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学习有方法,答题有模板。除作文外,阅读、诗歌鉴赏都是占分值比较高的重点题型,学习哥给大家总结了相关的答题模板,保证你再遇到这类问题不犯难。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 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解析 一、概括类问题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 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 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初中语文答题卷模板

初2013级语文月考答题卷 (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16分) 1.( ) 2.( ) 4.( ) 3.(1) (2) (3) (4) 5. 仿句:语文是 ,让人 6.(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用脚投票: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9分) 7.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8.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受了他的影响了。”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2分) 10.“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0分) 11.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中考语文答题卡模板

语文学科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 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 I 卷(请使用2B 铅笔填涂) 二.古诗文阅读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9分) (1) (2) (2) 11.根据甲乙文段的内容填空。(3分) 、 、 三.12.古诗文默写(共10分) ① ② ③ 。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④ ⑤ ⑥ ⑦ ⑧ 四.综合实践与活动 13.(3分) 14.(2分) 15.(2分) 五.现代文阅读 16.(3分) 、 17.(4分) 、 18.(3分) 19.(2分) 20.(2分) 21.(3分) 22.(3分) 23.(3分) x √ 2015—2016学年XX 中学X 年级段考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一.单项选择题(请填涂相应的选项,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 18分) 第 II 卷(请使用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82分) 学校: 姓名: 座号: . 一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

2020年下期东江中学九年级语文课服测试(一)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24分) 选择题 (请用2B 铅笔填涂) (10分) 1. 2. 3. 4. 5. 6.(1) (2分) (2) (2分) (3) (2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1) (1分) (2) (1分) (3) (6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 17小题,46 分) (一)名著导读(8 分) 8. (1) (2分) (2) (2分) 9.(1) ( ) (2 分) (2) (2分) 条 码 粘 贴 处 准 考 证 号 缺考标记/违纪标记: 考生禁填!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填涂。 缺考标记: Q 违纪标记: W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续23题: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填 涂 样例 有效填涂 无效填涂

(二)古诗词鉴赏(4分) 10.(2分) 11. (2分)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2 分) 12.()(3分) 13.()(3分) 14.()(3分) 15.(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8分) 16. (2分) 17. (2分) 18. (4分)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19. (2分)20. (2分)21. (4分) (六)议论文阅读(6分) 22. (2分)23. (2分)24. (2分)

2018年原创.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中考名师在线语文阅读模版 一、字词类阅读题 【词义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义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词义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习题) 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答题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词义四】加点动词含义理解类习题答题技巧: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二、句子类阅读题 【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学习有方法,答题有模板。除作文外,阅读、诗歌鉴赏都是占分值比较高的重点题型,学习哥给大家总结了相关的答题模板,保证你再遇到这类问题不犯难。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可修改)

初中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可修改)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2017年秋七年级第三单元达标检测【白云区育才学校】 语文答题卡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姓名: 准考证号: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 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姓名、准考证号,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 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 一、(共3分) 1.(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二、(共8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三、(共14分) 6.[ A ] [ B ] [ C ] [ D ](2分)7.[ A ] [ B ] [ C ] [ D ](2分) 8.[ A ] [ B ] [ C ] [ D ](2分)9.[ A ] [ B ] [ C ] [ D ](2分) 10.[ A ] [ B ] [ C ] [ D ](2分) 11.(4分) 。 四、(共32分) (一)(12分) 12.(4分)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3)思而不学则殆.(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3.(4分) (1) (2) 14.(2分) 15.(1分) (二)(11分) 16.(2分) 17.(2分) 18.(2分) →→悲悯→尊重 19.(2分) 20.(3分) (三)(9分) 21.(2分) (1) (2) 22.(3分) 23.(4分) 五(共3分) 24.(3分) 【活动一:识书信写汉字】(1分) 【活动二:做调查说现状】(2分) (3)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一、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三、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汇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感知能力。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 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 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 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中考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初中语文答题卡模板(中考模板)

! 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毕业班八校联考答题卡 语文(答题卡)三、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姓名班级 准考证号 ! 0 0 0 0 0 0 0 0 0 ! 缺考^ 1 1 1 1 1 1 1 1 1 ! 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 错误填涂 # $ %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 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 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作解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2 2 2 2 2 2 2 2 2 !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 9 9 9 9 9 9 9 9 9 选择题 ! 1 A B C D 7 A B C D E F15 A A B C D ! 2 A B C D 9 A B C D ! 3 A B C D 11 A B C D ! 4 A B C D 13 A B C D ! 5 A B C D 14 A B C D 一、 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7.(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1)乡:__________________(2)旨:__________________ (3)薄:__________________(4)若:__________________ (5)饭:__________________(5分) 1 ! !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 接打印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考名师在线语文阅读模版 一、字词类阅读题 【词义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义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词义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习题) 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答题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词义四】加点动词含义理解类习题答题技巧: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二、句子类阅读题 【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中考答题卡模板 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9【 】【 】【 】【 】 10【 】【 】【 】【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答题卡 姓名 座位号________ 准考证号: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Ⅱ卷 Ⅴ.词填空 76. 77. 78. 79. 80. Ⅵ.动词填空 81. 82. 83. 84. 85. 86.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填涂样例 缺考标记,考生禁填! 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注意事项 × √

Ⅶ.短文填空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Ⅷ.书面表达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0年中考语文8大题型答题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8大题型答题技巧 2018年中考语文8大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试卷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 和作文,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 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 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 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 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中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中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中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 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

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中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语文答题卡模板,欢迎下载

活水中学2012年期中检测试题 语 文 答 题 卡 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清楚, 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试题答案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其他 试题修改不得使用涂改液和不胶条。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贴条形码区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缺考标记 (填涂说明:严禁考生填涂缺考标记。缺考考生由 监考员贴条研。并用2B 铅笔填涂左边缺考标记)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A )(B )(C )(D ) 3.(A )(B )(C )(D ) 4.(A )(B )(C )(D ) 5.(A )(B )(C )(D ) 6.(A )(B )(C )(D ) 7、(8分) ① ② ③ 、 ④ 、 ⑤ 、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 8、(2分) 9、(1)(2分) (2)(2分) 三、阅读(44分) (一)(4分) 10、(2分) 11、(2分) (二)(12分) 12、(2分)(1) (2) (3) (4) 13、(4分) (1)(2分) (2)(2分) 14、(3分)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 15、(3分) (三)(11分) 16、(3分) 17、(3分) 18、(2分)( ) 19、(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17分) 20、(2分) (1)(1分) (2)(1分) 21、(3分) 22、(2分) 23、(3分) 24、(3分) 25、(4分) 四、写作(50分) 26、题目: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注 意 事 项 填 涂 范 例 正 确 填 涂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密 封 装 订 线

2019广东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带答题卡及答案)

2019广东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基础(23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妇姑荷箪食,口口口口口。(自居易《观刈麦》)(1分) (2)不愤不启,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1分)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分) (4)《水调歌头》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祝福一 切经受别离之苦的人能平安健康,共享美好月色。(2分) (5)请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4分) 人生,就是一个不chuò前行、不断成长的历程。一路记下的也许是含泪的笑、相xié的手,也许是厚积薄发、收获成功的喜悦,也许是徘徊时仁爱者的呵护、ruì智者的指引……回móu 间,盘点岁月中的记忆,你一定有所收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里隐作痛。 B.她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察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平凡不代表不能成功,关键是我们要能面对平凡而不自卑。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烟草是世界上导致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C.如果做人没有尊严,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坠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 D.2011年4月4日,“孔子课堂”项目在智利圣地亚哥国立学院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该校成为第一所智利开设“孔子课堂”的学校。 5、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4分)按要求完成(1)~(2)题。 广州将举办第l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1).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 (2).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二、课内古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一)(10分)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完整版)合肥市中考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

创新部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 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应用(35分) 1、(1)(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分)()()()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4、(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初中语文考试答题卡模板

语文学科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 人员用2B铅笔填 涂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第 I 卷(请使用2B铅笔填涂) 二.古诗文阅读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3分) (2)(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2) __ ________ , (3) ___ 。(4) __ 。 (5) __ _ __,(6)。 13、(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语文学科第 1 页共4页 x √ 月考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一.单项选择题(请填涂相应的选项,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 30分) 第 II 卷(请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60分) 学 校 : 姓 名 : 座 号 : .一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有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有答题模板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4)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

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5)“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