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思想作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哲学思想作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哲学思想作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哲学思想作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中充满着对世界的深邃解读,浏览柏拉图的思想却发现这些思想不时的和我国的传统思想发生着碰撞,迸发出共同的火花。以下是精心的柏拉图哲学思想作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柏拉图与中国哲学家的几点重合

摘要西方哲学作为西方智慧的千年沉淀,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柏拉图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中充满着对世界的深邃解读,浏览柏拉图的思想却发现这些思想不时的和我国的传统思想发生着碰撞,迸发出共同的火花。

1 西方哲学启蒙时期与我国传统思想的重合

西方哲学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一些不同:西方哲学理论注重的是知识,认识以及论证,中国的传统思想则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其实二者也不是完全彼此分离的,有知识也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好的道德修养也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是中西方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西方哲学自从古希腊开始就是走的一条知识的路。古希腊的哲学家早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在此之前的一些古代文明大都带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比如说古巴比伦有一个说法,传说我们所在的世界是

在一个大乌龟的背上,这个乌龟游弋于大海之上,乌龟动一动就会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古希腊哲学开始脱离神话性质,开始用理性去思考问题。所以就出现了恩培多克勒的“土,水,火,气”四元素说。我们知道,我国在古代的时候有五行说,所谓的“五行”其实就是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中西之间的这两种思想不约而同都回答了世界的构成。这也算是早期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一个偶然重合。严复在对西方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说:“盖彼 __为体、民主为用”。①

2 柏拉图的作品风格与我国哲学家的重合

到了古希腊哲学高度发达时期,哲学家们的目光逐渐的从自然哲学转移到人生和社会等问题上来了。当时出现了一批对人们思想有着深刻影响的哲学家,其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本人具有浓厚的诗人气质,确切的说,柏拉图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在历史长河中,柏拉图的文学造诣并不比他的哲学造诣差。而庄子也是一个公认的大文学家,当然他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庄子的哲学非常深邃,文笔也美妙至极。柏拉图的对话有很多篇,其中有一篇记录的是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中文翻译为“会饮篇”。《庄子》这部著作最大的

特点是“寓言十九”。比如说《庄子》开篇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内容全都是一些寓言,不知其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柏拉图的《会饮篇》讲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也是一个神话故事,他说:古代的人跟今天的人不一样,今天的人是两条腿走路,两个臂膀劳动。古代的四只手,四条腿,走起路来像车轮那样转,四只手加四条腿转着走,后来神把人劈成了两半,变成了两个人,于是,每个人就只有两只手两条腿。因为这两个人是由一个劈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总是去寻找自己的原来那另一半,这就是人类的爱情。这也是一个美妙的文学作品,一个神话故事。

柏拉图的哲学中有很多都是这类文学的描写,有很多都是像《庄子》里面的一样,充满了各种寓言、神话。很难说清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寓言。

3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我国哲学家的思想重合

西方哲学比较注重知识,我们掌握的所有的知识都采取了概念

的形式,当我们有了概念才会有知识。概念它自身是绝对的、完美的,但是在现实的客观物质世界里却是不存在的。“柏拉图的相论,或者概念论,或者理念论认为真正可靠的知识就是概念的知识,不是概念的知识便仅仅是我们的感觉,它不是真正的知识。”②柏拉图的这种

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们的感觉具有相对性,感觉不能算作知识。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只不过是概念世界的一个复制。

柏拉图的思想里一个是上面所说的相论,一个是他的一篇著名作品《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这样设想的:要把一个庞大的国家治理好是一件非常困难和复杂的事情,如果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么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是一个非常有智力的人,如果不是一个明白各种大道理的人就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也不配治理一个国家。因此,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是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提倡要有一个“哲人王”即由哲学家来作国王。在哲人国王的下面还应该有 __,这部分人负责管理国家和保卫国家,他们是第二等人。其实就是在管理国家事务并保卫国家。除了这些人之外应该还有 __,比如工人、商人、农民等老百姓。这种国家制度其实也是一种等级制的国家,根据他的说法:有些器物是用金子做成的,有些器物是用银子做成的,有些器物是用铜做成的。人也一样,有 __是金子做的,比如哲人、哲学家、懂得各种大道理的人。 __是用银子做的,比如管理国家并保卫国家的这种人。第三种人是用铜和铁做的,这种人就是老百姓。国家是否能够治理好,国家是否安定就是取决于这三种人是否都能各安其份。“柏拉图认为:所谓正义就是每个人专做自己的事,而不管别人的事。接受君主统治也是正义。”③哲人要把国家管理好,保卫者要把国家保卫好,老百姓就老老实实的生产劳动。无论哪个层次上的人,无论哪个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的话,那么国家就会长

治久安。这就是他的理想。中国的哲学家们也有各自的国家理想,比如老子作为我国的大哲学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国。“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他的理想国。我国的近代哲学家也有自己的理想国,比如 __的《大同书》中所述的内容就是他脑海里的理想国,毛泽东提出人民公社,农林牧副渔,工农兵学商,一应俱全。这就是毛泽东的理想国。其实柏拉图也意识到另外一个方面,国家未必都是那么理想的。原因大体上有两个:其一是自私。人一旦自私就不安分,要么会想尽办法谋取更高的地位,要么会不择手段得到更多私利。其二是愚昧。一个国家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或者百姓一旦愚昧的话,都会导致 __或者国家利益的受损。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他的思想与中国哲学家思想的精华不断出现这智慧的碰撞,闪烁着照亮我们今后哲学思考的火花。

内容仅供参考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敬文法哲学研习会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专业:法学理论 学生姓名:岳岚培高寒梅郭甜甜指导教师:孙文恺教授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5日

前言 0 一、辨证学 (1) (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 (1) (二)意典界与事物界 (1) (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 (2) 二、格致学 (2) (一)宇宙的形成 (2) 1.开辟 (2) 2.质素 (2) 3.灵魂 (3) (二)宇宙的分类 (3) 三、伦理学 (3) (一)个人伦理 (4) (二)社会伦理 (4) 1.国家起源 (4) 2.哲学王的统治 (5) 3.社会等级 (5) 4.公有制 (6) 5.教育理论 (6) 结语 (6)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摘要: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奠基,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 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其思想理论涉及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内容上以其辩证学、格致学、伦理学三个方面为主线对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以期对柏拉图的主要理论学形成初步认识。 关键词:柏拉图意典格致伦理 前言 柏拉图的著作均采用对话体,这种写作方式承载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一是以时间分,另两种是以内容分。具体地讲,前者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对话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申辩篇》、《优息弗罗篇》、《克力同篇》、《查米德斯篇》、《伊翁篇》、《高尔吉亚篇》、《拉凯斯篇》、《门内科索斯篇》、《普罗泰戈拉篇》、《吕雪思篇》、《优息德谟斯篇》、《大希庇阿斯篇》。中期对话有《米诺篇》、《斐多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得罗篇》、《巴门尼德篇》。晚期对话有《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政治家篇》、《斐利布篇》和《法篇》。”①这种对话分期,学者们是大致同意的。但不同时期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不同分期,其哲学思想截然不同。有的认为,柏拉图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内容分的有三分法和八分法,三分法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任诺苦辣提斯首先接受。“所分的是(一)辨证学或名学(Dialectic or Logic);(二)格致学(Physics);(三)伦理学(Ethics)。”②八分法则分为:认识论、理念论、辨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哲学、灵魂论、至善论。③两种分法都有道理,相比而言,第二种分类更为得当。原因在于第一种分法,非细致研究柏拉图每一篇对话不能进行;而且分歧较大,比较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更是艰难。而第三种分法所分小类可以归入三分法的大类中去,不如三分法精炼。本文遂采用第二种分类总结概括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页。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提起古希腊文明,人们无疑会想起这两位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影响后世的成就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哲学、教育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建树颇丰,诗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在学术见解上自然会有相通之处,亚 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足见他与柏拉图还是存在许多分歧的。 首先,关于城邦的思想。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对自由城邦的政治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古希腊时代,城邦制度可称是最先进、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在希腊文中,城邦一词为polis,不同于今天英文中的city或country,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是柏与亚政治思想的实践对象,而且他们的政治思想也只适用于城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确立,城邦的衰落也使这一系列政治思想失去了适用价值(当然,从西方近代以来,这种对政治构建的最初观念对今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正义城邦的思想,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城邦是三个城邦发挥各司其职、相互和谐的统一体,前两者是国家的治理者,第三阶层则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也引申出专业化的原则,在正义城邦中,人人需各司其职,统治者和军人也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们适合于他们的这一地位所要求的条件。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在《理想国》中,便是柏拉图著名的“哲学王”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 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 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观念于柏拉图有明显的不同,他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个人于城邦的关系,好比一只手,只有当它与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如拿取物品)一样,个人没有独立的意志,必须成为城邦的一部分,通过城邦发挥个人价值,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同样没有独立性,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完全是为城邦的存在而服务的,这一点上二人的观点很相似。

柏拉图名言中英文对照

柏拉图名言中英文对照 导读:本文是关于柏拉图名言中英文对照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想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from heartbeat to ancient. 2、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It is always beautiful to love a person for virtue. 3、当碰到了爱情,每个人都成了诗人。 When it comes to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 4、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The air that has been drenched, tired and sad, the fairy tale in my memory has melted slowly. 5、制造不公比承受不公更可耻。 It is even more disgraceful to create unfair than to accept injustice. 6、与其不受教育,不知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 Ignorance is the root of misfortune rather than education. 7、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Search for eternity in a short life. 8、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effort. 9、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Start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work. 10、不进行仔细考虑安排的生活,不值得一活。 Life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is not worth living. 11、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If you want to have a perfect friendship, you may never find a friend in your life. 12、和一个人玩一个小时对他的了解胜过于一年的对谈。 It's better than one year's conversation to play with an individual for an hour. 1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Happiness is not about having more, but about having less. 14、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Virtue is mostly contained in good habits. 15、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Lost the truth, at the same time lost beauty. 16、你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我们悲剧的结局。 You do not ask for the greatness of return, destined for our tragic ending.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 2009年03月24日 08:23:15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传统哲学是相对于中国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而言的。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时期,也就是传说周文王推演《周易》的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哲学称为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在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黑格尔把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哲学。今天,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哲学,是期望能从中得到新的启示。 发展脉络 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先秦子学。先秦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形成了众多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先秦哲学探讨的重点侧重于政治、伦理、道德、人生等问题。可以说,先秦子学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掀起了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两汉经学。汉代统治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始定于一尊,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用了大约近400年时间。此外,在汉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是外来文化第一次与中国本土文化接触。汉代的主要哲学家有董仲舒、王充等。 魏晋玄学。魏晋时期,一反两汉时期繁琐的经学及神学目的论,尊崇老子、庄子及《周易》,号称“三玄”。这一时期,在思想上和思维方式上出现了一次大的解放。

魏晋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一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本与末、有与无、动与静、一与多的关系;三是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四是肉体和精神的关系。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裴(危页)、欧阳建、郭象、范缜等。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也在兴起,儒释道三教首次处于三足鼎立、势均力敌阶段。 隋唐佛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碰撞与融合,至隋唐时期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众多的佛教流派。在隋唐佛教诸宗派中,禅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隋唐佛学探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佛性问题,也就是心性论问题,内容包括人的心理活动、感觉经验、道德观、社会观、认识论以及宗教实践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释、道两家思想而创立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这是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700年的指导思想。宋明理学主要有程朱(程颢、程颐、朱熹)理学、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心学和张王(张载、王夫之)气学三大流派。宋明理学探讨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如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心性论、知行观、修养论、境界论等。 明清实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大都反对宋明理学,把理学看作是虚学。明清实学反对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思想解放,因而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实学思潮遍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主要代表人物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 乾嘉朴学。清王朝建立后,开始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人们不敢再谈论政治,因而转向了训诂考据。朴学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法,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少理论发挥,也称乾嘉汉学、乾嘉考据学。乾嘉朴学最突出的学术贡献就是对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使之获得了空前发展。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柏拉图是希腊人,出生于处于城邦时代的雅典。在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的经济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的冲突或者结盟也是普遍现象。而雅典是众多城邦当中最强大的那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经常在与别的城邦的纠纷之中获胜。这一切不仅仅归功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后人觉得它真正强大的地方是在于那些文学、艺术的创作,科学的发明以及哲学的创见。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柏拉图时代,是雅典有由盛而衰、逐渐没落的时代,是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人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很容易感受到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的一生当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柏拉图终身最重要的功绩有一项,那就是是创立了学园。柏拉图创立学园之后,希腊大量有才气的青年聚集到柏拉图身边。他们在柏拉图周围搞各种科学研究和讨论各种学术问题,这些举动都为后来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身几乎都在他的学园里度过,并且柏拉图这一生的著作也大多数在学园里写成。受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柏拉图终是走上了哲学的道路,为当时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柏拉图的思想来源 柏拉图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苏格拉底,从此师从苏格拉底,专心研究哲学,并把他以前的著作全数焚烧。而,八年后,当苏格拉底在亚瑟比大审中被判处死刑时,看着八年来一直受自己敬仰的老师死亡,使柏拉图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此时柏拉图也才二十八岁。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就苏格拉底的思想来看,他是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目标。真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属于外在世界的,要去研究部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生物的各种现象与状况;另外一个层次是研究人的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 我们经常会这样想,我们的社会中到底存不存在真理呢?换言之,就是是非善恶有没有标准呢?如果说法律是相对的一个概念,那么就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用来评判每一个人的行为对错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是非善恶没有标准,一个人可能在甲社会上是好人,在乙社会上却被认为是坏人了;善恶是非变成是由外在来决定,而非由内在所决定。进一步来看,如果不是由内在决定善恶,那么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内在价值:我是好人可能是因为我处于这个时代,如果我处于别的时代,说不定我就是坏人了。那我们要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呢?苏格拉底就是要探究有没有由个人内在所出发的、可以自我肯定且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我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都要做某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对的。苏格拉底一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得柏拉图收到很大启发,变为一个热爱智慧,热爱哲学的青年。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但唯一有遗憾的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只能是停留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苏格拉底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透过理性,而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是对人们生命的思考,是指引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哲学详细地盘绕“理念”这一词,理念也被人们称为理念论,是雅典的这个期间哲学观点最引人注目之一,他改变了理念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了解程度,也彻底打破了往常的哲学家们的观念。在柏拉图哲学当中,他明确地提出,要将宇宙间的准则和事理都要看成统一的普遍性。他不仅把他的理念世界呈现给众人,还逐一地形容出当时的希腊哲学有什么样的缺陷与弊端。人们在接受了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之后,将曲解点明,希腊人民将柏拉图哲学思索过程,逐步形成了哲学的概念。 柏拉图式辩证法,是指柏拉图的思想经典著作《对话录》,柏拉图为何这么重视对话的形式?首先,只靠个人是无法发现真理的。因为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特定的角度去思考。当我们从某个这个特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知道站在别的角度

柏拉图经典名言

柏拉图经典名言,经典语录大全。 访问数:1438 回复数:10 楼主 回复 作者:信纸上的柏拉图发表日期:2011-12-1 13:44:59 (我爱在个性90后发帖冒泡。。。) 柏拉图说: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柏拉图说: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柏拉图说:如果爱上,就不要轻易放过机会。莽撞,可能使你后悔一阵子;怯懦,却可能使你后悔一辈子。 柏拉图说: 既然爱,为什么不说出口,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柏拉图说:是我的终究是我的。我终归是你的一个过客,你始终不爱我,注定我和你就是什么都不会发生,注注定只是注定,不管我怎么跨越不管我怎么想靠近你,你还是会离开我。。。 柏拉图说:第一财富是健康,第二财富是美丽,第三财富是财产。 柏拉图说: 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柏拉图说: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柏拉图说:喜欢在你身上留下属於我的印记,却不曾记起你从未属於过我。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 柏拉图说: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柏拉图说: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柏拉图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柏拉图说: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 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 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 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 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 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孔子对“仁”论的贡献还体现在他把“仁”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对人本身进行了哲学反思。用“仁”来规定人,认为“仁”与人具有直接同一性,从此出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摘要:《蒂迈欧篇》服从于培养哲学王的政治教育,因而不仅仅是一篇阐述柏拉图自然哲学思想的作品。通过《蒂迈欧篇》中的宇宙论,柏拉图阐明了正义的秩序就是理性统辖下的和谐的整体。并且指出,塑造灵魂是构建政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阐述造物者与诸神的创造活动,指出造物者和诸神并不干预人间的政治活动。因此,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的政治建构应当效法造物者和诸神的创造活动,以理性支配下的和谐的整体为目标,努力造就合乎正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来,也就为人间政治事务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留下了余地。 关键词:柏拉图;蒂迈欧篇;宇宙论;政治哲学 在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以自然哲学为主题的,《蒂迈欧篇》是唯一一篇。而且,它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主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①不过,尽管历来颇受重视,人们对这篇对话的理解却仍然是问题多多。黑格尔也认可这样的说法:“‘蒂迈欧’篇自来就被当作柏拉图对话中最困难、最晦涩的对话。”②也许,问题的关键恰在于人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部自然哲学作品,而缺乏一个整体的视角来审视这篇对话的意义。 一、服务于政治教育的宇宙论 按照施特劳斯对于政治哲学的理解,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非历史性的“社会之最好的或正义的秩序”③。而这里所说的“正义的秩序”即是指可作为绝对标准的等级次序,表现为一定社会中的那一个阶层应当占据统治地位并得到自觉地认可和服从,那些习惯被社会养成并受到推崇,那些道德品味以政治秩序为中介而发挥了作用。④众所周知,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对于合乎正义秩序的国家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探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的确,在《国家篇》中,苏格拉底十分详细地讨论了理想的城邦。但是,也只是讨论而已。因此,这种理想的城邦还只是停留于言辞之中或逻辑之上。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逻辑上的理想城邦。可是,理想的城邦有实现的可能吗?对于这一问题,柏拉图其实有两种回答。他首先承认,这一理想的城邦是作为评判现存城邦优劣的标准而存在的,并不奢求它能够实现出来⑤;另外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就是,如果有哲学王出现,这种理想的城邦也许可以实现出来。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涉及理论的正确性问题。即哲学家在思想中所创造的理想城邦或哲学王在实践中要实现的理想城邦,必须是真理。否则,何以说明在思想中创造的城邦有资格成为标准?何以说明哲学王所实现出来、创建出来的城邦就是最好的城邦呢?因此,哲学家以及具备哲学素养的政治家都必须是掌握、至少是窥见了知识或真理的人。 对于柏拉图而言,真正的知识或真理并不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而是对于理念的把握。在柏拉图看来,鉴于人们所习惯的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因此,就需要一个灵魂的转向,即通过教育使被教育者摆脱对于感性认识的习惯性依

柏拉图爱情格言

柏拉图爱情格言 柏拉图爱情指柏拉图的爱情观: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体的欲望。为你整理了柏拉图爱情格言,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 2、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柏拉图 3、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柏拉图 4、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柏拉图 5、善就是灵魂的和谐。善包含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 6、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柏拉图

7、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柏拉图 8、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柏拉图 9、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的东西赶得远远的。——柏拉图 10、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相对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柏拉图 11、我宣布,强权就是公理,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 12、不进行仔细考虑安排的生活,不值得一活。——柏拉图 13、男孩子是所有野兽中最难驯服的——柏拉图 14、好人不需要法律告知他们负起责任,恶人总是绕法律边缘而行。 Good people do not need laws to tell them to act responsibly, while bad people will find a way around the laws. ——柏拉图 15、信仰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柏拉图 16、国王的祖先都曾是奴隶——柏拉图 17、女人的自然本质有多少不如我们男人的地方,就有多少优越于我们的地方。——柏拉图 18、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柏拉图 19、理想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柏拉图 20、苏格拉底对看守说:“忠诚的朋友,你精通服毒之道,请指导我应当如何服下这杯毒酒。” ——柏拉图《斐多篇》

中国哲学史重点(1)

目录 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孔子的哲学 6.概述孔子“仁”学的思想要旨。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有特色和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孔子在对“仁”的抽象和提升中对人进行了反思,奠定了儒家人学思想的基础。孔子在《左传》的基础上对“仁”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抽象,把“仁”熔铸成为一个统摄诸多伦理条目的哲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用德来说明“仁”,认为修德是成仁的关键。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第二讲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 一、概述 春秋战国时代,是新旧更替的时代,一方面新的萌芽已经产生,另一方面旧的东西依然存在,这就形成了在思想上既有的新的因素,也保留着旧的痕迹。 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1、天道与人事 因为周天子虽然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名号,但实际上已失去了本来的权威。天上的上帝,是人间帝王的反映,地上周天子的衰微,也就造成了人们对天的怀疑,人间一切休咎祸福均自天降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周内史叔兴和郑国申繻说:“吉凶由人”、“妖由人兴”。郑子产讲:“天道远,人事迩,非所及也。” 天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上次讲过,讲义上也有,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随着对宗教性的天神信仰的动摇,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所发展。“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现实,使人们得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的结论。 出现了老子和孔子。

二、老子和《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其书 生卒年不可考,籍贯有楚国岩县(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陈国相人、宋国相人三说。书《道德经》,帛书是《德道经》。 西汉时,黄老之学曾是统治思想,东汉时为老子建庙祭祀,三国南北朝时被奉为道教始祖,唐朝时被奉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元朝时道教盛行,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 哲学思想 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至上权威,先天地而生。道生一,一是至等无偶,一生二,二是阴阳二气,二生三,三是均适状态。三生万物,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出来。 这是朴素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也包含着客观事物的相互转化,物极必反,调和矛盾,以不变应万变。老子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 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宣扬使民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其他方面 兵法、阴谋 《史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晚年目睹周之衰,遂“去周隐居”。 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因关令尹喜之请求而写下五千言《道德经》。 (二)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 (1)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2)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3)道的运动规律性 “反者道之动”之“反”: 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 事物的运动总是要回复到本初的状态。 (三)老子“自然无为”的方法论 “无为”是《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念。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 “无为”的方法论意义: (1)在行动之初形成一种冷静的态度,“损之又损”,去掉那些干扰的因素。 (2)在行事过程中更注意认识客观规律,以“百姓心为心”,公正地为民办事。 (3)保持大海的胸怀和谦卑品质,像圣人那样,“以其病病”,不断走向完善境界。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_理想国_的政治哲学解读_袁久红(1)

2004年3月第6卷第2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Mar .2004 Vol .6No .2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 ———《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袁久红,王海风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秩序 [摘 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在探寻国家正义的过程中,从可经验的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引导人们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但是,国家正义在内容的体现上,又完全在于其公民的政治素质。与智慧、勇敢、节制相对应的三个阶层的划分及其各安其分、各尽其责,这既是国家正义的体现,又是国家之所以正义的条件。同时,这三个阶层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国家的伦理目的,每个公民都应该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遵循自身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论的鲜明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价值观上的国家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04)02-0050-04 [收稿日期]2003-12-29 [作者简介]袁久红(1965—),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罗尔斯《正义论》的问世使逐渐走向“后现代”的政治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哲学回归,探讨诸如“正义”、“自由”等政治价值的诸多理论话语又活跃在当代各种学术专著和期刊中。然而,透过历史的沉积,在回到最初的文本时,我们会很快发现,对正义的专门性探讨在政治学刚刚发轫之时就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那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一部《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该书中,柏拉图的代言人苏格拉底与他的对手辩论的起源就是对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的讨论,而为了便于探索城邦的正义,苏格拉底又将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作了比较研究,以此进入何为正义及其如何实现的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 在古代希腊的政治观念中,一个核心的观念是正义(Dik ē),它是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柏拉图之前,哲人们围绕着正义究竟是什么作了种种探讨,但可以说,他们均不够系统,且大多停留在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柏拉图反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主张将正义纳入理性的考察范围,并通过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辩证”归纳,挖掘出正义的本质,再根据正义的本质设计出符合正义的社会制度,建立理想的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从这种哲学的高度,人 们才能认识正义的本质所在,无论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都概莫能外。” [1](P .83) 为此,柏拉图在《理想 国》中通过优雅的对话和智者风格的“辩证法”首先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首先,正义的内涵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因为,第一,正义的人要给予其朋友有益的东西,他就必须自己来判断什么是善;他必须知道对他的每一位朋友而言什么东西是有益的。因此,正义包括较高层次的知识,由于每个人不可能都拥有这些知识,正义就不能在所有的人身上得到 落实。[2](P .33) 第二,“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来说,伤 害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的敌人反而是正义的———因为他们的若干朋友是坏人,若干敌人是好 人。”[3](P .13)第三,正像发冷不是热的功能、发潮不是 干燥的功能一样,善良的人也不会伤害其他任何人,“伤害朋友或任何人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和正义者相反的人的功能,是不正义者的功能。” [3](P .15) 因此,正义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 予敌人”。 其次,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色拉叙马霍斯 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3](P .18)他 还论证说:“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次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 DOI :10.13916/j .cn ki .issn 1671-511x .2004.02.013

理想国经典语录

理想国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理想国经典语录,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我们爱美。 2、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3、任何一个东西都有一种特有的功能,某个工作或许只有它能做,或者它做得比其他更好。 4、财富与贫穷,一个是奢华和懒惰之母,另一个是卑劣与恶毒之母,而两者都是不知满足的源头。 5、一群被迫生活在洞穴里的人,无法走出洞穴,于是只能通过外界的事物留在洞穴中的一面墙壁上的影子来了解外部世界。 6、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7、当事物状况最佳时,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变或影响。例如,强壮的身体不易受饮食或劳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健康的植物也不易受阳光、风、雨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人的心灵不也是一样的吗?最勇敢、最智慧的心灵是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而改变的。 8、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是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记得这些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

虚弱的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並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会有心情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阅读答案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照某些哲学家说,一个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柏拉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他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儒家认为,处理日常的人伦世务,不是圣人分外的事。处理世务。正是他的人格完全发展的实质所在。他不仅作为社会的公民,而且作为“宇宙的公民”,即孟子所说的“天民”,来执行这个任务。他一定要自觉他是宇宙的公民,否则他的行为就不会有超道德的价值。他若当真有机会为王。他也会乐于为人民服务,既作为社会的公民,又作为宇宙的公民,履行职责。由于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尽管中国哲学各家不同,各家哲学无不同时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各家哲学中没有形而上学,没有伦理学,没有逻辑学。这只是说,所有这些哲学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政治思想联系着,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既代表他的整个哲学,同时又是他的政治思想。举例来说,名家①以沉溺于“白马非马”之辩而闻名,似乎与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名家领袖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我们常常看到,今天世界上每个政治家都说他的国家如何希望和平,但是实际上,他讲和平的时候往往就在准备战争。在这里,也就存在着名实关系不正的问题。公孙龙以为,这种不正关系必须纠正。这确实是“化天下”的第一步。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而是比这严肃得多的东西。(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有删改)【注】①名家: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关于“内圣外王”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中国的圣人具有内圣外王的品格,不能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不能不问世务。B.“内圣外王”是说圣人不仅要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也须看重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C.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发展内圣外王的人格,使出世和入世统一成一个合命题。D.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与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观点是一致的。E.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