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sobviousthat…”句型语义结构

“Itisobviousthat…”句型语义结构
“Itisobviousthat…”句型语义结构

试论“Itisobviousthat…”句型语义结构

摘要:it is obvious that…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不同的理论对此具有不同的认识。本文着重从功能、交际二个方面来探讨it is obvious…that句型的语义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结构的性质和它所隐含的不同意义。

关键词:功能交际语义结构

1.引言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为了强调某一部分,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注意,使得谈话及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往往采用强调句型。这就常常用it作先行词来改变一个句子的结构,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其结构形式为:“it+be+强调部分+that(who, whom, which)+其他部分”。本文着重从功能、交际二个方面来探讨it is obvious that….句型的语义结构,从而指导人们准确运用强调句型,提高人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功能语义结构

不同的理论对it is obvious that…句型的语义结构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首先从功能角度来分析此句句型的语义结构。韩礼德(1985,1994)把纯理功能分为三种: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概念功能,而汤普森将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又分为经验和逻辑功能两种。经验、人际和语篇这三个纯理功能主要涉及到小句意义的表达,而逻辑功能则主要是表示小句意义之间的关联情况[1]。本文着重从经验、人际和语篇这三个纯理功能来分析it is obvious that…句

实验三 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LR分析器的构造过程,并根据语法制导翻译,掌握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的过程。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给出的简单表达式的语法构成规则(见五),编制LR分析程序,要求能对用给定的语法规则书写的源程序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对于正确的表达式,给出表达式的值。 对于错误的表达式,给出出错位置。 四、实验方法 采用LR分析法。 首先给出S-属性文法的定义(为简便起见,每个文法符号只设置一个综合属性,即该文法符号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属性文法的定义可参照书137页表6.1),并将其改造成用LR分析实现时的语义分析动作(可参照书145页表6.5)。 接下来给出LR分析表。 然后程序的具体实现: ●LR分析表可用二维数组(或其他)实现。 ●添加一个val栈作为语义分析实现的工具。 ●编写总控程序,实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过程。 注:对于整数的识别可以借助实验1。 五、文法定义 简单的表达式文法如下: E->E+T|E-T|T T->T*F|T/F|F F->(E)|i 上式中,i 为整数。 六、处理程序例 例1: 正确源程序例: 23+(45+4)* 40分析结果应为:正确的表达式。其值为:1983 例2: 错误源程序例: 5+(56+)-24 分析结果应为:错误的表达式:出错位置为)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string.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 30 #define C 20 typedef struct elem { char e[4]; }Elem; //ACTION表与GoTo表中的元素类型 Elem LR[R][C]; //存放ACTION表与GoTo表中的内容 typedef struct out { int order; //序号 int state[10]; //状态栈 char sign[30]; //符号栈 char grasen[20]; //产生式 char input[30]; //输入串 char explen[50]; //解释说明 }OutNode; //输出结果中每一行的类型 OutNode out[20]; //存放输出结果 char Sentence[20]; //存放文法的一个句子 char GramSent[10][20]; //存放文法的一组产生式

汉语的语义结构

汉语的语义结构 要看到汉语中词与词相结合组成的语义结构有规律性的。比如及物的二价动作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有三个基本语义成分(动核、施事、受事),映射到表层的排列规律是“施动受”语序,如可以说“人吃饭”、“我买书”,而不可以说“饭吃人”、“书买我”。及物的三价动作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有四个基本语义成分(动核、施事、受事、与事),映射到表层的排列规律是“施动与受”语序,如可以说“我送她礼物”,而不可以说“送她礼物我”或“礼物送我她”。 但也应当看到在具体运用时,在具体句子中词与词相结合组成的语义结构也有灵活性的一面。这表现在: 一是在具体句子里某个语成分可以空缺(省略或隐含)。例如: [1]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2][]吃过黄连,[]再吃糖果,你会觉得更甜。 [3]老人病了,战士们日夜守候在他病床前,[]送[]饭[]送[] 水,胜似亲人。 [4]门口坐着一个妇女[妇女]在洗衣服。 例[1]是由于为了跟“同住、同劳动”对称“同吃”后空缺语义成分,隐含着受事“饭”。例[2]是蒙后省略语义成分施事“你”。例[3]是“送”前承上省略语义成分施事“战士们”,“送”后承上省略语义成分与事“老人”。例[4]因语用精练的需要而使名词“兼格”:“妇女”既是“坐着”的施事,又是“洗”的受事,“兼格”实际上隐含了某个语义成分。 二是在具体句子里语义成分排列的次序如可以突破“施动受”规律,而出现“受动施”的情形。例如: [5]饭她也不吃,水她也不喝,这可怎么办? [6l-锅饭吃了十个人。 [7]他把收音机送给了孤老。 例[5]是由于受事主题化的需要,把语义成分受事“饭、水”提到了句首,表层变成了“受施动”(饭她吃、水她喝)语序。例[6]不是语用上的叙事句(叙述句),而是一种语用上的描记句或说明句,表示“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了”(可以称作“供让句”),表层变成了“受动施”(饭吃人)语序。例[7]是一个在语用上具有处置义的“把”字句,由于用了“把”字句,受事成分“收音机”就提到动词之前了,表层变成了“施受动与”(他收音机送孤老)语序。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第三节 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第三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一、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小李吃了/ 苹果吃了 吃饭了/ 来人了 (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小牛在吃草。/杯子被王华打碎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他还给我一支笔。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她在房间里打毛衣。/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 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你吃大碗,我吃小碗。/王涛用毛笔在写字。 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明天考口试。/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我住二楼。/陈小玉去了师大。 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 他在教育孩子。/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 妈妈在包衣服、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 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 买毛衣、织毛衣 打人、来人 二、语义指向

语义语法

仗剑独行编辑 为了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更好的传输,首先将每幀图像划分为NAL单元,为了提高压缩率及错误处理能力提出了RBSP编码算法。 nal_unit(NumBytesInNALunit){//NumBytesInNALunit规定了NAL单元的大小forbidden_zero_bit nal_ref_idc//nal_ref_idc如果不为0,说明NAL单元的内容包含一个序列参数集或一个图像参数集,或一个参考图像条带,或一个参考图像的条带数据分割。 nal_unit_type//指明含在NAL单元中的RBSP数据结构的类型 NumBytesInRBSP=0 for(i=1;i

TEST语法语义规则

TEST语言语法语义规则 程序中最后的声明必须是一个函数声明,名字为main。没有原型说明, 约定:主调函数的定义必须在被调函数的定义之前。 1.→{ fun_declaration } 2. → function ID’(‘‘ )’< function_body> 3.→main’(‘‘ )’ < function_body> 4.→ ‘{‘’}’ 5.→{} 6. →int ID; 7. | ε →{} 8.||| || | | < call _stat> 9. → if ‘(‘) [else < statement >] 10. → while ‘(‘’)’ < statement > 11. → for’(‘;;’)’ 12. →write ; 13. →read ID; 14. →’{‘’}’ 15. →< expression >;|; 16. < call _stat>→call I D’(‘’‘) 17. < expression >→ ID=| 18. -> |< additive_expr >(>|<|>=|<=|==|!=)< additive_expr > 19. < additive_expr>→{(+|-)< term >} 20. < term >→{(*| /)< factor >} 21. < factor >→’(‘< additive_expr >’)’|ID|NUM 有待扩充: 1.函数名、变量名都不可以重名。(有待修改:同一函数内部变量名不能相同,但不同函数的变量名可以相同,符号表的处理会更复杂) 2.考虑函数带返回值的情况; 3.考虑函数带参数的情况。

句义的构成与语义结构

句义的构成与语义结构 他正在洗衣服。 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 本节所讲的句义只指句子的语言意义。 一、句义的构成 句义分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一)词汇意义: 他正在洗衣服。 我正在洗衣服。 他正在洗手。 (二)关系意义: 班长知道。/ 知道班长。 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有时语法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不同:出租汽车、烤白薯。 2、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例如:买书、写书、吃大碗、吃食堂。有时语义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也不同。例如:反对的是小张。

(三)语气意义: 他去。/ 他去?/ 他去吗?/ 他竟然去。 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法结构关系: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结构关系:语义关系意义。 (一)述谓结构: 他吃了苹果。|他要吃苹果。|苹果被他吃了。|他吃了苹果吗? 一个句子除去情态(时态、语态、语气等),就是命题。命题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就是述谓结构。述谓结构是一个谓词和若干论元的组合。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论元: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例如: 他去。(“去”是谓词,“他”是论元) 今天很冷。(“冷”是谓词,“今天”是论元) 学校招收了二百名学生。(“招收”是谓词,“学校”和“二百名学生”是论元) 他给我一本书。(“给”是谓词,“他”和“一本书”是论元)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的地位。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论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论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例如:“休息”的意思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买”的意思是拿钱换东西。所以在由“休息”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只能出现一个论元,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在由“买”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可以出现两个论元,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联系与区别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与联系 2004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研题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 (一)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传统语法学进行语法分析时,总要把句子分为若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句法分析的术语。传统语法学分析一个句子,就是要分析句子里各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就得分析成主谓句,其中“张三”是主语,“批评了李四”是谓语,“批评”是谓语动词,“李四”是宾语。假如说成“李四被张三批评了”,也得分析成主谓句,

但这句里“李四”是主语,“被张三批评了”是谓语,“被张三”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张三”是介词“被”的宾语,“批评”是谓语动词。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都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分析出来的。与确定句子成分有联系的,就是结构类型的判别。结构类型决定于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决定于结构方式。比如“鸟飞”“身体健康”,是由主语和谓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主谓结构;“飞鸟”“健康的身体”,是由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偏正结构;“读书”“建设祖国”,是由动词和它的宾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动宾结构。研究一个组合体是什么结构,也是句法分析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这种层次分析,要求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也就是要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以及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区别开来。例如“干大事的人”,这个句法结构里“干大事”和“人”之间是直接关系,“干”和“大事”之间也是直接关系,但“干”和“人”之间以及“大事”和“人”之间都是间接关系。又如“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这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词语间的直接关系可图示如下: 三的哥哥批评了四的弟弟 直接关系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这个句子里“张三”与“批评”之间、“李四”与“批评”之间、“哥哥”与“李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 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Ξ 施春宏 提要 本文从泛义分析的角度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语用关系和句法语义表现。最后指出这种语义结构成分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关键词 名词 语义结构 泛义分析 关涉性 描述性 义素分析法注重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同一语义场中词语的内部语义构成分解为若干义素,找出它们的关联和差异。它一般不对不同义素在词语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不同义素对语法功能的制约差异)进行区分。另外,义素分析法主要着眼于静态的词义(即可归为语词词典中的词义),对动态的语义(如临时用法、一次性用法表现出来的语义内涵)很少涉及,而将其放到个别词义的演变中去说明。本文试图运用泛义分析(pan2semantic analysis)的方法对名词的内部语义构成进行分析,它以义素分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义素分析。我们所说的泛义,不仅包括可归为语词词典释义的内容,还包括词典义中没有及时概括甚至无法包含的内容,有时也并不在语义演变中体现出来,仅仅显现为一次性用法,而我们发现即使这种一次性的使用和显现也源于语义构成要素的促动,也是可观察的,可以通过分析而加以刻画。即凡是语言使用中跟语言表达相关联的语义内容都在泛义分析的范围内。我们更多地关心那些对语义演变、语义用变、动态功能起直接影响的语义成分(虽然其中有些成分不是一般所说的义素)。 一 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 1.1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的内涵 任何词语的语义结构都不是混沌的整体一块,可以对其语义构成成分进行划分。根据名词不同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可以大体将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概括为两类:关涉性(inv olved)语义成分和描述性(descriptive)语义成分。 具体而言,关涉性语义成分(下文称作关涉成分)指在名词的语义内涵中起介绍、指别、涉及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因素”的部分,如类属(领属)、构造、工具、材料、 Ξ本文曾在2001语言及语言学研究生论坛(香港城市大学,2001年5月)上宣读,此次发表作了较大删改。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詹卫东先生、袁毓林先生的指正,删改时吸收了黄瓒辉同学和《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的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语法、语义、语用

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别 (2012-12-23 22:38:32) 汉语是缺乏形态标志的语言,注重意合是汉语语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汉语的语序对语义的制约性很强,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仅对语法形式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是解释不了句子的内部规律的。教学实践表明,让外国学生按照教材上所展示的句法结构模式去造句,他们有时会造出许多符合句法但不合情理也不能使用的句子来,究其原因,正是错在句子语义搭配和语用选择上。 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平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句法是基础,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句法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诸如主谓、动宾、动补、偏正等句法关系意义,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动作与施事、受事、处所、工具等语义关系意义,还存在着诸如陈述、话题、焦点和预设、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等语用意义。但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实际上又处于不同平面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对应。例如:“写文章”、“写毛笔”、“写黑板”,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动宾),但分别表达了“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工具”、“动作与处所”不同的语义关系;又如:“客人来了”与“来了客人”,两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客人”与“来”都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关系分别是主谓和动宾。语用意义也不相同,前一个结构的“客人”是定指,表达已知信息,后一个结构的“客人”是非定指,表达新信息。更复杂一点的结构,如:①“床上躺着一个人”;②“那个人在床上躺着”;③“那个人躺在床上”;④“床上的那个人躺着”,这几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各不相同,但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床上”、“躺”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 语法教学中进行语义分析,除了上述指出的句法成分间的语义规定性,即施事(主体)、受事与事(客体)、对象、处所、时间、结果、原因、目的、方式等之外,主要还是对语义指向的分析。由于汉语句法上的结合关系与语义的结合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语义指向分析对理解句子的语义结构显得尤其重要。如:①“这些书我都看过了”;②“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③“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这三个句子中的“都”在句法上均与动词“看”结合,构成偏正关系,在语义上“都”的语义指向分别是①“这些书”(受事),②“我们”(施事),③在没有特定语境时,“都”所涉及的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这些书”,还可以是“我们”和“这些书”。再如:①“饭吃多了”。②“饭吃饱了”;③“饭吃快了”; ④“饭吃完了”。以上几例按照句法分析,它们的层次构造完全一样,但分析其语义指向,“多”指“吃的饭”多了,“饱”指吃饭的人“饱”了,“快”说明的是“吃”这一动作行为,而“完”既可以说明“饭”完了(即“饭吃光了”),也可以说明吃饭这一动作行为的结束。以上几个句法结构体,“多”“饱”“快”“完”都与“吃”是句法上的直接成分(动补),但语义结构上却有区别。④ 语法教学中的语用分析,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指明其使用的条件和语境,以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学过的句子去交际。⑤比如动词重叠式,主要表示“短时、尝试、轻微、少量”的意义,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义又有所侧重,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和限定条件。如为什么我们可以说“讨论这个问题”,但不能说“讨论讨论一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后一句违背了“动词重叠后,其宾语前带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须为确定的。”这样一条语用规则。 ⑥其他如:动词带补语时,不用重叠形式,所以不能说“我想想清楚再说”,“请把房间收拾收拾整齐。”又如,否定式陈述句不用动词重叠式,不能说“我不想去唱唱歌”。(但可以说“你怎么不去唱唱歌?”);动词做修饰限制语的成分时,也不能用重叠式,不能说“你试试的那件衣服很合身。”等等。类似这样的各种条件限制,对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一般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 生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token// token { int code;// int num;// token *next; }; token *token_head,*token_tail;//token struct str// string { int num;// string word;// str *next; }; str *string_head,*string_tail;//string struct ivan// {

char left;// string right;// int len;// }; ivan css[20];// 20 struct pank// action { char sr;// int state;// }; pank action[46][18];//action int go_to[46][11];// go_to struct ike// { ike *pre; int num;// int word;// ike *next; }; ike *stack_head,*stack_tail;// struct L// { int k; string op;// string op1;// string op2;// string result;// L *next;// L *Ltrue;//true L *Lfalse;//false };

编译原理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docx

上海电力学院 编译原理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院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实验三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LR分析器的构造过程,并根据语法制导翻译,掌握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的过程。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给出的简单表达式的语法构成规则(见五),编制LR分析程序,要求能对用给定的语法规则书写的源程序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对于正确的表达式,给出表达式的值。 对于错误的表达式,给出出错位置。 四、实验方法 采用LR分析法。 首先给出S-属性文法的定义(为简便起见,每个文法符号只设置一个综合属性,即该文法符号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属性文法的定义可参照书137页表6.1),并将其改造成用LR分析实现时的语义分析动作(可参照书145页表6.5)。 接下来给出LR分析表。 然后程序的具体实现: ● LR分析表可用二维数组(或其他)实现。 ●添加一个val栈作为语义分析实现的工具。 ●编写总控程序,实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过程。 注:对于整数的识别可以借助实验1。 五、文法定义 简单的表达式文法如下: (1)E->E+T (2)E->E-T (3)E->T

(4)T->T*F (5)T->T/F (6)T->F (7)F->(E) (8)F->i 状态ACTION(动作)GOTO(转换) i + - * / ( ) # E T F 0 S5 S4 1 2 3 1 S6 S1 2 acc 2 R 3 R3 S7 S13 R3 R3 3 R6 R6 R6 R6 R6 R6 4 S 5 S4 8 2 3 5 R8 R8 R8 R8 R8 R8 6 S5 S4 9 3 7 S5 S4 10 8 S6 R12 S11 9 R1 R1 S7 S13 R1 R1 10 R4 R4 R4 R4 R4 R4 11 R7 R7 R7 R7 R7 R7 12 S5 S4 14 3 13 S5 S4 15 14 R2 R2 S7 S13 R2 R2 15 R5 R5 R5 R5 R5 R5 五、处理程序例和处理结果例 示例1:20133191*(20133191+3191)+ 3191#

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

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 在影响翻译表达的诸多因素中,首先遇到的莫过于对句中词汇意思的、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也就是语义和语法这两个方面。在翻译过程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得好,那么翻译的东西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信"和"达"。至于"雅"的问题,它与译者的文笔修养及其他一些因素等联系甚紧,本文无意谈及。笔者只想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对翻译表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用实例加以分析,旨在证明语义和语法这两个因素在翻译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语义理解应准确 符号学的观点认为,一门语言就是一个系统,表达概念的词可以看作是系统中的实体,这些实体只有在系统中才有意义。这就是说词汇是静态的,句子是动态的。词汇只有置于句子才有意义,而只有根据句子乃至语篇来确定某个词汇的准确含义,才能真正达到翻译便是译意的目的。所以,语义的理解应力求准确。不仅要突出文字的表层意思,有的还必须译出其深层的涵义。这样译文表达才可能正确无误。可见理解准确是翻译准确的前提,否则便会译不达意,贻笑大方。现就语义理解的重要性以若干实例加以说明: 1. Health is above wealth, 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 译文: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不能像健康那样给人们带来幸福。 原句中this代替就近的名词,即wealth(财富),that代替较远的名词,即health(健康)。要把两个代词翻译成所代之名词才说得通。如果把this和that拘泥于表面原意译成"这个"和"那个",这样指代很不明确,放到译文中则让人不知所云。再如: There are two classes of people: the selfish and the selfless; these are respected, while those are looked down upon. 此句中的these指前面靠近的the selfless(忘我的人),those指较远的the selfish(自私的人)。所以全句应译成: 世上有两种人:自私者和忘我者;忘我的有受到尊敬,而自私的人则遭鄙视。 2. Men and nations working apart created these problems, men and nations working together must solve them. 译文: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离心离德产生了这些问题:人与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同心同德必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句中men和nations都是复数。如果简单地译成"人们"和"国家"但不合原意,甚至被理解为人同国家之间离心离德和同心同德。故此,应在"人"和"国家"之后加上"之间",使句子不仅准确地表达了men和nations两个词在句中的深层含义,而且读起来也通顺。 3.He was astounded but highly pleased that the man who presided over the destinies of the mighty British Empire should come pleading to him. 译文:他又惊又喜,那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运的人居然来向他央求。 Should作为情态动词有"应该"的意思,但是当句子中有pity, surprise, shame, shock等表达说话人感情色彩的词时,从句中的should就往往被译成"居然","竟然"等,把说话人的同情、吃惊、羞怯、不满、赞叹、怀疑等感情表达出来。原文中有astounded和pleased表示惊喜的词,所以should应译民"居然",如果译成"应该",就错了。 4. Hairless Yunus has a few marbles missing because he is a wrestler. 译文:秃头尤诺斯是个角力士,他缺几个心眼。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 针对“N+N”结构的合成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类别。以期为网络中日益增多的此类合成词的理解提供参考,并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提供方法。 标签:“N+N”结构语义关系词义理解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于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打开电脑,“神回复”“男神”“亲妈粉”等大量网络词汇充斥眼帘,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词语,是否会阻隔网民与非网民的沟通?本文将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N+N”结构合成词,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这类词的构词方式及能产性进行分析研究。 以往对词和短语的划分都是从语法层面上进行的,因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我们必须从词语的内部词义着手,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结合起来,研究“N+N”结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将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类,这是根据语法中的构词规律,依据语素的位置和构成进行的分类。本文借鉴了这一分类方式,并且将研究单位从语素扩展到词,以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重点,对“N+N”结构合成词进行语义分类。 一、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内部语义关系分析 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由两个不相同的,意义实在的名词构成。它们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根据是否存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将其分为联合型和偏正型。 (一)联合型 这种类型的两个名词语义独立,地位相等,不存在修饰方和被修饰方。它们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两个词在语义组合上是并列的关系。例如: 1.牙齿朋友晨晓 2.躯体乳液粮食 3.师生兄弟祖孙 4.前后左右生死 5.碗筷鞋袜键鼠人物国家窗户 第1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同;第2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近;第3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组成了一种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关系词;第4类复合

第五章:一阶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一阶谓词逻辑部分——一阶语法: 1定义字母表的定义 一个一阶语言L的字母表由以下符号组成: 1)一组非逻辑符号,其中包含: i)一个(可能空的)个体常项集;{a1,a2,…} ii)对每个n ≥1, 一个(可能空的)n元谓词集; {F11,F12,…,F21,F22,…,F n1,F n2,…,…} iii)对每个n ≥1, 一个(可能空的)n元函数符号集{f11,f12,…,f21,f22,…,f n1,f n2,…,…} 2)一组固定的逻辑符号,其中包含: i)个体变项x0, x1, x2,…(可数无穷多); ii)量词?,[?]; iii)联结词?,→,[∧,∨,?]; iv)等词[≡]; v)括号),(。 注1:我们上面定义的,可以叫做带等词的一阶语言的字母表。形式语言对其字母集(及其每个子类)的大小做了限定,要求它(它们)是可数的。这是因为,对不可数集合,一般没有一个能行的方法来判定一个对象是否属于它。 注2:所有一阶语言有共同的逻辑符号,它们的字母表的差别完全由非逻辑符号决定,所以,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一个一阶语言就简单地看成它的非逻辑符号

集。 注3:一个语言(的字母表)虽然可能是为了描述某个特殊的结构而设计的,但字母表一旦给定,这个语言也可以用来描述其他的结构,只要这些结构的组成与这些字母(的一部分)相匹配就行。 注4:在谈论一个一阶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元语言的变项来代表这个(对象)语言字母表中的任意某类符号。我们约定,在元语言中用 x, y, z等代表一阶语言的个体变项; c, d, e等代表一阶语言的个体常项; P, Q, R等代表一阶语言的谓词; f, g, h等代表一阶语言的函数符号。 2 项的归纳定义 下一步我们要从字母表中构造一阶语言的词项(以下简称项)。项的作用是指称或表示结构中的个体,所以个体常项是一种项,个体变项是另一种项,而函数,如f(x) = x的母亲,其函数值也代表个体,所以函数表达式也是项。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哪些东西是项,或者,我们如何确切定义项的集合? 设L为一阶语言。L-项定义为: 1)基始条件: i)L字母表中的每个个体常项是L-项。

22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第22讲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词汇和语法之间有密切关系。 《孟子滕文公》:“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中的“舍”,有人解释为疑问代词“什么”,王力先生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上古没有“疑问代词后面跟范围副词”这种句式,这是从语法上证明语义。很多古汉语字典把“适”解释为“往也”,这也是不对的,应该解释为“之也”。因为上古“往”是一个纯粹的内动词,“往”的目的地是不说出或不能说出的,如果需要说出目的地,则常常不用“往”而用其他动词如“之”“如”“就”等。如:庄辛去之赵。驱而之薛。屈完如師。而“适”后的目的地是必须说出的。如“适彼乐土。”所以,“适”和“往”是不同的。 这说明,语法和语义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抛开语法孤立地考察词义。 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词具有两重性,既具有词汇属性,也具有语法属性。离开对词的语法属性的分析,就很难对一个词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举例: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一些注本把“才为世出”解释为“才能是世界上杰出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古汉语中“出”是动词,单用时不做形容词,也尚未产生“杰出”的意义。“为”如理解为“是”,后面就要求名词或名词性词语,而这里却不是,所以,上句应理解为“才能为适应时代而生。”“为”是介词,“出”是动词。

这些例子说明了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第一,一个词有某种词义,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语法属性。因此,也就决定了它能进入某一种语法结构,和不能进入另一种语法结构。 第二,有时一个词的某种语法属性会使它区别于一些近义词,如“往”是内动词,“适”是外动词。 以上说明同一时代平面上词汇和语法的密切关系。从语言的历史发展看,词汇和语法也是相互影响的。 一、由语法关系而造成的词义变化 在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法对词义变化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下面一种事实上:有的词义的发展变化,是它长期处于某种语法位置造成的。“是”字的变化即属此类。这样的例子还有:1、为 古汉语“为”的基本用法是动词。但有时它可以放在疑问句的句尾。 《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庄子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谷梁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夷狄之民,何为来为? 对这种“为”字,有两种观点:疑问语气词(杨树达《词诠》) 动词,(王力《古代汉语》) 王力说:这样的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去了,意思是“用……做什么”。

词法、语法、语义分析结合

词法、语法、语义分析结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在实现词法、语法分析程序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语义子程序,进行语义处理,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范畴变换为某种中间代码(四元式)的语义分析方法,并完成相关语义分析器的代码开发。 二、实验内容 语法制导翻译模式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语义操作来实现的。对于给定文法中的每一产生式,编写相应的语义子程序。在语法分析过程中,每当用一个产生式进行推导或归约时,语法分析程序除执行相应的语法分析动作之外,还要调用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完成生成中间代码、查填有关表格、检查并报告源程序中的语义错误等工作。每个语义子程序需指明相应产生式中各个符号的具体含义,并规定使用该产生式进行分析时所应采取的语义动作。这样,语法制导翻译程序在对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的一遍扫描中,既完成语法分析任务,又完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方面的工作。 输入:包含测试用例,如由无符号数和+、?、*、/、(、)构成的算术表达式的源程序文件。 输出:将源程序转换为中间代码形式表示,并将中间代码序列输出到文件中。若源程序中有错误,应指出错误信息。 三、一般实现方法 语法制导翻译模式实际上是对前后文无关文法的一种扩展。一般而言,首先需要根据进行的语义工作,完成对文法的必要拆分和语义动作的编写,从而为每个产生式都配备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在进行语法分析的同时进行语义解释。要求从编译器的整体设计出发,重点通过对实验二中语法分析程序的扩展,完成一个编译器前端程序的编写、调试和测试工作,形成一个将源程序翻译为中间代码序列的编译系统。 四、基本实验题目 题目:对文法G3[<算术表达式>]中的产生式添加语义处理子程序,完成无符号数的四则运算的计值处理,将输入的四则运算转换为四元式形式的中间代码。本实验只进行了算术表达式四元式的翻译。 五、源代码 *****************************词法分析.h文件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UNKNOWN -1 # define LB 0//左括号 # define RB 1//右括号 # define PL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