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古诗中典故、名称等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文,发现在进行相关翻译时,有原则可循。译者应当将意义再现置于形式再现之上,原文中出现的隐喻在译文中需要或者显化,或者以目的语系统中具有相同内涵的词汇代替。

标签:文化负载词典故名称翻译

一、概说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又是“文化传承与获得的必由之路”[1],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彼此相属的关系。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反映和传递的基本单位。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2]。尽管这类词汇广泛地分布于各种文体作品中,但是本文仅仅撷取国内古诗以事分析。

翻译是一种在不同语言之间传递信息的活动,翻译人员在面对两种不同语言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这两种语言隶属的不同文化系统。因此,把译者定位成“文化中介者”毫不夸张。面对文化间差异之时,译者要么在译文中保留原语文化,即异化;要么由译语文化取代原语文化,这叫归化。异化与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到现在实际也未能分清孰轻孰重。西方译学认为,持异化策略翻译观的译者目的在于保护和保存原语文化;而倡导归化策略的译者目的则在于便于增进自己所处社会的读者对原文思想和意义的理解。对于什么时候采用这两种翻译策略中的一种,也许森古普塔的观点有一定启发性。他认为,如果原文“接近所谓的元叙述或中心文本”[3]即体现某一文化的根本信仰,则文化就要求“最大限度的直译”[4]。反之,译者便有较大翻译自由。即:在翻译与民族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著作时,译者应当着力保留原文承载的文化,而如果翻译其它作品,译者则有较大自由度,可以在目的语文化和原语文化之间自由裁量。森古普塔的翻译思想是否对国内古诗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活动同样有效?笔者试图从国内古诗中有关典故和名称的英译以寻求答案。

二、考证

(一)有关典故的英译

文学作品免不了使用典故。典故的翻译难在寥寥数语便蕴涵深刻的文化玄机。让我们看一看李白《长干行》相关诗句的翻译。这首诗连用了两个典故:抱柱信和望夫台。现将含有这两个典故的诗句摘录如下: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可译性_郭旭明

第28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8 No.11 2007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07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可译性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关键词:汉语文化负载词;目的论;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7)11-0184-03 为了更快、更好地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一方面要向他国,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其它国家。而汉语文化负载词正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讨论它们的可译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也曾有人讨论过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但多是运用传统译论的观点来评价其可译性,故多认为其可译性极低,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可互译。本文作者认为这不利于指导翻译实践,因为这容易使译者对译好这类词丧失信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翻译标准来评价这类词的可译性从而更好地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汉语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232)。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使得汉语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王德春教授称之为国俗词语)。根据王德春教授主编的《汉语国俗词典》,中国的国俗词语(本文作者取廖七一教授的称谓,称之为文化负载词)可分为七种: 收稿日期:2007-06-2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重点资助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湘科院字2005(79)。 作者简介:郭旭明(197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如:太极拳,四化、知青); 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如“竹子”表示高风亮节); 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如“红豆”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 4.国俗俗语或成语(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5.习惯性寒喧用语(如:哪里哪里); 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如“红娘”表示媒人、介绍人); 7.兼具两种以上国俗词义的词语(如“棕子”既表示一种特殊食物,又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关)。 从上面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们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其形式和内容都完全一致的表达。因此,若按照传统译论的观点,这类词的可译性几乎为零。 因为所谓传统译论,不管是玄奘所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还是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或者鲁迅所倡导的“宁信而不顺”,以及奈达的“等值”,等等,它们都离不开“忠实”这个大前提,都是强调原文至上,主张译作要忠实于原作,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由于传统译论把“忠实”作为翻译的评价标准,要求内容和形式都要全方位地忠实于原文,而对于译文来说,“唯一的忠实就是精确地重复原文”,而这种对于原文百分百的忠实事实上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不管传统译论中的直译派还是意译派,尽管都声称自己是忠实的,但都被对方以不忠实为由而否定:直译派攻击意译派,只忠实内容不忠实形式,丢掉了蕴含于形式之中的诗学价值;意译派攻击直译派,只 184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易经》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其对国人的思想与民族性思维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易经》更加被称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曾经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够在早年就学习易经感觉到懊悔,这说明了易经的重要性意义。同时,因为当今世界开始流行中国文化热的潮流,有关我国经典作品的翻译工作持续升温,探究《易经》文化负载词意义上的翻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易经》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原文产生”误读” 《易经》使用语言十分简练与深刻,因此,也造成了在针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力上的错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不能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很容易产生对文本的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文字的误解;

其次是对文化内涵上的误解。 举例说明,《易经》起手卦当中乾卦九二”利见大人”这一句当中的”见”字与《困卦九五》中”乃徐有说”当中的”说”字两者都属于”通假字”。在理本与卫本当中都并没有将这种现象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乾卦九三》当中则说”君子终日乾乾”,这一句当中的”君子”主要是针对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贵族而言。但是到了后代在针对其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将君子主要建翻译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理本与汪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准确。 2、对原文理解的文化差异性 语言跟深层次体现的是一定区域范畴当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承以及风俗特征等的人类文明特征。不同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基础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差异性则体现在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语言属于是文化形式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够反映文化的历史变化,同时更加能够表现出文化所产生的差异性特征。如果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尊重这种文化差异性,生搬硬套进行翻译,则并不能够对文化传播起到任何积极性作用。 《易经乾卦》当中的六爻所代表的文化意味就

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7133913.html, 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作者:廖澄懿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的57名学生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测试,以关联理论为标准进行评估,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策略能力和翻译能力。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翻译表现的是对西方文化不够熟悉,对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不了解;文化能力的不足导致策略能力不足,影响到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关联理论 一、理论背景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和分类 翻译除了信息的交换之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1]。译者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 一些难以翻译甚至无法翻译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和特定的文化语境相关[2]。这类词语常被 学者叫作文化负载词。廖七一将“文化负载词”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 式”[3]。 刘宓庆认为:“文化的每一个层级——从最表层到最深层,无一不与也不能不与语言发生休戚相关的映衬、依托和体现的关系。”[4]他从语言的角度将文化分成四个层次:物质形态层、典章制度层、行为习俗层和心理(心智)活动层。 这一分类方法体现了文化由人类的外部世界到人类心理逐级深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刘宓庆的分类方法,把文化负载词分成这四个层次进行讨论。 (二)翻译能力中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翻译能力指的是“译者能够胜任翻译任务所必需的潜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5]。针对汉译英,马会娟提出译者应当具备五个基本能力,分别为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文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其中的策略能力强调以译者为中心,关注的是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当中遇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相关步骤。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古诗中典故、名称等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文,发现在进行相关翻译时,有原则可循。译者应当将意义再现置于形式再现之上,原文中出现的隐喻在译文中需要或者显化,或者以目的语系统中具有相同内涵的词汇代替。 标签:文化负载词典故名称翻译 一、概说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又是“文化传承与获得的必由之路”[1],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彼此相属的关系。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反映和传递的基本单位。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2]。尽管这类词汇广泛地分布于各种文体作品中,但是本文仅仅撷取国内古诗以事分析。 翻译是一种在不同语言之间传递信息的活动,翻译人员在面对两种不同语言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这两种语言隶属的不同文化系统。因此,把译者定位成“文化中介者”毫不夸张。面对文化间差异之时,译者要么在译文中保留原语文化,即异化;要么由译语文化取代原语文化,这叫归化。异化与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到现在实际也未能分清孰轻孰重。西方译学认为,持异化策略翻译观的译者目的在于保护和保存原语文化;而倡导归化策略的译者目的则在于便于增进自己所处社会的读者对原文思想和意义的理解。对于什么时候采用这两种翻译策略中的一种,也许森古普塔的观点有一定启发性。他认为,如果原文“接近所谓的元叙述或中心文本”[3]即体现某一文化的根本信仰,则文化就要求“最大限度的直译”[4]。反之,译者便有较大翻译自由。即:在翻译与民族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著作时,译者应当着力保留原文承载的文化,而如果翻译其它作品,译者则有较大自由度,可以在目的语文化和原语文化之间自由裁量。森古普塔的翻译思想是否对国内古诗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活动同样有效?笔者试图从国内古诗中有关典故和名称的英译以寻求答案。 二、考证 (一)有关典故的英译 文学作品免不了使用典故。典故的翻译难在寥寥数语便蕴涵深刻的文化玄机。让我们看一看李白《长干行》相关诗句的翻译。这首诗连用了两个典故:抱柱信和望夫台。现将含有这两个典故的诗句摘录如下: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潘帅英 (喀什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讲师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汉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翻译这一概念。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Pan Shuai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lecturer, Kashgar, Xinjiang, 844007)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during which the meaning carried by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onver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univers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made the translation possible, but the individu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rought obstacles to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out to mak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that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culture from the three interrelationship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载体。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对语言作了这样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符号系统(刘伶,1984)。后又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刑福义,1993)。西方语言学家一般把语言视为“人类特有的、具有任意性的符号系统”。笔者倾向于这样一种较为全面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1987)。 1.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陈宏薇和李亚丹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文化语言学》的文化分类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由于语言是人类最杰出

文化负载词

引言 现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都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增长而增长,同时人们更加关注文化交流。毫无疑问,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 缺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宗教信仰,社 会习俗和价值体系等因素,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负载词永不缺乏。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化细节转化为 另一种语言的文化细节,因此翻译的忠实与否取决于译者对两种不 同文化内容的把握程度。为了解决文化及其表现问题,理论家提出 了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由于文化负载词承载着过多的文 化信息,所以想要以目标语完全传达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就极为困难。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这一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本文探讨了在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可以采用何种翻译策略。 传统翻译研究过分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比较,然而很少有人重视文 化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这表明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因此,如何将中国特殊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给 外国人,如何让中国人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 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符合全球化的趋势。所以我希望这篇论文 能够为翻译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价值。二、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1.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记 录了整个文化的发展历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这个意义 上说,语言受文化影响和塑造,同时也反映了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所著的《原 始文化》中,首次给文化下了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并指出其翻译策略。作者呼吁 翻译工作者应该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积极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 文化负载词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是最能反映文化的 物质层面,所以受文化的影象也最大。通过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 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徐珺:2001)。 孙致礼(2000)曾经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刘守华也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刘守华:1992,p.150)。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文化词汇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例如,文化负载词,文化空缺词,词汇空缺等。如:朱哲2004年3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文化内涵词,如徐珺2001年3月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报》第24卷上的文章: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本质都 是相同的。正如包惠南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换言之,不管是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文化负载词还是文化空缺词等,他们指的都是那些只为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 化信息内涵,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包含这样的文化信息。他们既可以是在漫 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个民族独创的词。 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包惠南,包昂(2004:10,11)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 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 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他们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 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 他们的话给怎样翻译文化词汇提供了借鉴。如今翻译界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 已经达成基本上的共识,那就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应采用音译加解释性译 文的翻译方法。对于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当然用的是汉字读音注音的音译方法,如 前面的卡拉OK。再如cool翻译成“酷”等。对于汉语中的文化词汇翻译成外文的 时候,当然就是用汉语拼音,然后加注,或解释性译语的方法。也正如金惠康(2003,152)所说的: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 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 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当然上面主要是讲的音译,事实上对于文化负载词,除了用音译之外还可以 用直译的方法。例如毛泽东首创的“纸老虎”翻译成英语就直接用了“paper tiger”这 个词现在很多英语词典都已经收录进去了,用来指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或物,肯定 比英语里面本来就有的“吓走乌鸦”的“稻草人”(scarecrow)要好的多。再如,丢 脸(lose face),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了如指掌(to have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 2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3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4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5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6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7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 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9 从《简爱》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意识 10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11 金融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12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3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14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15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16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 17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8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 19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0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21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 22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23 论《红字》的模糊性 24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25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26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 27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28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2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30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31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32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33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3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为例 35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36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37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 38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 39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40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41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孤独与沉沦

浅析《论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浅析《论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摘要:《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不仅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全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因此,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论语》英译的一大难关。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尽量保持译名一致而不破坏原意的贯穿统一。 关键词:《论语》;文化负载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097-0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式非常紧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不同民族的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every text depends on a certain culture for its existence, while different cultures are embodied with different routines of producing and accepting texts(shuttleworth &cowie, 1997:35).”因此,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的象征转化成另一种文化的象征。显然,在这种语言的转化中,就必然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处理问题。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好这种差异问题,便成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文化负载词是指原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2004:10)“文化负载词的形成与使用都与特定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他们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曹建辉,2008)

文化负载词翻译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作者:郑秋红 院系:文理学院外语系 年级: 2006级 专业班级:英语(师范)2班 学号: 6411106232 指导教师:刘慧玲 答辩日期: 4月24日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学生:郑秋红指导教师:刘慧玲 摘要:中国文化负载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文化负载词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 本文从中式英语、中国特色词汇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比分析入手,尝试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分析文化负载词英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可以通过意译、直译、意译等方法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转化和使用,从而逐渐融入传统英语中,为英语使用者所接受。 关键词:中国文化负载词;文化差异;翻译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bstract: Each language contains element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its culture, such as idioms, proverbs, and other fixed expression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n Interlingua transfer, but also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从“福娃”英译名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从“福娃”英译名看文化负载词的 翻译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负载文化的功能最强,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文化词汇由于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 的难点,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词汇;翻译;跨文化交际;语用对等 一、引言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 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 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就是一个

文化负载词。“福娃”的英译“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一,“friendlies”有错别字之嫌;因为 friendly作为形容词使用基本意思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作为名词使用,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必是名词无疑,结果从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其二,“friendlies” 难以体现中国特色,反映鲜明的中国语言文化。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要求有广泛的文化 内涵,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不利于我国站在对外宣传这样一个高度,借举办这一盛会之际大力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也不符合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会吉祥物必须有广泛的 文化内涵,必须体现主办方的民族特色要求。从翻译角度来说,该争议反映了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文化负载词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因为语言 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其 使用方式与表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