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领域性多不明显。()

14.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15.传染病的护理诊断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三、填空题

1.传染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所以在传染病的护理中要强调、等。

2.传染科护士不仅要有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4.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和。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6.传染病的皮疹形态可分为、、和。

7.传染病护理评估包括、、。

8 .严密隔离适用的病有、、、、、

9.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

10.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

A.1989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

C.1979年9月1日D.1989年10月1日E. 1989年8月1日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3.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 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是

4.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

A. 机体免疫状态

B. 病原体

C. 季节变化

D. 传染途径

E. 年龄

5.下列试验哪项属于血清学的凝集反应:()

A. 补体结合试验

B. 火箭免疫电泳

C. 酶免疫吸附试验

D. 固相放射免疫

E. 肥达反应

6.隐性感染的重要临床意义是:()

A. 轻型病人增加

B. 显性感染减少

C. 免疫人群扩大

D. 潜在性感染增加

E. 带菌状态减少

7.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流行后,人群感染状态的一般规律是:()

A. 显性感染多

B. 隐性感染多

C. 潜在性感染多

D. 健康带菌者多

E. 病后带菌者多

8.下列出疹性传染病最早出疹的疾病是:()

A. 麻疹

B. 天花

C. 猩红热

D. 伤寒

E. 水痘

9.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 特异性免疫功能

C. 预防用药

D. 注射疫苗

E. 增强体质

10.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

A. 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

B. 所以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C. 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D. 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

E. 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11.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 平均潜伏期

C. 最长潜伏期

D. 传染期

E. 前驱期

12.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变应性亚败血症

13.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

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间歇热

D. 波状热

E. 回归热

14.多数传染病发病后出疹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第1-6天出疹的传染病依次为:()

A. 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天花、麻疹、风疹、斑疹伤寒、伤寒

C. 风疹、天花、猩红热、麻疹、伤寒、斑疹伤寒

D. 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麻疹、天花、伤寒

E. 猩红热、风疹、麻疹、天花、伤寒、斑疹伤寒

15.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A. 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

B. 病原体、环境、传染源

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染途径、环境

16. 与病毒所致为循环障碍有关的护理诊断是:()

A. 体温过高

B. 焦虑

C.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D. 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

E. 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可能

17. 对传染病人皮肤的护理中,哪项错误:()

A. 观察皮疹的特点,如形态、大小、分布部位等

B. 出疹期可用肥皂水擦洗皮肤

C. 将病人指甲剪短,切勿抓破皮肤

D. 瘙痒较重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擦局部

E. 出疹期病室要安静整洁,避免强光刺激

18. 不适用于严密隔离者为:()

A. 咽部白喉

B. 肺鼠疫

C. 霍乱

D. 狂犬病

E. 麻疹

19. AFB隔离适用于哪类病人:()

A. 肺结核病人

B. 狂犬病病人

C. 肺鼠疫病人

D. 新生儿感染病人

E.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

20. 下述疾病均可使用棕色标志,但应除外:()

A. 细菌性痢疾

B. 阿米巴痢疾

C. 细菌性胃肠炎

D. 水痘

E. 脊髓灰质炎

21. 下述有关隔离与标志的配对中,哪项错误:()

A.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

B. 接触隔离----红色标志

C. 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D. 肠道隔离----棕色标志

E. 呼吸道隔离----兰色标志

22.下述疾病均应采取保护性隔离,但除外:()

A. 血液病

B. 甲型肝炎

C. 淋巴瘤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免疫缺陷综合征

23. 有关保护性隔离的措施中,哪项错误:()

A. 应单间隔离、关闭门窗

B. 隔离室内应保持负压状态

C. 进入病室要穿无菌隔离衣

D. 病人进室前全身药浴

E. 做好病室的随时消毒

24. 属氧化消毒剂者为:()

A. 高锰酸钾

B. 漂白粉

C. 氯胺

D. 戊二醛

E. 二氯异氰尿酸钠

25. 可供皮肤和食具消毒的消毒剂是:()

A.2.5℅碘酊

B.75℅乙醇

C.漂白粉

D.臭氧

E.甲醛

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法定传染病分为:()

A. 三类共25种

B. 三类共30种

C. 三类共35种

D. 三类共34种

E. 两类共35种

27. 在传染病管理中,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

A. 艾滋病

B. 肾综合征出血热

C. 黑热病

D. 肺结核

E. 霍乱

28. 要求城镇在12h内,农村不超过24h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

A. 炭疽

B. 鼠疫

C. 流行性感冒

D. 丝虫病

E. 包虫病

29. 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以限制,并在指定场所每日诊察,测体温,或做必要的检查,以了解有无早期发病征象,称为:()

A. 医学观察

B. 隔离观察

C. 隔离病人

D. 检疫

E. 病人管理

30.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为:()

A. 体育锻炼

B. 调节饮食

C. 预防接种

D. 改善居住条件

E. 良好卫生习惯

五、问答题

1.传染科护士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3.说出A系统隔离的种类有哪些?

4.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判断题答案:

1.Ⅹ 2.√ 3.√ 4.Ⅹ 5.Ⅹ 6.√ 7.√ 8.√ 9.Ⅹ 10.√ 11.Ⅹ12.√ 13.Ⅹ 14.√ 15.√

选择题

1.A 2.C 3.D 4.B 5.E 6.C 7.B 8.E 9.B 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E

17.B 18.E 19.A 20.D 21.B 22.B 23.B 24.A 25.A 26.C 27.E 28.A 29.B 30.C 传染病及护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B.甲类2种、乙类24种、

丙类9种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E.甲类2

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

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预防接种D.切断传播途径E.接触者预防服药

4.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D.潜

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

5.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6.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A.抗-HBc(+)

B.HBsAg(+),HBeAg(-),抗-HBc(+)C.HBsAg(+),抗-HBe(-)D.HBsAg(+),HBeAg(+)E.抗-HBs(+)

7.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碘酒消毒B.应用干扰素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D.注射丙种球蛋白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8.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A.隔离病人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C.丙种

球蛋白被动免疫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E.消灭蚊、蝇

9.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维生素类药物

10.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胎盘球蛋白D.乙型肝炎疫苗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1.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A.肠道隔离B.虫媒隔离C.接触隔离D.血液隔离E.呼吸道隔离

12.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传播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E.昆虫叮咬传播

13.艾滋病的传染源是A.猪 B.犬 C.鼠 D.吸血昆虫 E.病人、病毒携带者14.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A.结核菌 B.巨细胞病毒 C.肺孢子虫D.白色念珠菌

E.新型隐球菌

15.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盲肠B.直肠和乙状结肠C.降结肠D.回肠末端E.升结肠

16.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高热 B.明显脓血便C.中毒性休克D.吐、泻不止E.惊厥

传播途径D.服用疫苗E.流行季节预防性投药

17.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依据是A.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

白细胞、脓细胞C.粪便培养阳性D.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性溃疡E.粪便涂片

查细菌

18.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重点A.隔离及治疗病人B.发现及处理带菌

19.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最严重的临床症状是A.高热B.惊厥C.呼吸衰竭D.循环衰竭E.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

1.严密隔离应包括A.病人应单住一室(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门口设置用消毒液浇洒的脚垫,

门把手包以消毒液浸湿的布套B.工作人员进病室应穿戴好隔离衣、帽子、口罩、隔离胶鞋等

C.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用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拿出室外D.病人禁止用病室,但可以

探视和陪住E.病室每日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室内用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2.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注射

A.减毒活疫苗B.灭活疫苗C.类毒D.抗毒素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人工被动免疫是通过注

A.丙种球蛋白B.抗毒素C.特异性免疫球蛋白D.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E.接种类毒素4.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指A.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B.胃酸的杀菌作用C.组织细胞的

吞噬作用D.正常体液的溶菌作用E.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填空题

1.感染过程表现的5种结局中最易识别的表现是,最常见的是。

2.传播途径是由排出后到达另一个所经过的途径。3.潜伏期是从起至

止的时期。4.传染源包括、、、和。5.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

型病毒性肝炎的抗体是。6.乙型病毒性肝炎主动免疫可注射,被动免疫可注射。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和。8.典型艾滋病期的主要表现有,和。9.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是。10.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传播。

11.细菌性痢疾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和。12.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个

月称为慢性细菌性痢疾。13.确诊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依据是。14.预防细菌性痢疾应采取以

为主的综合措施。

五.简答题1.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简述其预防措施。2.简述切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措施。3.简述典型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4.简述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措施

六.论述题:35岁,男,某公司经理。病人近1个月来低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近半个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食后即吐,尿呈浓茶色,体重较前减轻3kg,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患病后一直在外出差,工作繁忙,无暇休息并经常饮酒。身体评估:T:37.8℃,重病容,嗜睡,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皮肤可见淤斑,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腹胀明显,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WBC 23.5×10g/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肝功能:血胆红素331.5μmmol/L,ALT120,PTA35%。免疫学检查:HBsAg(+),HBeAg(+)

问题: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 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 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 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 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 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 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执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由于长期休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安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尤其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耳鸣,口唇麻木,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

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案:C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答案:B 3.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答案:C 4.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E 5.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答案:B 6.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 A? 7.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 E? 8.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答案:D 9.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答案: E 10.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猪 B.犬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铜梁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

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传染病护理重点

感染的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 感染过程病原体的致病作用:1、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性 感染过程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1、天然屏障2、吞噬作用3、体液因子(二)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感染条件:病原体、环境、人体抵抗力 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的特征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4、感染后免疫 急性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 传染病的诊断原则:1、临床资料2、流行病学资料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原治疗是治疗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洗手、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隔离衣、隔离室等。 黄色--空气传播粉色--飞沫传播蓝色---接触传播 水痘、风疹(第1天)猩红热(第2天)麻疹(第4天)斑疹伤寒(第5天)伤寒(第6天) 发热的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体重、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的变化、治疗及其护理效果2、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度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5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6口腔、皮肤护理7按医嘱给药8健康教育 皮疹的皮肤护理:1、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2、皮肤瘙痒者避免搔抓,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3、皮肤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禁强行撕脱4、大面积瘀斑的坏死皮肤应注意保护,定时进行皮肤消毒5、皮疹发生破溃后注意及时处理,防止继发感染6、衣着宽松,内衣裤勤换洗7、伴有口腔黏膜疹,做好口腔护理 5.何谓人工主动免疫?何谓人工被动免疫?试举例说。 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给易感者接种疫苗称为人工主动免疫;直接给易感者注射抗体,称为人工被动免疫。如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及卡介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结核为人工主动免疫;给乙肝病毒携带者所生新生儿或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人工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机制:也称自动免疫,即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 被动免疫机制: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引入,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 主与被区别:主是机体受抗原产生的,而被是机体接受异体产生的免疫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而获得免疫力。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体液和血液传播: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亦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 乙肝病理生理:黄疸、肝性脑病、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 分型: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 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 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 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 才被发现。 2、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 头晕、 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 安、昏迷等) 4、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 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 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 酸升高。 5、肝炎肝硬化:①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活动 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ALT升高, 黄疸,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 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②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肝 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ALB≧35g/L,TBil﹤ 35μmol/L,PTA﹥60%。可有门脉高压征,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 大出血。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 代偿征象,如ALB﹤35 g/L,白蛋白/球蛋白(A/G)﹤1.0,TBil﹥35μmol/L, PTA﹤60%。可有腹水、肝性脑病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 曲张或破裂出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清酶的检测:ALT,AST升高 2、血清蛋白检测: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A/G下降 3、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重型肝炎PTA常<40%,PTA越低,预后越差。 5.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标记物) 乙型肝炎: ①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 阳性见于HBV感染者,HBV感染后3 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 ②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 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 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 ③核心抗原(HBcAg)与其抗体(抗-HBc):HBcAg 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抗-HBc 出现于HBsAg出现后的3~5周。IgM型抗-HBc存在于急性期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IgG型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④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 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慢性肝炎的使用指征:①HBV在活动性复制中;②肝炎处于活动期。 干扰素一般用于10~65岁病人,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失代偿期禁用。 2)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复制有强力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最先用于临床。其他:阿的福韦、恩替卡韦。 3)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等。 【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 ⑴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①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1~3月 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②生活护理:病情严重者需协助病人做好进餐、沐浴、入厕等生活护理。③心理疏导。 ⑵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1)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饮食原则: ①肝炎急性期: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 肪乳和维生素。②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③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清淡、低盐④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饮酒。3)观察胃肠道症状:观察病人食欲,有无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 4)评估病人营养情况:每周测体重,评估每天进食量。 ⑶潜在并发症:出血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乙肝的预防: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 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1重型肝炎及肝硬化产生腹水的原因有:白蛋白含量低下,致血浆胶体渗透压过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钠水储留;门脉压增高使水分及淋巴液漏出到腹腔。 3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重型乙型肝炎时,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入侵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目的是清除乙肝病毒,但由于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造成带有乙肝病毒的肝细胞也大量破坏死亡,导致肝功能衰竭,而出现重型肝炎。 2腹水类型: Ⅰ型:多是初发少量腹水病人。经卧床、限钠、停利尿药,在数天至 2周发生自发性利尿,腹水逐渐消退。 Ⅱ型:多为中量腹水,常在摄人过多钠盐时发生 Ⅲ型:多为大量腹水持续在3个月以上,即所谓“难治性腹水”。 肝性脑病的分期和表现: 一期(前驱期),有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较慢,双手伸直可有震颤,称为扑翼样震颤。 二期(昏迷前期),表现为意识错乱,睡眠障碍,以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的倒错,昼睡夜醒、有幻觉、恐惧、狂躁、常被看成一般精神病。 三期(昏睡期),病人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晚醒,醒时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四肢运动有抵抗、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显示异常波型。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体检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脑电图明显异常。 切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措施:应针对乙肝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来回答此题。 答:⑴对血液传播途径的措施:①加强血源管理,保证血液、血制品及生物制品的安全生产供应。②医疗及预防用的注射器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各种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消毒。 ⑵对母婴传播途径的措施:进行疫苗接种。 ⑶对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途径的措施:①家庭中有HBsAg(+)者应实行分餐制。 ②加强托幼单位和服务行业卫生管理,洗漱用具专用;公用茶具、面巾、理发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艾滋病表现可分为4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持续性淋巴结肿大综合期艾滋病期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B型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1、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急性肾衰竭B中枢性呼吸衰竭C肠梗阻D肠出血E中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 高热量、低脂饮食 C 高蛋白、低脂饮食 D 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 E 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人 B 蚊虫 C 猪 D 鸟 E 鸡 4、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犬 B 病人 C 食血蝙蝠 D 带病毒者 E 狐狸 5、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隔离到 A 体温恢复正常 B 腮腺肿胀完全消退C发热后3周 D 热退后3天E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喉炎 B 肺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胰腺炎 7、对稽留高热患儿,下列哪项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 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B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C 咳嗽和声音嘶哑 D 颈部淋巴结肿 E口腔內双侧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部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粘膜斑 8、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鼠、灭鼠 B 防螨、灭螨 C 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E加强食品卫生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类症状主要有 A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少尿期B头痛、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C 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 D 发热、出血、肾损害 E 头痛、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10、水痘皮疹的特点 A皮疹头面部多见,躯干部少见B皮疹的发疹顺序是疱疹-丘疹-斑疹-结痂 C恢复期会留瘢痕和色素沉着D皮疹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痒 E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为自限性疾病 11、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A 高热、皮疹、血小板增多 B 高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C突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D 高热、出血、休克 E突起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人的血象特点 A 白细胞总数下降 B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C CD4+ T淋巴细胞减少 D CD4/CD8<1.0 E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

感冒护理常规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 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 1.2护理要点 1.2.1一般护理 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1.2.2病情 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 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 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 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

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 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1.2.7.2鼻塞指导病人鼻流浊涕时,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拭出,不可同时按住两侧鼻孔用力过猛。 1.2.7.3头身痛观察头痛部位,可用鲜藿香、佩兰代茶饮,并艾灸大椎穴。周身酸痛不适,可循足太阳膀胱经作背部按摩至周身微汗出。并可行四肢局部按摩。 1.2.7.4恶寒发热观察病人寒热变化,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 1.3健康指导 1.3.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1.3.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1.3.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1.5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传染病护理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领域性多不明显。() 14.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15.传染病的护理诊断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三、填空题 1.传染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所以在传染病的护理中要强调、等。 2.传染科护士不仅要有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4.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和。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6.传染病的皮疹形态可分为、、和。 7.传染病护理评估包括、、。 8 .严密隔离适用的病有、、、、、 。 9.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 10.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 A.1989年9月1日B.1998年9月1日 C.1979年9月1日D.1989年10月1日E. 1989年8月1日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3.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 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是 4.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 A. 机体免疫状态 B. 病原体 C. 季节变化

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复习题

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护理单元病室的最适湿度是:() A.10-20% B.20-30% C.30-40% D.40-60% E.50-60% 2.对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人加强口腔护理主要目的是 () A.防止交叉感染 B.防止龋齿 C.防止药物过敏 D.防止血象降低 E.防止霉菌感染 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洋地黄最易诱发:() A.栓塞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壁膨胀瘤 E.扩大心肌梗塞面积 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主要危险是:() A.感染 B.肌肉萎缩 C.感觉障碍 D.呼吸麻痹 E.瘫痪 5.帕金森病的治疗首选药物为:() A.金刚烷胺 B.复方左旋多巴 C.溴隐亭 D.安坦 E.左旋多巴 6.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功能是:() A.为气体从肺泡进出的通道 B.为气体交换的场所 C.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滤过 D.调节吸入气体量 E.以上均不是 7.下列哪项不是护理诊断:() A.大叶性肺炎 B.有感染的危险 C.知识缺乏 D.予感的悲哀 E.自我形象紊乱 8.呼吸衰竭病人的病情观察下列哪项对发现肺性脑病先兆极为重要:() A.呼吸变化 B心率与血压变化 C.神志与精神变化 . D.皮肤及面部变化 E.瞳孔变化 9.对发热病人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动态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B.正确采用降温措施 C.不用观察药物反应 D.重视皮肤.口腔饮食护理 E.注意病人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10.对昏迷病人感染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口腔护理 B.皮肤护理 C.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外阴冲洗 E.给予鼻饲饮食 11.生命体征不包括:() A.体温 B.瞳孔大小 C.脉搏 D.呼吸 E.血压 12.关于便秘病人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多食蔬菜水果 B.应进无渣饮食 C.尽量下床活动 D.适当服用缓泻剂 E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 13.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呼吸衰竭 C.休克 D.昏睡 E.窒息 14.对昏迷病人应做好的护理工作除了:() A.口腔皮肤护理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注意安全加护栏 D.禁食 E.保持大便通畅 15.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最重要的是:()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2021年1月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2021年1月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提示:本材料为中医大2020年12月-2021年1月考查课课程复习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是 [A题].清除病原体 [B题].隐性感染 [C题].病原携带状态 [D题].显性感染 [E题].潜伏性感染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B 2.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 [A题].疾病的诊断及确定检疫期 [B题].疾病的预防 [C题].估计疾病的预后 [D题].疾病的治疗 [E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A 3.我国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 [A题].鼠疫和霍乱 [B题].霍乱和天花 [C题].狂犬病和鼠疫 [D题].艾滋病和霍乱 [E题].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A 4.关于皮疹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题].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者,可用消毒剪刀修剪,忌撕扯 [B题].内衣应清洁柔软,勤换洗 [C题].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D题].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 [E题].皮肤瘙痒重者,局部可涂擦止痒剂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参考答案是]:C

5.标志为既往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是 [A题].IgD [B题].IgA [C题].IgG [D题].IgE [E题].IgM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是]:C 6.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 [A题].粪—口途径 [B题].血液/体液传播 [C题].母婴传播 [D题].性接触传播 [E题].呼吸道传播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是]:A 7.麻疹病人眼结膜炎症时最合适的冲洗液为 [A题].生理盐水 [B题].0.01%新洁尔灭 [C题].70%乙醇 [D题].3%过氧化氢 [E题].0.05%洗必泰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是]:A 8.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题].心肌炎 [B题].喉炎 [C题].肠炎 [D题].脑炎 [E题].支气管肺炎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参考答案是]:E 9.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隔离期为 [A题].出诊后5d [B题].出诊后6d [C题].出诊后7d [D题].出诊后8d [E题].出诊后10d 难点分析:此题难度中等,完成本学期课程后,回答上述题目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传染病护理学》是从内科护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科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掌握传染病护理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传染病护理的特殊性。使学生获得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内科及传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施护理,在护理实践中表现

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护观念。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进行护理估计、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对每个传染病人能按护理程序完成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目标】掌握隔离消毒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传染病播散和院内交叉感染。熟悉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防措施,对一般人群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是法定报告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思想教育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同情心,加强护理,才能使病人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病人,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解释或帮助解决病 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由于疾病和隔离措施所引起的各种焦虑、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感染,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状态的定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49129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2.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 4.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量生命体征。 5.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合并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忘及有精神症状者,如放床栏以防坠床。6.按医嘱给予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7.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8.昏迷、高热者按昏迷及发热护理常规。 9.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输液时奕减慢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0.病情危重或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 11.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 12.做好精神护理,消除顾虑与急燥情绪。 13.观察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14.做好卫生常识室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知识。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溃疡,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夏、秋季多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进行消化道隔离,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燥、紧张等不良情绪,频繁腹泻伴发热,疲备无力,严重脱水者协助床上大、小便,以减少体力消耗。腹痛剧烈者应用热水袋热敷。 4.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能进食者可给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 5.加强肛周护理,每次便后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标本采集应采集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提高阳性率,病人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7.对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一次。病人平卧或置于休克体位,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二.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特殊症状,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特征。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操作或病理损害轻微, 临床上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验才发现已被感染。 2、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在传染过程中,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 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3、显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机体变 态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4、重型肝炎:黄疸迅速加深,肝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多数患者出现酶 -胆分离现象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起病两周内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5、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病史、体征和 肝功能损害,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6、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水 平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血液体液和垂直传播-母婴。 7、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 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9、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红蛋白血症,出现腰 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毒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9、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10、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11、D 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 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12、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 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13、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 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14、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5、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 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 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 16、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中枢 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17、主动免疫:将特异性抗原,如菌苗、疫苗、类毒素等接种于人体,使人体在接种后l~ 2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称为主动免疫。 18、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艾 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1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 器系统的特殊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疾病

传染病护理常规88039

感冒护理常规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 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 1.2护理要点 1.2.1一般护理 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1.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 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 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 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 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

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 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1.2.7.2鼻塞 指导病人鼻流浊涕时,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拭出,不可同时按住两侧鼻孔用力过猛。 1.2.7.3头身痛观察头痛部位,可用鲜藿香、佩兰代茶饮,并艾灸大椎穴。周身酸痛不适,可循足太阳膀胱经作背部按摩至周身微汗出。并可行四肢局部按摩。 1.2.7.4恶寒发热观察病人寒热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 1.3健康指导 1.3.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1.3.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1.3.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一、概念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二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三临证护理 1、消毒隔离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