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长相思》《泊船瓜洲》《秋思》

古诗三首《长相思》《泊船瓜洲》《秋思》
古诗三首《长相思》《泊船瓜洲》《秋思》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

1、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泊:停船

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1)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板书: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过去了,又

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

(2)朗读体味情感

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送进去读!

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你边读边体会!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你读吧!

三、背诵并默写。

教后反思:

这堂课上,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尔后,又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有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给王安石把‘绿’字改一下!”

“老师,我也想改!”

“我也想改!”

……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被同学们突如其来的要求给问懵了,怎么办呢?是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诗人的选择,是不能改的?还是……种种做法在我的头脑中一一闪过。对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大诗人是如何修改的。”

“我觉得应该用‘来’!”

“用‘满’比较好!”

“我认为用‘过’最合适!”

“不!用‘到’才好呢!”

……

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答案跃然黑板上:映、拂、到、过、吹、来、染、赶……同学们还在为各自的答案而争论着。

“哈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啊!但我想,既然王安石经过反复推敲才选用了‘绿’字,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吧,请大家读读诗句细细体会一下。”我终于可以塞上一句话了。经我这么一说,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一阵沉默过后,终于有人发言了。

“对!老师,人家王安石想要表达的是春天到来,江南岸一片新绿的色彩,而‘映、拂’等字只写出了春风的到来,没有写颜色,所以我觉得不太合适。”

大家都点头称是,我也比较赞同这个同学的说法,正准备“鸣金收兵”,不料又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老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会只有绿色吧?我认为还应该有各种颜色的小花,我觉得用‘染’才准确呢!它可以‘染’出五颜六色来啊!”

噫,这个同学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怎么往下进行呢?我心里琢磨着。对了,何不放手让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去探讨个究竟呢?“到底是‘绿’字准确,还是‘染’字好呢?我想,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内尽情发表自己的高见!”

讨论过后,同学们的发言令我十分欣慰。

“尽管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我们组认为春天应该以绿色为主。再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绿’字好。”

“‘染’虽然能表示出多种颜色,但‘染’上的颜色往往只是附着在事物的表面,就像人们染头发,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而‘绿’我们感觉是由内到外产生的,王安石当时那种思念家乡的情感当然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用‘绿’字比较准确。”

……

“当然,王安石所用的‘绿’字也不一定是最恰当的,我想,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反复推敲,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比它正准确的词语。”最后,我充满期望地说。

课后,我默默思忖着。在寻找替换“绿”字的词语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最终也找不到一个非常合适的词语来替换它,但他们在寻找、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王安石的思乡的感情,所感悟到的对“染”“绿”等字的理解,不正是我们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吗?一提到新课程,往往老师们的思维总被“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等词语充盈着,但在具体的授课中却总感到迷惘,不知道该如何去实施。其实,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讨训练的机会,只要我们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索,相信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在你的指导下得到放飞。

第二课时《秋思》

一、复习导入

1、背诵《驳船瓜洲》。

2、北宋王安石在《驳船瓜洲》中倾诉了自己还未远离他乡,就盼望着回家之时,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中感情寄托在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身上。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诗人又是看到什么想起自己的故乡呢?

3、读课题,释题,知诗人。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学习生字“洛”。

2、看注释,知诗句的内容。

3、男、女生分别齐读全诗。

三、体会诗情

1、学生试着翻译诗前两句。

2、体会“见”:请你闭上眼睛想想作者眼里的秋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意万重”:此时他最想最想对亲人说什么。

4、齐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捎信的人临出发前,你干嘛又把信拆开来呀!

四、朗读体味诗情

1、秋风乍起之时,你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指名读!

2、秋风乍起,年关已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说不完,写不尽。男同学读!

3、思乡的季节里,担心捎回故乡的思念有遗漏,赶紧把信拆开来看看。齐读!

五、背诵并默写

教后反思:

今天,教学古诗《秋思》。学生自读,解疑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作者客居洛阳城,见到了秋风,就是见到了什么?学生由一“秋”字,联想到萧瑟的秋天来了。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秋天来了,作者见到了秋风,还见到了什么”?学生脑海中储存的关于秋天的意象纷纷涌现出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菊花开了,姹紫嫣红,十分好看。有的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桂花开了,满城飘散着桂花的香味。还有的学生说,诗人在洛阳城里见到燕子飞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南方去。这时,我进行小结:是啊,秋风使秋叶纷飞,落红满地;秋风带来了凄凉和寂寞,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钩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时,他想写一封家书给家乡的亲人。他会给哪些人写信,写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诗人,你就把你写给亲人的信,给大家念一念吧!有的学生说:我的信是写给我妈的,妈妈,秋天来了,你看,秋风又起了,天气变凉了,你每天多穿点衣服,不要感冒了。也有的学生说:我是写给爸妈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现在洛阳,挺好的。你们在家里不要太节约,要吃好一点,不要做太多的事,不然,我会放心不下的。我说,诗人也想起了他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他又回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是,在这个地方,学生卡壳了。硬点了几个学生,他们也是扭忸怩怩,说不出什么。有的勉强说了,也说的不太符合人物的身份。于是,我启发了半天,学生终于像挤牙膏似的说了几句。也许这个环节我不该节外生枝,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能谈多少算多少就行了。诗人饱蘸深情写好家书,封好后又做了件什么事?诗

人为什么又拆开信封?拆开信封后他会做些什么?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

1、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欲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萧杀的秋风引起,那么身在边关的战士呢,他们的乡愁是由什么勾起的,让我们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齐读诗题,释题。知诗人:纳兰性德“清代第一词人”。

二、明大意

1、自读古诗,学习“榆、畔、帐”。

2、看注,明大意。

3、再读古诗。

三、悟诗情

1、旅途的艰辛: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军旅程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要面临什么?夜深千帐灯,说明了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2、朗读体会。

3、长相思:夜的静谧更加显出了风雪的声音聒耳,睡梦被无情的打断,漫漫长夜,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读题!北方的风雪勾起了边关战士的乡愁,他们会想起什么?家乡的温暖、安静、祥和。舍小家为大家,社会动荡,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读题!长相思,相思长!齐读全诗!

4、朗读体会。

四、朗读体会诗情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对话的基点。在教学中我挥动着情感的指挥棒,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验词人的情感,感悟词中的形象。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长相思》在声声朗读中被感知、感受、感悟,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从读得“正确”、“有节奏”到读出“味道”与“感觉”,读出了征程的“画面”与故园的“情景”。当学生初步感受文本、读出味道与感觉之后,读出

画面与情景。当学生融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时,情感充沛的范读,强化学生的情感,链接学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画面,凸显人物形象。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与词人展开对话。

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在“故园”想象中,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不断拓展学生对话的思路——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通过想象,“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身”和“心”的对话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两次想象的对比使词人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

通过朗读与想象,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鲜活形象生成在我们的语言和精神中。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各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的方法。感 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乡的 思想感情。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单元主题 这里有一首杜甫写的诗,题目是《月夜忆舍弟》。其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就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明月之夜对弟

弟的怀念之情。同学们,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出示课件2) 2.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两点要求? 3.今天,我们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自由读,说说那首是诗,哪首是词? 二、学习《泊船瓜洲》 1.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泊船瓜洲》。 2.齐读指名回答并朗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理解诗句 (1)出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中的瓜洲、京口、钟山、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 交流理解:一水间、只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优青班张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景激情: 1.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得亲切、温馨,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泊船瓜洲》。请大家齐读课题。(幻灯片1) 2.解诗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它还有一个音读什么?怎么组词(幻灯2) 3.介绍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已经知道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 4、师总结并出示王安石资料: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进京任宰相,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请同学们看看课件(出示王安石资料(幻灯片3)幻灯片4) 5.读全诗(幻灯片5)(同学们看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多音字、读通句子,哪些地方应当停顿? 6.指名读诗:你们读得真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7、找读多音字: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几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大家找一找这首诗中还有哪些多音字呢?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多音字注音(幻灯片6)) 8、欣赏名师读:同学们,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我们来欣赏名家是怎么读的,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幻灯7) 9、生模仿练读;你们也试试吧!看谁模仿的最像!(生练读) 10、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好吗?,开始。 11、再读古诗:.真好,既体现了停顿,又有一定的情感。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教师适当讲评) 二、合作汇报: 1、默读古诗: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现在请大家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生交流,师巡视) 三、深究悟情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 文本)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

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颂。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 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译文】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 与京口相对。 4.一水:这里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数重:几层。 7.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8.何时:什么时候。 9. 还:回归。

10. 隔:间隔。 译文 从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而钟山离这里也只有 几重山之远。一年一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趁着明月回到家乡。 【诗词赏析】赏析一: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绿”字是吹绿的意思,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诗词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 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者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_泊洲瓜洲_秋思_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1?当堂测评:背诵三首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2?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V” 京口瓜洲一水间(ji cn ji ai) 钟山只隔数(sh u sh u )重(ch cn g zh m 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 cn h ci)o 3?读一读,写一写。 洛阳榆关河畔帐篷 4?按要求填空。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朝诗人王安石的《》()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 全句诗意是( 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 的《》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5.向大家推荐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注音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泊(b o p o)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欲作家书意万重.(zh m ng ch c ng)钟山只隔数.重山 我能在带点字词的正确意义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A 长江 B 江河,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还”的意思是 ) ,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 (ji m ji c n) sh u sh u)

行人临发又开封: A捎信的人B走路的人 故园无此声:A老的,旧的,过去的B本来,原来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A书本B信 我会填。 1 ?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①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 ②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 ?自由填字: ①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 ②春风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四我认真地读了诗句,所以我会填。 1 ?我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不仅是指绿色的意思,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人临发又开封”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知道《长相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诗。 五我已经读懂了《长相思》,而且还能用我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呢。

文本无语须细读

文本无语须细读柳暗花明笑东风 ——由语文文本解读的三个误区引发的思考摘要: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阅读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但就当前阅读课现状而言,这第一步的迈出却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从笔者对一线教学的接触来看,至少这些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文本解读缺失的课堂,谁是文本解读真正的“上帝”,文本解读之路在何方?文本的解读不是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 关键词:文本解读误区对策读者 《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素来“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于是教师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阅读对话俨然成了多声部的思维合奏曲。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在学生对文本解读不了、解读不深、解读不到位时,在学生的解读偏离文本或曲解文本时,在学生的解读偏离社会价值趋向时,不见了教师必要的、科学的、睿智的价值引导。价值引导的无意失迷,不禁让我们警觉地审思:教师理应担当的文化重任何在? 观察: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思考:南郭先生为什么要混进乐队?又为什么要逃走呢?想象他逃走后的心理活动及为他设计出路。 生:南郭先生逃走是怕追查。 生:南郭先生混进乐队,是为了骗取俸禄。 生:他肯定逃到外地做生意了。 生:也有可能去旅游了。 【反思:浅尝辄止、脱离文本】 课堂上阅读主体是我们的学生,而教师却置文本的“应有之义”而不顾,偏离我们课堂的主线,在文本之外的边缘地带徘徊,导致不能深入课文的“腹地”,因

此也就出现了浅尝辄止,脱离文本的尴尬局面。 2.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跟着感觉走? 《三袋麦子》教学片断 师:“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 生:我担心小猴把麦子都种了,一点不留,万一收不着呢。下年不是没有粮食吃了吗? 生:我比较喜欢小猪,因为它把小麦吃到肚子里了。吃了才是自己的。 生:小牛的做法也很好,它一点一点享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反思: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我们的文本解读倡导多元解读,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元解读”变成了“无元解读”,我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鹿可以是马,马可以是鹿,无原则的解读就是信马由缰,误入歧途。 3.我的地盘我做主 《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为什么他永远把猎枪挂在墙上?” 生1:他是被天鹅的精神所感动。 生2:不仅天鹅有这样的举动,其他动物也有。 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2:人有不如动物的地方; 生3:保护环境,动物就不会消失; 生4:爱惜动物,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 【反思:喧宾夺主,无视中心】 解读文本时教师越俎代庖,忽略了学生才是解读文本的真正主体。不断扩张学生“知识容器”的存储能量,以自我为中心,使原本内涵丰厚、品位高雅的文本阅读教学沦为故事课。看上去知识的传输也许全面了,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却被严严的禁锢了。只会使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简单化、庸俗化了;丰富生动的个人感受麻木化、迟钝化了。因此,上面片段中仅强调环保,而不强调精神感召是偏离

五年级《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学校年级五年级次数科目语文教师日期时段课题五年级上——5、6课复习 教学重点1、掌握课内生字词语,重点句段解析,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2、阅读训练:课内同步阅读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多音字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阅读分析方法,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课前热身: 1、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 2、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二、内容讲解: 1、课文的基础知识复习 字音,字形,词义,多音字,诗词理解,课文主旨把握,重点语句的解析 2、课内当堂练习 3、课内阅读,讲解解答阅读题技巧 三、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

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 堂 小 结 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

五年级上——5、6课复习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重点字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重点词义】 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聒(guō):指声音嘈杂。那畔(pàn):那边。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习课下注释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唐张籍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4)表达方法异同:

小学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PCK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PCK教学分析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

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五上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 【课本原文】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本解读】 一、知体裁,明格律 《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古诗,按格律规范分,为格律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则属于七言绝句。同时,七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 ①正格平起式两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偏格仄起式两种: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泊船瓜洲》属于偏格仄起式的第一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全诗押“an”韵,在朗读中要把握诗的格律,读出古诗的停顿、节奏与韵味。 【注:括弧中的是可以平可以仄的字。(平声为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为普通话的三四声),也可以此解释间为什么读作第一声。】 按主题分,《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人在里面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也有表达出自己的抱负。 二、观诗人,解背景 诗人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人,字介甫,晚号半山,汉族江右民系。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少年英才)。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两次变法,两次罢免)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也称王荆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在散文、诗歌、词等方面成就显著。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

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离开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来想想,“月亮”它蕴含着一个怎样的意思呢? 2、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呢?(指名说) 3、这几句诗句都与月有关的,齐读这几句诗句。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是呀!故乡的明月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出示课题,重点指出“泊”的读音。 2、“泊”是停泊的意思,有谁知道诗题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解释题) (二)、知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有是谁?它是哪个朝代的?你还了解作者其他资料吗? 2、诗人还写了那些诗?齐读古诗。 (三)、读古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5 古诗词三首习题五年级上册(附答案) 基础过关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 shù húpàn wén zhàng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三、下列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城里/见/秋风 B.风/一更,雪/一更 C.京口/瓜洲/一/水间 D.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错的画“×”。 1.“欲作家书”中的“书”是“信件”的意思。(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指现在的河南省。( ) 3.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 探究应用

五、理解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纳兰性德宋 《静夜思》张籍清 《长相思》李白唐 七、课文回眸室。 1.三首古诗都表达了______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但表达的方法各异:《______》是写景抒情,《______》是叙事抒情,《______》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______的思想情感。 2.《秋思》一诗写的是______(填季节),作者此时正在________(填地名),见到了________,于是“欲作家书” 八、课内阅读。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______________”既是词的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 2.“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___,“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

小学语文_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查阅的资料等,想象当时的画面或情景,谈谈你的感受。 3.总结三首诗词在表达思乡之情时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说出诗词意思,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情怀,总结三首诗词在表达思乡之情时的异同,品析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倾听歌曲《故乡的云》。(烘托气氛,将学生带入浓浓的思乡之情中,调动孩子的思绪。) 师:孩子们,这是一首著名的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唱出千万游子对家乡的浓浓思念。大家有离开家乡或离开父母很久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吧。 生回答。 师:老师分享自己的游学经历。并分享给孩子一首小诗《想家的心情》。(师配乐朗读) 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古时候,许多诗人也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思乡诗词。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结合工具书和和课文注释解决古诗生字词与大意; (2)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重用“/”划出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课文注释自由讲解古诗大意。 (明确: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古诗,品读古诗并思考“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师通过重点讲解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用简笔画方式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 (3)通过诗中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 (明确: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表现了作者心里认为瓜洲、京口、钟山三者之间距离很近,同时请学生体会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其实很远,而作者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4)那作者家乡一定是很美的地方,你从全诗中哪句可以看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中学 电 子 教 案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学年 第一学期 语文 五年级 杜瑜婕

金岩土家族乡中学高效课堂教案主备教师杜瑜婕使用教师杜瑜婕授课时间课题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教法: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吟诵,并在读中体会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 镜,有时象把镰刀。 2.在古代,文人才子最喜欢对着月亮吟诗,今天我们也来 学学古人,赏月吟诗。 3.学生背诵关于月亮的诗。 4.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 思念家乡的情感。) 5.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 亮。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这 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 愁。 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1 基础区。 luò yánɡ yú shù jiānɡ pàn wén zhànɡ 二、判断下列每组词中带点字读音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 一水间间隔挑拨离间() 2. 泊船湖泊漂泊一生() 3. 数重山意万重山重水复() 4. 风一更更加三更半夜() 三、选字组词。 州、洲瓜()杭()非()广() 洛、络()阳()绎网()笼() 帐、账()蓬()簿()目营() 四、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钟山只隔数重 ..山() A.几次 B.几层 C.无数层 2. 复恐 ..匆匆说不尽() A.反复担心 B.又担心 3. 行人 ..临发又开封() A.过路人 B.远行的人 C.捎信的人 五、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一、阅读课文,填空: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

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1 基础区 一、洛阳榆树江畔蚊帐 二、1.× 2.× 3.√ 4.× 三、瓜州杭州非洲广州 洛阳络绎网络笼络 帐篷账簿账目营帐 四、1.B 2.B 3.C 五、1、D 2、C 3、A 阅读区略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一、读拼音写汉字。 luò yánɡ yú shù jiānɡ pàn wén zhànɡ ()()()()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 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古诗文的文本解读 对于文本,目标定位不同,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同,对文本就有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解读。在古诗文教学中,讲究文本的组合,以一篇带多篇。在把握文本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一首诗歌,一首词上,而要把一首诗,一首词当成一片树叶,放入整个诗人,放入有同一感情色彩的诗群大树当中。所以,备课时老师不仅要读透诗词,还要了解诗人、他的代表作、他的诗风、写作的背景等等。二、以诗带诗,一篇带动一篇 运用对照比较法,教两首风格相近,或相反的古诗。 课例3:将《出塞》和《凉州词》,将其景物的描写,意境的感悟同时对比,一一呈现。师:这两首诗有何相似的地方? 生:都有关,也就是边关。 生:都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生: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于是,老师就随即介绍了诗的时代背景,唐代由繁盛走向没落时期。 师: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边塞?驻扎在边塞的是一批怎样的将士? 学生潜心读诗感悟,慢慢的再如:将三首《长相思》一起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诗的异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抒发了思念之情,写的都是夜晚的时候,不同的是,思念的人有丈夫,有故土,有亲人;两首写的是月圆之夜,一首是有雨之夜,而且景各不相同,情的寄托亦有所不同:有的借山水,有的借雨,有的借孤鸿……三首诗就在读读,比比,悟悟,读读当中完成了教学,这样,学生对“长相思”这个词牌名,对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依托就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诗歌教学策略,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诗文,诵读感悟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古诗文的读,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在引导下读,边想象边读,范读,带读,伴读,在读中感悟语言,读中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古诗吟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生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了手势,学生果然就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了。所谓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如老师用手拍节奏,带领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另外,就是以诗作答,反复诵读,层层推进。 课例4:《泊船瓜洲》诗中,老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想,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老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这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同步练习题 ⒈当堂测评:背诵三首诗词,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⒉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⒊读一读,写一写。 洛阳榆关河畔帐篷 ⒋按要求填空。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朝诗人王安石的《》,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 全句诗意是() 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的《》,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⒌向大家推荐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 一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注音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泊.(bó pō)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án) 欲作家书意万重.(zhòng chóng)钟山只隔数.重山(shǔ shù) 二我能在带点字词的正确意义下标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春风又绿江.南岸: A 长江 B 江河

行人 ..临发又开封: A 捎信的人 B 走路的人 故.园无此声: A 老的,旧的,过去的 B 本来,原来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 A 书本 B 信 三我会填。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①红杏枝头春意()。 起、动、翻、皱、拂 ②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①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 ②春风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四我认真地读了诗句,所以我会填。 1.我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不仅是指绿色的意思,还指。 2.“行人临发又开封”说明。 3.我知道《长相思》是一首,而不是诗。 五我已经读懂了《长相思》,而且还能用我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三首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教学目标: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 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音乐《月之故乡》(歌曲)。 一、谈话导入,诱发乡情。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

生(背诵《静夜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3、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板书课题:5 古诗词三首 4、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板书),齐读课题,解释“泊”。学生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时期的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有些官僚的极力反对,他们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王安石的坏话。三年后,他被逼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钟山的家中。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皇帝仍然要他进京。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这一天晚上,他乘船停泊在瓜洲江边。站在月光下,他望着远方的家乡,想到自己此番进京,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他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他又回到了南京。】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