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课件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课件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课件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点归纳讲义

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诗歌的结构技巧: 层层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小中见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起承转合、对比结构。 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 1.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 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汇编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完整版)古诗词基础知识及高考模拟训练

(一)诗歌基础知识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区别。 2、了解高中古诗词的题型特点与过往题目,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古诗词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解题方略。 【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14年上海秋季卷)(诗)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按如下三个方面评分。一、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二、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三、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 【例2】(2015年上海秋季卷)(词)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筷子。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B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诗歌类别 赠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山水田园、写景抒情、咏物言志、闲适隐逸、谈禅说理、思妇闺情、羁旅行役、悼亡游仙等。 常见思想感情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等。 感情基调 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常见语言特色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含蓄隽永、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平淡无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白通畅、沉郁顿挫等。 著名诗人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峭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苏轼的豪放旷达,(孟)

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双关、顶真、通感、互文等。 意境特点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常用评价用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富有哲理、淋漓尽致、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层次分明等。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推荐文档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要求】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考点解读】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古诗阅读知识储备】 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古典诗词常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如果文友想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范文澜先生的《中国文学通史》。 综上所述,诗和词按照格律和声韵,可以作如下分类: 古典诗歌: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 91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 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歌行”、 引”、 “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小令(58 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 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 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 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 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 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 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 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 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 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 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 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 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15 古诗词鉴赏(三)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15古诗词鉴赏(三)表达技巧 知识讲解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修辞方法: 除了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些修辞方法外,下面几种也是古诗词中常用到的修辞方法。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抒情、描述是重点。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

6、语言特色: 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 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梳理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以及相关诗句的例举: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诗歌 题材: 1.山水田园诗(晋谢灵运陶渊明唐王维孟浩然) 2.送别诗《送友人》 3.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王之涣等)《凉州词》《逢入京使》 4.羁旅诗《天净沙·秋思》 5.讽喻诗《卖炭翁》《泊秦淮》 6.咏物诗《草》《鹅》《竹石》 7.咏史诗怀古诗(历史事件、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8.哲理诗《观书有感》9.闺怨诗 体裁 古体诗(唐之前)不对仗;押韵自由;四五六七言,每句字数不定。标题加“歌、行、引、曲、吟、弄”等字。 近体诗(唐之后)绝句(4句)五绝;七绝;律诗(8句)大于8句称为长律或排律,五律;七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二、四、六、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词别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近体乐府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词牌名·题目》 一首词一定要有词牌名,不一定有没题目。 水龙吟(67444)、念奴娇(436)、雨霖铃(444)、踏莎行(447)、苏幕遮(3345)、声声慢(446)、水调歌头(556)、八声甘州(85544)、清平乐(457)、破阵子(667)曲分为散曲(诗歌;抒情)和杂剧(戏曲;搞笑);散曲分为小令(短小精悍)和散套(富丽雍容) 别称:词余;北曲;乐府(散曲和杂剧采用“北曲”(一种腔调)为演唱形式,又称为“乐府”) 【宫调名】曲牌名·题目 宫调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风格 ①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艺术手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抒情)、 表现手法(动静关系、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等)

中考必考古诗词总复习(通用)

- 中考必考古诗词总复习 (一)中考古诗文答题知识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