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

1.1 调研方法

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

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

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

2.1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

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

3.1 调研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

4.1 加强水质治理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

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综上所述,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保护滇池,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及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推动滇池的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 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 1.1 调研方法 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 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 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 2.1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 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 3.1 调研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 4.1 加强水质治理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 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 告 近年来,滇池因为多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成为我国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湖之一。针对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本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一、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 1. 工业废水:滇池周边企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工业废水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污染水体。 2. 农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农田,使用农业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化学品通过地下水、农田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体中的营养成分显著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3. 城市生活污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而以前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需要,致使部分污水流向了附近的河湖中。 二、滇池污染的危害 1. 滇池的水质变劣,导致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严重影响当地渔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2. 滇池周围的土壤经常被工业废水、农田排放的化学物质和污水所污染,使得种植作物和喝用水的质量受到影响,对当地村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3. 滇池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会使得污染物质向河流和地下水体扩散,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 三、滇池治理情况 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截至目前,滇池治理所取得的成果有一定进展, 具体措施如下: 1. 关闭不合法企业:政府关停了滇池周边一部分的不合法企业,从源头上杜绝工业废水的入河。 2. 加大治理力度:政府提前进行重大污染源企业的排污许可和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 3. 加强环保宣传:加强对周边企业、村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和水源。 4. 新建污水处理厂:滇池周边地区,政府在逐步建设较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和农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总之,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力求让滇池成为中国的清流之一。但是,治理污染不能靠少数人的力量,仍需要广大市民以及周边企业共同发起行动,形成人人关注环保问题的共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一、背景概述 滇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旅游胜地。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也严重威胁着周边的人类生存。为了探究滇池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进一步保护滇池,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 二、调研过程 1. 调研地点 我们选择了位于滇池湖心岛的滇池大学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滇池大学位于滇池岸边靠近洱海出口的地方,是滇池湖心岛上唯一一所高等学府。 2. 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为2021年7月-8月 3. 调研方式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4.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滇池水质情况调查 我们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滇池水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滇池水质总体呈现污染趋势。尤其是湖心岛周边地区的污染源影响下,水质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总氮。 (2)污染源来源分析 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到,滇池周边存在着多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等。 (3)政策措施分析 我们通过收集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对滇池保护政策进行了分析。政策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但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 (4)公众参与调查 我们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到关于滇池保护的态度和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支持加强滇池保护措施。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部门对滇池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2)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污染源治理不力。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然而,滇池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环保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滇池水质状况调研 我们对滇池基本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滇池的水质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很大的挑战。监测数据显示,滇池出现了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总磷、总氮等,其中氨氮和总磷一度高于国家IV类标准线,也即是不能饮用. 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滇池,形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废水对滇池湖水生态影响长期存在,会发生类似赤潮的现象。同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 二、滇池水生态系统调研 我们的调研发现,滇池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水草和湖泊塘沼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滇池内的硅藻和红藻已经减少,蓝藻等污染藻却不断生长,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情况。这些变化不仅威胁到了湖泊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湖泊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三、滇池水资源调研

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源和主要灌溉水源之一。因此,是保护滇池水资源的同时,研究滇池水资源产生的机理,计算滇池水资源的总量和变化规律很重要。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削弱。市政府最近着手办理环保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对水污染行业进行封禁,增加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这只是治理水污染的开始而已。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和公众接力合作,采取更加明智的决策,全面审视问题是否可行,并通过长期的政策实施与改革,从根本上治理滇池的环境问题。要想攻克这个难题,在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特别是对下游污染物的进行调查和有效监管。 四、总结 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滇池的水质生态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科学的环境规制和社会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共同保护滇池这个美丽的湖泊。公众意识和政府工作的接力合作,可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保护湖泊的水质生态系统,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得出的结论是,要完成改善滇池环境的使命,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夯实技术和法制基础,探索滇池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法,建设协作平台,开展长期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滇池的可持续发展,让滇池成为更加美丽而健康的山水之梦。

滇池调研报告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又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功用,脆弱的滇池生态环境承受不起这样极大地影响,使水体严重污染,湖泊严重富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滇池的污染问题已成为昆明揪心的话题和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乃至成为世界性难题。 这个周末,我们组织进行了对滇池水域的简单调研,深刻的体会了滇池的水体污染,同时感大片滇池保护势在必行,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共同爱护我们的滇池。 一、滇池的简介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

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素称"五百里滇池"。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五百里的滇池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 二、滇池的状况 (一)水文情况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一、背景和目的 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 1. 水质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 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 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 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和晋宁县境内,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多种物种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很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为了了解滇池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滇池的水质与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富营养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排放废水所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蓝藻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蓝藻产生的毒素也会危害人类健康,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除了水质问题,滇池的湿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是在滇池周边,大量湿地被填埋和开发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植物和生物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湿地的破坏也使得滇池的水质更加不稳定,失去了对水体净化的功能。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滇池的渔业资源已经极度减少。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滇池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正常而言,滇池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然而,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无限捕捞和无序管理,滇池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

针对滇池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水质监控和污染治理。加大对农业和城市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保护好滇池周边的湿地,减少填埋和土地违法开发的现象,保护湿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限制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生态资源。这不仅可以保证滇池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经济来源。

昆明滇池半山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半山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景观和多样的生物资源,滇池被誉为“东方明珠”和“世界花园”。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主要关注了滇池半山地区,这一区域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滇池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对滇池半山地区进行了综合分析。 首先,滇池半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有着丰富的植被覆盖和多样的动物种类。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水生植物如睡莲和菖蒲等。此外,滇池半山地区也是许多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人们常常能够看到彩鹭、白鹭等候鸟在此栖息过冬。 然而,我们也发现,滇池半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一些挑战。第一,滇池水污染问题严重,导致滇池的水质下降。短期内大规模的旅游和城市建设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滇池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第二,滇池半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活动,滇池半山地区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这对当地渔民的生计和滇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带来了问题。 为了保护滇池半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滇池的水质。其次,加强对滇池半山地区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科学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非法捕捞行为,

保护滇池的鱼类资源。同时,积极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加强游客教育,提倡环保行为。 总体而言,滇池半山地区作为滇池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多样的生物资源。然而,水污染和生物资源减少等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滇池半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这对于滇池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云南省的第一大淡水湖,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滇池的水质日益受到污染。本文将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滇池污染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治理建议。 一、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滇池污染情况,我们选择了以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走访为辅的方法。针对调查的主要人群,我们先对各类污染因素进行调研,再通过走访,观察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员生活状况,以更准确的了解滇池的污染程度和实际情况。 二、污染现状 (一)主要的污染因素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倾倒、水生态环境破坏等几个方面是滇池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危害较大。 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空气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及其它物质,很容易对滇池水质造成影响。工业废水通常都需要进行处理,但是实际上很多工厂并没有把工业废水处理到必要的标准,而是直接排放进滇池,这就造成了滇池污染严重。

城市垃圾也是滇池十分厉害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包括一些不易降解的有害物质。卫生部门通常会定期清理一些显眼的地方,比如提前清理一些溢出的垃圾,但是实际上,一些积压起来的垃圾还是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 (二)区域污染分布 经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污染主要来源于滇池周边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态等方面,导致滇池的水污染的范围很广。其中,昆明市等主要城市的污染比较严重,其次是临沧、昭通等地的农业湿地面源污染,这一点也是我们的调查之中比较重要的发现。 (三)水质评估 经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滇池水质现状已经到达了极危险的等级,各项指标都已经超标了许多倍。滇池水的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铜、锌、汞等指标等都超标,其中,化学需氧量达到了每升120毫克左右,比国家标准高出了500毫克左右。可见,滇池的水质已经处于危险的状态。 三、污染原因 滇池水质降低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几种因素是我们调查到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发展的加速 滇池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一个大多数城市的特点是,其发展速度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常常是成正比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工厂和企业往往会选择忽略一些环保问题,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滇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对污染原因 及其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1. 采样调查:根据滇池周边地区划分为不同区域,选择代表 性的采样点进行水质采样。 2. 实地调查:对滇池周边的工业企业、农田、河流等进行实 地考察,了解可能的污染源。 3. 数据分析:对采样得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 查结果进行污染源追踪、评估。 三、调查结果 1. 污染源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汇总了滇池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 工业废水:滇池周边存在多家工业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的废 水直接或间接流入滇池,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 农田农药: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部分农药通过径流 进入滇池,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 河流污染: 滇池周边有多条河流直接流入滇池,这些河流可 能受到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活动的影响,污染物质流入滇池。 - 垃圾堆积:滇池周边存在一些垃圾堆积点,这些垃圾可能通 过渗滤和周期性洪水进入滇池。 2. 水质分析 针对滇池多个采样点进行了水质分析,结果显示: ---- 采样点 ---- pH值 ---- 溶解氧 (mg/L) ---- 水温 (℃) ---- 氨氮 (mg/L) ---- 化学需氧量 (mg/L) ---- ------------------------------------------------------- ------------------------------------------------ ---- 采样点A ---- 7.2 ---- 6.5 ---- 23 ---- 0.8 ---- 4.2 ---- ---- 采样点B ---- 6.8 ---- 5.2 ---- 21 ---- 1.2 ---- 3.8 ---- ---- 采样点C ---- 7.5 ---- 7.0 ---- 24 ---- 0.5 ---- 4.0 ----

滇池的调研报告

滇池的调研报告 滇池的调研报告 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高的高原湖泊之一。我于近期对滇池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对滇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约6千米处,属于大理州境内。它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886米,面积约为297平方千米,与洱海、泸沽湖并列为中国最大的三个高原湖泊之一。滇池以其清澈的湖水、壮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著称。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滇池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和资源。湖水清澈见底,水质良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高原湖泊”。湖区周围山峦连绵起伏,环境幽雅,处处都是令人陶醉的美景。湖区还有许多稀有珍禽,如白鹤、黑鹤等,其中一些品种濒临灭绝。此外,滇池还有许多珍稀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等,为水域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然而,与其美丽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湖区的水质受到污染的影响,尤其是来自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湖泊周边的农业活动和养殖业排放的农药和化肥等有机物质污染了湖水,加剧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并威胁到湖区的生态平衡。此外,滇池还存在过度捕捞问题,导致湖泊中鱼类资源的大量减少。在我的调研中,我还发现湖滨地区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的情况。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乱开挖和工业污染的行为。同时,应该鼓励农民采取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此外,应该加强湖泊周边土地的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倡导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最后,需要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教育,引导人们共同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 总结而言,滇池作为中国最美丽的高原湖泊之一,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和资源。然而,湖泊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它。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土地保护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留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1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1日编稿:作者一 第一篇: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姓名:万家兵 班级:2011级2班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115010217 1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一、滇池基本概况 (一)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找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降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降,才有滇池名。 (二)流域概况 滇池是我国闻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 2 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

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将来进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淌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进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脚轻重的地位。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降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明亮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不断,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胖沃,气候温柔,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落雨量为1070毫米。 (三)旅游资源 五百里滇池的岸边,遨游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敞。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敞,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3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本月修正2023简版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报告 1. 背景介绍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 质污染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为了了解滇池的污染状况以及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我们进行 了一次滇池污染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该报告。 2.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了解滇池的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源; - 分析导致滇池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 提出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 3.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滇池污染调查: 1. 数据收集:收集了滇池及周边地区的水质监测数据、环境调 查报告等相关数据资料;

2. 实地考察:对滇池周边的行政单位、工业企业、农田等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污染排放情况; 3. 采样分析:在不同位置的滇池进行了水样采集,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结论。 4. 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滇池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 2.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田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3. 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缺乏科学管理是导致滇池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4. 滇池水质污染已经对当地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带来了威胁。 5. 治理措施建议 为了治理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确保排放达标。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人们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3. 限制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田施肥等活动的管理,严格限制和监管污染物排放,减少对滇池的污染。 4.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滇池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 6. 结论 滇池面临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提高环保意识、限制污染源和加强监测和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滇池的水质污染,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滇池的污染治理工作,为滇池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还有众多调蓄湖泊。如何保护这些湖库的水质,避免发生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工程通水后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xx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 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1887.4米,平均水深5.3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xx平方公里,约占69.5%;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20.2%;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10.3%。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盘龙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昆明市辖区内,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xx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

滇池污染调研报告

滇池污染调研报告 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的重要水资源和旅游景点。然而,多年来,滇池的水质却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本报告旨在调查滇池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滇池的水质。 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市污水的排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污水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滇池周边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以应对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很多污水直接排放到滇池中。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有毒物质,对滇池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滇池周边的农田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滇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富营养化的水体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滇池污染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首先,水质恶化导致了滇池的水生生物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损害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滇池是云南省的重要水资源,被广泛用于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居民的饮水安全,给云南的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最后,滇池的污染也破坏了滇池作为旅游景点的形象,降低了游客的兴趣和满意度。 针对滇池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

有效处理再排放。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农田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对滇池的污染。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与滇池之间的隔离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此外,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也是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的关键。建立滇池保护区并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总之,滇池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排污治理、农田管理和公众教育,相信滇池的水质将会逐渐恢复,为云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片著名的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然而,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滇池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为了解滇池的环保状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项滇池的环保调研。 首先,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氮和磷。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滇池的水质造成了直接损害,还导致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一步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对滇池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研。我们发现,滇池周边的湿地和植被破坏严重。许多湿地被填埋、开垦,导致湿地的退化和物种的丧失。同时,滇池周边的植被也遭受了破坏,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减少导致了水中氧气的不足。这种环境破坏对滇池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滇池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环保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农业污染的控制。农业是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农田的管理措施来减少农田对滇池水质的负面影响。其次,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带来的污水排放也成为滇池水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改善滇池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需要加强滇池周边的生态保护。保护湿地和植被,恢复滇池的自然环境,对于维护滇池生态系

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实滇池环保工作的责任。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滇池的环保工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让滇池成为人们生活和旅游的美丽景点。 综上所述,滇池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通过加强农业污染的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生态保护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我们有望保护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实现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滇池调研报告

滇池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姓名系别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马宁时间 2 摘要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滇池对于昆明及整个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市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 三湖三河” 之一。 利用这次机会读滇池污染的调研,深入了解各方人士对滇池的一些看法及查阅相关资料近几年来的滇池的变化,并进行实地考察,以及了解国家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能把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传播的更远,影响力更加深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之后通过大家的共同不懈的努力奋斗,再次在人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个美丽的高原明珠。 关键字滇池、污染、现状、治理3 一滇池简介1.名字由来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 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

”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 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 ,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2 基本信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 米,南北长39 公里,东西最宽为13 公里。 湖岸线长163.2 公里,面积为306.3 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 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 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 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 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 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 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 平均气温为14.5-17 .8 度,降雨量为1070 毫米。 从西山远眺滇池。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 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总结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 报告 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2011级化学教育班 姓名:官文才 学号:201110010105 指导教师:马宁 时间:2013.4.

前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而且以辩证 的唯物主义理论教会我们对待生活。思想政治理 论课隶属必修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 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 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这样的建 设理论引导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 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的一代是勇于承 当责任,志存高远的。 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我们走进了滇池的怀抱,带着诸多的问题,以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对滇池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调研对象——滇池 1.滇池来源的传说 古代昆明没有河流,更没有湖泊,整个坝子 都是贫脊靠天吃饭的雷响田。老天一不高兴,干 旱降临,人们只有吃草根咽树皮,好一个凄惨了 得。青壮年离乡背井出外逃荒。这样的日子,不 知过了多少年,终于出了一个有志青年,他结了 婚生得一子(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 毅然告别了妻子,走上了寻找水源的路。他翻山 越岭,历尽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东海。 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水,心中万分喜悦,但是 很快却陷入了烦恼之中——水怎样才能运回家 乡。一天,猎手正在海岸惆怅。突然,一只老鹰从水面叼起一条小红鱼,猎手迅速举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没有想到这小红鱼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因此三公主领他到了龙宫,龙王为谢他救女之恩,送他珍珠宝贝,并且看到他英俊善良,想把三公主嫁给他。年青人对龙王说:“我来东海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来娶三公主的,我是为昆明百姓找水来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龙王见青年拒绝了他的美意,冷笑一声说道:“好吧,先吃饭,然后送你回家”。青年人不知是个圈套,一杯酒下肚,全身又痛又痒,一会功夫,就化成了一条黄龙。 变成黄龙后,青年并末改变自已的理想,在三公主的帮助下,苦练引水降雨的本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他的本领学成了。之后的时间他除了继续练习本领外,就一直在寻找返回家乡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一天,王龙举行生日宴会。龙王、王后、龙子、龙女一干人酩酊大醉,乘这机会,他喝足了东海水,径直飞往昆明坝子。他哪里知道,龙宫一天,人间百年。他妻子为等他,思念过度已化作睡美人山。他悲痛欲绝,吐完肚中的水,撞石而死。后来他吐的水汇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如同一汪明镜。后人称之为“高原明珠”——滇池。

水作文之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水作文之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1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 时间: -4-3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 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

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15.7亿立方米, 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即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 第二部分调查 一.调查对象 1. 滇池湖面以及周边环境; 2. 滇池旁边居民以及滇池游览观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