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a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i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u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小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指导朗读

(1)掌握节奏、韵律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可参考如下设计:假如/ 我是一只鸟,(深沉地)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地)这永远汹涌着/我 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憧憬地) ——然后/我死了,(平静地、执着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痛苦地、深情地)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 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C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C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诗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教师讲析: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⑴ 要求学生用“这是一只_________ 的鸟”句式说话。 ⑵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形成以下答案:这是一只歌唱着 的鸟。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这是一只为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9分) 1. (4分)词语模仿秀 山水千山万水山清水秀 风雨________________ 心意________________ 2. (11分)我会填。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________天和________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________写,后两句将西湖比作________,是________写,有实有虚,更加体现了________的娇美。

古诗两首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小黑板出示名言名 (一) 复习导入: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同桌互相引读。 4、指名一组试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 齐读全段。 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3 六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张建彬 课时编号:053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3、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布置作业: 1 、名说说主要内容。 2 、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25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 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 的小路》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 植树 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 思。 3.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具 准备 有关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材料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3.背诵本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②之:去,到。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下:去, 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1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读出儿童诗的趣味来。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遥招手”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这两首古诗,理解意思,了解作者。 2.学生积累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想象小娃采摘莲蓬的动作、神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就从古诗开始。仔细看,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寻常百姓家。 2.再把这三句诗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结:是呀,读着这些诗句,仿佛 2.是的,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童年是一首诗,纯净、甜美;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远、绵长……此时此刻你想到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快乐的情呢?(引导从三方面谈快乐:玩耍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助人的快乐……) 二、了解作者,诵读古诗,读出古代儿童诗的童趣来。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快乐的事情,那古代的儿童,他们的快乐表现在哪呢?今天我们走进《古诗两首》,感受一下他们快乐的童年。 (出示:《池上》《小儿垂钓》) 2.这两首诗大家都预习了吧,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两位作者呢? (参考资料: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题材广泛、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王”、“诗魔“之称。 白居易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他在任时所建造的。 胡令能是唐代诗人。小时侯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勤奋,学习勤奋。其中,我们知道的有四首诗比较有名。) 3. 同学们对这两位诗人耳熟能详,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4.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练读) 5.(出示《池上》)《池上》正音: (1)个别读。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读一读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后鼻音)读准。(2)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提示:从字形上你能猜出大概意

8.【素材】第1课诗两首

第一课诗两首 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人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绾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波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使海外游子深情而美好的恋歌。(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1 古诗二首 咏柳》 第2套优质课

《咏柳》 范县实验小学黄凤旗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 2、熟练朗读、背诵《咏柳》。 3、理解故事大意,体会作者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理解故事大意,体会作者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课时: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好多首的古诗了,其中有一首是《咏鹅》,谁还会背诵?生:(背诵)师:“咏”字什么意思?生: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里也有一个“咏”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那你知道“咏柳”什么意思吗:生: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春天的柳树。 师:你们说得很对,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春天的柳树。那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师读诗)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好这首诗?生:想。 师:那我们就要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读好。来,看看你会读吗?(出示生字:咏、碧、妆、裁、剪、绦) 师:现在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生字的读音。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识字小能手”!(生自读生字,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并纠正字音。)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学习古诗的第一个拦路虎----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吧,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 师:学习古诗,光会读还可不行,还要知道古诗的大意才行。读懂诗句意思的有这样几种方法: 1、看古诗下面的注解。 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 3、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师:“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看上去柳树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师: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万条垂下绿丝绦”呢?柳树上真的有一万条柳枝吗?(从树上垂下来无数条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什么意思?(这细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师:“二月春风似剪刀”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师:每一首古诗都可以配着音乐唱成歌,所以学习古诗不仅要把古诗读正确,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种形式读诗:拍手读,同桌对读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咏柳这首诗读的很好了,那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诗句)师:你们真厉害!我再来道难点的题考考你们。 春天的柳叶的神韵,只有春风能够剪裁出来,在你的眼里,还有什么是春风剪裁出来的呢?1、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诗两首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诗两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汹.( )涌嘶.( )哑黎.( )明 窄.( )窄hóu( )咙悲fèn( ) 2.结合语境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 6.文学常识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______,原名______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台湾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乡愁麻痹到全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 请你模仿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表现乡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2015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5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展示个人风采: (1)活动一:我推荐 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我宣传 博客(网页)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博客,请你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 (3)活动三:我致词 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石灰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shēn shān fén shāo děng xián qīng b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石灰 烈火 清白 人间 3.拼音我会选。 千锤万凿________(zuò záo) 烈火焚烧________(hún fén) 粉骨碎身________(cuì suì) 4.多音字组词 间jiān________ jiàn________ 处chǔ________ chù________ 5.写出近义词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清白—________ 6.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8.查字典。 “碎”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读________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锤________ 烈火________ 粉骨________ 10.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12.我会填。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13.解释下列词语 ①焚烧 ②等闲 1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等闲 ②清白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课件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2、会认4个生字; 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 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 (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 (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大意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我默写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的诗。诗人首先用“水光潋滟”赞美西湖时的水光;接着用赞美西湖时的山色。“晴方好”和(“”)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然后,诗人把西湖比做,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 3.(3分)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断孤碧 凡继狐 岩帆 4.(3分)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用“√”标出。 (1)天门中断.楚江开(1)判断(2)隔绝(3)戒除 (2)水光潋滟晴方.好(1)当(2)方法(3)刚刚 (3)欲.把西湖比西子(1)需要(2)想要(3)将要 (4)山色空蒙雨亦奇.(1)奇怪(2)奇妙(3)奇特 5.(3分)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6.(3分)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湖;晴天;山色空蒙;下雨;雨亦奇;西子;晴天和下雨;3.断开;孤单;碧玉;平凡;继续;狐狸;岩石;帆船;4.(2);(3);(2);(2);5.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24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课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 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柳树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 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曵出各种妩媚的姿态,美极了。 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授新 1、齐读课题。 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指名说说咏柳的意思。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 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指名读,小组内抽读。 4、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 5、师配乐范读,学生听。 6、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三、知诗意 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指名说碧玉、妆的意思。“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学生试着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有不同的说法)。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练习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练习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给汉字注音。 坟墓( ) 悲愤 ( ) 黎( )明 ( )腐烂海峡 ( ) 2、请指出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D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3、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_____,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______。诗人曾自称为“______”。 4、解释词语。 ①嘶哑: ②腐烂 二、课内阅读训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6、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三、课内阅读训练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划分朗读节奏。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9、为了把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10.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mù、fèn li fǔ xi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拼音规则。“喉咙”的“喉”“坟墓”的“墓”“腐”这几个拼音不容易掌握。

第20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焚、砚”,读准“谦、冕、凿、锤”等易错字,认识“吟” 这种诗歌体裁,结合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若等闲、粉骨碎身、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感悟诗人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怀。 4.依托搜集的背景资料、文本资源,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古诗《墨梅》,感知王冕鄙视流俗的情操。 5.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前改写的记叙文《石灰吟》,运用文诗对照的方法,“解诗题-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情” ,了解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写法,合作学习古诗,改写《墨梅》为记叙文。 三、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采用指读、录音范读、同位互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情境体验、诗图、诗文对照、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两首诗对照学习、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诗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诗中的诗眼和关键词、资料补充、体会作者的情感。 4.读写一体,将习得到改写古诗的方法,运用实践中。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将《石灰吟》改写成记叙文,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前置性学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复习古诗导题,识写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贺之章的《咏柳》和王安石的《梅花》这两首古诗吗?谁能试着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诵,相机课件出示) 自由读一读这两首诗,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再次踏进古典诗歌的殿堂,学习两首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 相信同 学们会从中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 2.板题齐读20 古诗两首 3.谁能大声说出这两首诗的名字,并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指名板书诗题)这两位同学的书写真规范,尤其是“吟”和“墨”字,这两个字极难写,同 学们写得很规范,请其他同学,像他们这样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两 遍,请注意“吟”字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而“墨”字的“土” 要拖住上面部分。 4.你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有哪些了解? 学生 自主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展示资料 于谦,字廷益,明代的名臣,民族英雄,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16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 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 唐诗不仅是我国 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公开课教案_12

1.古诗二首﹒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会认读11个二类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感诗境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听了这首歌,请同学们说一说,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春天在哗哗的小溪里,春天在暖暖的微风里,春天在开满花儿的枝头,春天在长满嫩芽的柳枝上……) 3、师:是啊,春天无处不在,前几天老师路过公园,也和春天撞了个满怀,公园里的柳树,飘逸优雅,让我不禁拿起相机拍下她们的倩影,看——你们能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她们吗?(出示柳图)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板书课题) 我们以前读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5、谁来说说,你了解诗人贺知章吗?指名说。 6、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贺知章笔下的柳树。谁来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指名说。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你们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7、生自由读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