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医学模式转化。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互相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学科性质:(1)学科交叉性(2)基础学科的性质(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生物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1)强调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2)促进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医学的全面发展(3)促进了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统一(4)强调人的整体健康(5)促进了卫生观念的转变。

2.医学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1852年德国洛采的著作《医学心理学》,其后,冯特出版的《医学心里学手册》《心理生理学》,讨论用实验方法研究医学临床过程的心理学问题

(3)189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威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全世界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4)1907年威特默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并开设临床心理学课程

(5)1917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协会成立

3.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

(一)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1)主观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2)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3)临床观察法

(二)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

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⑴实验技术:①心理物理实验技术②信

号检测技术③现代心理实验技术⑵实验方式: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与临床实验(三)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㈠抽样

㈡资料收集:①问卷法②访谈法③测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4.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㈠心理是脑的机能⒈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⒉心理的器官是脑⒊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

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⒈心理是观念的反映⒉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⒊心里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⒋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5.对健康和疾病的主要观点。

6.感觉的概念、分类、测量、常见感觉现象。

㈠感觉的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㈡感觉的分类⑴外部感觉:由外感受器引起的感觉称为外部感觉。它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并感受外在环境刺激变化的感受器,包括眼、耳、口、鼻、舌、身,分别感

受视听嗅味以及皮肤的触压觉及温度觉。

⑵内部感觉:由内感受器引起的感觉成为内部感觉。它是指位于身体内部(血管、

内脏、骨骼肌、肌腱)并感受内环境刺激变化的感受器。分别感受机体运动、平衡及内脏感觉等。

常见的感觉现象:⑴适应⑵后像⑶感觉的相互作用⑷联感

7.知觉的概念、特性、常见知觉现象。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⑴知觉的选择性⑵知觉的整体性⑶知觉的理解性⑷知觉的横常性

常见知觉现象⑴似动⑵错觉

8.记忆的概念、种类、基本过程。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的概念: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而心理过程。

种类:⑴按记忆的内容进行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⑵按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⑶记忆的基本过程⒈识记:识记是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⒉保持和遗忘: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遗忘:是在对识记过得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错误。永久性遗忘和暂时遗忘⒊再认或回忆:再认或回忆都是对常识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9.思维的概念、特征。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简介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①动机水平②定势作用③知识表征方式④功能固着

10.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情绪理论。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过程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又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情绪的分类:⑴心境: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⑵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⑶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的分类:⑴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感情。

⑵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⑶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它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主要情绪理论:⒈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⒉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⒊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⒋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⒌情绪智力理论

11.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和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分不开的。意志是人的内部意识转化为外部的动作,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能动作用,但比一般动机更具选择性和坚持性,因而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意志的品质:⑴自觉性⑵果断性⑶坚韧性⑷自制性

1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智力、气质与性格。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觉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⒈稳定性与可变性⒉独特性与共同性⒊个体的整体性⒋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能力与智力:⒈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一般人都具备的心理现象,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必要成分。

⒉能力的分类:⑴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需要的共同能力⑵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特殊活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⒊智力的概念: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表现为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领悟能力和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准确性、速度和完善等方面,主要集中在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

气质:⒈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不宜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和禀性。

⒉气质的类型

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兴奋型抑郁质—抑郁型

性格:⒈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特征的核心,瘦意识倾向性的制约,能反映人的生活经历和本质属性。

特点:⑴性格的社会性⑵性格的稳定性⑶性格的可塑性⑷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

⒉性格的特征⑴性格的态度特征:首先是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还包括对自己的态度特征⑵性格的理智特征:变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方面的个性特点⑶性格的情绪特征:当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某种稳定、经常表现的特点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特征。⑷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调节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⒊性格的类型⑴对立型模式的性格分类①内倾型与外倾型②场独立型和场依赖性

⑵多元型模式的性格分类①个性维度理论: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外向型

不稳定-内向型②人格特质理论③现代特质理论: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13.卡特尔人格理论、艾森克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卡特尔人格理论:特质是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或行为倾向。个性特质可以作为个性分析和个性测量的单元。

人的特质区分为:独特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独特特质指单个个体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指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

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即经常发生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表面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相当稳定,其数量也相当有限,并且行头数量的根源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不同。

卡特尔个性理论的特色在于对根源特质的高度重视。但是,人的个性并不就是根源特质简单的结合。在这方面该理论有一定的缺陷,没有能重视个性的整体性。

艾森克人格理论:通过对精神医学诊断、问卷、客观动作测验、身体差异研究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了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外向-内向和情绪的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来反映个性的理论,并绘制出艾森克个性维度图解。个性维度理论: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每一类型包括八种特质。

大五因素模式:外倾性: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宜人性: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品质

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神经质:包括焦虑、敌意、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征

以上五种人格特质称作“大五人格”,可以通过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评定

14.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

需要与动机:需要的概念:需要时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

需要的分类:按照起源,需要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机体本能的需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根据外部条件和行为的道德规范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需要,而动物则不能,所以,人的自然性需要也具有社会性

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需要,是人类所独有。

按照对象划分,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既包括人类对自然界产物的需要,也包括对社会文化物品的需要。因此在物质需要中,既有自然性需要的内容,也有社会性需要的内容。

精神需要指人在认识、交往、道德、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对阳光、水、空气、事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的需要。它具有自我与种族保存意义,是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当一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的需要均会被推到次要地位。

安全的需要:是指对生活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它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

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与价值的追求,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前者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与潜力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它的产生依赖于前面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类的各种需要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他们是彼此关联的。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于不满足的而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

动机:动机的概念: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冲突L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行为中,常常同时存在着很多在动机。这些动机的强度又是随时变动的。任何时候,驱使人的行动都是有动机结构中最强的主导动机所决定。但是,主导动机的确立常常不那么顺利。因为在其动机结构中同时又一些性质和强度非常相似或互相矛盾的动机,使人难以取舍,这就形成了动机冲突,或称动机斗争。

15.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性的星辰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环境因素:环境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3.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大要素。

4.自我教育

16.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源通常包括那几项?

心理应激的概念:个体在察觉(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应激原:按应激原的内容可分为四类,即社会文化性应激原、职业性应激原、环境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

社会文化性应激原:⑴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⑵生活琐事:是指能带来“烦恼”的小事件,也有人称之为日常困扰。它们远比生活实践的发生频率高。

⑶重大变故:指能给所有人带来应激的重大事件。⑷文化冲突:每个人都受到自己生活环境中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职业性应激原:职业性应激原特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原,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

求不相适应而造成,不良的作业环境、人际关系障碍、组织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原。⑴工作者本身;⑵工作条件;⑶工作性质;⑷组织方面。

环境应激原:环境应激原特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等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物与生物污染环境。

心理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主要指个体内隐行为造成的心理困境。

⑴挫折: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冬季行为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

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程度与受阻动机的强度、急迫性或重要

性有关。

根据造成挫折的原因不同,分为外部挫折和个人挫折:外部挫折是由于个人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挫折;个人挫折是与个人身心特征有关的挫折。

挫折的反应包括消极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攻击时个体受到挫折后较常见的反应;坚持有助于克服障碍,结束挫折,使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

逃避或退缩是挫折时常见表现。

⑵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

时引起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最常见而又最难解决的动机冲突有:独立与依赖、亲近与疏远、合作与竞争、冲动表达与社会道德准则。

动机冲突基本形成:①趋-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的面前同时有

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种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

生的心理冲突;②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

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外一件

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③趋-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

向往、又拒绝时发生的心理冲突。④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17.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精神分析、行为学习、人本主义)及其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1.潜意识理论;2.人格结构学说;3.人格动力学说;4.性心理学说;5.

释梦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2.华生的学习理论;3.操作性条件理论;4.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5.内脏操作性条件反射;6.社会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1.本能论;2自我实现理论;3.需要层次理论;4.来访者中心理论:①自我完善的人;②焦虑和防御机制;③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认知心理学理论:⒈艾里斯的观点:人的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正是这些非理性思维存在的结果;⒉贝克的观点:认知歪曲:①任意地推断②选择的根据③过度引申④夸大或缩小⑤“全或无”思维,人的情绪障碍及不良行为是不良认知存在的结果。

心理生理学理论:⒈LC-NE/交感系统激活,可上行激活大闹皮质中的DA能系统。⒉应激时杏仁-海马结构被激活。⒊PVN-CRH激活下丘脑弓状核内的阿黑皮素神经元,在镇痛作用中影响情绪。4.CRH在激活HPA轴的同时,可以影响生长素、性腺、甲状腺等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系统。⒌应激可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活动

18.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原的分类(16题)

19.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⒈认知评价⒉社会支持⒊人格特征⒋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

20.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

㈠生理反应:⒈应激反应⒉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

㈡心理反应:⒈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⒉行为反应: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针对应激原的行为反应;⒊认知反应

2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常见的应激管理方法。

心里防御机制:心理防御的实质是对现实的歪曲①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②造成中度现实歪曲的机制;③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⒈否认⒉压抑⒊反向⒋退行⒌投射⒍认同⒎隔离⒏转移⒐转换⒑抵消⒒合理化⒓补偿⒔理智化⒕幽默⒖升华

应激管理方法:⒈管理身体反应⒉减少无效应对行为⒊积极应对挫折和冲突⒋有效地处理冲突

22.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原则。

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23.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学致病因素(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

内科心身疾病:㈠冠心病:⑴生活方式;⑵情绪;⑶心理应激;⑷生活事件㈡原发性高血压:⑴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因素⑵情绪因素;⑶工作压力;⑷生活方式;㈢糖尿病:⑴情绪;⑵生活事件;⑶心理应激;⑷生活方式㈣肥胖症:⑴社会文化;⑵生活方式;⑶情绪;⑷认知方式

儿科心身疾病:㈠支气管哮喘:⑴环境因素;⑵饮食;⑶运动;⑷社会变动及事件;

⑸家庭教养方式;⑹心理应激㈡神经性厌食症:⑴认知因素;⑵家庭因素;⑶心

理应激㈢遗尿症:⑴不良教育因素;⑵精神因素;⑶心理障碍㈣多动症:⑴社会保健因素;⑵营养因素;⑶社会环境因素;⑷社会文化因素;⑸教育因素;⑹心理刺激

神经科心身疾病:㈠偏头痛:⑴社会因素;⑵心理应激;⑶情绪;⑷饮食㈡紧张性头痛:⑴社会因素;⑵生活习惯;⑶情绪㈢脑血管病:⑴社会环境因素;⑵饮食结构因素;⑶行为因素;⑷心理冲突;⑸情绪变化㈤肿瘤科心身疾病:⑴经济文化因素;⑵环境污染;⑶不良行为;⑷情绪因素;⑸肥胖

24.异常心理的概念、特征。

异常心理的概念:广义概念:繁殖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各种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总称;狭义概念:是指这种异常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特征:1.异常心理是痛苦的体验 2.异常心理是行为功能障碍 3.异常心理是社会规范的偏离 4.异常心理是统计学的偏移 5.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

25.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26.神经症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恐怖症: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2.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

3.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的神经症

4.癔症: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的神经症

5.疑病症: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为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的一种神经症

6.以脑和去提供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27.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人格障碍: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2.偏执性人格障碍 3.分裂样人格障碍 4.冲动性人格障碍 5.表演性人格障碍 6.强迫性人格障碍7.焦虑性人格障碍8.依赖性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1.易性症 2.恋物症 3.易装症 4.露阴症 5.窥阴症 6.摩擦症7.性施虐症和性受虐症8同性恋

28.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原则、心理测验的类型。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1.施测条件 2.主试者因素 3.受试者因素:①应试因素②测验焦虑③生理状态技术指标:①信度②效度③常模

原则:1.标准化原则 2.保密原则 3.客观性原则

心理测验的类型:㈠根据功能分类:⒈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3.精神心理学测验㈡根据测验方法分类:1.问卷法 2.作业法 3.投射法㈢其它分类

29.临床常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的名称及主要用途。

智力测验:比奈智力量表按正确通过实体

的题数计分,在附表中根据受试

者的实际年龄、可查到相应的智

商值;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反映一个人

智力全貌和各个侧面,临床上对

于鉴别脑器质性障碍与功能性障

碍的病人也有一定作用。

人格测验:㈠客观性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

格调查表应用于人类学、心理

学和医学(主要是精神病临床)

等方面。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可

对人的多个侧面特征进行评估,

对于选拔人才和职业咨询等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为成人和

儿童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评;还可

导出相应的气质类型。

㈡投射性测验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个别能力测验(Kohs积木图案测检、Seguin形板测验。Benton视觉保持测验等)、记忆测验、思维测验和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等

评定量表 1.适应行为量表 2.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3.应激和应对有关评定量表

4.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30.心理治疗的定义、对象、基本结构。

心理治疗的定义: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互相作用

对象:有心理障碍的病人

基本结构:㈠心理治疗的设置⒈时间设置①内容②周期③频率⒉场所设置⒊收费设置

㈡心理治疗的基本阶段⒈初始阶段⒉中期阶段⒊结束阶段

31.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技术和影响技术。

㈠倾听技术:⒈澄清⒉内容反映⒊情感反映⒋总结⒌具体化

㈡影响技术:1提问技术 2.解释技术 3.提供信息 4.即时化技术 5.自我暴露技术 6.面质技术

32.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结合第

二章内容。

精神分析治疗:1.自由联想 2.梦的解析 3.阻抗分析 4.移情分析 5.解释 6.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症

行为疗法:1.系统脱敏法 2.满灌疗法 3.厌恶疗法 4.标记奖励法 5.模仿法6放松疗法7.生物反馈疗法8.催眠疗法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疗法: 1.来访者中心疗法 2.存在主义心理疗法

认知疗法:1.认知转变疗法:①识别自动性思维②识别认知错误③真实性检验④去注意⑤监视苦恼和焦虑水平⑥认知自控法 2.合理情绪疗法

33.心理咨询的对象、原则和任务。

对象:人格结构相对完整,面临的是一般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的问题,能从主观上感觉到自己心理、行为的不是而无人格变态;人格障碍者,人格结构通常存在缺陷,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察觉能力较差。

原则:⒈保密性原则⒉助人自助原则⒊价值观干预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任务:1.体验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2.认识内在冲突3.纠正不合理观念 4.深化自我认识 5.学会面对现实问题6.提升心理自由度7.付诸行动

34.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心理健康概念: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稳定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标准:㈠体验标准:1.良好的心境 2.恰当的自我评价

㈡操作标准:1.心理效率正常2.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良好

㈢发展标准:1.认知健全适应2.情绪饱满适度

3.意志坚强可控

4.个性和谐统一

5.人际关

系和谐 6.杜绝心理异常

35.个体发展与心理卫生: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关键期。

Ⅰ孕妇心理卫生:⒈良好的夫妻感情基础⒉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⒊调控孕妇情绪4.胎教Ⅱ婴幼儿心理卫生:1.婴儿出生后教育立即进行 2.爱抚时婴幼儿心理卫生的必要条件 3.抓住关键期,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家长与教师的身教作用

Ⅲ学龄期儿童心理卫生:1.学龄期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智力发展最快;注意稳定性增强;抽象思维过度;好奇心强;个性发展,自我意识提高,社会意识增长;个性品质、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2.心理问题:①智力因素②学习兴趣因素③注意稳定性的因素④考试焦虑⑤暗示性因素

Ⅳ青春期心理卫生:1.青春期心身发展的特征:①体格发育快;生理机能不断成熟②生理发展快、心理功能不断完善 2.青春期心理保障:①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奋发学习②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Ⅴ中年期心理卫生:1.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①生理上逐渐衰退②生理能力不断增长

2.中年期生理卫生问题:①超负荷的心理压力②②强烈的心理冲突③复杂的人际关系

3.中年期心理保健:①及时调节情绪②培养良好的个性③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学习轻松技巧Ⅵ老年期心理卫生:

36.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⒈病人的权利:①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②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③免除或部分免除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④要求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⒉病人的义务:①及时就医、早日康复的义务②寻求有效医疗,认真遵循医嘱的义务③遵循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

37.病人角色转换问题的几种表现。

⒈角色行为缺如⒉角色行为冲突⒊角色行为减退⒋角色行为强化⒌角色行为异常⒍

⒍角色认同的差异

38.病人的心理需要。

⒈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⒉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⒊安全与早日康复的需要⒋关心、体贴、尊重的需要

39.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

⒈萨斯划分的基本模式:①主动-被动型②指导-合作型③共同参与型

⒉医患控制力模型:①医生自住型或医生家长型②病人自住型或用户至上型③互惠型④失败型

⒊医患关系的人本模式:医生与病人是合作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共同为病人的健康负责

医学院医学心理学复习总结(首版)

填空 #1、情感活动的特性倾向性、稳定性、深刻性、效能性。 #2、学习是在生活中由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的速度、強度、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4、系统脱敏法是利用交互抑制原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5、应急是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变化(应激原) 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6、SWS是慢波睡眠。FWS(REM)快波睡眠其一重要特征是发梦。

#7、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反映。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需要是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该理论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自由联想,移情,释梦,阐释。 #10、广义的焦虑症包括一般性焦虑、恐慌症、恐惧症、强迫症 #11、分裂性心理疾病包括神游症,健忘症,人格解体,多重人格。 #12、评估心理健康的量表是 SCL-90 。 #13、合理情绪疗法基本观点:一切错误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为问题的症结。 14、睡眠覺醒障碍包括梦呓、夜游症、梦魇、夜惊。 #1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16、马思洛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埃利斯提出的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B指信念;C指情绪反应后果。 1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记忆量在24小时内会降低80% #19、思维活动的特点是逻辑性,逻辑性从低到高又分为形式逻辑,辨证逻辑和数理逻辑 20、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前额脑叶切除术,系统脱敏 #21、根据耶尔克斯定律,在完成复杂任务的时候,动机保持在较低水平,效率最高 #22、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3、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压力管理、认知准备、能力发展、肌肉放松技术 #24、生物反馈是利用检测装置把有关人体内部某些特定的生物过程诸如:血压、体温、心脏搏动、心率、以及肌电等动态信息,经仪器检测、放大和转换,通过记录、显示系统,将此种信息转变为易于理解的信号如声光等直接而又不断地反馈给病人,使病人能够看到、听到或感到变化。 恐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示范疗法、暴露疗法、冲击疗法 #25、心理现象由心理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意识特征组成 #26、成瘾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致幻剂等六大类。 #27、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有四个量表,它们分别是:(E内外向)、(P精神质)、(N神经质)、(L掩饰性)#28、儿童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对儿童家长的安抚 #29、心理测量的特征性:可量化性、间接性、概括性 #30、艾森克量表中高分表示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易激惹而不稳定致出现不理智行为的是神经质N #31、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感与行为主要有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32、患者中心疗法将医患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治疗因素,医生的任务在于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通情、真诚的态度以促进形成平等协作、坦诚信赖的和睦关系,局部试图代替患者解决问题。#3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1、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能力: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3、创伤后应激障碍L(PTSD):在遭受巨大危机之后产生的心理障碍,特点有: 有明确可见的应激源,每一受害者都导致产生灾害症状;病人躲避原创伤事件的情境;精神麻木或失去感觉状态;回忆原来情境时会产生多种心身异常,睡眠、记忆障碍 #4、离差智商: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每一年龄组的个人分数与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的比较。公式为:IQ=15*(X-M)/S+100 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6、应激:个体在察觉到(通过认知性评价)环境变化(应激源)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最新版精编2020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58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是什么?病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2.内省 3.认知偏差主要有___,___。 4.病人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和_____。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根据求医行为的决定权是谁,可把求医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 7.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8.心理学将焦虑细分为_____,_____,_____。 9.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 10.医患的三种关系模式是______ 11.常见病人心理问题有___、___、___、疑虑心理、易冲动和愤怒、孤独感重、失助感和自恋、期待。 12.病人角色适应不良表现为___、___、___、角色行为强化和角色行为异常。 IV.简答题(共7题,0分) 13.影响社会认知主要因素有什么? 14.临床上常用的观察法可分为随机观察法和_______法 15.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人际交往的经验,人际吸引的规律有那些? 名词解释

16.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17.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18.疾病行为 19.病人角色 20.缺如,强化,消退,恐俱 21.有求医行为,受社会认可,有特定文化背景认同 22.拒绝执行医嘱,部分地执行医嘱,诊疗过程中擅自停止执行医嘱 23.语言形式的交住口非语言形式的交住 24.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被关心和尊重的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安全感和早日康复的需要 25.主动-被动型医愚关系,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26.焦虑,退化,主观感觉异常 27.求助阶段,求医阶段 28.观察资料的记录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事件记录。 29.观察法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何为病人角色?其特点如何? 31.钱、关注、赞许、地位等属于_____强化物。 32.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与的相互关系,研究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33.2.现代医学模式是··。 34.躯体性应激源,生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西格蒙德。费洛伊德 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潜意识: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人格结构学说:一个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并共同表现出其人格特征。 防御机制:是一个人直接的,习惯性的心里保持机制,即当个体潜意识中本我的欲望与现实或超我之间出现矛盾造成心理冲突时,会出现焦虑反应。 常见的防御机制(定义和例子):否认,投射,内向投射,退化,转换,转移,补偿,合理化,幽默,升华。 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条件反射型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雷纳 操作反射型代表人物:沃尔普,桑代克,纳金斯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任何环境刺激,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影响行为。据此,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作用机制而获得。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强化,泛化,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示范作用: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功能系统学说的三个系统: 1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系统 3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 三个功能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三个系统不是独立工作的。第一功能系统保证必要的皮层张力和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第二功能系统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第三功能系统保证有目的的探索。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 知觉的基本属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42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食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 1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2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端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它起着少量信息临时仓库的作用。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是一种永久性的贮存。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

医学心理学考试题目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016《医学心理学》结业试题 1、结合你对《医学心理学》各章节的学习,谈谈体会和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800-1000字)(30) 答:在《医学心理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婚恋与亲子教育,心理应激与压力管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及应用。我觉得很有意义的部分是周老师在每次课堂上为我们演示心理咨询,这使我有种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中途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我所体会到的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许多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得很好的人说:“做人能否能得心应手,说话只是技巧,攻心才是根本。”人心,就是指每个人内心的需求与自身的弱点,这些需求与弱点,就是攻心的目标。 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首因效应”。如果你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与实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可能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二)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总会有的,比如失恋、失业、高考落榜等等。一些人为此得了抑郁症、心理疾病,据估计,现代人的疾病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压力管理与心理应激的相关理论中发现当人受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时,首先进入警戒反应期,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变化。如果外界的压力刺激持续下去,身体的抵御能力不能再坚持时,就会进入衰竭期,使身体严重受损。遇到困难挫折并非就是世界末日了,面对压力,应该有正确、健康的应激方式和压力管理,比如说可以寻求社会帮助、积极筹划与行动、认知重组、放松、宣泄和积极转移。遇到问题,使自己宣泄完才能够有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此外,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来转移对压力的注意力,先把不开心的事情放在一边。 (三)如何运用气质类型更好地工作 气质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沾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然而气质与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反应是有关联的,因此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相对的典型特征:胆质汁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果断。但自制力较差,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他们在工作中热情很高,表现出雷厉风行。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善于交际,工作适应能力强,交际广泛。粘液质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富有理性。行动缓慢,善于完成需要长时间注意的工作。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感情细腻,沉稳冷静。在群体中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事情上优柔寡断。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是群居动物,这就需要我们与他人交往,即使有时我们心里很多不开心,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最新整理)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 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分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 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可重复)③调查法(a.抽样b.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观察、交谈、测量 和实验等手段。(深入的) 5、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②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③自我意识系统 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2) 心理的器官是脑;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4)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7、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想象等过程。 8、感觉:ppt: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书: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常见的感觉现象:①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明适应,暗适应)②后像(例如,人在注视亮的电灯时,如注视时间较短,然后闭上眼睛或关闭电灯,仍会感到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像。如注视的时间较长,将灯光移去后便会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的负后像是原来注视颜色的补色,比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会看到一个绿色正方形后像;如果先注视一个黄色正方形,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先吃糖,后喝苦药会觉得苦药更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也常常使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人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取决于感受器直接接受的刺激和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如摇动产生眩晕呕吐、辛辣气味使人流涕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2013继续教育 医学心理学考试 87分

医学心理学结业考试 单选类型试题: ?1) 灾难心理救援者的压力来自于灾难的影响,其中不包括:B ? A. 死亡、损伤、需求、要求 ? B. 死难者身份确认 ? C. 超负荷的需求 ? D. 感到不熟练,没有得到培训 ?2)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D ? A. 一种供求关系 ? B. 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 C. 既有道德关系的成分,同时也有商品交换的成分 ? D. 以上均正确 ?3) 下列哪项不属于集体晤谈的目标:D ? A. 支持和安慰 ? B. 公开讨论内心感受 ? C. 治疗创伤后的心理症状 ? D. 资源动员 ?4) 下列关于心理急救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医学治疗为主 ? B. 预防进一步伤害 ? C. 提供没有压力的讨论机会,避免谈不愿意谈的事 ? D. 有耐心的倾听,传达真实的同情 ?5) 下列对心理防卫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 ? A. 是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 B. 是指个体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以免受挫折的打击 ? C. 是当事人有意识应用的防卫机制 ? D. 这种策略的运用,往往并不能减轻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 ?6) 应激晤谈最理想的干预时间是:A ? A. 灾难发生后一小时以内 ? B. 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 ? C. 灾难发生后72小时 ? D. 以上说法军不正确 ?7) 全国性自杀预防机构的发展目标不包括:C ? A. 降低自杀率 ? B. 降低自杀未遂率 ? C. 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 D. 开展提高公众对身边发生的抑郁症和自杀问题的认识等健康教育 ?8) 如果一人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此人违反了下列哪一原则:A ? A. 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 B. 统一性原则 ? C. 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 D. 以上都是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 5.实验法 6.相关研究法 感觉(sensation)的定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感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觉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叫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就是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与医学模式转化。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互相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学科性质:(1)学科交叉性(2)基础学科的性质(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生物医学模式(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1)强调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2)促进了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和医学的全面发展(3)促进了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统一(4)强调人的整体健康(5)促进了卫生观念的转变。 2.医学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1852年德国洛采的著作《医学心理学》,其后,冯特出版的《医学心里学手册》《心理生理学》,讨论用实验方法研究医学临床过程的心理学问题 (3)189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威特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全世界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4)1907年威特默提出“临床心理学”概念,并开设临床心理学课程 (5)1917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协会成立 3.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 (一)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1)主观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2)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3)临床观察法 (二)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

医学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复习要点 考点: 一、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1、医学模式的转变 2、预防疾病战略转变 3、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改善医患关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任务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医学,已达到防病治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测验、评定评估等 心理测验法与评定量表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例题】关于医学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正确的是 A只在实验室中完成B只以人为实验对象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D只在有目的的、控制某些条件进行E只使用现代仪器答案是D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学派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因其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所以都得不到满足。他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根源。治疗原则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移情等方法挖掘出其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予以解释并在意识领域消除。 2、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等认为心身是统一的,心理因素对健康及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生理中介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调节系统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如抑郁、愤怒、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良认知或不健全人格将首先通过影响三大调节系统的活动而影响各内脏功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躯体症状,或引起心身疾病。 3、行为学派理论巴甫洛夫、华生等认为,人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对外界刺激S的反应R,即通过学习得来的,又称学习理论,学习有三种类型:经典条件发射、操作和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行为学派理论认为,各种心理疾患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的学习而学习的条件反射。治疗的原则是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或消退。 4、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等认为,行为学派只研究行为,并把行为看作是对刺激的反应,只强调环境影响,而不重视对人的本性的研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向上的,是要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即是发挥个人各种潜能,如创造性、友爱、自尊、理想及对真善美公正价值的追求动力。自我实现即指人的这些潜能的充分实现。他们认为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病症的产生都是自我实现受到环境的阻碍而不能实现的结果。治疗原则是降低期望值,增强应对环境的能力。 【例题】下列有关心理、行为障碍论述的观点中,符合精神分析理论的是 A错误的信念B错误的学习C潜意识中的冲突D三大生理中介紊乱E自我实现受阻答案是C 【例题】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源于 A本能B潜意识C学习D人格E情趣答案是C 【例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A心身是统一的B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D以上都

医学心理学 复习重点

08救援 第一章绪论(注意把概念与例子之间的对应) 1.(定义)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⑴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⑵研究深信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⑷研究各类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变化规律;⑸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治疗。 3.(概念)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像医学工作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注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解P5)身心分离观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观念。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由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 5.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 人格(个性)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第一节认知过程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2.感觉的特征(注意与例子的对应):⑴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其间成反比关系; ⑵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停留现象,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⑶感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现象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痛觉无适应现象; ⑷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⑸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笑容。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看到红红的苹果、听见动人的歌曲等。 4.知觉的特性:⑴只觉得相对性⑵知觉的整体性⑶知觉的理解性⑷知觉的恒常性(恒定、正常)视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如看五星红旗从不同角度都是红色,雪是白的等都属恒常) 5.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6.错觉: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按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新医学模式是D A. 行为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C.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个体心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过程内容(B)A. 感觉 B .气质 C .知觉 D .记忆 E .想象 2.下列哪一项是人格心理特征(A) A. 能力B.需要C.动机D.象E.思维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外观、触摸苹果光滑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C) A. 知觉B.思维C.感觉D.象E.感受性 4.盲人可以利用触觉阅读盲文,这是感觉的(E A. 联想B.适应C.对比D.象E.补偿 5.错觉是指(A) A. 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B.神经症病人的知觉 C.幻觉D.人的一种心理缺陷 E.一种病态知觉 6.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D) 特征 A. 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 D.选择性E.以上都不是 7.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 松的形象,这是(A) A. 表象B.回忆 C .重现 D.想象E.再现 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现象是(C A. 空想B.理想C.幻想 D.梦想E.灵感 9.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B A. 幻想B.空想C.理想 D.梦想E.灵感 10.判断情绪性质最简便的方法是(D) A. 自我报告B.测量生理指标C. 析人格特征D.观察外显行为 E.向同事亲友了解 11.以下哪一情绪有益于健康(E) A. 愤怒B.恐惧C.悔恨 D.喜悦兴奋E.以上都不是 12.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 态,称之为(B) A. 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 D.成就感E.责任感 13.七情致病以下哪一项是错的(C) A. 怒伤肝B.喜伤心C.忧悲伤 D.恐伤肾E.思伤脾 14.人在悲伤是,生理上出现(A) A.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抑制 B.心跳加快,面色变红 C.消化腺分泌加强,消化活动增强 D.呼吸加快,血压升高 E.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潮红出汗 15.(C)是意志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 A. 克服困难B.自觉确定目的C. 和B D.不随意动作E.B 和 16.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A) A. 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 突D.多重趋避冲突E.以上 不是 17. 人格也称(B) A.性格B.个性C.能力 D.气质E.风度 18. 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 A.需要B.思维C.感 D.性格E.气质 19. 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D) 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 有坏D.无好坏之分E.以上都不是 20. 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E)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 过程D.人格心理倾向E.人格心 特征 21. 容易使个体产生挫折体验的因素是(C) A.心理调整能力强B.个体容忍性强 C.抱负水平高D.良好的认知水平 E.其他因素 第三章心理卫生 1.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从以下哪一项表现出来(A A. 人与人的交往B.智力水平较高 C.优秀的思维能力 D.情绪的活跃开朗 E .坚强的意志品质 2.儿童会将哭闹行为作为达到要求的手段,此时我 应该(C) A. 满足其需要B.不理睬他C. 心教育D.转移其注意力E. 加禁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