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年11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网络研讨会第4次会议,主题为“肝纤维化”,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Friedman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Friedman教授是国际知名肝病专家、国际肝纤维化研究的奠基人、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主席,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领域有卓越成就。

NASH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所致的共同通路。在亚洲及西方国家和地区,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NASH是近年来流行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多数为单纯肝脂肪变(NAFL),有20%为NASH,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评分包括脂肪变、小叶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4个组分,可用于评估NASH 的疾病严重度。NASH肝纤维化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NAFLD患者随访300个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3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4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达到50%左右。在NASH的各个病理特征中,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病所致死亡的独立相关性最强。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导致HCC的各种肝病病因中,NASH是增长最快的肝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事件。正常肝脏的HSC位于Disse腔,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肝损伤时,HSC被激活,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

在启动阶段,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通过旁分泌作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激活后的HSC可自分泌细胞因子,使活化得以持续,在持续(perpetuation)阶段,HSC受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双重调节,维持激活状态,表现为增殖活性增加、收缩作用、纤维形成、基质降解改变、趋化聚集和释放炎性信号等。如果肝损伤消退,HSC可能由激活状态

转为静止状态,或者通过凋亡等机制减少,则肝纤维化得到阻断或逆转。

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先天性免疫信号、增殖和纤维发生通路、Hedgehog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等一系列驱动因素可引起HSC激活,发生胆固醇刺激、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视黄醇类消失和自噬等。

促纤维形成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一系列非实质细胞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Ramachandran等对健康肝脏和肝硬化非实质细胞进行单细胞的转录组分析,发现增加的一种新型瘢痕相关TREM2+CD9+巨噬细胞亚群,可以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还发现肝硬化中增加的新型ACKR1+和PLVAP+内皮细胞。新型瘢痕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促胶原生成间充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

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在NASH临床试验中,有创性的肝活检仍然是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和肝损伤程度的金标准,迫切需要肝纤维化的其他诊断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试验的潜在终点,研究较多的其他诊断方法包括脂质组学、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MR技术、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和功能检测。

Barr等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无创性的脂质组学,可以准确鉴别NAFLD和正常肝脏,并且可以准确地对NAFL和NASH进行鉴别诊断,脂质组学用于区别NAFL和NAS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超过0.90。肝脏分流定量检测(HepQuant SHUNT Test)通过对肝病患者的门体侧支循环分流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以反映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储备,预测治疗转归。

NASH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的NASH治疗新药,主要针对肝脏相关的靶点,包括法尼酯X受体(FXR)、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2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δ、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线粒体靶点(mTOT)、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和氧化应激等靶点进行治疗。此外,还有针对炎性细胞相关靶点以及直接针对活化HSC相关靶点的治疗。

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组织学分期为F1-F4期,其中,F1-F3期肝纤维化尚无肝硬化,F4期为肝硬化。然而,肝硬化并非单一阶段,在临床上,肝硬

化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能发生腹水、静脉曲张出血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与肝纤维化相同,然而失代偿期肝硬化则难以逆转,所以在发生失代偿期肝硬化之前,就应该积极治疗。正常肝脏的血流从门脉通过肝窦进入中央静脉,肝硬化时,随着再生结节的形成,肝窦血流发生很大变化,不同管径和流型的肝窦血管数量增加,导致肝内分流。目前尚不清楚肝硬化发展至何种程度,则难以逆转。

肝纤维化消退的顺序: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严格戒酒以及NAFLD患者通过控制体重等措施,可以中止慢性肝损伤;肝脏炎症消退;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增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减少,从而发生细胞外基质降解。

Agudo等研究人员制造了体内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特异性CD8+ T细胞的JEDI小鼠,将这种T细胞转移到eGFP报告动物体内,可用于杀死表达eGFP的细胞,选择性耗竭所期望的细胞类型。研究表明,注射JEDI小鼠T细胞10天后,几乎可以100%消除表达eGFP的HSC。

小结:

Friedman教授总结指出,在对NASH的理解和治疗方面,我们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末尾”,也就是说,目前已经明确了NASH的发病机制和未满足的需求,明年(2021年)有望批准第一种治疗药物。

在NASH发病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①微生物组(microbiome)的重要性;②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促纤维形成细胞的异质性;③通过遗传学和动物模型研究,确定了潜在的脂毒性驱动因素;④IL-11作为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对NASH的诊断,尽可能不再依赖肝活检,但是尚需加快相关研究!新的抗纤维化治疗正迈向临床实际。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天和医院超声科肖菁 [摘要]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超声以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分别从高频超声的应用、对门静脉的研究、对肝静脉的研究、超声组织定征、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六个方面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提供重要诊断指标。 [关键词] 超声肝纤维化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早期肝硬化经过临床有效的干预治疗,部分病例可以发生逆转。所以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尤其是早期肝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诊断肝纤维化分期仍以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根据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标准[1],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

S0-S4期;S0期为无纤维化;S1期为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S2期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S3期为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但此时还没有形成肝硬化,纤维条索还没有完全包绕;S4期为早期肝硬化。 由于肝组织的纤维化情况在肝内分布不均,肝组织穿刺所取的肝组织仅占全肝的百万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存在诊断性误差;并且肝脏穿刺有创,且费用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在临床上普及开展肝组织活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超声是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像,用以分析诊断疾病。其无创、价格低廉,易于重复进行等优点,成为目前肝脏影像学诊断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高频超声的应用 近年来,慢性肝病二维声像图指标综合积分法用于早期肝硬的诊断陆续有报道,慢性肝病相邻肝纤维化分期病理组织变化的差别小,低频超声不能准确区分,孟繁坤等[2]利用高频超声高分辨率的特性,通过观察肝包膜、肝边缘角、肝实质回声及肝静脉壁形态四项指标的改变特点,对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半定量研究。肝包膜形态按光滑纤细(1分),不光滑增厚或断续状(2分)、浅波纹(3分)、深波纹状或锯齿状(4分)记录;肝边缘角按锐利(1分)、稍钝(2分)、圆钝(3分)记录;实质的形态按细颗粒或较粗颗粒(1分)、粗颗粒(2分)、窄条纹(3分)、宽条纹或网格状(4分)记录;肝静脉壁

国内外杀菌剂发展现状

国内外杀菌剂研究开发新进展 浏览人数:398 2009-04-07 目前世界农药市场杀菌剂销售额为75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为60亿元(人民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水果蔬菜种植面积也将增加,病害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杀菌剂的市场仍在扩大,预计2015年世界杀菌剂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6亿美元。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成分)为29.82万吨,同比持平。其中,杀虫剂稳中有降,除草剂需求强劲,杀菌剂市场平稳。 国外杀菌剂发展趋势 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1.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 2.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

肝纤维化四项指导

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 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主要参考值: (<84ng/ml,<133ng/ml,<84ng/ml,<120ng/ml)。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 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 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 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 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 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 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 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 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 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 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 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 →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 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农药化学课程论文

农药化学课程论文 农药与人类社会 王丽泉2011级2011210423 摘要:农药是防治危害农林牧生产的有害生物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大量农药的使用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为此农药的发展力求“超高效、无毒、无污染”,从有机磷有机氯到新型杂环类的发展,都紧紧围绕着上述方向进行。 关键词:农药、贡献、危害、禁用、环境友好 (一)农药对人类的贡献[1][3] 人类在21世纪面临五大挑战,其中人口和粮食是并存的严峻问题和最严重的挑战之一,粮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吨左右的庄稼毁于病虫害,,由于病、虫、草、鼠害等造成的作物减产幅度达20%~30%,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据统计,农药挽回了每年因其造成的30-35% 谷物损失,大约每年价值3000亿美元。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仍低于需求,在一些贫困国家,仍有很多人在挨饿受冻,平均3.6秒就有一个人饿死。所以农药作为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农药的使用有效的防治了作物的病虫害,以及杂草的疯长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改善了人类的粮食紧缺问题;由于害虫的侵害使棉花大量减产,农药的使用有效的防治了棉铃害虫,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可以说农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杀虫剂在疾病载体控制以及生命健康保护的卫生项目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40-60年代,疟疾发生严重,全球有10亿多人口遭受疟疾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前线斑疹、伤寒流行,患者超过 4000万人,死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全球肝纤维化研究新进展(全文) 2020年11月2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主持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肝病网络研讨会第4次会议,主题为“肝纤维化”,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Friedman教授进行了精彩演讲。Friedman教授是国际知名肝病专家、国际肝纤维化研究的奠基人、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主席,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领域有卓越成就。 NASH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病因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慢性肝病所致的共同通路。在亚洲及西方国家和地区,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NASH是近年来流行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多数为单纯肝脂肪变(NAFL),有20%为NASH,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评分包括脂肪变、小叶炎症、气球样变和纤维化等4个组分,可用于评估NASH 的疾病严重度。NASH肝纤维化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NAFLD患者随访300个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进展期(≥3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其中,4期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率达到50%左右。在NASH的各个病理特征中,肝纤维化分期与肝病所致死亡的独立相关性最强。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导致HCC的各种肝病病因中,NASH是增长最快的肝病。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肝纤维化的核心事件。正常肝脏的HSC位于Disse腔,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肝损伤时,HSC被激活,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 在启动阶段,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邻近的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通过旁分泌作用,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HSC,使HSC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激活后的HSC可自分泌细胞因子,使活化得以持续,在持续(perpetuation)阶段,HSC受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双重调节,维持激活状态,表现为增殖活性增加、收缩作用、纤维形成、基质降解改变、趋化聚集和释放炎性信号等。如果肝损伤消退,HSC可能由激活状态

杂环化学综述

[xxxxxxx] 杂环化学论文 [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作者:[xxxxxx] 指导教师:[xxx] 专业名称:[精细化工] 学号:xxxxxxxxxxxxxxxxxx 2015年7月11日

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xxx xxxxx 摘要:噻唑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在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炎镇痛、降血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噻唑杂环化合物医药病毒抗癌 一.前言 杂环化合物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O、N或S)的五元或六元环系或稠环系为主的一类化合物。自从Anderson在1857年从骨焦油中分离出吡咯,Scheele 在1870年制出呋喃和Meyer在1882年发现噻吩以来,至今一个多世纪中,被发现、制备的杂环化合物的数目已达到惊人的数字。近几十多年来,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中所占的比例仍是有增无减。噻唑环是一类重要的五元芳香杂环,含有氮和硫杂原子,具有丰富的电子,易形成氢键、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及∏-∏堆积、静电和疏水作用等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种结构赋予了噻唑类化合物许多特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引起众多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其合成方法日趋增多。尤其是随着一系列噻唑类化合物成功用于临床,噻唑类化合物的研发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基于噻唑类化合物的研发与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以及近年来的新发展,本文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噻唑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至今已有众多噻唑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噻唑类化合物相关医药研究工作众多,较为活跃,在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炎镇痛、降血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抗结核类噻唑化合物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等数十种药物,具有高效的杀菌活性。但是随着耐药菌株频发和临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害等导致现有抗结核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亟待开发新类型的抗结核药物。以噻唑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含氮芳杂环类化合物得到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噻唑、三唑和二唑等唑类化合物具有与分支杆菌细胞壁相似的脂溶系数,可干扰细胞壁的生成,抑制菌株的繁殖。三唑硫醇类噻唑12具有优良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曹春辉1,潘 玲1,冯广帅1,冯全生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610075) [中图分类号]R256.49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3)11-970-03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ZX1000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718);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 助项目(2010SZ0047)。[通讯作者]冯全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其化学本质是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所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是肝硬化形成的病理阶段[1]。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和代谢性肝病、化学或药物性肝损伤等[2]。 肝纤维化属中医“胁痛”、“黄疸”、 “臌胀”、“癥瘕”、“积聚”、“痞证”等范畴。正虚血瘀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成为共识[3]。小柴胡汤、四逆散、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是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方剂,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1.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疗肝纤维化有疏肝利胆,调畅三焦气机的作用[4],且小柴胡汤可和表解里,调和肝脾,可达调和阴阳的目的[5]。陈丹丹等[6]将常规护肝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大黄虫丸组(B 组)和小柴胡汤组(C 组),3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3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C 组改善更明显,说明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江山等[7]对照观察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亦得出相同结论。邓子德等[8]观察改良小柴胡汤对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发现改良小柴胡汤可使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明显下降。1.2四逆散 四逆散有疏肝理气、透达郁阳功效,主治肝脾气滞、阳郁致厥证[9]。张光华等[10]认为四逆散为治疗泄泻肝郁乘脾之方,且治疗肝郁胁痛效果理想,而肝郁是肝纤维化常见的证型。现代多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用原方的报道罕见。郭晓萍等[11]对照观察复方四逆散(四逆散加三七、黄芪、丹参)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30例,发现复方四逆散可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促进肝内增生的纤维组织降解和阻止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且复方四逆散尚有一定的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王付等[12]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四逆散加味。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B 超等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或P <0.01)。孙守才等[13]发现加味四逆散能使肝纤维化过程中升高的PC-Ⅲ、HA、LN 含量明显下降,并能修复肝损害,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 的程度,改善肝功能。1.3大黄虫丸 大黄虫丸有缓攻瘀血,祛瘀生新作用,用于虚劳而内有干血的治疗[14]。余晶[15]观察大黄虫丸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治疗组给予大黄虫丸3g、每日3次,对照组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12周后两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邓丽宁等[16]发现大黄虫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大黄虫丸或单用恩替卡韦治疗。1.4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攻补兼施[8]。且其适应症“癥瘕”为肝纤维化常见临床指征[17]。陈瑞玉等[18]将慢性乙型肝炎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加用鳖甲煎丸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谢鸿昌等[19]观察鳖甲煎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发现鳖甲煎丸结合西药常规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组。还有报道鳖甲煎丸用于肝癌介入治疗后所致的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20]。2 实验研究2.1小柴胡汤 马跃荣等[21]为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预防和治疗性用小柴胡汤,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可明显防止肝维生素A 丢失和促进其含量恢复,降低肝组织胶原含量,抑制肝前α-1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减少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沉积和α-平滑肌原纤维阳性的伊东细胞的数目。帅峰[22]研究发现小柴胡汤有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MP-1mRNA 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有研究显示,小柴胡汤有抑制大鼠的肝星形细胞活化及增殖,使细胞质内维甲类化合物含有的脂肪滴减少,抑制α-SMA 的表达及Ⅰ型胶原产生,活化IFN-γ,降低自由基活性的作用,通过抗氧化反应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23]。2.2四逆散 党全伟等[24]研究发现,四逆散加味(四逆散加丹参、桃仁、当归等)水煎后浓缩剂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ALT、ALP、

肝纤维化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新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Hong Wei;Han Tao;Shi Zhemin;Zhang Kun 【期刊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卷),期】2019(027)006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过程,其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的病死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増长?目前评估肝纤维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肝组织学检查、影像学和血清学标志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诸多局限性.近年有关非编码RNA和外泌体等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研究日益増多,且被认为是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分子标志物?现结合相关进展进行初步评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Liver fibrosis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z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liver cirrhosisjiver failure and liver cancer is in creasing year-byyear worldwide.Presently z the detection methods to evaluate hepatic fibrosis mainly include hepatic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jmaging and serum markers z but all these have many limitations in clinical aspects.Recently z the「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tudi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n-coding RNA,exosomes and liver fibrosis that are considered as a new type of biomolecular markers with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Herein z we di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relevant advances to provide a ref ere nee for the early diag 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总页数】4页(411-414)

浅谈农药的发展与前景

浅谈农药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农药与农业、畜牧业联系密切,与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农药造福人类,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副作用,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特别是高效农业不可 缺少的生产资料。新世纪中如何合理使用农药,使农药向高效、安全、经济和方便 方向发展,与环境相容,农药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研究开发的重点并且值得我们 深思和探索的。 关键词:农药、化学、历程、发展、未来前景、环保 一、农药的含义 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在法律上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特异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农药、植物性农药、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杀死害虫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吸四种作用方式。 按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悬浮剂、水乳剂既浓乳剂和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性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等。 二、农药的发展历程 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发展了使用化学药品与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我们现在称这些化学药品为农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远在3000年以前人们就知道用草本灰杀虫,用草熏杀蠡虫。在国外,公元前15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使用含砷矿物粉杀虫。 19世纪60年代前后,农药开始进入工厂生产,正式在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1867年,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定量技术进展评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年7月第11卷第4期J Mol Diagn Ther,July 2019,Vol.11No.4?述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1724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B0303110011);广东省医学科学技 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813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广州市分子与功能影像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2 ★通信作者:罗良平,E?mail :tluolp@https://www.360docs.net/doc/185126480.html,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定量技术进展评述 马孟杰肖泽宇梁建业罗良平★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干预,有助于延缓其发 展甚至逆转病程。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肝纤维化的诊断及 分期,但穿刺活检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取样误差及一系列潜在并发症。近年来,分子影像定量 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在肿瘤成像等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在肝纤维化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也受 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回顾目前主流分子影像成像方法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中的应用,对其优缺点 进行概述,以加深临床工作者对这些检查手段的认知。 [关键词]肝纤维化;分子影像;定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Advances of imaging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for liver fibrosis MA Mengjie ,XIAO Zeyu ,LIANG Jianye ,LUO Liangping ★ (Medical Imaging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Imaging Clinical Translational Laboratory ,Guangzhou ,Guangdong ,China ,510632) [ABSTRACT ]Liver fibrosis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Liver fibrosis could be treated and even reversed if detected in early stages.At present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is liver biopsy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sampling error and a series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imaging quantita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aging and other fields.The application in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iver fibrosis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is review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aging in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was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facilitate the bett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echnique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Molecular imaging ;Quantitative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肝硬化。肝硬化治疗是世界性医学难题,除进行肝移植外,目前还没有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肝纤维化经过及时的临床治疗可以逆转其纤维化进程[1]。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最常采用的是Metavir 系统(metavir score system ),将肝纤维化分为F0?4:F0(无纤维化);F1(汇管区纤维化,但无纤维间隔);F2(汇管区纤维化,并有少量间隔);F3(间隔纤维化);F4(肝硬化)。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代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尽管2种病理类型的发展模式并不相同,但共同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与清除之间的不平衡[2]。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是肝脏对急慢性损伤的· · 249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 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 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 4 -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拒食、毒杀和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等。 三萜类化合物有目前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昆虫拒食剂印度印楝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 ,它对 2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拒食作用。 1. 3 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 ,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 4 番荔枝内酯 番荔枝内酯是番荔枝科植物特征性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它与以往发现的各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相比有较大区别 ,由 35~39 个碳原子构成化合物骨架 ,分子中的四氢呋喃环和末端γ- 内酯环通过碳链相连接 ,碳链上常带有羟基、酮基和乙酰氧基等。番荔枝内酯通过强烈的胃毒和拒食作用来体现其杀虫活性。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肝纤维化超声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超声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过程,也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的主要中间环节。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肝病的进展和预后都是极为重要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是明确肝纤维化分期,衡量炎症活动情况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通常不易被患者接受,也不适用于肝纤维化评估的动态观察。因此,采用各种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必将成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一种趋势,其中包括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也包括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磁共振、弹性成像等方法。本文就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肝纤维化;活组织检查;血清学;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内大量纤维增生同时伴有纤维降解不足和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1]。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e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导致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发生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并可继续进展为肝硬化,产生肝功能失调、门静脉高压症甚至肝癌等并发症。肝纤维化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可以减轻乃至逆转的。截至2009 年,中国大约9300 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占全部人口的7.18%[2]。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持续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缺乏典型和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不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因此,正确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和进展对临床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3-8],同时成为减少慢性肝病死亡率的关键问题[9]。 肝穿刺活检(Liver Biopsy,LB)作为一种明确诊断的手段曾被广泛使用。但LB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死亡率为1/10000~1/1000[1]。此外,肝穿刺活检需获取足够量标本,存在取样误差,在对肝组织进行分析时,也会因不同观察者的主观倾向而产生差异,难以重复进行,因此,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具有准确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对明确诊断、疾病预后、评价疗效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对近年肝纤维化的超声诊断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肝纤维化的诊断 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要从临床病史入手,应考虑以下相关指标:病因,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酗酒,胆汁淤积等病因是决定病变特征和病变发展的基本要素,相关病因的长期存在可使肝纤维化持续进展,但目前尚缺乏不同病因与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病因引起肝纤维化的进程和影响因素是有差别的,临床特征通常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参考,因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滞后反映,预测价值有限,

浅谈对农药的认识

浅谈对农药的认识 摘要:农药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的药物。农药与农业、畜牧业息息相关,农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农药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它是造成人类疾病增多的原因之一,也是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了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农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药、生物农药、环境、绿色、发展前景 农药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消除杂草、消灭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它在农牧业的生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几十年来,在世界人口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抑制杂草繁衍,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的食品安全供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化学农药大跫使用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在物时代,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由于传统农药给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已不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因此,农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往绿色农药这个方向发展的。绿色农药即是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农药。发展“绿色农药”研发方向而言,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未来“绿色农药”剂型呈现四大发展趋势:水性化——减少污染,降低成本; 粒状化——避免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减少载体与助剂用量,减少材料消耗;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开始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并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 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使用在近年内要逐步达到60%。美国、英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均已下令逐步取缔化学农药,我国农业部和化学部计划,到2015年,生物农药要占总农药量的50%。目前,在我国以BT制剂、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为主的各类微生物农药施用面积仅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15%。我国农药销售额现为60亿元,其中BT杀虫剂占市场份额的2%,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占0.2%,农用抗生素占9%,植物源农药占0.5%。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10年内生物农药将取代200%以上的化学农药,而且中国将全面禁止使用的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占农药使用总量的25%左右。因此,生物农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必将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强化与引导,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与资金的投入,农药及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完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产学研实质联合的加强国外相关农药企业的进入,国内农药市场的竞争将成为白热化。国内农药企业应该对农药的绿色环保引起足够的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将生产重心放到生物农药产品上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企业的技术力量投入,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产品。未来,安全、高效、经济和使用方便的农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绿色环保是农药行业发展的要求优质、绿色的生物农药才能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综述

烟草花叶病毒生物防治研究综述 植检08-1 郑奕20080543 摘要: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类病害,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病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病害。现有的化学药物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生态环境、人畜生存质量有负面影响。植物源农药因植物资源有限、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因素,难以商品化生产。因此,筛选、开发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是防治植物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字:烟草花叶病毒;微生物源;防治 一、前言 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一类病原物,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小微生物之一。它是内含感染性核酸,外披蛋白质外壳的实体,其特征是能感染寄主细胞和通过感染引起病害现象[1]。常见的植物病毒病约有1000多种,多由716种病毒造成,危害仅次于真菌[2,3]。植物病毒病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由于病毒在植物细胞中绝对寄生,其复制所需的物质、能量、场所完全依赖寄主,且植物没有完整的免疫代谢系统,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病毒病的防治成了全球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植物病毒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对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研究已经一个多世纪了,TMV 是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代表种,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TMV除危害烟草外,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龙葵等茄科植物[4],此外还能侵染葫芦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黎科、菊科等30个科的300多种植物。烟草是在一种经济作物,由TMV 引起的烟草病害是世界各烟区的重要病毒病害,烟草花叶病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据报道,全球每年仅因烟草花叶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就达1亿多美元[5]。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很好的抗病毒药剂,为了寻找较好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资源,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 1.1 抗植物病毒物质种类 1.1.1 化学合成的抗病毒物质 化学物质包括金属盐类,如硫酸锌、氯化钙等;有机化学物质,如类黄酮、水杨酸等;飘零和嘧啶类;氨基酸类;植物激素类;维生素类;蛋白质类。目前化学合成抗植物病毒剂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由于控制全球化合物生物积聚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新化学农药开发耗资巨大和周期延长、农业害虫对化学农药抗药性日益增强,以及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当今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等正面临选择方向挑战,生物农药以其独特的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农药的发展历史中,生物农药是最古老的一类。《周礼·秋官》就有“莽草熏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防治害虫的记述;古罗马也有使用藜芦防治忍鼠类和昆虫的民间传说。19世纪以来,开发应用生物成分防治有害物逐渐从以经验上升到科学试验阶段,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的应用。20世纪早期,微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Bt)的发现促进了微生物农药的开发。20世纪30年代以来,几类植物内源激素先后被发现和利用,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发展,使生物成分农药的研究开发被相对忽视而发展缓慢,这段时期基于B.popillae、Bt的产品在美国上市.20世纪60年代,化学农药的弊端暴露出来,生物农药的研究又受到重视.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生物农药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农用抗生素、活体微生物农药等[15,30]。20世纪末,植物农药(或转基因植物农药)等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生物农药的内容。 2生物农药的内涵 不同学者、不同机构、组织对生物农药的内涵意见不同。过去,生物农药就是指“微生物农药”。后来,其概念发展为“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的天然资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用于农药的有微生物、植物(除)虫菊”、菸碱等)、昆虫(性引诱剂、变态激素等)”[11]。FAO(中文名称)(1988)将其定义为生物害物控制剂(Biological pest control agents),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将传统的鱼藤酮、烟碱等具有直接毒性的物质排除在生物农药之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类》中生物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狭义概念,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广义概念,还包括按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或类似衍生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作物保护委员会根据来源将生物农药分为五类,来自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相关基因也包括在内。美国环保署农药部(EPA)将生物农药(Bio-pesticides)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为植物农药(Plant-pesticides)或转基因植物农药———将基因植入植物体内的农药,使得生物农药的概念进一步地得到延伸。2001年农业部参考FAO和EPA的定义界定了生物农药的内涵,加强了我国生物农药的管理工作。 在这些定义中,完全仿生物合成的化合物、人工合成与天然产物相同的化合物、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烯虫酯、米满等)、转基因植物,以及鱼藤酮、烟碱等具有直接毒性的天然产物农药的归属存在分歧。 笔者认为,张兴等(2002)对生物农药内涵的界定较为科学。生物农药是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