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读出儿童诗的趣味来。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这两首古诗,理解意思,了解作者。

2.学生积累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想象小娃采摘莲蓬的动作、神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就从古诗开始。仔细看,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寻常百姓家。

2.再把这三句诗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结:是呀,读着这些诗句,仿佛

2.是的,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童年是一首诗,纯净、甜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此时此刻你想到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快乐的情呢?(引导从三方面谈快乐:玩耍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助人的快乐……)

二、了解作者,诵读古诗,读出古代儿童诗的童趣来。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那古代的儿童,他们的快乐表现在哪呢?今天我们走进《古诗两首》,感受一下他们快乐的童年。

(出示:《池上》《小儿垂钓》)

2.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吧,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两位作者呢?

(参考资料: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题材广泛、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王”、“诗魔“之称。

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胡令能是唐代诗人。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勤奋,学习勤奋。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3. 同学们对这两位诗人耳熟能详,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4.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练读)

5.(出示《池上》)《池上》正音: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

思吗?)

(“撑”是提手旁加个掌,说明是用手掌握着竹竿。)

(“艇”是舟字旁,它指小船,这种船很轻便。)

(“萍”是草字头,下面还有一个三点水,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

6.(出示《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正音:

(1)个别读。

(2)讲解:“得”(根据现代汉语中的规则,应该读轻声de,但古汉语中没有轻声,只有平仄区别,因此这儿读第二声dé)“应”(yìng:应答)

7. 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同时出示两首诗)

(1)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预设一:(如果学生把“白莲”读破了,就相机链接“白莲”的图片)

师相机介绍白莲:(出示莲蓬图片)这里的白莲就是指莲蓬,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老师小时候也采过莲蓬,吃过莲子。既好吃又好玩。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好。

点评:你读得真好!能做到声断气连,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副板书:声断气连)

8.那谁来给大家读读《小儿垂钓》?(个别读,方法同上,提醒学生“声断气连”。)9.女生读《池上》,男生读《小儿垂钓》点评:不错,这样就读出了诗的节奏来了。

三、品读《池上》(突破方法:读诗想象画面,相机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小娃的特点和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1.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副板书:诗中有画)读着诗句,就如同置身美丽的图画之中。我们先来细细品读《池上》这首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情景创设:(出示多幅荷花图,幽雅的古筝曲轻柔地响起——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得格外娇艳……看——(课件定格在《池上》,师配乐朗诵诗句)

3.小练笔:同学们,读着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请插上想象的翅膀,选择其中一幅画面美美地写下来。

(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象,静静地描写。)

4.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的小练笔。

预设1:(学生只说诗意)你已把诗中藏着的故事找出来了。(诗句中的“藏”变色)

* 相机解释:解

(1)你刚才说的“不知道”指的是诗句中的哪个词?

(2)那“解”是什么意思呢?(知道、懂得)

(3)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也是什么意思?

(4)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预设2:(学生描绘了荷塘美景)淡淡的荷香,迷人的荷花,碧绿的莲蓬,真的很诱人哪!难怪小娃要偷采白莲呢!

(荷塘美景:a 盛夏,那些荷花在水面上娇艳地开放着,一阵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而来。

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是那样的迷人。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开放,给人以纯洁雅致的感觉。这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啊!b夏日炎炎,池塘里盛开着清香诱人的荷花。娇滴滴的,这真是一个阳光快乐的早晨。看,那边的绿色身影是个小孩儿,他禁不住荷花的清香,莲蓬的香甜,偷偷地采了好几朵荷花,然后撑着小艇快速离开。他越划越远。可是他不知道身后绿绿的浮萍一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c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

预设3:(学生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后,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长长的明显的水线)这就好像一幕活剧刚刚演完,但留给了我们无穷的韵味……

5.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幅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能说说理由吗?(从“偷”及“不解藏踪迹”两方面谈理由)

★相机品读:偷

(1)问学生:你觉得小娃可爱吗?

有的同学喜欢小娃,有的不喜欢他,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看来大家对这个“偷”字理解不同。

(2)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 (瞒着别人、悄悄地。)

(3)引导学生把小娃瞒着大人悄悄地采白莲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小娃正瞒着大人,悄悄地采着白莲呢!瞧——(引导学生看图,请个别学生描述)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扯下了一张大大的荷叶戴在头上,然后悄悄地采下一个又一个莲蓬。他环顾四周,哈哈,空无一人,他开心得不禁手舞足蹈。)

点评:你的描绘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这个小主人公可爱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了。

(4)如学生说不具体,老师提示: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个别读一二句。评:瞧,你读得是喜形于色啊;喜笑颜开;你在偷着乐呢;真是既高兴又紧张啊)

生2:我觉得小娃会很高兴、很快乐,因为他有莲子吃了。

6.小结:被别人发现了,自己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呢!这孩子真是——(学生接:有趣、天真、调皮、可爱……这就是天真无邪,这就是童真童趣。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后两句。

个别读,齐读。

7.猜诗人: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这小孩好玩,可爱。白居易太喜欢这个孩子了。看着这个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到这个孩子在笑,白居易也被逗笑了。)

8.悟情感:

(1)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

(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

(2)(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配乐:古筝曲)

四、品读《小儿垂钓》(突破方法:读诗分角色表演诗中隐藏的画面,同时体会“遥招手”的妙处。)

1.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刚才大家通过想象,用手中的笔再现了《池上》这幅画,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插图,(出示:配有注释、插图的《小儿垂钓》))细细品读《小儿垂

钓》,展开想象,然后,同桌试着用表演,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各自读诗以后,同桌互演)

2.哪一组同学为大家来表演?

3.(学生表演了一遍以后,老师采访那个“小儿”):请问,你不说话却摆摆手是什么意思?(生:我正在钓鱼,摇手表示我不知道,请他快走,不要影响我钓鱼。)

(另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请问,你先遥摇手,后来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

生:遥摇手是叫他不要吵,影响我钓鱼,我招招手是想让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轻声地告诉他。

4.同学们,你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儿?(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小孩子;我看到了一个很认真钓鱼、机警聪明又心地善良的孩子,他肯热心帮助别人;)

5.你们喜欢这个小儿吗?带着这份喜爱之情,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两首诗,进一步提炼中心。

1.(出示只有题目和图片的《池上》和《小儿垂钓》)《池上》和《小儿垂钓》分别向我们描绘了两个可爱的农家小儿,问问自己,你更喜欢哪个小儿?为什么?

(《池上》里的小儿,天真烂漫,充满童趣。天真无邪。他那样划船采莲,多么幸福的童年啊,可惜,我们现在学习压力太大了,我们做不到。

《小儿垂钓》里的小儿,他那么专心地做一件事,心地善良,我喜欢他。)……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个小儿,想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吗?那就有感情地背诵下来。(个别背诵、齐背)

六、趣读古诗。

1. 同学们,我们刚才用传统的方法朗诵古诗,其实,这些基调比较活泼的小诗还可以用多种方式诵读呢!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把读诗得有趣一些。你们听——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同桌讨论一下(一边跺脚一边读诗、一边拍桌子一边读、一边打响指一边读、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用最喜欢的拍手游戏,边玩边读诗呀……)

3.个别学生和同桌合作展示自己新的诵读方法。

4.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更有趣了,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两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兴致勃勃地用跺脚、拍桌子、拍腿、两人拍手等形式诵读两首诗)

5.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有趣吗?

6.你喜欢的古诗不仅可以背诵,可以读得有趣味,还可以唱呢!大家听——

(分别出示《小星星》和《铃儿响叮当》的伴奏曲)

大家可以把诗填进去唱。试试看!

小结:同学们,学诗好玩吗?今天你开心吗?这也是我们童年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啊!(与开头的谈话相呼应)

七、诗画合一,拓展同类诗词:

1.最后,让我们来诗画合一,在课文的插图中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这首诗。你看,这是老师写的。别有情趣的画面配上秀美流畅的书法,是不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啊?

2.古代诗词中像这样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诗还有很多(出示古诗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却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不会耕田织布,也在桑枝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

2.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像老师这样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佳作将在分享园中展出。

教后反思:

趣学古诗——《古诗二首》教后反思

《池上》、《小儿垂钓》是两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诗句晓畅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两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我又考虑到这是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家长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而且能产生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于是,我把两课时完成的任务压缩在一课时中完成,并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畅谈童年趣事,唤起快乐情绪。

课前,我让学生聆听儿童歌曲《童年》,活泼欢快的旋律、贴近孩童生活的歌词,一下子唤起孩子对往事快乐生活的回忆,有学习的快乐、玩耍的快乐、助人的快乐……快乐的交流,为学习这两首古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妙解古诗意境,自悟学诗方法。

虽然这两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和《小儿垂钓》中“遥招手”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两首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两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小儿垂钓》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幅淡淡的中国写意画。但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孩童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真可谓形神兼备。在教材的处理上,两首诗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突破重难点,诠释“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的理念。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边倾听优美舒缓的音乐边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选择一幅印象深刻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小儿垂钓》则像一幅活的画。我让学生借助提供的注释、插图,自己尝试理解诗意,并与同桌通过表演再现诗中描绘的画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在兴趣盎然的表演中,孩子们轻松地解读了“遥招手”与“遥摇手”的区别,对小儿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趣读古诗诗句,享受童年快乐。

这两首小诗基调比较活泼,课堂上我多次安排学生诵读,不光读流畅,读出诗歌的节奏美,还引导他们把诗读得更有趣一些。孩子们的智慧真多,他们与同桌发明了很多诵读古诗的方法。瞧,他们兴致勃勃地用跺脚、拍桌子、拍腿、打响指、两人拍手等形式,甚至不同的音乐节奏来诵读这两首诗。当我给诗配上《小星星》和《铃儿响叮当》的伴奏曲时,孩子们手

舞足蹈地填词歌唱,灿烂的笑脸、清脆的童音使语文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我想,这情景一定已定格在他们童年生活的记忆里了。“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使我仿佛走进了画中,回到了童年时代,真是一种享受!”听完课后,多位家长如是说。

四、拓展同类诗词,追求诗画合一。

汉字积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着古往今来的风雅吟唱。一个民族的风骨、智慧都凝结在这些玲珑多姿的汉字中。学好、写好汉字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了在语文课中渗透规范字的书写,同时增加趣味性,在课的尾声,我设计了一个“诗画合一”的环节。因为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一般既有画面,又配有文字。我先做示范,在课文的插图中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两首诗。别有情趣的画面配上秀美流畅的书法,激起了学生规范字的欲望。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给插图配诗,使枯燥的孩子书写变得那么有情趣。我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像老师这样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最后,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的作品虽然画面还有些稚嫩,但配上的诗句写得特别工整、美观。

家长评课:

星期一的公开课,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生活。现在多媒体的教育方式,真比我们小时候上课丰富的多了。丁老师的语文课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她的语言生动,声音柔美,文学功底深厚。她那配着古典音乐的诗朗诵,让人仿佛走进了诗中,真太美了。简单的两首小诗,她用回忆往事、朗读互评、想象练笔、表演再现,甚至和乐歌唱的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地融入了古诗的意境之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原本需两课时完成的两首古诗,原来可以这样学。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使我仿佛走进了画中,回到了童年时代,真是一种享受!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可参考如下设计:假如/ 我是一只鸟,(深沉地)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地)这永远汹涌着/我 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憧憬地) ——然后/我死了,(平静地、执着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痛苦地、深情地)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 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C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C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诗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教师讲析: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⑴ 要求学生用“这是一只_________ 的鸟”句式说话。 ⑵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形成以下答案:这是一只歌唱着 的鸟。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这是一只为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9分) 1. (4分)词语模仿秀 山水千山万水山清水秀 风雨________________ 心意________________ 2. (11分)我会填。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________天和________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________写,后两句将西湖比作________,是________写,有实有虚,更加体现了________的娇美。

古诗两首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小黑板出示名言名 (一) 复习导入: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同桌互相引读。 4、指名一组试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 齐读全段。 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3 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3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3、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布置作业: 1 、名说说主要内容。 2 、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1、古诗两首

1、古诗两首 主 备 人:任小香 备课时间:2008年2月26日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教学难点: 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图文结合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圣” 三、精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任小香 编号:016 二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任小香 编号:16

1、自己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齐读第二句。 四、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1、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读。 2、指名试读,评议。 3、有感情地诵读。 五、课时总结,感悟诗情 1、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春雨,那你们见过春雨吗?谁上台介绍一下,学生畅所欲言。 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 3.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 准备 有关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材料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3.背诵本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②之:去,到。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下:去, 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1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读出儿童诗的趣味来。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这两首古诗,理解意思,了解作者。 2.学生积累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想象小娃采摘莲蓬的动作、神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就从古诗开始。仔细看,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寻常百姓家。 2.再把这三句诗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结:是呀,读着这些诗句,仿佛 2.是的,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童年是一首诗,纯净、甜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此时此刻你想到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快乐的情呢?(引导从三方面谈快乐:玩耍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助人的快乐……) 二、了解作者,诵读古诗,读出古代儿童诗的童趣来。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那古代的儿童,他们的快乐表现在哪呢?今天我们走进《古诗两首》,感受一下他们快乐的童年。 (出示:《池上》《小儿垂钓》) 2.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吧,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两位作者呢? (参考资料: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题材广泛、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王”、“诗魔“之称。 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胡令能是唐代诗人。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勤奋,学习勤奋。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3. 同学们对这两位诗人耳熟能详,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4.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练读) 5.(出示《池上》)《池上》正音: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

8.【素材】第1课诗两首

第一课诗两首 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人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绾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波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使海外游子深情而美好的恋歌。(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诗两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汹.( )涌嘶.( )哑黎.( )明 窄.( )窄hóu( )咙悲fèn( ) 2.结合语境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 6.文学常识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______,原名______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台湾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乡愁麻痹到全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 请你模仿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现乡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2015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5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展示个人风采: (1)活动一:我推荐 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我宣传 博客(网页)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博客,请你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 (3)活动三:我致词 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shēn shān fén shāo děng xián qīng b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石灰 烈火 清白 人间 3.拼音我会选。 千锤万凿________(zuò záo) 烈火焚烧________(hún fén) 粉骨碎身________(cuì suì) 4.多音字组词 间jiān________ jiàn________ 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清白—________ 6.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8.查字典。 “碎”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读________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____ 烈火________ 粉骨________ 10.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12.我会填。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焚烧 ②等闲 1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等闲 ②清白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课件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2、会认4个生字; 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 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 (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 (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大意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

《古诗两首》古诗阅读练习1

《古诗两首》古诗阅读练习1 小学生古诗阅读练习题(一) 一、数字宫 请在下列诗句中填上恰当的数字。试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背诵出诗句所在的整首诗,并说出诗歌的作者和朝代。 春种()粒粟()月春风似剪刀 白发()千丈人间()月芳菲尽 轻烟散入()候家毕竟西湖()月中 ()()颗星天外()曲黄河万里沙 南朝四百八()寺 ()山鸟飞绝()径人踪灭 二、七彩虹 绚丽的色彩能给诗歌带来一种独特的美。请把表示颜色的词填在下列诗句中,然后读一读,想像一下,诗歌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万()千()总是春春来江水()如() 两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玉妆成一树高()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三、走四方 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我们为之骄傲,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1、大山名湖 ()()中断()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相看两不厌,只有()()()。 欲把()()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名城掠影 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地名。你对这些城市有所了解吗?有些历史名城今天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吗?你了解这些名城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吗? 烟花三月下()()()()城外寒山寺 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花重()()城()()瓜洲一水间 西北望()(),可怜无数山。 ()()朝雨挹轻尘()()亲友如相问 但使()()飞将在直把杭州当()() 便下()()向洛阳 四、动物乐园 1、飞鸟集 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自在()()恰恰啼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我默写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的诗。诗人首先用“水光潋滟”赞美西湖时的水光;接着用赞美西湖时的山色。“晴方好”和(“”)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然后,诗人把西湖比做,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 3.(3分)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断孤碧 凡继狐 岩帆 4.(3分)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用“√”标出。 (1)天门中断.楚江开(1)判断(2)隔绝(3)戒除 (2)水光潋滟晴方.好(1)当(2)方法(3)刚刚 (3)欲.把西湖比西子(1)需要(2)想要(3)将要 (4)山色空蒙雨亦奇.(1)奇怪(2)奇妙(3)奇特 5.(3分)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6.(3分)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湖;晴天;山色空蒙;下雨;雨亦奇;西子;晴天和下雨;3.断开;孤单;碧玉;平凡;继续;狐狸;岩石;帆船;4.(2);(3);(2);(2);5.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古诗两首教案

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懂得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体会古诗的韵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两首) 介绍作者,诗名:《春雨》唐杜甫《春晓》唐孟浩然 二、学习《春雨》 l.板书诗题: 春雨 春雨在你眼里什么样儿? 如果让你用几句话来写春雨,你准备写什么?交流 2.大诗人杜甫也写春雨,他是这么写的。出示:《春夜喜雨》自由读 说说你的发现: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就是语文书上的《春雨》 师小结:你的观察真仔细,我们的书上的《春雨》就是这首《春夜喜雨》的节选。 3.释题设疑:原题为什么选用《春夜喜雨》? 3.学习古诗《春雨》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轻声读一读这首诗,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4.释疑:这首诗中有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可以先请字典朋友帮助,还可以和四人小组内的同学共同讨论一下。 5. 理解了这些词语,这首诗就好理解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诗的译文) 6. 下面请同学们把诗和解释对照起来看,读一句诗,看一句解释,想一想每一句是什么意思?再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这首诗你懂了吗? 7. 下面我们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来学习,一个人读或背一句诗,另一个人就很快读出相应的解释。谁来试一试? 8.合作得真好,老师也想和大家合作,我读一句解释,你们就背出有关的诗句,好吗?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练习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练习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给汉字注音。 坟墓( ) 悲愤 ( ) 黎( )明 ( )腐烂海峡 ( ) 2、请指出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D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_____,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______。诗人曾自称为“______”。 4、解释词语。 ①嘶哑: ②腐烂 二、课内阅读训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6、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三、课内阅读训练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划分朗读节奏。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9、为了把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10.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mù、fèn li fǔ xi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拼音规则。“喉咙”的“喉”“坟墓”的“墓”“腐”这几个拼音不容易掌握。

第20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 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 相信同 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 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 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 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 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诗两首》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诗两首 【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号召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不畏风雨;要自强不息,要积极乐观;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要坚信明天的生活会更美好。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3.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2诗两首(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导入示例。(播放歌曲)“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这首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 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2.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3.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4.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5.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让学生自由谈。)(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6.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7.朗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注意读出感情。 2诗两首(第2课时) 1.顺势导入。以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切入口导入。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你愿意怎么做呢?让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顺势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2.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让同学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画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2)研读第一节。“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 (3)阅读整首诗歌,找出在整首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解读2、3、4、5节诗句的意思。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6)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7)教师小结: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既指当年的岁月如能重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指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从诗中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以及明确说“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可看出)。表达了诗人不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这选择曾给自己带来过不幸。也向我们表明了今后诗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来的做法。 (8)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不同之处:(1)这一首诗在写法上,和前面普希金的那首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象的词语(2)

古诗两首 (1)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能说出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名句。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搜集描写春天和田园风光的古诗或名句。(整理在读书笔记上) 2、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这位诗人的诗。 二、自主读悟,合作探究(8分钟自学,5分钟合作交流) 同学们,自学古诗时可以借助资料、也可以问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品味诗句的意思。 1、自己试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和使得韵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诗意。 方法指导: (1)解题:不值: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 (2)抓词语,明诗意。 读古诗,从重点词语入手,试着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重点词语可

记在书上) 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3)看画面,想诗境 结合课文的插图,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一幅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悟诗情,巧诵读 《游园不值》一诗表现了作者 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诵读,比比谁背得既快又有韵味。 三、交流展示(7分钟) 四、做一做,看看哪个小组正确率最高!(7分钟) 1、默写古诗。 《游园不值》 2、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 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小扣: 3、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3到5句) 五、快乐积累:(8分钟) 描写春天的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1课后强化作业1.2诗两首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课内双基 1.关于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括号内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比喻) 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顶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葬的年代。(排比、拟物) 【答案】D(拟物→拟人)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巷》一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再别康桥》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情感温柔细腻,节奏轻缓、徐舒。 C.《再别康桥》全诗表达出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D.“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活泼。 【答案】D(活泼——静美) 3.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三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四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以上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答案】D(“无限的伤感”一语不对,应为“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回答4~6题。 4.下面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二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