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1.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只有三要素同时存在,且都有足够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燃烧。

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上限。当混合气浓度低于(或高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或上限)值时,对混合气点燃不能产生火焰传播。

3.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及静电的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界限以内。

4.油品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容易爆炸、燃烧火焰温度高、辐射强度大、易发生沸溢等特点。

5.油罐火灾最常见的扑救方法有:窒息法灭火、冷却法灭火、隔离法灭火、化学抑制法灭火等。

6.《防火防爆十大禁令》规定,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而在厂区进行用火作业,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等,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

7.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8.“三不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用火,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

9.发现生火灾后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拨通后应报告失火的具体位置,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10.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某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

11.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13.按照着火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A类是指可燃固体、B类是指可燃液体、C类是指可燃气体、D类是指轻金属。

14.在进行气割、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15.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6.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7.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8.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19.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汽油、煤油、柴油和木材等引起的火灾;干粉火火器主要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1211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类、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图书资料等火灾;四氯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电器设备火灾。

20.危险化学品仓库内爆炸物品、易燃和可燃性液体、遇水燃烧物品、易燃固体、放射性物品、自燃物品必须分库存放,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也不能存放在同一仓库。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1.物质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只有三要素同时存在,且都有足够的量,并彼此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燃烧。 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上限。当混合气浓度低于(或高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或上限)值时,对混合气点燃不能产生火焰传播。 3.容易产生化纤和粉尘及静电的环境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的界限以内。 4.油品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容易爆炸、燃烧火焰温度高、辐射强度大、易发生沸溢等特点。 5.油罐火灾最常见的扑救方法有:窒息法灭火、冷却法灭火、隔离法灭火、化学抑制法灭火等。 6.《防火防爆十大禁令》规定,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而在厂区进行用火作业,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等,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 7.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8.“三不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用火,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 9.发现生火灾后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拨通后应报告失火的具体位置,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所威胁的物质,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情况,并派人到路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10.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作业时,应将某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绝。 11.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 12.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13.按照着火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A类是指可燃固体、B类是指可燃液体、C类是指可燃气体、D类是指轻金属。 14.在进行气割、焊接作业时,氧气、乙炔瓶之间应有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并且不能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15.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安全消防知识常识(精选20篇)

安全消防知识常识(精选20篇) 安全消防知识常识 消防的目的是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消防知识常识(精选20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消防知识常识1 一是学生宿舍防火 学生宿舍)是学校的防火重点部位之一,全面做好学生宿舍防火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生活用火是引发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 为了杜绝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事故,同学们要做到十戒:一戒私自乱拉电源线路,避免电线缠绕在金属床架上或穿行于可燃物中间,避免接线板被可燃物覆盖。二戒违规使用电热器具。三戒使用大功率电器。四戒使用电器无人看管,必须人走断电。五戒明火照明,灯泡照明不得用可燃物作灯罩,床头灯宜用冷光源灯管。六戒室内乱扔、乱丢火种。七戒室内燃烧杂物、点蚊香等。八戒室内存入易燃易爆物品。九戒室内抽烟乱扔烟头。十戒使用假、冒、伪劣电器。 二是公共场所防火:公共场所主要是指教室、实验室、餐厅、图书馆、体育馆等处,这些地方人员频繁、密度大。公共场所管理松散,部分师生防火意识不强,室内装修使用可燃物质、有毒材料多,用电量高,高热量照明设备多,空间大等诸多因素,都是严重的火灾隐患,这些地方时有重大火灾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群死群伤。因此,同学们在公共场所滞留时,应掌握如下防火知识和方法: 1、清醒认识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时刻提防。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规定,摒弃一切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入公共场所,首先要了解所处场所的情况,熟悉防火通道。 4、善于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做出准确判断,能及时扑救的要及时扑救,形成蔓延的要立即疏散逃生。 5、要具有见义智为的精神,及时帮助遭受伤害的人员迅速撤离、

防火防爆知识总结

绪论 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四要点:1)、可燃物质存在2)、助燃物质存在3)、发生氧化反应4)、伴有发光发热。 3、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 4、燃烧两个本质特征:(1)新的物质产生(2)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5、燃烧3个特点:(1)发光(2)放热(3)生成新物质 6、燃烧的危害性:主要是其燃烧产物。 7、火灾的危害性:(1)造成资源浪费(2造成环境破坏(3)造成人身伤亡(4)造成财富毁灭(5)引起社会波动 8、爆炸的危害性:(1)直接的爆炸作用(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3)造成火灾 9、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把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0、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一章防火基本原理 1、燃烧的学说和理论:(1)燃烧素学说(2)燃烧的氧化学说(3)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在300℃左右就进行了)(4)活化能理论(5)过氧化物理论(6)链式反应理论 2、链式反应的过程:(1)链引发。(2)链传递。(3)链终止。 3、链式反应的分类:链式反应有分支连锁反应和不分支连锁反应两种。(氢和氧的反应属于分支连锁反应、氯和氢的反应是不分支连锁反应) 5、燃烧形式: 扩散燃烧 蒸发燃烧 分解燃烧 表面燃烧 混合燃烧 阴燃 6、根据燃烧的起因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7、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也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叫闪燃。 8、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9、着火: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充分空气、氧)时,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10、燃点/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11、闪点与燃点的区别: 燃点燃烧不仅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12、自燃:可燃物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 13、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4、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防火防爆消防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消防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消防安全知识 一、安全意识的培养 1、了解火灾的危害:火灾是一种危险的灾害,具有快速蔓延、高温烈度大、烟雾毒性高等特点,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加强对火灾危险的认识,提高自身、 员工和家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注重生活和工作中的消防安全问题。 二、火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1、电器设备的火灾:电器设备老化、电线孔而不整齐、线路 短路、负载过大等原因可能引发火灾。 预防措施:及时清洁电器设备、定期维护检修、防止电线过载、使用防过电流保护设施等。 2、明火的火灾:明火引起的火灾是最常见的火灾类型,如明 火烹饪、燃放烟花爆竹等。 预防措施:不室内烹饪使用明火、避免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 3、燃气的火灾:燃气泄漏、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燃气管道,不漏气,不滥用燃气,使用完后要关闭气阀。 4、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不慎用火,玩火,蓄意纵火等。 预防措施:严禁在室内使用明火,不操纵火器具玩火,严禁纵火行为。

三、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1、灭火器的种类:常见的灭火器类型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找准火源位置、扶稳灭火器、按下灭火器的灭火开关、将喷头对准火源喷射。 3、使用灭火器的注意事项:选择正确的灭火器,严禁滥用灭火器,注意自身安全,在安全范围内使用灭火器。 四、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逃生自救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迅速决策、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路线离开。 2、逃生自救时的注意事项:低姿势穿越烟雾、避免用电梯逃生、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逃生。 五、消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 1、消防设备的种类:消防器材主要包括消防栓、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2、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了解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技能,切勿滥用灭火设备。 六、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楼消防安全管理 1、组织消防安全管理: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进行消防演练和消防培训。 2、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经常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性、标志的清晰度和消防设施的工作状态,及时修复和更换。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一、燃烧基本知识 16、什么是燃烧、自燃、燃点、自燃点? 燃烧是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三者必须同时进行。 自燃是指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作用的过程而产生热,由于自行发热与散热处于不平衡状态,使热量积蓄下来,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自动燃烧的现象。 所谓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点燃后,所放出的燃烧热,能使该物质挥发出足够量的可燃蒸汽来维持燃烧的继续。此时加热该物质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17、影响自燃点的因素有哪些? (1)、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2)、催化剂分为活性催化剂、纯性催化剂。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纯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 (3)、可燃性气体的自燃点随其组成而变。当混合物的组成符合于反应当量浓度时,自燃点最低。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也将使自燃点降低。 (4)、温度升高,则析出挥发物愈多、自燃点愈低。固体粉碎的愈细、自燃点愈低。 18、什么是闪点、闪燃? 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闪点与燃点不同,闪点略低于燃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气,遇明火,即自行着火而发生瞬时燃烧,这一现象称为闪燃。 19、物质的比重、闪点和自燃点有何关系? 液体燃料比重愈小,则闪点愈低,而自燃点愈高。液体燃料的比重愈大,则闪点愈高,而自燃点愈低。 20、什么是加热自燃? 可燃物质与空气共存,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继续燃烧的现象叫做加热自燃。 4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为了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最重要的是对危险物资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 在生产中,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有以下八种:1.明火;2.高热物及高温表面;3.电火花;4.静电火花;5.摩擦与撞击;6.自行发热;7.绝热压缩;8.化学反应热及光线和射线等;9.可燃粉尘。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如液体变成蒸汽或变成气体后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容积承受不了而发生爆炸。蒸汽锅炉、压缩和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就属于此类。 化学性爆炸是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的气体和很高的温度而发生爆炸,如爆炸物品的爆炸、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的爆炸等。这种化学性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企业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形成燃爆的介质。这可以用通风的方法来降低燃爆物质的浓度,使它达不到爆炸极限,也可以用不然或难燃物质来代替易燃物质。(例如用水质清洗剂来代替汽油清洗剂清洗零件。另外也可以采用限制可燃物的使用量和存放量的措施,使其达不到燃烧、爆炸的危险限度。) (2)防止产生着火源。使火灾、爆炸不具备发生的条件。这方面应严格控制以下8种着火源,即冲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自燃发热、绝热压缩、电火花、静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3)安装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例如阻火器、防爆片、防爆窗、阻火闸门以及安全阀等,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企业防火防爆管理措施: (1)加强对防火防爆工作的领导。 (2)开展经常性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安全大检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的隐患。 (3)建立健全防火防爆制度,例如防火制度、防爆制度、防火防爆责任制度等。 (4)厂区内、厂房内的一切出入和通往消防设施的通道,不得占用和堵塞。 (5)各单位应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并配备有针对性强和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6)加强值班值宿,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企业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可燃物是物质燃烧过程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可燃物质的使用要谨慎小心。在选材时,尽量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厂房,采用抽风或通风方法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凡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等。 (2)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过程应在密封的设备内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3)清除火源。如采取隔离火源,控制温度、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等措施,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温度升高而起火。 (4)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为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就要防止新的燃烧条件形成,从而防止火灾扩大,减少损失,具有措施有:在可燃气体管路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机车、轮船、汽车、推土机的排烟和排气系统戴防火帽;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安全阀;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筑防火墙。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作为现代化工、制造业及居民社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防火防爆安全知 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安全工作中,防火和防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介绍防火防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防火、防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火安全知识 意识与预防 防火安全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火源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防火培训,增强大家的防火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火灾事件的发生。 •保持清洁卫生: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清理易燃、易爆等物品,防止发生火源。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应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电线老化、短路问题引起火灾事故。 理性使用火源 再者,合理使用火源是防火工作的重要一环。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各种火源,避 免在不必要的地方使用明火、火源,减少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疏散逃生 如果遇到火灾事故,正确的疏散逃生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大 家要保持冷静,及时疏散逃生。如果可能,使用灭火器或设备尝试扑灭可控火源。在疏散逃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防爆安全知识 意识与预防 同防火工作一样,防爆技术也是现代化工和制造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在防爆安 全工作中,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加强安全意识:加强防爆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爆培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燃烧、火灾及防爆基本知识 一、燃烧的形成 若要有效的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首先了解燃烧的形成。一般而言,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常见的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电火花、赤热体、雷击和自燃起火等)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所以,采取措施、防止燃烧形成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一般将火灾划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还可以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重油、动植物油脂等的火灾;水溶性液体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醚等极性有机溶剂的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火灾爆炸的原因 (一)物质原因 1、点燃的烟头。在生产作业现场乱丢未熄灭的烟头,有可能引发火灾。 2、电火花。如,电气短路能使房屋的可燃结构燃烧而造成火灾。 3、机动车辆排气口喷出的火花。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机动车辆排气口喷出的火花,往往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思想意识和管理上的原因 1、一些领导对防火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防火安全措施,执行制度不严格、不到位、不坚决。

2、缺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安全检查工作机制。 3、操作者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或违章作业、或缺乏安全防火知识。 4、设计和工艺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规范要求等。 四、火灾爆炸的危害 (一)火灾对人的危害 1、火灾产生的高温及火焰,不仅会烧伤人的皮肤或更深层的细胞组织,重者则导致人的死亡。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不完全的燃烧;由其产生的浓烟和一氧化碳,能导致人的窒息和中毒死亡。 (二)爆炸的危害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荡波、冲击碎片等,常会以二次事故的特性,给受灾地造成较大范围的人、财、物的损失及危害。 五、火场中常见的有毒物质 火场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不完全燃烧生产的一氧化碳;二是工业用的部分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等);三是沥青、油漆、塑料、化纤、毛织品及其他化学物质燃烧产物;四是油脂、干性油、植物油等分解产物;五是氟、氯、溴、碘等卤化物蒸气;六是醇、醛、醚、苯、汽油、二硫化碳等液体蒸气;七是含毒物质受热或燃烧分解出的有毒毛体或蒸气。如,硫化氢、氯气等。

防火防爆重点知识

《防火防爆重点知识》 一、填空 1、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灭火剂;Y代表1211灭火剂。 2、爆炸速度在每秒数米以下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燃;爆炸速度在每秒十几米到数百米的爆炸一般称为爆炸;爆炸速度为每秒数千米的爆炸称为爆轰。 3、最小点火能指的足能引起爆炸件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4、控制着火源的主要有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四个方面。 5、 .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6、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7、库房的耐火等级主要是由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决定的。 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灯具。 9、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l0、班后防火“五不走”的内容是:交接班不交待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断电不走;可燃物不清不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处理好不走。 11、电话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12、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3、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可燃物,控制火源,避免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13、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l 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冷却法、隔离法和窒息法。 二、判断 (A)1、岗位消防安全“四知四会”中的“四会”是指: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逃生自救。 (A )2、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是指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了解的有关防火和防爆的基本概念、原则、措施等知识。下面,我将以防火和防爆两个方面为主线,为您详细介绍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防火基础知识 1. 火灾的定义与特点 火灾是指可以自行燃烧,具有明火和持续火焰,同时能够产生危害性物质和热量,扩大规模和破坏性的过程。火灾有着迅速蔓延、烟雾呛人、高温烫伤等特点。 2. 火灾的三要素 火灾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即可燃物、氧气和可燃物质的点火源。缺一不可。 3. 灭火器的分类与使用 根据灭火介质的不同,灭火器可以分为水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在使用灭火器时,要记住P.A.S.S.原则,即拉开销子、瞄准火源、按动扳手、扫射火源。 4. 火灾的防止与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止和预防火灾的措施,如定期检查电线设备和电气设备、远离火源和易燃物、不乱扔烟蒂、不过多使用电器等。 5. 火灾逃生与自救技巧

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迅速从安全通道逃生,避免乘坐电梯。如果无法逃离,应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呼救,并密封门窗,阻止烟气的进入。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二) 1. 爆炸的定义与特点 爆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遇到火源或电火花等引发的剧烈燃烧过程,并伴随着冲击波、火焰和热量释放。爆炸有着迅速传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2. 爆炸的四个要素 爆炸的发生需要四个条件同时存在,即可燃物、氧气、点火源和产生和稳定传播爆炸波的物质。 3. 防爆分类及防护措施 根据爆炸形式和场所,防爆可分为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在防护措施上,可以采取隔爆、消除点火源、提高自动敏感器的安全性、使用防爆设备等。 4. 防爆设备标志与标准 防爆设备根据相关标志进行分类和标识,常见的标志有Ex标志、防爆分级和防爆类别等。此外,国家对于防爆设备还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5. 防爆人员和防爆证书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一、燃烧旳形成 若要有效旳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一方面理解燃烧旳形成。一般而言,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常见旳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旳电火花、赤热体、雷击和自燃起火等)这三个基本条件旳互相作用而发生旳。因此,采用措施、避免燃烧形成旳三个条件同步存在,或者避免它们之间旳互相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旳基本原理。 二、火灾旳分类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一般将火灾划分为如下几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旳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旳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还可以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重油、动植物油脂等旳火灾;水溶性液体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醚等极性有机溶剂旳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是指物体带电燃烧旳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三、常见灭火器旳使用简介 (一) 使用口诀:“去铅封、拔插销、抓喷嘴、压手柄”。 (二) 灭火器种类及可扑灭旳火灾种类 1、干粉灭火器,合用于A、B、C、E类火灾 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合用于补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旳初火灾。由于干粉有5万伏以上旳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旳火灾。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地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所有补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旳干粉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要继续扫射,直至将火焰所有扑灭。 2、二氧化碳灭火器,合用B、C类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运用其内部充装旳液态二氧化碳旳蒸汽压将二氧化碳喷出,运用气化旳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减少燃烧区旳温度,隔绝空气并减少空气中旳氧气含量来进行灭火。二氧化碳气体喷出后从周边迅速吸取大量旳热,因此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后不留痕迹,并有一定旳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合适于扑救600伏如下旳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合旳初起火灾。 当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当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由于当空气中旳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时,就会让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达到20%,就会让人窒息。 3、“六合安”灭火器,合用于A、B、C、E类火灾。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大全(精选9篇)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大全(精选9篇) 消防安全常识必不可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内容资料大全。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大全(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篇一: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大全 《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是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常识中提炼概括的,是公民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消防知识。具体包括: 一、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二、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三、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四、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六、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七、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八、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九、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材料。 十、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十一、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十二、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十三、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十四、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十五、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十六、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十七、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十八、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十九、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二十、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篇二:消防安全知识内容大全 消防安全常识: 1、身处火场,要保持冷静,尽量迅速观察、判明火势情况,明确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迅速查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烟火封堵,针对火情,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最佳的逃生路线和方法。 2、如逃生必经路线充满烟雾,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脸部,防止或减少吸入有毒烟气,并低姿势或葡匐前进。 3、选择逃生路线,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如楼层起火时,先选用安全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普通楼梯等,如果这些通道已被烟火切断,再考虑利用楼顶窗口、阳台和落水管、避雷线等脱险。 4、有时,楼梯虽然已着火,但火势不大,这时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裹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虽然人可能受点轻伤,但可避免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早下决心,不要犹豫不决,否则,火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生的机会。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1、119电话要记清,及时准确报火警。大家一定要记清楚火警电话119,一旦遇到火情,或者火灾,千万不要打错电话,以免浪费救援1时间,如果打错了,回头再拨的时候没有信号,这样后果特别的严重。发生火灾,第一时间报警。而且在第一时间一定要准确的报告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爆防火安全知识 1、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答: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及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窒息死亡。 3、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及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上限。 4、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 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6、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为5-7分钟。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底部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8、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9、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P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干粉) 灭火剂;T代表(.二氧化碳) 灭火剂;Y代表(l211 ) 灭火剂。 10、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和金属火灾。 11、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隔离法是将可燃物及火隔离;窒息法将可燃物及空气隔离;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12、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及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的、足够的灭火器材。 13、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有毒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14、火灾蔓延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15、爆炸的破坏形式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6、扑火火灾后要对火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消除余火和阴燃,排除险情和隐患,防止复燃。 17、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原子爆炸。 18、夜间装卸易燃易爆物品时,不准使用明火灯具,应该使用防爆灯具。 19、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一、熄灭基本知识 16、什么是熄灭、自燃、燃点、自燃点? 熄灭是放热发光的猛烈氧化恢复反响,三者必需同时停止。 自燃是指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状况下,由于其自身外部所停止的生物、物理或化学作用的进程而发生热,由于自行发热与散热处于不平衡形状,使热量积存上去,到达自燃点而惹起的自动熄灭的现象。 所谓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扑灭后,所放出的熄灭热,能使该物质挥收回足够量的可燃蒸汽来维持熄灭的继续。此时加热该物质所需的最高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 可燃物质受热发作自燃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17、影响自燃点的要素有哪些? (1)、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 (2)、催化剂分为活性催化剂、纯性催化剂。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纯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 (3)、可燃性气体的自燃点随其组成而变。当混合物的组成契合于反响当量浓度时,自燃点最低。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也将使自燃点降低。 (4)、温度降低,那么析出挥发物愈多、自燃点愈低。固体粉碎的愈细、自燃点愈低。 18、什么是闪点、闪燃? 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收回来的蒸气与空气构成混合物,遇火源可以发作内燃的最高温度。闪点与燃点不同,闪点略低于燃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燃液体外表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气,遇明火,即自行着火而发作瞬时熄灭,这一现象称为闪燃。 19、物质的比重、闪点和自燃点有何关系? 液体燃料比重愈小,那么闪点愈低,而自燃点愈高。液体燃料的比重愈大,那么闪点愈高,而自燃点愈低。 20、什么是加热自燃? 可燃物质与空气共存,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使不与明火接触,也能自行着火,继续熄灭的现象叫做加热自燃。 4

防火防爆十五项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十五项安全知识 (一)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 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1)可燃气体火灾; (2)可燃液体火灾; (3)固体可燃物火灾; (4)电气火灾; (5)金属火灾。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资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火灾直接因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 (二)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 (2)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氧化剂。 (3)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三)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 (2)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 (3)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4)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

(5)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四)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哪些 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 (1)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 (2)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 (3)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 (4)小孩玩火; (5)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 (6)使用灯火不慎; (7)烧渣积肥; (8)烘烤; (9)烟囱飞火、窜火; (10)死灰复燃; (11)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 (l2)机器摩擦发热; (13)熬炼; (l4)焊接; (15)静电放电; (l6)粉尘爆炸着火; (l7)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五)扑救火灾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般说有三种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2)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六)常见引起火灾原因 (1)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短路指电气线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相接或相碰而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短路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大全

一、火灾 1.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或物的损失。 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火三角是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的简称,也叫火灾三要素。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则火灾燃烧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三角是火灾燃烧的必要条件。 3.建筑物火灾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 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从无到有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典型的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如教材中图2-1所示。 4.火旋风 由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火灾在蔓延的过程中会形成旋转火焰,即火旋风。它通常分为垂直火旋风和水平火旋风,它的出现使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大大增加。 5.轰然 轰燃的常见定义有: a.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 b.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转变使得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在工程上应用最广的两个轰燃判据为:①上层热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OKW/m2。满足这两个条件时,通常可燃物可以发生轰燃。影响轰燃发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辐射和对流情况,也就是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如果接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则轰燃可以发生。轰燃的其他影响因素有:通风条件、房间尺寸和烟气层的化学性质等。 6.回燃 由于开始时的燃烧过程以及燃烧结束后的高温环境,使室内可燃物仍然进行着热解反应,室内会逐渐积聚大量的可燃气体,此时一旦通风条件改善,空气会以重力流的形式补充进来与室内的可燃气体混合。当混合气被灰烬点燃后,就会形成大强度、快速的火焰传播,在室内燃烧的同时,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从而同时对室内和室外造成危害,这种"死灰复燃"现象就称为回燃。回燃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对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极大。 二、火灾模拟、火灾规律的双重性和火灾的研究方法 1.火灾模拟的基本概念 根据火灾的规律性,建立火灾发展过程模型,研究火灾的防治措施。 2.火灾规律的双重性 火灾过程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确定性是指火灾的孕育、发生、发展、熄灭过程具有规律性,随机性是指火灾各个子过程都要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火灾科学研究手段是模拟研究和统计分析及两者的结合。另一方面,火灾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为属性:火灾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它要受到人的影响,火灾的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为

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培训知识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安全: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忘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事故和事故隐患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4、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⑴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⑵故障——安全功能。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⑶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5、安全生产管理:人们为了实现预定安全工作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 6、安全生产的意义:安全生产关系全体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 7、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劳动条件,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安全生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奖励和处罚等。 ⑵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设备伤害预防;车辆伤害预防;电气伤害预防;火灾预防;有毒有害气体预防;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伤害的预防;化学性灼伤、烫伤的防护;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检测装置的设置等。 ⑶劳动卫生。主要是防止职业病、职业中毒和物理伤害,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例如:低温、高温等异常条件下作业健康的防护;高频、微波、紫外线等放射线物质对员工健康危害的防护;静电危害和预防;预防控制噪音对员工听觉系统的危害;防止强光和照明不足对员工视觉的危害。 (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管理。(5)、女工及未成年工保护。 9、“三违”:(1)违章指挥(2)违章作业(3)违反劳动纪律;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0、安全生产的原则

防火防爆知识

防火防爆知识 第一节防火 防火是一门涉及多种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性技术,它的范围广阔,技术复杂,即需要从事防火工作的专业人员不断研究探索,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强对人的防火宣传教育和 管理、, 扑灭。 额, 可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而火灾损失低于上述情况者为一般火灾。 (1)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

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2、火灾分类。 (一)加强对人员的教育管理 (二)加强对物的管理 (三)加强对火源、电源的管理

第二节电气防火 一、电气线路火灾原因和预防措施 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或安全电流,如电流超过安全电流值,就叫导线过载。电线过载,一般在不考虑电压降的情况下,以温升为标准。一般导线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65℃。过载时,导线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值,会使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损坏,引起短路火灾事故。

3.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导线发生短路或漏电,用开关接通或切断电路,熔丝熔断,电灯泡摇动或炸裂,导线连接松动等,都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构成的,其温度可达3,000℃以上。电火花和电弧容易引起可燃物质着火或爆炸。 第三节 辐射光源和气体发光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主要有白炽灯和卤钨灯;气体发光光源主要有荧(日)光灯、高压汞灯、霓虹灯等。电气照明按使用性质分为:工作照明、装饰照明和事故照明。 (一)照明设备的火灾原因 1.灯泡烤燃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共5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共5篇) 第一篇: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 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 1、严重性 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 2、复杂性 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3、突发性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 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 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 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

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工艺和条件,由于生产环境不同则结果有可能就会不一样。如厂房的通风、照明、噪声等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 5、管理因素---由于管理不善、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违章作业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以上五个因素,也可归纳成人、设备、环境三个因素。管理因素可认为是人为因素,物料因素可认为是设备因素。 物质的燃烧 一、燃烧 燃烧俗称着火。凡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发出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二、燃烧的必须条件和其它影响燃烧的条件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这三个条件就是燃烧反应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我们用人为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则燃烧反应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⑴可燃物---凡能与空气和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按形态,可燃物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种; ⑵助燃物---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有空气和氧气,还有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也是助燃物。 ⑶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为着火源。着火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①明火---明火炉灶、柴火、煤气炉(灯)火、喷灯火、酒精炉火、香烟火、打火机火等开放性火焰。 ②火花和电弧---火花包括电,气焊接和切割的火花,砂轮切割的火花,磨擦、撞击产生的火花,烟囱中飞出的火花,机动车辆排出火花,电气开、关、短路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火花等等。 ③危险温度---一般指80℃以上的温度,如电热炉,烙铁,熔融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