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主要以抗压强度来划分等级或标号

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

工程材料的强度采用强度等级取代标号来表示,符合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趋势,也是我国贯彻法定计量单位及对同一标准化内容的各类标准应协调统一的需要。经过各方面的多年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当前搞清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以及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很有必要。本文就铁路工程中使用量大面广的混凝土与砌体材料的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予以简述。

1 水泥

标号:水泥标号是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强度以kgf/ cm2 计。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28 d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7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7 85)(简称GB 法,此标准已于1999 年5 月1 日废止)执行。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275、325、425、425R、525、525R、625、625R 和725R 九个标号。

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也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唯强度以MPa 计。各类水泥的

强度龄期统一为3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GB/ T17671 1999)(简称ISO 法,此标准于1999 年5 月1 日实施)执行。常用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32. 5 、32. 5R、42. 5 、42. 5R、52. 5 、52. 5R、62. 5 和62. 5R八个等级。相应的产品新标准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 1999)。这三项标准于1999 年12 月1 日起实施。考虑水泥生产、检验及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为期1 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新老标准的水泥并行,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标号与强度等级:水泥强度从标号到强度等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强度检验方法,即由GB 法改为ISO 法。这是我国水泥标准为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与其保持一致做出的重大修改。两种检验方法在胶砂组成(标准砂、灰砂比、水灰比)、搅拌方法、振实成型方法、养护、加载速度、试验条件控制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经试验对比,老标准水泥采用GB 法和ISO 法的试验结果是:抗折强度差值不大,对水泥强度指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抗压强度用ISO 法检验的则普遍较用GB 法检验的降低了大约一个强度等级。如标号为425 的水泥,其强度等级相当于32. 5。就平均统计水平来看,标号与强度

等级的关系大致是425 号→32. 5 级、525 号→42. 5级、625 号→52. 5 级。

2 混凝土

标号:混凝土标号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

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以kgf/ cm2 计。如500 号混凝土,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500 kgf/

cm2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15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边长10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0 。混凝土的标号通常采用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此标准于1997 年7 月1 日

废止)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 85)(此标准于2000 年2月1 日废止)均作如此规定。

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则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 % ,亦即保证率为95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采用混凝土(concrete)的代号C 与其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兆帕数表示,如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标准值为50 MPa 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以“C50”表示。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

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200 mm的立方体试件为1. 05 ,边长100 mm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 94)(此标准于1994 年4 月1 日起实施)中关于强度分级的规定即如此,该标准与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 87)和国际标准《混凝土———按强度的分级标准》(ISO3893)是一致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采用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强度等级为C60 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属高强混凝土。

标号与强度等级:两者主要差别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用标准试件尺寸不同,标号和强度等级所用立方体试件边长分别是 200 mm和150 mm;二是取值方法的不同,强度等级有明确的统计概念,即强度标准

值是强度总体分布中的平均值减去1. 645 倍标准差(从而使保证率为95 %),而标号则没有明确的数理

统计概念,据推算其保证率约在85 %的水平上。考虑标准试件尺寸的变化和强度等级的数理统计定义,

混凝土标号可近似换算为如表1 所示的强度等级。

表1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换算

混凝土标号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混凝土换算强度等级

C8

C13

C18

C23

C28

C33

C38

C43

C48

C53

C58

3 砌体

铁路工程建筑物所用的砌体结构主要是石砌体和混凝土块砌体,它是由石材(片石、块石、粗料石)、混凝土砌块等块体(masonry units ,代号MU)和砌筑用砂浆(mortar ,代号M)组成。

3. 1 块体

标号:石材标号是以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表示,以kgf/ cm2 计。如200 号石材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即200 kgf/ cm2 。当采用边长为7. 07 cm 或5 cm 的立方体试件时,其抗压极限强度应分别乘以0. 85 或0. 80 的换算系数。《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作此规定。由于石材的力学指标资料较缺乏系统性,相关规范中规定的换算系数很不一致。如国家标准《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中,若以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则边长为0. 7 cm 或0. 5 cm 的立方体试件的换算系数的约为0. 7 或0. 6。铁路工程常用的石材标号为200、300、400、500、600、700 和800。

混凝土砌块标号与混凝土标号含义相同,铁路工程混凝土砌块通常采用的标号为150、200、250 和300。

强度等级:石材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 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极限强度表示,

以MPa计,并冠以代号MU。如MU40 的石材,其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为40 MPa 。当采用边长为200 mm、150 mm、100 mm或50 mm 的非标准立方体试件时,其抗压极限强度应分别乘以1. 43 、1. 28、1.

14 或0. 86 的换算系数。《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 97)即作此规定。这也是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一致的。铁路工程常用的石材强度等级为MU30、

MU40、MU50、MU60、MU70、MU80 和MU100。

混凝土砌块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含义相同,但表示其强度的符号应采用块体的代号“MU”,而不应采

用混凝土的代号“C”。铁路工程常用的混凝土砌体强度等级应为MU15、MU20、MU25 和MU30。

标号与强度等级:采用边长为200 mm的立方体试件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是石材标号,换算为边长70 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可用乘以换算系数1. 43 的方法求得此值)则是石材的强度等级。因此可近似认为:石材标号×1. 43 = 强度等级。如采用边长为200 mm的立方体试件测得石材抗压极限强度

为200 kgf/ cm2 ,则该石材标号为200 号;其强度等级需换算为边长为70 mm 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即200 kgf/ cm2 (20 MPa) ×1. 43 = 28. 6 MPa ,强度等级为MU28. 6。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石材的最低强度时,可近似认为200 号相当于MU30、400 号相当于MU60 ;若将300 号以MU30 替代,其石材强度显然不足。虽然砌体结构的强度与砌块的强度不是线性比例关系,还与砂浆的强度有关,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总之,石材标号与其强度等级的比值可视为1∶1. 43 。

3. 2 水泥砂浆

标号:水泥砂浆标号是以边长为7. 07 cm 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 的抗压极限强度表示,以kgf/ cm2 计。如200 号水泥砂浆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200 kgf/ cm2 。铁路工程常用水泥砂浆标号为50 、75 、100、150、200。《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即作此规定。

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 7 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 的抗压极限

强度表示,以MPa 计,并冠以代号M。如M20 的水泥砂浆,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20 MPa 。铁路工程

常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5 、M7. 5、M10、M15、M2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 97)作此规定,与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铁路砌体工程中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要求:主体工程不得小于M10 ,一般工程不得小于M5。

标号与强度等级:由于水泥砂浆是用作砌筑工程中的胶结料,其实际强度指标离散性较大,较缺乏统计方面的资料,且由于包括试件尺寸在内的强度试验方法没有变化,所以一般可认为50 号相当于M5 级、75 号相当于M7. 5 级,其余类推,两者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混凝土按胶凝材料分类,有水泥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按容重分类有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重混凝土等;

按强度标号分类,有低标号混凝土、高标号混凝土、超高标号混凝土等;

按其功能分类,有水工混凝土、耐火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又可按某种特征(材料、工艺、配筋、结构、性能等)来命名,以区别于其它混凝土,如加气混凝土、无砂大孔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等。通常用水泥、水、砂、石子以及外加剂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形、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成为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简称混凝土。是一种原料易得、施工便利、具有较好耐久性和强度的建筑材料,应用极为广泛。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并采用“标号”表征。1987年GBJ107-87标准改以“强度等级”表达。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82-19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强度等级”表达,因而新标准也以“强度等级”表达以便统一称谓。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还要满足抗渗、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常以表示混凝土耐久性的抗冻融指标或极限拉伸值指标为主要控制性指标。

过去用“标号”描述强度分级时,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数值冠以中文“号”字来表达,如200号、

300号等。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以混凝土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加上其强度标准值来表达。如C20、C30等。

标号与强度:水泥的标号与水泥的强度是密切相关的。但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标号是根据按国家标准

强度检验方法测得的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的。即把水泥和标准砂以 l:2.5的比例,加入

规定数量的水按规定的方法制成4cm*4cm*16cm。的水泥砂浆试件,按要求进行标准养护(温度为 2 0士

2 C,水中)到规定龄期后,测其抗压、抗折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水泥的标号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它们一般是成正比的,不过也不全对,比如42.5的水泥配出来的也并不一定就必32.5配出来的高。

混凝土强度等级(即标号)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表示。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使用立方体混凝土试件来测定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得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混凝土强度等级(即标号)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使用立方体混凝土试件来测定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得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金属材料脆性断裂机理的实验研究_李智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0972180) 来稿日期:2010-07-06 修回日期:2011-12-09 第一作者简介:李智慧,女,1981年生,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固体力学及岩土工程。 通讯作者:师俊平, E-mail :shijp@https://www.360docs.net/doc/185555856.html, 应 用 力 学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第29卷 第1期2012年2月 V ol.29 No.1Feb. 2012 文章编号:1000- 4939(2012) 01-0048-06 金属材料脆性断裂机理的实验研究 李智慧 师俊平 汤安民 (西安理工大学 710048 西安) 摘要:材料的脆性断裂有许多准则和模型,但对脆断机理和变化规律缺乏合理的描述,给工程应用带来不便。本文对典型脆性材料球墨铸铁、灰铸铁分别进行了拉扭双轴断裂实验和常规拉伸、扭转破坏实验;对韧性金属材料合金钢进行了单轴拉伸颈缩破坏实验。通过上述实验分析了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机理特征并选择应力三维度作为应力状态参数描述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同时考察了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韧性材料45#钢和14CrNiMoV 合金钢在颈缩断面心部应力三维度值较大时发生脆性拉断,而在颈缩断面边缘处应力三维度值较小时发生剪断;脆性材料球墨铸铁在应力三维度值为0.0~0.33之间变化时均发生脆性断裂;灰铸铁在应力三维度值大于0.0时发生脆性拉断,而在应力三维度值小于0.0时发生剪断。因此可以认为,材料的细观组织结构和危险点应力状态是影响断裂机理及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材料,随着应力三维度代数值从小向大变化材料的断裂机制由塑性剪切断裂逐渐转变为脆性断裂。本文通过对几种材料的脆性断裂危险点和断裂方向的研究给出了脆断宏观破坏条件。 关键词:金属材料;脆性断裂;断裂机理;应力三维度;断裂条件 中图分类号:O346.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由于金属材料物理本质的复杂性,其脆性断裂一直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难点。国内外学者针对裂纹体和无裂纹体的脆性断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有大量准则和模型用来解释不同的脆断试验现象 [1-2],其中比较著名的是Sih G C 针对裂纹体提出的最大周向应力理论[3]和应变能密度因子理 论[4]。 Sih G C 指出裂端应变能密度最小处,往往是形变能密度较小处、体变能密度较大处该处是材料脆性断裂的启裂点。这符合脆性断裂的经典概念。Rice 认同以上思想,定义了应力三维度R σ的表达式,即 m e R σσσ= (1) 其中:m σ为平均应力,()1233m σσσσ=++;e σ为等效应力, e σ= 。 Rice 还进一步提出复合型裂纹启裂方向沿裂端应力 三维度最大值方向的理论[5] 。这一理论在实验验证时,与裂纹体I 型实验符合较好,而与II 型实验不相符合,由此这一理论思想只得搁浅。但从材料的细观断裂机理研究结论看,Sih G C 和Rice 关于脆性断裂的思想认识并没有错,问题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裂纹开裂方向的认识出现了失误[6]。近期国内外许多学者已采用应力三维度作为应力状态参数,开展裂纹体与无裂体不同断裂形式的试验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4、 现有4 5、40Cr 、35 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你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起身,为什么? 选灰铸铁,因为其含碳量搞,有良好的吸震减震作用,并且机床床身一般结构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灰铸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7、 板材宏观脆性断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寻找断裂源? 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中的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也 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三、试综合比较单向拉伸、压缩、弯曲及扭转试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E,弹性模量,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2,δs: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的应力,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3,σbb:是灰铸铁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是灰铸铁试样弯曲至断裂前达到的最大弯曲里 (按弹性弯曲应力公式计算的最大弯曲应力) 4δ:延伸率,反应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 5,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6低温脆性:某些金属及中低强度钢,在实验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集聚型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态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 7 Kic:断裂韧度,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度,表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变失稳扩展的能力 8 弹性比功(弹性比能):表示单位体积金属材料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9σ-1:疲劳极限,表明试样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所对应的能力 10循环韧性(消振性):表示材料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加载) 11Ψ:断面收缩率,缩经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12Ak:冲击功、,冲击试样消耗的总能量或试样断裂过程中吸收的总能量 13蠕变: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应力作用下,(即使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也会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4σtて: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て)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15:氢致延滞断裂: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 17.δ0.2:屈服强度 18.△K th: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表征阻止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 19δbc:抗拉强度,式样压至破坏过程中的最大应力。 20.包申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加载产生少量塑变,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应力减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效应。 21.NSR: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δ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δb之比。 22.力学行为:材料在外加载荷,环境条件及综合作用下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 23.强度 24: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进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应力脆断现象。 25.滞弹性:(弹性后效)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而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二、填空题 17、断裂可以分为(裂纹形成)与(扩展)两个阶段。静拉伸断裂宏观断口分为(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三个区域。该断口微观特征:(纤维状)对于脆性穿晶断裂断口主要特征:(放射状)和(结晶状) 18、典型疲劳断裂的宏观断口分为三个区(疲劳源)(疲劳区)(瞬间区)疲劳断口宏观特征(贝纹线、海滩花样)、微观特征(疲劳条带) 19、应力腐蚀微观断口可以看到呈(枯树枝状)的微观裂纹,呈(泥状花样)的腐蚀产物和(腐蚀抗) 20微孔聚集型断裂的微观特征(韧窝),解理断裂的微观特征主要有(解理台阶)和(河流花样),沿晶断裂的微观特征(冰糖状) 断口和(晶粒状)断口。 21应力状态系数值越大,表示应力状态越(软),材料越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和(韧性)断

常用材料特性

下面是本人总结的一些常用材料: *AL6061:(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55-65/KG,中等强度<270Mpa,抗腐蚀性和机加工性好, 1.镀镍; 2.阳极氧化HRC42-55(a:阳极本色氧化,厚度8-15u;b:阳极黑色氧化,厚度20-30u;c:硬质阳极氧化,厚度12-20u;d:硬质阳极氧化黑,厚度20-30u)。 *6063:(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60/kg,强度<200Mpa。 *7075:(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65/kg,高强度,是6061的2倍,可淬火但脆性抵其余性能和表面处理和6061同。 *2A12:(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Y12,强度470Mpa,耐热,制作高负荷零件,是硬铝合金中最常用。 *5A02:(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F2,日本A5052,典型防锈合金,耐腐蚀性高、焊接性好、塑性高,强度245Mpa,制作中等负荷和焊接构件。 *Q235A:老标准A3钢,碳素结构钢,7/kg,易生锈, 一般钣金件做烤漆处理,步骤:a:如果生锈,先除锈;b:作漆前经过“脱脂-磷化-钝化”处理;c:喷底漆晾干,喷表面漆;d:对喷涂的工件进行烘烤,形成漆膜保护工件。处理喷漆,还可以“喷粉”“喷塑”喷粉和烤漆差不多;但喷塑比烤漆厚,里硬外软,但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小均匀性差。 脱脂:除油脂; 磷化:使金属与磷酸或磷酸盐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磷酸盐膜的处理方法,防腐蚀;钝化:化学清洗,为了材料的防腐蚀。 *SUS304:52/KG,做钝化处理、表面拉丝;不建议做机加件,因为切削性不好、粘刀;钝化处理:对不锈钢全面酸洗钝化处理,清除污垢,处理后表面变成均匀银白色,大大提高不锈钢抗腐蚀性能 *SUS303:45/kg,切削性好,耐腐蚀性好,强度为6061的2倍。 *SUS440C:160/kg,含碳量高,淬火HRC >55,加工后做退磁处理,耐磨、耐腐蚀。退磁:SUS440C冷加工后带有磁性,用大功率的退磁器退磁。 *S136(H):35/kg,(瑞典)淬火硬度HRC45-55,表面可加工成镜面,加工后做退磁,耐腐蚀性和硬度比440C低;S136H是预加硬了的,硬度HRC30-35)。 * SUS316:不锈钢塑性、韧性、冷变性、焊接工艺性能良好,316高温强度好,316L高温性能稍差,但耐蚀性好于316,由于含碳量低且含有2%-3%的钼,提高了对还原性盐和各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碱、盐类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高温性强度。 *45钢:碳素结构钢中的中碳钢,8-12/kg,强度:600Mpa,为防锈,做氧化处理,俗称:发蓝、发黑。轴类零件用,如要求淬硬更高可用50钢。 *SKD11:46/kg,模具钢,淬火硬度>58,高硬度、高耐磨。 *ASP-23:520/kg,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粉末高速钢,硬度高达HRC60-66,用于精密冲模的冲头。 *POM:俗称“赛钢”,白色45元/kg,黑65/kg,棒55/kg,防静电338/kg,耐磨性好。*UR:30/kg,俗称“优力胶”。*有机玻璃:(PMMA)28/kg,有一定强度和耐温变性,质较脆,表面硬度不够易擦毛。 *电木:(环氧树脂层压板)32/kg,电气绝缘性良好,作电器地板; *也可采用镀锌钢板做电器地板。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超全)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 1、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a、拉伸过程的变形: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加工硬化(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 b、相关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 ε;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断裂强度σk。 真应变e=ln(L/L0)=ln(1+ε) ;真应力s=σ(1+ε)= σ*eε指数e为真应变。 c、相关理论: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且变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弹性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塑性变形阶段两者出线显著差异。

2、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 a、相关概念 弹性: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能力 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模量:反映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常数,E=σ/ε;工程上也称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比功: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评价材料弹性的好坏。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弹性滞后环: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内耗 b、相关理论: 弹性变形都是可逆的。 理想弹性变形具有单值性、可逆性,瞬时性。但由于实际金属为多晶体并存在各种缺陷,弹性变形时,并不是完整的。 弹性变形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变形的反映

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指可锤炼可压延程度。易锻物质不需退火可锤炼可压延。可锻物质,则需退火进行锤炼和压延。 脆性物质则在锤炼后压延程度显得较差。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如金属的延展性良好,其中金、铂、铜、银、钨、铝都富于延展性。石英、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在高温时也有一定的延展性。 延展性是金属矿物的一种特性,金属矿物在外力作用下的一个特征就是产生塑性形变,这就意味着离子能够移动重新排列而失去粘接力,这是金属键矿物具有延展性的根本原因。金属键程度不同,则延展性也有差异。 折叠延性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的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 延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延展性有关。举例来说,金、铜、铝等皆属于有较高延性的材料。铂是延性最好的金属。 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延性破坏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结构或构件有较好的延性。 例如,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可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倒塌;而砖石结构变形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下容易出现脆性破坏而倒塌。为此,砖石砌体结构房屋需按抗震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抗震圈梁,约束砌体的变形,以增加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 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双重性,如果设计合理,能消除或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实现延性结构。 为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按照延性结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达到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中震时,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大震时,结构可能有些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 延展性(ductility and malleability),是物质的一种机械性质,表示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裂(fracture)之前,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延展性是由延性、展性两个概念相近的机械性质合称。常见金属及许多合金均有延展性。 在材料科学中: 延性(Ductility)是材料受到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变形时,特别被注目的材料能力。 延性它主要表现在材料被拉伸成线条状时。 展性(Malleability)是另外一个较相似的概念,但它表示为材料受到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展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受到锻造或轧制成薄板时。延性和展性两者间并不总是相关,如黄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但铅仅仅有良好的展性而已。然而,通常上因这两个性质概念相近,常被称为延展性。

金属材料的断裂认识

金属材料的断裂 金属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断裂是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 断裂的类型 根据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量的大小,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暗灰色的纤维状。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平齐,呈光亮的结晶状。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过程的显著区别是裂纹扩散的情况不同。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只是相对的概念,在实际载荷下,不同的材料都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同一种材料又由于温度、应力、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断裂。 2. 断裂的方式 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可分为正断和切断。正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垂直,一般为脆断,也可能韧断。切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呈45°,为韧断。 3. 断裂的形式 裂纹扩散的途径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晶间断裂。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韧断也可为脆断。晶间断裂:裂纹穿越晶粒本身,脆断。 4. 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是金属材料断裂失效分析的重要方法。记录了断裂产生原因,扩散的途径,扩散过程及影响裂纹扩散的各内外因素。所以通过断口分析可以找出断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构件设计、提高材料性能、改善制作工艺提供依据。断口分析可分为宏观断口分析和微观断口分析。 (1)宏观断口分析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纤维区:呈暗灰色,无金属光泽,表面粗糙,呈纤维状,位于断口中心,是裂纹源。放射区:宏观特征是表面呈结晶状,有金属光泽,并具有放射状纹路,纹路的放射方向与裂纹扩散方向平行,而且这些纹路逆指向裂源。剪切唇:宏观特征是表面光滑,断面与外力呈45°,位于试样断口的边缘部位。 (2)微观断口分析(需要深入研究) 5. 脆性破坏事故分析 脆性断裂有以下特征: (1)脆断都是属于低应力破坏,其破坏应力往往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2)一般都发生在较低的温度,通常发生脆断时的材料的温度均在室温以下20℃。(3)脆断发生前,无预兆,开裂速度快,为音速的1/3。(4)发生脆断的裂纹源是构件中的应力集中处。

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主要以抗压强度来划分等级或标号 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 工程材料的强度采用强度等级取代标号来表示,符合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的趋势,也是我国贯彻法定计量单位及对同一标准化内容的各类标准应协调统一的需要。经过各方面的多年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当前搞清材料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以及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很有必要。本文就铁路工程中使用量大面广的混凝土与砌体材料的标号与强度等级的关系予以简述。 1 水泥 标号:水泥标号是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强度以kgf/ cm2 计。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28 d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7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7 85)(简称GB 法,此标准已于1999 年5 月1 日废止)执行。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275、325、425、425R、525、525R、625、625R 和725R 九个标号。 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也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唯强度以MPa 计。各类水泥的 强度龄期统一为3 d、28 d。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GB/ T17671 1999)(简称ISO 法,此标准于1999 年5 月1 日实施)执行。常用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32. 5 、32. 5R、42. 5 、42. 5R、52. 5 、52. 5R、62. 5 和62. 5R八个等级。相应的产品新标准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 1999)。这三项标准于1999 年12 月1 日起实施。考虑水泥生产、检验及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为期1 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新老标准的水泥并行,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标号与强度等级:水泥强度从标号到强度等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强度检验方法,即由GB 法改为ISO 法。这是我国水泥标准为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与其保持一致做出的重大修改。两种检验方法在胶砂组成(标准砂、灰砂比、水灰比)、搅拌方法、振实成型方法、养护、加载速度、试验条件控制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经试验对比,老标准水泥采用GB 法和ISO 法的试验结果是:抗折强度差值不大,对水泥强度指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抗压强度用ISO 法检验的则普遍较用GB 法检验的降低了大约一个强度等级。如标号为425 的水泥,其强度等级相当于32. 5。就平均统计水平来看,标号与强度 等级的关系大致是425 号→32. 5 级、525 号→42. 5级、625 号→52. 5 级。 2 混凝土 标号:混凝土标号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20 cm 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 d 龄期用标 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以kgf/ cm2 计。如500 号混凝土,其试件抗压极限强度为500 kgf/ cm2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的试件时,应换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换算系数分别是:边长15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5 ,边长10 cm 的立方体试件为0. 90 。混凝土的标号通常采用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此标准于1997 年7 月1 日 废止)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 85)(此标准于2000 年2月1 日废止)均作如此规定。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现象 近百年来,随着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曾频繁出现过不少重大的工程断裂事故,包括桥梁、储气和储油罐、管道、转子、轮船、导弹发动机壳体的断裂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大量脆性断裂现象的分析与考查,脆性断裂的主要特征有: 1、零件断成两部分或碎成多块; 2、断裂后的残片能很好地拼凑复原,断口能很好地吻合,在断口附近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迹象; 3、脆断时承受的工作应力很低,一般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因此,人们把脆性断裂又称为“低应力脆性断裂”; 4、脆断的裂纹源总是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 5、温度降低,脆断倾向增加; 6、脆断断口宏观上平直,断面与正应力垂直,断口上往往能观察到放射状或人字纹条纹; 7、一旦发生开裂,裂纹便以极高的速度扩展,其扩展速度可达声速,因此带来的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8、高强度钢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中、低强度钢也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脆性断裂通常在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金属材料中出现,而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脆性断裂。 金属脆性断裂失效原因分析 1、应力分布 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切应力对形变和断裂起不同作用。最大切应力促进塑性变形,是位错移动的推动力,而最大拉应力则只促进脆性裂纹的扩展。当零件存在缺陷(如尖锐缺口、刀痕、预存裂纹、疲劳裂纹等)或零件的截面突然变化,这些部位往往引起应力集中而使应力分布不均匀,即造成三向拉应力状态,极易导致脆性断裂。因此,应力集中的作用以及除载荷作用方向以外的拉应力分量是造成金属零件在静态低负荷下产生脆性断裂的重要原因。材料的应力状态越严重,则发生解理断裂的倾向性越大。 2、温度 温度降低会引起材质本身的性能变化,如钢的屈服应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韧性下降,解理应力也随着下降。对某些体心立方金属及合金,由于位错中心区螺位错非共面扩展为三叶位错或两叶位错,特别在低温下,这种结构的螺位错难以交滑移,使得派-纳力(在理想晶体中克服点阵阻力移动单位位错所需的临界切应力)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升高,这是这类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流变应力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升高即对温度产生强烈依赖关系,并因此导致材料脆化的主要原因。 金属零件发生低温脆断的基本条件:一是所用材料属于冷脆金属;二是环境温度较低,即零件处在脆性转变温度T c以下的环境中工作;三是零件的几何尺寸较大,即处在平面应变状态。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固体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及加工工艺过程。所谓结构就是指物质内部原子在空间的分布及排列规律。 材料的相互作用 组成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结合键。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离子键 形成: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键称为离子键。 特性:离子键没有方向性,无饱和性。NaC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离子晶体的硬度高、热膨胀系数小,但脆性大,具有很好的绝缘性。典型的离子晶体是无色透明的。 共价键 形成:元素周期表中的ⅣA、ⅤA、ⅥA族大多数元素或电负性不大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原子间不产生电子的转移,以共价电子形成稳

定的电子满壳层的方式实现结合。这种由共用电子对产生的结合键称为共价键。氧化硅中硅氧原子间共价键,其结构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共价键结合力很大,所以共价晶体的强度、硬度高、脆性大,熔点、沸点高,挥发度低。 金属键 形成:由金属正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相互作用而结合的方式称为金属键。如图所示。 性能特点: 1)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3)良好的强度及塑性; 4)特有的金属光泽。 分子键 形成: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与另一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以微弱静电引力相引而结合在一起称为范德华键(或分子键)。 特性:分子晶体因其结合键能很低,所以其熔点很低,硬度也低。但其绝缘性良好。 材料的结合键类型不同,则其性能不同。常见结合键的特性见表1-1。

晶体材料的原子排列 所谓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类物质。晶体的主要特点是:①结构有序;②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③有固定的熔点;④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理想的晶体结构 1.晶体的基本概念 (1) 晶格与晶胞

金属材料学第二版戴起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 答:S、P会导致钢的热脆和冷脆,并且容易在晶界偏聚,导致合金钢的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高温蠕变时的晶界脆断。 S能形成FeS,其熔点为989℃,钢件在大于1000℃的热加工温度时FeS会熔化,所以易产生热脆; P能形成Fe3P,性质硬而脆,在冷加工时产生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而形成冷脆。 2.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 简单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高、熔点较高、稳定性较好; 复杂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低、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3.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答:①当r C/r M>时,形成复杂点阵结构;当r C/r M<时,形成简单点阵结构; ②相似者相溶: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有限溶解:一般K都能溶解其它元素,形成复合碳化物。 ③N M/N C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④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难越,聚集长大也越难;⑤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4.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_____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_____移动。 S点左移意味着_____减小,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_______降低。

(左下方;左上方)(共析碳量;莱氏体的C量) 5.试述钢在退火态、淬火态及淬火-回火态下,不同合金元素的分布状况。答:退火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绝大多数固溶于基体中,而碳化物形成元素视C和本身量多少而定。优先形成碳化物,余量溶入基体。 淬火态:合金元素的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溶入A体的因素淬火后存在于M、B中或残余A中,未溶者仍在K中。 回火态:低温回火,置换式合金元素基本上不发生重新分布;>400℃,Me 开始重新分布。非K形成元素仍在基体中,K形成元素逐步进入析出的K中,其程度取决于回火温度和时间。 6.有哪些合金元素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有什么好处? 答:Ti、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好处):能够细化晶粒,从而使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度配合,提高了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7.哪些合金元素能显着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淬透性有何作用? 答:在结构钢中,提高马氏体淬透性作用显着的元素从大到小排列:Mn、Mo、Cr、Si、Ni等。 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工件得到均匀而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在淬火时,可选用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以减小工件的变形与开裂倾向。 8.能明显提高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什么作用? 答:提高回火稳定性的合金元素:Cr、Mn 、Ni、Mo、W、V、Si

第二章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基本知识及钢材的脆化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基本知识 及钢材的脆化 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以及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这不仅是由于其来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成熟,而且还因为它具有优良的性能。 通常所指的金属材料性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等能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化学性能(耐蚀性、热稳定性等)。使用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用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工艺性能即材料在被制成机械零件、设备、结构件的过程中适应各种冷、热加工的性能,例如锻造,焊接,热处理,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方面的性能。工艺性能对制造成本、生成效率、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1.1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承受不同形式外力的作用,当外力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材料就会发生变形以至断裂。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一些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锅炉压力容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这些性能指标可以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 1.1.1 强度 金属的强度是指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强度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测出。把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试样(图1~2)装夹在试验机上,然后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根据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载荷和产生的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可绘出该金属的拉伸曲线(图1—3)。在拉伸曲线上可以得到该材料强度性能的一些数据。图1—3所示的曲线,其纵坐标是载荷P(也可换算为应力d),横坐标是伸长量AL(也可换算为应变e)。所以曲线称为P—AL曲线或一一s曲线。图中曲线A是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分析曲线A,可以将拉伸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金属材料的脆性

第5章金属材料的脆性 5.1.金属材料的断裂 金属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 断裂是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图) 5.1.1.断裂的类型 根据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量的大小,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暗灰色的纤维状。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平齐,呈光亮的结晶状。 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过程的显著区别是裂纹扩散的情况不同。 图5-1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时裂纹扩展的比较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只是相对的概念,在实际载荷下,不同的材料都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同一种材料又由于温度、应力、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断裂。 5.1.2.断裂的方式

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可分为正断和切断。 正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垂直,一般为脆断,也可能韧断。 切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呈45°,为韧断 5.1.3.断裂的形式 裂纹扩散的途径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晶间断裂。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韧断也可为脆断。 晶间断裂:裂纹穿越晶粒本身,脆断。 5.1.4.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是金属材料断裂失效分析的重要方法。记录了断裂产生原因,扩散的途径,扩散过程及影响裂纹扩散的各内外因素。所以通过断口分析可以找出断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构件设计、提高材料性能、改善制作工艺提供依据。 断口分析可分为宏观断口分析和微观断口分析。 5.1.4.1.宏观断口分析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纤维区:呈暗灰色,无金属光泽,表面粗糙,呈纤维状,位于断口中心,是裂纹源。 放射区:宏观特征是表面呈结晶状,有金属光泽,并具有放射状纹路,纹路的放射方向与裂纹扩散方向平行,而且这些纹路逆指向裂源。 剪切唇:宏观特征是表面光滑,断面与外力呈45°,位于试样断口的边缘部位。 5.1.4.2.微观断口分析 自学 5.2.脆性破坏事故分析 脆性断裂有以下特征: (1)脆断都是属于低应力破坏,其破坏应力往往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2)一般都发生在较低的温度,通常发生脆断时的材料的温度均在室温以下20℃。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名词解释

关键字:金属 1:铸造性(可铸性):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结晶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2: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3: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切削加工性好坏常用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许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它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热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通常是用硬度和韧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坏的大致判断。一般讲,金属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难切削,硬度虽不高,但韧性大,切削也较困难。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

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5: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 ~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

根据受力应变特征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延性材料,弹性材料。

1.根据受力应变特征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延性材料,弹性材料。 2.材料受载荷后形变的三个阶段:弹性形变,塑形形变,断裂 3.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意义:反映材料抵抗应变的能力,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影响因素(键合方式,晶体结构,温度,复相的弹性模量)。机理:对于足够小的形变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系数为弹性模量,物理本质是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宏观表现,弹性系数和弹性模量是反映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 4.滞弹性:固体材料的应变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的时间,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称为滞弹性。衡量指标:应力弛豫和应力蠕变。应力弛豫:在持续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总变形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徐变变形增加使物体的内部应力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的现象。应力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下变形随时间延续而缓慢增加的不平衡过程。 5.塑性形变指一种在外力移去后不能回复的形变。滑移系统:滑移方向和滑移面。产生条件:a-(几何条件)面间距大滑移矢量小b(静电条件)每个面上是同种电荷原子,相对滑移面上的电荷相反。无机非材料不产生原因:a.滑移系统少;b.(位错运动激活能大)位错运动需要克服的势垒比较大,位错运动难以实现。施加应力,或者由于滑移系统少无法达到临界剪应力,或者在达到临界剪应力之前就导致断裂;c.伯格斯矢量大。 6.高温蠕变定义:材料在高温下长时间受到小应力作用出现蠕变现象。影响因素:温度和应力。机理:a晶格机理(位错攀移理论,由于热运动位错线处一列原子移去或移入,位错线向上移一个滑移面。)b扩散蠕变理论(空位扩散流动,应力造成浓度差,导致晶粒沿受拉方向伸长或缩短引起形变)c晶界机理(多晶体蠕变,高温下晶界相对滑动,剪应力松弛,有利蠕变。低温下晶界本身是位错源,不利蠕变) 7.理论断裂强度:理论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实际强度:实际情况中材料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沿垂直外力方向拉断所需应力。 8.断裂韧性:是材料的固有性能,由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所决定,是材料的本征参数。物理意义:反映了具有裂纹的材料对外界作用的抵抗能力。 9.微裂纹能量判据:弹性应变能的变化率等于或大于裂纹扩展单位裂纹长度所需的表面能增量,裂纹失稳而扩展。脆性断裂本质:微裂纹的快速扩展。 10.亚临界裂纹扩展:脆性材料在受到低于其临界应力的使用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取决于温度,应力和环境介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机理:环境介质的作用引起裂纹的扩展;高温下裂纹尖端的应力空腔作用。 11.预测材料寿命方法:无损探伤法和保证试验法 12.材料强度影响因素:a内在因素:材料的物性,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性,断裂能b显微结构:相组成、晶界(晶相、玻璃相、微晶相)、晶粒尺寸(尺寸小强度大)、气孔(有气孔强度小)、微裂纹(长度、尖端的曲率大小)c外在因素:使用温度(先不大后温度升高强度降低最后出现塑性形变)、应力、气氛环境、试样的形状大小(越大强度越低)、表面(例如:无机材料的形变滖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情况)d.工艺因素:原料的纯度粒度形状、成型方法、升温制度、降温速率、保温时间、气氛及压力等。 13.提高强度改善韧性原则:在一定条件下,晶体中的滑移系统数目及可动程度都是物质本质结构所决定,脆性本质难以改变,要从脆性的根源和量度入手。关键是:提高材料的断裂能,便于提高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减小材料内部所含裂纹缺陷尺寸,以减缓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效应。具体途径:弥散增韧,相变增韧,微晶高密度高均匀度高纯度,预加应力,化学强化。 14.热容本质:各个频率声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宏观上表现为吸热。 15.德拜温度:是晶体中能量最大声子被激发出来的特征温度。物理意义:反映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又一重要物理量,与键的强度,弹性模量,熔点有关。

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第二章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 §2.1 脆性断裂现象 一、弹、粘、塑性形变 在第一章中已阐述的一些基本概念。 1.弹性形变 正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剪彩应力作用下产生弹性畸变。随着外力的移去,这两种形变都会完全恢复。 2.塑性形变 是由于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产生。晶体部分将选择最易滑移的系统(当然,对陶瓷材料来说,这些系统为数不多),出现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塑性形变。3.粘性形变 无机材料中的晶界非晶相,以及玻璃、有机高分子材料则会产生另一种变形,称为粘性流动。 塑性形变和粘性形变是不可恢复的永久形变。 4.蠕变: 当材料长期受载,尤其在高温环境中受载,塑性形变及粘性形变将随时间而具有不同的速率,这就是材料的蠕变。蠕变的后当剪应力降低(或温度降低)时,此塑性形变及粘性流动减缓甚至终止。 蠕变的最终结果:①蠕变终止;②蠕变断裂。 二.脆性断裂行为 断裂是材料的主要破坏形式。韧性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材料的断裂可以根据其断裂前与断裂过程中材料的宏观塑性变形的程度,把断裂分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1.脆性断裂 脆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防止脆断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2.韧性断裂 韧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韧性断裂时一般裂纹扩展过程较慢,而且要消耗大量塑性变形能。 一些塑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在室温下的静拉伸断裂具有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3.脆性断裂的原因 在外力作用下,任意一个结构单元上主应力面的拉应力足够大时,尤其在那些高度应力集中的特征点(例如内部和表面的缺陷和裂纹)附近的单元上,所受到的局部拉应力为平均应力的数倍时,此过分集中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材料的临界拉应力值时,将会产生裂纹或缺陷的扩展,导致脆性断裂。虽然与此同时,由于外力引起的平均剪应力尚小于临界值,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粘性流动。因此,断裂源往往出现在材料中应力集中度很高的地方,并选择这种地方的某一个缺陷(或裂纹、伤痕)而开裂。 各种材料的断裂都是其内部裂纹扩展的结果。因而,每种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高低,表示了它们韧性的好坏。韧性好的材料,裂纹扩展困难,不易断裂。脆性材料中裂纹扩展所需能量很小,容易断裂;韧性又分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两大类。断裂韧性是表征材料抵抗其内部裂纹扩展能力的性能指标;冲击韧性则是对材料在高速冲击负荷下韧性的度量。二者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三.突发性断裂与裂纹的缓慢生长 裂纹的存在及其扩展行为,决定了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1.突发性断裂 断裂时,材料的实际平均应力尚低于材料的结合强度(或称理论结合强度)。在临界状态下,断裂源处的裂纹尖端所受的横向拉应力正好等于结合强度时,裂纹产生突发性扩展。一旦扩展,引起周围应力的再分配,导致裂纹的加速扩展,出现突发性断裂,这种断裂往往并无先兆。 2.裂纹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