能,操作非常简单,机身也很轻巧,因而对消费者颇有吸引力。其反应了新产品哪一特性()。 ( A.新产品的优越性 B.新产品的适应性 C.新产品的复杂性 D.新产品的可试性 4. 假定供求和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下降,供给量则上升,形成()。 A.供小于求 B.供求平衡 C.供小于求或供求平衡 D.供过于求 5. 下列广告媒体形式具有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表现力强、重复性高、作用力大的优势的是()。 A.电视 B.报纸 C.杂志 D.手机 6. 一般来说,以下产品可以不使用品牌的是() A.电视机 B.洗发水 ^ C.土特产 D.运动鞋 7. ()是确定广告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的过程。 A.广告定位心理 B.广告诉求心理 C.广告创意心理 D..广告营销心理 8. 具有群体推销、接触面广、推销集中、成交额大的特点的推销方式是()。 A.上门推销 B.柜台推销 C.会议推销 D..微信推销 9. ()是人的求知欲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高级情感,也与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兴趣、解决问题和对真理的探索等社会需要相联系。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同感 < 10. 对价格的()是指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馈程度。 A.习惯性 B.理智感 C.感受性 D..倾向性 (二)多选题(每题有两个及以上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 11.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有哪些特征()。

护理心理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护理心理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护理心理学 2、知觉 3、思维 4、意志 5、激情 6、性格 7、效度 8、心理治疗 9、挫折 10、病人角色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心理实质错误的认识是() A、心理的物质基础是脑 B、心理的内容是客观现实 C、人的心理内容是对主观意识的反映 D、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E、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活动 2、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A、对疼痛的态度 B、注意 C、暗示 D、情绪 E、特定的适当刺激 3、衡量一个人创造性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其有无() A、动作思维 B、抽象思维 C、集中性思维 D、分散性思维 E、习惯性思维 4、“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人的一种() A、感觉过敏现象 B、错觉

C、幻觉 D、感觉倒错 E、视物变形症 5、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和情感通常不包括() A、快乐 B、愤怒 C、忧郁 D、恐惧 E、悲哀 6、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意志品质是() A、盲目性 B、顽固 C、优柔寡断 D、任性 E、鲁莽草率 7、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E、A型 8、某男,有人格障碍,表现为非常固执,多疑、好争辩、敏感,经常将他人的好心当歹意,其人格障碍的类型应属于() A、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B、分裂型人格障碍 C、偏执型人格障碍 D、强制型人格障碍 E、癔症型人格障碍 9、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 A、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B、角色复杂,易产生心理应激 C、部分人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D、心身疾病发病率高 E、情绪不稳定 10、将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自己不喜欢的坏东西,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A、转移 B、幽默 C、酸葡萄机制 D、曲解 E、补偿 11、具有A型行为的人容易罹患() A、恶性肿瘤 B、消化性溃疡 C、冠心病

大学心理学多选题汇总

多选题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B -A.认知过程; * B.意志过程; 1 C.个性倾向性; I D.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 AB 1''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1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卜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1 I D .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AC "H A .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L 』B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L 』c .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H D .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ABCD 「A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C .增强自我认识; *I B .自觉地模仿榜样; 卜I D .投身社会实践 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BCD L 』A.认知表征阶段; L 』c.形象表征阶段; L 』B.动作表征阶段; L 』D .符号表征阶段 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 AD □A .陈述性知识; Q C .形象性知识; h B.动作性知识; 1 D.程序性知识 7、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ABCD □A .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I'I C .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 础; 卜1B .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 卜I D .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 8、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 ) BD L 』A.外表; L 』B .社会身份; U c.自信; L 』D .自我观念 10、 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ABCD 卜A.师生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 B .同学关系; □ D .网络人际关系 11、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 ()。BCD L 』A.制度性原则; l=』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L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l=』D.底线原则

实用心理学综合练习(正确答案)

实用心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A )。 A、普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运动心理学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B ),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的方法。 A、观察法 B、试验内省法 C、访谈法 D、精神分析法 3.韦伯定律说明了( C )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A、相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4.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 C )知觉。 A、水平 B、垂直 C、深度 D、以上都不是 5. 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D)。 A、整体性 B、组织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A、可用性策率是指根据各人经验中最熟知最容易联想到的事例,估计某事件的发生率并做出决策的一种思维趋向。 B、代表性策略是指根据已知某类事件中重要性的特征来推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C、人们对潜在的损失比对潜在的获取更敏感使框架效应。 D、对问题情境的表述方式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属于损失规避。 7. 思维的高度发展与(A )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A、语言 B、味觉 C、听觉 D、视觉 8. 德国心理学家杜克设计的墙壁蜡烛试验表明了( B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迁移 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 D、定势 9.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三个部分,为(D )。 A、内容、操作和产品 B、言语智力、音乐智力和运动智力 C、G因素、S因素和适应因素 D、成分、情境和经验 10.亲和动机是指(D )。 A、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 B、个体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 C、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D、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 11.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认为,自我由主我和( D )两部分组成。 A、社会自我 B、镜中自我 C、现实自我 D、客我 12.阿希德群体压力试验是关于(C )的经典研究。 A、依从 B、从众 C、服从 D、侵犯 13.单纯的熟悉也能增加人们对特定对象的喜欢,称之为(C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曝光效应 D、近因效应 14.下面的亲社会行为中属于助人行为的是( A )。 A、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 B、把果皮丢入垃圾桶 C、收养流浪小动物 D、攀登珠峰 15.正是由于(C )存在,人们的身体才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能够面对各种挑战。A、能力B、智力C、应激D、创造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 二、1.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 2.人脑,主观反映 3.识记,保持,再认 4.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 5.注意 三、1.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四、1.× 2.×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 五、1.注意的功能有: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 2.影响学生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3.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4.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②坚定性③果断性④自制性 5.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生早,而感发生晚。晴绪和情感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情绪,人的情感就不能存在和表现。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总之,情绪和情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6. 六、 1.(1)性格对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其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比如,同是勤劳的品质,多血质的人常常是充满热情地去工作,粘液质的人则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比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由于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2.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长处,才能很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假如你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把你的优点也认为是缺点或忽视它,那么你就会有一种心理,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比别人差,这就会产生自卑了。 其次,必须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好的能力.素质是一个人树立自信心的条件。假如你没有能力.素质,你哪来的自信呢?只有培养好自己的能力.素质,你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 13级应用心理学赵晓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