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

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

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

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

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

题目类型:

××的寓意是什么 ?

××指什么 ?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意境类

题目类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

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切忌空洞,要

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解题格式:描绘了什么图画+景物有何特点 +抒发了什么感情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07 年湖北卷 )? 华清

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 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 无人知

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 一曲霓裳四海兵。 ? 玉辇升天人已尽 , 故宫惟有树长生。 ?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

【参考答案】 (1)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 ( 或对照、映衬 ) 手法 (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 ( 或空间 ) 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 ; 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 (1 分) 第二首今昔 ( 或时间 ) :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 ;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 分)?

表达技巧类

常见题目: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方法探究: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哪里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抒发什么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参考答案】(2)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 分)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

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

情感主旨类

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⑤结合意境提问,如本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⑥就某字某联发问,如:×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

内容 ?×词在诗中是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题思路: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什么主旨,抒发何种情感?

注: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步骤: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

意义。

解题格式:通过什么 +抒发什么

( 描写什么 )+( 表达 / 寄寓 / 揭露什么 )

小结本课内容:

一、总结高一第一册的内容

二、古诗词的一般知识

二、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

1、表现了什么 ?意象 ( 人、物、景、事 )

2、怎样表现的 ?(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等 )

3、抒发什么感情 ?( 离愁别绪,建立功业,怀才不遇,厌倦战争,

渴望安宁,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忧愁哀思、思乡思人等)古诗词鉴赏知识储备

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 ( 抒情 ) 诗、记事 ( 咏怀) 诗、咏史 ( 怀古 ) 诗、咏物 ( 言志 ) 诗、田园 ( 山水 ) 诗、边塞 ( 征战 ) 诗等等。

田园 ( 山水 ) 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

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边塞 ( 征战 ) 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

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

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

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

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咏史咏怀诗

咏物 ( 言志 ) 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

有不同的内蕴。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

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

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 ; 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

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

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三、把握意象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

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

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往往比较多的是

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

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

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

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 ?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

是情感的意象”。“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

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

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苏珊?朗格在这里对意象的内涵

作了系统的解说,其要点是:( 一) 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

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 二) 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它与形象的

内容不同,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

“意味”。 ( 三) 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 四) 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由此

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 陈涛《文字意象

论》 ) 。换言之,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

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 形象) 都是意象”( 陈涛《文字意象论》) ,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

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

“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其实,它们

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再如致《天沙 ?秋思》:枯藤老昏,/ 小流水人家,

/古道西瘦。 / 夕阳西下, / 断人在天涯。首元曲表的是漂泊天涯的

游子思念家之情。全情感之所以复而流,是因中有四个意象,四个

意象即是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

昏,” 达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 ”三个形象形成 ; 第二个

意象“小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小”“流水”“人家”三个

形象成 ; 第三个意象“古道西瘦,”表冷、瘦的感受,由“古

道”“西”“瘦”三个形象成 ; 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人在天涯”呈的

是漂泊者的和惆,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成,

四个意象相独立,但系起来。又合成一个的中心 ( 意味 ) :“秋思”。我在分析,就不能作品中的每个名都是意象,

因它只是构成意象的一个个元素 ( 形象 ) ,于个,我特注意。

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情思的客物象,而意象是人表达情感的体,

它不同于形象,它有如此特点。

第一、主和客的一。意象渗透着人在特定境、特定刻的思想与

感情,它不是事物的客描摹,即使是中最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

渗透了人主上的情意。

第二、意象之有密的内在系。一个意象用得好坏,不在于个意

象是否明,在于它在整体中的作用。如果一个意象和作品所需要表

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关系不大,没有和其他意象融一个一的整体,那

么,个意象就是多余的。

第三,意象要明、有力。歌是一种形象明、言精的文体,因此,

在意象的用上,要求明、有力。

我在歌,除意象外,常常离不开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思想

感情与客事物相合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分开来,意即人主的思想

感情,境即指具体的中所描的生活画面。但独的“意”构不成意境,而

独的“境”也构不成意境。代的《毛序》里:“ 者,志之所之也,在心志,言。情于中而行于言。??”里的“志”,可理解思想,

里的“情”即指感情。可见,世上没有不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

“情”与“境”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既形象可感,又隽永含

蓄,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

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

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

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从意境出发,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

1、在教学中要明确意境的定义,不要把形象当作意象,把意

象当作意境,并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能通过具体实践掌握一

些要领。

另外,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在感受基础上产生

新的理解,并且和诗人取得共鸣,或者从诗人那里得到新的启迪,

从而真切地欣赏到诗的意境。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

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月亮”代表思乡之情; “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

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60 例

抓住典型意象的意义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 兰:高

洁(4) 牡丹:富贵美好 (5) 禾黍:黍离之悲 ( 国家的今盛昔衰 )(6)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

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

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

陈代谢 (3)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 梧桐:凄苦 (7)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 东风:春天美好 (3) 春风:旷达欢愉希

望(4)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 烟雾:情感的朦

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 暴雨:残酷热情政

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

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

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 簪缨 ( 冠) :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 (2)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 绿:希望活力

和平 (4) 蓝:高雅忧郁 (5) 黄:温暖平和 (6) 紫:高贵神秘 (7) 黑:黑暗绝

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 古迹:怀

旧明志昔盛今衰 ( 国家 ) 衰败萧条 (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 天地:人类

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8) 城市 ( 市井 )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 破

晓:初现希望 (10)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

而短暂的人生 (12) 深夜:愁思怀旧

四、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 一) 抓诗眼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

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

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词亦

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神府,可以因此许多画家都很讲究点睛,把握诗歌的精魂。

关于诗眼,清代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的论述最为精当,“余

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

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

耶 ?”这一说法一是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

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镜。二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下面我们就从“句中之眼字”、“文中之眼句”、“文中之眼字”这三全方面来分析诗眼。

1、句中之眼字。元代杨载说:“虽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

或足无一定处。” ( 《诗法 ?家数》 ) 这说明眼字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清代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说诗 ?晬语》卷下)这说明眼字既可是新警奇巧之字,亦可以是平凡质朴之字。我

们在欣赏古诗词中,也就首先找着这个眼,然后从其平常陈朴之中,味出奇险新色之意。

(2)名词作诗眼,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如徐忻

句“著衣轻有晕,入水淡无痕”。这里名词“痕”是神光所聚之处,

以一日而传精神,成了此句的诗眼。、

(3)虚词有时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如”和副词“自”成为诗眼,“如”“自”赋江山以情,安

花柳以心,曲尽其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王驾《晴景》诗中

“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到王安石《临川集》将

“应”改为“却”用连词“却”,语意益见沉着。连词“却”成了

句中之眼字。

2、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传神之诗句。

(1)眼句在篇首。如唐代杜审言《和晋陵丞早春游望》,“独有

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

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联提挈全诗,孕蓄感情

成为眼句,诗的中间两联具体描绘物候新,对此大好春光,按说作

者应该是喜,而诗人却“偏惊”,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虽时迁岁更,而返归无日,面对此满眼“物候新”,不由想到家园古柳换新叶,故庭黄鹂调旧声,惊醒之后,才会“思归欲沾巾”,可见首联

为全诗主轴,情依轴生,意随轴转。

3、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现为句,有时系隐藏之眼,则不

在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不是关系到一句的优劣工拙,

而为全篇之丝纳于此扣。

(1)篇中眼字形诸标题。如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楼船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

联述青年时期抱负,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 ; 颔联写壮年经历,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 ; 颈联叙暮年景况,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 ; 尾联表明意愿,总写赅意,发激愤之词。全诗字字含愤,句句联愤,因

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

(2)篇中眼字镶嵌诗内。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

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

洛阳。”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由闻喜迅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终,一喜贯通。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

从上述可见,诗眼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寻找诗眼,分析诗眼,欣赏诗眼,不失为阅读古典诗词的一条有效途径。

诗中无眼,我们不必强为臆断。诗中有眼,也不可轻易放过,就其

诗眼,视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诗人脏腑,把握诗的精魂,是

阅读欣赏的一种精到的方法。

( 二) 辨手法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 ; 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

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

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

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

言外,等等。

◆联想和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

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

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

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

◆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文鉴赏题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 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 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 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 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 题目类型: ××的寓意是什么 ?

××指什么 ?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意境类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一、分析意象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年轻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总结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抓住典型意象的意义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 1.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

高三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 题)目标:训练古诗文选择题班级姓名小组号编制人:王晔使用日期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 .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 .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

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 .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 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5.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高一到高三都适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高一到高三都适用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 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 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 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 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 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 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 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 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 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 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

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 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 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 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 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 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 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 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 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及解题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 诗歌。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 山水自然景色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鉴赏山水田园诗,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

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 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 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二)边塞诗(凡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1、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能对作者所处的 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如: 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 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归,也虽败犹荣。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1★雨后池上 【作者】宋代刘攽【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打磨。②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③垂杨:杨柳。④荷: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 【作者】盛唐王维 【体裁】六言绝句 【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3★暮过山村 【作者】唐贾岛【体裁】五律 【原文】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译文】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④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帐幕。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魂销”一词与“茫然”呼应,极言苏武出使时的伤感无奈、茫然失意。 B.颔联诗人想象苏武望雁南归、荒塞归牧的情景展现了苏武牧羊的孤寂生活。 C.尾联运用借代、化用等手法,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汉武帝的追悼思念之情。 D.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抚今追昔,虚实结合,意蕴丰厚。 16.本诗颈联和李商隐《马嵬》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解答感情类试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解答】(1)A.“极言苏武出使时的伤感无奈、茫然失意”错误,诗歌首联“魂销”表现了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故选A。 (2)《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中第一句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第二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

人教版高二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技巧

人教版高二语文怀古诗词鉴赏技巧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 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 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在鉴赏时首 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 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 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 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 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 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 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 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 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 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 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 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 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 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 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 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 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 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 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诗,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

高一语文古诗文归园田居其一专项训练

高一语文古诗文《归园田居》(其一)专项训练 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 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 巧的极其厌恶。 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诗人“性本爱丘山”,却又“一去三十年”,这是矛盾的,反映出诗人思想的复杂性。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AE 2.诗人采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樊笼”比喻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A 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喜爱;E 项分析不准确,因为诗人只是“误落尘网中”与“性本爱丘山”并不存在矛盾,故不能反映其思想复杂。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 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 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 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 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 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2.词的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