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B型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1、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急性肾衰竭 B中枢性呼吸衰竭 C肠梗阻 D肠出血 E中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 高热量、低脂饮食

C 高蛋白、低脂饮食

D 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

E 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人

B 蚊虫

C 猪

D 鸟

E 鸡

4、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犬

B 病人

C 食血蝙蝠

D 带病毒者

E 狐狸

5、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隔离到

A 体温恢复正常

B 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C发热后3周

D 热退后3天 E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喉炎

B 肺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胰腺炎

7、对稽留高热患儿,下列哪项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 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B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C 咳嗽和声音嘶哑 D 颈部淋巴结肿

E口腔內双侧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部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粘膜斑

8、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鼠、灭鼠 B 防螨、灭螨 C 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 E加强食品卫生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类症状主要有

A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少尿期 B头痛、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C 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

D 发热、出血、肾损害

E 头痛、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10、水痘皮疹的特点

A皮疹头面部多见,躯干部少见 B皮疹的发疹顺序是疱疹-丘疹-斑疹-结痂C恢复期会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D皮疹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痒

E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为自限性疾病

11、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A 高热、皮疹、血小板增多

B 高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C突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D 高热、出血、休克

E突起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人的血象特点

A 白细胞总数下降

B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C CD

4+ T淋巴细胞减少 D CD

4

/CD

8

<1.0

E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13、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咽痛、手足出血疹 B 发热、手足丘疹、呕吐

C发热、手足疱疹、咳嗽 D 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足疱疹

E 咽喉痛、口腔黏膜出血点、手足疱疹

14、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虫媒传播 D 血液传播 E体液传播

15、百日咳痉咳的特点

A 日益加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B 每日发作数次到十余次,白天重

C 伴有“鸡鸣样”呼气吼声

D 不会出现眼睑浮肿、结膜下出血及舌系带溃疡

E 高热、咳嗽、咳血性痰

16、下列哪项不符合白喉假膜的特点

A 有大量纤维蛋白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及白喉杆菌凝结在一起形成

B 假膜为灰白色

C 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用力剥脱易出血

D 假膜范围越大,释放内毒素吸收越多,临床症状越重

E 喉、气管及支气管形成的假膜易脱落阻塞气道可造成窒息死亡

17、符合肺鼠疫病人的表现

A 肺部体征少与严重的全身症状不相称为本病特征

B 多发生于6——9月

C 以原发性肺鼠疫多见

D肺鼠疫患者的痰液不需要消毒可直接弃去 E 因病情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

18、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依据

A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C 粪便培养出志贺菌 D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

E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19、霍乱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卧床休息,流质饮食 B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C抗菌药物治疗

D对症治疗 E输血、输血浆

20、关于流脑(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病变以脑实质损害为主,有明显的出血、水肿、颅内压升高为主

B 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惊厥频繁,锥体束征阳性

C 有高热和皮肤瘀斑

D 临床上容易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瞳孔的变化

E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数50×106/L

21、布鲁菌病急性期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

A典型热型是波浪B发热时伴有明显中毒症状C关节痛主要在大关节,呈游走性D神经系统主要有神经根和神经干病变 E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22、有关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 B约90%病例有脾肿大 C人虱是传播媒介

D灭虱是预防的关键 E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

23、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

A卡介苗 B百白破疫苗 C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D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E类毒素24、炭疽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类型是

A炭疽脑膜炎 B炭疽败血症 C肠炭疽 D肺炭疽 E皮肤炭疽

25、钩体病(中期)器官损伤期的临床特点分为5型,哪型最多见

A单纯型 B肺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 D肾衰竭型 E脑膜脑炎型

26、肠阿米巴病的确诊依据

A果酱样大便 B粪便找到夏科一雷登结晶 C粪便有特殊臭味

D粪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E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聚团状红细胞

27、对伤寒高热患者护理,错误的是

A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B作好皮肤护理 C用大量退热剂降温

D 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E做好口腔护理

28、问日疟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间日发作寒战、高热、大汗 B皮肤苍白、体表湿冷、血压下降

C头痛、呕吐、谵妄、抽搐、脑水肿 D腹痛、腹泻粪便为粘液血水便

E起病急,突起高热、谵妄继之昏迷

29、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关键措施是

A在流行区对病人及病牛进行普查、普治 B消灭钉螺

C管理粪便,保护好水源 D尽量避免接触疫水

E必须接触疫水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30、钩虫病贫血是属于

A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 再障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大细胞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31、下列哪项不是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可出现“草莓舌”或“杨梅舌” C口腔疱疹

D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点状充血性红疹

E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位可见“线状疹”

32、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 碘酒消毒

B 应用干扰素

C 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 注射丙种球蛋白

E 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3、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反应期

34、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高热 B昏迷合并肺炎 C反复惊厥 D中枢性呼吸衰竭 E后遗症

35、男性,40岁,农民。突然发热4天伴头痛,全身肌肉痛,以腓肠肌疼痛显著,于8月中旬来诊。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3天后皮肤出现瘀斑、瘀点,巩膜黄染入院。因尿潴留导尿1次,随后出现畏寒、发热3天,伴头痛,全身酸痛及尿频、尿痛来诊。体检:体温39.4℃,巩膜黄染,眼结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肋下2cm,腓肠肌有明显压痛。

化验:白细胞25.2×109/L,中性粒细胞0.80,血小板25×109/L,尿蛋白(++),尿红细胞20—30个/HP,血清胆红素:53.21μmol/L,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急性黄疸型肝炎

D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E钩虫病

36、下列哪个疾病不会出现皮疹

A 伤寒

B 斑疹伤寒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水痘 E流行性乙型脑炎

37、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是由于食入的淡水鱼中含有

A尾蚴 B毛蚴 C 囊蚴 D雷蚴 E虫卵

38、蛔虫病的并发症,不包括哪一项

A胆道蛔虫病 B蛔虫性哮喘 C蛔虫性阑尾炎

D蛔虫性肠梗阻 E蛔虫性胰腺炎

39、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在体内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变以哪些部位最为严重

A脾脏 B 肺 C小肠肠壁 D 肝脏和结肠肠壁 E胆囊

B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粪-口传播 B飞沫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E以上都不是

40、甲型肝炎的传播方式

41、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

A再感染 B重复感染 C复发 D再燃 E重叠感染

42、初发病已进入缓解后期,热度尚未降至正常时又上升,症状再度出现,称

43、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A蟑螂 B伊蚊 C体虱 D鼠蚤 E黑线姬鼠

44、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45、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隔离措施是__________。

3、流行性感冒是由___________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4、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严重表现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5、流行性腮腺炎的首发症状是___________。

6、钩体病的后发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7、猩红热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传染病:

2、病原携带者:

3、艾滋病(AIDS):

4、手足口病:

5、口周苍白圈:

四、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乙脑和流脑的鉴别?

2、霍乱脱水期的临床表现?

3、简述钩端螺旋体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发生赫氏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五、论述题:(共15分)

男,40岁,患者1周来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3次,近3天来发现尿黄,于2009年6月15日入院。

身体评估:体温38.5℃,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检查(

—),肝于肋下1.5cm,脾侧位肋下刚好触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52%,血清总胆红素128.3μmol/L,ALT 500U/L,抗—HAV IgM(+)。

问题:

(1)写出本病的医疗诊断

(2)写出3个主要的护理诊断

(3)写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库 总论: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灭苍蝇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 A 3%来苏尔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 E 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 轻型病人增加 B 显性感染减少 C 带菌状态减少 D 潜在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5、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6、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管理病人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消灭苍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病原体 B 传染性 C 地方性、季节性 D 免疫性 E 易感性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地方性、季节性 D 有免疫性 E 有易感性 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10、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11、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 IgA B IgM C IgG D Ig E E IgD 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12、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被称为: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 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 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 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 13、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伤寒 B 菌痢C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3.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HBeIgG(+),抗-HBcIgM(+)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4.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 抗-HBcIgG(+) HBVDNA(-)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肾综传单乙脑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恙虫病乙脑肾综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 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 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 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 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 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2021年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1.5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 分)得分:20 1.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 甲类1 种、乙类23 种、丙类11 种 2. 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3. 甲类3 种、乙类28种、丙类9 种 4. 甲类3 种、乙类24种、丙类9 种 5. 甲类3 种、乙类30 种、丙类10 种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2. 在感染过程的5 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3.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 1 是正确的

4.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5.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7.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传染病学试题库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总论库: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绝”,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A灭蝇B管理粪便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浸泡常用的消毒剂是 A 3%来苏消毒剂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e高锰酸钾溶液3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应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鼠疫B霍乱C艾滋病D肺炭疽E伤寒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轻症患者增加B显性感染,减少C携带者状态,减少D潜在感染,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5,感染期间,哪种更常见一般: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6,这是感染后最常见的结局: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管理病人b管理排泄物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消灭苍蝇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病原体b传染性c地方性、季节性d免疫性e易感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具有病原体b具有传染性c具有地方性、季节性d具有免疫力e 具有易感性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 A治疗,病人b检测带菌者,c隔离接触者,d切断传播途径,e接种疫苗,10,

我国规定的传染病有: A,两大类,二十五种,b,两大类,十八种,c,三大类,二十五种,d,三大类,二十四种,e,三大类11、 表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igabigm c iggd ige igd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措施是: A个人防护b预防性接种c药物预防d改善营养e增强体质12、 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未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但是,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 被称为: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病原体携带者d显性感染e潜在感染12,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数量、毒力、入侵途径c 病原体、人体及其环境d传染源、易感人群及周围环境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13、 属于强制管理的下列传染病有:伤寒 A、乙型细菌性痢疾、丙型霍乱、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艾滋病A、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丁型肝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戊型肝炎、高传染性乙型肝炎63。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BsAg (+)、hbigg (+)、抗-HBcIgM(+)表明该患者:a .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非复制型乙型肝炎疫苗注射e .高传染性 64。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抗-HBcIgG(+) HBVDNA(-)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B型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1、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急性肾衰竭 B中枢性呼吸衰竭 C肠梗阻 D肠出血 E中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 高热量、低脂饮食 C 高蛋白、低脂饮食 D 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 E 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人 B 蚊虫 C 猪 D 鸟 E 鸡 4、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犬 B 病人 C 食血蝙蝠 D 带病毒者 E 狐狸 5、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隔离到 A 体温恢复正常 B 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C发热后3周 D 热退后3天 E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喉炎 B 肺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胰腺炎 7、对稽留高热患儿,下列哪项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 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B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C 咳嗽和声音嘶哑 D 颈部淋巴结肿 E口腔內双侧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部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粘膜斑 8、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鼠、灭鼠 B 防螨、灭螨 C 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 E加强食品卫生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类症状主要有

A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少尿期 B头痛、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C 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 D 发热、出血、肾损害 E 头痛、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10、水痘皮疹的特点 A皮疹头面部多见,躯干部少见 B皮疹的发疹顺序是疱疹-丘疹-斑疹-结痂C恢复期会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D皮疹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痒 E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为自限性疾病 11、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A 高热、皮疹、血小板增多 B 高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C突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D 高热、出血、休克 E突起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人的血象特点 A 白细胞总数下降 B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C CD 4+ T淋巴细胞减少 D CD 4 /CD 8 <1.0 E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13、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咽痛、手足出血疹 B 发热、手足丘疹、呕吐 C发热、手足疱疹、咳嗽 D 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足疱疹 E 咽喉痛、口腔黏膜出血点、手足疱疹 14、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虫媒传播 D 血液传播 E体液传播 15、百日咳痉咳的特点 A 日益加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B 每日发作数次到十余次,白天重 C 伴有“鸡鸣样”呼气吼声 D 不会出现眼睑浮肿、结膜下出血及舌系带溃疡 E 高热、咳嗽、咳血性痰 16、下列哪项不符合白喉假膜的特点 A 有大量纤维蛋白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及白喉杆菌凝结在一起形成 B 假膜为灰白色 C 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用力剥脱易出血

传染病学试题――总论部分

总论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爱滋病 B.鼠疫 C.乙型肝炎 D.疟疾 E.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 A.间接凝集反应 B.直接凝集反应 C.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爱滋病 E.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抱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A.灭螺 B. 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D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A.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B A. 3小时和6小时 B. 6 小时和12小时 C. 12 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 小时和72小时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第一套: 单选题(分数:20 分)得分:20 1.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 种、乙类 23种 、 丙类11 种 2.甲类 2 种、 乙类 25 种 、 丙类10 种 3.甲类 3 种、 乙类 28 种 、 丙类9种 4.甲类 3 种、 乙类 24 种 、 丙类9种 5.甲类3 种、 乙类30种 、 丙类10 种你所选的答案:2 是正确的 2. 在感染过程的5 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你所选的答案:2 是正确的 3.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你所选的答案:1 是正确的4.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你所选的答案:2 是正确的 5.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你所选的答案:3 是正确的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你所选的答案:3 是正确的 7.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 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 更衣室是清洁区 5. 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你所选的答案:5 是正确的 8. 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 再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 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 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传染病学护理总论习题1(可编辑修改word版)

总论 一、作业习题 ㈠名词解释 1.感染后免疫 2.潜伏期 3.稽留热 4.传染源 5.复发 6.潜伏性感染 ㈡填空题 1.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引起的,包括与 。 3.是指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 4. 称为再燃。 5.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和 。 ㈢选择题 1.A1 型题 ⑴ 感染的含义是: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⑵ 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B.化脓性胆囊炎C.炭疽 D.化脓性腮腺炎E.大叶性肺炎 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A.白细胞介素B.吞噬细胞C.致敏T 淋巴细胞D.干扰素E.肿瘤坏死因子 ⑷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B. 潜伏期携带者 C. 慢性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⑸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脑炎 C. 流行性出血热 D. 伤寒 E. 急性细菌性痢疾 ⑹ 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特异性IgM 抗体 B. 特异性IgG 抗体 C. 特异性IgA 抗

体 D. 特异性IgD 抗体 E. 特异性IgE 抗体 ⑺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水痘 E.风疹 ⑻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鼠疫 ⑼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⑽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⑾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白日咳 ⑿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戊型肝炎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⒀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麻疹 B. 白喉 C. 百日咳 D. 阿米巴病 E. 乙型病毒性肝炎 ⒁ 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肝炎 B. 丙型肝炎 C. 艾滋病 D. 结核病 E. 疟疾 ⒂ 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 血吸虫病 B. 斑疹伤寒 C. 流行性感冒 D.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 霍乱 ⒃ 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 麻疹 B. 流行性出血热 C. 流行性脑脊髓炎 D. 麻风病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⒄ 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钩体病 B. 艾滋病 C. 伤寒 D. 恙虫病 E. 霍乱 ⒅ 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脑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霍乱 D. 恙虫病 E. 水痘 ⒆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丙型肝炎 B. 艾滋病 C. 伤寒 D. 阿米巴痢疾 E. 细菌性痢疾 ⒇ 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伤寒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血吸虫病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得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就是正确得?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得传染病不过就是各种不同得表现之一,而不就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与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得论述,正确得就是?D A、所有得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病原携带者不就是重要得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得传染病就是:B A、爱滋病 B、鼠疫 C、乙型肝炎 D、疟疾 E、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得抗体,就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直接凝集反应 C、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就是:E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爱滋病 E、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C A、传播途径得改变 B、传染源得积累 C、易感人群得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得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得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得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得疾病就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得发现主要就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得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得主要原因就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D A、就是人体最重要得抗体 B、就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得 C、就是唯一能穿过胎盘得抗体 D、就是凝集试验中得主要反应抗体 E、就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得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