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直流调速系统复习练习题

2011秋直流调速系统复习练习题
2011秋直流调速系统复习练习题

复习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对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使机械特性平行移动的调速方式是( )

A. 电枢回路串电阻

B. 变电枢电压

C. 弱磁

D. 变频

2.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转速开环调速系统相比,在同一理想空载转

速的条件下,其静差率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A 、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在电动机

起动期间,保持恒定转距升速的阶段是( )

A. 电流上升阶段

B. 恒流升速阶段

C. 转速调节阶段

D. 不确定 4. 采用H 型桥式斩波电路的PWM 调速系统,当转速为0时,元件导通的占空比是( )

A. 5.0>ρ

B. 5.0<ρ

C. 10<<ρ

D. 5.0=ρ

5. 只适用于高速段的数字测速方法是( )

A. M 法

B. M/T 法

C. T 法

D. T 法和M 法

6.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输出限幅值决定( )。

A. dm I B. max n C. max d U D.mix n

7.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流内环不能抑制的扰动是( )。

A.负载扰动 B. 电网扰动 C. 励磁扰动 D. ACR 参数变化引

起的扰动

8.晶闸管整流器供电的反并联可逆直流调速系统,βα,配合控制可以消除( )。

A. 静态电流 B .动态电流 C. 瞬时脉冲电流 D. 直流平均环流

9.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发出逻辑切换指令的条件是( )。

A .*

i U 改变极性 B. d I 改变方向 C. d I 为零 D. *

i U 改变极性和d I 为

10.一个系统的控制对象为

()()

21210

,11T T s T s T K >++并且。若要校正为典型Ⅰ型系

统,应采用( )校正。

(A)积分调节器(B)比例调节器

(C)比例微分调节器 (D)比例积分调节器

11、若要使系统启动时无转速超调量,并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一般可在

ASR输入端并联()。

(A)给定积分器环节(B)转速微分负反馈环节

(C)滤波器环节 (D) 比例积分环节

12.微机数字控制系统对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必须进行采样,采样频率()。

(A)越高,系统越接近连续系统(B)越高,造成的累计误差越大

(C)越低,复现连续模拟信号越失真(D)合理选取最重要

13. 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有环流系统中,若要消除直流环流和抑

制脉动环流应 ( )。

A. 采用α < β配合工作制,主回路串入四个环流电抗器

B. 采用α < β配合工作制,主回路串入二个环流电抗器;

C .采用α≥β配合工作制,主回路串入二个环流电抗器;

D .采用α≥β配合工作制,主回路串入四个环流电抗器

二、填空题

1.M/T法测速,电机转速的计算公式是,M/T法高速时相当

于法测速。

2.转速调节器上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可以抑制并可使动态速降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能力。

3.转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选用PI调节器。稳态时,调节器的输出决定于和。

4.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减小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作用,在于它能随的变化而改变整流电压。

5.双闭环可逆调速系统的制动过程可分为I 阶段; Ⅱ 阶段;在第Ⅱ阶段中的主要子阶段是 ,在这个子阶段中,制动电流 ,而电动机在 。 6.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的输出最大值决定了允许主回路的 。电流调节器的的输出最大值决定了允许主回路的 。 7.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对 的扰动能进行及时调节,并使系统稳态时 。电流调节器对 的波动能进行及时调节,并具有 自动保护作用。

8、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是属于 性能指标;动态速降和恢复时间是属于 性能指标。

三、计算题

1.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已知数据如下:电动机:30KW 220V 157.8A 1000r/min Ra=0.1Ω 整流器: Ks=40 Rrec=0.3Ω U *nm=10V U *im

=8V 。设计指标:D=20 S ≤5% (1)画出系统的稳态结构图。

(2)计算开环速降和满足要求的闭环速降。

(3)计算系统的开还放大系数K 、调节器放大系数Kp 。

2.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已知:电动机参数:

,5.1,780min,/375,750,550=====λA I r n V U

KW P N N N

N Ra=0.05Ω

*

*

*

,75,1.0cm im nm S U U U K R ===Ω==8V

(1)??,==βα 3.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0

()(0.51)(0.00181)(0.0021)

obj W s s s s =+++试将系统校正成0.5K T =的典Ⅰ系

统,

(1)简化控制对象

(2)选择调节器 (3)计算调节器参数

4.有一转速闭环有静差系统,其额定参数如下:

90,220,305,1000/min,0.2,0.3min/N N N e P K W U V I A n r R C V r

=====Ω=?

如果要求D=30,S<5%,采用开环调速系统能否满足要求?若要满足这个要求,系统的额定速降最大是应是多少?

5.某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参数K 1=30,K 2=0.0358,T =0.04/s ,T m =0.4/s ,试按M rmin.准则 取h =5,将系统设计成典型Ⅱ型系统时,计算调节器参数τ及K pi 值。

6. 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ASR 和电流调节器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

(1)在此系统中,当转速给定信号最大值U *nmax =13V ,额定转速n N =1000r/m ,电流给定信号最大值U *imax =8V ,允许最大电流为I dmax =2I N =40A,电枢回路总电阻R=1Ω,触发整流装置放大倍数K s =44,电动机电势系数C e =0.18V .min/r 。现系统在U *n =6.5V ,I dL = I N 时稳定运行,求此时的n 、α、U i 、β和U c 。

(2)若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已设计好,已知电流环的等效时间常数2T ∑i =0.008秒,转速环滤波时间常数T on =0.01秒,机电时间常数T m =0.14秒。若转速环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且按最小谐振峰选择参数,h=5时求出参数T ∑n τn 、 K n 。

(3)、当突加给定电压,电动机空载起动到转速n=600r/m ,计算h=5 的转速超调量σn %=? (已知h=5时,

%2.81max =?b

C C )(m

n nom

b T T n z n ∑?-=?)(2λ)。

7.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转速及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U

三、问答题

1.下图为βα=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V-M 系统原理图,当系统工作在正向电动状态时。

(1) 在图上标出 C i i n n U U U U U ,,,,*

*

电压的极性。

(2) 指出VF ,VR 工作在什么状态。

2. 如果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积分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

=?n U ,那么积分调节器的输出电压是多少?决定于哪些因素?

3. 在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中,突减负载后又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此时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d U 与负载变化之前相比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为什么?

4.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稳态精度是否还受给定电源和测速发电机精度的影响?

5. 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给定信号*n U 未变,增加转速反馈系数α,系统稳态后ACR 调节器的输出电压ct U 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为什么?

6. 为什么晶体管PWM —电动机调速系统比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能获得更高的动态性能?

7. 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电枢可逆调速主电路中存在哪几种环流?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抑制?

8. 简述M 、T 、M/T 法数字测速的原理,其转速计算公式,说明该方法的适用范

围。

9. 试分析双极式H 型可逆PWM 变换器的原理,画出驱动电压、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推导输出平均电压公式。说明该变换器是如何实现系统可逆的? 10.无环流可逆系统对DLC 的控制要求是什么?无环流逻辑控制器发出逻辑切换指令的条件是什么?

11.写出PI 调节器的时域表达式并求出其传递函数,将PI 调节器数字化. 12.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ASR 和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已知:

电动机额定参数为N U ,N I ,N n ,a R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系数s K ,电枢

回路总电阻R ,电动机的允许过载倍数为 ,若ASR 、ACR 的限幅输出分别为*

im U ,

ctm

U 。若系统在某一负载dL I 下正常运行时,转速反馈线突然断线,试分析系统

的运行情况,写出系统稳定后*i U ,ct U , d I ,d U 和n 的表达式。 外加作业题 期末试卷构成: 一、选择题(10*2) 二、填空题(10*2) 三、计算题(10*3) 四、分析问答题(10*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题及答案

1.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状态,其暂态过程要,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c A 异步运行,短B异步运行,长 C 同步运行,短D同步运行,长 2.最大励磁限制是为而采取的安全措施。d A 防止发电机定子绕组长时间欠励磁B防止发电机定子绕组长时间过励磁 C 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长时间欠励磁D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长时间过励磁 3. 当发电机组与电网间进行有功功率交换时,如果发电机的电压落后电网电压,则发电机。d A 发出功率,发电机减速B发出功率,发电机增速 C 吸收功率,发电机减速D吸收功率,发电机增速 4.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与它的值的大小有关。d A 转子电流B定子电流 C 转速D空载电动势 5.自动并列装置检测并列条件的电压人们通常成为。a A 整步电压B脉动电压 C 线性电压D并列电压 6只能在10万千瓦以下小容量机组中采用的励磁系统是。b A 静止励磁机系统B直流励磁机系统 C 交流励磁机系统D发电机自并励系统 7. 自动低频减载装置是用来解决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c A 少量有功功率缺额 B 少量无功功率缺额 C 严重有功功率缺额D严重无功功率缺额

8. 并列点两侧仅有电压幅值差存在时仍会导致主要为的冲击电流,其值与电压差成。b A有功电流分量,正比 B 无功电流分量,正比 C有功电流分量,反比D无功电流分量,反比 9.由于励磁控制系统具有惯性,在远距离输电系统中会引起。d A 进相运行B高频振荡 C 欠励状态 D 低频振荡 10.容量为的同步发电机组都普遍采用交流励磁机系统。d A 50MW以下 B 10万千瓦以下 C 10万兆瓦以上 D 100MW以上 11电网中发电机组在调速器的工作情况下是电网的特性。b A 功率特性B一次调频频率特性 C 二次调频频率特性 D 调节特性 12.调差系数δ〉0时为调差系数,调节特性为。a A 正,下倾B负,下倾 C 正,上翘 D 负,上翘 13.发电机并列操作中,当相角差较小时,冲击电流主要为。a A 有功电流分量B无功电流分量 C 空载电流分量D短路电流分量 14.调速器通常分为机械液压调速器和调速器。c A 电子液压调速器B电机液压调速器 C 电气液压调速器D电瓶液压调速器 15.对励磁系统进行分析,首先要求写出控制系统各个单元的。b

2012春交直流调速系统复习练习题

复习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对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使机械特性平行移动的调速方式是( ) A. 电枢回路串电阻 B. 变电枢电压 C. 弱磁 D. 变频 2.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转速开环调速系统相比,在同一理想空载转 速的条件下,其静差率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A 、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在电动机 起动期间,保持恒定转距升速的阶段是( ) A. 电流上升阶段 B. 恒流升速阶段 C. 转速调节阶段 D. 不确定 4. 采用H 型桥式斩波电路的PWM 调速系统,当转速为0时,元件导通的占空比是( ) A. 5.0>ρ B. 5.0<ρ C. 10<<ρ D. 5.0=ρ 5. 产生SPWM 波形的方法中,计算量最小的方法是( ) A. 等面积法 B. 自然采样法 C. 规则采样法 D. 自然采样法和规则采样法 6. 只适用于高速段的数字测速方法是( ) A. M 法 B. M/T 法 C. T 法 D. T 法和M 法 7.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电流,通过2/3C 的变换,得到的是( ) A. 静止坐标下的两相转子电流 B. 静止坐标下的两相定子电流 C. 旋转坐标下的两相转子电流 D. 旋转坐标下的两相定子电流 8.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人为机械特性为直线的条件是( )。 A .C U =11/ω B.C m =Φ C.C E =11/ω D.C E r =1/ω 9. 电机坐标变换所依据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能量等效 B. 绕组等效 C. 磁动势等效 D. 转矩等效 10.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输出限幅值决定( )。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成绩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Translat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学生姓名王杰 学号20130503213 学院班级信电工程学院13自动化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肖理庆 2016年6月14日

目录 1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模型 0 1.1 直流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0 因此,降压调速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0 1.2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的传递函数 0 1.2.1 电流与电压的传递函数 (1) 1.2.2 电动势与电流的传递函数 (1) 由已学可知,单轴系统的运用方程为: (1) 1.3 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选择 (2) 1.3.1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 (3) 1.3.2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3) 由前述分析可知,开环系统不能满足较高的调速指标要求,因此必须采取闭环控制系统。图1-4所示的是,转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其是一种结构相对复杂的反馈控制系统。转速控制是动态性能的控制,相比开环系统,速度闭环控制的控制精度及控制稳定性要好得多,但缺乏对于静态电流I的有效控制,故这类系统被称之为“有静差”调速系统。 (3) 1.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4) 图1-4 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4) 1.3.3.1 转速调节器(ASR) (4) 1.3.3.1 电流调节器(ACR) (4) 1.4 直流电机的可逆运行 (5) 1.2 ×××××× (7) 1.2.1 电流与电压的传递函数 (7) .. 7 3 PLC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8) 2 ××××× (9) 2.1 ×××××× (9) 2.1.1 ×××× (9) 3 ××××× (11) 3.1 ×××××× (11) 3.1.1 ××××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1 (13) 附录2 (13)

交直流调速试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昆明学院实验报告册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5 电二 姓名:韩浪 学号:150417410105 课程: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昆明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项目名称: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实验 实验时间: 同组人: 实验报告评分: 一、预习报告(实验课前了解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实验目的(简述): 1. 掌握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 2. 掌握利用simulink 编程进行仿真的方法。 2、实验原理(简述):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方程为: a a e U RI n C -= Φ (1) 从转速方程可以看出,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a 即可实现调速,这种调速方法的优点是既能连续平滑调速,又有较大的调速范围,且机械特性也很硬。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如图1所示。三相晶闸管桥式整流电路经平波电抗器L 为直流电动机电枢供电,通过改变触发器移相控制信号U c ,可以调节晶闸管的触发角α,从而改变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U d ,实现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5 V-M 系统的结构示意图AC ~ 图1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气原理图 3、实验步骤: 1.根据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气原理图,编制Simulink 实验程序,上机调试。 2.固定负载,改变触发角α,观察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平均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电动机输出转速的变化情况。 3.固定触发角α,增加负载扰动,观察电动机输出转速的变化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书面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二、实验数据(记录相应的表格或图表,注意图形标注的完整性): 1、 绘制不同触发角(30o 和60o )对应的三相桥式整流装置输出电压平均值曲线。

直流调速系统及电力电子技术(高级电工题库).

高级电工题库直流调速部分 1.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中,电流正反馈是补偿环节,一般实行() A欠补偿B全补偿C过补偿D温度 补偿 2.直流调速装置通电前硬件检查内容有:电源电路检查,信号线、控制线检查,设备接线检查,PLC接地检查。通电前一定要认真进行(),以防止通电后引起设备损坏。 A电源电路检查 B信号线、控制线检查 C设备接线检查 D PLC接地检查 3.直流调速装置安装的现场调试主要有硬件检查和程序(软件)调试两大内容,调试前准备工作有:收集有关资料,熟悉并阅读有关资料和说明书,主设备调试用仪表的准备。其中要(B),这是日后正确使用设备的基础。 A程序(软件)调试B熟悉并阅读有关资料和说明书 C设备接线检查D硬件检查 4.直流调速装置调试的原则一般是(A)。 A先检查,后调试B先调试,后检查 C先系统调试,后单机调试D边检查边调试 5.恒转矩负载变频调速的主要问题是调速范围能否满足要求,典型的恒转矩负载有(C)。 A起重机、车床B带式输送机、车床 C带式输送机、起重机D薄膜卷取机、车床 6.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可获得(B)性能。 A恒功率调速B恒转矩调速C若磁通调速D强磁通调速 7.三相可控整流触发电路调试时,首先要检查三相同步电压波形,再检查(B),最后检查输出双脉冲的波形 A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B三相锯齿波波形 C同步变压器的输出波形 D整流变压器的输出波形 8.同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的优点之一是(A) A它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B系统稳定性提高 C减小了系统的复杂性D对元件特定变化更敏感

9.调节器输出限幅电路的作用是,保证运放的(A),并保护调速系统各部件正常工作。 A线性特性B非线性特征C输出电压适当衰减D 10.若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入为单位阶跃,则其输出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个(A)。 A脉冲函数B一次函数C正弦函数D常数 11.(C)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调速方案。 A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B 增强励磁磁通 C调节电枢电压D减弱励磁磁通 12.锯齿波触发电路由(D)、脉冲形成与放大、强触发与输出、双窄脉冲产生等四个环节组成. A三角波产生与移相B尖脉冲产生与移相 C矩形波产生与移相D锯齿波产生与相位控制13.锯齿波触发电路中调节恒流源对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可以调节()。 A锯齿波的周期 B锯齿波的斜率 C锯齿波的幅值 D 锯齿波的相位。 14、锯齿波触发电路中的锯齿波是由(D)对电容器充电以及快速放电产生的。 A、矩形波电源 B、正弦波电源 C、恒压源 D、恒流源 15.锯齿波触发电路中的锯齿波是由恒流源对()充电以及快速放电产生的。 A 电抗器 B 电容器 C 蓄电池 D电阻器 16.在突如输入信号之初,PI调节器相当于一个() A延时环节B惯性环节 C I调节器 D P调节器 17.实际的PI调节器电路中常有锁零电路,其作用是(D)。 A停车时使PI调节器输出饱和B停车时发出制动信号 C提车时发出报警信号D停车时防止电动机爬动 18.若要使PI调节器输出量下降。必须输入(C)的信号。 A与原输入量不相同B与原输入量大小相同 C与原输入量极性相反D与原输入量极性相同

开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方案

一、绪论 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晶闸管的出现,现代电力电子和控制理论、计算机的结合促进了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繁荣。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为现代工业提供了高效、高性能的动力。尽管目前交流调速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越趋成熟,以及交流电动机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使交流调速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性能仍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建立在反馈控制理论基础上的直流调速原理也是交流调速控制的基础。现在的直流和交流调速装置都是数字化的,使用的芯片和软件各有特点,但基本控制原理有其共性。 长期以来,仿真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仿真模型的建立这一环节上,即在系统模型建立以后要设计一种算法。以使系统模型等为计算机所接受,然后再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因此产生了各种仿真算法和仿真软件。MATLAB提供动态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则是众多仿真软件中最强大、最优秀、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它有效的解决了以上仿真技术中的问题。在Simulink中,对系统进行建模将变的非常简单,而且仿真过程是交互的,因此可以很随意的改变仿真参数,并且立即可以得到修改后的结果。另外,使用MATLAB中的各种分析工具,还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Simulink可以超越理想的线性模型去探索更为现实的非线性问题的模型, Simulink会使你的计算机成为一个实验室,用它可对各种现实中存在的、不存在的、甚至是相反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解析法,实验法与仿真实验,其中前两种方法在具有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电气传动在启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精度、调速围、静态特性、动态响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大量使用调速系统。由于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和转矩控制性能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直流调速系统。它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由最早的旋转变流机组控制发展为放大机、磁放大器控制;再进一步,用静止的晶闸管变流装置和模拟控制器实现直流调速;再后来,用可控整流和大功率晶体管组成的PWM控制电路实现数字化的直流调速,使系统快速性、可控性、经济性不断提高。调速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路基础总复习题(全面)

11级电路总复习题 一、判断 1.电路中没有电压的地方就没有电流,没有电流的地方也就没有电压。(Х) 2.当欧姆定律写成U=-RI时,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叠加定理既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可以用于计算功率。(Х) 4.电阻的串联实现分压,电阻的并联实现分流。(√)5.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Is的参考方向与Us从负极指向正极的方向一致。(√) 6.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对电源内部及内部功率是不等效的(√)。7.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Х) 8.等效变换过程中,待求量的所在支路不能参与等效。(√)9.一个电路的等效电路有且仅有一个。(Х) 10.电压源供电时的功率为P=-IU。( X ) 11.选择不同的参考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将变化(√) 12.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有关。(Х)13.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相当于短路。(Х)14.在换路的一瞬间,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流等都不能跃变。(Х)15.在换路瞬时,电感两端电压不能突变。(Х)16.几个电容并联,总电容是越并越大。(√)17.几个电容串联,总电容是越串越大。(Х)

18.一阶电路的三要素为:初始值、瞬态值、时间常数。( Х) 19.正弦交流电流是交流电流中的一种。 (√ ) 20. 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 ) 21.无功功率的单位是V.A 。 ( Х ) 22.有一正弦电流 i= -14.12sin(314t+45 )A, 其初相为450 (Х ) 23.V 314sin 2220 1t u =的相位超前V )45628sin(3112?-=t u 45°。 (Х ) 24、两个正弦量的初相之差就为两者的相位差。 ( Х ) 25、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因此相量等于正弦量。 (Х ) 26、交流电的有效值是它的幅值的0.707倍。 ( Х ) 27、万用表的电压档测出的电压值是交流电压的最大值。 (Х ) 28、电容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π/2 rad 。 ( Х ) 29.在RLC 串联电路中,公式 C L R U U U U ++= 是正确的。(Х ) 30、有功功率加无功功率不等于视在功率。 (√ ) 3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相位超前电流时,电路一定呈感性。 ( √ ) 32、电阻电感相并联,I R =3A ,I L =4A ,则总电流等于5A 。 (√ ) 33、正弦电流通过串联的两个元件时,若U 1=10V, U 2=15V, 则总电压U= U 1+ U 2=25V 。(Х ) 34、电容元件上的电流、电压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其伏安特性为i=Cdu/dt 。( √ ) 35、交流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抗。( Х ) 36、任何一个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的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代替。(√)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

课 题: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班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4 学 号:3100501091 姓 名:贾斌彬 指导老师:康梅、乔薇 日 期:2014年1月9日 电 力 传 动 课 程 设 计

目录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1.1 任务摘要 (3) 1.2 任务分析 (3) 1.3设计目的、意义 (3) 1.4 方案设计 (4) 第2章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2.1 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 (5) 2.2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6) 2.3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 (7) 2.4测速电机特性UTG=f(n)的测定 (7) 2.5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g=f(Ug)的测定 (7) 第3章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 3.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7) 3.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9) 第4章系统特性测试 4.1系统突加给定 (11) 4.2系统突撤给定 (11) 4.2.2突加负载时 (11) 4.2.3突降负载时 (11) 第5章设计体会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1.1 设计一个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调速系统 设计要求:电流超调σi≤5% 转速超调σn≤10% 静态特性无静差 给定参数:电机 额定功率185W 额定转速1600r/min 额定励磁电流<0.16A 额定电流1.1A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励磁电压220V 转速反馈系数ɑ=0.004 V·min/r 电流反馈系数β=6V/A 1.2 任务分析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为对像来设计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计两个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和速度调节器,为了实现电流和转速分别起作用,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做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在把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ASR

直流调速系统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双闭环的调速系统的特点是:利用(ASR 的饱和非线性)实现了(“准时间最优”)控 制,同时带来了(转速超调)。 2.在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时,先设计(内环的ACR ),然后设计(外环的ASR )。 3.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主要是对(电网电压波动)起调解作用;而转速调 节器主要是对(负载扰动)起抗扰调节作用。 4.变电压调速是直流调速系统用的主要方法,调节电枢电压常用的三种可控制电源分别 为(旋转变流机组)、(静止可控整流器)及(脉宽调制器和直流斩波变换器)。 5.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三种,即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弱磁调速)和(电枢回 路串电阻)调速。 6.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技术指标有(调速范围D )和(静差率S ),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max min n D n =)和(min cl o n s n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1)nom nom n s D s n =-?)。 7.脉中宽度调制简称(PWM),它是通过功率管开关作用,将(恒定直流电压)转换成频 率一定,宽度可调的(方波脉冲电压),通过调节(脉冲电压的宽度),改变输出电压 的平均值的一种变换技术。 8.调速控制系统是通过对(电动机)的控制,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且控制 工作机械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行的装置。 9.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的传动方式称为直流调速,用(交流电动机)作为原动 机的传动方式称为交流调速。 10.电气控制系统的调速性能指标可概括为(静态)和(动态)调速指标。 11.在电动机微机控制系统中,电动机是(被控对象),微型计算机则起(控制器)的作用。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

长沙学院电力系统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电力系统运行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发电质量、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电力线路按结构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大类。 3、在电磁环网中,由于变压器变比不匹配而产生的功率称为循环功率。 4、电力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是针对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行的,频率的二次调整是针对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 5、系统备用容量一般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国民经济备用。 6、在潮流计算时对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均为给定,而节点电压是待求量的节点称之为PQ 节点。 7、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按照等耗量微增率准则来进行分配的。 8、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分为逆调压 顺调压 恒调压。 9、连接额定电压分别为220kV 和35kV 两个电力网的一台降压变压器,变压器的两侧均接线路,则此变压器的变比为 220/38.5 。 10、电压调整的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改变功率分布和改变电力网络的参数。 二、选择题 1、电力用户只能从一个电源获得电能的地理接线方式为( )。 A 、双回路的放射式 B 、两端供电式 C 、有备用接线 D 、无备用接线 2、手算潮流时,将变电所母线上所联线路对地电纳中无功功率的一半也并入到等值负荷功率中,这一功率称为( )。 A 、运算负荷功率 B 、运算电源功率 C 、等值负荷功率 D 、等值电源功率 3、在电力系统的标么值计算中,基准功率和基准电压之间的关系满足( )。 A 、3 B B B I U S = B 、B B B I U S = C 、B B B I U S 3= D 、B B B I U S 3= 4、利用P —Q 分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潮流计算,二者的收敛速度是( )。 A 、P —Q 分解法高于牛顿—拉夫逊法 B 、牛顿拉夫逊法高于P —Q 分解法 C 、两者一样 D 、无法比较 5、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配的目的是( )。 A 、使电力系统总的能源消耗最少 B 、使电力网的有功损耗最小 C 、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最好 D 、使电力网的无功损耗最小 6、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可以表示为( ) A 、L L f K P ?=- ? B 、L L f K P ?=? C 、L L P K f ?=-? D 、L L P K f ?=? 7、求无功功率分点的目的是( )。 A 、找无功最大点 B 、从该节点解开网络 C 、求有功功率分点 D 、求网络环流 8、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是指变压器两侧( )。 A 、网络额定电压之比 B 、绕组额定电压之比 C 、实际分接头之比 D 、实际分接头电压之比÷网络额定电压之比 9、线路末端的电压偏移是指( )。 A 、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相量差 B 、线路始末两端电压数值差

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2014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二极管工作在正常状态时,若给其施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 若施加反向电压时,则二极管截至,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晶体管从内部结构可分为NPN 型和PNP型。 3、NPN型硅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在三个电极电位中,其电位高低关系为 C>VB>VE,基极和发射极电位之差约等于 0.7。 V 4、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IC=3mA,IE=3.03mA,则IB=0.03,= 100 。 5、按晶体管在电路中不同的连接方式,可组成共基、共集和共射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其中共集电路输出电阻低,带负载能力强; 共射电路兼有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作用。 6、晶体管在电路中若用于信号的放大应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若用作 开关则应工作在饱和和截至状态,并且是一个无触点的控制开 关。 7、组合逻辑电路是指任何时刻电路的输出仅由当时的输入状态决定。 8、用二进制表示有关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9、n个输出端的二进制编码器共有2n个输入端,对于每一组输入代码,有 1个输入端具有有效电平。 10、画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时,其B、E两端可用一个线性电阻等效代替,其C、E两端可以用一个可控电流源等效代替。 11、1位加法器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两种。 12、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有3种,分别是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 变压器耦合。 13、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总是比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窄。 14、反馈是把放大器的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送到输入回路的过程。 15、反馈量与放大器的输入量极性相反,因而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称 为负反馈。为了判别反馈极性,一般采用瞬时极性法。 16、三端集成稳压器CW7806的输出电压是 6 V。 17、施加深度负反馈可使运放进入线性区,使运放开环或加正反馈可使 运放进入非线性区。 18、逻辑功能为“全1出0,见0出1”的逻辑门电路时与非门。 19、一个二进制编码器若需要对12个输入信号进行编码,则要采用4位二进 制代码。 20、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也相同。 二、选择题。 1、把一个6V的蓄电池以正向接法直接加到二极管两端,则会出现(C)问题。 A 正常B被击穿C内部断路 2、二极管的正极电位是-10V,负极电位是-9.3V ,则该二极管处于(A)状态。 A 反偏 B 正偏 C 零偏 3、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具有如下特点( A ).

运动控制系统试验报告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试验报告——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学号:0504220110 姓名:杨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系统调试深入领会系统的动静态特性, 并掌握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结果: 1) 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为: 其中 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要求输入信号U n *为阶跃信号,初值为0,终值为30,阶跃起始时刻为0时刻;负载电流为斜坡信号,斜率为1,起始时间为0,初始输出为0。仿真时间不小于20秒。设计转速调节器的参数,使得该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为有静差系统,理想空载转速为800r/min ,并计算其在I d =15时的闭环系统静态转速降落。即n ocl=800r/min ,又图中给出了Ks=30,* n U =30V ,a=0.02,Ce=0.127,代入方程得到参数 Kp=0.2419。其结构图及仿真的静特性。如下: 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 转速负反馈单速度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如图所示,电动机转速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线性下降,正好满足静特性方程的特点。当负载电流 Id=15时,代入静特性方程得静态转速降落为Δn cl=165.4r/min 2) 电压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电压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为: 其中K=γKpKs 为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cl cl e d e * n s p e s p e d *n s p Δn n K C R I K C U K K α/C K K C R I U K K n -=+- +=+-=0)1()1()1(e s p C α K K K =e d a e d pe e n s p C I R K C I R K C U K K n -+-+=)1()1(*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题(郑剑)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题 不断地耕耘,献出我们的心血与智慧! 一、填空题 1、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被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表示。 2、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3个方面,分别是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和按工艺要求调速、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特大容量与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 3、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生产机械的有效功率,称作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传输给转子电路的转差功率,与转差率成正比。 4、按电动机能量转换类型分类,交流调速系统可分为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不变型。 5、按电动机调速方法分类,常见的交流调速方法有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阻调速、绕线式电机串级调速等。 6、调压调速即通过调节通入异步电动机的三相交流电压大小来调节转子转速的方法。理论依据来自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7、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自耦调压器、饱和电抗器、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全控新型调压器。 8、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以在其转子回路串入电阻来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磁转矩,进而减小转速。 9、所谓“双馈”,就是指把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与交流电网连接,转子绕组则与其他含电动势的电路连接,使它们可以进行电功率的相互传递。 10、在双馈调速工作时,除了电机定子侧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外,转子侧也要与交流电网或外接电动势相连,从电路拓扑结构上看,可认为是在转子绕组回路中附加一个交流电动势。 11、在异步电机转子回路中附加交流电动势调速的关键就是在转子侧串入一个可变频、可变幅的电压。对于只用于次同步电动状态的情况来说,比较方便的办法是将转子电压先整流成直流电压,然后再引入一个附加的直流电动势,控制其幅值,就可以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12、串级调速装置是指整个串级调速系统中除异步电动机以外为实现串级调速而附加的所有功率部件,包括转子整流器、逆变器、逆变变压器。 13、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具有近似恒转矩的机械特性。机械串级调速系统具有近似恒功率的机械特性。 14、串级调速系统与转子自然接线相比,最大拖动转矩减少到原来的82.6%,即异步电动机的过载能力损失17%左右。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5) 2.1 设计思路 (5) 2.2 基本原理 (5) 2.3 总体设计框图 (6)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7) 3.1 单片机控制模块 (7) 3.1.1 AT89S51的简介 (7) 3.1.2 AT89S51最小系统 (14) 3.2 电机驱动模块 (17) 3.2.1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设计 (17) 3.2.2 L298芯片 (19) 3.3 液晶显示模块 (22) 3.3.1 1602LCD引脚分布和接口信号说明 (22) 3.4 独立式键盘控制模块 (25) 3.4.1 外部中断设置 (25) 3.4.2 外部中断扩展方法 (26) 3.5 本章小结 (28)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9) 4.1总电路图 (29) 4.2 总电路功能介绍 (29) 4.3 直流电机控制程序 (29) 第五章系统仿真 (39) 第六章结束语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46)

第一章绪论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调速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天航空、医疗卫生、商务与办公设备、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都大量使用着各式各样的电气传动系统,其中许多系统有调速的要求:如车辆、电梯、机床、造纸机械等等。为了满足运行、生产、工艺的要求往往需要对另一类设备如风机、水泵等进行控制:为了减少运行损耗,节约电能也需要对电机进行调速[1]。电机调速系统由控制部分、功率部分和电动机三大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的不同组合,可构成多种多样的电机调速系统。 三十多年来,直流电机传动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实现了整流器的更新换代,以晶闸管整流装置取代了习用已久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及水银整流装置使直流电气传动完成了一次大的跃进。同时,控制电路已经实现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及低成本。以上技术的应用,使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应用围不断扩大。直流调速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化、完善化、系列化、标准化,在可逆脉宽调速、高精度的电气传动领域中仍然难以替代[2]。 随着微控制器尤其是脉宽调制 PWM 专门控制芯片的飞速发展,其对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设计性能更高的直流控制系统提供了基础。本文对基于PIC单片机的直流电机 PWM 调速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出发,逐步建立了单闭环直流 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微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一个将微机和电力拖动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探讨。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微机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

电子电工技术总复习练习题

总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电路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2.电路的一种功能是,另一种作用是。 3.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为方向;电源上的电压电流方向为方向。 4.电路分析时可任意选定电流、电压的方向,称为方向。 5.分析电路时为方便起见,把电流的参考方向规定为由电压参考极性的正极指向负极,称 为参考方向。 6.习惯上把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7.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指向,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指 向。 8.如果一个元件两端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其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则称其为参考方 向,反之,如果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则为参考方向。 9.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和都不随时间变化。 10.若电流的和都随时间变化,称其为交变电流。 11.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联在电路当中,表的“”端接电流的流入端, 表的“”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12.电压表测量电压应接在待测元件两端;电流表测量电流应接在待测支路中。 13.欧姆定律一般可分为的欧姆定律和欧姆定律。导体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用符号表示。 14.定律体现了单一元器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定律表明了电路中结 点上各电流应遵循的规律;定律表明了回路上各电压应遵循的规律。 15.1度电就是1千瓦的功率做功1小时所消耗的电量,所以它的单位又叫。 16.计算电位时,必须选定电路中某一点作为,通常把它设定为零。 17.电位是一个。它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而电压是一个,在电路中某两点 之间的电压是一定的,它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18.已知R1=100Ω,R2=50Ω,R3=200Ω,若R1、R2、R3组成串联电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则总电阻R= Ω,总电压U= V 。 19.已知电路如图所示,若伏特表V1和V2的读数都是5V,则伏特表V的读数为V。 20.已知电路如图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I = A,电压U = V。 21.已知电路如图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I = A,电压U = V。

交直流调速系统期末考试(运动控制系统)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答案填在题号的前面) 1. (dui )交 - 直 - 交电压型变频器采用电容滤波,输出交流电压波形是规则矩形波。 2. (错)变频调速效率高,调速范围大,但转速不能平滑调节,是有级调速。 3. (对)有静差调速系统是依靠偏差进行调节的,而无静差调速系统则是依靠偏差对作用时间的积累进行调节的 4. (错)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愈硬,则静差度愈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就愈高。 5. (dui )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一切被包围在负反馈环内的扰动作用。 6. ( dui)SPWM 即正弦脉宽调制波形,是指与正弦波等效的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列。 7. (cuo )在一些交流供电的场合,可以采用斩波器来实现交流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8. (错)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采用比例调节器。 9. (dui ) PWM 型变频器中的逆变器件采用高频、大功率的半控器件。 10. (对)矢量变换控制的实质是利用数学变换把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动势的励磁电流分量,一个是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的转矩分量。 二.填空题 1. 根据公式,交流异步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 ① _调压 __ 调速、②__ 串电阻 __ 调速、③ ___变励磁磁通 _ 调速。

3. IGBT 全称为 __绝缘栅双极晶闸管__ ,GTO 全称为 _门极可关断晶体管__ , GTR 全称为 _电力晶体管______________ 。 4. 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装置,其功能是将电网的恒压恒频交流电变换成变压变频的交流电,对交流电动机供电,实现交流无级调速。 三、选择题 1、变频调速中的变频电源是(C )之间的接口。 (A)市电电源(B)交流电机(C)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机 (D)市电电源与交流电源 2、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 B )。 (A)互不相关(B)相互制约(C)相互补充(D)相互平等 3、电压型逆变器的直流端( D )。 (A)串联大感器(B)串联大电容 (C)并联大感器(D)并联大电容 4、变频器主电路中逆变器的任务是把( B )。 (A)交流电变成直流电(B)直流电变成交流电 (C)交流电变成交流电(D)直流电变成直流电 5、在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转速降减为开环转速降的( D )倍。 (A)1+K(B)1+2K(C)1/(1+2K)(D)1/(1+K) 6、无静差调速系统中,积分环节的作用使输出量( D )上升,直到输入信号消失。 (A)曲线(B)抛物线(C)双曲线(D)直线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报告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设计报告 学院:信息控制与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一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主电路部 分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部分。设计要求、制作控制电路和主电路,实现如下功能: (1)通过码盘和光耦得到一系列脉冲,利用M 法、T 法或M/T 法对这些脉冲在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得到电机的转速,在液晶或数码管上进行显示; (2)DC/DC 电路能够正常工作,通过旋钮或键盘设定转速,并 能够通过电力电子电路输出合适的电压,使电机的转速达到设定转速。 图1 系统总体框图 二、 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 在此次电路和软件的设计中,电机的转速的获得是通过光耦采集 码盘和光耦

脉冲传输到单片机的INT0管脚上进行中断,然后通过定时器T0产生1s的计时,计算在1s内脉冲的个数为X,由于电机上码盘上刻有23个孔,那么电机的转速为3X。而转速的设定采用的是电位器,采集0-5V的电压,通过单片机上P1.0端口进行A/D转换产生00H-FFH。PWM的产生是由P1.3口产生的,通过单片机的PCA中的寄存器设定初始值,产生大约是40KHZ的PWM波。通过驱动电路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由于本次实习采用的是自主设计,需要同学们自己自行设计电路并编写程序,由于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这种设计,因此此次设计有很大的难度。电源部分的设计由于之前都做过很多,这是很简单的,在当天下午我们基本上就完成了这部分。至于单片机最下系统部分的电路和数码管显示的电路是参考老师给的关于STC12C5A16AD型号单片机的技术资料上参考得到的。驱动电路和主电路的设计是来源于网上的参考资料和从图书馆中借的书中,并与其他同学对照比较和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这部分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完成。 由于课程设计之前我自己看过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的书,再加上参考老师给的一些资料,所以完成起来不是特别难。 三、电路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在焊接数码管部分电路时,为了方便焊接就把数码管的管脚打乱了接,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几次修改才让数码 管显示正常。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Translat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学生姓名王杰 学号20130503213 学院班级信电工程学院13自动化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肖理庆 2016年6月14日

目录 1 ×× (1) 1.1 ×××××× (1) 1.1.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 (1) …… 1.2 ×××××× (1) 1.2.1 ×××× (8) …… 2 ××××× (8) 2.1 ×××××× (10) 2.1.1 ×××× (10) …… 3 ××××× (12) 3.1 ×××××× (12) 3.1.1 ×××× (12) ……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附录1 (14) 附录2 (14)

1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模型 1.1 直流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根据直流电动机的基础知识可知,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的平衡方程为: R I E U a += 式(1.1) 公式中:U 为电枢电压;E 为电枢电动势;R I a 为电枢电流与电阻乘积。 由于电枢反电势为电路感应电动势,故: n C E φe = 式(1.2) 式中:e C 为电动势常数;φ为磁通势;n 为转速。 由此得到转速特性方程如下: φe a C R I U /)(n -= 式(1.3) 由式(1.3)可以看出,调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有以下三种方法: 1.改变电枢回路的电阻R ——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属于有级调速,且不易构成自动调速系统,当电机低速运行时,电枢外串电阻上的功耗大,系统效率低,故一般不予采用。 2.减弱励磁磁通φ——弱磁调速。可以构成无极调速,但只能在电动机额定转速以上做小范围的升速,不能作为主导调速方法。 3.调节电枢电压U——降压调速。可以构成无极调速,且调速范围大、控制性能好。而且,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能够非常容易地实现连续可调。 因此,降压调速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主导调速方法。 1.2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的传递函数 在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通常是以他励式直流电动机为控制对象,其等效控制 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他励直流电机等效控制电路

推荐-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精品

前言 1957年,晶闸管(俗称可控硅整流元件,简称可控硅)问世,到了60年代,已生产出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使变流技术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开始进入晶闸管时代。到今天,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已经成为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必须对系统进行设计。特别是大型的钢铁行业和材料生产行业,为达到很高的控制精度,速度的稳定性,调速范围等要求,又由于交流调速在当时尚未解决好调速控制问题,调速范围不大,控制精度低,快速性差等性能指标不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所以当时大量使用的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尤其是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它具有调速性能好,范围宽,动态性能好等优点,特别是设计简单方便,虽然随着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的发展,制造工艺技术的提高,大量出现交流调速的传动系统,但直流传动所具有的优点特征,至今仍大量广泛地使用直流调速。在此本人就飞机生产制造行业中的对必不可少的四辊压压延机主传动直流电机的调速,作了以下设计,以满足飞机轮胎制造工艺的生产要求。

目录 1.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任务 1.2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1.3方案比较论证 1.3.1 总体方案比较 1.3.2 单元方案比较 2.主电路设计 2.1 主电路工作设备设计 2.2 主电路保护设备 3.控制电路设计 3.1 电流调节控制器(ACR)设计 3.2 速度调节控制器(ASR)设计4.实验验证 4.1 实验目的、内容、参数的整定 4.2 实验数据与曲线 4.3 实验结论 5.总结 6.参考文献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任务 四辊压延机主传动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压延机生产线主要是生产飞机轮胎的生产线,而四辊压延机又是 飞机轮胎生产厂家的最关键的生产设备。它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生产 出来的飞机轮胎的质量的好坏,也同时直接对对飞机安全性有重大的 影响,所以对四辊压延机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 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控制的要求 (1) 生产工艺流程 帘布放布机 储布机 四辊压延主机 (主机1, 2仓库 放 接 前 储 前 干 四 后 2 布 头 三 布 四 燥 辊 四 套 机 疏 辊 架 辊 辊 压 辊 卷 化 电 电 延 电 取 机 动 机 主 机 机 机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