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数学论文

教师:张岚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

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1-0.5),错误地算成20×(1-0.5)。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

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再如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整数乘法与除法时,因为它们用到的计算口诀相同,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坐错位"的现象,要走出这一误区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像根据三四十二这一句口诀,说出3×4=124×3=1212÷3=412÷4=3四个算式。根据3×4=12说出12÷3=412÷4=3这两个除法算式。

2、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

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

4、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15×15=25×25=35×35=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65×65=75×75=85×85=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60+100÷5×4,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256÷1=

256÷256=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25=250×50=305×60=360÷90=360÷9=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

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3、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时,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算法,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就导致错误的发生了。比如,口算9+6=15与17-9=6、15-7=8与17-5=12时就特别容易混淆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工作总结 千泉校区三年级三班李成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计算这一块的教学中,笔算显然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与笔算在各种计算中正确率较高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由于现在的评价机制——考试的分数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使我们大部分教师更是重视学生的笔算。但是,虽说是笔算,但却不是纯粹的笔算,其中也或多或少穿插了口算的内容,如:除法笔算当中的试商,假如要一次性的试对,那口算就必定会参与。因此,这几个月来,我对口算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口算进行研究。采取课前口算训练,口算测试,利用口算题卡等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从测试结果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口算速度要和以前相比有所降低。但口算速度基本上达到有关要求,口算正确率有所上升。从中我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而口算的训练又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形成惧怕口算,逃避口算的心理。口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2. 多种形式变换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不使他们对枯燥的口算厌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方式进行。 3.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可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实验以来所做的研究工作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二)利用练习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材的练习一般具有典型性,是质量较高的口算材料,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巧填数、夺红旗、找朋友等,都应当充分运用。在同一时间内,全体学生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及正确率,同时及时反馈,当堂校对、当堂评价。当堂练习口算,打破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格局。课堂口算练习,既能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达到口算比赛时不怯场的目的。 (三)布置适量课外练习,保证口算的训练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数学论文 教师:张岚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

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教师的“学生观”必须发生改变。我们既要尊重学生差异,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更加要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口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正确口算,还应培养学生将相应的口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认真读题,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 2.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

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3.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口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4.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小专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并稳步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非常重要,这主要来自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取决于教师应不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专题训练。 5.以点带面,确实提升学生的口算成绩 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从简单的口算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一点的,不断让孩子们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乐趣。 6.及时表扬,增强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比寻常高出3-4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足其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细心观察,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困生上,时刻提醒他们要认真投入课堂学习。如:有简单的问题,优先让他们回答,有简单的计算,优先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板书,练习的时候优先进行辅导,如果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则优先解答。若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以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主动参与的学习信心,还要注意把知识连贯串通辅导。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的口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效果,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 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 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 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 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 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 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保留出处。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 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浅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 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 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 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 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 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 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 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 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 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 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 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 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 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通用版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步骤就是引导学生由直接感知实物逐步过渡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木棒,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几张图片或几根小木棒,学到哪个数字就让学生数出相应的图片和小木棒数量,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巩固学生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2-10”之间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小木棒进行分一分、拆一拆的直观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10以内的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认知,锻炼他们能够熟练地口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训练学生进位加分的口算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操作,如“9+2”的结果,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木棒,旁边摆出2根小木棒,之后提问学生:“怎样摆放这些小木棒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了?”学生很快想出办法:“从两根小木棒中拿出一根,放入9根小木棒那一部分中,这样就变成了整数10根,10根加1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doc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城关镇北街小学张居玲本学期,我们组申请了新乡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口算教学方面。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 (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我们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只有抓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我们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口算教学提倡学生算法多样,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掌握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是指一个学习群体里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不是某一个学生身上的几种方法。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如: 我在教学“19+18=”这道口算时,我说:“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和同桌说一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全班交流。生1、我是这样想的 10+10=20 9+8=17 20+17=37;生2、19+10=29 29+8=37;生3、20+18=38 38-1=37

这些思路是每个同学不同思维能力的表现,面对学生存在着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五彩缤纷,富有个性了。 三、掌握口算方法,形成口算技巧。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算法,灵活运用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四、注意新旧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训练 低年级口算虽然不难,但是要使全体学生口算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很快,但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知识口算交叉练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口算能力。课堂上先练习当堂的内容,当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时,又复习旧知识,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所以要靠我们不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

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总结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问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们申请了校本研修一般性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问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个教师,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口算教学方面。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

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课题背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和吴老师、贾老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的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就要求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推敲,对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清楚。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的几种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垣曲县新建小学王芳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数学教师最重视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简捷程度反映了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的发展水平。只有抓好口算,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据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把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口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原因 1、从教材的编写看,实验教材比义务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而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加上各单元之间知识的跳跃性大和计算器的使用,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客观上对学生口算能力训练不到位,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家长和教师在思想上产生松懈情绪,放松了对口算的练习。 2、新课程中教学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口算教学的训练不够,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在数学课堂中看到每天利用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形式丰富的口算训练。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口算教学

往往从生活中引人,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然后再进行口算的训练,训练的时间大大缩短,训练的量不足,导致学生口算技能下降。 (二)教师原因 1、教师在口算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口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把口算作为笔算教学的基础,反正学生会计算就行,至于口算的方法并不重要,忽视口算的隐性价值,对口算方法不够重视,指导力度不够。在口算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当:要么就是口算的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么就是形式过于花哨,反而没有达到训练的实效。 2、受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对学生测试方式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对测试的时间不作要求,口算只有一个结果。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老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要求学生用笔算完成,从客观上使得学生产生惰性,因此学生喜欢在草稿本或桌子上打草稿,从而导致"笔算式"口算。 (三)学生原因 1、算理不熟练的原因。我们知道,明确与熟练算理是计算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学生算理不熟练,只是停留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口算,不是"用脑子去算",而仅仅是"在脑子里算"(懂得口算方法,但不知这样算得道理)。就会导致计算能力不强,错误频出。 2、不良口算习惯原因。口算练习本身便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学生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所以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计算习惯:如定性不好,即使短短5分钟也集中不了精神,容易分心,有些学生喜欢东张

提高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09-04-03T11:49:56.23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袁峥嵘 [导读]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 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三、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四、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完整版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 算能力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差错,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理能力 [正文]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用游戏、竞赛等

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 1、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2)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合理训练 (1)口算天天练。每天利用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