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颂。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译文】

注释

1. 泊船:停船。泊,停泊。

2. 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 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与京口相对。

4. 一水:这里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 数重:几层。

7.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8. 何时:什么时候。

9. 还:回归。

10. 隔:间隔。

译文

从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回到家乡。

【诗词赏析】赏析一: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绿”字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生于北宋时期。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何曾有这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各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的方法。感 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乡的 思想感情。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单元主题 这里有一首杜甫写的诗,题目是《月夜忆舍弟》。其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就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明月之夜对弟

弟的怀念之情。同学们,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出示课件2) 2.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两点要求? 3.今天,我们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自由读,说说那首是诗,哪首是词? 二、学习《泊船瓜洲》 1.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泊船瓜洲》。 2.齐读指名回答并朗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理解诗句 (1)出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中的瓜洲、京口、钟山、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 交流理解:一水间、只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 感诵读,培养语感。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意象,体味“相思”,感悟“人性”。 【教学流程】 一、初读·印象画 1、板书课题,(相思)相思是愁!离愁,春愁、乡愁。 乡愁,在李白的笔下,是撒满床前的月光,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看能不 能发现些什么? 2、初读四遍。 前两遍:生字、多音字读准,字正腔圆。后二遍:讲究节奏,有味道。 教师通过引读、带读、试读题目,引导学生按两个层次朗读,层层落实。 板书:词的朗读要求:顺、懂、味 3、两读过后谈感受

师问:词读到这儿为止,《长相思》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 带这各自的印象和感受齐读词,读到词的字里行间。 二、再读·形象画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 大家在走进课文,默读课文,仔细结合资料下边的注解,弄懂词的 大意? (先讲大意,再讲解学习古代诗词的“意会”作用。) 2、师:现在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词的大意“意-会”没有? 一是: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二是:作者的“心”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 3、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打上圆圈再联起来)会有什么新发现,新体会? (启发学生开放思维,感受和体验作者相思之情) 师谈话: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 出示地图,(介绍背景) 一说:身心分离的内心世界。 二读:齐读作者身心分离的那种心情 三、品读·新印象画 1、师范读,生跟读,亲近文本,展开联想和想象,构建“征途”意象。 2、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长相思》精编教案

《长相思》教案 教学参考 0915 1717 《长相思》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 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 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 意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 的常识。 课前准备 : 1、查字典,掌握 “畔、帐、更、聒”四个 字在这首词中的正确读音 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从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来。 二、细读 1、理解上阕què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家乡真的“无此声”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颂。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 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译文】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 与京口相对。 4.一水:这里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数重:几层。 7.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8.何时:什么时候。 9. 还:回归。

10. 隔:间隔。 译文 从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 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回到家乡。 【诗词赏析】赏析一: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绿”字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 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者简介】

(2019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0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课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围绕本单元“思乡”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词,通过自主阅读、对比研读、主题阅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词意、体会词情、领悟写法、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 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_泊洲瓜洲_秋思_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1?当堂测评:背诵三首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V” 京口瓜洲一水间(ji cn ji ai) 钟山只隔数(sh u sh u )重(ch cn g zh m 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 cn h ci)o 3?读一读,写一写。 洛阳榆关河畔帐篷 4?按要求填空。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朝诗人王安石的《》()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 全句诗意是( 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 的《》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5.向大家推荐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注音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泊(b o p o)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欲作家书意万重.(zh m ng ch c ng)钟山只隔数.重山 我能在带点字词的正确意义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A 长江 B 江河,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还”的意思是 ) ,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 (ji m ji c n) sh u sh u)

行人临发又开封: A捎信的人B走路的人 故园无此声:A老的,旧的,过去的B本来,原来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A书本B信 我会填。 1 ?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①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 ②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 ?自由填字: ①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 ②春风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四我认真地读了诗句,所以我会填。 1 ?我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不仅是指绿色的意思,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人临发又开封”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知道《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诗。 五我已经读懂了《长相思》,而且还能用我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呢。

小学语文_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课外思乡诗词,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读中感受思乡情感,进行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感悟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大家耳熟能详,“露从今夜白”——生接“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并将这种真切的情感融入到了一首首思乡的诗词中。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虽然这三首诗词作者不同、朝代不同,体裁也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总结回顾,请拿出你的课前学习单,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景或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 (一)泊船瓜州 学生交流,是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春风明月就成为王安石乡愁的寄托。 拓展明月。 (1)那老师发现,在很多诗中,都有一轮明月。手势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中有月亮;手势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月亮;手势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月亮。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诗人如此地钟情于明月啊? ——月亮很圆、很美。 ——嫦娥 ——柔和,让人安静 (2)是啊。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中国人追求的家庭团圆! “以月寄情,抒发感想”,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中国诗人的月亮情结。我

们再来读一读这诗中的月亮—— 你看春风、明月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品味着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第二首诗《秋思》谁来汇报? 生:家书。(秋风)(“秋风惹愁思,落叶人断肠”。秋风的萧瑟也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孤凉。除了秋风,还有什么也寄托着张籍的乡愁啊。) ——家书 1.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啊?(纸短情长,道不尽对家人的思念。)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山遥路远,离别容易相聚难!浪迹天涯的游子就只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家书中。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相思和牵挂啊!这样沉甸甸的家书,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 3.师: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齐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家书抵万金,你感受到什么? ——珍贵 (2)课件出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流清泪啊,谁再来读读? 4.同学们,一封家书,往来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万金不换;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道不尽对家人的万千思念。秋思,(手势)。 (三)长相思 1.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呢?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2.这都是哪里的景物呀?(边塞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看到这些边塞之景才不由得引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感受着读一读。 三、对比发现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三首诗词,那你发现这些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借助景或物表达感情。 2.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助的是——张籍在《秋思》中借助的是,纳兰性德在《长相思》中借助的是——。作者正是借助春风、明月、家书、边塞之景等物象(板书:物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

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五年级《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年级五年级次数科目语文教师日期时段课题五年级上——5、6课复习 教学重点1、掌握课内生字词语,重点句段解析,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2、阅读训练:课内同步阅读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课前热身: 1、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2、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二、内容讲解: 1、课文的基础知识复习 字音,字形,词义,多音字,诗词理解,课文主旨把握,重点语句的解析 2、课内当堂练习 3、课内阅读,讲解解答阅读题技巧 三、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

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 堂 小 结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五年级上——5、6课复习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重点字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重点词义】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聒(guō):指声音嘈杂。那畔(pàn):那边。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习课下注释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唐张籍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4)表达方法异同:

长相思1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切入: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3、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4、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2)学生试着读全词 5、感知词意: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6、品味词意: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山海关外、关内、路上、高山上、船上、营帐里)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故园) 7、小结: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8、读词: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师配乐朗读,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画面。(身在征途的画面) 3、引导第二次想象: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4、品味“碎”字,读出词情: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5、导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扣住“碎”字,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了作者情感世界。按理说,课上得这一层面已很到位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长相思》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看注释、查字典,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在紧贴诗句的想象中,走进诗词描写的意境。 3运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三个按点的选择,逐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体会诗人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思乡之情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作为单元起始课的《古诗词三首》由两首古诗、一首词《长相思》组成。三首古诗词都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其中《长相思》是写景叙事抒情,是三首诗词中学生理解难度最大的一首。 短短的36个字,描绘了白天身在征程、夜晚心在故园夜不能寐多个画面。包含了许多意象,山、水、风、雪、灯、故园,意象多又不集中,字字都饱含思乡之苦。词的上阕主要写了身在征程的画

面,出征路途遥远,路途艰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词的下阕写了雪夜宿营、心系故园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寒夜中宿营的将士们思念故园,既有“聒碎乡心梦不成”之苦,更有“故园无此声”的思乡之切。语言高度凝练,情意深远绵长,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只有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切。 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古诗词的方法,能够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知道诗词写了哪些景和事,知道表达思乡的情感。但是不能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见到景见到事,不能入景就不能入境,更不能入心,就不能真正感悟到思乡之情。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 本班孩子思维活跃,除外出旅游没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更没有过思乡的体验,想象的过程中容易横生许多枝杈,容易简单理解成因为征途艰难而想家,容易偏离诗词的感情,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贴合诗词感情的想象过程中,一步步走进诗词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揣摩体会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3、简介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5 古诗词三首习题五年级上册(附答案) 基础过关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 shù húpàn wén zhàng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三、下列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城里/见/秋风 B.风/一更,雪/一更 C.京口/瓜洲/一/水间 D.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错的画“×”。 1.“欲作家书”中的“书”是“信件”的意思。(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 ) 3.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 探究应用

五、理解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纳兰性德宋 《静夜思》张籍清 《长相思》李白唐 七、课文回眸室。 1.三首古诗都表达了______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但表达的方法各异:《______》是写景抒情,《______》是叙事抒情,《______》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______的思想情感。 2.《秋思》一诗写的是______(填季节),作者此时正在________(填地名),见到了________,于是“欲作家书” 八、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______________”既是词的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 2.“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

有趣的古诗教学设计

篇一:好玩有趣的童诗教案 好玩有趣的童诗 浙涪友谊学校陈春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多种形式的童诗,感受童诗的好玩有趣。 2、在读诗交流中了解童诗的特点,并试着创编童诗。 3、喜欢童诗,对童诗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师: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儿童诗,你记得哪一首?(预 设学生交流:《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太阳是大家的》《红领巾真好》……) 2、师:这些儿童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 口,但是形式单一。其实,儿童诗的形式可多了——(屏幕出示:数字诗、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叙事诗、抒情诗、寓言诗、科学诗、讽刺诗、题画诗、散文诗、回旋诗……)(师生一起读出来)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读读其中的几首诗(屏 幕出示:数字诗、数学诗、图像诗、童话诗、叙事诗),走进好玩有趣的童诗世界! 二、读诗 1、请拿起诗歌单,自由地读一读这些童诗,看看你发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预设学生会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交 流,老师相机进行点评和引导:这些诗的内容丰富,都是写孩子生活的,形式也很多样、生动,真是好玩有趣。) 3、读第一首诗——(出示图像诗《瞌睡虫》竖排的)。 (1)抽生读诗,读得正确、流利。 (2)你觉得这首诗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预设:) (3)是呀!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孩子上课时打瞌睡的情景, 尤其是诗句的排列不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虫吗?十分生动形象。这首诗还可以这样排列——(出示图像诗《瞌睡虫》横排的)。回忆自己瞌睡来了的情景,我们一起来读读。 4、请同学们再读读剩下的几首,看看最有趣的地方是什 么。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教师小结:多么好玩有趣的童诗呀! 5、现在,你对童诗有什么新的认识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感 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原来,把儿童生活的童真童趣用丰富、新 颖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儿童诗。它是那么地好玩有趣! 三、我当小诗人。 1、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是不是?那么 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写一写吧! 2、(屏幕出示——(1)选择一件生活中最有趣的事。(2) 自由选择一种诗的形式写下来。)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1 基础区。 luò yánɡ yú shù jiānɡ pàn wén zhànɡ 二、判断下列每组词中带点字读音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 一水间间隔挑拨离间() 2. 泊船湖泊漂泊一生() 3. 数重山意万重山重水复() 4. 风一更更加三更半夜() 三、选字组词。 州、洲瓜()杭()非()广() 洛、络()阳()绎网()笼() 帐、账()蓬()簿()目营() 四、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钟山只隔数重 ..山() A.几次 B.几层 C.无数层 2. 复恐 ..匆匆说不尽() A.反复担心 B.又担心 3. 行人 ..临发又开封() A.过路人 B.远行的人 C.捎信的人 五、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一、阅读课文,填空: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

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1 基础区 一、洛阳榆树江畔蚊帐 二、1.× 2.× 3.√ 4.× 三、瓜州杭州非洲广州 洛阳络绎网络笼络 帐篷账簿账目营帐 四、1.B 2.B 3.C 五、1、D 2、C 3、A 阅读区略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一、读拼音写汉字。 luò yánɡ yú shù jiānɡ pàn wén zhànɡ ()()()()

《长相思》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长相思》教案 本文是关于《长相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二)设计理念: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理解词意,真切体悟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乡愁。 2﹑拓展词句中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读懂词意,体悟乡愁。 教学难点:展开想像,感悟词人的爱国情操。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2﹑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长相思》,与纳兰性德共弹一曲思乡曲吧﹗教学策略及意图: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品读词文,感知词意 1﹑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地读词。

①课件出示读词要求:仔仔细细读4遍,读前2遍的时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2遍,注意把它念通顺,念得有板有眼。 ②课件出示配乐《长相思》,学生自由读(可与同学合作,可邀请老师参加)。 ③指名读,引导纠正“更”“聒”的读音。 ④师生合作,给词标上节奏线。 ⑤师范读(缓慢而深情的) ⑥生试着读出词的意味。 教学策略及意图:读通是读懂的前提。因此,先让学生试读,适时辅以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出情感。 2﹑学生述说读词后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和感觉。 3﹑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再读词,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句的意思。想一想,词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乡愁。 ①生自由读词,按要求思考问题。 ②交流表达词人乡愁的字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碎”字,随后问学生,词人的什么“碎”了。 ③小结:一个“碎”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风雪之夜无梦的心碎;一个“碎”字,令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缠绵的长相思。带着这种感觉再读《长相思》。 教学策略及意图:让学生借助注释,以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思考来取代统一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找词,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三﹑展开想像,品悟词情 1﹑结合“碎”字,感悟乡愁。 ①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作者在哪里心碎了? ②生结合词句,自由描述,师相机点拨。 (山一程,水一程,亲人送行路上的心碎;身向榆关那畔行,出征路上的心碎;夜深千帐灯,夜宿军帐的心碎。) ③课件出示出征路上夜宿帐篷的画面,生配乐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