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法则启

海因里希法则启
海因里希法则启

海因里希法则启

————————————————————————————————作者:————————————————————————————————日期:

“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二十九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三百件潜在的安全隐患。

前几天,公司对在中远船务集团安监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白云山”浮船坞上5吨门座起重机严重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说明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已经被公司安委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公司从重从快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心和信心。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

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

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意义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而,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从这种认识出发,海因里希进一步追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

几乎每个安全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都要提到海因里希(Heinrich)法则。

海因里希是个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通过这些数据,海因里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这一法则就是海因里希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子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在美国,有一个机械师几年来一直用手把6寸宽的皮带挂到29寸正旋转的皮带轮上,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因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没有使用拨皮带的杆,终于被皮带轮绞入而碾死。

这位机械师的操作有四个问题:一是站在摇晃的甲板上,二是穿宽大长袖的工作服,三是没有使用拨皮带的杆,四是皮带轮正旋转。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错误的上皮带的方法每天都使用,达数年之久。查阅他四年的病志,也就是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曾有33次手臂擦伤的治疗处理。

这个比例估计为1200:33:1。这1234次的事件,都是错误操作。但开始几次错误操作并没有让他出现大的伤亡事故,所以他就以为这种错误操作并不会使他出现大的伤害事故。

虽然他的每一次错误操作都有可能发生重伤事故,但是由于海因里希法则的存在,这位机械师的错误操作导致重伤事故,这是必然的。错误操作的次数越多,发生事故的几率就越接近1,直至最后发生重伤事故。最终这位机械师的死亡说明了这一点。

要不发生被轮子绞入而碾死的事件,就只有不冒险,遵守规定,让飞转的轮子停下来,再进行挂皮带的操作。

对照海因里希法则,我们企业的一些长期习惯性操作,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以前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不代表以后也不发生重大事故,从上例机械师死亡事故,可以吸取很好的教训。

天脊安全教育引入“海因里希”法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506128.html, 2005年11月30日04:27 山西日报

本报讯“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给企业长周期稳定运行所带来的显著成绩,天脊集团的职工深有感触。职工安全教育引入“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不仅从工艺过程、设备结构等深层次找到了最佳安全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等深处入手,让职工养成良好习惯,使之变成自觉的行动。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天脊集团通过“海因

里希”法则告诉全体职工: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生产,达到零事故,就必须首先消灭300,从源头上扼制事故的发生,当消灭了300,29和1自然就灰飞烟灭。在实践工作中,天脊集团广大职工和安全管理人员找到了消灭300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引深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用检查来发现和消除隐患,用教育来规范行为、控制违章。

海因里希法则

2007/07/12 20:29

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灾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灾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同样的道理,在一次成功的背后,往往也有无数的失败的积累,这是被无数成功者的经历所证明过的。

一种名叫砷矾纳明的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它的发明者是欧立希。欧立希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为了纪念自己的成功经历,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

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可能就在于完全做对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对一件事情。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是成功的黎明。

失败有时会像一个欺软怕硬的强盗,他把那些努力通过他门前的人拦截住,抢夺他们所有的财富,然后分门别类地堆积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战胜他的人,他会把所有战利品拱手相让。

而成功,则是在受降仪式上最后一分钟来观礼的客人。错误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满;清醒的人,在失败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在逆境中的表现是成熟与否和气质优劣的最好的试金石。

战国时,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准备反叛晋定公。

这时有人出来劝阻他们说,晋定公曾经饱经失败,自己曾经多次被打败,还曾经流居异国,就象一个三次摔断了胳膊的人,已经尝透了折臂的滋味。被治好以后,他已经从几次三番的折臂中,了解到其中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他在多次失败中已经成为一个老奸巨滑的政争高手,如果起兵和他斗,可以说一点把握都没有。

这就是有名的“三折其肱”的故事,是一个多次失败所创造的传说。如果晋定公不是从失败中得到“接种”而获得免疫力,怎么能够对强大的权臣有这样的威慑力呢?

但是,失败并不能自然带来成功,还需要反思与探索,最可怕的是对失败毫无省思,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实际上,有时对一些问题的思索,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海因里希法则与躲猫猫

在以前关于三聚氰胺的文章中也曾经谈过“海因里希法则”,实际上这个法规适用于所有以数据为分析模型,预测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当然它也适用于“躲猫猫”。先再回顾一次“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 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监狱的人员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死亡”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伤害”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打一巴掌”或“揣一脚”。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死亡这种无法挽回的损失。

虽然许多人没有听过或对“海因里希法则”了解甚少,但大多数成年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会积累类似的常识或结论。但这次云南警方所谓的“偶然撞到门框”的说法,只能说他们明目张胆在嘲笑大众的智商,就如同前年的“华南虎”事件一样。结果证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上周为客户做培训,问学员什么是“纠正”,什么是“纠正措施”,大部分答案来自于ISO 9000:2000,“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而“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就事论事,后者是就事找原因,以后尽可能避免类似的事件产生。我常用的例子就是“补裤子和起钉子”,裤子被椅子上的钉子挂破了,补裤子就是纠正,起钉子就是纠正措施,因为其他人的裤子也不会被钉子挂破了。

看过美国电影《肖申克救赎》和《越狱》的人都会了解,监狱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等级森严的地方,是邪恶的聚集地,“躲猫猫”在全世界各地监狱里都可能上演,只要不死人或者死了人只有小范围的圈子里有人知道,那就死的人就如同被捏死的臭虫不值一提,“躲猫猫”仍然会继续下去。

据说监狱内的秩序不是由警察维持的,而是由狱头或狱霸,毕竟警察少,犯人多,而且至少大部分时间警察与犯人是没有接触的。而且在监狱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欺负,只要

不怕死,或者非常有钱,都可以找到自己立足之地。这次被打死的李荞明可能两头都不靠,人老实又没钱,那在这险恶之地只有等死了。

按照海因里希法则推断,每年在监狱中,像李荞明这样被打死的肯定不少,但只要将事件暴露出来,别将老百姓当小孩去骗,李荞明等人生存率会高一些,至少在监狱中不会这么地孤独与无助。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灾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智猪博弈

占有更多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呼啦啦吃到9份,小猪只能吃到1份;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份,小猪吃到3份;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可以吃到4份,而大猪吃到6份。

“笼中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两头猪的理性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来看大猪。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不得;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简单的例子如果能够说明方法,能够启迪思维,就有它的价值。

“笼中猪”博弈有许多应用,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这样的例子承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表现都十分突出。

在许多国家,一个大政党和一个或多个小政党必须组成一个联合政府。大政党一般愿意扮演负责合作的一方,委曲求全,确保联盟不会瓦解,而小政党则坚持它们自己的特殊要求,而选择通常可能偏向极端的道路。又如在北约内部,美国承担了防务开支很大比例的份额,

大大便宜了西欧和日本。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将这一现象非常简洁地称为“小国对大国的剥削”。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智猪博弈却是一则激励失效的典型案例。看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激励小猪和大猪去抢着踩踏板呢?

最佳方案是:将食物改为原来的一半,但同时将食槽挪到踏板的旁边,这样的结果就是多劳者多得。

破窗户理论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俄国19 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赫尔岑有一次应邀出席了一位朋友的酒宴。席间,他被轻佻庸俗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一见赫尔岑这个样子,连忙解释道:“今晚宴会上演奏的全是俄国流行的歌曲,你怎么会感到厌烦呢?”

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乐曲就一定好吗?”

主人听了疑惑地说:“不好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好的了?”

主人哑口无言了,赫尔岑说罢,便起身告辞了。

实际上,赫尔岑对于不好的东西同样能够流行的论断,不仅不是难得一见的特例,而且是人类社会中十分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任何一种行为、信息或者是现象,都会对其他的产生一种传染的力量,从而出现流行的可能。

对这种现象,有一个社会学上的“破窗户理论”专门加以解释。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不管把“破窗理论”用在什么领域,角度不同,道理却相似: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同时,对于任何一个规定的行为,哪怕是极其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也都是对管理秩序的损害。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其实际后果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各类有损公共秩序的行为,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滋生出来。这将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剧烈的冲击,并导致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无序状态。

它还启示我们,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推而广之,我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也可以看到环境暗示和诱导作用的结果。比如,在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场所,没有人会大声喧哗或吐痰来;相反,如果环境脏乱不堪,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打闹、互骂甚至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因此,环境好,不文明之举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在公共场合,如果每个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破窗效应”,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决定了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杜绝“破窗效应”,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把握环境的这种暗示和诱导的作用。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玻璃的窗户”的明智举措

几乎每个安全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都要提到海因里希法则,提到多,把法则具体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好法则,避免事故的出现,似乎真正做得好的很不容易。大多数管理者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真正利用好这一规律。

谈到海因里希法则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的海因里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严重度这间的关系,他通过大量采集事故信息,最后得出了1:29:300这一关系。该法则说明了在每发生一起恶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无伤害事故。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规律,也致力于防范29和300事件的发生,确保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发生的恶性事故,很少有人去反思为什么29和300事件没有被重视,换句话说,对于出现的事故,安全管理者一般会根据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去管理事故,却没能好好反思29和300事件被忽略的教训,从中发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有句俗话说的好,事后诸葛亮,没什么意义。其实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开展事前管理至关重要,从事后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好好去反思事故教训,从教训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对于每一个安全管理工作者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吃一堑长一智,不去反思,从29和300事件中去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只能吃一堑,却长不了一智。

在这方面最值得让人反思的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无论在某一个企业,还是在某一个行业,这种重复性事故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对29和300事件未能重视,也未能好好挖掘这些事件到底如何被忽略的,该如何去管理好安全工作,避免这些事件的出现。俗话说的好,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动动嘴皮谈论这些问题,似乎大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一旦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说得和做的似乎不是那回事了。我想这种想法很多人可能深有同感,学会兵法不一定会用兵,

如何能够把理论应用到时实践呢?我想症结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首先作为安全管理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要处处留心,不能得过且过,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其次,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有的管理者不太好深入生产一线,脱离实践,又怎能对29和300事件及时发现和找到避免办法呢!

只有深入扎实做好对29和300事件的管理,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才不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的安全管理者多做一些在29和300事件上的管理工作,不放过一切蛛丝马迹,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海因里希”法则效果好

一提起“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给企业长周期稳定运行所带来的显著成绩,天脊集团的职工深有感触。大家认为,职工安全教育引入“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不仅从工艺过程、设备结构等深层次找到了最佳安全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从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等深处入手,让职工养成良好习惯,使之变成自觉的行动,及时发现并迅速消除诸如合成塔底部裂纹、供电系统短路等隐患和故障,保证了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天脊集团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畅学华,通过“海因里希”法则告诉全体职工: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生产,达到零事故,就必须首先消灭300,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当消灭了300,29和1自然就灰飞烟灭。在实践工作中,天脊集团广大职工和安全管理人员找到了消灭300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引伸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用检查来发现和消除隐患,用教育来规范行为和控制违章。(王爱军)

点评:认识到事故发生的根源,在工作中就可以更好的解决它,从而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天脊集团引进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就是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从而保证了职工的人身安全。

海因里希法则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二十九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三百件潜在的安全隐患。 前几天,公司对在中远船务集团安监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白云山”浮船坞上5 吨门座起重机严重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说明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已经被公司安委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公司从重从快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心和信心。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海恩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 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 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 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 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 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 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 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 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 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着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

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 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的排除。 6.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排除。当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应该向安全负责人报告,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

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 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的排除。 6.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排除。当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应该向安全负责人报告,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

海因里希法则与事故隐患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大量事故提出的。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事故之间的关系。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即300 : 29 : 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个法则的要义就是说,事故的隐患与违章和事故严重程度不是必然的,也不是正比关系、加权关系,而是概率关系。海因里希法则警示我们,发现了一个事故隐患及违章,如果不及时制止,不注意解决问题,不迅速堵塞漏洞,都可能会酿成事故。也就是说,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违章等隐患。通过以上分析,海因里希法则为我们揭示了事故发生规律性的三个原因。 1. 事故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1931年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提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等5个事故因果链中。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 故的防止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一桩桩血的事故证明,安全生产事故99%是责任事故,而绝大部分事故是“三违”造成的。我们要树立“三违”就是事故的理念,要切实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规范操作程序,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把安全带给别人。 2. 事故发生的必然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似乎是偶然的,但偶然性内部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而必然性总是寓于偶然性之中。海因里希法则就是说的这么一个道理,一个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因里希法则说明,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有许多征兆或隐患。有征兆或隐患而未发生事故,只是说明征兆和隐患还未达到事故发生的临界点,一旦达到事故发生的临界点,事故必然发生。必然性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原因引起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情况。归根到底,在征兆纷纷,隐患重重的生产中,用海因里希法则来说就是事故迟早要发生。这告诉我们事故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那是不是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呢?只要我们把安全前期工作做好,在事故发生或将要发生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是完全可以降低事故损失,挽回一定局面的。比如当我们发现有触电事故发生时,及时切 断电源,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有可能挽救了别人的生命。 3. 事故的伤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海因里希法则启

海因里希法则启

————————————————————————————————作者:————————————————————————————————日期:

“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二十九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三百件潜在的安全隐患。 前几天,公司对在中远船务集团安监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白云山”浮船坞上5吨门座起重机严重安全隐患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说明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已经被公司安委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公司从重从快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心和信心。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学习心得

“海因里希法则”学习心得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我们的安全生产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二十九件“轻度”的事故,还有三百件潜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很多人经常做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通过对“海因里希法则”的学习,我得到如下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员工存在着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误区。有的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意外事件,由此产生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漠视心理;也有的认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人们不可能控制事故的发生,对安全生产抱着“听天由命”的消极回避态度。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警钟长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严格认真巡检,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小毛病;把任何一个异常情况都当成一个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来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

芽状态。 二.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努力实现本岗位安全生产零隐患。 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最有力的保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实践反复证明,有着良好安全习惯的人,不仅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还会主动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没有形成良好安全习惯的人,则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即使暂时未发生事故,至少在他们身上埋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杜绝“三违”。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发现别的员工的不良习惯,也能够及时指出、纠正,防止习惯性违章。努力做到每个员工都能自觉按照日常行为规范、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办事,为安全生产打牢基础,真正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 三.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学习,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认真学习与生产设备设施有关的安全知识,还要学习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在头脑中将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融为一体,把良好的安全习惯体现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安全自律,紧绷安全之弦,确保本岗位安全生产,从而保证每个岗位生产安全,进而保障本车间、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着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 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海恩 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 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 现并控制征兆。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 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 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 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 性。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 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 兆。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

海因里希安全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 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要预防死亡重伤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要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由“海因里希法则”谈基础安全工作的新理念

由“海因里希法则”谈基础安全工作的新理念 摘要:由海因里希法则引发对做好基础安全工作的深思,从实践中探索以“本质安全”、“以人为本”为大前提、出发点的4个新理念。1、从物的方面实现本质安全化设计;2、职业健康安全的双向模式;3、期望目标;4、崭新的工作心态 关键词:海因里希法则;基础安全工作;本质安全;以人为本 Abstract: by heinrich rule lead to to do a good job in basic safety work of the deep, from practi ce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safety”, “people-oriented” as the major premise and starting point of the four new concept. 1, from content aspect to realize inherent safety design; 2,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f the bidirectional mode; 3, the desired objective; 4, new work attitude Keywords: heinrich rule; Basic safety work; Intrinsically safe; people-oriented 1 引言 海因里希法则——安全预防的基本依据 事故三角形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统计分析了55万起事故,提出了这个法则1:29:300法则,得到安全界的普遍认可。 搞安全的不能不知道事故统计法则,这是我们安全预防的基本依据。 在每330起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人们根据事故法则的比例绘制成三角形图,称为事故三角形。事故法则告诉我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其绝对数字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行业事故,有关人士曾对这一问题做过一些初步研究,对煤矿事故得出的结论是: 对于采煤工作面所发生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为: 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 对于全部煤矿事故,事故法则为: 死亡:重伤:轻伤=1:10:300

安全管理与海因里希法则

安全管理与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

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连锁过程,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海因里希法则(完整篇)

编号:SY-AQ-0169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海因里希法则(完整篇) Heinrich's law

海因里希法则(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具体来说,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如下: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

海因里希法则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启示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从统计诸多安全事故中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重伤(或死亡)、轻伤、无伤害事故数量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为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其中有300件未导致人员受伤,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事故类型,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定性地反映了在进行同一项生产活动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背后必然伴随着大量轻伤事故或无伤害事故。 下面以三起安全事故为例,介绍海因里希法则运用的魔力: 事故案例1:在海因里希的调查中,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着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挂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历(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技术高明,但这项“高明的技术”却断送了他的生命。 事故案例2: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导致21人死亡。“11·15”事件发生当晚,杭州地铁30个车站、8个盾构区间、2个停车场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地毯式大检查,共排查出各类隐患80余个。试想,如果在事故发生前,有关部门及时排查出这些隐患并加以控制或消除,这起重大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从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铁开工至2008年11月14日的这段时间,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大量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没有及时被消除,才最终酿成了“11·15”惨剧。 事故案例3: 2011年11月16日9时10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街道“小博士”幼儿园司机杨海军在送幼儿园小朋友回家的途中,与另一相向而行的东风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连同司机在内的21人死亡、43人不同程度受伤的重大交

读懂海因里希法则

读懂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听起来很奇怪的受伤害事件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安全生产月征文】由“海因里希法则”论安全 2011-06-23 “一起严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300起无伤害事件。” 这就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它警示人们,在现实生产中,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一定能够找到数起轻微事故或者更多的事故隐患,这是被无数血的教训所证明的。我国

海因里希法则浅谈

海因里希法则浅谈 伴随着企业和员工对于安全的不断重视,如何更好地消除和控制安全隐患、如何更好地避免安全事故成为重要的课题,其中海因里希法则作为成熟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 海因里希法则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得出了安全隐患、轻伤事故、重伤死亡事故的比例300:29:1,300起安全隐患产生29起轻伤事故,产生1起重伤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产生,一定要注重安全隐患的防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图中,工人在积水路面上行走,差些滑到,其实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安全隐患,既有物的不安全状态(下雨积水),也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湿滑的路面上行走)。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深层次思考,挖掘事情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具体到图中情形,应该分析为什么地面会有积水,是因为排水设置堵塞、此处地势

偏低还是其它原因,若排水设施堵塞,就应该及时疏通排水管道,若地势偏低,就应该填高地势,让水及时流入排水管道中。当然,可能由于一部分原因,这种改造设施无法马上进行,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应急措施,做好预案。比如下雨天,此处积水,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员及时清扫,将积水消除,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在水消除之前,考虑让员工让道而行,如果无法让道而行,可以考虑让员工穿上防滑鞋子,此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依据这些措施,形成下雨天的预案或者程序文件,一到下雨天就执行此规定,并且让员工积极参与和配合。 在进货检验实习时,自己很注意劳保用品的穿戴,劳保鞋、防护手套等穿戴及时,例如检验包装箱时很容易划伤手部;检验铝型材时尽量不要站在物品堆垛的中部,防止型材垮塌造成砸伤危害,一定要穿戴劳保鞋,避免垮塌砸到脚;检测真空管一定要带手套,因为包装箱里面的玻璃管可能存在破碎,容易划伤手,尽管带手套不方便检验记录的填写,但是为了安全一定要带。 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海因里希法则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尽管没有出现工作失误,但是面对工作中的不好苗头和隐患,一定要及早排除,及早消除,及早处理,避免形成大的失误后造成重大的损失。

海因里希法则对安全管理的指导

海因里希法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海因里希法则是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也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如果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终将酿成大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一些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海因里希法则”对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来说是一种

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就给了生产安全管理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事故征兆。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从这种认识出发,海因里希进一步追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生产安全管理要实现可控、在控、能控,首要的是职工的思想、行为要实现可控、能控。机、电、仪设备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通过完善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均能达到可控、能控。而人是活的因素,意识、行为的可变性、差异性太强,可控、在控、能控性就难得多。通过很多安全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有技术水平问题,但也不全是技术技能问题,职工的安全意识、领导的责任意识问题占了很大比例。一些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1941年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已发生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过去已经发生的每一起重大事故,都是由300次没有造成伤害的险情和29次轻微事故累积而成的后果。这个法则启示后人,只要有效控制了300个风险,就能防止29次轻微事故发生,就能减少一起重大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的精髓:一是事故发生是量的积累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该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该法则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发现并控制征兆。 “海因里希法则”用于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步骤: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

提。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责任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 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报告,要及时排除。 6、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要及时排除。当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应该向安全负责人报告,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发生的“连锁反应”过程: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关于海因里希法则

关于“海因里希法则” 工程管理0902班周冬江 U200915932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