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

食品工艺原理

读书报告

题目: 食品加工保藏技术对果蔬产品质量的影响姓名: 刘杨陈颖文赵雅楠

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食工112

学号: 18111214 18111217

指导教师: 韩永斌职称: 教授吴菊清职称: 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食品加工保藏技术对果蔬产品品质的影响

刘杨,陈颖文,赵雅楠

摘要:我国对于果蔬十分重视,然而我国果蔬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注重产量增加的同时旺旺会忽视其品质的提高。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果蔬产品的加工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水产品冷冻干燥、罐藏、腌制三种主要加工保藏技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具体分析了每一种加工保藏技术对果蔬产品品质的影响。

关键字:果蔬产品;罐藏;冷冻;腌制

1.真空冷冻干燥加工保藏技术

1.1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1]

食品脱水,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热蒸发,一种是冻结升华。采用冻结升华方式,水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可呈现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升华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纯水来说,这个条件大致是低于600(低真空)Pa,温度低于0℃。食品中含有的不是纯水,升华的温度和压力都有所降低,而真空冷冻干燥就是基于这种方法。

真空冷冻干燥基本原理是基于水的三相变化,即在三相点温度和压力以下,冰由固相直接转变为气相。在高真空状态下,利用升华原理,使预先冻结的果蔬中的水分直接以冰态升华为水蒸气被除去,从而得到冷冻干燥脱水食品。

冻干过程由于升华吸热,需要在冻干阶段补充热量,通过干燥层不断传递给冻结部分,在升华界面上,水分子被加热后沿毛细孑L进入到周围环境中被冷凝器捕捉而排除。在干燥过程中,果蔬必须处于真空冷冻状态,且需维持物料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

1.2果蔬冷冻干燥的方法[2]

果蔬冷冻干燥的流程分为前处理、预冻结、升华干燥、解吸干燥和后处理5 个阶段。果蔬冻干的工艺流程为:果蔬原料→捡选整理→清洗→整形加工→烫漂→冷却→沥水→装盘→预冻结→升华干燥→解吸干燥→拣选计量→包装→成品。

1.2.1冻干前处理

1.2.1.1挑选

应选择品种优良、成熟度适宜、鲜嫩、大小长短粗细均匀的果蔬产品作为加工对象,并注意轻拿轻放,不能损伤。

1.2.1.2清洗

因果蔬表面都沾有泥土、沙子、灰尘、农药及微生物和昆虫,故应认真清洗。洗涤后,在2%左右盐水中浸泡20 min~30 min,达到驱虫目的。浸过盐水的蔬菜,再在清水中漂洗干净。

1.2.1.3漂烫

一般热烫是在93 ℃~96 ℃的热水中,热烫2min~3 min。如用常压下的蒸汽热烫,一般比热水热烫延长15%~50%的时间,因为蒸汽比热水的热传导慢。一些蔬菜热水烫漂所需时间见表1,在沸水(100 ℃)中蔬菜的烫漂所需时间如表2所示。

1.2.2预冻结

食品预冻结,简称预冻,有真空冷却冻结和用冷冻设备冻结2 种。前一种方法适于叶菜类蔬菜如冷拌菜、细香葱、西芹等及糊状食品,在清洗切片、防腐处理之后,送入冻干室抽真空,靠其自身水分蒸发而降温冻结。冻干室压力为6.3×102 Pa,食品温度为0 ℃。此种冻结方法虽成本较低,但多数食品还是用速冻库冻结。

冻结器的冷却方式有搁板式、吹风式、浸渍式和液氮、液体二氧化碳冻结。冻干食品厂的速冻库必须适合于冻干机供料,常用吹风式,以免冻结黏连。食品冻干程序多数是将原料在速冻库中冻结,而且运到冻干机中冻干。为防止融解,食品预冻的温度应比该食品的共晶点温度低,一般在- 30 ℃以下。

1.2.3升华干燥

在整个升华过程中,要供给升华热能来维持升华温度不变。一般冷冻干燥多采用传导和辐射加热方式,热量由下至上传递或由上下加热板以辐射形式传给物料,采用微波加热可以提高升华的速率,但物料温度不能超过共融点,否则物料会溶解而产生塌陷。在升华过程中,干燥仓的压力一般较低,但是适当的稍高的乐力有利于水蒸气的传递,所以采用高低不同的循环压力可提高升华速度,此外对固形物含量高的果蔬采用热风干燥预脱除部分水分、对果蔬浆等冻干采用刮除已干层等措施来强化升华速度。

1.2.4解析干燥

此阶段的干燥是物料中一部分未被冻结的水分蒸发,而不是冰升华,由于这些都属结合水,其能量高,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产品温度在最高允许温度下应尽可能的高并保持高真空使产品内外形成最大的压差。

有研究表明,草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冻干后颜色和体积等品质的变化,认为当解析温

度超过50℃,将加大冻干过程体积塌陷的程度,影响产品的复水性,在30~70℃温度范围颜色的变化与温度关系不大。水果蔬菜的解析干燥温度不超过50℃,一般为45 左右。

1.3冷冻干燥技术与果蔬加工质量的关系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热敏性物料亦能脱水比较彻底,且经干燥的果蔬十分稳定,便于长时间贮存。由于物料的干燥在冻结状态下完成,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物料的物理结构和分子结构变化极小,其组织结构和外观形态被较好地保存。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物料不存在表面硬化问题,且其内部形成多孔的海绵状,因而具有优异的复水性,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干燥前的状态。由于干燥过程是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而且基本隔绝了空气,因此有效地抑制了热敏性物质发生生物、化学或物理变化,并较好地保存了原料中的活性物质,以及保持了原料的色泽。

下面以苹果为例,探讨不同温度及真空度度果蔬品质的影响。[3]

1.3.1降温速率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表明,慢速冷冻比快速冷冻的干燥时间短。这主要由于慢速冷冻形成比较大的冰晶, 快速冷冻形成比较小的冰晶, 因此慢速冷冻的干燥速率比快速冷冻的干燥速率快。但是在实验中发现, 在慢速冷冻过程中, 苹果片的颜色变黄, 这主要是由于苹果片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过长, 使苹果中的酶发生褐变, 从而使苹果的质量受到影响。因而不能简单地说慢速冷冻比快速冷冻好, 比较合适的降温速率应该在保证物料质量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 采用比较慢的降温速率。

1.3.2 真空度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真空度过低不仅延长冷冻干燥过程的时间,而且使苹果的质量下降, 因此为了缩短冷冻干燥时间和提高产品质量, 必须保持干燥室足够高的真空度。

通过实验表明,在真空度为5 000 Pa时, 通过其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在干燥过程初期, 温度升高的很快,大约30min后, 温度维持在0℃附近, 一直持续到120 min, 然后温度缓慢升高到280 min 后, 温度维持在20℃左右, 从而说明在低真空度条件下, 苹果内的水分并不是通过冰的升华而除去, 而是冰溶解为水, 水吸热蒸发从苹果中逸出。在5000Pa真空度的实验过程中, 苹果色泽变暗、塌陷、萎缩, 并且干燥时间很长, 比真空度为10Pa时延长约120 min。在真空度为10 Pa时, 从其温度变化曲线可见,苹果内部的温度变化正确反映了冻干过程的进行规律:在第一阶段干燥过程中( 升华阶段) ,在- 30℃左右有明显的温度平台, 这说明冰在升华。100 min 后升华过程结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干燥过程( 解析阶段) , 苹果温度升高较快, 160 min 后温度维持在40℃左右,这说明干燥过程结束。在整个干燥过程中, 苹果的外型和色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合适而足够高的真空度既可缩短冷冻干燥时间, 又可保持苹果的原有形状和风味。

1.3.3 加热板温度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

加热板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苹果冻干时间的长短及冻干质量的优劣。加热板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加快,但过高的加热温度在升华阶段会使苹果断裂而塌陷,在解析阶段会使苹果崩解而变性。加热板温度对冷冻干燥过程的影响还取决于加热板离苹果的高度,在本实验条件下,80~90℃的加热温度既能保证苹果较快的干燥速率,又能保证苹果不发生断裂和崩解现象,并能得到高质量的冻干品。

2.罐藏加工保藏技术

2.1罐藏原理

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以杀灭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封和真空的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食品保藏方法,凡用罐藏方法加工的食品称为罐藏食品。[4]

2.1.1微生物与罐头食品的败坏

许多微生物能够导致罐头食品的败坏,罐头食品如杀菌不够,残存在罐头内的微生物当条件转变到适于其生长活动时,或由于密封不严而造成微生物重新侵入时,就能造成罐头食品的败坏。

2.1.2罐头杀菌的理论依据

罐头食品之所以能长期保存,是因为通过加热杀菌将罐内的微生物杀死的缘故。罐头食品杀菌的目的,一是杀死一切对罐内食品起败坏作用和产毒致病的微生物,二是钝化原料中易引起品变化、色泽改变的酶类;三是起到调煮作用,以改进食品质地和风味,使其更符合食用要求。罐头食品的杀菌达到“商业无菌”状态。

2.1.3影响杀菌的主要因素

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度、杀菌温度与时间等几个方面。

2.1.

3.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的微生物抗热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食品中细菌数量也有很大影响。微生物的耐热性衡量微生物的耐热性常见的参数有:①F 值、②D 值、③Z 值。

2.1.

3.2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

微生物的抗热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加热时的环境条件有关。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是杀菌时微生物存在的环境条件,因此食品的酸分、糖、蛋白质、脂肪、盐类等都能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尤其是pH 值。

2.1.

3.3罐头在杀菌锅中的位置

在采用静止杀菌时,由于罐头在杀菌过程中固定不动,所以罐头在上、中、下都受热不匀,易发生受热过度或杀菌不彻底的现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回转式杀菌方法。

2.1.

3.4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度

罐头食品杀菌时,热的传递主要是借助热水或蒸汽为介质,因此杀菌时必须使每个罐头都能直接与介质接触。热量由罐头外表传至罐头中心的速度,对杀菌有很大的影响。对流传热的速度比传导加热快,罐头的转动有利于热传导。

2.1.

3.5杀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在杀菌操作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杀菌温度和时间,可用杀菌公式表示杀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杀菌式= t 1—t 2-- t 3 / T ℃

2.2果蔬的罐藏加工方法

以果蔬为原料制作的罐头制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糖水类清渍类。 糖水类主要用于果品罐头的加工,将水果原料预处理后,注入糖液,制品能较好地保存原料固有的外形和风味。清渍类主要用于蔬菜罐头的加工,蔬菜新鲜原料经预处理后,加入稀盐水或糖盐混合液或沸水或蔬菜汁而制作的罐头,能基本保持新鲜蔬菜为原料应有的色、形、味,开罐后多用配菜。它们采用相似的加工方法。

2.2.1原料预处理

原料装罐前应检查空罐的完好情况,空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我国目前生产的糖水果品罐头,一般要求开罐糖度为14%~18% ,一般蔬菜罐头所用盐液浓度为1%~4%。

[5]

2.2.2装罐

原料预处理

装罐 排气 密封 杀菌

冷却 检验 成品

经预处理整理好的果蔬原料应迅速装罐、趁热装罐。装罐的方法分为:①人工装罐:多数果蔬罐头采用,主要过程包括装料、称量、压紧和加汤汁等。②机械装罐:适用于颗粒状、流体或半流体食品。

2.2.3排气

排气是指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将罐内顶隙间的、装罐时带入的和原料组织细胞内的空气尽可能从罐内排除的技术措施,从而使密封后罐头顶隙内形成部分真空的过程。排气的方法有:热力排气法、真空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

2.2.4密封

金属罐的密封:罐身的翻边和罐盖的圆边在封罐机中进行卷封,使罐身和罐盖相互卷合,压紧而形成紧密重叠的卷边。玻璃罐的密封:有卷边密封法、旋转式密封法、揿压式密封法。蒸煮袋的密封:有电加热密封法、脉冲密封法。[6]

2.2.5杀菌和冷却

有常压杀菌法、加压杀菌法。对玻璃罐的冷却常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即80℃、60℃、40℃三段。

2.2.6保温及商业无菌检验

传统的罐头工业常在冷却之后采用保温处理,将冷却后的罐头在保温仓库内保持38~40℃的温度下贮存1周左右,之后挑选出胀罐,再装箱出厂。

2.3影响果蔬罐头营养价值的因素

由于果蔬中某些营养素在罐藏加工过程中不稳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而了解果蔬罐头营养戒指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3.1果蔬原料

果蔬原料的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其罐头制品的营养价值。而果蔬的营养价值则取决于其化学组分含量和种类。[7]

2.3.2整理

对果蔬原料进行整理,如去皮或机械分离,常会使果蔬的成分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果蔬中营养成分分布不均匀所致。

2.3.3热烫

大多数果蔬在装罐前都要进行热烫。热烫方法和设备根据不同果蔬而异。用蒸汽热烫的蔬菜维生素C损失约16%~26%,而用热水热烫可能使维生素C损失16%~58%。如表1所示[8]。此外,果蔬中的矿物质也会流失到加工用水中,而直接引起矿物质含量的减少。

2.3.4冷却对果蔬中营养素的影响

果蔬原料经热烫处理后,须用冷水或冷空气迅速冷却,以停止热处理的作用,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保持果蔬的脆嫩。通常采用流动水漂洗冷却,这样大量的营养素被冲走流失,导致装罐后质量下降,且产生大量废水,对此美国研究采用空气冷却法代替冷水冷却,不但使冷却效率高(热烫后物料在45~605内从93℃降到21℃),且基本上无废水,原料中的水溶性

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会流失,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2.3.5杀菌

采用高温短时技术与无菌软包装或“砖型”包装和结合,可降低果蔬罐头达到杀菌要求所需温度和时间,从而使营养素保留量增加,尤其是维生素B的保留量明显增加。如表6所示[9],将温度对细菌死亡的影响与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温短时巴氏杀菌法比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法好。

2.3.6贮藏

果蔬罐头在贮藏过程中,蔗糖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使蔗糖含量减少,转化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对增加,但总糖量变化不大。贮藏温度高,果蔬罐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B,损失较大。

3.腌制加工保藏技术

3.1腌制原理

腌制是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借以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控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或赋予特殊的风味,改善食品食用品质的一种加工方法。腌制过程是扩散与渗透相结合。

3.1.1扩散

扩散为分子不规则热力运动下固体、液体或气体浓度均匀化的过程。扩散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移,是溶质在溶媒中的渗透过程。其推动力为渗透压。

3.1.2渗透

溶剂从低浓度溶液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过程。

3.2果蔬的腌制方法

果蔬的腌制方法可以分为食品盐腌方法、食品糖渍方法和食品醋渍方法三大类。食品盐腌有多种方法,按照用盐方式不同,可分为干腌法、湿腌法、注射法和混合腌制法四大类。果蔬糖渍主要有果脯蜜饯类糖渍法、凉果类糖渍法和果酱类糖渍法三大类。食品酸渍方法可分为人工酸渍和微生物发酵酸渍两类方法。

3.2.1食品盐腌方法

3.2.1.1干腌法

是利用干盐或混合盐,现在食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层堆在腌制架上火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不加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制品较干,易于保藏;营养成分流失少。但是腌制不均与,失重大、味咸、色泽较差。

3.2.1.2湿腌法

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食品浸没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内,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食品内部,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直至浓度最后和盐液浓度相同的腌制方法。该方法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腌制时间较长,不易保存。

3.2.1.3注射法

盐水注射法分为动脉注射腌制法和肌肉注射腌制法。

3.2.1.4混合腌制法

是将干腌和湿腌相结合的腌制法。该方法可以增加制品贮藏时的稳定性,防止产品过度脱水及营养成分过度损失,被广泛使用。

3.2.2食品糖渍方法

原料应选择适于糖渍加工的制品,并且具备适宜的成熟度,加工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糖渍前应对原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2.3食品酸渍方法

是利用使用有机酸盐渍食品的方法。人工酸渍法是以食醋或冰醋酸及其他辅料配制成腌渍液浸渍食品的方法。微生物发酵酸渍法师利用乳酸发酵所产生的乳酸进行腌制。

3.3腌制技术与果蔬产品质量的关系

腌制菜有酱渍菜类、糖醋渍菜类、糟渍菜类、糠渍菜类、盐水渍菜类和盐渍菜类等。

[10]

下面以蕨菜为例,探讨不同腌制技术及干腌法和饱和盐水法对蕨菜质量的影响。[11]

3.3.1不同腌制方法对蕨菜感官状态的影响

蕨菜经过腌制,其色泽、组织状态、硬度等比新鲜蕨菜均有一定程度变化,其中饱和盐水法的感官状态综合比较要好于干腌法。

3.3.2Vc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蕨菜在腌制过程中V C呈下降趋势(图1)。而且在腌制的15d,下降速度很快,以后逐渐下降趋于平缓。

经过方差分析可知,蕨菜经过180d腌制V c含量极显著低于新鲜样品,且两种方法腌制的蕨菜V c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饱和盐水法的蕨菜V c含量略高于干腌方法。这是由于氧气在盐水中溶解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氧气与蕨菜的接触,一直了V c的氧化。

图1 蕨菜腌制过程中V c含量的变化

3.3.3pH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两种腌制方法的蕨菜pH值的变化情况比较相似,均在腌制的30-45d期间(7月上旬)有所降低,以后变化极小,基本保持稳定。(图2)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蕨菜经过180d腌制,两种腌制方法的pH值与鲜样相比差异显著,但两种腌制方法的蕨菜pH值差异不显著。饱和盐水法的pH值略低于干腌法。

蕨菜pH值的降低可能与7月份温度过高,蕨菜产生了轻度乳酸发酵所致。但pH值的

变化对蕨菜的口感、风味并未引起明显改变。

图2 蕨菜腌制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3.4叶绿素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蕨菜腌制随时间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在前60d,叶绿素下降速度较快,以后变化较小。(图3)

叶绿素的变化与pH值、氧气、光、热等许多因素有关,饱和盐水法的蕨菜由于氧气含量较低,叶绿素氧化、光解损失的较少,但是在7月份气候较热,蕨菜产生轻微发酵,pH 值有所下降,因此叶绿素在7-8月间减少较快,以后随着pH值的稳定,叶绿素含量也趋于稳定。

干腌法的蕨菜由于与氧气、光接触相对较多,叶绿素的光解、氧化损失也较多,加之7月份蕨菜pH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叶绿素分解,因此其叶绿素的损失较饱和盐水法要多一些。

图3 蕨菜腌制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3.5食盐含量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饱和盐水法腌制的蕨菜和盐水中的食盐变化曲线呈对称状,在腌制过程中蕨菜的含盐量逐渐上升,盐水的含盐量逐渐下降,在腌制的前15d,蕨菜含盐量为125g/kg,60d后蕨

菜和盐水的含盐量几乎相等,为137.5g/kg,达到腌制平衡。(图4)

图4 腌制过程中食盐含量的变化

3.3.6亚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的变化

蕨菜在腌制过程中均出现1个明显的NO2-高峰。饱和盐水法的亚硝峰在105d出现,峰值为40ug/g,干腌法在120d出现,亚硝值较高为21.4ug/g。(图5)两种方法的食盐浓度均较高,对乳酸菌、N03-还原菌及其他有害杂菌均有抑制作用,因此N03-的还原过程相对缓慢,亚硝峰出现时间较晚。其中干腌法在腌渍过程中,食盐向蕨菜中渗透速度较慢,亚硝峰出现的比饱和盐水法晚,且峰值也显著的高。

图5 蕨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文连奎,张微,王立芳,王治同.果蔬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农产食品科技2009,3(3):5~8

[2] 孙企达.果蔬冷冻干燥保鲜技术. 农产品加工.2007·9

[3] 刘占杰, 华泽钊, 陶乐仁, 刘宝林.影响食品冷冻干燥过程的因素分析.青岛大学学报.2000

[4]马长伟、曾名勇.食品工艺学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5]天津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食品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1990

[6]曾明勇.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

[7]王希敏,孟秀梅等.果蔬加工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长江蔬菜.2007-(7):38-40.

[8]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9]周汉奎.影响果蔬罐头营养价值的因素[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1):28-30

[10]周涛.蔬菜腌制品的种类及腌制原理和保藏措施.中国调味品.2000

[11]别小妹,孟宪军,岳喜庆.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07,29(3):241-244

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是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材料测试与表征等先修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主要讲授晶体材料制备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晶体材料制备技术,为学生从事晶体材料制备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2.设计思路: 晶体材料是高新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晶体材料制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重要生产领域。作为一门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介绍典型的晶体材料制备方法和技术,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常见方法和技术的理解。此部分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并重。然后介绍晶体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一般原理,此部分主要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最后,由学生自主查阅晶体材料制备最新文献,了解晶体材料制备技术最新进展,通过课下研读、课上汇报、讨论、教师点评等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 3 -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是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材料测试与表征等先修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专业课程,是材料制备与合成工艺课程相关内容的细化和深入。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拓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晶体材料制备一般原理,了解晶体材料制备常见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晶体化学以及材料表征等先修课程知识的理解,加强文献检索能力,学会分析晶体材料制备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晶体材料制备等生产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综合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晶体化学、材料测试与表征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先修课程相关内容,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查阅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资料查阅、汇报、讨论等课堂活动。 四、教学进度 - 3 -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材料连接原理复习大纲

材料连接原理与工艺复习大纲 一、熔化焊连接原理 1、熔化焊是最基本的焊接方法,根据焊接能源的不同,熔化焊可分为电弧焊、气焊、电渣焊、电子束焊、激光焊和等离子焊等。 2、获得良好接头的条件:合适的热源、良好的熔池保护、焊缝填充金属。 3、理想的焊接热源应具有:加热面积小、功率密度高、加热温度高等特点。 4、焊件所吸收的热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熔化金属而形成焊缝;另一部分使母材近缝区温度升高,形成热影响区。 5、热能传递的基本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焊接温度场的研究是以热传导为主,适当考虑对流和辐射的作用。熔化焊温度场中热能作用有集中性和瞬时性。 6、当恒定功率的热源作用在一定尺寸的焊件上并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焊件传热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场会达到暂时稳定状态,并可随热源以同样速度移动,这样的温度场称为准温度场。 7、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决定焊接热循环的基本参数有四个:加热速度、最高加热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常用某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示冷却速度,冷却速度是决定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最重要参数。 8、焊接热循环的影响因素:材质、接头形状尺寸、焊道长度、预热温度和线能量。 9、正常焊接时,焊条金属的平均熔化速度与焊接电流成正比。 10、熔滴:焊条端部熔化形成滴状液态金属。药皮焊条焊接时熔滴过渡有三种形式:短路过渡、颗粒过渡和附壁过渡。其中碱性焊条:短路过渡和大颗粒过渡;酸性焊条:细颗粒过渡和附壁过渡。 11、药皮溶化后的熔渣向熔池过渡形式:①薄膜形式,包在熔滴外面或夹在熔滴内;②直接从焊条端部流入熔池或滴状落入。 12、熔池形成: ①熔池为半椭球,焊接电流I、焊接电压U与熔池宽度B和熔池深度H的关系:I↑,H↑,B↓;U↑,H↓,B ↑。 ②熔池温度不均匀,熔池中部温度最高,其次为头部和尾部。 ③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材料的成分、电极直径及其倾斜角度等都对熔 池中的运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④为提高焊缝金属质量,必须尽量减少焊缝金属中有害杂质的含量和 有益合金元素的损失,因此要对熔池进行保护。保护方式:熔渣保护、 气体保护、熔渣气体联合保护、真空保护和自保护。 13、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和 熔池凝固和相变过程。 14、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热影响区或近缝区。故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和热影响区构成,其间窄的过渡区称为熔合区。如下图所示: 1——焊缝区(熔化区) 2——熔合区(半熔化区) 3——热影响区 4——母材 15、熔化焊接头形式:对接、角接、丁字接和搭接接头等。待焊部位预先加工成一定形状,称为坡口加工。 16、熔合比:局部熔化母材在焊缝金属中的比例。用来计算焊缝的化学成分。 17、金属的可焊性属于工艺性能,是指被焊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包括接合性能和使用性能。金属的可焊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②焊接方法;③焊接工艺条件。 18、焊接热过程贯穿整个焊接过程,对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化学冶金、熔池凝固、固态相变、缺陷)以及接头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9、焊接材料的类型:焊条、焊剂、焊丝、保护气。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起到导电和填充金属的作用,药皮作用为①机械保护作用;②冶金处理作用;③工艺性能良好。药皮的组成分为稳弧剂、造渣剂、造气剂、

材料制备方法

高活性氧化镁的制备与应用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ly active magnesium oxide Zhao xian t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Wuhan,,430081)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活性氧化镁的特性、制备方法、活性测定及活性影响因素,主要就制备方法进行探讨,了解熟悉高活性氧化镁的生产过程,思考寻求制备更好的高活性氧化镁。 关键词:高活性氧化镁制备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activity magnesium oxide, preparation 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activity and active factors affecting, which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familiar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highly active magnesium oxide and think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magnesium oxide. Keywords: high-activity magnesium oxide preparation method 引言 活性氧化镁的比外表积较大,是制备高功用精密无机材料、电子元件、油墨、有害气体吸附剂的重要质料。这种氧化镁因为其颗粒微细化,外表原子与体相原子数的份额较大而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和物理吸附才能。因为具有杰出的烧结功能,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概述 凹版印刷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一、凹版印刷及其特点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复印的区别是,它通常以高速度进行批量生产,而复印只从原稿直接制作少数复印件。印刷产品有书籍、报纸、杂志、课本、图片、画册、地图、招贴、商品目录、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由于凹印具有能在各种大幅面的高级纸张、粗糙纸张、塑料薄膜和金属箔纸等承印物上印刷并能达到很高质量的优点,在现代印刷中常用来印刷各种精美的画册、画报,尤其在包装装潢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各种造型的商标、折叠纸盒、软包装材料(玻璃纸和各种薄膜材料)、礼品装材料、各种类型的包装纸和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材料的印刷等均可采用凹版印刷。又由于凹版印刷的印版耐印力高,在大批量印刷中优势最为明显,经济效益很好。 总之,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二、凹版制版工艺的发展 凹版制版是凹版印刷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凹版制版工艺也发生了变化。 从凹印工艺本身来讲,随着工艺技术的变化,凹印工艺也经历了其兴衰变化的历史。 在15世纪中叶,凹印版的制作首先是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的。手工用刻刀在铜版或钢板上挖割。 17世纪初,化学腐蚀法被用于凹印版的制作。具体做法是:先在铜层表面涂一层耐酸性的防腐蚀蜡层,然后用锐利的钢针在蜡层面上描绘,经描绘的线条的蜡层被破坏,使得下面的铜面外露,并在下一步的腐蚀过程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从而形成下凹的痕迹。 18~19世纪期间多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凹版制版工艺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包括:1782年发现重铬酸钾具有感光性;1839年照相技术的发明;1839年发现重铬酸钾曝光前后物理性能的不同;1864年碳素纸转移法等;1878年照相凹版技术诞生,并于1890年在维也纳正式投入生产。照相凹版法采用照相技术制作胶片,利用碳素纸作为中间体,从而彻底代替了手工雕刻,极大地提高了制版的质量和速度,但由于工艺特点的限制,使得当时的凹版印刷仍然只能印刷较低档次的印件,而随后出现的布美兰制版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凹印的质量。 直到出现了电子雕刻凹版工艺,从而使凹印版上不再单纯依靠一维变化来反应浓淡深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关于铆接技术 一、 铆接技术原理与工艺特点 常见的铆接技术分为冷铆接和热铆接,冷铆接是用铆杆对铆钉局部加压,并绕中心连续摆动或者铆钉受力膨胀,直到铆钉成形的铆接方法。冷铆常见的有摆碾铆接法及径向铆接法。摆碾铆接法较易理解,该铆头仅沿着圆周方向摆动碾压。 而径向铆接原理较为复杂,它的铆头运动轨迹是梅花状或者说是以圆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铆头每次都通过铆钉中心点。冷铆接最常见的铆接工具有铆接机,压铆机,铆钉枪和铆螺母枪,铆钉枪和铆螺母枪是最常见单面冷铆接所用的工具。这是冷铆接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冷铆接方法,因为使用方便,也只需在工件的一侧进行铆接,相对双面铆接的铆钉锤来说更方便。 就两种铆接法比较而言,径向铆接面所铆零件的质量较好,效率略高,并且铆接更为稳定,铆件无须夹持,即使铆钉中心相对主轴中心略有偏移也能顺利完成铆接工作。而摆碾铆接机必须将工件准确定位,最好夹持铆件。然而径向铆接机因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不方便,非特殊场合一般不采用。相反地,摆碾铆接机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可靠性好,能够满足90%以上零件的铆接要求,因而受到从多人士的亲睐。此外,利用摆碾铆接的原理,还可以制造适宜于多点铆接的多头铆接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热铆接是将铆钉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的铆接。由于加热后铆钉的塑性提高、硬度降低,钉头成型容易,所以热铆时所需的外力比冷铆要小的多;另外,在铆钉冷却过程中,钉杆长度方向的收缩会增加板料间的正压力,当板料受力后可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铆接强度。热铆常用在铆钉材质塑性较差、铆钉直径较大或铆力不足的情况下。

冷铆接法是以连续的局部变形便铆钉成形,其所施压力离铆钉中心越远越大,这恰恰符合材料变形的自然规律。因此,采用冷铆接技术所需设备小,节省费用。能提高铆钉的承载能力,强度高于传统铆接的80%。铆钉材料具有特别好的形变性能,铆杆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寿命较高,同时,只要改变铆头(不同的接杆和不同的铆接配件铆螺母铆钉等)的形状,就可以铆接多种形状。 二、 按工作方式分,铆接可分为手工铆接和自动钻铆。手工铆接由于受工人熟练程度和体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保证稳定的高质量连接。而自动钻铆是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应自动化装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自动钻铆技术即利用其代替手工,自动完成钻孔、送钉及铆接等工序,是集电气、液压、气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在装配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组件溅部件)的自动定位,同时还可以一次完成夹紧、钻孔、送钉、铆接/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手工铆接技术,提高生产速率、保证质量稳定、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在性能、水平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在铆接装配中发展、应用自动钻铆技术,己经势在必行。具体原因如下: (1)自动钻铆技术减少操作时间。 ①减少成孔次数,一次钻孔完成; ②自动夹紧,消除了结构件之间的毛刺,节约了分解、去毛刺和重新安装工序; ③制孔后在孔边缘的毛刺可以得到控制: ④送钉、定位、铆接。 (2)自动钻铆机提高制孔质量。 ①制孔孔径公差控制在士0.015mm之内; ②内孔表面粗糙度最低为Ra3.2urn; ③制孔垂直度在士0.50以内; ④制孔时结构件之间无毛刺,背部毛刺控制在0.12ram之内; ⑤孔壁无裂纹。 (3)与手工铆接相比,在成本上有大幅度降低,通过比较人工与自动钻铆机安装相同数量的紧固件,所耗费的工时上,可以看出,对于大量同种类的紧固件的安装,自动钻铆机可以节约的工时成倍数增长。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 ?(3)---既要---又要---(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 ?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0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有时塑造城市形象与民生问题会有冲突;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应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这体现( B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D、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解析:“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兄弟之间存在分歧”,说明事物双方存在斗争性,“但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说明事物双方相互联结的趋势,共同体现了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错误,联系时有条件的;C、D材料没有体现。 ?

原理及方法论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正确(错误)的意识促进(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整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3、要求坚持真理的条件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五、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程。 4、与时俱进,开拓发展,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工艺流程)液体壁纸印花制版技术及工艺流程

液体壁纸印花制版技术及工艺流程 丝网印刷属于孔板印刷。近代印刷工业中,把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板印刷和丝网印刷成为四大印刷方式。印刷的图文部分可透过油墨漏印到纸张或其他印物上。丝网印刷是印刷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广泛运用在塑料、纸张、金属、橡胶、玻璃、针织物等各种材料上的装潢印刷及印染、电子仪器、印刷电路、广告宣传等行业。有关专家认为,丝网印刷除空气和水不能印刷外,在所有材料上都可以印刷。配誉为万能印花。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丝网印刷产品趋向高档。丝网印刷无论在国内外都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感光制版是利用感光胶的光化学变化。即感光胶受光部分产生交联,与丝网牢固结合在一起,未感光部分经水冲洗,在丝网上形成图文通透部分,印刷时能通过油墨。 工艺流程: 原稿制作->选网->绷网->清洗->吹干->配制感光胶->涂布感光胶->吹干晒版->显影->吸水吹干->检查修版->二次曝光->封边印刷 一、原稿的制作 原稿要求反差越大越好,即图文部分越黑越好,没有图文的部分,越透明越好。原稿分为胶皮、硫酸纸和纸张。胶片是原稿中最好的底稿,其次是硫酸纸,这两种稿均为可直接制版。纸张稿在稿子反面用植物油(花生油、豆油等)涂一遍,使原稿透明,然后擦去多余的植物油即可制版。 1、利用电脑打字、复印稿(复印机可放大缩小)、手写手绘稿均可。 2、如原稿为多色(色块),则原版也相应分为几色。 为保证套印准确,可每张稿上设上对位的十字线。

二、丝网的选择 丝网是制作丝网版的主要材料之一。是感光膜图像的载体,它和感光膜、丝框共同成丝网印版。最常用的丝网品种分尼龙(也称锦纶)和聚酯(也称涤纶)两种做为制作丝网版的材料。从编制方法上分为平纹织、半交织、全交织,平纹织丝网最薄,交织最厚。一般我们采用平纹织丝网。要求墨层特厚时,可采用全绞织。 尼龙(棉纶)丝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油墨通过性能;可耐一定程度的碱溶液;耐磨性和耐拉性均好。它不耐酸,延伸大,不宜用于大面积套色网印;受日光长时间照射会变脆而影响强度。 涤纶丝网:延伸性低于尼龙丝网,尺寸稳定性优良,宜制套色印版;耐药品性、耐磨性、耐拉性都很好。它与感光材料的结合性能不如尼龙丝网必须表面粗糙处理。通孔率略小于尼龙丝网。受日光长时间照射强度稍有下降。 丝网规格用来描述单位面积丝网包含网孔多少的术语是丝网目数。目前国内丝网产品规格是以单位长度(cm)所具有的孔数表述的,既目/cm。进口产品也有以英制计量单位表述的,既目/ln。数目表明了丝网的疏密程度,目数越高,丝网越密,网孔越小。 在丝网印刷中,承印物种类繁多,材料也各具特征。通常丝网的选择可根据承印的物材料和印刷的精度来选择。如:招贴画、硬质纤维的印件、粗糙面板、粗粒表面的箔片,可选200目的的丝网。印刷精细的图文,可选用300目以上的丝网,单色加网的印刷品、商标、刻度盘等可选用350目的丝网。印刷特精细的图文,选用420目以上的丝网。总的来说同类型的丝网目数越高,越适合制精细的网版。纺织品上;印刷棉布选用150目~200目丝网,的确良选用250目~300目丝网。丝绸选用300—350目丝网。发泡印刷一般80目~150目丝网。在此,印花涂料丝网选择120目左右。 三、丝网网版和绷网

材料制备与合成

《材料制备与合成[料]》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2034916 课程名称:材料制备与合成/Preparation and Synthesis of Materials 学分: 2.5 学时:40 (课内实验(践):0 上机:0 课外实践:0 )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议修读学期:6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课程负责人:方道来 先修课程:材料化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80%)与平时考核成绩(占20%)相结合。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材料合成与制备》. 乔英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目:1.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 李垚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2. 《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童忠良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3.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徐如人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4.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 曹茂盛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内容概述: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最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溶胶-凝胶合成法、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定向凝固技术、低热固相合成法、热压烧结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和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制备与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材料制备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理解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材料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将来研发新材料以及材料制备新工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The course of preparation and synthesis of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sol-gel method, hydrothermal/solvothermal reaction method, CVD method,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low-heating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hot-pressing sintering technique,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and SPS technique. Its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synthesis of materials, and grasp the new techniques, new processes and new equipments, an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The course can lay a firm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processes in the future for students.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定人:陈春霞审核人:侯旋核准时间:2018.8.26 一、课程标准定位 1.课程名称 《制版原理与工艺》 2.修订版本 2017级第2版 3.教学对象: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 学时:56 学分:3.5 5.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印刷、制版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课程。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印刷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7.参考教材 《制版工艺》郝晓秀主编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07 8.课程开设依据 (1)《制版原理与工艺》的内容是主要针对传统印刷整个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制版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多门课程的前导性课程,也是保证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连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2)是传统印刷、制版企业从事制版工、印刷操作工等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印版设备操作、制版工艺原理与流程控制、印版检测等知识及技能的主要支撑课程。 (3)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可作为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参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四大印刷方式印版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的制版工艺流程; 3.熟悉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制版设备。 4.掌握胶印、凹印、柔印和丝网印刷制版的工艺参数。 (二)技术目标 1.会鉴别胶片和PS版的正反面和色别。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胶印、柔印、凹印印刷品的制版工艺流程制定。 3.会配备显影液比例、曝光时间、抽真空时间、感光胶配方、显影时间等工艺参数。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1)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一定逻辑思维。 (3)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2.职业素养 (1)具备印刷企业制版工岗位应具备的严谨、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2)具备“7S”意识。 3.技能素养 (1)熟练操作PS版晒版机、丝网版制版设备、氧化锌制版设备等。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印品印版的胶片输出、制版操作。 (3)能灵活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丝网印刷油墨完成手工丝网印刷作业,并在印(4)会分析和排除制版过程中的故障。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第八章CTP制版原理及其工艺

第七章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计算机直接制版概述 一、计算机直接制版概念 所谓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简称CTP)就是用计算机把原稿文字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和排版编辑,直接在印版上进行扫描成像,然后通过显影、定影等后处理工序或免后处理制成印版。与传统的胶片晒版工艺相比具有工序简单、无需出片、晒版且制版周期短等优点。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 系统。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印刷业对这项技术的极力关注。在1995-1997年之间,就有许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统,实现直接制版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机在此期间仍十分昂贵,所以限制了这项技术在各中小型企业的使用和推广。1997年-1998年期间,直接制版机的价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开始成熟和发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开始接受并使用CTP技术。针对印刷厂的情况,开发的机器幅面包括对开,8开,16开不等。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员工在100个以上)使用了CTP技术。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从1995-2000年期间,全世界已安装及预计安装CTP系统的数目如下(含报纸印刷业使用的CTP系统,包括8开,对开,全开机总计): 表7-1 1995-2000年CTP应用情况 从这组数据看来,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着。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期间,增长的速度竟高达10倍。 CTP系统之所以可以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用户群中普及,除了它有良好的制版性能和取消了软片应用的优点外,CTP技术适用范围的扩大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直接制版机可以适合大幅面,小幅面的印刷尺寸,单双色印刷和四色彩印,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等多种情况的需要。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而且,近些年来,版材的开发和改进速度也十分迅速。CTP设备价格在五年内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市场的上升与开发。 1998年6月美国报协主办的NEXPO98展览会上,共有11家厂商展出了各自的CTP系统。但没有一家有影响的厂商推出新的激光照排机及相关技术。这充分显示各厂家对CTP技术已不再犹豫,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特点 1.计算机直接制版标志着印前工作流程的完全数字化 印版既是印前处理的最终效果,也是划分印前和印刷的分界线。计算机直接制版之前的印前技术,仅仅实现了印前工作流程部分的数字化。而计算机直接制版实现了数字页面向印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是进度、费用和质量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适应, 同时项目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相信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领域都将会采用项目管理, 这样产生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可观的。 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于项目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主要因为: 项目管理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很难用几句话对其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概括, 为此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 描述1: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 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以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满足项目有关方面的需求。 描述2: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它以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导, 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通过项目管理特色的组织形式,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有效地完成项目目标。 另外项目管理还有其它含义: 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也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2 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项目管理认为, 各种项目的生命周期均可分为C、D、E、F 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各自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1)C 阶段。即概念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②明确需求、策划项目; ③确立目标; ④进行可行性研究; ⑤明确合作关系; ⑥确定风险等级; ⑦拟订战略方案; ⑧进行资源测算; ⑨提出组建项目组方案; bk提出项目建议书; bl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2)D 阶段。即开发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项目组主要成员; ②项目最终产品的范围界定; ③项目实施方案研究;

最新原理以及制备工艺的资料

原理以及制备工艺的 资料

1.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发光原理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器件,属于电荷注入型发光器件。其基本结构如上文所述为夹心结构[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最简单的结构是一个发光层薄膜(EML)加在正负两个电极之间,正负电荷分别从两个电极注入到发光层中并进行复合发光。发光的过程大致可以总结为下面5个步骤: 1.载流子的注入; 2.载流子的传输; 3.激子的产生; 4.激子的迁移和衰减(辐射衰减); 5.激子的出射(光的耦合输出) 1.载流子的注入:在正向偏压的作用下,空穴从金属阳极费米能级(φa)注入到发光层的最高未占有轨道(HOMO),而电子从金属阴极费米能级(φc)注入到发光层的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形成PLED的正向和负向两种载流子。 载流子注入时,空穴要克服阳极与发光层HOMO之间的能量势垒,而电子要克服阴极与发光层LUMO能级之间的能量势垒,势垒越小,载流子越容易注入,因此金属电极的功函数要与发光层的HOMO和LUMO相匹配。当势垒高度小于0.3-0.4eV时可认为该接触为欧姆接触[i],此时可以认为载流子的注入是没有势垒的。电致发光器件要求两个电极至少一段是透明,光可以由此段出射。作为底端出射结构,氧化铟锡(ITO)由于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优良的导电率以基脚高的功函数,通过溅射的方法,制备成ITO玻璃被广泛用作阳极。

而阴极则常用一些具有较高发射率的低功函数金属,例如钡,钙,镁,铯等[ii,iii,iv]。图1-1给出了典型器件结构的相应能级示意图。[v]但是一般的聚合物发光材料的HOMO和LUMO与阳极和阴极的能级匹配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存在载流子的注入势垒,导致器件高的起亮电压,高的能耗和低的器件性能。 图1-1 器件的能级结构示意图[14] Fig.1-1 The sketch of PLED’s energy level[14] 载流子的注入有两种理论机制,分别是隧穿机制[vi,vii,viii ]和空间电荷限制效应机制[ix,x,xi]。一般情况下,当载流子的注入都不存在势垒时的载流子注入机制符合空间电荷限制效应理论。即此时的注入情况取决于发光层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低的载流迁移率会导致电荷在界面层的积累,阻止载流子的进一步注入[xii,xiii,xiv]。当界面的接触不是欧姆接触时,要将加在器件上的电场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载流子注入,载流子开始注入时的电压称为阈值电压,阈值电场的大小取决于注入的能量势垒的高低,此时的载流子注入机制符合隧道贯穿机制。但是,实际情况下这两种载流子注入情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载流子的传输:诸如的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器件中向对面的电极迁移。

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一部分: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应用举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针对…当前形势…作出…决策”;“主观符合客观”;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己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肯定绝对运动,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改变、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①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制版工艺及其特点

制版工艺及其原理 依照原稿,复制成印刷的工艺过程,叫做制版。常用的制版有用铅字排成的活字版,有用阴图或阳图底片晒制而成的凸版、平版、孔版等。 文字排版:将文字原稿,依照设计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叫做文字排版。书籍、杂志等书版印刷物是以文字排版为基础。目前文字排版的方法有铅活字排版、手动照排、计算机排版三种。 活字版排版工艺:活字版是由铅活字和各种排版材料组成的印版,活字版的工艺流程 1.制字模:字模是用铜或其它金属制成的,一般是凹型字符的铸字模具(制造字模的方法 有冲压字模法、电镀字模法、雕刻字模法三种) ①冲压字模耐用、加工简单,但只能制作笔画简单的字,对外文字母比较适用。 ②电镀字模,价格便宜、设备简单,但加工时间较长,使用寿命较低。 ③雕刻字模,字划精确、质量高、耐用、速度快,是制字模最常用的方法。 2.铸字:用铸字机通过字模将铅合金制成活字的过程。 3.拣字:依照原稿和版式设计要求,将活字排成毛条(规定行长的成品)的过程。 4.裝版:也叫拼版或组版,依照原稿及版式设计要求,将汉字、外文、公式、表格、插图 等组成一定规格的活字版。 5.打样校对:装好的活字版,要放在打样机上打出校样,然后依照原稿及版式设计要求, 在校样上检查并标注出排版的错误。 6.校对分为工厂校对和委印部门校对两种。 7.改版:依照校样的标注,对版面的差错进行修改。 照排工艺 1.照排是照相排版的简称。它是利用照排机,按照版面设计要求,需要排版的文字,通过 光学系统,准确的拍摄大感光材料上,在经冲洗处理,得到文字底片或照片。 2.手动照排工艺:从外形上看,是照相机和打印机的结合体,上方是照相机,下方是打印 机。它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很方便,造价低廉,因此,国内一些印刷厂仍保留着,一般用于配插图的文字说明。 ①版面设计,手动照排机的齿轮每推进一齿为0.25mm,因此,在照排之前,要将版 的尺寸,文字的大小,字隙,字距,标题占行等折算成齿数。

材料连接原理课后答案全..上课讲义

1.焊接热源有哪些共同要求?描述焊接热源主要用什么指标?(简05.07.09) 答:能量密度高、快速实现焊接过程、得到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 主要指标:最小加热面积、最大功率密度和正常焊接规范条件下的温度。 2.试述焊接接头的形成过程及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答:(1)预压阶段;(2)通电加热阶段;(3)冷却结晶阶段。 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3.溶滴比表面积的概念及对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影响? 答:熔滴的表面积Ag与其质量之比称为熔滴的比表面积S。 熔滴的比表面积越大,熔滴与周围介质的平均相互作用时间越长,熔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加强冶金反应。 4.焊条熔化系数、熔敷系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是什么?答:焊条金属的平均融化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熔化的焊芯质量或长度; 损失系数: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飞溅、氧化和蒸发而损失的金属质量与熔化的焊芯质量之比; 平均熔敷系数(真正反映焊接生产率的指标),由于损失系数不等于零,单位时间内真正进入焊接熔池的金属质量称为平均熔敷速度。 5.试简述不锈钢焊条药皮发红的原因?有什么解决措施?(简05.08.10) 答:药皮发红的原因:不锈钢焊芯电阻大,焊条融化系数小造成焊条融化时间长,且产生的电阻热量大,使焊条温度升高而导致药皮发红。 解决措施:调整焊条药皮配方,使焊条金属由短路过渡转化为细颗粒过渡,提高焊条的融化系数,减少电阻热以降低焊条的表面升温。 6.熔合比的表达式和影响因素?多层焊时,如果各层间的熔合比是恒定的,试推导第n层焊缝金属的成分? 答:表达式: 影响因素: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接头尺寸形状、坡口形状、焊道数目、母材热物理性能等。 7.从传热学角度说明临界板厚δcr的概念?某16Mn钢焊件,采用手工电弧焊,能量E=15KJ/cm求δcr? 答:由传热学理论知道:在线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板厚增加冷却速度Wc增大,冷却时间t8/5变短,当板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则Wc和t8/5不再变化,此时板厚即为临界板厚δcr。 δ== 1.95 cr cm 8.手工电弧焊接厚12mm的MnMoNbB钢,焊接线能量E=2kj/cm,预热温度为50度,求t8/5?附λ=0.29J/(cm s℃) CP=6.7 J/(cm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