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erilog的串口通信程序

基于Verilog的串口通信程序
基于Verilog的串口通信程序

rs串口verilog代码

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器的简称,其中有一种电平规范较RS232规范,它用-3~-15V表示正逻辑,3~15V表示负逻辑,通过FPGA芯片实现RS232通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FPGA电平和RS232电平之间的矛盾,通常采用MAX3232作为物理层的电平接口,根据MAX3232提供的标准配制方式把物理电路设计好后,接下来的通信就是要实现逻辑的接收和发送…… 设计最简单的RS232通信逻辑,FPGA实现将接收到的数据会发出去,总共两个数据传输引脚,一收一发。将此通信模块分为三个部分:接收模块,波特率控制模块,发送模块。 工作原理:此模块接收MAX3232传过来的串行数据,对齐进行判断采样,校验,最后将数据流中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八位并行数据,将此八位数据储存,或送给发送模块发送出去。根据RS232通信标准器串行数据分为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空闲时为高电平,起始位通常为低电平,数据位通常为8位,校验位分为奇校验、偶校验等,停止位一位或两位且为高电平。FPGA接收模块对此数据进行异步接收,首先就要检测其数据传输开始标识,当然就是检测开始位,于是要有下降沿检测电路,检测到下降沿是输出一高脉冲,此电路可以用两个D触发器加上基本门电路实现,脉冲触发开始进入接收状态,输出接收状态标志位,使其为1,此标志位使能波特率控制模块输出采样脉冲,此计数脉冲触发接收模块中的计数器计数,加到相应的位就把当前的串行总线上的值赋给缓冲器,或对其判断,当计数完成11次计数后,已将8位串行数据转成并行数据到缓冲器中,且进行了校验的判断和停止位的判别,这是接收状态结束,接收状态位置0,计数器清零。对于波特率产生模块用于控制采样数据脉冲的周期,其周期就为串行数据传送一个bit所用的时间,根据此时间和时钟周期设置计数值。当接收模块完成工作时,接收状态位为0时可以触发发送模块,发送模块检测接收状态的下降沿,由此产生一高脉冲,与发送模块类似,根据波特率控制模块产生的计数脉冲将并行数据转成串行数据,并加上开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由此完成整个串行通信模块。 要熟悉:下降沿检测程序设计,并转串设计等。 顶层模块图如下所示: 各模块的程序如下: //本程序实现rs232通信中的串行数据接收模块 module rs232_rx( //input clk,//50M的时钟输入 rst_n,//低电平复位信号输入 rx_cnt_pluse,//采样脉冲输入,总共11个采样脉冲,一个时钟宽度的高电平 rs232_in_s,//串行数据输入,空闲时为高电平,1bit低电平作为起始位,接着8bit数据位LSB传输模式,接着偶数校验位,接着1bit低电平作为停止位

AD转换verilog程序

// 16-bit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 // // +-----------------------------+ // | Copyright 1996 DOULOS | // | designer : Tim Pagden | // | opened: 7 Jun 1996 | // +-----------------------------+ `timescale 1 ns / 1 ps module ADC_16bit (analog_in,digital_out); parameter conversion_time = 25.0, // conversion_time in ns // (see `timescale above) charge_limit = 1000000; // = 1 million input[63:0] analog_in; // double-precision representation of a real-valued input port; a fix that enables // analog wires between modules to be coped with in Verilog. // Think of input[63:0] as the equivalent of MAST's electrical. output[15:0] digital_out; reg[15:0] delayed_digitized_signal; reg[15:0] old_analog,current_analog; reg[4:0] changed_bits; reg[19:0] charge; reg charge_ovr; reg reset_charge; /* SIGNALS:- analog_in = 64-bit representation of a real-valued signal analog_signal = real valued signal recovered from analog_in analog_limited = analog_signal, limited to the real-valued input range of the ADC digital_out = digitized 16bit 2's complement quantization of analog_limited */ /* function to convert analog_in to digitized_2s_comp_signal. Takes analog_in values from (+10.0 v - 1LSB) to -10.0 v and converts them to values from +32767 to -32768 respectively */

m序列Simulink仿真实现

m序列Simulink仿真Verilog实现1. 4阶m序列生成器

Simulink模型如下: 其中,可以在Unit Delay属性中设置初始值为1000,由于Unit Delay输出为double,所以要将其转为Boolean以便进行模二加运算,使用XOR实现。

下面分别是最后一级和所有级的输出波形,可以看出,与上面的是一致的。

Verilog实现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11:02:17 05/01/2012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PNcode // Project Name: ////////////////////////////////////////////////////////////////////////////////// module PNcode( clk, rst, PNstate, PNout

); input clk; input rst; output PNstate; output PNout; // PN code n = 4, f(x) = 1 + x + x^4 parameter order = 4; reg PNout = 0; reg [order-1 : 0] PNstate = 0; always @ (posedge clk) if(rst == 1) begin PNout <= 0; PNstate <= 4'b1000; // PN seed = b1000 end else begin PNout <= PNstate[0]; PNstate <= {PNstate[3]+PNstate[0], PNstate[3:1]}; end endmodule 测试文件: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14:37:43 05/01/2012 // Design Name: PNcode // Module Name: E:/me/CAST/Project/FPGAcomm/PNcode/PNcode_tb.v

verilog串口程序

串口通信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是用于计算机和外部的通信。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串口通信的原理: 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设备的通信。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

VerilogHDL经典程序非常适合新手

一、2线-4线译码器 module counter4(q1,q0,ncr,cp); input cp,ncr; output q1,q0; reg q1,q0; always@(posedge cp or negedge ncr) begin if(~ncr){q1,q0}<=2'b00; else{q1,q0}<={q1,q0}+1'b1; end endmodule 二、4选1数据选择器 module selector4_1(i0,i1,i2,i3,a1,a0,y); input i0,i1,i2,i3,a1,a0; output y; reg y; always@(a1or a0) begin case({a1,a0}) 2'b00:y=i0; 2'b01:y=i1; 2'b10:y=i2; 2'b11:y=i3; default:y=0; 一、2线-4线译码器 module counter4(q1,q0,ncr,cp); input cp,ncr; output q1,q0; reg q1,q0; always@(posedge cp or negedge ncr) begin if(~ncr){q1,q0}<=2'b00; else{q1,q0}<={q1,q0}+1'b1; end endmodule 二、4选1数据选择器 module selector4_1(i0,i1,i2,i3,a1,a0,y); input i0,i1,i2,i3,a1,a0; output y; reg y; always@(a1or a0) begin case({a1,a0}) 2'b00:y=i0;

verilog m序列发生器

module m_sequen( clk, rst, m_out ); input clk; input rst; output m_out; reg m_out; reg [7:0] reg_buffer; //-------------feedback--------------// wire feedback = reg_buffer[7] ^ reg_buffer[6] ^ reg_buffer[2] ^ reg_buffer[1] ; //----------initial,linear shifting---------// always @ (posedge clk,negedge rst) begin if(!rst) begin reg_buffer <= 8'b11111111; end else begin reg_buffer[7:0] <= {reg_buffer[6:0],feedback}; end end //-------------check all zero-------------// always @ (posedge clk,negedge rst) begin if(reg_buffer==8'b00000000) begin reg_buffer <= 8'b11111111; end end //----------------output----------------// always @ (posedge clk,negedge rst) begin if(!rst) begin

m_out <= 1'b0; end else begin m_out <= reg_buffer[7]; end end endmodule

如何用VC++实现串口通信

用VC 6.0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 中国科学院王颖 ----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Windows平台下串行通信的实现机制,讨论了根据不同的条件用Visual C++ 设计串行通信程序的三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实现对温度数据的接收监控。 ---- 在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串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由于串行通信方便易行,所以应用广泛。依据不同的条件实现对串口的灵活编程控制是我们所需要的。 ---- 在光学镜片镀膜工艺中,用单片机进行多路温度数据采集控制,采集结果以串行方式进入主机,每隔10S向主机发送一次采样数据,主机向单片机发送相关的控制命令,实现串行数据接收,处理,记录,显示,实时绘制曲线。串行通信程序开发环境为VC++ 6.0。 ---- Windows下串行通信 ---- 与以往DOS下串行通信程序不同的是,Windows不提倡应用程序直接控制硬件,而是通过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来进行数据传递。串行口在Win 32中是作为文件来进行处理的,而不是直接对端口进行操作,对于串行通信,Win 32 提供了相应的文件I/O函数与通信函数,通过了解这些函数的使用,可以编制出符合不同需要的通信程序。与通信设备相关的结构有COMMCONFIG ,COMMPROP,COMMTIMEOUTS,COMSTAT,DCB,MODEMDEVCAPS,MODEMSETTINGS共7个,与通信有关的Windows API函数共有26个,详细说明可参考MSDN帮助文件。以下将结合实例,给出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 ---- 实现串行通信的三种方法 ---- 方法一:使用VC++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 首先,在对话框中创建通信控件,若Control 工具栏中缺少该控件,可通过菜单Project --> Add to Project --> Components and Control插入即可,再将该控件从工具箱中拉到对话框中。此时,你只需要关心控件提供的对Windows 通讯驱动程序的API 函数的接口。换句话说,只需要设置和监视MSComm控件的属性和事件。 ---- 在ClassWizard中为新创建的通信控件定义成员对象(CMSComm m_Serial),通过该对象便可以对串口属性进行设置,MSComm 控件共有27个属性,这里只介绍其中几个常用属性: ---- CommPort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号,缺省为COM1。 ---- Settings 以字符串的形式设置并返回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 ---- PortOpen 设置并返回通讯端口的状态,也可以打开和关闭端口。 ---- Input 从接收缓冲区返回和删除字符。 ---- Output 向发送缓冲区写一个字符串。 ---- InputLen 设置每次Input读入的字符个数,缺省值为0,表明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全部内

Verilog串口通讯设计

1 串口通信基本特点随着多微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地传送信息.这根线既作数据线又作联络线。串行通信作为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存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送。在串行传输中,通信双方都按通信协议进行,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异步起止式的祯信息格式为:每祯信息由四部分组成:a.1位起始位。b.5~8位数据位。传送顺序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依次传送。c.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d.最后是1位或是2位停止位。FPGA(Field Pm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以前需要多块集成芯片的电路设计到一块大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大大减少了电路板的尺寸,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设计的灵活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已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基于FPGA的串口通讯设计。本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最后用仿真验证了程序设计的正确性。 2 系统的硬件设计本方案的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RS-485数据发送模块、FPGA串口模块、MAX3223和DB9。各部分功能简述如下:RS-485数据发送模块是将前续电路的数据发送到FPGA,供本电路处理,亦即本电路的输入。RS485是符合RS-485和RS-4225串口标准的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件,有3.3V和5V两种,在本设计中选用了3.3V的器件SP3485。SP348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设计中。485的7脚和8脚与前端信号相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数据。数据格式是这样的:一帧数据有25位,报头是16个高电平和1个低电平,接下来是 8位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2脚是使能端,与FPGA的I/O口相连,由FPGA提供逻辑控制信号。1脚和4脚也与FPGA相连,由 FPGA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图1异步串行通信硬件接口功能框图 图2 SP348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FPGA串口模块是将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8位有效数据,并按异步串口通讯的格式要求输出到MAX3223的12脚。FPGA选用Xilinx 公司的Spartan II系列xc2s50。此部分为该设计的主体。如上所述,输入数据的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为了使FPGA能够正确地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提高分辨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采样时钟必须选用比波特率更高的时钟,理论上至少是波特率时钟的2倍。在本设计中选用4倍于波特率的时钟,利用这种4倍于波特率的接收时钟对串行数据流进行检测和定位采样,接收器能在一个位周期内采样4次。如果没有这种倍频关系,定位采样频率和传送波特率相同,则在一个位周期中,只能采样一次,分辨率会差。比如,为了检测起始位下降沿的出现,在起始位的前夕采样一次之后,下次采样要到起始位结束前夕才进行。而假若在这个周期期间,因某种原因恰恰使接收时钟往后偏移了一点点,就会错过起始位。造成整个后面位的检测和识别错误。针对本设计,FPGA的软件共分了三个模块: 1.时钟分频模块。模块的功能是用来产生所需要的数据采集时钟和数据传输时钟。系统主频是40M的。数据采集时钟是2.8M的,发送时钟是11.2k。 2. 提取数据模块。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共有25位,其中只有8位是有效数据。为了发送这8位有效数据。必须先将其提取出来。提取的办法是这样的:通过连续检测到的16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判断8位有效数据的到来。然后按照串行数据传输的格式,在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后,将其存储于输出缓冲寄存器中。在这里,我们的串行数据输出格式是这样规定的,一位起始位,八位数据位,一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3.串行数据输出模块。这一模块相对比较简单,波特率选为11.2k,模块的

Verilog HDL编程举例

设计示范和上机习题 练习一.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 //(方法一): //---------------文件名compare.v -----------------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 = (a==b)? 1 : 0; //a等于b时,equal输出为1;a不等于b时,equal输出为0。endmodule //(方法二):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 a,b; output equal; reg equal; always @(a or b) if(a==b) //a等于b时,equal输出为1; equal =1; else //a不等于b时,equal输出为0。 equal = 0; //思考:如果不写else 部分会产生什么逻辑?

endmodule //------------------------------------------------------------- //----------测试模块源代码(方法之一): `timescale 1ns/1ns // 定义时间单位。 `include "./compare.v" // 包含模块文件。在有的仿真调试环境中并不需要此语句。 //而需要从调试环境的菜单中键入有关模块文件的路径和名称 module t; reg a,b; wire equal; initial // initial常用于仿真时信号的给出。 begin a=0; b=0; #100 a=0; b=1; #100 a=1; b=1; #100 a=1; b=0; #100 a=0; b=0; #100 $stop; //系统任务,暂停仿真以便观察仿真波

4级m序列发生器设计参考

3级m序列发生器设计方案 图2.2 七位反馈移位移存器 方案一: 根据图2.2的结构模型,对于级数为n=3的m序列,可设置四个寄存器,将寄存器0和寄存器1进行异或运算,把结果赋给寄存器3。然后将寄存器2,1,0右移一位。再将寄存器3赋给寄存器2。这样就不会产生数据覆盖。最后把寄存器0输出。同理可得15位m序列,级数n=4的verilog建模思路。 方案二: 由于7位m序列1110010可用三位二进制7种状态表示,因此可用Moore有限状态机的行为进行建模方法。Moore有限状态机,其输出值只取决于当前状态,与输入值无关。可以通过在always语句块内使用case语句来实现,在每个case分支都应当有输出值及状态转换。设状态A=3'b111,B=3'b011,C=3'b001,D=3'b100,E=3'b010,F=3'b101,G=3'b110;它们的转换关系图如图2.3: 图 2.3 m序列发生器的状态转移图 方案一的程序比方案二简洁,方案二的思路比方案一更明白。二者的各有千秋。

4级m序列及其Manchester编码 module manchester_encodingnew(enc_data,m_test,clk); parameter BYTE_WIDTH=8; input clk; output enc_data; output m_test; reg phase; reg busy; wire clkr; wire enc_data; reg [2:0] bit_count; reg reg_data; reg Data_CLKT,Buff; reg [3:0]m_Buff; assign clkr=clk; initial begin Data_CLKT=0; busy=0; phase=0; bit_count=0; end always@(posedge clkr) begin Data_CLKT=~Data_CLKT; end always@ (posedge clkr) begin phase=~phase; end always@ (posedge clkr) begin if((bit_count==BYTE_WIDTH-1)&&phase) busy=0;

PC机之间串口通信的实现-Read

PC机之间串口通信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机接口实验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通信接口芯片8251和825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会串行通信程序的编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基本要求 主机接收开关量输入的数据(二进制或十六进制),从键盘上按“传输”键(可自行定义),就将该数据通过8251A传输出去。终端接收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数据。具体操作说明如下: (1)出现提示信息“start with R in the board!”,通过调整乒乓开关的状态,设置8位数据; (2)在小键盘上按“R”键,系统将此时乒乓开关的状态读入计算机I中,并显示出来,同时显示经串行通讯后,计算机II接收到的数据; (3)完成后,系统提示“do you want to send another data? Y/N”,根据用户需要,在键盘按下“Y”键,则重复步骤(1),进行另一数据的通讯;在键盘按除“Y”键外的任意键,将退出本程序。 2.提高要求 能够进行出错处理,例如采用奇偶校验,出错重传或者采用接收方回传和发送方确认来保证发送和接收正确。 三、设计报告要求 1.设计目的和内容 2.总体设计 3.硬件设计:原理图(接线图)及简要说明 4.软件设计框图及程序清单 5.设计结果和体会(包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四、8251A通用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由于CPU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式传输,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式传输,因此,在串行接口中,必须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串)。能够完成上述“串←→并”转换功能的电路,通常称为“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Universal

FPGA模拟串口自收发-Verilog

实现功能,FPGA里实现从PC串口接收数据,接着把接收到的数据发回去。波特率可选9600bps,可调1bit起始位,8bit数据,1bit停止位,无校验位。 参考《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和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模块介绍如下 一、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特别注意一个数据位占4个clk_bps_4时钟周期。 串口数据接收控制 当数据接收端rxd出现起始位低电平,启动接收控制计数器rx_cnt,置位为8’b0111_00(28), 即rx_cnt[5:2]== 4’b0111(7),rx_cnt*1:0+ == 2'b00(0);一个计数周期开始,伴随clk_bps_4, rx_cnt加1(每一个数据位加4) 串口接收数据移位控制(关键采样点的选取) 每当rx_cnt[1:0] == 2'b01,为了保证在rxd一位数据靠近中间位置采样;每4个clk_bps_4, rx_cnt[5:2]加1当rx_cnt[5:2] == 8,9,10….15,完成8位的数据采样,串并变换 置位标志位rxdF数据接收标志 rxd出现起始位低电平, rxdF置1,表示数据接收开始;当rx_cnt计数到8’b1111_11(63),数据接收完成,rxdF置0 置位标志位rdFULL;//接收锁存器满标志 空闲时rdFULL置0,当数据接收完成,数据锁存到do_latch,同时rdFULL置1,向上层模块表示数据以准备OK,可以来读取;rd置0,表示上层模块开始读取数据,rdFULL置0,表示数据已读走 二、串口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依赖于wr(低电平有效) 空闲时wr置1,数据发送时wr产生低电平脉冲,wr上升沿将数据锁存到din_latch; 串口数据发送控制: wr由0跳变为1后,启动发送控制计数器tx_cnt,置位为8’b0111_00(28), 即tx_cnt[5:2]== 4’b0111(7),tx_cnt[1:0] == 2'b00(0);一个计数周期开始,伴随clk_bps_4, tx_cnt加1(每一个数据位加4)

verilog程序-60进制计数器

module count60_dongtai_LED ( input clk, input rest_n, output reg [2:0] sel, //位选 output reg [6:0] display ); reg [15:0] count_clk; // 分频计数器,最大2^16=64K分频 reg [5:0] sum_num; //计数缓存器,2^6=64 reg [3:0] g_bit; //个位 reg [3:0] s_bit; //十位 reg [3:0] disp_temp; //分频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est_n) begin if(rest_n ==0) begin count_clk=16'b0; end else begin if(count_clk==16'hffff) begin count_clk=16'b0; end else begin count_clk=count_clk+1'b1; end end end // 60进制计数 always @ (negedge count_clk[3] or negedge rest_n) begin // clk_clk[3] 对"clk" 16分频if(rest_n ==0) begin g_bit=4'b0; s_bit=4'b0; sum_num=6'b0; end else begin if (sum_num==6'd59) begin sum_num=6'b0; end else begin sum_num=sum_num+1'b1; end end s_bit=(sum_num/10)%10;

基于FPGA的VHDL语言m序列生成详解+源码

说明 可控m序列产生器我分成四个小模块来做,M,M1,M2,M3分别对应为:m序列产生器、控制器、码长选择器、码速率选择器。 一、M: m序列产生器 这是该设计的核心部分,原理就是设计一个通用m序列产生子单元,然后由外部选择器来写入码型,码长等参数,加以循环可连接成任意长度的m序列产生器,其子单元结构如下: 如上图,若N=15,就有15个这样的子单元首尾相接。注意: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子单元会有所不同,因为首单元需要输入初值,尾单元要进行直通反馈,在程序里请多留意。 图中,主要部件是一个D触发器,Q(N+1)为上一级输出;Q(N)既是本级输出;CP为选择后的时钟脉冲;B(N)为本级参数选择控制;A(N)受控于B(N),决定本级输出Q(N)是否反馈(B(N)为1时反馈);C(N)为本级反馈;C(N-1)为下一级反馈。具体原理参看m序列组成结构。 此外,本程序还加入了EN(发送控制)、RN(首单元置数)、SEL1(码长选择,即N的选择,N=2-15)、SEL2(码型选择,即正逆码选择)四个控制端,可满足设计要求。OP为码输出端。 二、M1: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是将外部的序列发送控制信号STA转换为EN和RN 两个控制信号。其中,EN与STA的波形基本一致,只是它与CP进行了同步处理;RN在EN为‘1’的头一个脉冲周期里置高电平,以达到为序列发生器的首端置数的目的。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看一下它的模拟波形。(注意:STA要采用自锁定开关,高电平有效) 三、M2:码长选择 序列的码长选择既是N值的选择,码长=2**N-1。核心就是一个计数器,可从2计到15。按一次PUSH就可以自动加一(注意:按键建议采用自弹跳按键,如过需要软件清除按键震颤的话,我再做发给你),没有0,1两个状态。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扩展7段数码管的接口,以显示N值。 四、M3:码速率选择器 码的传输速率是靠CP来控制的,CP的频率就等于码元速率。这段程序包含一个倍频器,一个5分频的分频器,可把5MHZ的脉冲源CLK扩展成1MHZ和10MHZ。FSEL1、FSLE2、FSEL3分别在选择1、5、10MHZ时为高电平,其余两个为低,建议采用3选1单刀单掷开关。

51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实现串口通信的电路图

51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实现串口通信的电路图 串口通讯参考程序如下: 来源:深入浅出AVR单片机 #include unsigned char UART_RX; //定义串口接收数据变量 unsigned char RX_flag; //定义穿行接收标记 /**************************************************************************************** ***** 函数名:UART串口初始化函数 调用:UART_init(); 参数:无 返回值:无 结果:启动UART串口接收中断,允许串口接收,启动T/C1产生波特率(占用) 备注:振荡晶体为12MHz,PC串口端设置[ 4800,8,无,1,无] /**************************************************************************************** ******/ void UART_init (void){ EA = 1; //允许总中断(如不使用中断,可用//屏蔽) ES = 1; //允许UART串口的中断 TMOD = 0x20; //定时器T/C1工作方式2 SCON = 0x50; //串口工作方式1,允许串口接收(SCON = 0x40 时禁止串口接收) TH1 = 0xF3; //定时器初值高8位设置 TL1 = 0xF3; //定时器初值低8位设置 PCON = 0x80; //波特率倍频(屏蔽本句波特率为2400) TR1 = 1; //定时器启动 } /**************************************************************************************** ******/ /**************************************************************************************** ***** 函数名:UART串口接收中断处理函数 调用:[SBUF收到数据后中断处理] 参数:无 返回值:无 结果:UART串口接收到数据时产生中断,用户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回去)备注:过长的处理程序会影响后面数据的接收

基于verilog的串口通信实验指导和源程序

自己看了很多材料以后,精心整理的串口通信实验原理和指导,在网上找了很多代码,大部分因为没有很好的注释,看起来很头疼,于是自己写了一份,附带详细的注释,在modelsim仿真器上已经得到验证,现在传上来,仅供参考。 PS1:最后部分给出了一个测试文件,写的非常简单,只是验证了功能,不是很好的测试; PS2:代码部分看上去有点乱,因为在word中代码的层次结构无法清晰显示,如有需要,下载后把代码copy到notepad++这种类似的专用变成工具里面,就很清晰的显示代码和注释了。 第一部分:实验原理串行通信要求的传输线少,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交换。通常都由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来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需要UART的几个主要功能,专用的接口芯片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提高。随着FPGA/CPLD的飞速发展与其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的广泛应用,FPGA/CPLD功能强大、开发过程投资小、周期短、可反复编程、保密性好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在芯片上集成UART功能模块,从而简化了电路、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可靠性,而且设计时的灵活性更大,周期更短。

UART简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常常用于短距离、低速、低成本的通讯中。8250、8251、NS16450等芯片都是常见的UART器件。 基本的UART通信只需要两条信号线(RXD、TXD)就可以完成数据的相互通信,接收与发送是全双工形式。TXD是UART发送端,为输出;RXD是UART接收端,为输入。 UART的基本特点是: (1)在信号线上共有两种状态,可分别用逻辑1(高电平)和逻辑0(低电平)来区分。在发送器空闲时,数据线应该保持在逻辑高电平状态。 (2)起始位(Start Bit):发送器是通过发送起始位而开始一个字符传送,起始位使数据线处于逻辑0状态,提示接受器数据传输即将开始。 (3)数据位(Data Bits):起始位之后就是传送数据位。数据位一般为8位一个字节的数据(也有6位、7位的情况),低位(LSB)在前,高位(MSB)在后。 (4)校验位(parity Bit):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数据位。校验位一般用来判断接收的数据位有无错误,一般是奇偶校验。在使用中,该位常常取消。 (5)停止位:停止位在最后,用以标志一个字符传送的结束,它对应于逻辑1状态。 (6)位时间:即每个位的时间宽度。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的位宽度是一致的,停止位有0.5位、1位、1.5位格式,一般为1位。 (7)帧:从起始位开始到停止位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之为一帧。

Verilog程序(汉字点阵显示

中国石油大学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2012 年 12月

摘要 设计要求: 利用EDA/SOPC 实验开发平台提供的16*16点阵LED以及EPC235核心板,实现循环显示“中国石油大学”这6个汉字(左移或者右移均可)。 (1)手动生成“中国石油大学”这6个汉字在16*16点阵LED 上的6个字模(即控制某些LED亮,某些LED灭)。 (2)实现循环显示“中国石油大学”这6个汉字(左移或者右移均可)。 (3)拓展要求:自主设计(如控制循环速度,方向)。 关键词: 扫描分频,控制速度,点阵,点阵汉字显示,

设计原理及方案: 1、16*16点阵LED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2、总体设计框图: 3、各子模块的设计: (1)、分频,扫描: module fenpin (clk_50Mhz,clk_4hz,k2,k3); input clk_50Mhz,k2,k3; // 输入端口声明

output clk_4hz; // 输出端口声明reg[24:0] count,ccount; reg clk_4hz; always @(posedge clk_50Mhz) begin if ((k2==0) && (k3==0)) ccount<=500000000; if ((k2==0) && (k3==1)) ccount<=100000000; if ((k2==1) && (k3==0)) ccount<=50000000; if ((k2==1) && (k3==1)) ccount<=10000000; if(count

verilog_m序列代码

// 可综合模块 // 此模块将signal.v 中产生的indata信号进行编码: // 1 编码成为31位的+M序列;0 编码为-M 序列。 // 其中包括了一个5级的移位寄存器用于产生M序列。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coder( c lk_1, //数据输入时钟 clk_31, //数据输出时钟 indata, //输入数据 outdata, //输出数据 rst, //启动信号 en); //使能信号 input clk_1,clk_31; input rst,en; input indata; output [1:0] outdata; //输出信号:+1表示代码1 ;-1表示代码0 wire [1:0] outdata; reg indata_buf; //输入积存器 reg [4:0] shift_buf; //M序列产生的5位移位积存器 assign outdata =(en)?(((indata_buf^shift_buf[0])==1)?2'b11:2'b01):2'b00; //当en信号高电

平时, //输入信号为1时产生+M序列 //输入信号为-1时产生-M序列 always@(posedge clk_1) //clk_1信号来临则将输入信号indata积存到indata_buf中 indata_buf <=indata; always@(posedge clk_31) begin if(!rst) shift_buf <=5'b10000; //五位初始为10000 if(en) begin shift_buf[4] <=shift_buf[0]^shift_buf[3]; //5级M序列编码规则 shift_buf[0] <= shift_buf[1]; shift_buf[1] <= shift_buf[2]; shift_buf[2] <= shift_buf[3]; shift_buf[3] <= shift_buf[4]; end end

MFC实现对串口通信的编写

在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中,我们常常需要面临与外围数据源设备通信的问题。计算机和单片机(如MCS-51)都具有串行通信口,可以设计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完成二者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 实际工作中利用串口完成通信任务的时候非常之多。已有一些文章介绍串口编程的文章在计算机杂志上发表。但总的感觉说来不太全面,特别是介绍32位下编程的更少,且很不详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经验,结合硬件、软件,重点提及比较新的技术,及需要注意的要点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各位需要编写串口通信程序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一.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串行端口的本质功能是作为CPU和串行设备间的编码转换器。当数据从 CPU经过串行端口发送出去时,字节数据转换为串行的位。在接收数据时,串行的位被转换为字节数据。 在Windows环境(Windows NT、Win98、Windows2000)下,串口是系统资源的一部分。 应用程序要使用串口进行通信,必须在使用之前向操作系统提出资源申请要求(打开串口),通信完成后必须释放资源(关闭串口)。 串口通信程序的流程如下图: 二.串口信号线的接法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或者9芯插头座)。25芯和9芯的主要信号线相同。以下的介绍是以25芯的RS-232C为例。 ①主要信号线定义: 2脚:发送数据TXD; 3脚:接收数据RXD; 4脚:请求发送RTS; 5脚:清除发送CTS; 6脚:数据设备就绪DSR;20脚:数据终端就绪DTR;8脚:数据载波检测DCD; 1脚:保护地; 7脚:信号地。 ②电气特性: 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可到20K bps,最大距离仅15m. 注:看了微软的MSDN 6.0,其Windows API中关于串行通讯设备(不一定都是串口RS-232C或RS-422或RS-449)速率的设置,最大可支持到RS_256000,即256K bps!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