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 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

教优先”、“环保优先”

、“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

“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

展最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服务业占GDP 比重偏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

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

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达到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7.4万件和8.7万件,均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

一是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把科技投入纳入全省年度预期考核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

度,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80亿元。今年上半年达410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2.1%。

二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目前全省80%以上的科技平台建在企业,8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企业,80%以上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50%以上的科技奖励成果由企业获得。 发展特征

三是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促进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省共有10662家企业与内国941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仅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就有1104个。 “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实施产学研项目20800个。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每年1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1亿元。发展特征

四是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快构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

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四大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6个,占全国1/10。江苏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

务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数量都居于全国第一。

三、发展活力持续彰显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步伐,推动国有

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到200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91.2万户,连续九年保持全国第一,注册资本超过2万亿元。

目前全省公有、私营个体、外资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为35.9%、39.4%和24.7%,基本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四、开放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四个转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变”:

一是推动外贸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江苏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展,已与2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由量向质的提升重点在于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

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

发展特征

二是从主要引进外资向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并举转变。更加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

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根据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引导各地加大招商选资、招才

引智力度,探索以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科技项目、形成高水平产业基地的新路子。

三是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以及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

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全省境外协议投资连续八年增幅超过30%,去年

突破10亿美元。

四是推动开发园区由外资密集区、产业聚集区向自主创新基地转变。推动全省各类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增强集聚功能、创新功能,提高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

率。

五、城市乡村统筹发展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

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一手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性提出“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全省连续7年保持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势头。2009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46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为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

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公用设施

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 :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城乡产

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一手抓城市化发展。以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为龙头,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十一五”

以来全省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09年,城市化率提高到55.6%。改革开放

以来,全省平均每年100多万乡村人口进入城镇。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六、三大区域共同发展

针对江苏南北发展差距较大的状况,坚持分类指导,深入实施区

域共同发展战略。抓住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的重

大机遇,继续优化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四沿”产业布局。对沿海开发、

苏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

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过去经济薄弱的苏北地区近几年发展明显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

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推进力度,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水平。目前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落实“五有”要求,大力推进

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项制度,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各项惠

民工程,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每年有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基础设施环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加强。全省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公路: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3755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密度达3.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第一。

铁路:加快建设沪宁、宁杭、宁安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江苏段、南京铁路枢纽,沪宁城际铁路今年7月1日已建成通车,沪宁杭“一小时都市圈”正在形成。现铁路总长1678

公里。新长、宁启铁路建成并开通运营,结束了苏北、苏中腹地“地无寸铁”的历史。

“十一五”以来新增造林64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14.8%提高到2009年的

19.1%。今年上半年新增造林131万亩,沪宁城际高铁沿线绿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

得明显成效。全省共有国家生态市6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分别占全国的近1/2和

1/4。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改善。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一)区位优势和环境方面

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与“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

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

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边缘和辐射区域,距“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相对较远,受

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这种区域环境特征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基本一致。

(二)区域经济基础方面

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

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计划经济时期,由

于国家政策和计划体制的限制,苏南经济并没有多少发展,苏南苏北经济差距不大。改革开放

以后,苏南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创新,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区域经济结构方面

苏南已构建成各种具有特色的专业大市场,并已形成各种产业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链,带动了整个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其

闻名全国的东方丝绸市场、服装市场、纺织品市场、电气产品市场、家俱市场以及多个具

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对整个区域经济起到了拉动、带动、推动、连动作用,促进了地方经

济迅速崛起。然而苏北,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农副产品资源,却未能构建一个具有影响的大市场,来

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

(四)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人文观念方面

苏南经济的发展特点具有很浓的吴文化气息,表现了苏南人的纤细、周密和快节奏。观念前

瞻、思想活跃、理念更新、思维发散、勇于探索,充分显示了苏南人勤奋特征。苏北的经济

发展渗透着典型的淮文化特征,呈现着苏北人的粗旷、豪爽和直率,因占据着廉价劳动力和区

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企业单打独斗的形式较多,能立足市场的都经过一番拼搏。互助和共赢、

团队和协作、开拓和创新等显得不足和欠缺,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根深

蒂固的劣根性特点严重制约着苏北人的思维定式,软环境欠佳、投资环境滞后、基础建设不

足、农副产品的加工落后、缺少创汇型农业和特色农业,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7]。

淮安市经济发展的建议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1、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关

键在于显著提升城市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2、要紧扣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全力落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

提升”总体要求和“十二五”奋斗目标,把增强实力、做优环境、改善民生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把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全

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3、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确保城乡环境更优、城市面貌更美,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在苏北

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

4、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确保群众生活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合法权益得到

切实尊重和保障。在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进程中,全力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

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考察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 历史演变考察 科文学院经济学系 11Z国贸周能 118308064 一、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幕,如何打破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区域发展困境,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关心的头等大事。渐进式改革路径与“试点—先行—推广”的改革模式,无不包含着区域要素,重大的改革进展和代表性的制度变迁总是从特定区域开始并在特定区域内实现突破,并涌现出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局部区域依托性制度变迁与优势区域优先重点开发件事成为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 1978年12月31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以其对社会主义生产布局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科学判断,概括了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面阐述。在经济政策上,他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家经济不断的波浪式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这一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内涵的重新概括,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转变。 从20实际80年代开始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经历了“六五”时期和“七五”时期两个阶段。 “六五”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巨大成就在实践上证明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促进特定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面的显著效果,才直接催生了各种经济开发区和各种非均衡发展具体模式的出台,并促进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七五”继承了“六五”计划中通过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带动内地地区发展的战略思想,并进一步根据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七五”计划中对我国经济发展次序的东中西划分是一个首创,充分体现了我国决策层对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必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思路 2014-06-05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同时不同类型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结构、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缓速发展的新时期,要贯彻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思路,明确不同类型地区的发展定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转型缓速发展,分类指导 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影。向,目前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尽管“西快东慢”的格局继续强化,区域经济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局面,但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东部地区在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增速下滑较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与要素资源较难匹配,东北老工业基地依然振兴乏力。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缓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要着力保持区域差距缩小的长期趋势,坚持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思路,推动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增强中西部人力资本和科技支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1.经济总量与增速变化 “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遏制了区域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得到显著增强。 从近十年统计数据来看(表1),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迅速,占全国的份额逐步提高,而东部地区占全国份额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的份额变化不大。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由2003年的55.2%下降至2012年的51.3%,减少了3.9个百分点;同期,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由18.5%、17.2%增至20.2%、19.8%,分别上升了1.7和2.6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有所下降,由2003年的9.1%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保定历史悠久,崇尚文化,汇集了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保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分析,研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保定市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分析。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见图1)。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08年这一阶段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标志着保定的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了一大步。但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 2 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而保定市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2%、48.31%、36.07%,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而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型结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保定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产业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来说,除产业结构外,还受体制、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表现为与产业结构同步变化,就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一般用结构偏离度来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当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若偏离0越远则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根据统计数据,对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很大。这表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很不协调,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这种不协调性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小于零,说明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未来政策走向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与未来政策走向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转型在压力中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开放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度将增强,区域经济总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外向性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趋于优化。要形成这种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在未来的政策方向中,要构建跨区域协调的长效机制,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结构性转变,防范区域经济开放过程中的内部冲突和外部风险,关注边缘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跨区域协调;区域经济转型;区域经济开放;区域经济空间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国和平崛起,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不仅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也使得区域经济展现出更加开放的态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们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带,与原有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交通运输系统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2020年即将编织完成的全国高铁网,将大大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正是在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相应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政策方向和思路也需要进行新的调整。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总的来说,表现为: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经济转型在压力中持续推进、区域经济开放性明显增强、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等四个特点。 (一)跨区域协调取得实质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推进跨区域的协调与协同发展,以及其他一些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均表明中国跨区域协调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 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 教优先”、“环保优先” 、“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 “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 展最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服务业占GDP 比重偏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 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 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姓名: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摘要: 长期和稳定的增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阶梯式增长,引起国际范围的高度关注。与高速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随之而来的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十一五”规划强调走自主创新之路,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重点,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实现条件,根据国情选择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道路。 [关键词]:内涵理论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 理解经济增长的内涵应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增长机制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分。从增长路径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外延型和内涵型增长的区别。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针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但也涉及经济增长的路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相对于资源的使用,存在着“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粗放”或“集约”概念,起初应用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后来才扩大到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时,就阐述了“粗放耕作”和“集约化耕作”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以此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别开来。地看,可耕地扩展的有限性,是促成农业部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容,从来就是与资源有限性直接相关的。 当代意义上的“粗放型”和“集约型”概念,是扩展了整个国民经济意义上的不同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由于具有低质低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扩张,而生产要素的扩张主要是在规模、数量、产值、速度和投入等方面,较少重视质量、效益和效率。集约型增长由于具有高质高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提高生产要素效率主要是依托于科技进步、节约能源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在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 从经济增长的路径看,经济增长总是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上的增长,生产成果的数量增长取决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因而经济增长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时,针对固定资本折旧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使用问题指出,折旧费既可以用来扩大规模,也可以用来改良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可见,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更多地利用资源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生产能力。除了通过将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用于“外延式”或“内涵式”扩大生产这一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新增投资用于建立新企业或扩大与改造旧企业,前者为“外延式”,后者为“内涵式”,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和合理化调整,为“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优势比较: 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精密仪器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这些产业明显体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及技术、劳动力与资本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较长的产业链,各行业的技术现代化水平较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煤化、盐化、磷化为主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成长性不高,面临比如发展空间有限、设备老化、附加值不高等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资源相关的产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天然气开采、旅游业、畜牧产品,这些产业均为资源型,耗能高、产量大、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多为原材料与初级产品。 东北地区: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为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曾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大贡献,但现在却表现出产业结构老化、产品不适应市场、技术落后、体制陈旧、产业竞争力下降、陷入整体困境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综合比较单位:(万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978~2004)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苏北比苏南慢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3人文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基于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越来越成为主导城市与区域形象的窗口和标志。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是城市与区域的魅力所在,成为吸纳投资的磁力源。

区域经济论文

滦南县经济问题研究 姓名:姚雪莲 学号:20080203015 班级:08政教 摘要:扼山傍海,力挽狂澜,国宝之地,厚土藏金;凤凰展翅九万里,试看天下谁能敌?本文着重论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滦南如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三年大变样中实现腾飞! 关键字:滦南经济三年大变样 正文: 一、滦南概况 滦南县隶属河北省唐山市,总人口 58万人。滦南县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位于环渤海和环京津交融地带。境内唐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蛇港铁路纵贯南北,沿海公路、平青乐公路与102、105国道相连,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曹妃甸深水大港正加紧建设,水陆交通便捷畅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滦南正在与京津唐秦等大中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大北京”城市圈和沿海经济开发带前沿。 滦南县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国土面积1270平方公里,耕地110.5万亩,全县辖594个行政村,总人口数5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和河北省首批小康县。 滦南县得山海之利,资源广博,物产丰富,素有冀东“三米之乡”(海米、大米、花生米)的美称。东部壤区为滦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西北部沙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南部沿海渔业生产发达,中部为稻米的生产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格局。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滦南县农村非农产业异军突起,以钢锹、再生棉、草制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为主体的特色经济镇、特色经济村迅速崛起,并形成了一批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二.优越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 (一)矿物资源。本县的矿物资源主要有铁、煤和石油。 铁矿分布在马城、多余屯一带,埋藏地下,属于滦县司营铁矿体的延伸。煤矿颁布在青坨营、小水坡一带,属于开滦煤矿的延伸石油主要分布在南堡、高尚堡、柳赞一带沿海及渤海湾浅海,这里在构造上属南堡凹陷区。已发现储油构造,油、气集聚量达4.10亿吨,其中陆上有2.05亿吨,海上有2.05亿吨,已开采,并伴有天然气产生。。 (二)水资源。本县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全淡水区,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计算,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1.12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0.865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资源是来自滦河、滦乐及滦柏输干渠的侧向补给。全县地下水侧向补给量为0.7亿立方米,咸水区深层淡水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为0.03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913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5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95亿立方米。 (三)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折合190.5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潮间带土地资源丰富,潮间带又名海涂、海滩、滩涂。是潮涨淹没,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根据潮间带的潮位,可分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三个潮位带。由于受冲淤、潮汐等方面的影响,潮间带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带。本县潮间带土地资源极其丰富,滩涂辽阔泥泞,一望无际,宽达几公里至十数公里。全县潮间带64.55万亩,可以开发利用的30万亩,已开发15万多亩,对虾贝类养殖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万亩。 (四)海洋生物资源。滦南县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潮涧带生物。浮游植物分布在本县沿海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是浮游硅藻类,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棱曲舟藻、圆筛藻和有槽直链藻。浮游动物占居主导地位的种类有桡足类的中华蜇水蚤、纺千多元锤水蚤属、真刺唇角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和原生动物的夜光虫。在全年密度比例中,这些种类所占比例较大。本县沿海沿岸沟叉较多、地形复杂,曹妃殿一带沿岸陡直水深,5-10米等深浅范围狭窄,底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